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特征为肺部气体潴留和正常肺组织的气肿扩张。

影像学在肺气肿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检查、胸部CT和MRI。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肺气肿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典型的肺气肿X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

胸廓增大,肺底部扁平,膈肌低平。

,X线影像还可以显示肺气肿导致的肺纹理变形、肺条纹和肺血管减少。

但是,X线检查对于肺气肿的早期诊断和轻度肺气肿的诊断不敏感。

胸部CT胸部CT是肺气肿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CT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肺部结构信息。

肺气肿在CT图像上表现为气体潴留和肺组织的广泛气肿扩张。

典型的CT表现包括肺泡膨胀、肺血管减少、肺野密度减低等。

,CT还可以评估肺气肿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了解肺气肿的组织学改变,如肺大泡形成、肺实质破坏等。

胸部MRI胸部MRI在肺气肿的诊断中很少使用,其主要原因是MRI的影像质量受限于呼吸运动的影响。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MRI可以提供有关肺气肿的额外信息。

MRI可以显示肺部结构的详细信息,如肺间质增生、肺实质纤维化等。

,MRI还可以评估肺气肿导致的胸腔形态学改变,如胸腔变小、肋骨畸形等。

结论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指导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胸部CT和MRI是三种常用的肺气肿影像学诊断方法。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准确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肺气肿的CT表现

肺气肿的CT表现

肺血管改变与CT表现
肺血管改变
肺气肿患者的肺血管也会发生改变,如血管 壁增厚、血管弹性减弱等。
CT表现
CT扫描可见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扩张, 血管纹理模糊或扭曲,部分区域可能出现血 管钙化。
04
肺气肿的CT表现与临床 分型的关系
肺气肿的临床分型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CT表现为腺泡中央的低密度区,周围
总结词
周围型肺气肿在CT上表现为肺组织透亮度增高、胸膜下气囊肿和支气管正常。
详细描述
周围型肺气肿的CT表现为肺组织透亮度增高,即肺部出现散在的小气泡状低密度影,同时可能伴有胸 膜下气囊肿,即胸膜下出现薄壁的囊状透亮影。此外,周围型肺气肿的支气管通常保持正常形态。
混合型肺气肿
总结词
混合型肺气肿在CT上同时表现出中央型和周围型肺气肿的特征。
肺体积增大
由于肺泡扩张,整个肺部体积可能增大。
肺透亮度增加
由于肺泡内气体增多,CT图像上表现为肺透 亮度增加。
胸膜下线
在胸膜下区域出现细线影,这是由于肺泡壁 的纤维化所致。
肺气肿的CT诊断标准
病变部位
病变主要位于胸膜下区域,特别是肋骨前端和支气管血管束周围。
病变形态
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缘清晰。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在CT图像上可见肺部 病灶呈多态性,包括结节、肿块 和空洞等,而肺气肿患者的肺部 病灶通常是均匀的。
02
肺气肿的CT表现类型
中央型肺气肿
总结词
中央型肺气肿在CT上表现为支气管扩 张、肺组织萎陷和肺纹理聚集。
详细描述
中央型肺气肿通常发生在支气管病变 的基础上,CT表现为支气管扩张,呈 现囊状或梭状扩张,同时伴有肺组织 萎陷和肺纹理聚集的现象。

肺气肿的诊断报告

肺气肿的诊断报告

肺气肿的诊断报告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阻力增加,肺组织弹性减低,导致肺泡扩张和气体潴留。

本文将介绍肺气肿的诊断方法、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

1. 诊断方法肺气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1.1 起病史和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会有长期的咳嗽和咳痰,伴有呼吸困难和气短。

严重的肺气肿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胸痛以及乏力等症状。

1.2 体格检查医生在体格检查中可能会发现患者有胸廓增大、肺部过度充气、气管位置下降等体征。

利用肺功能检查,如肺通气功能、肺弹性撤回压和最大通气量进行评估,可以帮助确认肺气肿的诊断。

1.3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肺气肿诊断的关键。

通常包括测定肺容积、肺通气功能以及肺弹性等指标。

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可通过测定气流率、肺容积以及肺弹性衰减程度来判断肺气肿的程度。

2. 症状表现肺气肿患者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咳嗽和咳痰:慢性咳嗽和咳痰是肺气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痰通常为黏稠白色或黄色痰液。

•呼吸困难:肺气肿患者因肺功能减退,无法有效排出肺内气体,导致呼吸困难。

•气短:由于肺气肿导致肺泡扩张,限制了正常气体的交换,患者常感到气短。

•胸闷和胸痛:由于肺泡扩张压迫周围肺组织和胸腔,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和胸痛。

•乏力:肺气肿患者气流受限,导致身体活动量下降,容易出现乏力症状。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肺气肿非常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肺气肿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观察肺部形态和肺组织是否过度充气等。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和组织信息,对肺气肿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

4. 治疗方案肺气肿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吸氧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药物。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帮助舒张气道、减轻症状,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气道痉挛。

4.2 吸氧治疗吸氧治疗是肺气肿患者的常规治疗之一。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特征为气道不可逆性阻塞以及肺气肿的出现,发病机制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影像学诊断在肺气肿的诊断、分期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方法1.X光检查X光检查可以显示肺组织内的气体含量,能够检测到肺气肿的存在。

常见的肺气肿X线表现为肺容积增大、肺纹理变少且不规则、气管和支气管扩张等。

但X 光检查只能检测到显著的肺气肿,对轻度和早期肺气肿的检测效果较差。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更细致的组织结构,对肺气肿的检测和诊断效果更显著。

常用的CT检查方式包括薄层CT、高分辨率CT和螺旋CT等,其中高分辨率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肺小叶结构的较好显示效果,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肺气肿的分布和程度。

3.MRI检查MRI检查对骨和胸廓组织等有着很好的分辨率,但对于病灶的效果较差,一般不作为肺气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影像学诊断标准1.建立影像学分期标准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应建立分期标准,便于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目前比较常用的肺气肿分期标准为GOLD标准和BODE指数评分标准等。

2.组织学及病理学检查PCO2和PO2分别在30mmhg和60mmhg时进行组织学或病理学检查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同时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肺气肿。

影像学诊断应用1.疾病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肺气肿的最重要诊断手段之一,对疾病的身体状况、大小、形状等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肺气肿的部位和范围及分期,确诊肺气肿病程和病情。

2.疾病分级根据肺气肿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将肺气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等级别,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3.诊断病因肺气肿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吸烟、空气污染、遗传等多种因素。

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肺部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和病变情况,进一步确定肺气肿的病因和病变范围。

影像学诊断是肺气肿诊治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其诊断效果与操作掌握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肺气肿诊断标准

肺气肿诊断标准

肺气肿诊断标准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狭窄,导致气流受限和肺部过度充气。

肺气肿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下面将详细介绍肺气肿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1. 呼吸困难,患者常常感到呼吸急促,尤其是在运动或活动时,严重时甚至连平静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2. 咳嗽,患者常伴有慢性阵发性咳嗽,尤其是在清晨或运动后咳嗽加重。

3. 咳痰,咳嗽伴有黏稠的痰液,有时会有黏液或脓液。

4. 胸闷,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尤其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二、体格检查。

1. 肺部听诊,医生在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同时可听到散在的干、湿性啰音。

2. 胸廓变化,患者可出现胸廓扩张,呼吸肌肥大,气管位置下移等体征。

3. 皮肤黏膜,可有发绀、杵状指等表现。

三、肺功能检查。

1. 肺活量(VC)和用力肺活量(FVC)下降,肺气肿患者的VC和FVC明显下降,反映了肺功能的减退。

2. 肺功能试验,患者可表现为气流受限,即气道阻力增加,呼气末一秒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降低。

3. 肺扩张功能试验,患者的总肺容积(TLC)和残气量(RV)增加,肺功能指标显示过度充气的特征。

四、影像学检查。

1. 胸部X线,肺气肿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透亮度增加,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等表现。

2. 胸部CT,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结构的改变,包括肺气肿的程度、肺大泡的形成等。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可显示患者的氧合功能下降,二氧化碳潴留。

2. 血常规,慢性缺氧可引起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高。

综上所述,肺气肿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肺气肿,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肺气肿的X线表现及CT分型

肺气肿的X线表现及CT分型
区,肺血管纹理减少及小血管分支扭曲等。
✓ 肺气肿的CT定量诊断:
(1)严重程度:(4级) 0级:无肺气肿; 1级:直径<5mm的低密度区,有或无肺纹理减少; 2级:直径≥5mm的低密度区,共存常有肺纹理减少; 3级:弥漫性较大范围的低密度区,伴有肺纹理减少或扭曲。 (2)范围分级:(4级) 1级:病变累及≤25%; 2级:累及25%-50%; 3级:累及50%-75%; 4级:累及75%-100%。
上述X线现象不一定全部同时出现,一般有2种或2种以上的X线征象,即可结 合临床表现做出诊断。X线征象愈多,程度愈重,诊断肺气肿的可能性愈大。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①胸腔前后径增大呈圆桶状,肋间隙增宽。 ②两侧膈顶的位置下降,膈顶变平。 ③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 ④透视下,两膈动度减弱。 ⑤心影狭长,肺动脉增粗。
肺气肿的X线表现及CT分型
JELLYYO
Definition of Pulmonary Emphysema
•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一种常见病,基本病理变 化是终末细支气管至外围肺泡过度充气,积气异常扩张,肺泡壁 破裂,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1)胸廓的改变:胸廓呈桶状,前后经增加,肋间隙变宽,肋骨呈水平位; (2)肺的改变:肺动度显著减弱,膈位置低下,膈顶变平; (3)肺纹理的改变:肺纹理稀疏,可变细变直,失去其正常时逐渐变细的形态; (4)肺野的改变:肺透亮度增加,肺容积增大,呼气时肺野的透亮度改变不大; (5)心脏的改变:膈肌低平而致心脏呈悬垂型,心胸比率与心脏横径均缩小; (6)胸骨后间隙的改变:X线侧位检查时,可见胸骨后缘与升主动脉前缘间距加大>3cm。
✓ 将双肺各扫描层面的严重度和范围级别数乘积相加后,再除以扫面层数, 即为该例肺气肿的CT得分。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一、肺气肿的定义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阻力增加、肺弹性减低和肺容积过度扩张。

其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肺门影扩大、肺野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以及肺容积增大。

二、肺气肿的影像学表现1. 肺门影扩大:肺气肿患者肺门影常常呈现扩大的表现,主要由于肺组织的萎缩和纤维化造成肺野透明度增加。

2. 肺野透明度增加:肺气肿患者肺组织的破坏造成肺泡腔的扩大,导致肺野透明度增加。

肺气肿的程度可根据肺野透明度的增加程度来判断,其中轻度肺气肿表现为肺野局部透明度增加,中度肺气肿则表现为肺野广泛透明度增加。

3. 肺纹理稀疏:肺气肿导致肺泡破坏的,也会造成肺间质的破坏。

肺气肿患者在影像学上可观察到肺纹理稀疏的现象,即肺纹理变得稀疏不明显。

4. 肺容积增大:肺气肿患者因为肺泡扩大,使得肺容积增大。

在影像学上可见肺野呈现过度扩张的表现,肺轮廓变大、圆顶形状明显。

三、肺气肿的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肺气肿的重要诊断手段,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评估:1. X线胸片:胸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通过观察肺门影和肺野透明度的改变来评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

由于X线胸片具有相对较低的分辨率,对于轻度肺气肿的检测有一定局限性。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精确评估肺气肿的程度和分布。

通过CT扫描,可观察到肺组织的萎缩、肺泡扩张以及肺间质的破坏。

CT扫描还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肺气肿患者的其他病变信息,如肺大疱和肺结节等。

3. MRI扫描:MRI扫描可以对肺气肿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估,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孕妇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

MRI扫描的成本较高,且对于肺组织的分辨率不如CT扫描。

四、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肺门影扩大、肺野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以及肺容积增大。

影像学评估是肺气肿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X线胸片、CT扫描和MRI扫描可以用来评估肺气肿的程度和分布。

正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肺气肿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二)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二)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二)引言: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影响范围广泛,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受到较大影响。

影像学诊断在肺气肿疾病的早期发现、类型鉴别和临床诊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进行深入探讨。

正文:一、X线胸片在肺气肿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1. 显微结构改变的表现2. 胸腔形态的变化3. 肺纹理稀疏和肺气肿区的空泡表现4. 脏器位置变化5. 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二、CT在肺气肿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1. CT的优势与局限性2. 低剂量CT的应用3. 肺气肿组织密度的变化4. 肺叶、肺段和肺小叶的影像表现5. 基于CT的肺气肿分型及其意义三、MRI在肺气肿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1. MRI的优势与局限性2. 肺组织的影像学表现3. 气体扩散的影像学表现4. MRI对肺气肿类型的鉴别5. MRI在肺气肿并发症的诊断中的应用四、PET-CT在肺气肿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1. PET-CT的基本原理2. 肺气肿代谢改变的PET-CT表现3. PET-CT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联合应用4. 肺气肿炎症活动的定量分析5. PET-CT对肺气肿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五、其他影像学技术在肺气肿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1. 超声在肺气肿诊断中的作用2. 核素显像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3. 电子束CT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4. 磁共振弹性成像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5. 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总结:影像学诊断在肺气肿的早期发现、类型鉴别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X线胸片、CT、MRI、PET-CT等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在肺气肿影像学诊断中各有优劣,并常常需要综合应用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此外,超声、核素显像、电子束CT、磁共振弹性成像和三维重建技术等新兴的影像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肺气肿的诊断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女, 36岁,反复 咳嗽气喘2 个月。右下 肺大泡。
上图:男, 32岁,右肺 尖部肺大泡
上图:男, 71岁,双下 肺大泡
下图:男,58岁, 反复咳嗽咳痰10 多年再发1个月。 右侧多发肺大泡 伴双肺弥漫性肺 气肿。
上图:男,33岁, 右侧张力性肺大 泡
上图:男, 54岁,咳嗽 胸闷气喘3年 左下肺大泡
男,31岁,声音嘶哑。左下肺 含气不全伴左侧胸膜肥厚致右肺 及左上肺代偿性肺气肿
四、间质性肺气肿
是由于支气管或肺泡破裂后空气进入肺间质所引 起,随后气体可沿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间隙进入 纵隔或进入心包产生纵隔或心包积气,并可到达 胸骨切迹上方的皮下,并造成颈部、胸部等处的 皮下积气。
间质性肺气肿、纵隔积气和皮下积气是气体异常 进入肺间质所引起,与各种肺泡膨胀性肺气肿不 同。
全小叶型肺气肿
CT肺窗
②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最为常见,破坏区周围绕以正常肺,呈肺 野内散在分布的斑片状或小圆形、无壁的 低密度区,直径2-10mm,位于肺小叶中 央,仍可见小叶核心内的动脉。
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CT肺窗
末梢细支气管远端肺组织的肺 气肿——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一叶、一段或少于一叶的代偿性肺气肿较 常见,表现为患部透亮度增高和血管纹理 减少散开,邻近的叶间裂受推移。由于范 围小,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胸廓、膈肌、心 脏及纵隔的改变。
男,76岁,左肺癌。 左肺不张致右侧代偿性 肺气肿
男,55岁,发热咳嗽咽 痛1天-左侧毁损肺致右肺 代偿性肺气肿,心影纵 隔向左牵拉移位。
由于一部分肺的纤维化、不张或手术切除 后,余肺组织膨胀代偿其胸腔内失去的体 积所致,是一种局限性非阻塞性肺气肿。
病理上由于是胸腔内负压所造成的肺部膨 胀,因此只有肺泡的膨大而肺泡壁仍保持 完整。
X线表现
一侧肺代偿表现为整侧肺野透亮度增高、 膈位置下降、肋间隙增宽和纵隔向患侧移 位,肺血管纹理一般无明显改变。
[鉴别诊断]
小叶间隔旁型肺气肿形成的胸膜下肺大泡 需与局限性气胸及肺气囊鉴别。
先天性肺囊肿为薄壁囊腔,随访中囊液可 变化,而大小形态变化不大。CT值对含液 成份敏感。
各种类型的肺气肿
一、慢性普遍性阻塞性肺气肿
继发于支气管哮喘、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
支气管小气道(主要为呼吸细支气管)管壁破坏, 粘膜肿胀、纤维化或痉挛等,产生不完全阻塞, 由于活瓣作用,能吸入空气而不能完全呼出,致 使由该支气管所分布的肺泡过度充气而逐渐终至 破裂,形成阻塞性肺气肿。使正常肺结构被不规 则的气腔代替,肺弹性组织破坏致不能回缩。肺 细小动脉痉挛或毛细血管床显著减少,产生肺动 脉高压,逐渐导致右心室增大而产生肺原性心脏 病。
男,52岁,外伤就诊。 皮下积气,纵隔积气 。
肺底部的肺大疱,在正位胸片上常常不易见到,有的可以 完全位于膈顶水平之下,有的则仅有部分位于膈顶之上, 肺大疱壁如不显示为连贯的环状线条影,很易被误认为幕 顶状胸膜粘连。
巨大肺大疱一般具有张力,在其周围可有一层压迫性肺不 张,使疱壁显得较厚,贴近胸壁的可不清楚。附近的肺被 推压而引起部分肺不张,肺纹理聚拢,透亮度减低。
范围小者则无胸廓、膈肌等改变。
一侧性(左侧)肺气肿
左主支气管异物伴左侧阻塞性肺气 肿—男,1岁9个月,咳喘20天。
男,20岁,胸闷就诊。 (左主支气管异物)
双上肺局限性肺气肿
男,52岁,咳嗽喘促1天。 双下肺局限性肺气肿
男,66岁,反复咳嗽气 喘10年,加剧1天,双 上肺局限性肺气肿
三、代偿性肺气肿
气。 ⑥肺大泡破裂可发生局限性气胸和肺不张。
①胸腔前后径增 大呈圆桶状,肋 间隙增宽。
②两侧膈顶的位 置下降,膈顶变 平。
③肺透亮度增 加,肺纹理稀 疏变细。
④透视下,两 膈动度减弱。
弥漫性 肺气肿
⑤ 心影狭 长,肺动 脉增粗。
二、CT表现:
1.气肿区肺组织过度充气,密度减低。 2.在肺窗呈低密度区改变,CT值减低(-910HU
肺大疱与局限性气胸的鉴别
肺大疱与局限性气胸的鉴别要点是: 肺大疱向四周膨胀,所以在肺尖区、肋隔角或心
膈角区均可见到被压迫的肺组织; 局限性气胸则主要是将肺组织向肺内推压,通常
可见被压迫的肺部边缘缩向肺门,肺大疱无这种 现象。 因此虽然在两者中都可见有条状间隔,仍可给予 区别。
男,54岁,咳嗽胸痛2 年。右侧局限性气胸
肺血管造影可准确表现肺血管受损的程度, 以及肺大疱周围血管被压挤的情况。
(二)、肺动脉纹理增多型
肺纹理可显著增多,轮廓不规则和不清楚, 伴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
轻度或中度的肺过度充气膨胀。 肺大泡很少见。 后期肺动脉高压常见,并多有心脏扩大。 多见于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男,26岁,发热咳嗽3天自幼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双肺透 亮度增强,桶状胸,肋骨平举。
二、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由于一个较大的支气管产生部分性阻塞所 引起的。
可见于支气管内异物、小儿急性肺炎、早 期支气管肿瘤和支气管慢性炎症性狭窄包 括结核等病变。
X线表现
在肺野内有局部的透亮度增高区域,内部 肺纹理减少或消失。
其部位和范围取决于支气管阻塞的部位。 范围大者可有胸廓、膈肌等相应的改变,
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不可逆的改变。
X线表现
胸片对肺气肿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并 不具有特殊的价值。
早期和轻度肺气肿一般无明显的异常现象, 待胸片上出现明显的X线表现都属晚期,预 后不良。
慢阻肺的X线表现分为:肺动脉纹理减少型 和肺动脉纹理增多型。
(一)、肺动脉纹理减少型
1、肺过度充气膨胀; 2、肺血管纹理减少; 3、肺大泡的存在。 这种类型的慢阻肺以在全小叶型肺气肿中
疤痕型肺气肿
发生在矽肺团块周围。CT肺窗。
⑤肺大泡:
可为疤痕旁型肺气肿的另一种表现,为薄 壁无血管低密度区
男,32岁,左侧肺 大泡术后复查。右肺 尖部肺大泡,左上局 限性液气胸。
肺大泡
CT肺窗
三、MRI表现:
肺气肿患者多有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胸 廓外形饱满或呈桶状胸改变,两肺纹理可 见稀疏,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门大血管 增粗。
HRCT上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可分为4型:全小叶 性、小叶中心型、小叶间隔旁型和疤痕旁型。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取决于原发病和肺气肿的 程度和范围。最初仅发生于较重的体力劳动,以 后逐渐加重,末期可出现肺原性心脏病的一系列 症状。
“慢支”并发肺气肿者常有咳嗽、咳痰,进一步加 重可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 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呼吸衰竭症状。
最多见,晚期多有肺动脉高压出现。
1、肺过度充气膨胀
在胸部正侧位片上表现为: 横膈位置下降和膈顶变平。 胸骨后肺透亮区增宽。 胸廓的改变—前后径增大呈圆桶状,后肋
平举,肋间隙增宽。 心影变小,呈垂位心、泪滴状。 透视下,两膈动度减弱;深呼吸时肺野透
亮度变化不大。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③小叶间隔旁型肺气肿:
常发生在胸膜下小叶间隔旁,呈局限性低 密区或胸膜下肺大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叶间隔旁型肺气肿
CT肺窗示胸膜下肺大泡(黑箭头)
④疤痕旁型肺气肿或
不规则型肺气肿:
见于邻接局部肺实质疤痕处,如肺结核、 尘肺大块纤维灶旁。
表现为在肺疤痕区周围发生肺气腔增大和 肺破坏或在肺组织纤维化区域与“支扩” 并存的,透光无肺纹理低密度区。形成 “蜂窝肺”
可见于外伤性和自发性(如因百日咳或支气管哮喘的阵发性
咳嗽所致)
X线表现
肺野无明显改变。 纵隔积气:表现为沿上纵隔的两侧及心脏和主动
脉的外缘走向的透亮带,向上可达颈部,有时可 向下至腹部,形成膈下腹膜外积气。侧位可见胸 骨后的心脏大血管前缘的透亮带。 心包积气:表现为心影周围的透亮区边缘为一条 心包阴影所包围。 皮下积气:表现为皮下软组织内多发气泡状影, 或多数相互间隔的透亮和不透亮的条带状影。
上图:男,53岁,发热咳 嗽4天。右上局限性气胸, 肺组织向肺门区受压。
透视和呼气相胸片有助于发现肺大疱,因 呼气时气体滞留使肺大疱体积显得相对增 大,边缘更加清楚。断层对明确肺大疱轮 廓和显示周围肺组织的压迫与移位也有帮 助。并存小叶性肺气肿时,断层片也可显 示肺血管形状的异常。
CT检查可发现胸膜下有普通胸片不易显示 的直径在1cm以下的肺大疱。
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后可出现桶状胸、呼吸运 动减弱等,或出现早期“肺心”等体征。
肺功能检查:较胸片敏感,表现为气道阻塞和弥 散功能降低。
[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①胸腔前后径增大呈圆桶状,肋间隙增宽。 ②两侧膈顶的位置下降,膈顶变平。 ③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拉长拉
直。 ④透视下,两膈动度减弱。 ⑤间质性肺气肿常发生纵隔、心包和皮下组织积
肺气肿
(pulmonary emphysema)
威海妇女儿童医院放射科 刘磊
[病因病理]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扩张 伴有肺泡壁不可逆性的破坏。肺气肿有组织破坏 但无显见的肺纤维化。
根据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和分布范围,肺气肿可 分为代偿性、阻塞性、弥漫性、间质性肺气肿和 肺大泡。
CT特别是HRCT对肺气肿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可直接显示肺的破坏区,甚至在肺功 能发生异常之前即可发现早期的肺气肿。
左右), 血管纹理变细、稀疏,数量减少。 3.慢性重症者可发生肺动脉高压征象,如肺门区
大血管增粗等。 HRCT能显示以下各型肺气肿:
• ①全小叶型肺气肿。 • ②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 ③小叶间隔旁型肺气肿。 • ④疤痕旁型肺气肿。 • ⑤肺大泡 。
①全小叶型肺气肿:
好发于中下叶及前部,显示较大范围的无 壁低密度区,且大小和形态多不规则。病 变区内血管纹理明显减少、变形,形成弥 漫性“简化”的肺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