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临床分析重点
寨卡病毒病防控态势简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态势简报Situational Report on Zika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第6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2月23日(第6期)一、疫情概况(一)我国内地疫情浙江省卫计委2月23日通报,在对该省首例寨卡病毒病患者同团旅游人员健康监测中,新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两病例为父子关系,义乌市人。
父,38岁;子,8岁,同赴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斐济、萨摩亚旅行,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
目前,两患者均在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
(二)国际疫情WHO更新态势简报(2月19日):上周全球新增2个寨卡病毒流行地区,即阿鲁巴和博内尔,均位于美洲。
2007年以来,全球共有48个国家或地区有寨卡病毒流行的证据,其中2015年以来,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病例的国家或地区36个;有间接证据表明存在本地传播的国家或地区6个;近期未报告病例、但曾经证实寨卡病毒传播的国家或地区5个;以及出现本地病例、但尚无蚊媒传播疫情的国家或地区1个(详见附表1和图1)。
图1 2007-2016年全球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分布(数据来源WHO)截至2016年2月11日,美洲共有28个国家或地区发生了本地传播疫情。
据巴西卫生部估计(鉴于疫情规模,巴西已不再统计寨卡病毒病病例数),自疫情暴发以来,巴西寨卡病毒病发病数在497593例至1482701例之间。
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6日,哥伦比亚累计报告寨卡病毒病病例31555例,其中确诊病例1504例。
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31日,非洲佛得角共报告7259例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
二、相关调查研究进展(一)小头畸形WHO(2 月19 日):2015年11月-2016年2月13日,巴西报告小头畸形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疑似病例5280例,其中死亡108例。
完成了1345例的复核,确诊为小头畸形的421例,其中41例有寨卡病毒感染证据(9.7%)。
寨卡病毒研究进展优先出版

寨卡病毒研究进展李少华,倪秀莹,夏德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山东青州262500) 近期以来,寨卡病毒(Zikavirus)疫情在全球多地肆虐,特别是南美州、中美州及加勒比海地区疫情严重[1]。
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寨卡病毒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2]。
我国国家卫计委于2016年2月3日公布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6d后我国确诊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截止到2016年2月28日我国已出现8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寨卡病毒作为主要由蚊子传播的黄病毒,已明显威胁人类健康,然而目前人们对该病毒尚缺乏充足认识,国内更是鲜有文献报道,本文就寨卡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防控等内容作一综述。
1 病原学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基因组由一条单股正链RNA构成,长10794kb[3]。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
寨卡病毒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为两个非编码区,中间则为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可以编码多聚蛋白,包括病毒衣壳,膜前体,包膜和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andNS5)[4]。
包膜是病毒表面的主要蛋白,参与了病毒周期的各个方面,如调节结合和膜融合。
非结构蛋白中的NS5是病毒中最大的蛋白体,它的C端部分含有RNA依赖的的RNA聚合酶活性。
N端由于具有甲基转移酶活性处理的特性,可给RNA病毒加帽。
3′非开放框架包含了428个核苷酸,包含了27个折叠模式,可能参与了细胞识别,病毒因子,翻译,基因组稳定,RNA包装或环化等[5]。
最近一项针对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寨卡病毒可能经历了数种适应性的遗传变异。
包括蛋白质糖基化模式,可能与该病毒缺乏明确的宿主和载体偏好有关[6],有关寨卡病毒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2 流行病学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非洲乌干达名为寨卡的森林中恒河猴的血液中被分离出来[7]。
我国解析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病毒全基因组信息

我国解析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病毒全基因组信息
佚名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16(41)7
【摘要】据新华社2016年2月23日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团队与江西省疾控中心合作,在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后,克服了病人血清标本病毒载量极低的困难,釆用高通量序列分析技术,成功地从病人血清样本中直接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分析,发现病毒基因全长10676个碱基,
【总页数】1页(P79-79)
【关键词】病毒基因;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输入性;江西省疾控中心;基因组信息;病毒载量;中国疾控中心;流行株;病人血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1.4
【相关文献】
1.河南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J], ;
2.江苏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调查 [J], 张海峰;张国彬;黄永清;崔睿
3.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J], 潘阳;黎新宇;王全意;崔淑娟;陈丽娟;吕燕宁;卢桂兰;孙玉兰;李洁;窦相峰;李锡太
4.广东首例苏里南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J], 梁洁怡;宋卫;吴惠明;
戴俊;黎东红;师永霞;黄吉城;袁帅;郑夔;李小波;张显光
5.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寨卡病毒病若干流行病学问题重点

d的潜伏期后出现临床症状n“,Zika病毒感染
的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等其他虫媒病毒感染类似,主 要为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 及头痛等不典型症状,往往导致诊断困难,且这些症 状一般较轻,呈自限性,持续2~7
dn 2|。患者是Zika
病毒重要的传染源,但患者在潜伏期是否有传染性、 发病期的传染性强度、症状消失后传染性是否随之 减弱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均需进一步研究。
2.隐性感染者:Zika病毒感染者中80%为亚临
床感染¨2|,我国在1例Zika病毒感染患者的妻子(无 Zika病毒临床症状)尿液标本中检出Zika病毒,显示 隐性感染可能也存在传染性。Zika病毒隐性感染者 数量众多,难以识别,且活动不受限制,在Zika病毒 的传播中有重要的意义。 3.动物传染源:一些研究在猩猩、斑马、大象以 及啮齿动物中发现Zika病毒抗体n卜“],表明感染 Zika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在Zika病毒的传播中存 在一定的作用n 二、传染期 目前Zika病毒的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的研究 显示,在患者中,通过PCR方法,Zika病毒在唾液及 万方数据
global public health importance.Data
sources
were from peer review articles and WHO documents.
The sources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would include patients,people with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汪宁)
通信作者:汪宁,Email:wangnbj@163.corn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6.04.002
寨卡病毒来袭:中国有输入风险 医生应该怎么做

2016 年1 月28 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日内瓦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称,目前美洲已经有23 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
其正在美洲地区爆炸式蔓延,未来一年可能会有300 万至400 万人感染该病毒。
她宣布将于2 月1 日召开一次紧急委员会会议,将决定是否将目前的寨卡病毒疫情宣布为国际卫生紧急事件,并就全球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专家性意见。
在此之前,2016 年1 月15 日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发布拉美和加勒比海14 国旅行警告,称蚊子叮咬传播的寨卡病毒正引发疫情,公民应慎重前往上述地区,孕妇尤须警惕。
该病毒会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29 日通报称,目前尚未在中国发现寨卡病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研判认为,中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目前中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低。
现就寨卡病毒感染症状、治疗、预防和孕妇感染后的胎儿畸形等相关内容做一介绍:什么是寨卡病毒(Zika virus)?「寨卡」是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
1947 年,科学家们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放在笼子里,准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
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
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
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们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
1948 年初,人们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
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有包膜和二十面体的蛋白衣壳,为正链RNA 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属近亲。
传播途径是什么?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传播。
寨卡病毒的脊椎动物宿主主要是猴子和人类。
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伊蚊叮咬后,经过约3~12 天的潜伏期后,约1/5 的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
感染者在发病时期,血液中存在寨卡病毒,此时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将在病媒蚊体内增殖,约10 天左右,病毒进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而当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这个健康的人就会感染寨卡病毒。
某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某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黄会丽;李国伟【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9)003【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就诊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寨卡病毒病提供参考.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血液、唾液、尿液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病例为危地马拉回国人员,经检测患者的血液、唾液、尿液标本病毒核酸阳性并持续一段时间.患者体温最高38.5 ℃,有咽痛,伴有全身麻疹样皮疹,无关节、肌肉痛,无腹痛、腹泻,睑结膜无充血.结论在流行季节,对有疫源地生活史的发热皮疹患者,加强流行病学检测.%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the first confirmed imported case of Zika viru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Zika virus disease.Methods Information on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interviewing the patients.The blood, urine and saliv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by real-timePCR.Results The patient was returned from Guatemala.The blood, urine and saliva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Zika virus by real time PCR for a period of time.The patient got a fever at 38.5℃ and had a sore throat, accompanied by systemic measles like rash.Conclusion This investigation is about the first confirmed imported case of Zika virus in Henan provinceand infected in Guatemala.It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management of other imported cases with Zika virus for the future.【总页数】3页(P284-286)【作者】黄会丽;李国伟【作者单位】通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和计免科, 河南通许 475400;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相关文献】1.安徽亳州市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唐慧文2.广东首例苏里南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J], 梁洁怡;宋卫;吴惠明;戴俊;黎东红;师永霞;黄吉城;袁帅;郑夔;李小波;张显光3.淄博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策略研究 [J], 李栋;郑文贵4.重庆市某县首例输入性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J], 胡健5.某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J], 黄会丽;李国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调查分析重点

ImPCR
by
of Zika virus disease blood sample
on
confirmed.The
case
case
was cured and discharged
on
on
1 80 day after the
onset.The
100 day after the onset and urine samples virus.The
contacts
ll一130 days after the onset were a11 positive for Zika
had the history of mosquito bites in the endemic country before the onset.The close
no
showed The
痊愈出院。
3.流行病学调查:①发病时间序列和暴露因素: 调查病例及其妻子、同行者和经管医生等相关知情 人,梳理出病例暴露、就诊和发病时间序列。2016年 1月1日至2月1日,外派至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委内瑞拉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出差,同行中方 人员仅2人(含病例)。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 经中国香港及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5日抵达江西 省赣州市赣县。病例自诉在委内瑞拉期间有白天蚊 虫叮咬史,但未能回忆详细叮咬时间。2月7日,在 病例居住地、住院病房及周边开展蚊媒应急监测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5月第37卷第5期Chin
J
Epidemiol,May 2016,V01.37,No.5
・593・
・寨卡病毒病・
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 病例调查分析
廖勇 曾志笠 胡国良杨健平袁辉李建华 张兴茂 黄仁发刘晓青 341000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科(廖勇、杨健平、李建华、黄仁发);330026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曾志笠);330029南昌,江西省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应急传防所(胡国良、袁辉、刘晓青);341100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科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头畸形胎儿孕妇的羊水中存在寨卡病毒基因。
11月28日一名出生5分钟后死亡的小头畸形并伴其他先 天异常的新生儿,其血液及组织标本均检出寨卡病毒基
因。
据巴西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分析,小头畸形或先天性异 常的最大风险是孕妇在怀孕的早期(1-3个月)感染寨 卡病毒。 美国CDC自巴西4例小头畸形病例中检出寨卡病毒,且其
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
风险评估
我国风险研判
我国与曾经或现在有寨卡病毒传播证据的国家存在持续的
人员往来,因此存在病例输入风险。
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风险较大的地区包括美洲地区及东南 亚地区
根据我国伊蚊分布特征,以及既往登革热疫情形势,南方
省份为我国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的高风险省份
巴西和哥伦比亚(目前疫情最严重地区)近 三年出入境人数占40%-50%
中部分病例的脑组织也检出寨卡病毒;4例病例的母亲
在妊娠期间均曾出现发热和出疹。
格林-巴利综合征
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 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 综合征的上升。巴西已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 其中55%(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 (26/42)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 症状
各国疫情
巴西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2015年5月份巴西确认 本地病例。截至目前,巴西卫生当局预计已有超过150万 人感染寨卡病毒。
哥伦比亚报告25000例疑似病例,1331例确诊病例 佛得角报告超过7000例疑似病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
中国大陆首例输人性寨卡病毒病的临床分析
钟渊斌 李小鹏 张伦理 曾莉萍 邓宜楚
【摘要】 方法
目的
了解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寨卡病毒病的防治能力。
回顾性报道及分析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资料,并就近年人感染寨卡病毒的流
tO
Disease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he article
are
the
first
authors
CDrre5户。挖di起g author:Deng Yichu,Email:dyichu@1 63.com
[Abstract]Objective
virus virus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Zika The first
small part develop disease and have generally good prognosis with supportive treatment.
[Key words]
Zika virus;Import;Clinic manifestation;China
寨卡病毒病(Zika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江西省赣县人。因发热9 d,眼眶 痛、皮疹伴瘙痒4 d,腹泻l d,于2016年2月6日就 诊于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患者自2016年 1月1日至2月2日派往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工 作,白天工作期间常有蚊虫叮咬。自诉1月28日在 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畏寒症状,主观感觉 有低热(未测量体温),未行任何检查和治疗。2月 2日仍有低热,感乏力,头晕加重,呈持续性。2月 3日途经法国巴黎时开始出现散在细小红色皮疹,从
virus
disease)也称寨卡热(Zika
fever),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口]。临床特征主要为发 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临床表现一般较轻,极少 引起死亡[2]。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 地区流行。江西省赣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6日 收治1例从委内瑞拉回国,疑似寨卡病毒感染患者, 后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CDC确 诊口]。现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和临床特点作一阐述, 旨在为本病的及时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病史简介
四、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行有效的单间隔离,采取安装蚊帐、 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同时对患者妻子和同行的 工友进行医学观察,均无发热、皮疹等症状,血清寨 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给予患者穿心莲内 酯总酯磺化物注射液(商品名:喜炎平)250 mg抗病 毒治疗3 d,以及布洛芬对症治疗1 d。人院后体温正 常,皮疹逐渐消退并于2月7日消失,眼眶痛于2月 10日消失,结膜充血于2月11日消失。江西省 CDC对2月11日采集的患者血清、尿液、唾液进行 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转为阴性。经专家组综 合评估判定,该患者已不具传染性,于2月14日痊 愈出院。 讨 论
万方数据
虫堡佳銎瘟盘查!!!!生!旦筮i!鲞蔓;塑垦堕!』!!堡堕垡!!坠!!!!!z;!!!!y!!:i!!盟!:!
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 巴西疫情最为严重;新生儿小头畸形、吉兰一巴雷综 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7]。中国台湾2016年 1月19日通报,1月10日在桃园机场口岸检疫中发 现的1例来自泰国24岁男性被确诊为寨卡病毒病 患者。本例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确诊 为我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患者[3]。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 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该病毒属于 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型有非洲型、 亚洲型2种[8],目前南美洲流行的主要为亚洲型。 本病症状较轻,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 和非化脓性结膜炎等,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患者罕 见。本例患者从疫情发生国回国,有明显的蚊虫叮 咬史,为输入性患者,因当前冬季不适合伊蚊繁殖, 赣州市伊蚊应急监测密度为零,故疫情传播并进一 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我国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中指出,临床症状持 续2~7 d缓解[1]。但本例患者至第15天,症状才 基本消失。临床表现有低热、皮疹伴瘙痒、眼眶疼 痛、非化脓性结膜炎。首发症状为发热,一直为低 热,持续时间9 d。第7天出现皮疹、眼眶痛及结膜 充血,皮疹为红色细小未高出皮肤的斑疹,压之不褪 色,伴瘙痒,最早从颈部开始,向前胸部、四肢、躯干 蔓延,持续4 d后消失。眼眶痛也出现在第7天,持 续7 d,结膜充血持续8 d后消失。病程中无肌肉、 关节疼痛,未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活动受限 及听力异常等情况。Duffy等[9]总结了31例临床 确诊的寨卡病毒病患者临床表现,有28例出现皮疹 (90%),20例有发热、关节痛表现(65%),17例出现 非化脓性结膜炎(55%),肌肉痛15例(48%),头痛 14例(45%),眼眶痛12例(39%),水肿6例 (19%),呕吐3例(10%)。本例临床表现有发热、结 膜充血、眼眶痛等,但未出现关节痛、肌痛等表现,提 示对来自疫区的患者,有上述部分临床表现时需高 度警惕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以防漏诊。寨卡病毒 病属自限性疾病,治疗上无特殊。本例给予中药制 剂抗病毒治疗,但由于无相关病例对照,无法评定疗 效,仍需进一步总结经验。 通过对该患者的诊治,有如下启示:①公众如近 期到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的国家和地区旅行,要了 解、关注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好防蚊措施,避 免蚊虫叮咬;从疫情发生国回国的人员,一旦出现发 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
图3桊卞病毒炳患者计算彬L断层扫描显小左肿絮状稍向缶度影,
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三、实验室检查 2月6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3×10 9/L,中性 粒细胞比例0.577,淋巴细胞比例0.288,红细胞计 数4.96×109/L,Hb 血生物化学:ALT
8.9
15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考虑炎性变;左下肺轻度肺气肿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 行。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H]。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 毒,在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5],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 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 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6],是首次发 现寨卡病毒在亚、非大陆以外传播。2015年以前, 疫情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国。 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寨卡病毒确诊患者,约有 150万人感染,随后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 染患者。WHO通报,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
g/L,血小板计数224×109/L。
U/L,AST 24 U/L,TBil
tLmol/L,白蛋白43.2 g/L,球蛋白33.1 g/L,碱
11
性磷酸酶101 U/L,rGT
U/L,血糖5.6 mmol/L,
肌酐59/-mol/L,尿素氮3.9 mmol/L,乳酸脱氢酶
196 U/L,CK 182
DOI:lO.3760/cma.j.issn.i000—6680.2016.02.003 作者单位:330006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钟渊
颈部开始,后蔓延到前胸部、四肢、躯干,皮疹未高出 皮肤;耳后、眼眶开始出现阵发性针刺样疼痛,约2
h
斌、李小鹏、张伦理);江西省赣县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曾莉萍、邓宜楚) 前2位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均为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邓宜楚,Email:dyiehu@163.corn
【关键词】寨卡病毒;输入性;临床表现;中国 人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first
case
with
imported Zika virus disease in China
Zhong Yuanbin,Li Xiaopeng,
Zhang Lunli,Zeng Liping,Deng Yichu.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Zhong Yuanbin and Li Xiaopeng who contributed equally
一次,每次持续5~6 min,稍感恶心,食欲有所减退, 一直未行处理。2月4日上述症状逐渐减轻,2月
万方数据
史堡篮鎏疸丞盍!!!!芏;旦筮!!鲞星;魈£丛!』!!!垫!堕!!坠!型!!Y!!!!!y!!:i!!盟!:;
5日回到赣县后解黄色稀便3次,量中等,颈部仍留 有散在皮疹,其余部位皮疹消失,无腹痛。2月6日 至赣县人民医院就诊。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可,小 便正常,大便恢复正常,未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肢体活动受限及听力异常等情况。既往2010年体检 胸部X线片提示轻度肺气肿、以左下肺为主。 二、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 血压110/70
行特点作一阐述。结果本例患者为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具有典型临床特点,流行病学史 较明确,所有接触者均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检索文献,寨卡病毒在非洲、亚洲、美洲等40多个国家 有传播的证据,患者一般临床症状较轻,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防蚊、控蚊和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结论 感染寨卡病毒多隐性感染,少部分发病,经对症、支持等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case
disease,and
tO
improve it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Methods
with imported Zika
disease in China was retrospectively reported and analyzed.The literature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in This patient was the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