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仗十七法

合集下载

律诗的对仗手法20种

律诗的对仗手法20种

律诗的对仗手法20种对仗手法20种对仗,须注意构思、用字、措词、造句、诗意。

词意上:有相对者: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有相似者: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有相关者: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

词性上:相同者方成对。

词性分:实字:名词、代名词(也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者);虚字: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

对仗,一联两句中,句型、词性排列相同。

名对名,动对动,状词对状词;单字词对单字词,双音词对双音词,三字词对三字词。

一、动静相宜一句或一联写动态,另一句或一联写静态。

命荡风云里,心平日月间。

动—静万里狂歌银与玉,几家焦虑炭和粮。

动枝闲鸟寂风雷渺,云淡星稀日月长。

静二、视听之变视觉与听觉构成对仗,味觉、嗅觉与触觉构成对仗。

石溪水溅千声脆,云岭松遮一色鲜。

听觉—视觉轻云漫隐溶溶月,远火遥接淡淡星。

视觉琴韵含情涵海韵,钟声彻耳坼风声。

听觉三、错综对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

七贤杯里酒,笔下板桥心。

七贤对板桥,杯里对笔下,但位置不同。

金乌莫待栖云岭,尤盼玉龙出海潮。

金乌对玉龙,莫待对尤盼,但位置有异。

在变化中隐藏整齐。

四、连珠对联中有重叠字相对,也称迭字对法。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六、鸟兽对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

七、数目对将数字嵌入对联。

属镶嵌类对联。

五柳堪知己,诸峰尽作陪。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八、巧变对重出句法之对(亦称拱璧对)。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九、隔句对又称扇面对,扇面展开,隔句相对。

千丝如意锦,遍缀水云衫。

一曲清心乐,漫拨天地弦。

十、互成对也叫自对,一句中自成对偶,也叫当句对。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坠时。

十一、流水对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如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诗文对仗口诀

诗文对仗口诀

诗文对仗口诀
诗文对仗口诀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3. 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4. 渔对猎,钓对耕。

玉振对金声。

雉城对雁塞,柳枭对葵倾。

5. 红对紫,白对青。

渔火对禅灯。

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

龟曳尾,鹤梳翎。

月榭对风亭。

6. 明对暗,淡对浓。

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这些口诀都是用来帮助诗人和作家创作对仗工整、意义相应的诗文。

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文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使其更加易于记忆和传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口诀并不是固定的规则,而是参考和指导,具体的对仗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诗文内容和语境进行调整和变化。

对仗大全——精选推荐

对仗大全——精选推荐

对仗⼤全对仗⼤全(上篇⼀东天对地,⾬对风。

⼤陆对长空。

⼭花对海树,⾚⽇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下对天中。

风⾼秋⽉⽩,⾬霁晚霞红。

⽜⼥⼆星河左右,参商两曜⽃西东。

⼗⽉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

⾬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殿对天宫。

云叆叇,⽇曈朦。

腊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魂⽉如⼸。

驿旅客逢梅⼦⾬,池亭⼈挹荷花风。

茅店村前,皓⽉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踪。

⼭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省冬烘。

鹤舞楼头,⽟笛弄残仙⼦⽉;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风。

⼆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晌对⾼舂。

青春对⽩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

暮⿎对晨钟。

⼭茶对⽯菊,烟锁对云封。

⾦菡萏,⽟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继朝饔。

唐库⾦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荒唐神⼥庙;岱宗遥望,⼉孙罗列丈⼈峰。

繁对简,叠对重。

意懒对⼼慵。

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葺葺。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五树⼤夫松。

⾼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内苑佳⼈,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穷。

三江奇对偶,只对双。

⼤海对长江。

⾦盘对⽟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斩蛇当道,英雄天⼦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

步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竺,意懒对⼼降。

灯闪闪,⽉幢幢。

揽辔对飞艎。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酒量微熏琼杳颊,⾹尘没印⽟莲双。

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泪弹斑⽵,舜妃遗憾积湡江。

四⽀泉对⽯,⼲对枝。

吹⽵对弹丝。

⼭亭对⽔榭,鹦鹉对鸬鹚。

五⾊笔,⼗⾹词。

泼墨对传卮。

律诗对仗攻略:20种对仗技法

律诗对仗攻略:20种对仗技法

律诗对仗攻略:20种对仗技法展开全文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

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五七言律各四联八句,习惯上将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或末联。

颔联两句和颈联两句要对仗.如:七律《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首联)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颔联)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颈联)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尾联)所谓对仗就是词性的对称,名词对名诃,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等。

凡叠字处也要对称。

各类词性的对仗划分愈细,对仗则愈工致,例如名词,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l、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8、动物 9、人伦10、人事 11、形体。

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中间两联,即颌联和颈联。

例如:无题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颌联:金蟾对玉虎;啮锁对牵丝;烧香入对汲井回。

对仗口诀大全

对仗口诀大全

对仗口诀大全对仗口诀作者:蓝空灵对仗口诀(清人车万育)上平声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钩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翼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

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梦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榼。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刚。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熳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没浴泼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

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

青锁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

对仗十七种

对仗十七种

对仗十七种一:实字对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如: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如: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如: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诗中对仗以“鸟兽”为主轴。

七:数目对如: -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八:巧变对如: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氏所谓之“拱璧对”者)九:隔句对: -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 -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此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而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此种对法,又称扇对格。

《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

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东波《和郁孤台》云:“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

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如“去年花下流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之类是也”。

十:互成对: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颔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坠时;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武侯祠)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杜甫:明妃村)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此种对法亦称“句中自对”,如首例句中之“风雨”自对,“管弦”自对,而“风雨”又与“管弦”成对,“黄叶”与“青楼”亦各自成对。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律诗对仗详解一、对仗的定义什么是律诗的对仗?王力先生曾解释说:“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可以句中自对,也可以两句相对。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以及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刘勰《文心雕龙》俪辞篇云:“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以人体之四肢来形容对偶之相称,最是确切不过。

2.对仗对仗又称对偶、对仗、排偶。

由于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所以说对仗本身也是一种骈偶,是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3.对仗与对偶的区别对仗不仅有对偶的一般特点,而且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除了字数要相等,结构、词性要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之外,还要受到平仄、音韵的限制,也就是要符合格律要求,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因此可以说律诗中的“对仗”是在一般对偶基础上的更为严格的对偶,是在律诗命题内的对偶。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

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

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

正因如此,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在律诗中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再看: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符合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同,意思相关的要求,但平仄不相对,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日、而等字,所以这两个例子只符合对偶的要求,不符合对仗的要求,只是对偶句。

对仗十七法(3)

对仗十七法(3)

对仗十七法(3)
十六、浑括对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武侯祠)
“伯仲之间”与“指挥若定”,在字面上虽不甚工整,然整联看来,意思却铢两悉称。

如此只对意不对字面者,称之为“浑括对”。

十七、逆挽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沈德潜《说诗晬话》云:“温李擅长,固在属对精工,然若工而无意,譬之剪彩为花,全无生韵,弗尚也。

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对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以上为绝句与律诗之对偶型态,与属对方法,至于排律之对偶,则除首联与末联不对外,中间不论句数多寡,皆须用对。

此为近体诗运用对偶之准则,至于古体诗,则对与不对,固无一定之限制,纵有对句,亦极其自由。

可毋庸赘述。

以下再摘录数则前人有关琢对之诗论,以供读者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对仗十七法(仅供参考)
2013-04-11 13:13:31| 分类:格律诗写作资料 |举报 |字号订阅
本文转载自山林《【引用】诗词对仗十七法(仅供参考)》
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

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

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

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

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

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

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

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

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

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一、实字对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
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
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
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
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
诗中对仗以“鸟兽”为主轴。

七、数目对
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八、巧变对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氏所谓之“拱璧对”者)
九、隔句对
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
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此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而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此种对法,又称扇对格。

《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

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东波《和郁孤台》云:“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

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如“去年花下流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之类是也”。

十、互成对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颔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坠时;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武侯祠)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杜甫:明妃村)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此种对法亦称“句中自对”,如首例句中之“风雨”自对,“管弦”自对,而“风雨”又与“管弦”成对,“黄叶”与“青楼”亦各自成对。

沈德潜《说诗晬话》云:“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五言如王摩诘:“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七言如杜必简:“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杜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之类,方板中求活,时或用之”。

又洪迈《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

盖起于《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斲冰积雪”。

自齐粱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

《升庵诗话》亦云:“王维诗“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严维诗“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鹭涛”,皆谓之当句对”。

十一、流水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杜甫:野望)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
此种句法,两句只言一种意思,且互为因果。

葛立方《韵语阳秋》云:“梅圣俞五字律诗,于对联中,十字做一意处甚多。

如《碧澜亭》诗云:“危楼喧晚鼓,惊鹭起寒汀”;《初见淮山》云:“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送俞驾部》云:“何时鹢舟上,远见炉峰迎”;《送张子野》云:“不知从此去,当见复何如”;《和王尉》云:“度鸟不曾下,新文谁寄评”;《昼寝》云:“及尔寂无虑,始知机尽空”。

如此者不可胜举,诗家谓之“十字格”。

老杜亦时有此格,如《放船》云:“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对雨》诗云:“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江月》云:“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今人用之者殊少也”。

十二、问答对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
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
此种对法,以一问一答方式为之。

然答语不可过于直率,须把诗意荡开,方能显出含蓄与蕴藉。

十三、借韵对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寻。

厨一作庖)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
因寻樵子径,为到葛洪家;
此种对法,乃是借同音字以为对仗。

如借“杨”为“羊”,以对出句之“鸡”字,借“下”为“夏”,以对下句之“秋”,借“迁”为“千”,以对上句之“十”字,及借“子”为“紫”,借“洪”为“红”,而琢成对仗。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云:“《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

“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

《朱子儋诗话》谓其论诗近于穿凿。

余谓孟浩然有“庖厨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

老杜亦有“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枸”对“鸡”。

韩退之云“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以“鱼”对“爵”。

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

唐人多有此格,何谓穿凿哉?”
十四、虚实对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孟浩然:访天台)
舳舻为实字,来往为虚字;利涉为虚字,而风潮为实字。

如此相对,称为“虚实对”,亦有以“交股对”目之者。

十五、交股对
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王安石)
出句之第四字“密”,对下句第七字之“疏”;出句第七字之“少”,对下句第四字之“多”。

如此交互相对,称之为“交股对”。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亦同于此类。

释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多”字当作“亲”字,世俗传写之误。

洪之意,概欲以“少”对“密”,以“疏”对“亲”。

予作荆南教官,与江朝宗偶论及此,江云:“惠洪多妄诞,殊不晓古人诗格”。

此一联以“密”对“疏”字,以“多”字对“少”字,正交股用之,所谓蹉对法也”。

十六、浑括对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武侯祠)
“伯仲之间”与“指挥若定”,在字面上虽不甚工整,然整联看来,意思却铢两悉称。

如此只对意不对字面者,称之为“浑括对”。

十七、逆挽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沈德潜《说诗晬话》云:“温李擅长,固在属对精工,然若工而无意,譬之剪彩为花,全无生韵,弗尚也。

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对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以上为绝句与律诗之对偶型态,与属对方法,至于排律之对偶,则除首联与末联不对外,中间不论句数多寡,皆须用对。

此为近体诗运用对偶之准则,至于古体诗,则对与不对,固无一定之限制,纵有对句,亦极其自由。

可毋庸赘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