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合集下载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整理版]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整理版]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目前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

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

对有些危险如皮肤癌已有定量的评价,但其他影响如传染病等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实验证明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如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

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全世界由于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 到15,000 人;如果不对紫外线的增加采取措施,从现在到2075年,UV-B 辐射的增加将导致大约1800万例白内障病例的发生。

紫外线UV-B段的增加能明显地诱发人类常患的三种皮肤疾病。

这三种皮肤疾病中,巴塞尔皮肤瘤和鳞状皮肤瘤是非恶性的。

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的数据资料得到的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若臭氧浓度下降10%,非恶性皮肤瘤的发病率将会增加26%。

另外的一种恶性黑瘤是非常危险的皮肤病,科学研究也揭示了UV-B段紫外线与恶性黑瘤发病率的内在联系,这种危害对浅肤色的人群特别是儿童期尤其严重;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于皮肤内,使得免疫系统可直接接触紫外线照射。

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他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

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B中会抑制免疫反应,人体中这些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的重要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在世界上一些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群中,增加的UV-B辐射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影响相当大。

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细胞内的DNA 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危害有哪些?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危害有哪些?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200~300纳米(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阳光紫外线辐射能量很高的部分称EUV,在平流层以上就被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氧所吸收,从EUV到波长等于290纳米之间的称为UV-C段,能被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全部吸收,波长等于290~320纳米的辐射段称为UV-B段(即B类紫外线)也有90%能被臭氧分子吸收,从而可以大大减弱到达地面的强度。

如果臭氧层的臭氧含量减少,则地面受到UV-B的辐射量增大。

UV-B类紫外线灼伤称为B类灼伤,这是紫外辐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学名为红斑病。

B类紫外线也能损耗皮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导致皮肤癌。

B类辐射增加还可对眼睛造成损坏,导致白内障发病率增加。

B类紫外线辐射也会抑制人类和动物的免疫力。

因此B类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可以降低人类对一些疾病包括癌症、过敏症和一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B类辐射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作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B类紫外辐射对20米深度以内的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会使浮游生物、幼鱼、幼蟹、虾和贝类大量死亡,会造成某些生物减少或灭绝,由于海洋中的任何生物都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某些种类的减少或灭绝,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B类辐射的增加也会损害浮游植物,由于浮游植物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其产量减少,使得大气中存留更多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加剧。

B类辐射还将引起用于建筑物、绘画、包装的聚合材料的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等等。

另外,臭氧层臭氧浓度降低紫外辐射增强,反而会使近地面对流层中的臭氧浓度增加,尤其是在人口和机动车量最密集的城市中心,使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机率增加。

有人甚至认为,当臭氧层中的臭氧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5时,将是地球生物死亡的临界点。

这一论点虽尚未经科学研究所证实,但至少也表明了情况的严重性和紧急性。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臭氧(O₃)的含量极少,仅占空气的几百万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离地面10~50km的平流层,臭氧和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构体,呈淡蓝色,因有一种鱼腥臭味,故名臭氧。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的产生主要因为太阳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

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臭氧层也在发生着消耗,那么,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什么呢?
臭氧层耗竭,会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量辐射到地面。

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

有人估计,如果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10%,地面不同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将增加
19%~22%,由此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15%~25%.另据美国环境局估计,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每减少1%,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10万人,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将增多。

系外线辐射增强,对其他生物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也令人不安。

有人认为,臭氧层被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

臭氧层的破坏,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紫外线辐射增强,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臭氧层破坏对地球有什么危害

臭氧层破坏对地球有什么危害

臭氧层破坏对地球有什么危害?
若地球大气层的臭氧空洞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弥补,将会:
(1)加速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绝灭!(植物和动物!)农林业等资源和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2)地球陆地荒漠化的进程加剧!地球陆地干旱将会频频发生!而且由于地表蒸发量的增加,导致陆地河流、地下水等淡水资源匮乏,地球干旱面积剧增!地球将面临严重的水荒!
(3)由于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加剧,导致全球海冰、陆地冰川,特别是两极的冰盖融化的速度加剧,海平面上升加速,全球环境、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环境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进而导致全球洋流改变和紊乱!全球天气系统将发生巨大变化!
(4)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地球升温,温室效应加剧!而且直接影响全球的天气系统。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那现象频繁出现,海啸、飓风、台风、热带风暴、赤潮等海洋灾害频繁!
(5)无线电通讯、太空探测等领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干扰!
(6)白内障、皮肤癌等恶性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相关医疗开支加剧!(7)人类户外活动受阻!日光浴、太阳浴、海水浴将被迫取消!
(8)全球用于防止太阳辐射的开支剧增!。

臭氧层破坏对人体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对人体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对人体的影响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层,存在于距离地球海平面16至50公里的部分,它能够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然而,人类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如氟里昂和溴氯化物类物质,已经导致了臭氧层破坏。

这种破坏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球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将介绍臭氧层破坏对人体的影响及可采取的措施。

一、臭氧层破坏对人体的影响臭氧层破坏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皮肤受损和健康问题。

1. 皮肤受损紫外线中波能够穿透臭氧层并进入大气层,穿透力较强的紫外线B辐射能够破坏表皮和真皮层的弹性纤维,并使皮肤变得干燥,脱皮,引起皮肤灼痛等症状。

皮肤癌的发病率在全球上升,也与紫外线的辐射有关。

2. 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紫外线B辐射下也会导致眼部疾病,例如角膜和晶状体的紫外线损伤。

对于青少年及儿童来说,紫外线的辐射特别容易影响其视力的发育。

此外,紫外线辐射还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二、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1. 人类经济活动造成化学物质的释放氟里昂和溴氯化物类物质在人类的生活中很常见,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冷气、制冷剂和喷雾剂等。

这些物质会进入大气层并相应地破坏臭氧层。

据科学家的研究,每释放一些氟里昂等物质,就会破坏数万立方千米的臭氧层。

2. 常见的自然现象一些自然现象,如火山喷发和沙尘暴等,也会对臭氧层产生影响。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巨量的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会通过颗粒物的机制破坏臭氧层;沙尘暴中携带的颗粒物也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性。

三、解决臭氧层破坏的措施为了减少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损失,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限制化学物质的制造和使用通过法规和监管机制限制或禁止那些会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制造和使用,促进生产和使用涉及的物质和技术革新、替代和消除,从而实现对臭氧层的保护。

2. 提高公众的意识和素质公众对臭氧层破坏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与参与可以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方案来实现。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引言臭氧层是位于地球大气中的一层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它对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臭氧层正面临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就臭氧层破坏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深入探讨。

危害一:紫外线辐射增加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中的大部分紫外B辐射(UVB)。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臭氧层中的氯氟烃等有害物质增加,臭氧层被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

紫外线B辐射是最强烈的紫外线,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长期的紫外线暴露会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对免疫系统、视力和DNA造成损害。

危害二:生态系统受损臭氧层破坏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许多海洋生物和陆地植物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都受到紫外线的限制。

例如,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群落,但它们对紫外线的敏感度很高。

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珊瑚白化现象加剧,甚至造成珊瑚死亡,进而破坏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此外,陆地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紫外线的抑制,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危害三:气候变化加剧臭氧层破坏对气候变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所释放的气体,如氯氟烃,不仅会破坏臭氧层,还是一种强力的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辐射的一部分,导致地球的温度升高。

这会引发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

这些变化将进一步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危害四:人体健康风险增加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仅限于皮肤癌和白内障,还与免疫系统的损害、光老化等相关。

紫外线A辐射(UVA)也能穿透臭氧层,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暴露于UVA辐射下,会导致皮肤老化、皱纹、色斑增加,甚至可能影响皮肤的弹性和光合作用。

此外,臭氧层破坏还会导致紫外线B辐射增加,进一步增加人类患皮肤炎症、免疫系统紊乱等疾病的风险。

结论臭氧层破坏对地球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主要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溴氟烷烃类(哈龙类)、N2O、CCl4、CH4造成。

臭氧层被破坏会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紫外线破坏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加重温室效应。

扩展资料危害:1、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免疫机制减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2、破坏生态系统,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

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大量鱼类死亡,同时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变异。

4、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

同时,它还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保护大气臭氧层措施:1、冻结和削减氟利昂与哈龙的生产及消耗量既然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均为人造化学品,那么完全禁止生产和应用这些物质是可能的。

但是,由于氟里昂在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立即禁止生产和使用是有难度的,因此,国际上采用的办法是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这些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即将氟利昂的生产及使用冻结在1986年的水平上,1994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哈龙。

2、减少氟利昂的排放量除禁止氟利昂作气溶胶应用外,通过再循环使用的方式也可减少其排放量。

如制软泡沫塑料中所用的氟利昂,收集后再生,经炭过滤再使用,能减少操作损失50%。

3、研究开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物较好的代用品应该是既不会破坏臭氧层,也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化合物。

由于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为氟里昂,所以,寻找氟里昂的替代物是研发的重点。

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概述:臭氧层是由大气层中的臭氧分子构成的一层气体,具有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并维持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由于大量的工业化活动和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逐渐被破坏。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还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就臭氧层的破坏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臭氧层的破坏原因: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大气中的氯氟烃物质(CFCs)、氢氟碳化物(HCFC)、卤代烷类(Halons)等工业产品会把氯离子和氟离子释放出来,这两种离子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会导致臭氧层的薄弱和破坏。

二是土壤和沙漠中的流动沙尘、云和甲烷等天然因素。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1. 健康风险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紫外线是引起皮肤癌和眼部损伤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因素。

若臭氧层被破坏,则日照下的涉及面积增加,人类由此更容易得到皮肤癌、晒斑等病症。

2. 生态系统的崩溃臭氧层的破坏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破坏了臭氧层之后,紫外线可强烈进入地球后栖息在地表上的植物直接受到紫外线伤害,生长减慢,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繁荣受到影响。

3. 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还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

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加速了全球的气温上升,靠近地表的空气将越来越温暖,季节变化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可能影响生态平衡。

如何保护臭氧层:1. 培养环保意识人们应树立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环保教育应从幼儿园就开始,为我们的后代培养环保意识。

2. 减少化学物质的排放减少化学物质的排放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途径。

控制温室气体的释放和氯氟碳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扩散是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破坏的重要途径。

3. 推广珍惜资源的观念珍惜资源意识是环保意识的一部分,发挥环保企业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推广新能源,降低资源浪费和污染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结论:臭氧层的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臭氧层耗减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只能是从最近10多年的环境情况与10多年前或更早年代的情况相比,发现了某些特异的变化,就目前情况而言,还不能认为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严重后果。

臭氧层的耗减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UV-B达到地面的数量增加。

臭氧层耗减和UV-B辐射量之间的关系见图1-3-1。

通常认为臭氧浓度降低1%,UV-B辐射量增加1 .5~2%。

紫外线UV-B能破坏蛋白质的化学键,杀死微生物,破坏动植物的个体细胞,损害其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引起传递遗传特性的因子变化,发生生物的变态反应。

下面就其对人类健康、生物和环境等产生的危害予以介绍。

图1-3-1第一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的健康是有益的,它能增强交感肾上腺机能,提高免疫能力,促进磷钙代谢,增强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抵抗力。

但是长期反复照射过量紫外线将引起细胞内的DNA改变,细胞的自身修复能力减弱,免疫机能减退,皮肤发生弹性组织变性、角质化以至皮肤癌变,诱发眼球晶体发生白内障等。

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中波紫外线UV-B的照射,对人体有许多影响。

有的是积极的影响,适量的UV-B 是维持人类生命所必需的。

但是长期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将引起细胞内DNA改变,细胞的自身修复能力减弱,免疫机制减退。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看来与肤色无关。

由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都会大大增加。

这些疾病包括麻疹、水痘、疱疹和其它引起皮疹的病毒性疾病,通过皮肤传染的寄生虫病(如疟疾和利什曼病)、细菌感染(如肺结核和麻疯病)和真菌感染等。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于皮肤内,使得免疫系统可直接接触紫外线照射。

动物试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它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

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B中会抑制免疫反应,人体中这些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的重要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在世界上一些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群中,增加UV-B辐射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影响相当大。

二、白内障白内障是形成在眼球晶体上的一层雾斑(晶状体浑浊)。

实验证明紫外线能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可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

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全世界由于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 000~15 000人;如果不对紫外线的增加采取措施,从现在到2075年,UV-B 辐射的增加将导致大约1 800万白内障病例的发生。

三、皮肤癌紫外线UV-B辐射的增加,直接导致人类常患的三种皮肤癌。

前两种是Basal和鳞状皮肤癌,这种非恶性癌每年在美国大约有50万患者,如果发现及时,这种病可以治好,很少有人死于此病。

美国环境保护局估计臭氧每减少10%,这两种皮肤癌的发病率就提高26%。

恶性黑瘤比较少见,它与紫外线辐射有关,其机理知之甚少。

每年大约有25 000人患此病。

这种病比较危险,每年大约有5 000人死于此病。

每个细胞里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都对紫外线很敏感,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会杀死细胞或将其变成癌细胞。

白色皮肤的人对太阳光缺乏自然保护,他们更容易患皮肤癌。

据计算,臭氧每减少1%,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就增加3%。

按美国当今在世人口计算,良性黑色素瘤的病例将增加45万例,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将增加1,000例。

未来数代受害将更加严重。

在靠近南极的澳大利亚,皮肤癌发病率增加了3倍,近年来在那里也一直在讨论有关“臭氧警告” 的问题。

为了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造成损害,应避免强烈地日晒,户外活动和工作应穿着长衣长裤,或使用防止紫外线的防晒油涂抹身体裸露部分。

为避免角膜炎和白内障,应佩戴能过滤紫外线的眼镜。

第二节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臭氧层耗减,对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影响,人们了解还不很多,较之对人体的影响了解更少。

已作过的一些研究也尚难做出合理的解释。

臭氧耗减对农作物的危害做定量预测,也由于其它环境因素的参与变得十分困难。

但综合考察还是给我们启示了未来可能的影响。

对某些农作物的研究表明,紫外线UV-B辐射增加会引起某些植物物种和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影响农作物在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能力,造成植物获取的营养成份减少,生长速度减慢。

研究过的植物中,紫外线对其中的50%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像豆类、瓜类、卷心菜一类的植物更是如此。

西红柿、土豆、甜菜、大豆等农作物,由于紫外线UV-B辐射的增加,还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基因和再生能力,使它们的质量下降。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臭氧减少25%,则大豆的产量会下降20%~25%,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也会降低。

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林业也有影响。

通过对10个种类的针叶树幼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3个品种受紫外线UV-B辐射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后果,其所受影响的程度也与预测方案相吻合。

植物的生理和进化过程都受到UV-B辐射的影响,并与UV-B辐射的量有关。

植物也具有一些缓和和修补这些影响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UV-B辐射的变化。

不管怎样,植物的生长直接受UV-B辐射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甚至同一种不同栽培品种的植物对UV-B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在农业生产中,就需要种植耐受UV-B辐射的品种,并同时培养新品种。

对森林和草地,可能会改变物种的组成,进而影响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

UV-B辐射带来的间接影响,例如植物形态的改变,植物各部位生物质的分配,各发育阶段的时间及二级新陈代谢等可能跟UV-B造成的破坏作用同样大,甚至更为严重。

这些对植物的竞争平衡、食草动物、植物致病菌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都有潜在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第三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世界上30%以上的动物蛋白质来自海洋,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这比例往往还更高。

因此很有必要知道紫外线辐射增加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此外,海洋在与全球变暖有关的问题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洋浮游植物的吸收是大气中CO 2的一个重要的消除途径,它们对未来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海洋对CO2气体的吸收能力降低,将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海洋浮游植物并非均匀分布在世界各大洋中,通常高纬度地区的密度较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密度要低10~100倍。

除可获取的营养物、温度、盐度和光外,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阳光UV-B的含量过高的现象也在浮游植物的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

浮游植物的生长局限在光照区,即水体表层有足够光照的区域,生物在光照区的分布地点受到风力和波浪等作用的影响。

另外,许多浮游植物也能够自由运动以提高生产力保证其生存。

暴露于阳光UV-B下会影响浮游植物的定向分布和移动,因而降低了这些生物的存活率。

研究人员测定了南极地区UV-B辐射及其穿透水体的量的增加,证据证实天然浮游植物群落与臭氧的变化直接相关。

对臭氧空洞范围内和臭氧空洞以外地区的浮游植物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与臭氧减少造成的UV-B辐射增加直接有关。

一项研究表明,在冰川边缘地区的生产力下降了6%~12%。

由于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还会影响鱼类和贝类生物的产量。

另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如果平流层臭氧减少了25%,浮游生物的初级生产力将下降10%,这将导致水面附近的生物减少35%。

研究发现阳光中的UV-B辐射对鱼、虾、蟹、两栖动物和其它动物的早期发育阶段都有危害作用,最严重的影响是繁殖力下降和幼体发育不全。

即使在现有的水平下,浮游植物和动物也已经受到了紫外线的损害。

紫外线B的照射量很少量的增加就会导致海洋生物的显著减少。

尽管已有确凿的证据证明UV-B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但目前还只能对其潜在危害进行粗略的估计。

第四节对城市环境和建筑材料的影响一、使城市环境恶化过量的紫外线除了直接危害人类和生物机体外,还会使城市环境恶化,进而损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和造成经济损失。

城市工业在燃烧矿物燃料时排放的氧化氮,与某些工业和汽车所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同时在紫外线照射下会更快地发生光氧化反应,生成臭氧、过氧化烯烷基硝酸酯等产物,从而造成城市内近地面大气的臭氧浓度增高,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

近地面臭氧浓度过高,吸入人体会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引起咳嗽、鼻咽刺激、呼吸短促和胸闷不适等。

近地面的臭氧和过氧化烯烷基硝酸酯能损害植物叶片,抑制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减产,森林或树木枯萎坏死,其危害甚至比酸雨还大。

近地面臭氧浓度增高,还使聚合物材料加速老化。

据美国环保局估计,当臭氧耗减25%时,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发生几率将增加30%,聚合物材料等老化的经济损失将高达47亿美元。

二、对建筑材料的破坏因平流层臭氧损耗导致阳光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加速建筑、喷涂、包装及电线电缆等所用材料,尤其是聚合物材料的降解和老化变质。

特别是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

由于这一破坏作用造成的损失估计全球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

无论是人工聚合物,还是天然聚合物以及其它材料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当这些材料尤其是塑料用于一些不得不承受日光照射的场所时,只能靠加入光稳定剂和抗氧剂或进行表面处理以保护其不受日光破坏。

阳光中UV-B辐射的增加会加速这些材料的光降解,从而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研究结果已证实中波UV-B辐射对材料的变色和机械完整性的损失有直接的影响。

在聚合物的组成中增加现有光稳定剂和抗氧剂的用量可能缓解上述影响,但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1)在阳光的照射光谱发生了变化即UV-B辐射增加后,该光稳定剂和抗氧剂仍然有效;(2)该光稳定剂和抗氧剂自身不会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被分解掉;(3)经济可行。

目前,利用光稳定性和抗氧性更好的塑料或其它材料替代现有材料是一个正在研究中的问题。

我国科学家普遍认为臭氧层耗减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对于CFCs和哈龙引起臭氧层耗减的说法也基本认同,但要准确估计臭氧层耗减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还要做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才能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