30、诗五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五首》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30课

《诗五首》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30课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决眦入归鸟。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极望诗人心底的愿望 )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雄伟高大,表
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课文翻译
山光悦鸟性
山光明净,鸟 儿欢悦地歌唱。
悦—— 使…悦…
(怡然自得)
课文翻译
潭影空人心
深潭倒影,更 使人觉得心境的空 灵。
空—— 使…空…
(净化)
课文翻译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主题探讨:
•通过写游破山寺后禅院 的观感,抒发了寄情山 水的隐逸情怀。
名句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到达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 景。(写出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观”字统领全诗。)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着力渲染了大海那苍茫动荡的气势, 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坚定倔强之感。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草木欣欣向荣, 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出了大海波涌连天、惊 涛拍岸的气势。
朗读注意:
节奏 韵律 情感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解析:清晨时分,诗人登山入寺,旭日 东升。照耀着高山树林。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解析:“曲径”已含“静”意,通往的又是 幽 深的后院,禅房则坐落在花丛树林的深 处,这是何等的幽深静谧的环境。诗人 惊叹、陶醉、艳羡之情跃然纸上。

30诗五首课件

30诗五首课件
2020/6/6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 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 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 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 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 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 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 写。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 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风”字一作“君”。这里所谓“夜郎”并不 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 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 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 “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 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 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 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 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 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 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 忧了。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临:到,至。沧海: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何:诗中是“多么”的意思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形容风吹草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声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庆幸。 至:极。
2020/6/6
作者介绍 背景材料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事家、诗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有 <<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 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ppt精品课件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因为“心”能远远 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 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ppt精品课件 陶渊明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 景
ppt精品课件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 “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 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ppt精品课件饮ຫໍສະໝຸດ 酒 (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 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ppt精品课件 陶渊明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七上30《诗五首》课件

七上30《诗五首》课件

通读全诗
• 这首诗的体裁:乐府诗 • 结合资料边读诗便翻译全文。 • 请学生翻译以下句子: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
初步感知: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 (想象) 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杜岳

泰山简介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 “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 誉,又称东岳,列中华十大名山之首, 位于山东泰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 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写作背景
这首《望岳》诗是杜甫落第后往游齐、赵 时所作,杜甫的父亲杜闲这时官兖州司马。可 能当时急于省亲,来不及登泰山,所以写了 《望岳》。入山作微观,有时还不如在山外作 宏观。这首诗就是从宏观角度对整个泰山作审 美观照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 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 的忧虑、同情、关切之情。
主旨: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
行的忧虑、同情、关切之情。
1、解释: 左迁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
3、这首诗表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观 沧 海
曹 操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 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 亳bó州)。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与曹丕、曹植合称“三 曹”。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 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 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 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首壮丽的诗篇。

第30课《诗五首》课件(新人教版八下) 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30课《诗五首》课件(新人教版八下) 公开课获奖课件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 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 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 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 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咏雪——瀚海雪景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风雪送客图
3.既然是送别,为什么 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试比较《送孟浩然之广陵》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不同点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 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 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 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 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 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 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作者岑参
二、解题: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 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 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 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 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 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sà n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 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 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 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ppt-55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ppt-55张)
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 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 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 统称为诗歌。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音节、 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 世界的文学体裁 。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 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 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注释】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 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著花:著(zhuó),开放;著花,开花。
诗歌【赏析】
【赏析】
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 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 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 的心情。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 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 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 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 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 的品性。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
送别诗、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 咏物诗、悼亡诗、 讽喻诗、行旅诗、酬谢﹙答﹚诗 等。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30课《诗五首》ppt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30课《诗五首》ppt课件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拓展阅读
龟虽寿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名句默写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作特点
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实 写
(看)第一眼观海全景,大处落笔
气势苍茫浑然,辽阔威严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听)转入动态,波澜壮阔
显示大海惊人力量,宏伟气象


(想)诗的高潮,奇特的想象、夸张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
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
曹操
观沧海
3.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颔联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主旨句是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望岳》一诗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朗读正音
jié
cāng
dàn
sǒngzhì
xiāosè
zāi

30《诗词五首》课件

30《诗词五首》课件

奋发 感 希望 想
失望 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 一。我们曾学过其寓言性的杂文《马说》。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迎佛骨入宫供奉, 作为刑部侍郎的韩愈上书进谏,列举此 行的弊端,触怒了皇帝,最终被贬潮州 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抒发了 作者内心的愤慨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之 情。
作者简介
李煜能诗文、善 书画、通音律,尤 以词闻名。 后期 作 品描写了 思乡之情,
亡国之恨以及对昔 日生活的怀念,表 现出浓厚的感伤情 绪, 在题材与意境
上突破了晚唐五代 以写艳词的限制。
恰 是 向 一 东江 流春 水
只 问是 君朱 能颜 有改 几 多 愁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 何作用。 运用了细节描写, 写出诗人 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 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受阻 将登太行雪满山。 姜太公溪边垂钓遇 闲来垂钓碧溪上, 周文王后一展宏图 忽复乘舟梦日边。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
是不是行路受阻 让诗人感到苦闷 茫然?
咏煤炭
于谦
作者简介
•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 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 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 •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 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 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万历中,改谥 忠肃。有《于忠肃集》。
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等。 精神层面 上的欢乐、尊 严、自由,甚 至生存的安全 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 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 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 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 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 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饮酒》。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表现了诗人鄙视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
思想以及卓尔不群的高洁人格。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
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李 白
难 (其一)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 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
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愿
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
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 至深。 关键语句 最末一段,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艺术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 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杜 甫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 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 “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 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富于变化。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 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 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 《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 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 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 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 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 死亦足! 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 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陶渊明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虽构筑房舍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令人心烦。 傍晚时分,山中的气象秀丽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迷人,鸟儿们结伴归巢。 要问我为何能够这样,心离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俗居处自然就显得僻静偏远。 此情此景包含着人生的许多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 我在东篱下随手采几朵野菊,言来表达。 悠然自得地欣赏美丽的南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 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 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 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 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 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 怎能挨到天亮!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 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 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 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 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 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 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 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 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 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 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 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 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 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品读赏析
试着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 欢乐 内心苦闷抑郁 昂扬、明朗 阴沉、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 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乐 观的调子。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 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 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 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 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退而求其次,也 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 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 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 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 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诗歌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 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李 白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 玉盘珍羞直万钱。 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 拔剑四顾心茫然。 拔剑四望心中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想渡黄河,坚冰款堵塞河流,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 忽复乘舟梦日边。 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 行路难啊,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 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机会定会到来, 直挂云帆济沧海。 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苍茫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 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 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 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 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 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 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 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 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 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 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 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 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 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 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 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背 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 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 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 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 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 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李 白

zūn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s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 玉盘珍羞直万钱。 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 拔剑四顾心茫然。 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闲来垂钓碧溪上,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 忽复乘舟梦日边。 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 行路难啊,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