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部编版ppt2
合集下载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

主张实行德政,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统治者与下层人民的矛盾,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端正社会风气,弘扬正气。
材料四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地官司徒·师氏》
材料五 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无为而治”
老子在描绘一个祥和美好、理性的国度。在老子的理想国度中,没有军队和衙役,百姓对生活现状很满足,食物、衣服、房屋都能自己拥有,无所多求,不会冒生命危险进行远途迁徙,因此相邻的国家近在咫尺,也会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和《道德经》
名片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鲁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战国史》
学在官府
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六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孟子
《墨子》
材料四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地官司徒·师氏》
材料五 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无为而治”
老子在描绘一个祥和美好、理性的国度。在老子的理想国度中,没有军队和衙役,百姓对生活现状很满足,食物、衣服、房屋都能自己拥有,无所多求,不会冒生命危险进行远途迁徙,因此相邻的国家近在咫尺,也会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和《道德经》
名片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鲁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战国史》
学在官府
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六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孟子
《墨子》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第8课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 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 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 表自己的见解。
改 进
阶 级 出 现
各国变法
商 鞅 变 法
中 国 封 建 制 度 确 立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 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
“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 是应该有回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 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 课 百家争鸣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大思想家
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主
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
对苛政。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历史贡献:创王办室私垄学断,教打育破的了局贵面族;和主
大教育家 张“有教无类”;注重道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_百家争鸣【课件】

何为百家?
国
“百家”为泛指,
家
意为数量多,主要
的
分为儒,墨、道、
治
法、阴阳家、杂家、
理
名家、纵横家、兵
方
家、小说家等十家。
略
何为争鸣?
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 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
主张。
二 百家争鸣
Q1:战国时期为何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一: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
好恶殊方。……(诸子)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原因一:王室衰微、诸—侯—变班法固的《需汉要书和·士艺阶文层志崛》起
材料二: 原因二: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三 :“西周时,“学在官 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知识, 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下层贵族 降为平民者有之,官方学者流落 民间者有之,因而出现了文化知识 下移的现象,文化知识开始传播 到社会上,学在“私家”,私人 讲学之风兴起,打破了“官学”独 占局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和孔子 二 百家争鸣
看课标 培素养
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 理“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学习目标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 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 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 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8张PPT)

孟子名片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
主张:“仁政”
“民贵君轻”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礼制” “人性本恶”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学不可以已”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的宋国人。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 哲学家。
主张:治国要顺应 自然和民心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
荀子
道 老子 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战国
春秋 晚期 战国
“礼制” 朴素辩证思想 、 “无为而治”
主张道法自然,顺应民心
《荀子》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墨子》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战国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名翟,战国时鲁国 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军事家。 主张:“兼爱” “非攻”
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 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
主张:以法治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著作:《韩非子》
兵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著 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 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 至圣”
《韩非子》
《孙子兵 法》
1、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法道的主张有何不同?
治 儒: 以礼治国
国 主
道: 无为而治
张 法: 以法治国
2、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
答:法家。因为它主张实行“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 民,建立强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7张PPT)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子
姓 名: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书影
李耳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无为而治”
重要著作: 地位: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 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 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 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 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 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 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 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 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三、百家争鸣
4、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老子
姓 名: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书影
李耳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无为而治”
重要著作: 地位: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 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 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 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 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 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 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 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 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三、百家争鸣
4、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部编版PPT课件《百家争鸣》ppt课件2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1.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2.以礼治国,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
材料研读
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顺应自然
世
难—— 易 间
长—— 短
的 事
高—— 矮
物 都
强—— 弱
有 其
前—— 后
对 立
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有考证认为,孔子诞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西历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03
百家争鸣•••虚指 自由争辩 发表见解
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
时代背景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
——社会大变革(政治)
生
产 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力 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的 提
——社会大发展(经济)
高
文化上:思想领域活跃,人才辈出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情心
——(人与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国家)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孔子
老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孟子 韩非
一.老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 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姓李名耳,做过周 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 藏书。他学识渊博,据 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
多问题。
道家学派创始人
《 道
德
经
》
书
影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讲故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什么叫“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 样形成的?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 采用。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根本)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④ 常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因材施教。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要知谦为虚不,知多。向他人学习
要经常温三习人,行“,温故必而有知我新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孔子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体现 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思想政治 主张:
①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 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育主张:③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
“知虚之为好知学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1张PPT)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
《庄子》书影
庄周梦蝶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 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 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 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
《庄子》书影
庄周梦蝶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 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 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 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墨子名片
墨 家
墨家 学派创始人 主张:
➢“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儒 家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道家学派 第一任掌
门
老子档案
年代 1
春秋后期 楚国人
主要思想 2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 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学说记录 3
《道德经》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 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他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 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 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 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 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 当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 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 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
道 家
庄子名片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
主张: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 立的人格。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孔子
儒家学派 第一任掌
门
孔子的思想
思想 家
教育 家
(1)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 (2)推行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3)反对苛政。
(1)“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 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 方法。 (3)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他 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提示: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即做人要顶天立地,刚正不阿。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法 家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韩非名片
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张: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 势,以使臣民慑服; 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 “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 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 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 点。”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 学方法?
提示:因材施教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是指一百家?
百家 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史称“诸子百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百家争鸣的含义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 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 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 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 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 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
孟 荀子名片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主张: 主张: 实行“仁政”; 提➢ 出实“行民“为礼贵治,”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 思明想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示: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朽的价值;对稳定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当今社会实施以德 治国方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课件优秀课件课件下载人教统编版七 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 元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26张PPT)课件优秀课件p pt课件 免费
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 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提示: (1)百家争鸣基本上形成了中国 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 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2)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 (3)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 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