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合的几个基本概念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在集合理论中,元素是构成集合的最基本单位,而集合由元素组成。
本文将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一些术语和符号。
一、集合的定义与表示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即元素)组成的整体。
集合是一个无序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不重复。
数学中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来表示集合,而元素则用小写字母a、b、c等来表示。
集合可以通过列举元素的形式进行表示,例如集合A={1, 2, 3}表示了一个包含元素1、2、3的集合A。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描述集合的特征来表示集合,例如集合B={x | x是自然数,且x<5}表示了一个包含小于5的自然数的集合B。
二、集合的基本性质1.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子集与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B,那么我们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如果存在至少一个元素属于A但不属于B,那么我们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3. 相等集:如果两个集合A和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A 与B相等,记作A=B。
4. 交集、并集与补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交集表示包含属于A 且属于B的所有元素的新集合,记作A∩B。
并集表示包含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的新集合,记作A∪B。
A关于某个全集的补集表示全集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
三、集合的运算法则集合的运算法则是用来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规则的。
1. 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集合A、B、C,交换交集和并集运算的顺序不改变结果,即(A∩B)∩C=A∩(B∩C),(A∪B)∪C=A∪(B∪C)。
2. 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集合A、B、C,交集和并集运算满足分配律,即A∩(B∪C)=(A∩B)∪(A∩C),A∪(B∩C)=(A∪B)∩(A∪C)。
3. 德·摩根定律: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补集运算满足德·摩根定律,即(A∪B)'=A'∩B',(A∩B)'=A'∪B'。
高考关于集合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关于集合的知识点总结在高考数学考试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也是考试中常常出现的题型。
本文将从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入手,总结高考中关于集合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在集合中,对象称为元素,记作x∈A,表示x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
如果集合A中的某个元素x没有特定的性质,只要它属于集合A,都可以被接受。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如A={1, 2, 3}。
描述法是通过一定的条件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如A={x|x>0},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x大于0。
二、集合的关系1. 相等关系:当两个集合A和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记作A=B。
2. 包含关系:当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时,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3. 真包含关系:当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B中还有集合A没有的元素时,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
4. 并集:将两个集合A和B中所有的元素都放在一起构成的集合,记作A∪B。
5. 交集:集合A和集合B中都有的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A∩B。
6. 差集:集合A中去掉与集合B相同的元素所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A-B。
三、集合的运算法则1. 交换律:A∪B=B∪A,A∩B=B∩A2. 结合律:(A∪B)∪C=A∪(B∪C),(A∩B)∩C=A∩(B∩C)3. 分配律:A∪(B∩C)=(A∪B)∩(A∪C),A∩(B∪C)=(A∩B)∪(A∩C)4. 吸收律:A∪(A∩B)=A,A∩(A∪B)=A5. 互补律:A∪A' = U(全集),A∩A' = φ(空集)6. De Morgan定律:(A∪B)'=A'∩B',(A∩B)'=A'∪B'四、应用题解析在高考中,常常出现一些应用题考查集合的知识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例1.集合A={x | 2 ≤ x ≤ 5}, B = {x | m +1 ≤ x ≤ 2m 1} (1)若B A,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2)当x ∈ Z时, 求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2x + 2 例2.已知A = {x | < 1}, x 2 2 B = {x | x + 4x 5 > 0}, C = {x || x m |< 1, m∈ R} (1)求A ∩ B; (2)若( A ∩ B) C,求m的取值范围 .
练习2:已知集合A = {x | x2 3x + 2 = 0} B = {x | x2 ax + 3a 5 = 0}, 若A ∩ B = 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1,集合与元素 ,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 简称集, 通常用大写字母A, 表示. 合, 简称集 通常用大写字母 B, C, … 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通 常用小写字母a, 表示. 常用小写字母 b, c, … 表示 集合元素的特性: 集合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无序性, 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集合的表示法: 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
练习1: 已知R为全集,A = {x | log 1 (3 x) ≥ 2}
2
5 B = {x | ≥ 1}, 求(CR A) ∩ B. x+2
例3.已知命题p : x + 2 ≥ 0且x 10 ≤ 0, 命题q :1 m ≤ x ≤ 1 + m, 若非p是非q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之间用" 元素与集合之间用 " ∈ " 或 " ( 或 ∈ )"连 连 接; 3.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真含关系 4.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 交集: 交集:A∩B={x | x∈A, 且x∈B}. ∈ ∈ 并集: ∪ 并集:A∪B={x | x∈A, 或 x∈B}. ∈ ∈ 补集: 补集 CsA={x | x∈S, 且 xA}. ∈
高中数学集合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集合的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集合知识点总结一、知识归纳: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_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3)交集:A∩B={x| x∈A且x∈B}4)并集:A∪B={x| x∈A或x∈B}5)补集:CUA={x| x A但x∈U}注意:①? A,若A≠?,则? A ;②若,,则;③若且,则A=B(等集)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④A∩CuB = 空集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 ∪A;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集合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集合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一、要点透析(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1、集合的概念(1)元素:某些特定的研究对象叫做元素(2)集合:一些元素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2)好心的人()(3)1,2,2,3,4,5.()4、(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5、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0,1,2,N =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1,2,3,N =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012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Q =整数与分数(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R =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数(6)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3_____N;(2)0_____{Φ};(3)32____Z,0.5Q Q ,;2(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例如,由方程210x -=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 与{}a 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 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例3、设a,b 是非零实数,那么ba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练习、由实数x,-x,|x |,332,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 )2个元素(B )3个元素(C )4个元素(D )5个元素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格式:{|()}x A P x ∈含义:在集合A 中满足条件()P x 的x 的集合例如,不等式32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32}x R x ∈->或{|32}x x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x 是直角三角形例4、已知集合{}R a x ax x A ∈=+-=,023|2;(1)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3)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4、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如:集合2322{,32,5,}x x y x x y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如:集合2{(,)|1}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思考:集合}1|),{(2+=x y y x 与集合}1|{2+=x y y 是同一个集合吗?(三)有限集与无限集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如:2{|10}x R x ∈+=二、题型解析(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以下元素的全体不能够构成集合的是()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地球上的小河流C.方程210x -=的实数解D.周长为10cm 的三角形2方程组23211x y x y -=⎧⎨+=⎩的解集是()A.{5,1}B.{1,5}C.{(5,1)}D.{(1,5)}3给出下列关系:①12R ∈;Q ;③3N +∈;④0Z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4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 和N ,表示同一集合的是()A.{}M π=,{3.14159}N =B.{2,3}M =,{(2,3)}N =C.{|11,}M x x x N =-<≤∈,{1}N =D.{}M π=,{,1,|N π=5已知实数2a =,集合{|13}B x x =-<<,则a 与B 的关系是6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17A ;5-A ;17B 7已知x R ∈,则集合2{3,,2}x x x -中元素x 所应满足的条件为(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5}x N x ∈是的约数②{(,)|{1,2},{1,2}}x y x y ∈∈③2(,)24x y x y x y ⎧⎫+=⎧⎪⎪⎨⎨⎬-=⎩⎪⎪⎩⎭④{|(1),}nx x n N =-∈⑤{(,)|3216,,}x y x y x N y N +=∈∈⑥{(,)|,4}x y x y 分别是的正整数约数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②{2,4,6,8,10}-----③{1,5,25,125,625}④12340,,,,,251017⎧⎫±±±±⎨⎬⎩⎭(三)集合的分类1关于x 的方程0ax b +=,当a ,b 满足条件_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 ,b 满足条件_____时,解集是无限集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A.}33|{=+x x B.},,|),{(22R y x x y y x ∈-=C.}0|{2≤x x D.},01|{2R x x x x ∈=+-三、课下训练1、有下列说法:(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2(1)(2)0x x --=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45}x x <<是有限集,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1)和(4)B.只有(2)和(3)C.只有(2)D.以上四种说法都不对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2)函数23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3、已知集合4{|}3A x N Z x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4、给出下列集合:①{(,)|1,1,2,3}x y x y x y ≠≠≠≠-;②12(,)13x x x y y y ⎧⎫≠≠⎧⎧⎪⎪⎨⎨⎨⎬≠≠-⎩⎩⎪⎪⎩⎭且③12(,)13x x x y y y ⎧⎫≠≠⎧⎧⎪⎪⎨⎨⎨⎬≠≠-⎩⎩⎪⎪⎩⎭或;④{}2222(,)[(1)(1)][(2)(3)]0x y x y x y -+-⋅-++≠其中不能表示“在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内,除去点(1,1),(2,3)-之外的所有点的集合”的序号有5、已知集合2{|12x a A a x +==-有唯一实施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集合论基本概念

集合论基本概念集合论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揭示了集合的基本规律和性质。
集合论的研究对象是集合,而所谓集合就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从这个简单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引出以下的一些集合论基本概念。
一、集合的表示和分类集合可以用花括号 { } 表示,例如 {1, 2, 3, 4} 就是一个由 1、2、3、4 四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的分类一般有三种方式:按照元素的个数分类、按照元素的性质分类、按照元素的排列方式分类。
二、元素与子集如果 $a$ 是集合 $A$ 的一个元素,我们记为 $a\in A$;如果$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我们记为 $a\notin A$。
如果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 $A$,那么我们说集合 $A$ 包含全部元素。
如果集合 $A$ 不包含任何元素,我们称之为空集。
如果集合 $B$ 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 $A$,那么我们称$B$ 是 $A$ 的子集,记为 $B\subseteq A$。
如果 $B$ 是 $A$ 的子集,但 $B$ 和 $A$ 不相等,我们称 $B$ 是 $A$ 的真子集,记为$B\subsetneq A$。
三、集合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并、交、差、补、对称差等。
并集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不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如,对于集合 $A=\{1,2,3\}$、$B=\{3,4,5\}$,则它们的并集为$A\cup B=\{1,2,3,4,5\}$。
交集是指属于所有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如,对于集合$A=\{1,2,3\}$、$B=\{3,4,5\}$,则它们的交集为 $A\cap B=\{3\}$。
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删去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对于集合 $A=\{1,2,3\}$、$B=\{3,4,5\}$,则它们的差集为 $A-B=\{1,2\}$。
补集是指一个集合关于一个全集所进行的差集操作。
例如,对于全集 $U=\{1,2,3,4,5\}$ 和集合 $A=\{1,2,3\}$,则它们的补集为$A^c=\{4,5\}$。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集合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一、要点透析(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1、集合的概念(1)元素:某些特定的研究对象叫做元素(2)集合:一些元素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例1. 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 ( )(2)好心的人( )(3)1,2,2,3,4,5.( )4、(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5、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0,1,2,N =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1,2,3,N =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012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Q =整数与分数(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R =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数(6)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例2. 用适当的符号(∈∉, )填空:(1)3_____N; (2)0_____{Φ}; (3)32____Z, 0.5Q Q ,;2(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例如,由方程210x -=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 与{}a 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 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例3、设a,b 是非零实数,那么b ba a+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练习、由实数x,-x,|x |,332,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格式:{|()}x A P x ∈ 含义:在集合A 中满足条件()P x 的x 的集合例如,不等式32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32}x R x ∈->或{|32}x x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x 是直角三角形例4、 已知集合{}R a x ax x A ∈=+-=,023|2;(1)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3)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4、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如:集合2322{,32,5,}x x y x x y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如:集合2{(,)|1}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思考:集合}1|),{(2+=x y y x 与集合}1|{2+=x y y 是同一个集合吗?(三)有限集与无限集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如:2{|10}x R x ∈+=二、题型解析(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以下元素的全体不能够构成集合的是( )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 .地球上的小河流C .方程210x -=的实数解D .周长为10cm 的三角形 2 方程组23211x y x y -=⎧⎨+=⎩的解集是( ) A .{5,1} B .{1,5} C .{(5,1)} D .{(1,5)}3 给出下列关系:①12R ∈; Q ;③3N +∈;④0Z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4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 和N ,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 π=,{3.14159}N =B .{2,3}M =,{(2,3)}N =C .{|11,}M x x x N =-<≤∈,{1}N =D .{}M π=,{,1,|N π= 5 已知实数2a =,集合{|13}B x x =-<<,则a 与B 的关系是6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17 A ; 5- A ; 17 B7 已知x R ∈,则集合2{3,,2}x x x -中元素x 所应满足的条件为(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5}x N x ∈是的约数 ②{(,)|{1,2},{1,2}}x y x y ∈∈ ③2(,)24x y x y x y ⎧⎫+=⎧⎪⎪⎨⎨⎬-=⎩⎪⎪⎩⎭④{|(1),}n x x n N =-∈ ⑤{(,)|3216,,}x y x y x N y N +=∈∈ ⑥{(,)|,4}x y x y 分别是的正整数约数 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 ②{2,4,6,8,10}-----③{1,5,25,125,625} ④12340,,,,,251017⎧⎫±±±±⎨⎬⎩⎭(三)集合的分类1 关于x 的方程0ax b +=,当a ,b 满足条件_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 ,b 满足条件_____时,解集是无限集2 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 .}33|{=+x xB .},,|),{(22R y x x y y x ∈-=C .}0|{2≤x xD .},01|{2R x x x x ∈=+-三、课下训练1、有下列说法:(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2(1)(2)0x x --=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45}x x <<是有限集,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和(4)B .只有(2)和(3)C .只有(2)D .以上四种说法都不对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2)函数23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3、已知集合4{|}3A x N Z x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4、给出下列集合: ①{(,)|1,1,2,3}x y x y x y ≠≠≠≠-;②12(,)13x x x y y y ⎧⎫≠≠⎧⎧⎪⎪⎨⎨⎨⎬≠≠-⎩⎩⎪⎪⎩⎭且 ③12(,)13x x x y y y ⎧⎫≠≠⎧⎧⎪⎪⎨⎨⎨⎬≠≠-⎩⎩⎪⎪⎩⎭或 ; ④{}2222(,)[(1)(1)][(2)(3)]0x y x y x y -+-⋅-++≠ 其中不能表示“在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内,除去点(1,1),(2,3)-之外的所有点的集合”的序号有5、已知集合2{|12x a A a x +==-有唯一实施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集合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集合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3) 差集﹕属于A ,但不属于B 的所有元素所成的集合,记作A B -,即{}|A B x x A x B -=∈∉但。
(4) 宇集﹕当我们所探讨的集合皆为某一个集合U 的一、集合:是由一些满足某些条件之事物所组成的整体,记作S 表示之。
二、元素:组成集合的每一事物即是。
三、(一)空集合: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或φ。
(注) 空集合φ为任何集合的子集。
(二)子集合:若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为B 的子集,记作A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A ⊃(读作B 包含A )。
(三)相等集合﹕已知A B 、为两集合,若A B ⊂且B A ⊂,则称A B 、两集合相等,记作A B =。
四、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为集合A 的一个元素,则称a 属于A ,通常记作a A ∈﹔若a 不为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A ﹐记作a A ∉。
五、集合表示法:(一)列举法﹕当集合的元素不多时﹐我们可以把集合的所有元素全部列出﹐再冠以大括号﹐表示此一集合。
如:掷骰子、12的所有正因子、小于10的正奇数、…等。
(二)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将元素的共同特性描述出来,再加一直杠﹐而直杠的后面界定出此集合中元素的属性。
如:{}2104C k k k =+≤≤,為整數六、集合的运算﹕设A B 、为两集合,则(1) 交集﹕同时属于A 且属于B 的所有元素所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x B =∈∈且。
(2) 联集﹕属于A 或属于B 的所有元素所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联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x B =∈∈或。
子集,则U就称为宇集。
(5) 补集(余集)﹕属于U但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所成的集合,称为A的补集,记作A'U A=-﹒七、笛摩根定律(De Morgan Laws)﹕(1) ()=A B'A'B'A B'A'B'=(2) ()八、集合元素的计数﹕当集合A中所包含元素的个数为有限个时,我们以()n A 来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