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课件PPT

4、观察下列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F1 D1 B1 Z
(1)如图1,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2)如图2,图中共有 6 对对顶角; (3)如图3,图中共有 12 对对顶角;
(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的关 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n(n-1)对对顶角;
映着水边的沙滩,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 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 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整体把握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
所以∠ COE =180 ° - ∠ DOE =180 °-37.5 ° =142.5 °
5.1.1相交线
再见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 《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 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两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 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 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理解诗歌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 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 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
板书设计
泊秦淮 写景:忧愁伤感 抒情:讽刺揭露
悲愤忧国
椒江二中 李欠云
5.1.1相交线
5.1.1相交线
3 相邻 互补 1 43 4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琼枝璧月:借指奢华糜烂的 生活 狎客:陪伴权贵游乐之人 纤儿:犹小儿,含鄙视意 明慧:聪明 重:重复
不堪重听耳。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一边是孤舟行客萧索凄迷,一边是酒 筵歌席纸醉金迷,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境对比之中, 诗人前面写景的 忧愁彻底引爆,他一扫之前的低沉,言辞 激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若仍醉生梦死, 国家必然万劫不复”。诗人仿佛已经在灯 红酒绿中,看到了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的结 局。
杜 牧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词
夜泊/秦淮/近酒家。 词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音节 内容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二三
审题目
泊①秦淮②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③近④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夜泊秦淮”四字点明了时间、 地点,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④ 这里的“近”应该是仅仅隔河 相望”。这时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 微妙: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一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像是远景的 话,那么,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 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寒 江孤舟,或许想解酒来一解风尘之 苦,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踏入其中,共 同欢愉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悬 念。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 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 后庭花,花开不久复。”时人以歌谶, 此其不久兆也。
—— 《隋书五行志》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PPT课件

文的作用。
2021
23
❖ 第三、四句是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 出的议论和感慨。第三句表面上是责备歌女, 实际上是谴责那些达官权贵的听客们。第四 句点出歌女所唱的曲子是陈后主所作的亡国 之音。两句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寄托了对晚 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2021
24
❖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前两句写景,后两 句寄慨,即景而生情,自然成章。但是其写 景和寄慨以都采用了倒写的手法,显得十分 别致,而“近酒家”又起到了钩连上下文的 作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
3
泊秦淮
之中。他的诗歌作品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合,同样也体现了诗
4
山行
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政治咏怀诗
❖ 咏史怀古诗
❖ 写景纪行诗
❖ 妇女题材诗
2021
9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2021
10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2021
11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
17
❖ 这首诗具有史论色彩:
❖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慨叹,认 为周瑜是侥幸成功。也有人认为杜牧此诗并 非贬周,而是感叹人生中只有具备一定条件 才能成就大业。
2021
18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PPT课件

3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 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 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 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 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4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 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 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 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明诗意
今译: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 水仍在高唱《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批判颓靡世风 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7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 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 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 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 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 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寓慨于讽,讽刺
效果颇好。
14
1.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 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4.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
21
新知讲解
简析:“放出”“拦”两个词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山
政入万山围子里, 山相连的特点。 揭示人生哲理:不要被眼前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 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 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 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 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4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 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 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 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明诗意
今译: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 水仍在高唱《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批判颓靡世风 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7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 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 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 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 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 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寓慨于讽,讽刺
效果颇好。
14
1.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 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4.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
21
新知讲解
简析:“放出”“拦”两个词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山
政入万山围子里, 山相连的特点。 揭示人生哲理:不要被眼前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 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 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 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 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世达官贵人 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 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 了这首《泊秦淮》。
创作背景 《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六朝古都金陵的 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 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 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 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 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 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 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绝唱。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 “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 《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 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 清·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清·朱宝莹《诗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 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 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 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 堪重听耳。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 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部编版泊秦淮约客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贾生PPT课件

哲 理 诗
2021/7/24
18
题目解读
诗人来到一个叫松源的地方,正是 早上,来到一个叫漆公店的地方喝茶。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 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 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 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 而应不断进取。
2021/7/24
19
作者简介
【1】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 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2】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 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2021/7/24
25
2021/7/24
26
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
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
(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
徒然
可怜夜半虚前席,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 席,靠近贾谊,以便 更好地倾听。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2021/7/24
10
初读
•思考:前三句如何 写文帝和贾生?手 法?分别突出两个 人什么形象特点?
2021/7/24
11
细读,了解细节描写
求 文帝 访
前席
贾生才调 无伦求Fra bibliotek若渴,虚怀若谷
虚心垂询,凝神倾听
2021/7/24
4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作者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歌女来讽刺 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统治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有权势的人。
2021/7/24
5
2021/7/24
贾 生
6
背景(一)
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 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轻时由河 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 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 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 坠马而死后,贾谊深感内疚,直至忧伤而死。其著作主 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 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2021/7/24
18
题目解读
诗人来到一个叫松源的地方,正是 早上,来到一个叫漆公店的地方喝茶。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 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 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 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 而应不断进取。
2021/7/24
19
作者简介
【1】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 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2】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 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2021/7/24
25
2021/7/24
26
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
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
(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
徒然
可怜夜半虚前席,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 席,靠近贾谊,以便 更好地倾听。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2021/7/24
10
初读
•思考:前三句如何 写文帝和贾生?手 法?分别突出两个 人什么形象特点?
2021/7/24
11
细读,了解细节描写
求 文帝 访
前席
贾生才调 无伦求Fra bibliotek若渴,虚怀若谷
虚心垂询,凝神倾听
2021/7/24
4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作者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歌女来讽刺 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统治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有权势的人。
2021/7/24
5
2021/7/24
贾 生
6
背景(一)
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 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轻时由河 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 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 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 坠马而死后,贾谊深感内疚,直至忧伤而死。其著作主 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 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感受诗人心中的愤懑及爱国主义情怀。
诵读诗歌
泊秦淮 杜牧
lǒnɡ
烟笼/寒水/月笼沙,
bó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读懂诗意
笼罩
烟笼寒水月笼沙,
停泊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 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 反用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用典,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讽刺那些纵情声色、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之情,表现诗人的忧 患意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作背景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南京),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城内 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 地方。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 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 秦淮》。
泊秦淮
(唐)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尝居樊川别业, 世称杜樊川。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读 兵书,为人刚直不阿,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 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代表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
彩,照耀后宫。
《泊秦淮》ppt课件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传承
Chapter
儒家思想在诗歌中体现
01
02
03
仁爱之心
诗歌中表现出对人民的深 切关爱,体现了儒家仁爱 思想。
中庸之道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了对和谐、平衡的追 求,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
礼制观念
诗歌中的礼仪、典章制度 等元素,彰显了儒家对礼 制的重视。
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传递
诗歌语言简练、生动,通过运用意象 和比喻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静 谧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 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结构
诗歌采用先写景后抒情的方式,前两 句描绘秦淮河上的夜景,后两句则通 过商女的歌声表达诗人的情感。整首 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Chapter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音韵
诗中运用了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沙”与“家”押韵,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节奏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停顿,形成起伏跌宕的节奏感。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前一句节奏紧凑,后一句则舒缓悠长,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中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呈现出秦淮河夜景的朦胧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一 句,通过描绘轻烟、淡月、寒水和沙滩等元素,构成了一幅朦胧而静谧的夜景图。
视觉冲击力
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商女”的红颜与“亡国恨”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给 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比喻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中将轻烟、淡月比喻为笼罩在沙滩上的轻纱,形象 生动地描绘出秦淮河朦胧冷清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泊秦淮近酒家。
朗读诗歌,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前两句诗是写什么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从后两句诗中,我们知道: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 哪些人呢?3.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背,说说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淡雅,朦 胧(迷蒙)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停船的时间、 地点,“近酒家” 引出下文“商女” 的出场。
3、4句: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 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 亡。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通过写东 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形势 的变迁。
《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你认为 诗人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赤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 壁 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
①折戟(zhé jǐ) ②销(xiāo) ③朝(cháo) ④雀(què)
①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 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②销:毁坏。 ③将:拿起。 ④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⑤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壁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个“笼”字将烟、水、 月、沙四种景物巧妙整合在一 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商女不知亡国恨, 抒发了作者的忧 隔江犹唱后庭花。 国悲愤之情
字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是诗人有感
于晚唐国势衰微、世风颓唐的现状,批评哪 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是“还”的意思,形象写出了晚 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沿着 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微妙自然地把历史、 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 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讽刺,对现实情状的痛 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本诗主题:
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 国的历史,表达了对晚唐统治者醉生 梦死、不顾国家为难,只顾自己享乐 的批判,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 怀和深切忧虑。
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 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 (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 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 怀古咏史之作。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献诗启》 某苦心为诗,唯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
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泊秦淮 杜牧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 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 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 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赤壁的名句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1、2句: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 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 翩。
赤壁的名句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 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 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 得形象含蓄而已。
赤壁的思想感情:
这首咏史诗借赤壁之战的故事,流露出 诗人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而 且有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 于侥幸的深刻用意。同时,也表现了诗 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外忧 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晚唐时局已经危 机四伏,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 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 活。
关于秦淮和《后庭花》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位处江苏省, 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 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 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 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 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 亡国之音,即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译文 :
烟雾月光笼罩着秦淮河的水与 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酒家 的河岸。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 国的悲和恨,对岸的酒楼还在 唱着《玉树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 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 有《樊川文集》。他的诗风格豪放疏朗、气势纵横、 清新俊逸,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 主。如《江南春》《山行》等,历来为人们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