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合集下载

关于历史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

关于历史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

关于历史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本文试图探讨历史发展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这对范畴的含义与关系以增强对历史决定论更深层的认识。

标签:必然性;偶然性;历史进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偶然性和必然性总是被互相联系。

如何看待两者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历史规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对历史决定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相互依存性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界有许多不同于马恩的声音,例如波普尔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便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规律理论。

虽然波普尔提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偶然性因素”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过于强调了历史发展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将两者的对立放大到了否定存在历史发展规律的程度——认为历史规律是一种必然性表现,不会以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认为,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不同,社会中人的意志和活动对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人的行为是不可把控和估计的因素,这就给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更多偶然性和随机性。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肯定历史的必然性的同时并不否认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需注意的是历史进程发展中必然性并非是由无数个偶然性构成的,它只是以偶然性形式表达因此,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种偶然性至关重要,在探究历史规律中也要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存在,正如庞卓恒先生提到的“必然性在每一个具体历史进程中总是以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相互制约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

”1虽然,他们也认为事物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种偶然性的,但他们从未把偶然性的作用局限在这一狭小的范围内。

关于社会发展中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发展中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发展中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几点思考摘要: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必须具有复杂的思维方法,才能对二者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

首先,要承认是由多个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一个历史事件,是众多因素相互交互的结果;其次,对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进行探讨和研究,就需要充分考察历史事件;最后,充分认识到必然性与偶然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充分把握,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关键词:必然性;偶然性;社会发展;思考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对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承认了社会发展的偶然性。

它深入研究了偶然性的历史作用,指出正是因为这些偶然性,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加速和延缓。

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一般规律,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正是在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中,历史才不断演进和发展进步。

关于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历史必然性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有规律的进行历史整体的变更。

经过科学研究,马克思揭示出有一种必然联系和必然规律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具有一般、客观的规律和联系,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可见,对历史必然性进行探索,就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高度认可,并在联系中对历史规律正确把握。

只要在历史发展规律中,纳入全部的历史事件,并用历史发展规律加以说明,就能对历史的必然性进行总结。

当然,必须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才能发现历史必然规律。

经过艰苦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即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人类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的向前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述历史必然性及偶然性的关系

简述历史必然性及偶然性的关系

简述历史必然性及偶然性的关系
简述历史必然性及偶然性的关系
历史上很多事件,有被视为必然性的,也有被视为偶然性的。

历史必然性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法则性,它是一种可以从前因的发展趋势中推断出后果的概念。

历史上可能出现的“必然”事件,其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确定其结果,但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偶然性是指一定的条件下,事件发展的可能性、影响力和结果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预料的。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总是有其必然与偶然的焦点,并互相交织。

一些事情可能会受到一定条件限制,但不同的条件,事情发展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偶尔也可能结果大不同,这就是偶然性。

例如,曾经有一场东西战争,由于它太远,欧洲的强权都没有注意到,所以它的发生是偶然的。

可以说,历史的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也有某些无法预测的偶然性,历史的发展会由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两个部分组成。

历史的发展是把一些必然性的因素同一些偶然性的因素结合起来,再加上几百年来人类的不断创新及不同历史背景等,才有了今天的历史。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必然与偶然,这就是客观历史规律,我们应勇于总结历史经验,创作科学的历史文章,为促进神州大地的长治久安大业而努力奋斗。

关于历史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论述

关于历史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论述

关于历史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论述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到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必然性是指现实中由本质因素决定的确定不移的联系和唯一可能的趋势;偶然性是指现实中由非本质的、互相交错的因素决定的以多种可能状态存在的联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就是相对的。

从特定层次、特定关系上来看就是由非本质的因素产生的偶然联系,从另一种层次、另一种关系来看可能将就是由本质因素所同意的必然联系。

在一定条件下,非本质的因素由于自身的积累和条件的改变会转化为本质的因素,由这种因素所决定的不确定的、偶然的联系就转变为必然的联系;本质的因素也会因自身的演化和条件的改变不再有根本性的意义,由这种因素所决定的确定的、必然的联系就转变为偶然的东西。

必然性和偶然性就是阐明客观事物出现、发展和覆灭的相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就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必须出现的、确认持守的趋势。

偶然性就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认出现的,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不能确认的趋势。

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

同一性表现在:
二者相互涵盖。

必然性存有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整体表现出,偶然性
为必然性开拓道路;偶然性背后暗藏着必然性,偶然性受到必然性支配,就是必然性的表
现形式和补足。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性整体表现在:
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
盾和外部条件;
表现形式相同。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认,就是同类事物
广泛具备的发展趋势;而偶然性则就是不稳定的、暂时的。

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
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处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
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课堂教学意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实践中要抓住偶然现象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必然规律,抓紧住机遇往往是在实际活动中取得重大实效的关键环节。

伟大人物出现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伟大人物出现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伟大人物出现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伟大的人物的出现和历史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有偶然的作用。

首先,伟大的人物出现和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历史是依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着的,如果这种规律得不到依托,那么历史的发展是不可能来的。

而伟大的人物,他们恰恰就是那些推动历史发展的,他们能够抓住历史的进程推动历史的发展,他们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说伟大人物出现和历史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

其次,伟大人物出现和历史发展也有着偶然的作用,历史发展是复杂的,历史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依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有时候也会有着一些偶然的事情,它们不可能预料到,也不能预测到,而这些偶然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却会对历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说伟大的人物出现和历史的发展也有着偶然的作用。

归结起来,伟大的人物出现和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的联系,也有偶然的作用。

这些伟大的人物出现,正是因为历史的发展才有了他们,他们可以抓住历史的每一步走向未来,对历史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阿尔都塞论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阿尔都塞论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阿尔都塞论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偶然性和历史必然性的结合。

阿尔都塞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决定的。

必然性是指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而偶然性则是指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偶然事件和因素。

阿尔都塞认为,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指出,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偶然事件和因素可以对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因此,阿尔都塞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应该从偶然性出发,去揭示历史的真相。

然而,阿尔都塞也强调,偶然性并不是历史的全部。

他认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基本方向和趋势。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偶然性,而忽视了必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阿尔都塞论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是一种辩证的哲学观点,旨在揭示历史发展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相互作用。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在认识历史和发展现实时,既要关注历史的必然性,也要重视历史的偶然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

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既然要讲对历史的看法,那就得从最基本的讲起,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

同时从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

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

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我们现在讲的这个词“历史”,学者们的表述是“历史不仅是一种存在,而且是对存在的一种感知和描述。

它是一种呈现在史料关系中的虚拟性存在。

历史是一种呈现在史料中的摹本存在,它表现为某种史料之间的依存关系。

历史是一种被建构起来的可能性存在。

反正就是说历史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建构,内在地关联着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理论和方法。

它是一种呈现在思想关系中的建构性存在”等。

这是学者们对历史深层次的挖掘,而我们这里所谓的“历史”(先撇开流行语或调侃的寓意来讲和学者们所说的从主观思想上来看待历史,而是从庄严和史实上讲。

)是一种事实存在并发生过的史实。

我们常常可以在人们口中听到“历史”这个词,或许是因为历史是人类创造的缘故。

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从适应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历史。

伴随人类活动的蔓延,历史的足迹在平面上遍布各地,在空间上遍布各个时间段。

从社会的更替上看,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

从朝代的更替上看,它们在历史的关系也是繁多、错综复杂。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时间段会发生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历史史实在同一个时间上却可能同时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离不开 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 种幻想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 而是处在现实中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 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 人。”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 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 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 “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 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 样,是一些僵死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 义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

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 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 论是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比这更多的东 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 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 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 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 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 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 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 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 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 贡献,因而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
现实的人是历史的真正主体
“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 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 和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他只承认事物横向之间的规律,不承认纵 向演化的规律,只承认局部或微观的社会 规律,不承认整体、宏观的规律。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实际上只是一种逻辑上 的横向联系,而不是时间中的纵向联系。 历史决定论总以为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 有机体”的规律,是错误的,没有一个总 体的历史。 “没有人类的历史,只有人类生活各个方 面的无数的历史”。
区别于“机械论”


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牛顿力学取得重大成 就,揭示了机械运动的必然性规律,许多 科学家和哲学家都确信世界服从于纯粹的 必然性,人们可以用数学手段来计算世界 的运动,完全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机械论看来,人类社会仅仅是自然界一 个毫无特殊性的组成部分,是生物界的一 个分支。历史过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并 且这种规律在人类之前已经存在,人类及 其历史只不过是这种规律的一个例证。

理性的规律、理性的狡黠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由热情支配下的人的活 动所造成的。人的需要、本能、兴趣和热 情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没有热情,世界 上一切伟大的事情都不能成功。 人们由热情主导的行为往往达不到所期望 的结果。人类及其活动只不过是完成理性 最后目的的材料或手段。理性并不直接卷 入历史事件的斗争,而是利用人们的热情 使人们彼此之间斗争。
“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
人间到天国”。 “人类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 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 “从来没有为历史提供世俗的基础,因而也从未拥有过一 个历史学家。”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却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 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
2、克罗齐1866年-1952年


历史是一个永恒的事件之流,是单一的、 个别的、不重复行动的领域。历史像诗歌、 道德意识一样,是没有规律的。 他否定历史中的因果联系,反对“历史决 定论”——“先收集事实,然后按照因果关 系把它们联系起来”。
3、波普(1902-1994)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不能证伪的就是非科学的。(在自然界中,事 件的发生具有重复性,但是社会科学中的假设 只针对特殊事件,社会事件不可能照原样重复 发生)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 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而其中的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 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 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 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的 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 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 产物。

3、把理性的规律即逻辑作为历史规律



黑格尔用“上帝的计划”来表达历史规律, 上帝就是绝对精神。 上帝的计划先于世界历史而预先确定,世 界历史的基本环节乃至整个过程早已在这一 计划之中,好比一个大树的特性早已存在于 它由以生长的种子里——不是以现成的形态、 而是以可能性的形态。 规律是超时间、超历史的,逻辑先于历史而 存在。

历史的波浪挟着隆隆涛声和闪烁的浪花,在 无边无际和深不可测的大海上奔腾,历史是 阳光永远照射不到其底部的沉默之海。在巨 大而沉默的大海之上,高踞着在历史上造成 喧哗的人们。但恰恰像大海深处那样,沉默 而无边无际的历史内部的背后,才是进步的 本质,真正传统的本质。而短时段历史,那 种就“当前历史时刻”所写的一切不过是海 面,是只要一载入书籍薄册时就冻结和凝固 的表面。

马克思批判那种“认为历史的发源地不在尘世 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而在天上的云雾中”的 观点,他找到了打开潘多拉之盒的钥匙:人类 的物质实践活动。
黑格尔:




普遍的人类历史和世界历史是精神穿越时间隧 道实现自我的过程。 历史是产生于精神的精神,最终消融在自我意 识中。 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市民社会和 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 部活动。 黑格尔不把社会团体、家庭等理解为现实的经 验的人的实现,而是理解为本身只抽象地包含 着人格因素的现实的人。
历史规律是人们的社会行动规律

(1)历史规律制约着人的自觉活动。
“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我们 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 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 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 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 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代人 从出生起就遇到既定的自然条件、经济状 况、社会关系和思想传统等等,不能任意 选择,更不能弃之不顾。

人们目的的提出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实现 程度也受此制约。人们的很多目标很少能 如愿以偿。正是因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 把支配历史过程的规律称作“自然规律”。
(2)历史规律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



历史规律不会自行创造历史,所有的历史 前提也不会自动发生作用。(区别于庸俗 经济决定论) 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都可 以表述为断定某种事情不会发生。 但是由于人们活动的能动性,历史规律是 可以“违背”的。历史规律只是人们历史 活动的中轴线。可以说,历史规律以人们 对它的偏离作为实现形式。



规律是假定性的全称判断命题,即一种相 反的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 而趋向则是一种存在判断命题,断言某种 趋势的存在。 规律是无条件、永恒有效的,趋向只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有时间上的开端和终结。
为什么否认历史规律?


主要理由:历史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一次性的、不重 复的、无规则的,因为不能像自然科学定律那样定 义历史规律。 思路反思:停留于传统的史学眼界力,关注的只是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大事件、杰出人物)。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一、肯定历史必然性与规律性的历史哲学传统

1、把历史的必然性看作命运、天命或神意 奥古斯汀《上帝之城》
上帝选择的得救之人构成了 上帝之城,被上帝所摒弃的 人构成了尘世之城的社会。 上帝之城的人升入永恒的 天国,尘世之城的人堕入死 灭的地域。
“前定论”
用上帝的计划来表征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并 将它说成至高无上和不可改变的。 实际上,这是在鼓吹一种以必然性面貌出现 的偶然性。在这里,历史实则没有必然性可 言。
三、马克思对历史规律的揭示
社会生活 社会关系
经济生活
经济关系
经济决定论??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 第二国际修正主 义首领伯恩施坦、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经 济派、孟什维克 认为社会的发展只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把经济看作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 否认政治、思想、理论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宣扬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认为革命阶级不需要有组 织、有领导地进行自觉的革命,新社会就会自然而 然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 简单地用经济因素的自动作用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 和历史发展进程。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研究现实的人, 包括他们的心理、需求、交往与关系,包括 他们的本性与活动规律。总之,要研究影响 人的一切因素,并把他们作为一切存在中最 基本的存在进行研究。

而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一般从生产方式出发, 它一般强调社会而忽视个体,强调生产忽视 需要,强调国家忽视人群共同体,强调社会 意识形态忽视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强调社 会发展规律忽视个体行为规律,强调物质生 产忽视人类自身再生产,强调人的阶级性忽 视人的本性与本质。结果导致了对历史唯物 主义的片面理解。
“大自然的计划”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心意追求自己的目标, 并且他们的目标与行动往往彼此相互冲突, 却又不知不觉地朝着一个他们不知道的 “自然目标”前进。
人类整体根本不可能有理性的目标和计划, 但却有可能有一个服从某种确定的自然计 划的历史。

“内在目的论”

大自然创造出人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本 质。但是尽管历史中存在自由意志,但在 偶然性中仍能看到普遍规律的作用,人类 不可能在偶然性的统治下取得进步。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 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 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 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 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人们往往热衷于思辨地讨论“群众、阶级、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等概念的要素、内在规定性、形 式、功能等等,而不关心具体的、现实的、 历史的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