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

合集下载

沁阳规划设计方案参考

沁阳规划设计方案参考

沁阳xxx生产加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模板报告摘要沁阳市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古称怀庆府、河内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晋豫交通的重要门户,因故城位于沁水之北而得名,2019年,户籍总人口49.88万人,常住人口44.42万人,有汉、回、壮、朝鲜、满、土、纳西、侗、苗、土家等10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9327人,其中回族人口9297人。

辖3乡6镇、4个街道办事处、329个行政村,行政区域总面积623.5平方千米。

沁阳为中国首批“千年古县”,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的美誉。

夏为覃怀首邑,商属京畿重地,周称野王邑,汉为野王县,隋改河内县,明清为怀庆府所在地。

拥有有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尧庙、尧泉、战国墓、太平军北伐指挥部旧址和紫金顶旅游胜地。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沁阳市名列其中。

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9989.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771.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79%;流动资金3217.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21%。

达产年营业收入23973.00万元,净利润3736.4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09.7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87%,投资利税率58.53%,投资回报率37.41%,全部投资回收期4.17年,提供就业职位375个。

摄像头具有静态图像捕捉、视频摄像等功能,是重要的成像设备,主要由镜头、马达、滤光片、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ISP,ImageSignalProcess)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大致为:景象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至图像传感器并被转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模拟/数字(A/D,Analog/Digital)转换并送至ISP芯片进行处理,最后通过系统处理由显示器显示。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沁阳市2011年度第一批城乡挂钩试点项目征收土地的批复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沁阳市2011年度第一批城乡挂钩试点项目征收土地的批复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沁阳市2011年度第一批城乡挂钩试点项目征收土地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1•【字号】豫政土〔2012〕46号•【施行日期】201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沁阳市2011年度第一批城乡挂钩试点项目征收土地的批复豫政土〔2012〕46号焦作市人民政府:《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沁阳市2011年度第一批城乡挂钩试点项目征收土地的请示》(焦政土字〔2011〕90号)收悉。

经审查,现批复如下:一、同意沁阳市征收沁园街道办事处等3个办事处(镇)护城村等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耕地28.8807公顷、园地6.1387公顷、其他农用地0.5509公顷、建设用地1.6106公顷,共计37.1809公顷(其中耕地28.8807公顷),作为该市2011年度第一批城乡挂钩试点项目建新区用地。

同意该市国土资源局拟订的征收土地方案。

二、你市和沁阳市要严格依法履行征地批后实施程序,按照征收土地方案及时支付补偿费用,落实安置措施,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保证其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社会保障资金和措施不落实的,不得使用土地。

三、你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征收土地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并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落实情况报省国土资源厅。

四、你市和沁阳市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用途和供地方式、节约集约用地标准进行供地,并按照规定将供地情况经焦作市国土资源部门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附件。

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沁阳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沁阳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沁阳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4.06•【字号】沁政办〔2020〕18号•【施行日期】2020.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沁阳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沁阳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4月6日沁阳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沁阳市老旧小区改造提质项目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实现老旧小区“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任务(一)沁阳市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提质项目3个,户数907户,栋数36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24.75万元,2020年6月份竣工。

(二)沁阳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提质项目17个,户数631户,栋数39栋,建筑面积5.58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64.33万元,2020年6月份开工,年底竣工。

二、实施步骤(一)2019年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质项目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复工前各项准备工作,3月底全面复工;4月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40%;5月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80%;6月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100%。

(二)2020年17个老旧小区改造提质项目1.项目前期:3月份项目前期工作完成30%,4月份项目前期工作完成50%,5月份项目前期工作完成80%;6月份所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2.项目开工:5月份实现开工率40%,计划开工老旧小区改造提质项目8个;6月份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3.项目完工:9月份完工20%,完工3个项目;10月份完工40%,完工8个项目;11月份完工80%,完工15个项目;12月份完成全部17个项目建设任务。

007-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A4

007-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A4

007-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A4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5)第二节城镇化水平预测 (5)第三节重点发展城镇 (5)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第五节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7)第六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8)第七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8)第八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9)第九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1)第五章城市性质、规模 (13)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13)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14)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6)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7)第十章对外交通规划 (18)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9)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和城市景观规划 (21)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21)第二节城市景观规划 (23)第十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4)第十四章旧城改造规划 (26)第十五章给水工程规划 (26)第十六章排水工程规划 (27)第十七章电力工程规划 (28)第十八章电信工程规划 (28)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9)第二十章供热工程规划 (30)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30)第二十二章环境卫生规划 (30)第二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31)第一节防洪规划 (31)第二节抗震防灾规划 (32)第三节人防规划 (32)第四节消防规划 (33)第二十四章近期建设 (34)第二十五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36)第二十六章规划实施 (36)第二十七章附则 (37)附录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39)附表 (48)第一章总则第1 条为实现沁阳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特制定本规划。

第2 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

沁阳规划设计方案参考

沁阳规划设计方案参考

沁阳规划设计方案参考沁阳,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一份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在规划之初,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沁阳的现状。

沁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老化,城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规划设计方案。

首先是城市空间布局。

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文化休闲区。

商业区集中在市中心,打造繁华热闹的商业氛围,吸引消费者,促进经济发展。

住宅区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高端住宅区和普通住宅区,同时配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等,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工业区规划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确保货物运输的便捷,并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文化休闲区则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包括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

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动脉。

我们将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建设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相互配合的交通体系。

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运行效率,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规划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打造绿色出行环境,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规划的重要内容。

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改善水质,营造优美的水环境。

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沁阳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我们要加强对这些宝贵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中,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街区和景点,传承和弘扬沁阳的历史文化。

教育和医疗设施的规划同样不能忽视。

合理布局学校和医疗机构,确保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引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用情帮扶见实效——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用情帮扶见实效——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用情帮扶见实效——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20年第12期崔伍“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帮扶的3个村全部实现了整村脱贫。

”2020年11月20日,正在紫陵镇后庄村开展帮扶慰问的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卫星的一句话概括了取得的帮扶工作成效。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以“户有项目覆盖,村有扶贫产业,实行产业到人,做到人对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搭建致富平台后庄村位于紫陵镇西南角,全村118户503人,耕地353亩,人均耕地0.72亩。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不高,曾是省级贫困村。

2017年3月,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紫陵镇后庄村扶贫工作开始实施精准帮扶。

2019年,后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95人实现全部脱贫,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2017年8月,帮扶队通过招商,引进了缝纫加工企业落户。

为节省资金、尽快投产,在帮扶队的帮助下,后庄村利用村里的旧厂房建起了扶贫车间,不仅解决了贫困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10名贫困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

扶贫企业办起来之后,为使其留得住、发展好,帮扶队联合村“两委”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力当好“店小二”,助力企业发展。

2019年11月,该局出资10万余元,帮后庄村建起了13.5亩的“消费扶贫小菜园”,建造了一座蔬菜种植大棚,并购置了消费扶贫配送车,建成后交由村集体企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

扶贫大棚建起来了,为解决蔬菜的销售问题,帮扶队积极与超市对接,超市需要什么就种什么,生活超市成了销售的主渠道,并且扶贫小菜园的蔬菜也上了局机关食堂的餐桌。

据介绍,扶贫大棚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经济收入双增加。

“产业扶贫让俺们体会到了腰包鼓起来的幸福感!”在扶贫大棚务工的马前进满足地说。

开展精准扶贫2017年3月,原沁阳市国土资源局与西王梁村结成了帮扶对子,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该村实际制订了帮扶计划。

立足实际动真格 乡村蝶变换新颜——沁阳市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实际动真格 乡村蝶变换新颜——沁阳市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农业2022年第22期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一是全面动员部署。

多次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会,梳理难点、提炼方法、总结成效、明确路径,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会议,听取各乡镇(街道)集中整治进展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

二是成立工作专班。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副书记、组织部长、副市长为副组长,19家相关单位13个乡镇(街道)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专班。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单位党政一把手坚持躬身入局、一线指挥,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

三是汇聚工作合力。

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守土有责的担当,镇村同步全面铺开集中整治工作。

相关单位立足部门责任,全力指导配合乡镇(街道)集中整治。

全市上下合力攻坚、高效作战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二)“内外”兼修坚持整治顽瘴痼疾与培育文明乡风相结合,让农。

一是整治顽瘴痼疾。

施工、标准、管护、改造,变成花园、果园、开展通道沿线提升。

以四好农村路为纽带,深入挖掘农业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促使乡村建设精致化、农业产业规模化、农村道路景观化。

(五)“攻守”兼备坚持建管并重长效管护原则,妥善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问题。

一是有人管事。

建立分级管理模式。

市级负责督导考核汇总与资金拨付,乡级成立环卫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环卫工作监管考核,每村配备2~3名专职管理员对本村环卫工作监管考核。

建立问题曝光交办机制,由融媒体中心开辟曝光台,每周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曝光。

二是有钱办事。

每年落实2400万元的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服务费,确保城乡一体市场化运营顺畅。

三是有章理事。

制定出台《沁阳市农村环卫一体化考核奖惩办法》,加强农村环卫工作考核。

推行“门前三包”制度,确保规范管理。

(责任编辑 尚千涵)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沁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沁阳市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调整方案的通知-沁政〔2017〕24号

沁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沁阳市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调整方案的通知-沁政〔2017〕24号

沁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沁阳市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调整方案的通知正文:----------------------------------------------------------------------------------------------------------------------------------------------------沁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沁阳市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调整方案的通知沁政〔2017〕2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沁阳市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调整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1月9日沁阳市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调整方案为顺利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如期完成规划任务,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改薄中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基一〔2017〕657号)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现将我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项目调整如下:一、调整项目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原规划项目不变。

将2017年两个项目进行调整,一是剔除第一小学增建楼梯项目;二是将商隐小学扩建运动场项目调整为商隐小学新建综合楼项目。

二、情况说明(一)剔除第一小学增建楼梯项目。

该项目原规划投资192万元,为第一小学东楼增建楼梯。

因该校扩建运动场,已将第一小学东楼拆除,不需要再增建楼梯,需剔除该项目。

(二)将商隐小学扩建运动场项目调整为商隐小学新建综合楼项目。

商隐小学扩建运动场项目,规划面积7300平方米,投资473万元。

项目实施需要租用沁阳市太行办事处丁庄居委会3组居民用地10000平方米、拆迁部分居民住房。

因丁庄村系城中村,经沁阳市人民政府、太行办事处多次进行协商、协调未果,规划难以实施,需调出规划。

沁阳市商隐小学位于沁阳市城区西部、太行办事处香港街中段。

沁阳市城市规划整体向西、向南发展,城市西区购房户逐年增多,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逐年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来源:日期:2007-05-09 责任编辑:点击 421次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2006-2020)总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合理整并”的方针,以规划为先导,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

深化新农村建设内容,优化村庄布局,构建合理的村庄等级结构,以村镇体系建设规划为前提,重点建设中心村,控制保留基层村,引导部分村庄搬迁整合,构建有序的现代化村庄网络。

结合《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逐步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规划期内安排王召乡、西向镇等8乡镇33个行政村进行拆并,缩减农村居民点规模400公顷。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及形势(一)地理位置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属焦作市所辖的县级市。

地处北纬34°58′~35°18′和东经112°43′~113°02′之间,南北长36.80公里,东西宽29.30公里。

东以丹河为界与博爱县相望,南与孟州市和温县二市县毗邻,西连济源市,北倚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全市土地总面积595.89平方公里。

境内有太澳、济焦新两条高速公路,常付、冢沁、林邓三条省道,焦枝、候月两条铁路穿境而过,太洛、紫黄公路贯穿全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二)地形地貌沁阳市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

北部山区多为林地,土层浅薄,适宜发展林果牧业;丘陵北接山地至太行山南部边缘洪积扇顶部,南至焦克公路,呈东西带状分布,植被覆盖较差,地表冲沟和砾石较多,除少数园地、人工造田外,多为荒地;平原区分沁北倾斜平原和沁南冲积平原两块,沁北平原地面开阔、地势平坦,是全市农作物高产地区,沁南平原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备,是沁阳市粮棉油的集中产区。

(三)气候土壤沁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沁阳市山区土壤主要为棕壤、低山丘陵区多为褐土、平原区主要为潮土、沁河滩区及相邻地区为风沙土。

沁阳物产丰富,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大豆、麻类、烟叶。

(四)水文、矿藏沁阳市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水资源充足,水质较好,主要有沁河、丹河、济河等,其他有仙神河、云阳河、逍遥河等季节性河流;人工渠有广济渠、永利渠、丹西干渠等;水库有逍遥水库、八一水库、九渡水库等。

境内矿藏资源较为丰富,金属矿主要有铁矿、铝土矿、铜矿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耐火粘土、高岭土、石灰岩、白云岩等。

(五)历史与人文资源沁阳历史悠久,历代多为郡、府、州治,古代曾为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民政部公布的千年古县,素有“覃怀古都、河朔名邦”之美称。

全市现有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朱载堉墓3处国家保护文物,唢呐、怀梆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邘国故城、曹谨墓、太平天国指挥部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邓禹冢、李商隐墓、何瑭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

境内神农山景区集龙脊长城、神农古迹、白松雅韵、猕猴憨态等为一体,是“北方山水”的经典代表,被评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六)经济社会条件沁阳地处晋煤外运的咽喉要道,是豫西北的重要工业和商贸城市,是全国重要煤炭集散地、造纸机械之乡、玻璃钢之乡和河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是河南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市、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首批35个经济扩权县市之一和河南省园林城市。

全市现辖3个乡、6个建制镇、4个办事处,307个行政村、24个居民委员会。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472472人,耕地总面积30161.61公顷,人均耕地0.064公顷;平均人口密度793人/平方公里。

地区生产总值103.15亿元,人均2.18万元,整个经济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前列,工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文化亮市、旅游名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构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安排规划期间各业各类用地,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促进沁阳市经济社会平缓较快的发展。

(一)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结合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最急需的建设用地。

加强同重大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工程、乡村公共文化卫生设施、体育设施用地和社会事业发展用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遵循节约集约用地、有利生产生活、改善农村面貌的原则,考虑到现状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一定量的周转指标,加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心村建设也需要周转指标,预计规划期内新农村各项建设需新增185.44公顷,这部分指标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自求平衡解决。

(二)稳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合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采取政府、集体、社会、农民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因地制宜,加强“空心村”整治,逐步实施迁村并点规划,促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节约集约利用。

积极探索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协调发展。

结合《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0)》,沁阳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按照迁建型(逐步迁建型、引导迁建型)、保留发展型(保留控制发展型、保留适度发展型、保留重点发展型)、合并组建型三种类型进行。

规划期内安排迁建型村庄2个、保留发展型村庄24个、合并组建型村庄7个(沁阳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详见表3-1)。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加强农村交通、供电、供水、排水、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环境条件。

逐步使分散居住的单家独院向规划居民点集中。

同时,结合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居住环境良好,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为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围绕耕地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土地整理,积极开展土地复垦,适度开发未利用地,组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四)沁阳市总潜力结合《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和《沁阳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成果,沁阳市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潜力为2945.53公顷,其中农用地整理复垦潜力为1041.83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130.39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潜力为60.15公顷,土地开发潜力为713.16公顷。

第四章加快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为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围绕耕地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土地整理,积极开展土地复垦,适度开发未利用地,组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一)加强农用地整理结合农田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完善农田林网和灌排体系,进一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规划至2010年通过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10.09公顷,至2020年通过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78.52公顷。

农用地整理估算投资3768万元。

(二)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0)》,按照城镇化整理型、迁建型、保留发展型、合并组建型四种整治模式,制订沁阳市村庄迁并方案,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规划至2010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134.91公顷,至2020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368.48公顷。

农村居民点整理估算投资3600万元。

(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资金保障按照现有的土地开发整理投入机制政策,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来源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资金筹措量可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投资需要。

严格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税费征收,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社会资金与信贷资金、农民个人投劳抵资和各级政府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由造成土地破坏的单位,严格落实履行复垦义务和责任;对滩涂开发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安排,与河务、水利部门相协调,以不影响泄洪为原则;对新增加的耕地积极与农业部门结合,通过相应的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使其达到基本农田的质量标准。

第五章加强土地利用调控(一)科学调整村庄用地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整治空心村、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协调农村居民点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布局的空间关系,统筹安排集镇村庄建设用地,引导人口合理集聚,形成方便生产、有利生活、环境优美的集镇和村庄用地布局。

(二)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至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4242.47公顷减少到3842.47公顷,净减少400公顷;其中2010年减少到4097.47公顷,净减少145公顷。

(三)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配置农村居民点用地和部分城镇发展用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在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基础设施用地增减自求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村居民点整治力度,尽可能多地争取城镇用地置换指标,为城镇建设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五)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规模指标的确定焦作市下达沁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缩减规模为400公顷,根据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整治范围和数据,结合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最终确定沁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分解表(详见表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