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of third lumbar vertebra)
腰3横突综合症诊断标准

腰3横突综合症诊断标准
腰3横突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包括:
1.临床症状:患者出现腰酸背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2.体格检查:腰椎横突处叩击痛或压痛;肌力降低;腰背部叩击引起下肢痛或麻木;枕检时出现神经过敏症状等。
3.影像学检查:腰椎CT或MRI显示腰3椎体后方椎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增厚,可能出现神经根受压或轻微膨出等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腰3横突综合症的诊断需排除其他腰背部疾病,如髂腰肌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等。
因此,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作者: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3期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是由于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造成慢性腰痛,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亦称第三腰椎横突滑囊炎或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
因其可影响邻近的神经纤维,故常伴有下肢疼痛。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尤亦体力劳动者常见。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腰部长期劳损或者腰部单一姿势时间过长。
3.1.2 症状体征以腰部慢性、间歇性酸胀、疼痛乏力为主症。
酸痛部位广泛,但不能指出具体的疼痛点,腰部容易疲劳。
单一姿势难以持久维持,劳动后腰部症状明显加重。
查体:慢性期无明显体征;急性发作时,腰部肌张力增高,运动功能受限,第三腰椎横突的顶端有压痛,呈结节状或条索感;下肢腱反射对称,皮肤知觉、肌力、直腿抬高试验均属正常。
3.1.3 影像检查 X线摄片可见一侧或双侧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左右对称,或向后倾斜,可作鉴别诊断之用。
3.2 鉴别诊断3.2.1 腰椎间盘突出症除腰痛外,伴患肢坐骨神经痛,呈阵发性加剧,直腿抬高试验受限,棘旁压痛伴患肢放射痛等。
3.2.2 腰椎肿瘤中年以上腰痛呈进行性加重,有夜痛症,经对症处理后,又不能缓解者,应高度警惕。
若患脊髓、马尾部肿瘤者,可伴有大小便失禁、马鞍区(即会阴部)麻木刺痛、双下肢瘫痪等。
3.2.3 腰椎结核腰痛伴低热、贫血、消瘦等症,同时血沉增快,拾物试验阳性;X线检查可见骨质破坏,腰大肌脓肿。
4 辨证4.1 肾阳虚证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晄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简介

八、治疗
▪ (六)封闭疗法
▪ 在压痛点注入醋酸强的松龙25mg加1%或0.5%普鲁卡因 3~10mL,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要求注入部位一 定要准确,注射时医生先以左手拇指触到横突尖为指 示目标,然后沿拇指尖刺入2~3cm,如有骨性感觉, 即证明刺中横突尖,再将药物注入。如果注射准确, 注入药物后弯腰及压痛点可完全无痛。
第三腰椎横突 综合征简介
一、概述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腰三横突 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劳损 及感受风寒湿邪, 致腰三横突发生 无菌性炎症、粘连、变性及增厚等, 刺激腰脊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 综合症候群。
▪ 本病定义由陶甫提出,于1981年发表在《中华骨科杂志》, 属于腰部软组织的外伤或劳损范围。国外无第三腰椎横突综 合征病名,定义为下腰痛、肌筋膜痛综合征等。
八、治疗
▪ (二)针灸
▪ 局部针刺:针要扎到腰三横突的尖端,合谷刺(向上下左右多 方向探刺),找僵硬的软组织多刺几下并用滞针手法,感觉针 下松软后留针半小时,可以同时采用双针,三针的并刺方法, 扎在同一穴位上,间距0.5cm,深度可以不完全相同,也可以 加用TDP能量康复器或艾灸
▪ 在上位腰椎的小关节(胃俞、三焦俞、肾俞穴)针加灸,或 深刺入关节突外侧缘,寻找坚韧的软组织,使用提插手法。 在第一第二腰椎和第十二胸椎夹脊穴针刺,深度要直达骨面, 或向中线方向针刺,扎在棘间韧带上,寻找坚韧的韧带,使 用提插手法。
臀上皮神经
▪ 臀上皮神经来源 于L1-3脊神经后 支的外侧支, 走 行于L1,2,3横突 的背面,并紧贴 骨膜,当L3横突 损伤出现水肿时,
必然会累及臀上 皮神经。
四、病因病理
▪ (一)外伤: 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 转活动时, 因外力牵拉,使第三腰椎 横突上附着的肌肉、韧带及筋膜等超 过其承受力量,而致损伤。严重时可 并发腰三横突撕脱性骨折。
第3腰椎横突综合

在内收肌部位施以滾法。
预后
推拿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即刻疗效明显, 配合练功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避免腰部屈曲旋转活动;注意局 部保暖。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PPT制作: 卢晨苗 马丹丹 PPT讲解: 刘佩旋 刘旸轩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3腰椎横突部 位明显压痛为特点的慢性腰痛,又称之为“腰 三横突周围炎”或“腰三横突滑囊炎”。 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而且体型瘦
腰三横突附着肌或筋膜损伤后,纤维撕裂出现 水肿、血肿、炎症,或血肿机化所致的瘢痕刺 激周围神经,引起腰肌或神经支配区的肌肉痉 挛和疼痛。
1.临床症状:
2.检查:
3.X线
X线平片通常无异常发现,少数患者可见第3腰椎横突 较长或肥大改变,有时横突左右不对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
腰部一侧酸痛或钝痛 腰部活动功能受限 对侧腰部可有牵掣痛 腰部健侧侧屈和旋转活动时,疼痛尤甚。
4.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两侧不对称等解剖上的变异, 也是内因之一。
急性扭伤:腰部突然前屈或侧屈时,因外力作用, 使附着于第3腰椎横突上的肌肉、筋膜超过其承受的力 量。
慢性劳损: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因动作的不协 调,腰背部肌肉收缩而使肥大的第3腰椎横突周围的软 组织被牵拉,附着于横突上的深筋膜被撕裂而造椎棘突旁4cm处, 可触及明显压痛及局部性肌紧张或肌痉挛,可触及 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并有弹响感。
按压时,可刺激第2腰神经分支而引起大腿及膝部的放射痛
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5个腰椎中,第三腰椎
横突最长。
腰椎横突是腰背筋膜前层、横突间肌、腰方肌、横突棘肌、 横突间韧带的附着处。
臀上皮神经自L1~3椎间孔发出。穿出横突间韧带骨纤维 孔之后,走行于L1~3横突的背面,并紧贴骨膜,经达
腰椎横突肌肉附着处产生慢性牵拉性损伤,形成小肌疝; 腰神经感觉支因受牵拉而产生疼痛。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The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一、定义
以第三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征,是腰肌筋膜劳损的 一种类型。 多见于青壮年人,男多于女。 大多数有扭伤史。
二、应用解剖
腰椎呈生理性前凸, 第三腰椎,为5个腰椎 体的活动枢纽。
或向后倾斜
四、治疗
1、手法 2、针灸 3、局部注射 4、小针刀 5、药物治疗
2、急性外伤
腰椎横突肌肉、筋膜撕裂而局部渗出、水肿,肌肉痉挛。
三、临床表现
1、腰部酸痛,也可剧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 及工作。疼痛可达臀部及大腿前方。 2、腰部后仰不痛,向对侧弯腰受限。 3、压痛 重要的体征是第三腰椎横突外缘有明显的压痛及限 局性肌紧张或肌痉挛。
4、X线摄片有时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左右横突部对称,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特点与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特点与治疗疾病概述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疾病,特别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该病症与第三腰椎横突的解剖特点有关,横突过长或位置异常可能导致局部肌肉、筋膜急慢性损伤,进而引起疼痛。
病例分析:谢先生的经历谢先生三年前因受凉首次出现腰痛,经过推拿和拔火罐等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
然而,疼痛在阴雨天或劳累后加重,尤其在长时间站立、坐着或弯腰时。
X线检查显示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并伴有右侧后倾,初步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临床特点•疼痛特点:患者通常感受到牵扯性疼痛,可能放射至臀部、大腿后外侧,甚至小腿外侧。
•功能活动受限:急性发作时,腰部功能活动受限明显,慢性患者可能在腰部活动到某个特定角度时感到疼痛。
•症状反复:受凉、劳累后症状可能反复出现。
治疗方法针对谢先生的情况,采取了以下治疗措施:1.针刀松筋治疗:通过针刀技术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2.卧位手法整脊:通过手法调整脊柱,改善横突的位置。
3.药物治疗:内服补肾强筋胶囊以补益肝肾,西乐葆用于消炎止痛。
4.外用药物:使用双柏散进行外用,以达到解热止痛的效果。
治疗后情况经过一系列治疗,谢先生的腰部疼痛感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度也有所改善。
康复建议•多卧床休息:减少腰部负担,促进康复。
•腰部保暖:避免受凉,减少疼痛发作。
许教授解答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压痛点通常位于第三腰椎横突端部及其周围,点按时局部疼痛明显,并可能伴有放射痛或牵扯痛至臀部、腿部,甚至腹部和腹股沟部。
在臀部外上方可能发现条索和压痛点。
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腰痛疾病。
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应注意避免劳累和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本文只介绍病症相关知识,如有病症请线下医院就诊!。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健康教育PPT

结语
谢谢大家的聆听,祝愿大家身 体健康!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做 一些腰部伸展运动,放松腰部肌肉 。
如何预防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态姿势 ,坐姿、站姿、行走姿势都要 注意调整。
提高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可以进行一些腰部肌肉锻炼 和伸展运动。Biblioteka 如何治疗第三 腰椎横突综合征
如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 腰部,减少腰椎的负担。 应用热敷或冷敷治疗,可以缓 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引言
TLTPS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症候群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 便。通过学习本次PPT,您将了 解更多关于TLTPS的知识,从而 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腰椎健康。
什么是第三腰 椎横突综合征
(TLTPS)
什么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LTPS)
TLTPS是一种腰痛症候群,病因 主要是因为第三腰椎的横突受 到压力和损伤。
第三腰椎横突 综合征健康教
育PPT
目录 引言 什么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 征(TLTPS) 如何预防第三腰椎横突综 合征 如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 合征 饮食调理 结语
引言
引言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健康教育PPT
今天我们将介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 征(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简称TLTPS) ,帮助大家了解该症候群的病因、 症状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该症候群常见于长时间坐姿和 不良的体态姿势导致腰部肌肉 紧张和扭曲等原因。
什么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LTPS)
腰三横突综合症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腰三横突综合症怎么回事
导语:现在有很多人都得了腰三横突综合症,尤其是中老年人得腰椎疾病的较多,还有就是那些每天干重活或者是长时间坐着的人,都容易得腰椎疾病。
像
现在有很多人都得了腰三横突综合症,尤其是中老年人得腰椎疾病的较多,还有就是那些每天干重活或者是长时间坐着的人,都容易得腰椎疾病。
像腰三横突综合症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腰椎疾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腰三横突综合症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治疗呢?
第三腰椎是腰椎活动的中心,横突最长,其尖端易受外力影响出现损伤,如因急慢性损伤出现腰痛及下肢疼痛,腰部活动障碍等症状,称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肌劳损患者中,表现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者较多见。
临床上,常见腰3、腰4横突尖端也有类似腰3横突的病变,因此有人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归入横突间综合症中。
本病多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年人。
本病属于中医“伤筋”的范畴。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在腰痛发作的急性期,提倡适当卧床休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卧床以硬板为宜。
严重者可在腰部两旁置沙袋制动。
(2)西药治疗:常可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消炎痛等,也可用好得快局部喷涂,或激素加普鲁卡因痛点封闭。
(3)中药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甘草,秦艽,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牛膝,地脂,土蟞虫。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外用药可选用纳米穴位敷贴、狗皮膏,麝香壮骨膏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即可。
让病人背靠墙壁直立,然后医生辅助病人弯腰,当病人不能再继续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of third lumbar vertebra)是附着在第3腰椎横突的肌肉、筋膜、韧带以及跨越其前后的神经发生炎症、粘连或肌疝等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候群。
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腰椎横突比其他腰椎的后伸曲度大,向侧方延伸最长,位于腰椎中部,两侧腰椎横突联线形成以第三腰椎横突尖为顶点的纵长菱形。
第一、二腰椎横突外侧有下部肋骨覆盖,第四、五腰椎横突深居于髂骨内侧,只有第三腰椎横突缺乏肋骨及髂骨保护,因而易受损害。
腰椎横突末端附着不少与躯干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肌肉及筋膜,主要有腹横肌、腰方肌、腰大肌、骶棘肌及腰背筋膜。
坚强的腰背筋膜深层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季肋及髂嵴,腹横肌移行于腰背筋膜而附着于横突。
腹内压的变化可通过腹横肌而影响到横突末端的组织。
第三腰椎位于腰前凸曲线之顶点,背阔肌的髂腰部分纤维止于第三腰椎横突,腰大肌的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处,骶棘肌的一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因此,第三腰椎成了腰椎的活动中心,起到了类似接力站的作用,为腰椎屈、伸、侧弯及旋体的枢纽,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
而第三腰椎横突更是受力点。
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较长,以致附着于此处的肌肉、筋膜、韧带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正常的活动。
较长的横突又能增强肌肉的杠杆作用,肌肉收缩牵拉机会多,拉力最大,当这些组织异常收缩时,横突末端首当其冲。
这种解剖特点构成末端易受损伤的基础,往往因劳损而引起横突末端周围的纤维织炎。
横突越长,发病率越高,以单侧多见。
第三腰椎横突端后方紧贴着第二腰神经根的后枝,当前屈及向对侧弯腰时,该后枝被横突挑起或受磨损而引起该神经枝支配区痛、麻,也能牵涉到第二腰神经前枝而引起反射痛,达臀部及大腿前侧。
第三腰椎横突前方深面有腰丛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并分布到大腿外侧及膝部。
如横突过长、过大或伴有纤维织炎时,能使该神经受累并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痛。
此病变波及附近的闭孔神经甚至于肌神经时,疼痛也可出现于髋部或大腿。
此外,原有风湿病的腰痛患者,也可能由于风湿病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而引起腰痛。
临床表现1、病人多有急性损伤或长期习惯性姿势不良及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史。
2、症状轻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部酸胀、疼痛、乏力,休息后缓解,劳累及受凉、潮湿时症状加重;症状重者呈持续性疼痛,可向臀部、大腿后侧和内侧,个别病人可放射至小腿,腰部前屈和向健侧屈时症状加重。
3、患侧腰三横突尖部有明显的压痛,疼痛向臀部及大腿后侧放射,一般不过膝关节。
有时患侧臀上皮神经也有压痛。
压痛点用1%或0.5%普鲁卡因10~20mL注射后,疼痛及压痛消失。
4、有时可在患侧腰三横突尖部触及痛性硬结或束。
5、内收肌痉挛引起髋关节外展受限。
6、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光片有时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尖部有钙化影。
诊断根据压痛点及注射普鲁卡因有效,并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体征一般诊断可明确。
鉴别诊断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脊柱侧弯,腰理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都可出现肌内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见于臀部外伤史,臀部疼和感觉异常,并向股后侧放射。
检查可发现患者有疼痛性跛行,轻度小腿肌萎缩,小腿以下皮肤感觉异常。
梨状肌部位深压痛,抗阻力患髋外展外旋可诱发疼痛,并感到活动无力,被动屈髋、内收、内旋肘疼痛加重。
“4 ”字试验阳性。
治疗一、症状较轻者,针灸、按摩、理疗及外敷药物及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均有效。
二、针灸治疗针灸可在痛点(阿是穴)用一根针强刺激手法。
深刺达病区,捻针柄以提高针感,已有酸、麻、胀、串等“得气”征时,可留针10~15分钟。
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1~2疗程。
三、封闭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在压痛点注入醋酸强的松龙25mg加1%或0.5%普鲁卡因3~10mL,每
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
要求注入部位一定要准确,注射时医生先以左手拇指触到横突尖为指示目标,然后沿拇指尖刺入2~3cm,如有骨性感觉,即证明刺中横突尖,再将药物注入。
如果注射准确,注入药物后弯腰及压痛点可完全无痛。
四、手术治疗经保守疗法无效时,对于反复再发或长期不能治愈时,可考虑手术切除过长的横突尖及周围的炎性组织,术中可同时松解受压的股外侧皮神经,即可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