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技术(一)

合集下载

黑木耳的栽培管理与采收时机

黑木耳的栽培管理与采收时机

黑木耳的栽培管理与采收时机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人们的喜爱。

要想获得优质高产的黑木耳,科学的栽培管理和准确把握采收时机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管理与采收时机。

一、黑木耳的栽培管理(一)栽培场地的选择黑木耳喜欢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

栽培场地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可以是室外的林地、果园,也可以是室内的大棚。

但无论在哪里栽培,都要保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二)菌种的选择与制备1、菌种选择要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黑木耳菌种。

可以从正规的菌种生产厂家购买,也可以自己分离培养。

购买时要注意查看菌种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纯度和活力等指标。

2、菌种制备如果自己制备菌种,需要准备好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木屑培养基、麦粒培养基等。

将培养料装入培养瓶或培养袋中,经过灭菌、接种、培养等环节,即可得到优质的黑木耳菌种。

(三)培养料的配制1、主要原料黑木耳的培养料主要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麦麸、石膏粉、石灰粉等。

其中,木屑要选用阔叶树木屑,不能使用松、杉等针叶树木屑。

2、配方比例常见的配方有:木屑 80%、麦麸 18%、石膏粉 1%、石灰粉 1%;棉籽壳 78%、木屑 10%、麦麸 10%、石膏粉 1%、石灰粉 1%等。

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和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配方。

3、配制方法将各种原料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0% 65%。

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

(四)装袋与灭菌1、装袋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专用的塑料袋中,一般选用 17cm×33cm 或15cm×55cm 的塑料袋。

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出现空隙和破损。

装好袋后,在袋口套上塑料颈圈,塞上棉花塞。

2、灭菌将装好袋的培养料放入灭菌锅中进行灭菌。

灭菌的温度一般为100℃121℃,时间为 8 12 小时。

灭菌结束后,待锅内温度降至 60℃以下时,取出培养料,放入无菌室中冷却。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1)选树:适合黑木耳生长发育的树种无数。

但要因地制宜,挑选当地资源丰盛、易于生长木耳的树种。

除含有松节油、精油、酒精、乙醚等经济树种外,其他树种均可栽培木耳。

目前常见的树种有栓皮栎、麻栎、麻栎、刺桦、甜槠、枫香、榆树、刺槐、柳树、黄连木、黄连木等。

但栓皮栎和麻栎是主要树种。

(2)砍树:历史习惯是第九年砍树。

普通来说,能够从树叶枯黄到新叶发芽前这段时光举行砍伐,由于这段时光是树木的‘休眠期’,树干中的营养处于停滞堆积状态,水分较少,营养丰盛而集中。

这叫砍倒‘收割树木’。

同时,这一时期砍伐的树木树皮与木质部结合紧密,砍伐后树皮不易脱落,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砍伐树木的年龄在阳坡为7-8年,在阴坡或土壤贫瘠的地方为8-10年。

树茎粗约10厘米,长1米。

一帧50张。

割法要求留茬低,高出地面10 ~ 15cm斧子从树干两侧打下,留茬留在‘乌鸦嘴’,有利于老树鼩的再生,不会积水烂芽,也不会和多芽竞争,影响树鼩的再生。

采伐时倡导挑茬代替扫茬,有利于庇护幼树;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

(3)修剪:树被砍倒后,不要马上修剪。

保留枝叶能够加速树体内水分的蒸发,增进茎干快速干燥,使其细胞组织死亡。

同时,有利于树顶的营养向树干集中。

十天后,将举行修剪。

采摘时,用锐利的砍刀自下而上贴在树干上,砍成‘铜钱疤’或‘靶心’。

不要切得太深,会伤到皮层。

割下来的疤要抹石灰水,防止杂菌入侵和积水,也简单堆起来排场。

(4)截干:为了便于穗条的堆放、排场、直立、管理和收割,同时,穗条放下时,简单粘在地上,汲取水分。

太长的树干应当被剪成3英尺长的短棍。

用手锯或电锯切割,用石灰水涂抹,防止杂菌感染。

(5)晒架:晒架硒是将砍下的木棒堆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做成高约1米的‘井’形或‘鱼背形’堆,使其很快失水死亡。

在干燥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将它里里外外上下翻转,使耳棒匀称干燥。

晾晒时光要按照树种、穗条粗细、气候条件灵便控制。

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是一种食用真菌,也被称为云耳或银耳。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和免疫增强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1. 选择健康的菌种。

黑木耳菌种应该是无菌衍生的优质菌种,可以从信誉良好的菌种供应商处购买。

二、基质准备1. 选择合适的基质。

黑木耳喜欢生长在有机基质上,如木屑、稻草、玉米芯等。

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择适宜的基质。

2. 清洗和消毒基质。

将选好的基质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并进行充分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

三、接种1. 润湿基质。

在接种前,将基质充分润湿,但不要过湿。

2. 均匀撒播菌种。

将菌种均匀撒播在润湿的基质表面,注意保持接种的均匀性。

3. 覆盖基质。

用一层湿润的纱布或湿纸巾覆盖菌种,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四、培养环境1. 温度控制。

黑木耳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2-23摄氏度。

要注意保持室温的稳定性。

2. 光照管理。

黑木耳是喜欢遮光生长的真菌,因此应该保持培养环境的相对阴暗。

3. 通风管理。

适当的通风有助于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促进菌体生长,但要避免过大的风力对菌体的破坏。

五、因应措施1. 水分管理。

保持基质湿润,但避免积水。

可根据需要进行适量的喷水补充。

2.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菌床,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病虫害问题。

如发现有病害,可采取适当的药物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六、生长周期1. 发菌期。

黑木耳的发菌期一般为接种后的18-25天,这是黑木耳生长最为迅速的阶段。

2. 采收期。

在发菌期后的5-8天,黑木耳开始展开,此时是最佳的采收时期。

3. 回菌期。

从采收后开始,黑木耳会进入一个较为休眠的状态,需要进行适当的休养和水分补给。

七、收获和保存1. 采摘时机。

在黑木耳展开后的第2-3天进行采摘,此时黑木耳的质量最佳。

2. 储存方法。

种植技术-林下黑木耳栽培的基础条件及场地

种植技术-林下黑木耳栽培的基础条件及场地

种植技术-林下黑木耳栽培的基础条件及场地一、林下黑木耳栽培的基础条件林下栽培黑木耳需要控制土质、空气湿度、温度等,因为不同的环境长出的黑木耳质量是不同的,所以这就需要农户在栽培黑木耳时选择在合适的环境进行栽培,才能育出最优质的黑木耳。

通常黑木耳的最佳栽培时间为3-4月、8-9月。

空气湿润、温度适宜、光照时间长属最适合黑木耳生长的环境。

8-9月的植物吸收了一个夏季的营养,这时候栽培黑木耳可使黑木耳吸收更多的营养,从而提高木耳整体质量。

(一)温度要求由于黑木耳属于中温型菌类,其主要特点是对于寒冷的承受能力较强,但是高温环境会使黑木耳颜色变淡、腐烂、木耳个头小等情况的发生。

所以农户在栽培木耳时应选择6-36℃的环境,其中22-32℃是黑木耳最佳的生长温度,可在这个温度下进行大规模栽培。

如果低于6℃便会导致黑木耳生长缓慢,高于36℃会出现不生长、木耳腐烂的现象。

子实体需要16-32℃的环境才可以快速成长,其中20-28℃最为合适。

(二)水分和温度的要求菌丝需要在含水量55%-70%之间的培养料中才可以才可以生长,子实体形成的条件是木耳含水量在65%-80%之间,空气湿度需要85%-97%之间。

而且菌丝需要在全黑的环境才能进行成长,子实体需要在光线强度在240-1100LX之间,氢离子浓度指数在4.9-5.7之间才可以快速成长,如果无法满足以上条件则子实体无法成长。

二、林下黑木耳栽培的场地选择林下栽培黑木耳时需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光线充足的地方。

栽培时需选用3-6年的林地作为木耳场,因为树木过小无法遮挡高温,树木过大会遮挡阳光。

同时栽培行距不宜过小,要保证木耳通风。

在栽培结束后需要进行一次浇水,保证黑木耳周围的湿润,之后在进行一次灭虫以预防虫咬现象的发生。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食用菌,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并有多种药用价值,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掌握一些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1.基质选择:黑木耳栽培的基质可以选择木屑、稻草、玉米秸秆等,其中最适合的是大豆秸秆。

基质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潜在的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2.基质配比:黑木耳的适宜基质配比是大豆秸秆60%、花生壳20%、栾柏木屑10%和菜籽渣10%。

配比好后要进行混合均匀,以保持基质中的水分均匀分布。

3.需要湿度:黑木耳适宜生长的湿度在75%-85%之间。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湿度。

可以通过定期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来增加空气湿度。

4.适宜温度:黑木耳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5℃-25℃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需要控制好温度。

5.充足光照:黑木耳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菌种,但适宜的光照有助于其生长和发育。

可以选择透明的塑料薄膜或玻璃布进行覆盖,以提供足够的光照。

6.适宜pH值:黑木耳的适宜pH值在5.5-6.5之间。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基质的pH值,以保证黑木耳的生长环境。

7.每日通风:黑木耳需要充足的氧气供给,因此需要每日进行通风。

通过开启窗户或设置通风装置,保证菌体的正常呼吸。

8.及时喷水:黑木耳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供给,特别是在子实体生长的时候。

喷水可以增加湿度和水分,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

9.控制灌水量:灌水过多容易导致基质过湿,影响黑木耳的生长。

因此,需要适时控制灌水量,不过度浇水。

10.病害防治:黑木耳易受到真菌病和虫害的干扰,因此需要进行病害防治。

可以使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也可以选择天然的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寄生菌进行控制。

总之,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基质选择、配比、湿度控制、温度调节、光照、pH值、通风、水分供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因素。

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

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

G a o x i a o n o n g y e黑木耳种植栽培是贵州省德江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地方农业通过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食用菌科学化栽培体系。

本文就以德江县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实践经验为主要论述内容,探析当地在黑木耳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的现实态势。

黑木耳人工栽植存在袋料栽培与段木栽培两种技术类型,其中段木栽培更加接近于黑木耳的自然野生生长方式,更顺应现代林业发展建设要求,而袋料栽培更加稳定,容易实现高产。

贵州省德江县在黑木耳栽培方面所采用的就是袋料栽培方式。

一、德江县黑木耳种植栽培的发展现状德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位置,是大娄山、武陵山的交界处。

德江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 #!$ 左右,夏半年、冬半年,气候凉爽宜人且潮湿非常适于食用菌生长繁殖。

为此,当地也以黑木耳为主力栽培食用菌类型,采用袋料种植栽培技术方式以期望达到稳定高产,并建立了专门的县内黑木耳合作社及专业化园区。

自%&!"年以来,德江县黑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接种成功率达到'()以上,产量也达到了!*&&斤+!&&&袋,为地方食用菌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黑木耳种植栽培也成为了地方农民发家致富的最有利途径。

二、德江县黑木耳的种植栽培基本方法思路为了提高产量,合理利用当地环境,德江县黑木耳所采用的是传统的袋料栽培方法,它采用桑枝屑等等材质疏松的原料作为主料,在进行发菌培养后引发菌料收缩,促使料壁分离,耳芽在非刺孔部位就会形成“憋袋耳”,容易出现烂耳烂棒现象。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当地专门采用了合适品种,保证装料紧实,同时适量填入砻糠作为支撑材料,对减轻菌料收缩具有良好效果。

目前,德江县每期袋料黑木耳栽培基本能达到!*&&斤+!&&&袋以上的产量,保证种植栽培效益达到最高。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是一种高营养、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如降低胆固醇、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等。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只需注意以下要点和管理措施即可。

一、选址
选择平地或坡地,地势要高,避免积水;土壤要肥沃、透气、排水良好。

二、材料准备
黑木耳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建议用柚子树、榆树、枣树等硬质材木。

将材料截成
25-30厘米长的小段,用水泡软后晾干备用。

三、种植方法
1、堆框法
将材料堆叠成框架,用细网覆盖住,然后用打过消毒的黑木耳种子播撒在网上。

覆盖一层泥土,每天保持湿润,大约15天后就可长出小苗。

2、吊袋法
四、管理措施
1、控制温度:黑木耳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

2、保持湿度:黑木耳喜湿,多喷水或铺设防水膜,保持湿度在80%以上。

3、定期通风:黑木耳生长需要氧气,定期换气可以促进生长,同时也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4、控制光照:黑木耳对光照不敏感,但过度曝晒会导致其失水、干瘪,应避免直接曝晒在太阳下。

5、病虫害防治:黑木耳生长过程中易受到一些真菌、细菌、虫害的侵袭,应及时防治,建议使用无公害、低毒、环保的农药。

综上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技术不难掌握,只要按照上述要点和管理措施抓好,就能得到优质的黑木耳,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做出贡献。

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近年来,黑木耳栽培技术逐渐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包括材料准备、种植过程和养护要点等方面。

1. 材料准备1.1 隔离试管黑木耳的栽培过程中需要使用隔离试管,用于分离和培养菌株。

隔离试管应选用无菌、透明、耐高温的试管,可以在实验室或者菌种供应商处购买。

1.2 培养基黑木耳的培养基是支持其生长的基础物质。

一般情况下,黑木耳的培养基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由木屑、麸皮、玉米秸秆等材料制成,可以提供黑木耳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液体培养基:由葡萄糖、蛋白胨等溶解在水中制成,适合黑木耳的菌丝生长和繁殖。

2. 种植过程2.1 菌种接种首先需要准备好菌种,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或者通过厂家提供的菌种进行培养。

接种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将隔离试管放入无菌工作台中,用消毒酒精灯将试管口消毒。

2.打开试管盖,用火柴或酒精灯将火针烧红,用火针沾取菌种,然后将火针插入培养基中。

3.快速将试管盖盖好,并用火柴或酒精灯将试管口消毒。

2.2 培养基生长接种完菌种后,将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箱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一般情况下,黑木耳的最适温度为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0-80%。

2.3 菌丝移植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将其移植到培养袋或培养桶中。

移植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准备好培养袋或培养桶,并将其消毒。

2.将培养基中的菌丝剪下,均匀地撒在培养袋或培养桶内。

3.将培养袋或培养桶盖好,并将其放入保温室中。

2.4 培养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黑木耳的菌丝会快速覆盖整个培养袋或培养桶,并形成一片薄而均匀的菌丝层。

此时,即可进入下一步的养护阶段。

3. 养护要点3.1 温度控制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环境。

在养护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黑木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木耳栽培技术(一)
摘要阐述了黑木耳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与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季节;培养料配制;接种;出耳管理
黑木耳又称木耳、光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

因其菌营养丰富,干品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和铁,故被誉为“素中之荤”。

黑木耳不仅有强精、补肾、活血、强身壮体功能,也是治疗风湿性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抽筋、痔疮出血、肺结核、妇女产后虚弱等疾病常用的配方药物,对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1-4]。

现将黑木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5~30℃,以20~25℃最适宜。

黄河流域2月上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种。

选择菌丝生活力旺盛、耳牙形成集中、抗逆性强、产耳量高、品质佳的品种,如AU31、AU917、冀优1号、冀杂3号、新科1号等。

2培养料配制
配方:①稻草培养料。

稻草75%、米糠22.5%、石膏1%、过磷酸钙1%、尿素0.5%。

②豆秸秆培养料。

豆秸秆粉88%、麸皮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

③麦秸培养料。

麦秸80%、麸皮或米糠18%、过磷酸钙1%、石膏1%。

④棉籽壳培养料。

棉籽壳90%、麸皮或米糠8%、石膏1%、过磷酸钙1%。

用料要干燥、新鲜、无霉变。

稻草切成2~3cm长,用1.5%石灰水浸泡12h,捞起用清水冲洗沥干,pH值为7;豆秸秆、麦秸应碾碎。

培养料配好后含水量在55%~60%,pH值8左右。

3装袋灭菌与接种
选用17cm×33cm×0.05cm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

装袋时要上下培养料松紧一致,装袋完后在袋口套上颈圈,再在颈圈外包1层塑料薄膜和牛皮纸灭菌,或装料后直接用橡皮筋或线绳扎口。

常压灭菌炉灶内温度达到100℃,保持12~14h。

冷却至32℃抢温接种。

在接种箱接种,每箱装料袋70~100袋,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2~3小包熏蒸30min后方可接种。

一般从2月至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都可接种。

接种时,视其不同种型,选用不同工具,如枝条种、三角木种可用砍花斧砍口,把锯末和枝条或三角木共同塞入砍口内,用斧背轻轻打紧,以不脱落为原则;锯末种、颗粒种,可用10mm手电钻、打孔机或空心冲子打眼,把菌种塞入孔内,用树皮盖上,轻轻打紧。

点种密度,一般行距6.7cm,株距8~10cm,排成“品”字形或交错成梅花形。

耳棒的两端密度要大,让菌丝很快占领阵地,避免杂菌侵入。

4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料袋以“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堆6~8层,堆与堆之间要留出间隙。

重点做好温度和通风管理,发菌期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0%~70%。

发菌初期前7d培养室保持28~30℃,使黑木耳菌尽快定植、蔓延、占领培养料。

在整个培养过程要确保耳房空气流通新鲜,每隔15d翻堆1次。

培养室必须要黑暗,防止菌丝过早地形成耳芽。

及时检查杂菌,防止污染。

有轻度污染时可用75%酒精溶液6份、甲醛原液4份混合均匀注射到污染部位,污染严重的菌袋要远离培养室烧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