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色乱论《源氏物语》里源氏对女性的别样情怀
《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品以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源氏的一生经历。
读完这部小说,我被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性思考所打动。
作品中,紫式部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对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进行了深刻的挖掘。
源氏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他的感情生活丰富多彩,但他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对爱情的追求既充满了激情,又充满了无奈。
这种对情感和人性的细腻描绘,让我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源氏物语》还以其对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描绘而著称。
作品通过对宫廷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让我对日本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外,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紫式部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物命运的紧密联系。
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源氏物语》:爱与美的花间世界

源氏物语:爱与美的花间世界1. 引言《源氏物语》是一部古代日本文学作品,由女性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
它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以其优美细腻的描写和深入探讨人性的故事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源氏物语》中所展现出来的爱情和美的主题。
2. 爱情之花在《源氏物语》中,爱情是一个核心主题。
无论是源氏与藤壶、玉鬘、年少等女性角色之间的动人爱情,还是其他角色之间亲密关系的展示,都呈现出了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爱。
这些爱情故事不仅令读者陶醉其中,还深刻表达了人类内心最深层渴望得到真正爱与被爱的感受。
•源氏与藤壶:他们之间的禁断之恋引发了很多悲剧,并通过描述他们纠葛不清但又无法割舍的感情,生动地展示了复杂的人性。
•玉鬘与女六:她们之间的姐妹情谊不仅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还显示出对家庭、责任和自我牺牲的理解。
•年少与光源氏:少年之间纯洁而浪漫的友谊被描绘得如此美丽和动人,让读者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纯真。
3. 美的多样性《源氏物语》中刻画了各种类型和形式的美,无论是自然景色、音乐舞蹈、服饰装扮还是人体美等等。
通过对这些美的描写和赞美,作品展示了古代日本社会对于美好事物追求的热爱和崇尚。
•自然景色:作者以极其精细入微的笔墨描述了四季变化中花开花落、月明星稀之情景,传达了大自然所带来的宁静与壮丽之美。
•音乐舞蹈:故事中经常出现各种音乐表演和舞蹈场景,通过对音乐节奏、舞姿动作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描绘,展示了优雅、娴静和纯净之美。
•服饰装扮:通过对角色衣着、发型等外在特征的生动描写,呈现了当时社会中精致华丽的服饰文化,并传达出美感和身份地位的关联。
4. 结语《源氏物语》以其深入探讨爱情与美的主题,被誉为是古代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通过对各种类型和形式的爱情以及美的多样性的讲述,这部作品不仅带给读者无尽享受,也让人们思考了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最珍贵而真实的东西。
它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读者,并成为一朵盛开在花间世界中的美丽之花。
《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读后感《源氏物语》读后感《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紫式部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对于日本文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同时,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源氏物语》通过主人公光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展现了日本平安时期广大的生活画卷,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塑造了众多典型的女性形象,有天真温驯的夕颜、热情率真的胧月夜、热情执着的六条妃子……其中,紫式部最精心刻画的要数贤淑温良、宽容忍让的紫姬。
出身高贵、姿容艳丽、多才多艺、温柔敦厚、宽容忍让紫姬成为日本封建贵族男子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但就其自身命运而言,她却是一个没有自我的悲剧形象。
在以光源氏为代表的日本封建贵族男子的眼里,紫姬是完美无缺的。
她出身高贵,拥有皇室血统。
日本封建时代的婚姻较为看重女子的出身,当时人们认为出身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教养、气质。
左马头在雨夜品评时就说:“家世高贵、声望隆重之家,教养出来的女儿才貌双全,是当然的事。
”因此紫姬的皇族血统也是她成为封建贵族男子眼中“完美女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紫姬是个美人,而且是个举世无双的美人。
不论古今中外,完美的女性形象都具有艳丽的姿容。
在第二十八回《朔风》中,紫式部借夕雾的眼光来形容紫姬,她“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
教人看了,联想起春晨乱开在云霞之间的美丽的山樱。
娇艳之色四散洋溢……”。
作者将她比作日本的百花之首樱花,足见其国色天姿。
紫姬的多才多艺也是她成为完美女性的条件之一。
紫姬的诗作尤为出色,而且擅长琴艺。
在第七回《红叶贺》中对于紫姬有这样一段描述“无论何等困难的曲调,只要教过一遍,便自会弹”。
在第三十四回《新菜》中,紫姬充分展示了其精湛的琴艺,夕雾也惊叹紫姬的.琴艺,“觉得爪音亲切可爱,反拨之音也异常新颖悦耳。
其繁华热闹,并不亚于以此为正业的专家的大规模表演,想不到和琴也有这等美妙的弹法”。
紫姬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琴和诗上面,在理家方面,紫姬同样具有卓越的才能。
试析《源氏物语》中的别样“物哀”

试析《源氏物语》中的别样“物哀”作者:尚斯阳马波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10期摘要:20世纪法国文坛上最杰出的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作为法兰西学院三百余年历史上首位女性院士,在生前就已经荣登“不朽者”殿堂。
她的作品无不透露出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邃的智慧,运用古典主义的写作风格,始终关注人类命运和自然环境。
她不仅知識极其渊博,广泛涉猎各类题材,从不禁锢自己的身心。
《源氏亲王的最后一次爱情》改编自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其《东方故事集》中的第四篇故事。
这篇小故事并不只是简单的改写,它其中包含了作者对日本文化非常深刻和地道的理解。
本稿试从该篇故事所体现出的日本文化中“物哀”的传统着手,分析蕴于深层的尤瑟纳尔式自然观。
关键词:尤瑟纳尔;日本文化;物哀;自然观一、东方之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从字面上来理解实在颇能概括这位作家的生命轨迹。
尤瑟纳尔半个多世纪游便了欧洲和美国,所行之路岂止千里万里。
而为了读万卷书,她将位于美国荒山岛的住宅布置成了一座书山,几可汗牛充栋。
这一切使其写作题材的多样性成为了必然。
在写作过程中,尤瑟纳尔及其重视“精确”而绝不满足于单纯的交代,对于她的历史小说是如此,其他作品亦然。
而提到尤瑟纳尔与东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她在晚年的几次亚洲之旅。
而事实上,早在其写作生涯开始之初,她就已经开始对东方文化抱有了浓厚的兴趣。
《东方故事集》成书于1938年,是尤瑟纳尔的早期作品之一,共收录了10篇故事,涉及到了中国、希腊、印度、日本、南斯拉夫等国家,注重精确的尤瑟纳尔在这些故事的写作中,不仅注重对历史真实的把握,也力求将故事放置在相应的文化氛围和背景之中。
其中与东亚相关的有第一篇故事《王佛的保命之道》以及本文主要讨论的《源氏亲王的最后一次爱情》。
前者我们在阅读中不难看出作者在努力地营造一种历史的精确感和东方道家文化的氛围。
且在故事开篇,作者就交代:“老画家王佛和徒弟琳两人在汉朝的国土上沿着大路漫游。
日本文化赏析-《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读后感《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
它讲述了日本平安朝的一个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光源氏,因皇帝不希望他卷入宫廷斗争,因此将他降为臣籍,赐姓源氏。
故事围绕他和一系列女子的爱情展开:早先他因为得知父亲桐壶帝的宠妃藤壶长得很像自己已故的母亲桐壶更衣,因此时常亲近藤壶,直到长大后竟演变为对藤壶有恋慕的感情;然而藤壶毕竟是后母,即使年纪只差五岁,仍不能亲近,因此源氏终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壶一般的理想女性。
后来他找到了藤壶的侄女,长得和她很相似,便带回家中教养为心中的理想女性,此女即后来的紫上。
然而紫上在名份上并不是源氏的正妻,在源氏的晚年,他受其兄朱雀院之托,娶了自己的侄女,即朱雀院与藤壶之妹所生的女三宫做正妻。
此举让紫上心碎,而年龄跟他相差颇大的女三宫最后也与人私通生子。
最后女三宫出家,紫上不久病逝。
源氏在经历世事后,也出家为僧。
日前拜读了日本作家紫氏部的这部名作,读完以后感触良多,除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异域风情和主人公与多位姣美的淑女之间缠绵的爱情使我心生向往以外,其中几位女子的命运也颇有其耐人寻味之处。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一生拥有众多女人,一经和他有了或长或短的关系,他都会供她们生活之需,多方关照她们的生活。
但他的最爱却是藤壶女御,她既是他的继母又是他的初恋“情人”。
“光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在他年仅3岁时就在周围女人的妒忌声中忧郁病逝,其父桐壶天皇又娶了与桐壶更衣容貌酷似的藤壶女御。
自此“光源氏”便把对母亲的一腔思念和爱转移到了这位继母身上。
他的父亲念他自小缺少母爱,嘱咐藤壶女御多多亲近他。
不想,这一对美丽绝伦的非亲生的母子之间在日常的耳鬓厮磨中产生了不应有的感情,发生了乱伦的事情,竟然还怀上了孩子。
藤壶女御贵为“后妃”本应仪态万方,母仪天下,一时的冲动酿下了如此大祸,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她怀着对天皇的愧疚之心,又为肚子里的小皇子的前途命运担忧,日夜害怕事情败露大祸临头,只得硬起心肠,割舍爱情,断然拒绝“光源氏”日后的求欢,毅然决然疏远了“光源氏”。
《源氏物语》的宫廷爱情读后感

《源氏物语》的宫廷爱情读后感《<源氏物语>的宫廷爱情读后感》《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公元 1001 年至 1008 年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
这部作品以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百态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读完这部作品,我心中感慨万千。
源氏,这位出身尊贵、容貌俊美、才华横溢的男子,在宫廷中经历了无数的爱情纠葛。
他的爱情故事,既有浪漫与美好,也有无奈与悲哀。
他与众多女子的情感交织,反映出了宫廷生活的种种束缚和人性的复杂。
在源氏的爱情经历中,藤壶女御是他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藤壶女御是源氏父亲桐壶帝的宠妃,她的容貌和气质与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极为相似。
源氏对藤壶女御的爱,最初或许源于对母亲的思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爱变得越发深沉和复杂。
然而,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这种禁忌之恋给源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悲哀,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这种爱情的无奈,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宫廷生活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紫姬是源氏一手培养起来的理想女性,她美丽、温柔、善良、聪慧,对源氏全心全意地爱着。
源氏对紫姬的爱,既有真心的喜爱,也有对自己理想爱情的一种追求和塑造。
然而,即便是这样看似完美的爱情,也并非一帆风顺。
源氏的风流成性,让紫姬在爱情中承受了许多痛苦和委屈。
她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焦虑,最终在忧郁中离世。
紫姬的命运让我感到悲哀,也让我对那个时代女性在爱情中的地位和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宫廷中,女性往往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和幸福完全掌握在男性的手中,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源氏的爱情故事中,还有许多其他女子的身影,如六条妃子、夕颜等。
她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与源氏的爱情也各有不同。
六条妃子高贵而骄傲,但她的爱情却充满了嫉妒和怨恨;夕颜则温柔而脆弱,她的爱情如昙花一现,短暂而凄美。
源氏人物形象分析

源氏人物形象分析《源氏物語》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通过对源氏及其周围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和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源氏、藤壶、紫、光源氏这四位人物的形象入手,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首先,源氏是本作的主人公,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从小生活在贵族阶层的他,容貌出众,聪颖智慧,才华出众,并且真诚善良,备受宠爱。
然而,他深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思想的影响,心性浮躁,对女性持有嗜好,常常沉浸在情欲之中。
他对女性的态度虽然很热情,但缺少真正的爱情和责任感。
随着故事的发展,源氏经历了多次逝者离去的痛苦,逐渐变得成熟起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女性的地位。
最后,他通过对自己人生的反思,最终走上了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的道路。
与源氏相对比的是藤壶,她是源氏最初的妻子,也是他最深爱的女性之一、藤壶的形象既优雅端庄,又善良忍让。
她由于出身贫寒,婚后尽心尽力照料家人,不计较得失。
她对丈夫忠诚,思想纯洁,帮助源氏化解了许多危机。
然而,她对源氏的爱总是被其他女性的介入所打破,最终成为众多女性中的一个。
藤壶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受尊敬、忍辱负重的女性形象,在爱情中体现了女性的无奈和牺牲。
紫是本作中另一位重要的女性形象,她是源氏的继母兼后宫中的女主人,被源氏称为“紫”。
她美貌、聪明,但也非常多疑,对源氏的心思深度揣摩。
她曾经是一个被误解和孤独的人,但在和源氏的相识后,她发现了源氏的温暖和真诚,并被他的才华所吸引。
然而,她的妒忌心和占有欲使得她成为源氏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紫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复杂的女性形象,既有威严和智慧,又隐藏着脆弱和敏感。
最后要介绍的人物是光源氏,他是源氏的儿子,也是本作后半部分的主角之一、和父亲相比,光源氏更加成熟和稳重,他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和政治上的智慧,成为了文化盛世的代表人物。
与源氏相似,他也对女性情有独钟,但他更加注重家庭和亲情,尊重女性,并更加理智和成熟地对待爱情。
光源氏的形象代表了一个有责任感、懂得珍惜家庭和社会的新一代贵族。
《源氏物语》:愤愤不平的只有女性

《源氏物语》:愤愤不平的只有女性那翻开《源氏物语》,它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某一天皇时代,后宫妃嫔很多,其中有一个女子出身并不十分高贵,却蒙皇上特别宠爱。
另外还有几个妃子,因为出身高贵,一进宫皆自命不凡,满以为一定会受到天皇恩宠,但现在看到更衣走了鸿运,便开始诽谤嫉妒恨,和她同等地位的,或者出身比她低微的其他更衣也自知无法竞争,更是满怀怨恨。
这更衣日日夜夜侍奉皇上,别的妃子看了妒火中烧,大概是众愿所致,这更衣生起病来,且心情郁结,常常回娘家休养,皇上越发舍不得她,越发怜爱她,不顾众口非难,一味专宠。
这一段如果你从来没有接触过《源氏物语》,你会想到什么?可能是后宫《甄嬛传对吧,各种宫斗剧,它就是《源氏物语》,这个故事真实发生的时期,日本平安时代。
那我刚才读的这个开头,是丰子恺先生的译文。
我们都知道丰子恺头衔很多,画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那就是文艺大师,我非常喜欢他的《缘缘堂随笔》,天真有趣,但是他也翻译,比如《源氏物语》,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等,都是丰子恺先生翻译的。
那他为什么会想到要翻译《源氏物语》呢?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一代“才媛”紫式部和日本“国宝”《源氏物语》它的作者是一位女性,叫紫式部,是日本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平安时代的大才女,她曾经担任过宫廷的女官。
在日本平安时代,其实文化是非常繁荣和发达的,所以紫式部从小就学习中国的诗歌,而且熟读中国的典籍,并且擅长乐器、绘画。
紫式部的这个《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你可能觉得很意外,原来是她。
对,西方有“莎学”,就是莎士比亚;中国有“红学”,就是《红楼梦》;那日本就有“源学”,就是《源氏物语》。
这本书被日本人称作国宝,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它的写法也很独特,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但客观上来讲,相比《红楼梦》,《源氏物语》,其实更加大胆和开放,它介乎于《红楼梦》和《金瓶梅》之间。
那在196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把作者紫式部列入到年度表彰的世界伟人之一,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个开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迷色乱——论《源氏物语》里源氏对女性的别样情怀摘要:在《源氏物语》中,作者时刻围绕着主人公源氏的感情生活进行描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了一位位不同影响的女性,由此展开一幅幅不同的感情历程图。
《源氏物语》可以说是一片情的海洋,就主人公源氏来说,他的身上就饱含着各种不同的情感内涵,有深陷摆脱不开的恋母情、有深爱始终牵挂的恋情、有欲望牵引的男女情、还有被迫接受的附加情、此外还有同情等等。
这其间最主要的就是贯穿这部作品的恋母之情以及深刻的爱情,本文重点对源氏这两种感情进行分析。
关键词:《源氏物语》情《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品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被认为是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给后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典范。
它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直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因此,一直被人们誉为日本王朝的文学杰作。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
紫氏部,平安时期的女作家,本姓藤源,出生中层贵族、书香门第,因其长兄任式部丞,当时宫中女官多以父、兄官衔为名以示身份,故称藤氏部。
幼年时就向父亲学习汉文学,熟谙中国古代文献,懂音乐与佛经。
29岁进入皇宫为女官,开始直接接触宫廷生活,目睹了许多宫中女性的不幸遭遇,对贵族腐朽没落的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
同时也为她写作《源氏物语》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构思和坚实的生活基础。
后由于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又称紫氏部。
全书54回,近百万字。
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君(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时刻围绕着主人公源氏的感情生活进行描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了一位位不同影响的女性,由此展开一幅幅不同的感情历程图。
《源氏物语》可以说是一片情的海洋,就主人公源氏来说,他的身上就饱含着各种不同的情感内涵,有深陷摆脱不开的恋母情、有深爱始终牵挂的恋情、有欲望牵引的男女情、还有被迫接受的附加情、此外还有同情等等。
这其间最主要的就是贯穿这部作品的恋母之情以及深刻的爱情,本文重点对源氏这两种感情进行分析。
一、恋母之情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是天皇的一位妃子,虽然地位低下,却蒙皇上厚爱,招致其他皇后妃子的嫉妒,最终忧郁而死,留下一子,就是本书主人公源氏,号称“光华公子”。
源氏3岁之时,桐壶更衣撒手人寰。
其中有一段对于源氏和母亲死别的描写:“小皇子年幼无知,看众宫女哭哭啼啼,父皇流泪不绝,童心只觉得奇怪。
”作者在此用“奇怪”一词来形容源氏的心理,这表明,在他的心里,一定不相信母亲会死的,母亲还活在他的心里。
虽然母亲死时源氏尚小,但在源氏今后的岁月中,还是有两三次浮现了母亲的面影,足见影响之大。
母亲的早丧,使源氏充满了对母亲爱抚的渴望,儿童更需要人的宠爱、呵护,因此他与藤壶的接近是必然的,这为他的恋母情结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由于源氏公子的这种心理的存在,就必然有一种期待,一种将心理能量释放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就是他的继母———藤壶。
桐壶天皇自失去了桐壶更衣,就陷入了相思和闷闷不乐之中,期间虽召见一些其他美人,但都不中意,觉得世间再也找不到桐壶更衣那样的人。
就在这种情况下,典侍引介了藤壶,说她不但有倾城倾国之貌,并且酷肖桐壶娘娘。
皇上召见了藤壶女御,觉得此人的容貌风采,异常肖似已故的桐壶更衣。
因此,皇上把恋情转移到藤壶身上,一切称心如意。
桐壶天皇之所以接纳藤壶,是因为她的容貌风采肖似桐壶更衣,这构成了天皇与藤壶的爱情基础。
同时,这里面也蕴含着诱发悲剧的因子。
关于藤壶与源氏的关系作者是这样描写的:“母亲桐壶更衣去世时,公子年方三岁,当然连面影也记不得了。
然而听那典侍说,这位藤壶女御相貌酷似母亲,这位公子便深深恋慕,因此常常亲近这位继母。
皇上对此二人无限宠爱,常常对藤壶女御说:‘你不要疏远这孩子。
你和他母亲异常肖似。
他亲近你,你不要认为无礼,多多恋爱他吧。
他母亲的声音和笑貌,和你非常相象,他自然和你非常相象。
你们两人作为母子并无不相称之处。
’源氏公子听了这话,童心深感喜悦,常常亲近藤壶女御,对她表示恋慕之情。
”这段引文也许过长,但对理解源氏的心理至关重要。
源氏公子三岁丧母,失去了母爱,当听典侍说藤壶女御相貌酷似母亲时,便对藤壶产生了母亲般的依恋,这是一拍即合的,无需费力,也正因为源氏那种先心理结构的存在。
再者,他们二人的母子关系,是得到藤壶天皇的理解和支持。
在此阶段,源氏对藤壶主要是情感方面的母子关系。
源氏公子12岁之时,举行了盛大的行冠礼,这也预示着源氏青春期的来临。
按宫中惯例,皇太子、太子加冠之夜,即由公卿之女侍寝,行婚礼。
就在此时,左大臣将女儿葵姬嫁于源氏公子。
由于行冠礼,源氏也不得不对自己的婚姻爱情作出思考与选择。
此刻,源氏公子对藤壶的母爱混合着恋爱,完全转至恋爱这一方了。
他常在心中想:“我能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才好。
这真是世间少有的美人啊!”源氏公子由对藤壶的母爱转成性目标的对象,这是很明显的恋母情结的表现。
在源氏公子17岁之时,藤壶妃子身患小恙,回三条娘家休养,在王命妇的帮助下,源氏和藤壶私通了,并导致藤壶怀孕,生下后来的冷泉帝。
作者用她细腻的笔触,一步步向我们展示了源氏与藤壶由母子之爱发展到畸形之爱的全过程。
此后,源氏公子和藤壶妃子都陷入了深深的罪孽感之中。
这种“犯罪情结”在藤壶妃子的心中更甚,最终导致她削发为尼,并临死也为此事痛心。
而在源氏娶了三公主(朱雀帝之女)之后,也凸显出来。
三公主与柏木私通,源氏自觉这是对他的一种惩罚与报应。
这种带有乱伦性质的“恋母情结”,总是要受到惩罚的。
源氏与葵姬之间始终不能亲近,其原因就是常常萦绕在源氏心中的藤壶,其恋母情结是破坏他婚姻的根本原因,使他无法过正常的婚姻生活。
由于源氏对藤壶的恋爱有一种犯罪情结,在伦理与道义上是受谴责的,所以,他要克服恋母情结,在其他女人身上获得爱情。
这也是他自我反抗的一次努力。
但他找到的却是紫姬。
这紫姬是藤壶妃子的侄女,与她有很近的血缘关系。
当时的紫姬约十岁光景,相貌非常可爱,眉梢流露清秀之气,源氏公子目不转睛地注视她。
继而又想:“原来这孩子的相貌,非常肖似我所倾心爱慕的那个人,所以如此牵惹我的心目。
……我很想要她来住在身边,代替了那个人,朝朝夜夜地看着她,求得安慰。
”藤壶是他心中抹不去的影子,但名不正,言不顺,因此,觅得紫姬来代替藤壶,成为源氏爱情生活的一大转折点。
这说明源氏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地用紫姬来代替藤壶,之所以她们二人之间能替换,不但二人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两人极其肖似,紫姬是藤壶的替代品。
源氏克服恋母情结的努力归于失败。
综观源氏的一生,恋母情结在他的爱情生活中起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与藤壶私通,使他的一生充满了罪孽感;而对葵姬,由于心中有抹不去的阴影,最终导致爱情的破裂,婚姻的失败;而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按母亲的原型来寻找他的爱情伴侣,也就是后来的紫姬;当三公主与柏木私通,源氏自觉这是一种对他的惩罚与报应。
源氏曾寻花问柳,以图转移,但适得其反;觅得紫姬,是一种代替的满足,稍稍减轻他的痛苦;同时,源氏参加大量的宴饮、游园、歌诗、舞蹈、书画比赛,以艺术之美来陶醉自己,但他始终不能摆脱内心的痛苦,找到“升华”之路。
二、男女恋情最典型的是源氏与紫姬的爱情悲剧。
藤壶女御在光源氏心中是一位完美无缺的“永恒的女性”形象,他不时地感叹“此人身上何以毫无半点缺陷呢?”光源氏对藤壶的爱是纯洁的,是至深至诚的。
然而,当紫姬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由自主地激动得浑身颤抖、热泪盈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病态心理所造成的。
“那女孩相貌实在俊美,不知道是何等样人,我很想要她来住在身边,代替了那个人,朝朝夜夜看着她,求得安慰。
”紫姬的父亲兵部卿亲王是藤壶女御之兄,因此紫姬与藤壶女御自然有着血缘关系。
当光源氏得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后,想得到紫姬的心情更加热切了:“……我总得想个法子,轻松愉快地将她迎接到这里来看着她,可以朝朝暮暮安慰我心。
”此时此刻的光源氏对紫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他只是通过紫姬这一相貌肖似藤壶的特殊人物寄托着他对藤壶的无限思念。
紫姬是藤壶的替身,是藤壶的躯壳,但她却是一个可塑的替身,可以充填新内涵的躯壳。
“相思情海深千尺,却恨蓬山隔万重。
”这是光源氏向紫姬的保护人老尼姑(紫姬的外祖母)索取紫姬的信中的一首诗。
光源氏只是在北山与紫姬见过唯一的一面,何以“相思情海深千尺”?与深宫禁阙里难得见上一面的藤壶相比,这北山何来的“蓬山隔万重”?不难看出,这首诗表现出了三重情感:一是对藤壶的眷眷思念;二是对“类藤壶”的殷切渴求;三是对紫姬朦胧的爱慕。
光源氏对紫姬如同对待女儿一般,教她读书写字,又特地为她制作玩偶。
紫姬头发长了,光源氏亲自给她修剪梳洗。
紫姬只亲近这个继父似的光源氏,整日缠住他。
每逢光源氏从外面回来,她总是首先出去迎接,亲切地问长问短,投身在他怀里,毫无顾忌,毫不羞涩。
这种亲密无间的父女之情从紫式部的评述中便可得知:如果这女孩子年龄更大些,懂得嫉妒了,那么两人之间一旦发生不快之事,男的便会担心女的是否有所误解而心怀醋意,因而对她隔膜。
女的也会对男的怀抱怨恨,因而引起疏远、心藏隔阂等意外之事。
但是现在这两人之间无需此种顾忌,竟是一对快乐的游戏伴侣。
再说,如果这孩子是亲生女儿,那么到了这个年龄,做父亲的也不便肆意地亲近她,和她同寝共起。
但现在这紫姬又并非亲生女儿,无需此种顾忌。
光源氏公子竟把她当作一个异乎寻常的秘藏女儿。
紫姬是光源氏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出来的理想女性,在光源氏心目中的地位等于或仅次于藤壶皇后。
但他身为贵族,个性风流,追逐时尚,因此不免轻浮。
对于自己至爱的人,他在用心地爱他们,同时又在无心地伤害他们。
光源氏对紫姬的爱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葵姬去世后,光源氏痛感人世之苦厄,觉得一切都可厌弃,颇思削发为僧,遁入空门,可是一想到紫姬若失去了他将会孤苦伶仃,于是不得不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流放须磨对光源氏来说是人生中的重大打击。
离开京城,前往遥远的须磨,他放不下的不是自己的高官厚禄,舍不去的不是京城的繁华,令他难以割舍的是他心爱的紫姬。
看到紫姬朝朝暮暮惜别伤离、愁眉不展的样子,他心如刀搅,恨不得悄悄带她同行,可又怕自己有个好歹倒苦了心爱的人儿。
光源氏性格中的执着也在不经意中深深地伤害着紫姬。
从须磨返回京城后,光源氏把明石姬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紫姬。
他完全不在乎每日以泪洗面的紫姬是如何地期待着他早日归来,如何地祈祷上苍保护他的平安!他谈到明石姬时神情十分激动,那种满足感令紫姬心中隐隐刺痛。
但紫姬装作若无其事,信口吟诵古歌:“我身被遗忘,区区不足惜,却怜弃我者,背誓爱天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