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免疫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科学专业“免疫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 ,最 受 重 视 的就 是 免 疫 学 基 础 0。
一
免 疫 学 是 一 门 抽 象 的 理 论 型 学 科 ,也 是 一 门 实 践 性 很 强 的 课 程 ,实 验 教 学 在 免 疫 学 教 学 中 尤 为 重 要 。 而 且 ,学 生 对 直 接 的感 性 认 识 印 象 更 为 深 刻 。 因 此 ,我 们 认 为 ,食
江 南 大 学 食 品 专业 学 生 在 基 础 课 程 阶 段 开 设 了 生 物 化 学 ( 理论 讲授 5 6学 时 ,实 验 课 程 3 2学 时 ) 、微 生 物 学 ( 理
论讲 授 4 8学 时 ,实 验 课 程 3 2学 时 ) 、食 品 营 养 ( 理 论 讲 授 2 4学 时 ,实 验课 程 l 6学 时 ) 和 食 品 化 学 ( 理论讲 授 4 0学
时 ) 等 相 关 课 程 ,为 学 习 免 疫 学 知 识 打 下 了一 定 基 础 。江
版 、宋 宏 新 主 编 的 《 食 品免 疫 学 》 ,以 及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出 版 社 出版 、范 远 景 主 编 的 《 食 品 免 疫 学 》等 , 这 些 教 材 基 本
都 覆 盖 了 医学 免 疫 学 的全 部 内容 。而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些 非 医科 大 学 中 , 免 疫 学 理 论 课 学 时 数 开 设 相 对 较 少 ,如 此 众 多 的 内 容 , 让
食品免疫学

整理ppt
6
• 不同的食物其营养素成分不同,食物的千 差万别要求人们要做到营养全面,膳食平 衡。
• 营养是指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代 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 防病,延年益寿的综合过程。营养素是食 物中的有效成分。
• 营养素对免疫学是一个年轻而又活跃的 研究领域。
整理ppt
7
一.维生素和免疫
整理ppt
12
其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有:
• 1. 降低前列腺素PGE2的形成。前列腺素 PGE2是T细胞的抑制剂,抑制T细胞介导的 免疫功能,VE的添加使PGE2的分泌减少。
• 2. 抑制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radical groups)是由正常细胞和不同的应急物产生 的,对免疫细胞膜造成过氧化损伤,而VE 能减少自由基的形成,维持免疫细胞结构 的完整性,从而使外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功 能的下降得以恢复。
免疫力降低属于中医的虚症:气虚、血虚、
阳虚、阴虚。多用食物进行调理。
整理ppt
4Hale Waihona Puke • 研究人员逐渐发现,化学药物的使用只会 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某种成分,但无法代替 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且会对人体产生有害 的副作用。扰乱免疫系统的平衡。人体的 免疫功能正常的发挥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 量。西医认为适当的营养能使免疫系统全 面有效地运作,有助于人体更好地防御疾 病,克服环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袭。营养和 免疫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成就 了营养免疫学创立的理论基础。
整理ppt
13
• ㈢维生素D • 维生素D是固醇类衍生物,通过促进Ca的
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
• 最近研究表明,VD对细胞免疫具有重要 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
整理ppt
14
食品免疫学 免疫检测技术-2

夹心法直接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 + 磁微粒 抗体
被测抗原
带丫啶酯 标记物抗
体
(1) 加入H2O2 (pH<10)
冲洗后
(2) 加入碱 (pH>10)
发光
Y
磁微粒模式图
盖
纤维素膜为载体 ,包
微孔膜 被抗原或抗体;依次 (固定Ag/Ab) 滴加标本、免疫金和
吸水垫
洗液,标本中抗体或 抗原与膜上抗原或抗
底
体反应,所固定的大
分子量胶体金呈现红
色斑点。
实 渗滤装置
验 膜(抗原/抗体)
材 料
免疫金
洗液
滴加标本
洗液
滴免疫金
结果观察
床边检验 (point of care test , POCT)
(二)金免疫层析试验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GIGA
DIGFA 液体穿流 GIGA 液体横流
GIGA原理:利用层析技术使抗原或抗体蛋白在膜上移 动,并与膜一定位置的固相抗体/或抗原结 合;通过免疫金的示踪显示特异抗原或抗 体的存在。
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A
400×
人胃底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组化染色
胆管癌组织突变型 p53分子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化)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采用标记特异性抗体,在组织 原位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和标记物的呈色反应,对相 应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标 记技术,也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食品免疫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食品免疫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我是一名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食品免疫学》这门课程时,我的教学
体会和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意识到食品免疫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方式改变,
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
而食品免疫学正是研究食品中的微
生物和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学科。
通过学习食品免
疫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保证
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其次,我注意到食品免疫学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和深入。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
常见的食品中微生物和毒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化学毒素等)的特点、生长
条件、检测方法、危害和控制措施。
我们还学习了食品中微生物和毒素的传播途径和感染
机制,以及人体的免疫反应和防御机制。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食品中微生物和
毒素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和感染途径,同时也掌握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这为我们将来从事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三,我感受到了食品免疫学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食
品免疫学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尤其
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我们需要更
加注重食品免疫学的实践应用,努力为人类的口腹之欲保驾护航。
免疫学实验教学指导书

《免疫学》实验教学指导书生物与食物工程学院2013-05-31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细菌细胞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有电解质的情形下,会出现肉眼能够看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映。
这种反映较简单、迅速,常常利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
例如细菌的鉴定、分型及ABO血型鉴定。
这里介绍人类的ABO血型鉴定方式。
1.原理ABO血型系统是依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
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
A型血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血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AB型血红细胞表面有A、B两种抗原,若红细胞表面无这两种抗原,则为O型血。
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试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能引发红细胞凝集,据凝集状况即可判定出受试者的血型。
2.材料(1)标准抗A血清、抗B血清。
(2)玻片、75%酒精、碘酒、无菌三棱采血针、灭菌火材棒、无菌棉签。
3.方式(1)取干净载玻片1张,用蜡笔分为2格,注明A、B字样。
(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1滴,滴加在A格内;同法在B格内加抗B血清1滴。
(3)消毒左手无名指指尖,待酒精自然干燥后,用无菌采血针快速刺破皮肤。
(4)用木棒的两头取血,别离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混匀。
(5)无菌干棉球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凝集结果。
4.结果判断混合液由红色均匀浑浊逐渐变成透明,并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凝集块者,为红细胞凝集。
混合液仍呈均匀浑浊,则未发生凝集。
按照结果可判断血型。
5.注意事项(1)载玻片标明A、B,不要让两种抗血清混合。
(2)采血前要消毒手指,在酒精干燥前不要采血,以避免酒精破坏红细胞。
(3)木棒的两头不可混用。
(4)及时观察结果。
(5)对被血液污染的用品在废弃前,要定点放置,集中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传播疾病。
例如,沾血的载玻片浸泡在84消毒液中,木棒、采血针、棉球要高压处置。
6. 作业与试探(1)按表1上报实验结果。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免疫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摘要:指出了«食品免疫学»作为 一 门 新 兴 的 课 程 具 有 理 论 性 强,内 容 广 泛 复 杂 且 抽 象,涉 及 多 个 学 科. 因
该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免疫检测技术发展快速,对该课 程 的 教 学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挑 战. 基 于 此,针 对 目 前 该
1 引言
科,故应尽早开设实验课,并增加动物学实验课程,有 条
«食品免疫学»作 为 食 品 质 量 与 安 全 专 业 的 一 门 必
修课,是食品科学与 免 疫 学 交 叉 形 成 的 新 兴 学 科,是 链
接食品与医学的重要桥梁.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接 连
不断,人畜共患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案例的增多,以 及
虽然第五学期开设 了 食 品 毒 理 学 实 验 课 对 于 本 门 课 程
的理解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往往实验课都是在理论课
开设 8 周后才开课,前 期 的 教 学 作 用 不 大;而 食 品 免 疫
识 [3],指 导 学 生 应 用 到 今 后 的 食 品 中 农 药 残 留、生 物 毒
物引起的 变 态 反 应 ),以 及 食 品 的 加 工 中 (食 品 营 养 ).
改变该课程在非医学类高校食品相关专业的教学现状,
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
2 课程的设置
滨州学院食品质 量 与 安 全 专 业 学 生 在 基 础 课 程 阶
免疫的关系,食源性 疾 病 和 变 态 反 应,免 疫 学 技 术 在 食
贺稚非主编的«食品免疫学»,本教材内容注重系统性 和
实际应用能力,章节 安 排 从 宏 观 到 微 观,学 生 易 于 理 解
教师应有所重点讲 解,内 容 进 行 精 简 讲 解,不 让 学 生 因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食品免疫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学 术 研 究
需 要教师 在后期理 论上 做有效 的引导 和讲解 , 不 然学 分子 的递呈 、 单克 隆抗体 的制备过程 等较难 理解 的抽
生 也 会在 中途丧 失兴 趣 。
象 内容 , 笔者就 自行 制作含 动画 、 音 效 的流程 图 , 让 学
另外 , 在 展示免疫 学骄人 的历 史成 就 , 让学 生知道 生 可 以直观 的理解这 些相 关的免疫 知识 , 并结合相 关 免疫 学领 域有 百 年来 有二 十多位 科学 教 获得 诺 贝尔 视 频 , 把抽 象 的 内容 讲述 转变 成 直观 的 图片 、 动态 的
材, 包括轻 工 业 出版社 、 宋 宏新 主编 的 食 品免疫 学 , 类健康 的各 种过 敏性疾病 等 。 这些 科学 问题 都 会引起
化 学 工业 出版 社 、 江 南 大学 胥 传来 主 编 的 食 品免疫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但 接 下 来 的科 学 理 论 本 身相 对 枯 学概 论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金 伯泉 主 编 的 医学 免疫 燥 , 有 时 甚至会 出现理解 困难 。 通常 情况 下 , 用 科学家 学》 , 高 等教学 出版 社 、 高晓 明主编的 免疫 学教程》 , 这 小故 事 、 历 史上 重 大疫 病 的流 行及 解 决办 法 、 讲解 实 些 教材 覆 盖 了免 疫学 的方 方 面 面 , 且各 有 特 色 , 通过 验过程 的方 式可 以让学 生保持 最初 的学 习兴趣 , 但还 中外食品工业 S i e— r f o r e i  ̄F o o d I n d u s t r y 6 3
学 术 研 究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 《 食品免疫学 》教学体会与思考
彭晓 丽 张 强 夏效 东
食品免疫学

6
公共卫生意义
由于新城疫病毒对家禽的高 度致病性,它对公共卫生构 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对家 禽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实 施有效的防疫措施,及时发 现并处理疫情,对于防止病 毒的传播和保障公共卫生安 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 对新城疫等动物疫情的挑战, 也是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67 LOREM
在现代养殖业中,新城疫的防控至关 重要。全球范围内的家禽养殖业都面 临着新城疫的威胁,这不仅会给养殖 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对 公共卫生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各 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新城疫 的防控工作
10 LOREM
8
未来挑战
未来挑战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城 疫的防控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新 城疫病毒的变异能力很强,很容易出现新 的病毒株,这给疫苗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 难。其次,一些地区的养殖户对疫苗接种 不够重视,导致新城疫在这些地区时有发 生。此外,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
的重要一环
公共卫生意义
以上是对新城疫的基本介绍,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查阅 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7
历史与现状
历史与现状
新城疫是一种古老的病毒,自19世 纪末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多次爆发 和流行。尽管已经研发出多种疫苗 来预防新城疫的发生,但在一些地 区,由于疫苗接种不充分、管理不 善等原因,该病仍然时有发生
病毒也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扩 散到全身各处,导致全身感染
3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新城疫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传播,也
1
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2
病毒在禽类中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虽然人类不会直接感染新城疫病毒,但与感染家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免疫学》实验指导书编者:王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00九年五月实验一免疫相关的细胞形态的观察目的要求:观察与免疫相关的几种细胞的形态,了解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将血液样品制成单层细胞的图片标本,经瑞氏(Wright)染色后,不同免疫细胞中的颗粒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
根据细胞中颗粒的颜色、大小及多少,再结合细胞大小及细胞核的形态,就可以将免疫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等。
实验试剂:瑞氏(Wright)染液。
方法:油镜观察实验步骤:1、采血动物采血时先将耳部剪毛,酒精消毒后,刺破动物耳部皮肤,挤去第一滴不要(因含单核细胞较多)。
2、涂片挤出第二滴血置于载玻片上的一端,再取另外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斜置于血涂片的前缘,先向后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液,使血液沿载玻片端展开成线状,两玻片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轻轻将载玻片向前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如下图),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均。
3、染色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滴加数滴瑞氏染液盖满血膜为止,染色1-3min。
然后滴加等量的缓冲液(PH6.4)或蒸馏水冲去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
4、封片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脂封片。
(我们不作)5观察分别用低倍、高倍和油镜观测血涂片,分辩不同的血细胞类型。
(A)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B)颗粒白血球嗜中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核叶之间联以染色质细丝,染色质染成粉色,其中充满细小的大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
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血球:略大于嗜中白血球,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
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血球,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血球的颗粒少,核为1—2叶染成淡兰色。
直径10—11微米。
(C)无颗粒白血球淋巴细胞:涂片中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
小淋巴细胞与红血球大小相似,圆形。
其中含致密的核,染成深紫色。
周围仅有一薄层嗜硷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
中淋巴细胞较大,有较宽层的细胞,核圆形。
6-8微米。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
胞质染成灰蓝色。
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
直径14-20微米。
(D)肥大细胞的观察胞体较大,呈卵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嗜硷性颗粒。
其中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
常成群地分布于血管的周围。
(E)浆细胞的观察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硷性。
核圆形,着色深,多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核膜呈车轮分布。
正常组织浆细胞少,慢性炎症时增多。
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对免疫有重要意义。
(F)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
常伸出短而钝突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G)观察完血液后,进行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等)的观察。
附:瑞特氏染色:1.染色液配置称取瑞特氏染料0.1克溶于60ml甲醇中,过滤。
贮褐色瓶中备用。
(配置时,要先将瑞特氏染料置研钵体内边研边滴加甲醇,使染料溶液得更好。
)2.瑞特氏染色法:取小鼠骨动脉血,涂制玻片。
干后用玻璃笔在涂处之两侧划线(限制染液流掉)。
于划线内部滴加染液3-4滴,经3-5分钟后,再滴加等量的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合。
经5分钟后,用蒸馏水洗净,待干后用油镜检查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实验实验二【实验目的】⒈加深对抗体基本知识的了解。
一、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实验原理】当将抗原注射入实验动物体内时,一系列抗体生成细胞会不同程度的与抗原结合,受抗原刺激后在血液中产生不同类型的抗体,这种由一种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中不同的抗体分子可以以不同的亲和能力与抗原分子表面不同的部分—抗原决定簇相结合。
将抗原导入敏感动物体内后,可刺激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尤其是淋巴结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大量增殖。
如图所示,实验动物对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应答有明显的不同。
通常初次免疫应答往往比较弱,尤其是针对于易代谢,可溶性的抗原。
首次注射后大约7天,在血清中可以观察到抗体但抗体的浓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大约10天左右抗体的滴度会达到最大值。
但同种抗原注射而产生的二次免疫应答的结果明显不同,和初次免疫应答相比抗体的合成速度明显增加并且保留时间也长。
免疫应答的动力学结果取决于抗原和免疫动物的种类,但初次和二次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是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次或以后的抗原注射所产生的应答和二次应答结果相似:抗体的滴度明显增加并且血清中抗体的种类和性质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被称为免疫应答的成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常在抗原注射4-6周后会产生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
初次抗原注射后的周次01234567初次免疫二次免疫【实验材料】⒈实验动物成年兔。
⒉实验器材特制兔盒;刀片;25G 针头;1ml 注射器;20ml 血液收集管;药铲;离心机以及塑料离心管;加样器及加样管;烧杯。
⒊实验试剂⑴抗原;乙醇;20mM 磷酸缓冲溶液pH7.2。
⑵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的成分(福氏完全佐剂的制备:使用前在福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适量杀死的分枝杆菌)【实验方法】⒈抗原的制备抗原制备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免疫动物体内产生最强、最适当的抗体。
由于纯化的抗原适合产生抗体,因此在注射前通常采用一些经典的方法,比如柱层析、分级萃取、亚细胞分离等进行抗原的分离和纯化。
如果多肽抗原在SDS/PAGE 中为可见的单一带,抗原从凝胶中的抽提可作为纯化的最后一个步骤。
成分完全佐剂不完全佐剂石蜡油6份++无水羊毛脂4份++杀死的分枝杆菌3-5mg +-磷酸缓冲溶液10份++血清中抗体的水平⒉预放血轻轻的将兔子放在特制兔盒中,处于放松状态的兔子采血会较容易。
按压兔子耳根部直至血管突出,然后将针头插入耳部血管的中上部,观察到进针后小心推出活塞收集血液1ml-5ml。
结束收集后,退出针头并按压伤处以制止血流,再用乙醇消毒。
取收集的血液在37°C 恒温箱中放置30分钟以防止激活补体系统,再将试管在4°C放置过夜使血液凝固。
用药铲将血凝块从管壁上拨落,将血液转移至塑料离心管中,4°C,10,000g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在4°C保存。
⒊注射抗原⑴准备两只成年兔,将100µg抗原/兔溶入1ml磷酸缓冲溶液中待用。
在1ml福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分枝杆菌制成完全佐剂,并加入1ml抗原溶液,剧烈震荡使之充分乳化,用3ml 注射器抽取该乳化液,接上25G针头,排除注射器中的气泡。
从笼中取出兔子放在平坦处,在4个不同的部位进行皮下注射,两处在后背,两处在大腿处。
抚去注射处的兔毛并用乙醇消毒暴露的皮肤。
捏出皮肤,将针头以相对皮肤15度的角度进针,进针深度为1cm-2cm,小心不要刺入肌肉中,在4个不同部位分别各注射约500µl抗原溶液。
注射结束后,将针在注射处放置几秒钟后再轻轻拔出,并用乙醇在注射处消毒。
在4个部位重复上述操作。
用相同方法免疫另一只家兔。
⑵每4-6周注射抗原,并在注射后的7天-10天按照步骤2收集血液。
将收集的血液与注射前收集的血液进行比较,检查是否有抗体产生。
待确定产生抗体后可大量收集血液,但每只兔子收集血液不能多于40ml以防止休克。
⒋收集血液⑴将家兔轻轻放入固定架上,二甲苯涂于耳部血管的上中部,用刀片倾斜45°在该处切出0.23cm-0.3cm的切口使血液能自由的流出。
用消毒后的管收集滴出的血液,若在结束之前出现凝固可用温水轻擦切口处,再继续收集。
收集适量血液后可用消毒后的纱布轻擦患处,轻按患处10秒-20秒确定血流停止后方可结束。
⑵将血液在37°C恒温箱中放置30分钟,再在4°C放置过夜。
用药铲将血凝块从管壁上拨落,将血液转移至塑料离心管中,4°C,10,000g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即为抗血清,可在-20°C保存数年。
实验三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混合,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两者比例适合,即可有沉淀物出现,叫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由于沉淀反应抗原多系胶体溶液。
沉淀物主要是由抗体蛋白所组成。
为了求得抗原与抗体的适宜比例,保证有足够的抗体,而且抗原分子小,具有较大的反应面积,因此操作上通常是稀释抗原,不稀释抗体。
沉淀反应的种类有环状沉淀、絮状沉淀、荚膜膨胀、琼脂扩散及免疫电泳等。
此外还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酶标记等测定法。
(一)环状沉淀反应当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一个接触面时,如二者比例适当,接触面上可形成一个乳白色的环状物即为阳性沉淀反应。
材料:1.免疫血清:卵清蛋白抗体2.抗原:卵清蛋白3.小沉淀管、毛细吸管、橡皮头、生理盐水。
方法:1.取小沉淀管2只,以毛细吸管吸取抗人血清约0.2毫升,加入第一管,加时注意不能有气泡。
2.以毛细吸管吸取生理盐水0.2毫升加入第二管。
3.用毛细吸管吸入血稀释0.2毫升加入各管,加时应注意使抗原溶液缓缓由管壁流下,轻浮于血清面上,使成一明显界面,切勿使之相混。
4.置室温中10—20分钟,观察液面有无乳白色沉淀环,若有则为阳性。
(二).琼脂扩散试验琼脂扩散是抗原抗体在凝胶中所呈现的一种沉淀反应。
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琼脂凝胶中相遇时,便出现可见的白色沉淀线。
这种沉淀线是一组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复合物。
如果凝胶中有多种不同抗原抗体存在时,便依各自扩散速度的差异,在适当部位形成独立的沉淀线,因此广泛地用于抗原成分的分析。
琼脂扩散试验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方式和特性分为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及双向火箭电泳试验。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方法:1.将适当稀释(事先滴定)的诊断血清与予溶化的2%琼脂在60℃水浴预热数分钟后等量混合均匀制成免疫琼脂板。
2.在免疫琼脂板上按一定距离(1.2—1.5厘米)打孔,见图1。
图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抗原孔位置示意图1-5孔加参考血清,6-7孔加待检血清3.向孔内滴加1:2,1:4,1:8,1:16,1:32稀释的参考血清及1:10稀释的待检血清,每孔10微升,此时加入的抗原液面应与琼脂板一平,不得外溢。
4.已经加样的免疫琼脂板置湿盒中37℃温箱扩散24小时。
5.测定各孔形成的沉淀环直径(mm),用参考血清各稀释度测定值绘出标准曲线,再由标准曲线查出被检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材料:抗体与抗原与环状沉淀反应相同。
方法:1.取一清洁载玻片,倾注3.5—4.0毫升加热熔化的1%食盐琼脂制成琼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