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小学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小学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知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食物,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营养均衡: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减少油脂摄入;控糖限酒。
3. 良好饮食习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饮食清淡,少盐少油;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营养均衡的原则,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营养均衡的实践应用,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均衡和良好饮食习惯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疾病,引导学生认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4. 运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制作健康食谱,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教案、教材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一些食品样品,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用于展示和品尝。
3. 准备健康食谱模板,让学生动手制作。
4. 准备一定时间的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营养与健康的短篇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知识: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均衡和良好饮食习惯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疾病,让学生认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5. 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合作制作健康食谱。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饮食习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熟悉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编制和评价营养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掌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8)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功能;熟悉保健食品作用来源及针对的人群;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全面把握营养学基础知识,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2)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测算。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14春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总计72学时,全书共分为八章,首先介绍营养学基础知识,结合世界各国的膳食指南、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和食谱编制等,介绍营养缺乏症、营养过剩导致的“现代社会文明病”,饮食宜忌、饮食与美容等现代营养学问题。
此外,对保健食品、强化食品和方便食品也等也做了系统的介绍,食品营养与健康内容广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学习者扩大知识面掌握从事健康管理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掌握客观评价食品与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帮助人们达到吃得健康、吃的安全的目标,并为今后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及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各章节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绪论(建议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掌握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定义2.一般掌握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3.重点掌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内容(一)、食品、营养和健康的概念1、食品(Foods)2、食品的本质要素3、营养(Nutrition)4、健康(Health)(二)、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进肌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知识(建议1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膳食能量推荐摄人量与食物来源2.重点掌握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重点掌握维生素的分类及生理功能4.一般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及特点5.一般掌握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6.重点掌握水的生理功能与水平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量P7一、产能营养素和生理有效能量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基础代谢(Basal metbolism,BM)各种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三、膳食能量推荐摄人量与食物来源第二节宏量营养素一、蛋白质P12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氨基酸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二、脂类P16脂类的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脂类的适宜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三、碳水化合物P18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与食物来源第三节微量营养素一、维生素P20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的特点维生素的分类人体维生素缺乏的原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二、矿物质P35矿物质的概念矿物质的特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第四节其他膳食成分一、膳食纤维P44纤维素的概念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和摄入量二、水1.水在人体内的分布2.水的生理功能与水平衡第二章合理膳食的构成、食谱的编制与膳食指南(建议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DRIs的概念2.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重点掌握食物机构模式4.了解食谱编制的原则与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合理膳食的构成一、膳食与膳食类型二、合理膳食的构成1.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要2.合理的膳食制度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指南一、食物结构模式1.营养不足2.基本合理3.营养过剩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1.美国的RDAs和DRLs2.其他国家的RDAs3.中国RDAs的沿革4.中国居民21世纪DRLs简介三、膳食指南1.世界各国膳食指南简介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四、食谱的编制P741.食谱(Recipe)2.食谱编制的原则3.食谱编制的方法4.食谱举例第三章不同生理状况下人群的合理营养与科学烹调(建议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儿童、青少年及孕妇的营养与膳食特点2.重点掌握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充分了解科学烹调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一、婴幼儿的合理营养二、婴幼儿喂养1.婴儿喂养2.幼儿喂养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一、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二、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1.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特点2.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第三节大学生的营养与膳食一、合理的饮食构成二、存在的问题三、良好的饮食习惯四、特殊阶段的营养五、学生食谱举例第四节孕妇的营养与膳食一、孕妇营养与母婴健康的关系1.孕妇营养与孕妇自身健康的关系2.孕妇营养对胎儿、婴儿健康的影响二、孕妇的生理特点三、孕妇的合理营养四、孕妇的膳食1.妊娠早期(1~3个月)2.妊娠中期(4~6个月)、后期(7~9个月)第五节乳母的营养与膳食100一、乳母的合理营养100二、乳母的膳食101第六节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102一、人体衰老的变化1021.基础代谢减慢2.身高、体重和身体成分改变3.器官功能退减4.疾病发生率高二、老年人的合理营养P104三、老年人的膳食1.合理膳食原则2.每日膳食构成3.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天然食品第七节科学烹调P106一、科学烹调的重要性二、食物烹调的方法第四章营养与疾病(建议1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营养缺乏、营养过剩所引起的有关疾病。
健康饮食与营养知识幼儿园教案

饮食搭配与营养平衡
讲解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 营养平衡。
良好的饮食习惯
介绍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 康的重要性,如定时定量、不
挑食、不偏食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讲解法
通过教师讲解,让幼儿了解基 本的营养知识和饮食搭配方法
。
示范法
教师示范正确的饮食方法和搭 配,让幼儿模仿学习。
讨论法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自己的饮食对每餐的食品进行留样,以便在出现食品 安全问题时进行追溯和处理。
对幼儿园的厨师和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 和卫生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 意识和操作技能。
05
互动环节与活动设计
互动环节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法
思路
通过互动环节,引导幼儿参与讨 论,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 及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
在活动过程中,要确保使用的食品样本安全卫生,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安全措施
在活动前,对使用的食品样本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毒无害;在活动过程中, 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06
总结与反思
对本次教学的总结与评价
01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教授幼儿健康饮食与营养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
图片、视频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
方法
利用图片、绘本、食品样本等道 具,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参 与到关于健康饮食的讨论中来。
活动设计的目标与内容安排
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健康饮食的概念,明白 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饮食 习惯。
内容 通过绘本阅读、图片展示、食品样本 品尝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健康饮食的 种类、方法和营养价值。
《营养与健康》教案

《营养与健康》教案
营养与健康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规律
3. 培养良好的饮食惯,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教学内容
1.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介绍不同营养素的作用和意义
-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个营养素的摄入量
2. 基本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规律
- 讲解主食、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的作用和摄入量
- 指导学生如何合理搭配饮食,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
-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惯,如按时吃饭、咀嚼食物、多喝水等
3. 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 介绍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如贫血、肥胖、糖尿病等
-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学生能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 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规律
3. 学生能够良好的培养饮食惯,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难点:
1.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和饮食规律
2. 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饮食惯,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解、讨论、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前测试、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2.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饮食情况和饮食惯的养成情况;
3.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供通识选修课程教学使用)一、课程名称:饮食营养与健康(Food nutrition and health)二、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三、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四、先修课程:化学五、考核方式:考核六、承担教研室:食品教研室七、选用教材李殿鑫主编,《饮食营养与健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八、参考书目刘海玲主编,《饮食营养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九、教学目的和任务《饮食营养与健康》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和营养学知识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能力。
十、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影响生命的因素。
2.生命的基础。
3.人体的调理。
4.我国饮食面临的问题。
基本要求:1.了解影响生命的因素和生命的基础。
2.了解人体调理与健康。
3.了解我因饮食面临的问题。
第一章营养的基础知识(8学时)教学内容:1.蛋白质。
2.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维生素。
5.矿物质。
基本要求:了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多的危害以及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二章食物的营养(4学时)教学内容:1.作物类。
2.果蔬类。
3.肉类。
4.水产类。
5.乳蛋类。
基本要求:了解作物类、果蔬类、肉类、水产类和乳蛋类营养特点和食用价值。
第三章合理的膳食(6学时)教学内容:1.膳食结构。
2.膳食指南。
3.平衡膳食。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概况、膳食指南的基础理论和和内容。
2.掌握营养调查和监测,构建平衡的膳食宝塔。
第四章营养与健康(6学时)教学内容:1.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
2.成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3.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基本要求:了解不同阶段人群的生理变化、营养需要和合理膳食。
第五章营养与疾病(4学时)教学内容:1.营养与糖尿病。
2.营养与肥胖。
3.营养与高血压。
4.营养与肿瘤。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 课程代码:2.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3. 学时及学分总学时:20 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0 学分:14. 适用专业:不限专业5. 课程接续关系6. 编订日期:2011年2月11日7. 修订日期: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在校学生均可选修。
本课程在学生具备饮食与健康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讲解饮食营养的知识和部分中医养生的知识,使学生理解生活中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解释学生关心的饮食问题和健康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合理饮食方式,通过饮食促进健康的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饮食营养和养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合理膳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技能。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 课程概述,建议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基本概念,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国人们健康现状。
教学要求: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了解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国人们健康现状。
2. 饮食营养知识,建议8课时主要教学内容:膳食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病、需求量及膳食来源,能量的换算、来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膳食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病、需求量及膳食来源,能量的换算、来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平衡膳食,建议6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原则,特定人群(孕妇、乳母、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合理膳食,常见疾病人群(冠心病病人、高血压病人、肥胖症病人、糖尿病人)合理膳食。
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和膳食宝塔,掌握不同人群合理膳食的原则。
4. 中医养生知识,建议4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中医养生知识基础,中医五行理论,性味归经理论知识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日常生活指导。
五、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察六、建议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饮食与养生》,贺娟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参考书: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出版;2.《公共营养师(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技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9年出版;3.《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9年出版;七、说明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建议如下:1. 根据最新的、权威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4《饮食与健康》(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

此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中表现不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复习和巩固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饮食与健康的基本知识。
1.4《饮食与健康》(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1.4课《饮食与健康》。主要内容涵盖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具体包括:
1. 了解合理膳食的概念,知道平衡饮食的重要性。
4. 例题4:请解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
答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摄入对健康都有不良影响。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缺乏糖类会导致能量不足,影响正常生活;缺乏脂肪会导致身体发育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缺乏水和无机盐会导致身体脱水,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过量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中毒。
2. 当堂检测:
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当堂检测。检测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内容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例如:
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六大类营养物质?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水 d) 脂肪
填空题:
1. 人体需要的主要供能物质是________。
2. 食物中的________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
学时数: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饮食营养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人群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及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要点: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营养学的相关概念,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熟悉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问题。
通过对营
养学相关知识的探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
第一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要点: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能量平衡,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能量来源,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要点: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熟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蛋白质
要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第四节脂肪
要点:掌握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熟悉脂肪的分类及食物来源,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
第五节矿物质
要点: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意义;掌握钙、铁、锌等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熟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六节维生素
要点:掌握VA、VD、VE、VB1 、VB2 、VB6及VC 的主要功能及与其它营养素关系、供给量、食物来源;理解VC、VA 、VB1等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视黄醇当量(μ g-RE )的表示及营养意义;了解维生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第七节水
要点:熟悉水的生理功能及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与来源
第三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要点: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生理特点,熟悉各消化器官的功能,掌握各类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过程,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四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第一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要点:掌握谷类及豆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熟悉几种常见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大豆
中的抗营养因素,熟悉各种谷物及薯类的营养特点,了解谷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以及加工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熟悉蔬菜、水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特点,掌握各种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熟悉菌藻类食物的营养成分特点,了解烹调加工对蔬菜水果营养价值的影响第二节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要点:掌握畜禽肉和蛋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熟悉一些常见肉品和鲜蛋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了解畜禽肉及蛋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掌握乳类及动物性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熟悉几种常见乳制品的营养价值,了解某些动物性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及牛乳的母乳化,了解烹调加工对牛乳营养成分的影响
第三节调味品及其他食品
要点:掌握几种主要调味品的营养价值,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及要求,了解各保健食品的功能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第五章人群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孕妇乳母营养与膳食
要点:了解孕妇、乳母的特殊生理特点,掌握孕妇乳母的营养需求及膳食参考摄入量,熟悉孕期的膳食特点及膳食构成,了解乳母营养状况对乳汁分泌及母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第二节婴幼儿营养与膳食
要点:熟悉婴幼儿的体格及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掌握婴幼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掌握婴幼儿平衡膳食的原则,熟悉婴幼儿的食物选择及膳食安排
第三节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
要点:掌握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与青少年对能量及各类营养素的需要及参考摄入量,掌握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平衡膳食的原则,熟悉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的食物选择及膳食安排,掌握青少年膳食指南。
第四节老年人营养与膳食
要点:熟悉老年人对能量及各类营养素的需要及参考摄入量,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代谢改变,熟悉老年人膳食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六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第一节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
要点: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及制订依据,掌握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了解膳食结构的概念及特点,熟悉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
第二节营养与疾病
要点:了解一些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的发病原因,掌握几种常见营养缺乏病的发病表现,熟悉预防各种常见营养缺乏病的措施,了解营养与各种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种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表现,掌握各种常见慢性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多媒体手段讲授《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教师尤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采用实例的分析、探究性学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特别注意因特网、投影、录像等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
主要包括:
1、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人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及各营养素的生理作用、营养与各种疾病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深刻认识和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为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针对学科目前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选取营养性相关疾病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按小组分别查找有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进行交流,以期培养创新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以达到立体、直观、信息量大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幻灯片、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CAI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网络式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和计算机通讯技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最新的知识信息并实现师生网上互动,以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考核主要采用考勤、作业、课堂讨论、技能测试等形式。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形式或开卷考查形式。
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按70%记入课程的总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1] 《现代营养学》陈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5
[2] 《食物营养学》蔡威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9
[3] 《公共营养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7年9月第一版
2、参考书目
[1]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凌强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1
[2]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葛可佑主编,2005年9月第一版
[3] 《烹饪营养学》冯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
[4] 《人类营养学》何志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5]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凌强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1
[6] 《食品营养与卫生》王尔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8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计划编写。
2、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