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湖南传统民居
湖湘民居习俗

湖湘服饰
(三)侗族传统服饰
湖湘侗民衣着多为青、紫、 蓝、白、浅蓝等颜色;男子多穿 对襟衣,女子则因地域不同而样 式风格迥异。侗族女性服饰分为 盛装和便装两种,盛装尤其荟萃 了民族工艺的精华,具有传统的 民族特色。
模块五 湖湘民俗风情
湖湘服饰
(四)瑶族传统服饰
模块五 湖湘民俗风情
湖湘服饰
(一)土家族传统服饰
一般女子上穿立领左襟阔袖衣,下着镶 边汉式简裤或八幅罗裙,衣裤均镇有较宽的 花边并施以精美的刺绣;系围腰;头帕为精 美的“西兰卡普”,缠在头上呈筒状;脚穿 绣有各种花草、蝴蝶、蜜蜂等图样的绸面花 鞋;传统银饰有头簪、花插、项圈、手镯、 耳环等。
模块五 湖湘民俗风情
模块五 湖湘民俗风情
湖湘岁时节日
(二)侗族冬节 5、侗族冬节:农历十
月入冬至十一月底,由各 姓氏宗族、屯团村寨自己 决定日期。人们放鞭炮、 玩龙灯、耍狮子,尽情欢 乐。不分生人熟人,都可 以去别人家“吃冬”。
模块五 湖湘民俗风情
侗族”吃冬节“
湖湘岁时节日
(二)瑶族“姑娘斗牛节” 5、侗族冬节:农历十
任务导入 1.服饰的作用有哪些? 2.你了解的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色?
模块五 湖湘民俗风情
湖湘服饰
(一)土家族传统服饰
在土司制度时期,湘西土家族的男女服饰 样式区别不大,一般为:头裹刺花巾帕,身穿 无领大袖满襟衣和八幅罗裙;衣裙多绣花边。 男女之间的差别仅仅是:男衣花边较少,女衣 花边较多;男裙较短,女裙较长。男女均佩戴 首饰,男人左耳戴银耳环,左腕戴玉镯,头巾 一端垂右耳后齐肩。
湖湘文化
模块五 湖湘民俗风情
模块五:湖湘民俗风情
简析湖南传统民居构造

民族 交 融 的 特 点 , 在 构 造 做 法 、 料 运 用 和 细 部 装 饰 上 仍 然 但 材 具 有 较 强 的地 方特 色 。
2. 1 1合 院 式 : 镇 民 居 , 合 院 形 式 为 主 。 如 岳 阳 张 . 城 以
们 所 要 求 的 自然 属 性 , 无 论 从 视 觉 还 是 触 觉 都
与 石 材 也 占有 一 定 比重 。 建 造 装 修 利 用 地 方 的 漆 树 桐 树 自产
的 土 漆 和 桐 油 。 南 民 居 的 主 要 形 式 源 于 干 栏 式 建 筑 , 合 中 湖 结 原 地 区 传 统 院 落 式 布 局 形 式 , 成 较 为独 特 的湖 南 民居 形 式 。 形
业 、 离污染 的清新生 活风格 。 远 而 制 作 古 朴 淳 厚 的 贝 叶 则 充 分 地 具 有 了人
城 镇 的 民居 形 式 从 使 用 性 质 上 看 , 分 为 大 型 合 院 式 住 宅
和 商 住 合 一 住 宅 两 类 。 受 到 文 化 政 治 经 济 的 影 响 ,建筑 中融 合 了 其 他 地 区 民 居 的 特 点 , 风 格 及 平 面 格 局 呈 现 出 多 文 . 多 f s a
色 料 持 久 , 迹 不 易 磨 灭 , 能 进 一 步 加 强 贝 叶 字 也 的 防腐 性 能 。最 后 在 贝 叶 周 边 涂 上 金 粉 或 红 黑
油漆 , 类似 叠扇子 的形式 用线绳 将 5 以 0至 1 0 O
1湖 南 民 居 概 述
湖 南 省 位 于 长 江 中游 、 洞 庭 湖 以 南 ,辖 1 市 、 3 1个 自 治
满 足 了 当 代 包 装 装 潢 重 返 自 然 和 绿 色 无 污 染 的 诉 求 。 例 如 用 贝 叶 包 装 的 茶 叶 , 器 , 头 饰 品 瓷 案 等 ,都 更 好 地 衬 托 了商 品 的 气 质 。 而 在 装 潢 方 面 , 贝 叶 来 搭 建 凉 亭 , 为 墙 角 装 饰 , 是 隔 用 作 或
浅析湘西凤凰古城民居建筑特点【范本模板】

浅析湘西凤凰古城民居建筑特点摘要民居建筑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因素,又被称为石头的史书.民居形态多样,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湘西建筑受地理人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
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通过对吊脚楼、马头墙和木构架的解读,探寻传统建筑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关键字马头墙吊脚楼吞口屋木构架凤凰古城正文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全境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5O 公里,土地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
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
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
湘西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布局、立体安排、空间序列、建筑装饰等,虽不是属于狭义艺术范畴的,但在满足一定实用性需求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湘西民族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生活理想、美学追求、艺术情趣、宗教信仰等。
凤凰县城沱江镇是于2001年12月27日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它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镇中解放前修建的民宅约占大半。
据专家统计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就有120栋之多①,其主导建筑年代应为清代至民国时期。
②湘西民居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河岸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另一种是房屋主体以中国传统的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山墙采用具有徽派特征的马头墙风格的建筑形式.一吊脚楼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大山之中,艰难复杂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建筑元素.湘西地区以土家族的吊脚楼为典型。
吊脚楼在建筑学上称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房屋下部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是防潮防兽以策舒适安全,而所谓的“半边楼”则是一种吊脚楼形式,房屋一部分架空,另一部分搁置于坡崖上,有的搁置部分也可以石支垫,小有抬起,高差一至二步。
简析湖南传统民居构造

简析湖南传统民居构造作者:罗姝来源:《艺海》2010年第06期1湖南民居概述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辖13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
湖南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而且多山多水 ,作为汉、苗、瑶、侗,土家等多民族共同家园的湖南传统民居有许多至今还保存着较原生文化。
湖南历史久远,是楚文化重地,与外界有繁密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互为促进影响。
故建筑在本地基础上也有其他地方风土特点。
湖南现存民居多为清代所建,另有部分为明代所存。
其发展已至成熟阶段,其整体特点是规模较大,类型较丰富,能很好地结合地形地貌。
建筑材料多以木材,竹类,青砖黑瓦为主,此外夯土与石材也占有一定比重。
建造装修利用地方的漆树桐树自产的土漆和桐油。
湖南民居的主要形式源于干栏式建筑,结合中原地区传统院落式布局形式,形成较为独特的湖南民居形式。
最突出形态是湘西少数民族居住的吊脚楼。
2 湖南传统民居的分类湖南民居按其所处位置分为城市及市镇的大型宅院和场镇的乡村住宅两大类。
这两种类型的民居都是从干栏式建筑发展而来的。
2.1城镇民居城镇的民居形式从使用性质上看,分为大型合院式住宅和商住合一住宅两类。
受到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建筑中融合了其他地区民居的特点,风格及平面格局呈现出多文化多民族交融的特点,但在构造做法、材料运用和细部装饰上仍然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2.1.1合院式:城镇民居,以合院形式为主。
如岳阳张谷英大屋,其临街处多为四合院前面的下房兼作大门即龙门,也有续作二门或屏门的。
更有大宅院用多重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其中部均有轴线形成传统的空间序列,即:头道龙门、二道龙门、正厅房、祖堂、后房、花园等。
合院式住宅的规模大小不一,四合院由一进院落或几进院落组成,每进院落均设门,一户宅院中可有一个天井或多个天井,可居于院落正中或边缘。
一般均朝院内开窗,门口设店铺时除外。
城镇民居的合院式民居,包括院子、前堂、后寝、厨房,结构主要采取穿斗式,也有一些是抬梁式。
湖南民居建筑的装饰审美文化

湖南民居建筑的装饰审美文化作者:赵盟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8期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选址和空间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审美和民俗民风等方面。
中国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
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行为和文化渊源,分析湖南传统民居在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思想、装饰艺术式样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民俗传统、体现生活情趣等方面的装饰审美文化内涵。
指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们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传统民居;湖南;装饰装修;审美文化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审美行为方面,中国人偏于抒情,偏于寄托思想。
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
从宏观的规划到单体建筑的装饰装修,都可以看到对理想美的追求。
别具特色的地理气候、建筑材料、生活习俗以及审美等文化的传统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民居特质,华东地区的湖南民居即是如此。
湖南传统“大屋”民居是土木建筑的技术成就,也是民俗文化的艺术精品,其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审美和民俗民风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大屋历代主人对建筑审美的艺术追求以及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中国民居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民居文化深受社会意识、民族差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艺术风尚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它们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民居的许多细节中,形成了中国民居的精神内核。
2019年初三说明文-湖南民居

第 1 页 共 1 页
湖南民居
湖 南 民 居 湖 南 乡 下 的 房 子 虽 然 不 像 客 家 民 居 一 样 那 么 大 , 不 像 傣 家 竹 楼 一 样 可 以 防 酷 热 和 湿 气 , 但 作 用 也 是 很 大 。 湖 南 民 居 主 要 是 由 木 头 做 柱 子 和 横 梁 , 瓦 片 做 屋 顶 , 石 头 、 木 头 或 砖 做 墙 。 从 左 往 右 , 最 靠 边 的 那 间 房 关 牲 口 , 其 余
的 房 间 都 住 人 。 靠 左 边 还 有 一 片 菜 地 , 在 菜 地 种 的 白 菜 是 出 奇 的 大 , 大 约 是 普 通 白 菜 的 1 — 3 倍 。 房 屋 中 间 还 有 一 间 大 堂 , 大 堂 中 堆 满
了 柴 禾 和 干 胡 杨 。 和 客 家 民 居 相 同 的 便 都 是 在 崇 山 峻 岭 中 。 湖 南 人 在 处 事 、 待 人 这 方 面 体 现 出 了 明 显 的 文 化 特 征 。 湖 南 人 大 大 方 方 、 客 客 气 气 , 处 事 也 非 常 小 心 。 人 们 所保 留 的 民 俗 文 化 也 可 以 让 人 感 受 到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的 深 厚 久 远 。
特色民居建筑之湖南篇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特色民居建筑之湖南篇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这些灵活多变又别具一格的住宅形式共同演绎了中国传统民居瑰丽的篇章当身处民居建筑当中也许我们看到的是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感叹的是人类文明的璀璨光辉体验的却是历代民居主人们过往生活的烟火气息和小天一起进入本期探寻地湖南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传统民居多依山傍水,灵活多样,从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就可以体现出当地的环境特点、风土人情、文化审美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湖南不同地域的民居,感受传统民居蕴含的文化与魅力。
湘南湘南,一般指湖南省南部地区。
民居装饰上采用了一些木雕、石雕、凌雕等相互结合的形式,为民居增添了些许新意和特色。
古井、宝塔、石板路等特色建筑也随处可见。
这栋雕梁画栋、规模宏大的青砖碧瓦房就是建于清朝初年的香花堂(刘兆玄祖居)。
那时的香花堂共有三正七横,上正是刘氏家族的祠堂,内设檀木浮刻龙凤神龛,龛中刻有本宗刘氏历代先祖神位,左右镌刻祖训对联“遵祖训,克勤克俭”、“教子孙,或读或耕”。
大厅照壁正中高悬一块“纯佑堂” 的三字大匾,四周墙上均挂有巨幅匾额,最多时中正共挂大匾七块,分别书有“百操永芳”、“香花济月”、“淑德延龄”、“百世流芳”等溢美之词。
湘南建筑形式还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瓶式栏杆、山花、拱券,柱头等西洋装饰能够在民居中寻得身影,这也是湘南传统民居的一个主要特色。
湘北湘北地处洞庭湖平原,平坦开阔,故湘北民居在布局上比较讲究中轴线对称。
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的张谷英村是湘北民居的杰出代表,这个明代繁衍至此的小村,以始祖张谷英的名字命名。
这里“家家相连,户户相通”,连体的建筑形式,中轴线设计理念,使张谷英村被誉为“民间故宫”。
顺着屋脊望去,张谷英村整个建筑像是无数个“井”字。
厅堂里廊栉比,天井棋布,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和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
巷道纵横交错,檐内雕梁画栋,栩栩如生,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湘西是中国湖南省西部的一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1. 民居类型丰富多样:湘西传统建筑主要包括庄园、公馆和民居。
庄园是富裕家族的住所,通常由大牌楼、正厅和后院组成,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性。
公馆是地方官员和乡绅所住的大型建筑物,一般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是接待客人的场所,后院用于居住。
民居则分为层屋、四合院等各种形式,根据当地居民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多样的样式。
2. 木结构的建筑形态:湘西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使用的木材多为柚木、柳木等。
建筑的骨架由柱子、梁和檩组成,搭建起屋顶和墙壁的框架。
屋顶一般采用抬檐和斗栱的形式,既能保护房屋免受雨水侵蚀,又能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墙壁多采用砖木结构,砌墙的砖瓦大多为红色或黄色的陶瓷砖,具有非常浓郁的土家族特色。
3. 建筑布局体现居住和生活方式:湘西传统建筑的布局十分注重居住和生活的便利性。
一般来说,建筑的主体是居住区域,包括卧室、客厅、厨房等。
而建筑的后部则是生活和储藏区域,包括厕所、茅厕、粮仓等。
建筑体量和布局一般呈矩形或正方形,空间上形成前后院和主次分明的居住空间。
4.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湘西传统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地方,建筑往往选择在山脚或山坡上建造,利用地势起伏,使建筑相互错落有致。
建筑还会增设天井和露台,以便家人活动和晾晒物品。
在气候方面,湘西地区夏季炎热,建筑常常设置凉台或挂藤架,以提供遮阴和通风。
5. 装饰和彩绘:湘西传统建筑在外观装饰和内部彩绘上非常注重细节。
外墙砖瓦常常使用彩色陶瓷砖,图案多样,富有民族特色。
柱子和梁上还会雕刻花纹,墙壁上常常绘有各种图案和神话故事。
内部也会进行精心装饰,比如门窗上会凿花,屋顶和柱子会彩绘,墙壁上则会悬挂画卷和字画。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具有丰富性、适应性和装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湖南传统民居—以湘西和湘南民居为例摘要: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体现了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湖南地区因为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使其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及其面貌上有着许多鲜明的差异,本文以湖南传统民居中湘西和湘南民居为主要探讨对象,浅述湖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及景观特点。
文章以湖南传统民居的自然社会人文背景为出发点,对湖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及景观特点进行综合探讨,通过依次分析湖南省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湖南传统民居建筑及景观的地域文化及特点,湘西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及湘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为当前中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从建筑及景观特点等角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传统民居;民居环境;景观;建筑Discussion on Hu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A Case study in xiangxi and southern dwellingsAbstract: traditional houses as the basis for Chin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embodi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nan area because of its vast territory, large population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houses have many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of architecture and its features, this paper takes Xiangxi and southern Hunan folk traditional houses in Huna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Hunan's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Hunan natural and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s a starting point,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n Hunan, Hunan province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regional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n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features of the Xiangxi traditional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he landscape traditional hous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rrent China traditional houses provide the basis from the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layout.Key words: traditional residence; dwell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章:研究区域概况1.1.湖南省地理环境分析: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全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第10位。
其地势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省内大于海拔2000米高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
其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同时也是生态旅游大省,其矿产、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
1.2.湖南省人文环境分析:湖南地域广阔,人口和少数民族众多,其中湘东是湖南开发最早的地方,人口较多,经济文化也相对发达,主要包括长沙湘潭娄底衡阳株洲邵阳益阳部分地区;湘南则主要包括永州、郴州地区以及邵阳、益阳部分地区,此处主要是汉族及少数瑶族和苗族的聚集地;湘西则地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交界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湘北地区主要是长江中游洞庭湖平原,物产丰富,。
不论是湘西、湘南、湘北还是湘东,湖南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湖湘先人的智慧,即使到今天仍然散发出经久不息的魅力。
传统民居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民居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部分资料显示根据其地形地貌的特点其民居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湖南东部和中部地区称为湘东民居,湖南西部地区称为湘西民居,湖南南部地区称为湘南民居,湖南北部地区称为湘北民居。
,南,其传统民居相对较多,保存的也相对完整,,其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朴素的地方文化特色,因此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西其传统建筑主要以楼阁,书院亭台古建居多同样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第二章:研究区域的地域景观特点2.1湖南民居的景观特点:在民居的建设选址及环境布局上,湖湘的先人们在讲究均衡对称(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共同特点)的同时更注重效法自然,以地理环境的形势来决定取舍和设计。
这使得湖南传统民居景观一直展现着以背山面水(或依山傍水),左右两边围护为理想格局的模式。
现今仍然保存下来的湖南各地不少古村落古民居,便是这种选择的结果。
例如:怀化会同县的高椅村便是这种环境模式的典型范例,高椅古村位于会同城东48公里,村落所在地三面环山,前面临水,地形上宛如一把太师椅,故以“高椅”名之。
从村后的公路上鸟瞰,高山合围的“太师椅”中,分布着一片白墙灰瓦、山墙高翘、鳞次栉比、井然有序的古民居建筑群落,椅子的前方是一条青碧如练的巫溪,从村前蜿蜒而过,人工建筑与山水的交融达到极致,整个村子的环境令人不禁有“世外桃源”之感。
2.2湖南地域文化对景观特点的影响:湖南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区域内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多不相同,湖湘的先人们富于创造性,因而传统民居的景观形式亦有许多不同之处,使其在呈现出统一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多样性。
湖南多山,盛产木材,其民居以木结构最为普遍。
一般木结构民居通常为瓦顶,有的还用重檐,大户人家和公共性建筑物往往还采用砖木结合的结构,即房屋四围的风雨墙采用砖砌,其内部仍为木结构。
乡村民居不论砌砖或木板墙,房屋常采用悬山式的作法。
湖南现存传统民居一般结构严谨,呈现出稳定与封闭的特点。
湖南多山多水,交通不易,影响到人们彼此之间的交往,因此使其在景观布局及形式上不但呈现出稳定性,且同时呈现出某种封闭性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自然分工的生产方式对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重大影响。
(3)湖南传统民居建筑环境的布局、材料、及结构特点:从民居建筑环境的布局来说这里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几种情况,湘北由于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故布局上比较讲究中轴线对称,而且,大户人家的院落往往向主院的纵深发展,讲究几进几进,而湘中、湘南、湘东、湘西等地由于地处高山丘陵,在建筑的布局上对于中轴线的对称就不那么严格,往往随地势而变化,大户人家的院落则往往以向主院的两翼展开延伸的相对较多,虽然仍讲究对称均衡,但程度上显然不那么严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实用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建筑材料的使用来说,湖南传统民居建筑大都以木材为主,同时也表现出地域的差异,湘东、湘中、湘西、湘南等地的山区,湖南传统的板壁屋较为普遍;在一些林区,一些贫苦百姓家的房屋屋顶甚至不用传统的小青瓦,而以杉树皮覆顶,大户人家的院落,亦有不以青砖彻外墙者,此外,湘南、湘中等地多石山,石材的使用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不但用于基础,也用来作建筑的构件,湘西凤凰、花垣的苗族还用片石来垒筑房屋。
从建筑的结构来说,几乎中国南方具有的结构类型湖南都有,其有几种类型则颇具湖南特色。
例如在湘东、湘西、湘中、湘南等地都有这种类型的民居:干栏屋,湖南多雨,地面潮湿,干栏屋一般分为两层,下层供蓄养家畜,便人通行,而人居于上层,以避潮湿。
至于现在闻名于世的凤凰吊脚屋,其实也是从这种干栏屋变化而来,当然它不仅仅只限于凤凰,整个湘西乃至于湘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而凤凰则最为著名。
值得一提的还有湘西洪江的窨子屋,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湖南特色。
三.湖南湘西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乃古蛮夷之地。
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如堂屋、火塘、门扇、窗棂、柱头、天花板等,统称湘西民居或民居文化,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主要建筑景观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天人感应,崇尚自然;聚族而居,奉祖为吉;营地制宜,就地取材。
其布局特点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体态自由、秩序明确;遵循自然、巧于取舍;开合有度、公私分明。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朴素的地方文化特色,这里的传统民居不拘一格,最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湘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和生存空间的必然结果。
同时由于深受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及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湘西传统民居在城镇的布局上不求方正规矩,而是依山就势、灵活变化,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其中尤以苗族土家族吊脚楼独领风骚。
“吊脚楼”是湘西民居最典型也是最独特的建筑型式,一般建于山坡或河岸边,主要因为这些地方平地不多,为了扩充屋场,扩大使用面积而为之,竟产生了一番意外的审美效果,山间、水边随处可见,它是苗族、土家族居所的代表建筑,这其中要以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最为典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间,在河岸外悬挑建屋,下用大木构架支撑而形成吊脚,有些下面还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极具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