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语文课文下册的青花小教案语文S版.doc

合集下载

21 青花_教案

21 青花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课 文:21 青花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代人为传承和创新青花技艺所付出的努力,感受青花瓷人身上的可贵精神。

3.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沓、昭、惘、窥”;会写“鬓、访、锲、嬉、沓、惘、窥”;理解“精湛、弥补、遗憾、两鬓斑白、探访、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嬉戏、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青花瓷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关键词句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一)了解青花。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教师过渡:(展示课件第四屏)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

(二)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一)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青花”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1.起因: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的青花。

2.经过和结果:儿子经受住了父亲的考验,最终得到了“祖传配方”。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青花》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青花》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青花》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摘要:课、导入新课.欣赏歌曲《青花瓷》欣赏青花瓷图片,)(3)出三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语句反复品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承上启下)()(68)然段层写我到瓷片课、导入新课.欣赏歌曲《青花瓷》欣赏青花瓷图片这首别致歌曲赞美是青花瓷由英国瓷器音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象征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美丽精品你了青花瓷吗?(交流课前相关课学习链接).歌曲里头有句歌词是如传世青花瓷顾美丽到底这传世青花瓷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青花》就明白了【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国味配合精致图片能很地调动学生学习课、了青花兴致】二、检预习初课.课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快速浏览课回答).出示五然段我开始了苦苦寻觅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由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程【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重信息方法重视渡句】给课分段3.轻声朗课两部分把生准指名生词正音并说说己理词语重理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头发头发已花白了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讲锲而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等嬉戏游戏;玩耍瑕疵微缺纷至沓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沓不要写成踏迷惘由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窥破窥从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察看暗看出或觉察明白了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态儿也不马虎、不敷衍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情状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立刻原心里像被茅草塞住样现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3.齐课说说两部分主要容部分(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残缺青花这是故事前因写得比较简洁二部分(56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结写得很详细三、结美丽青花代代艺人骄傲和满怀心事都凝聚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起琢磨四、作业熟课写生词二课、复习引入听写生词回忆课条理二、细理()研默默期盼.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父亲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尊残缺青花交给我?.交流()抓住独树帜体会父亲手艺高()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完美?)(3)出三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语句反复品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我对父亲行动、神态不【让学生理这些语句越越迷惑迷惑完美与祖传配方关系和奥迷惑手艺高父亲古怪动作、企盼眼神、令人费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重容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3.齐三节.结这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任成长青花瓷器合格接班艺人呢?(二)研苦苦寻觅.默56然段思考并关键语句写批()我怎样寻觅祖传方?主要历了哪几阶段?()每次我觉得成功了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3)研究父亲不表现原因.学生选择己喜欢地方交流()理五然段两设问句作用(承上启下)()(68)然段层写我到瓷片然而修复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到底父亲想要什么?(9)然段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冷眼儿子已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6)然段三层写我制青花父亲看到脸上露出欣慰笑容原父亲眼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代代超越得到传承【有感情朗、交流重语句程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青花是昨天青花复制青花依然还是昨天青花精通前人手艺基础上加入己独特元素创造出有己特色与众不青花才是珍贵、美丽而这切目标抵达与超越都是主人公艰辛工作和深入思考、想象得】3.齐二部分.结父亲默默期盼儿子苦苦寻觅终获得了完美结局原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归宿完美青花应该超越得到传承三、再领悟把多次描写父亲神态语句出有怎样变化从你体会出父亲怎样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儿子创新瓷艺四、练拓展.我青花像尾欢快游鱼清澈溪流唱歌人瑰宝青花瓷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回忆课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我赞美独树帜人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青花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青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描写来表达情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绘的青花瓷的特点。
2.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你们的描述很生动,如果再加上一些比喻或拟人,会让作品更有趣。”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作者在描述青花瓷时,为什么使用了这么多比喻和拟人?”
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想象出青花瓷的美。”
(四)创作实践活动
1.教师指导:“现在,请你们独立创作一篇关于青花瓷的短文,注意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青花元素,如青花瓷瓶、青花桌布等,激发学生对青花的兴趣。
2.介绍课文背景,导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
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青花瓷的特点?
(四)朗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点语句。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评价、指导。
(四)课堂讨论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青花瓷为什么能够传承这么多年?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学中要适时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内容。

语文S版六下《青花》教案

语文S版六下《青花》教案

《青花》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二十三小学陈丽丽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感情。

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3.指导学生按要求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感情。

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青花瓷》。

在英文中有这样两个单词“China”“china”谁能告诉我他们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对,第一个单词的意思是“中国”,第二个却是“瓷器”,从这两个单词中我们就能看出,瓷器在中国具有怎样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我国著名的瓷器之乡景德镇,有传统的四大名瓷,他们分别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

青花瓷居四大传统名瓷之首,相信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对青花瓷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填空课件:青花瓷: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被誉为(),其花,()();其瓷,()();其釉,()();其色,()()。

知道了这么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青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出示学习任务: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努力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懂。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组织交流:1.字词学习练习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鬓()访()锲()髯()仿()契()沓()罔()嬉()踏()惘()嘻()练习2.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并试着用其中三个四字词语写一段话。

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纷至沓来嬉戏瑕疵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迷惘窥破(交流结束后,拓展:同学们写的真好,三个词语写的这么好,你还能用更多词语写一段话吗?请下课后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什么事?(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主要讲了父亲让我修复青花的事。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 《青花》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 《青花》教学设计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3.品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企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一)交流第一部分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中的“完美”?)
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出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练习说话并填空。
3.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过渡: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词。
注重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注重读中感悟。
板书设计
1.给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昭()示瑕疵()两鬓()斑白
教学反思
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很现代也很有中国味,配合精美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以青花为线索,按照“我”“寻找——创作”青花的过程进行叙述,赞美了青花艺人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的原因。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句,进行剖析,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四、小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语教S版六年级下册《青花》教学设计1

语教S版六年级下册《青花》教学设计1

语教S版六年级下册《青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板桥中心学校武淑君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希望。

过程与方法: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抓住人物外貌、语言、行动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

教学重点:以父亲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他对儿子寄予的希望。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训练重点(课件出示)二、导入新课1、谈话引出青花,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青花瓷器,学生欣赏,教师简单介绍青花瓷。

3、过渡: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它为什么会成为人间“瑰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青花》,读完这篇课文相信一定对你有很多启发。

三、初读全文1、自由朗读全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的什么事情?2、请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分段,理清课文顺序。

(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了“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4、体会过渡段。

四、研读第一部分——“默默期盼”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中的主要人物是谁?理解第一部分内容应该解决哪些问题?2、学生质疑,梳理问题。

(1)父亲是怎样的青瓷艺人?(2)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3)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的青花瓷交给“我”?3、课件出示阅读方法提示,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1-4自然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青花 共2课时 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青花 共2课时 语文S版
【周杰伦这歌曲特别现代也特别中国味,配合精巧的图片,能特别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情况?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明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内心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小孩的默默期盼与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如何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考虑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如何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如何?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

课题青花(小学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五单元22课)作者仁化县第二小学邹翠青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青花》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课文分两部分进行理解,第一部分紧紧围绕父亲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致描写父亲语言神态的语句来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以及对我的厚望。

第二部分通过“我”的艰辛路程:寻找——复制——创作、“我”的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来理解青花瓷艺人为发扬瓷艺必须大胆创新,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学情分析1、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学习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外貌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内容,进行分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能对自己的理解做简单的批注,交流感受体会情感。

2、要求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瓷艺人为得到祖传配方而作出的艰辛努力。

4、抓住“寻找——复制——创作”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从我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心情变化进行讨论交流,从而理解中心句:修复和复制青花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并结合自己实际学习生活来理解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透过人物的刻画来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从中领悟作者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之情。

2、学习课文,了解“我”为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所付出的努力,从中体会“我”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这句话。

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

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
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
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
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 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 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
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这句话。

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读熟课文,初步感知。

学习课文1-4 自然段。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两方面欣赏青花之美。

2.师: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

(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后的“学习链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4.教师小结: 2020 年 11 月 6 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
制的青花扁壶以100 万英镑的高价成交。

(课件出示图片)2020 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
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 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
趣。

)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结合评议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全文,选择自己读得最满意的段落加强练习。

2.采用学生互相推荐的方法,读通全文。

3.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以求得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前因后
果。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我”为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所付出的努力,从中体会“我”执著追求、勇
于创新的精神。

2.了解父亲的“心机”,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人间瑰
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
(指名朗读,教师引读)
2.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究竟是怎样的人?父亲要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二、学习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1-4 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情和语言的语句,体会父亲的心理。

2.反馈交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呢?②带着父亲对制作青花
事业的热爱齐读。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呢?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
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③带着对“我”的企盼齐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

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补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②带着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齐读。

3.小结:父亲是那样热爱青花,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对“我”满怀企盼,他知道言语的表达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还不能理解,就想方设法引导“我”从实践上去领悟。

三、深入学习,寻找“我”的心路历程
1.父亲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就是让“我”明白:修复和复制都
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5-16 自然段,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
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师随机板书:寻找、复制、创作)
4.再自由读 5-16 自然段,思考:这一路寻找,我都经历了哪些迷惘和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
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 1)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
化。

( 3)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5.指名反馈,体会父亲的引领以及“我”的执著,并随机指导朗读。

(师随机板书:不满意、冷眼、
笑容)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
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 ?我的青花不够完美
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父亲神态的
变化: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
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③那天,父亲看
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用下面的句式,结合我的行动、心理活动和父亲的神态变化,说一说我寻找的经历。

课件出示:
当我时,父亲 , 我
当我时,父亲却,我
当我时,父亲终于,我也终于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这句话的含义。

7.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的,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
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完美的青花瓷。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象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师生共同举例,如:戏曲演员、书
法家、画家等等)
2.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