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课堂小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 代表人物 文 化 前期 运 动 内容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 后期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袁世凯为实现独 背景: 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导入框) 《新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1 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的创 阵地: 《新青年》 口号(主张、旗帜): 民主 科学 办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前期内容: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后期: 背景: 马克思主义 新世纪 宣传思想: 的曙光 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 维克的胜利》,创办《每周评论》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性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 进步性: 评价 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知识点记忆:
要求:全体起立,同桌互查,记住坐下,时间5分钟。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兴 阵地: 《新青年》 起 口号(主张、旗帜): 民主 科学 新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文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 化 运 内 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动容

第九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第九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首先,我带大家走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19世纪末时,资产阶级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丧钟,但是,民主政治与中国擦肩而过,于是,有一群激情洋溢的人们,他们认识到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

于是,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思想壮歌——新文化运动。

好,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民主政治与中国擦肩而过?生:(略)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制度,但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割据混乱,思想界尊孔复古。

(以图片展示)在当时,整个社会仍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慢慢长夜,如何才能迎来光明呐?陈独秀说了那么一句话:“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个先生……”师:两个先生指谁?生:(略)师:民主和科学跟两位先生有什么关系?何以会给民主和科学带上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帽子呐?生:(略)师:根据英文民主和科学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音译而来,好,我再请一位同学回答,这两位先生是来自于哪里呐?生:(略)师:来自西方。

所以这边的民主要求每个人自主自由,科学是对于一些事物,一些思想我们应该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而不能够去盲从,要用科学来说明真理,要用事实来说明真理,所以陈独秀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要引进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西方的自然科学。

那么,就是在这种背景和指导思想的之下,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展开了。

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运动中心,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生:(略)师:好,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是……运动中心是北京,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吴虞。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则材料。

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集主题 合作探究
❖ 【激情朗诵】
❖ 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胡适: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 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 鲁迅: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 歌诀小结:
❖ 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 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
❖ 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 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
❖ 随堂达标案 ❖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 请完成学生用书“当堂练习”部分。 ❖ 课后评价案 ❖ ●课后作业测评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 主阵地、兴起的标志和基本内容。
❖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解 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 3.树立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 教学重点: ❖ 新文化运动。 ❖ 教学难点: ❖ 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矛头。
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
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西方自由、平 等、博爱的观念影 响强烈;
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的发展渴望民 主政治,以求资本 主义的继续发展;
新旧思潮 激烈冲突
袁世凯窃取 革命成果,妄图 尊孔复古、复辟 帝制;
帝国主义企 图进一步侵略和 控制中国。
❖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 1.自读课本。 ❖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 填空题,在书

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杂志》,后 改称《新青年》,陈独秀 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发表《敬告青年》。他还 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的 的
新文化运动 思 想
旧 激 烈 冲 突


为实现专 制与独裁, 规定国民 为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中《 华 民 国 约 法 》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B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的是 (C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九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九课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成为马克思
主义者,并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阶级
的刊物《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工人阶 级的觉醒,为_____________的诞生提供了 中国共产党 思想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图文探究 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到:“西 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 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现在我们认定,只有 这两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 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这两位先生,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民主共和 (1)辛亥革命后,___________思想得到进一步 传播。
(2)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民主制度 实行___________。 (3)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一股 尊孔复古 ___________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 为图“根本之救亡”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属于资产阶级,尚未
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他们强调的 平等人权和追求的“民主”“科学”局限于 个人的解放,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正 确的道路。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
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 限性
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九课《新文化运动》王保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方法:学生表演、讲解法、情境学习法、多媒体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视频并说明中国文学能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文化运动,板书课题:新文化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现在,有请当时爱国知识分子中的几位著名代表,看他们怎么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的创办1.背景学生们阅读课本并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

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导入新课:今天我将会和大家一起走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19世纪末的时候,资产阶级公车上书百日维新,20世纪初,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但是,民主政治仍与中国擦肩而过,于是,有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他们认识到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为了重铸国魂,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新课学习: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师:通过辛亥革命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多媒体出示)那么在民国成立以后国内还出现了什么新气象呢?学生:西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被青年学生所喜爱;师:与这些新思潮的出现截然相反的则是袁世凯上演了“祭孔祭天”的丑剧,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师: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穿着被推翻的古代帝王的服饰,采用封建礼仪进行“祭孔祭天”,说明他有什么目的呢?生:想实现独裁和专制,想当皇帝师: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为了当皇帝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他的这种做法,封建余孽,帝国主义国家和国民态度分别是什么呢?生:立即得到封建余孽的喝彩生:得到了封建余孽的喝彩,生: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生:国民极力反对师总结:在这种情况下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面对“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囫囵,以求得思想的解放”,掀起了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部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二部分:基本概况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0-41一段文字,完成下表。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况。

(多讲述口号时引出:陈独秀也说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展示以下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师:那么这则材料中陈独秀所说的两位先生是指谁呢?生:德先生和赛先生。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学生版)班级姓名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2.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袁世凯尊孔复古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和科学《新青年》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二.自主学习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自由、、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而为实现独裁,颁布《》,恢复孔教,新旧思想发生了激烈冲突。

2. 年起,进步知识分子、、、,以《》为阵地,高举和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有:前期:①提倡,反对②提倡,反对③提倡,反对④提倡,反对后期:1917年,的胜利,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以李大钊为代表开始宣传。

(李大钊的两篇文章《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创办了一个杂志《每周评论》)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局限性: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三.课堂练习基础巩固1.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ﻩD.胡适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①民主②平等③博爱④自由⑤科学A.①②ﻩB.②③ﻩ C.③④ﻩD.①⑤3.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A.陈独秀ﻩﻩB.李大钊ﻩC.鲁迅ﻩD.胡适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15年李大钊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B.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C.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的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D.陈独秀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开始宣传 马克思主义。

(4)李大钊在文中歌颂什么?他如何转变为 一个马克主义者的?
颂扬十月革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创办了《每周评论》
( ) 你 如 何 看 待 这 次 运 动 ?
独裁、专制
直面历史:
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
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西方自由、平 等、博爱的观念影 响强烈; 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的发展渴望民 主政治,以求资本 主义的继续发展;
新旧思潮 激烈冲突
袁世凯窃取 革命成果,妄图 尊孔复古、复辟 帝制; 帝国主义企 图进一步侵略和 控制中国。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 主阵地、兴起的标志和基本内容。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解 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矛头。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思考:(6)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
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 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 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7)为什么说“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因为封建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 想基础,而新文化运动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 和科学。 Nhomakorabea
(1)他们在20世纪初的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 运动?
(2)陈独秀认定哪“两位先
生”可以救中国?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和民主制度 学精神、科学方法。
(3)请结合四则材料写出这
次运动的具体内容。
新文化运动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 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参照学生用书P19)
五.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歌诀小结: “新文”旗手陈独秀, 解放思想掀潮流, “民主”“科学”复古咒, 救国救民找新路。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终身以“新 铁肩担道义 中国自由 青年”自居 妙手著文章 主义之父
今日青年之誓言:
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新文 化运动先驱们的优良传统, 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勇于 探索、努力学习,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照学生用书P19)
三.聚集主题 合作探究


【激情朗诵】 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胡适: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 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鲁迅: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回放镜头2:帝国主义者纷纷祭孔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 若狂,全国各基督教会纷纷“为国祈祷”,随后 又纷纷去山东曲阜“朝圣”,“欧美传教士游览 泰岱,漫步孔林,磨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 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进而去者”。
回放透视:袁世凯和帝国主义者的尊孔、
祭孔的表演,真实目的是什么?
5
材料
(运动的局限性)
他们对于现状对 于历史,所谓坏的 就是绝对的坏;所 谓好的就是绝对 的好。 ----毛泽东
【媒体呈现】 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 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 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鲁迅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 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旁白: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迎来了共和。 但袁世凯上台后的倒行逆施,又使人们陷入 了无边的愤怒与彷徨之中,救国救民的出路 到底在何方?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找到了“德 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先生”给近 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镜头回放,直面历史
回放镜头1:袁世凯尊孔复古
袁世凯 “祭孔”图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 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 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12月23日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 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