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化学第3章 聚合反应
涂料化学—第3章 聚合反应

Pb Pa
X
投料的单体总数 t时分子总数
N0 N
N0 1 N0 (1 Pa ) 1 Pa
对 A2 B2 两种反应官能团等摩尔投料的缩聚体系。设t=0时,a基
数为 N0, b基数为 N0。t 时,a基数为N,b基数则变为N。则:
Pa
Pb
已反应的 a或b基数 起始的 a或b 基数
N0 N0
3.2 自由基聚合反应
聚合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的转化率-时间关系
(3)中期:在转化率达10%~20% 以后,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 了自动加速现象,直至转化率达 50%~70%,聚合速率才逐渐减慢。
1. 诱导期 3. 聚合中期
2. 聚合初期 4. 聚合后期
(4)后期:自动加速现象出现后, 聚合速率逐渐减慢,直至结束, 转化率可达90%~100%。
合物分子的反应。可分为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
① 偶联终止: RMx + RMy
ktc
RMx+yR
聚合物聚合度是活性链聚合度的两倍。
② 歧化终止:RMx + RMy
ktd
RMx + RMy
歧化终止产物的聚合度等于活性链的聚合度。
终止方式决定于:a.单体结构或活性,活性大时利于歧化; b.反应条件,如升高温度,ktd 提高幅度大于 ktc ,即更有利于歧 化终止。
第三章 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合物:由许多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 的呈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的高分子量的化合 物,称之为高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特点:
高的分子量:M.W. > 104;M.W.< 103时称为齐聚物、寡聚物 或低聚物;
存在结构单元:结构单元是由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 转变成的构成大分子链的单元;
聚合反应工程基础(全套课件567P)

1.1.1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结构系统命名法:由(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提出
I 26
1.1.2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H--NH(CH2)6NH--CO(CH2)4CO--OH
重复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
n
例2:尼龙66 的重复单元与结构单元
----( CH2--CH=CH--CH 2 -)--(-CH --CH-)---2 y x
n
例3:丁苯橡胶 的重复结构单元与结构单元
I 24
1.1.2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实际上,分子量的大小并无明确的界限,一般
-- -- - --< 1,000 < - - - - - - < 10,000 < - - - - - < 1,000,000 < - - - - 低分子物 低/齐聚物 (Oligomer) 高聚物 (Polymer)
PS
PVC PTFE PAA PET
polystyrene
Polyvinyl chlorid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acrylic acid polyester
聚甲基丙烯酯 甲酯
聚醋酸乙烯 聚乙烯醇 聚丁二烯 聚丙烯腈
PMMA
PVAc PVA PB PAN
polymethylmet hacrylate
主要参考书目
1. 陈甘棠著,《聚合反应工程基础》,中国石化出版社,1991 2. 史子瑾主编,《聚合反应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1 3. C.McGreavy(Ed),“Polymer Reactor Engineering”,Blackie
第三章 聚合反应和合成树脂

2. 油的干性
油一般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非干性油。干性油可在空 气中氧化成膜。常用碘值鉴定油的性质。碘值是指为饱和100g 油所含双键所需碘的克数。
碘值>140为干性油; 125<碘值<140为半干性油; 碘值<125为非干性油。 但碘值不能反应活泼亚甲基的数量,所以是不准确的。用 干性指数即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来表示油的性质。 干性指数=%亚油酸+2×%亚麻酸,干性指数大于70%为干 性油。
三、醇酸树脂合成工艺
1.脂肪酸法 多元醇,二元酸和脂肪酸加在一起在220-240oC间反应。 一步法:一次投料,树脂分子量较低 二步法:先加部分脂肪酸(40%~90%),树脂分子量较高、 干燥快 。 2.醇解法------油+甘油→甘油—酸酯 醇解催化剂:LiOH、CaO、PbO,用量为油的0.01~0.05%。
NH2 N N N NH2 NH2 OH HOCH2NH N N N N(CH2OH)2 NHCH2OH
+ CH2O
H
ROH
CH2NH N
N N
NHCH2
HOCH2NCH2OR
n(n=1~3)
氨基树脂组成对性能的影响
组 成
溶剂 容忍度 ↑ ↑↑ ↓ 与其它树 脂混溶性 ↑ ↑↑ ↓↓
粘 度
反应活性
2.甲醇改性氨基树脂
HMMM(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常用于配制高固体分涂料和水性漆。 HMMM的交联效率高、漆膜韧性好,故常与羟丙树脂或聚酯配制高固体分 卷材涂料,有时涂料中掺混一些部分甲醇醚化树脂来提高交联反应活性。
3.混醚型氨基树脂(异丁醇/甲醇)
全部醚化的混醚型氨基树脂性能类似于HMMM,但它有较好的对底材润 湿性和层间结合力,适宜配制中涂或水性漆。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工艺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3.2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3.3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5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当前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应用最广泛 的化学反应之一
◆自由基聚合反应适用单体:乙烯基单体、二烯烃类单 体
影响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的主要因素:反应温度、引发 剂浓度和单体浓度、链转移剂的种类和用量
(1)聚合反应温度升高,所得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降低 (2)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发生显著的影响。
(动力学链长V=K[M]/[I]0.5
(3)链转移反应导致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显著降低,对 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不利,但可用来控制产品的平均 分子量,甚至还可用来控制产品的分子量。
混炼后用于成型 注塑成型用 假牙齿、牙托等
聚合物溶液 直接用于纺丝或溶解后
或颗粒
纺丝
聚合物溶液 直接用来转化为聚乙烯 醇
表2 四种聚合方法的工艺特点
聚合方法
聚合 主要操作方式 过程 反应温度控制
单体转换率 分离 工序复杂程度 回收 及后 动力消耗 处理 过程 产品纯度
废水废气
本体聚 乳液聚合 合
连续 连续
7.氯乙烯自由聚合时,聚合速率用 引发剂用量 调 节,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 聚合温度 控制。
第3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3.2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3.3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5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3.2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本体聚合:单体中加有少量引发剂或不加引发剂依赖热 引发,而无其他反应介质存在的聚合实施方法。
① 过氧化物类
通式:R-O-O-H 或 R-O-O-R (R可为烷基、芳基、酰基、碳酸酯基、磺酰基等)
第3章 涂料和涂膜的基本性能

3.3 涂膜的性能-外观光泽性
• 目测法直接观察表面有无缺陷,如颗粒、气泡、针孔、麻 点、斑点、开裂、划伤等。
3.3 涂膜的性能-外观光泽性(光泽)
• 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度投射到涂膜表面,并以相应角度反 射出去的光量大小。
GB/T 1743-89 闪光效果测定原理与结果示意图 • 金属底色漆还要测定闪光效果和色差。 • 二视角、三视角测色计
涂装工艺学(3)
胡会利 电化学教研室
第3章 涂料与涂膜的基本性能及测试
3.1 涂料的基本性能(涂料的流动性和粘度、细度、固体份 含量、储存稳定性) 3.2 涂料的施工性能(干燥时间、遮盖力、厚度、流平性与 流挂性、打磨性、重涂性) 3.3 涂膜的基本性能(涂膜的厚度、涂膜的基本物理机械性 能、涂膜的外观光泽性) 3.4 涂膜防腐蚀保护性能及测试(耐水性、耐化学性、耐盐 雾性能、耐湿热性、抗霉菌性、耐候性能) 3.5 涂膜的电化学测试(直流电阻法、电势时间法、极化曲 线法、涂层/金属体系电容测试方法、电化学阻抗法、电 化学噪声法、扫描开尔文探针法)
3.2 涂料施工性能- 遮盖力
• 遮盖力是指色漆均匀地涂在物体表面上,遮盖住被涂基体 表面底色的能力。多用黑白格试验,以单位面积遮盖底色 的最小涂料用量表示(g/m2)。 • 涂料的遮盖力取决于颜料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程度,也跟颜 料与基材之间的折射率有关。 • 对于白漆和浅漆,也可采用反射率测定仪,测定不同厚度 的干膜在黑板和白板上的反射率之比,即对比率。当对比 率等于0.98时,认为该厚度涂膜全部被遮盖,根据厚度可 计算出遮盖力。
3.2 涂料施工性能- 重涂性
• 重涂性是指在规定时间间隔内,第二道涂层对底层有无出 现咬底、渗色、不干和结合力差等问题。 • 咬底、渗色、不干通常是由于涂料使用不配套或涂装间隔 时间太短;涂装间隔时间太长或在旧涂膜上重涂则易产生 结合力差的问题。
聚合反应_精品文档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指的是将多个单体分子或原子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这种反应可用于合成各种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
聚合反应在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聚合反应的目的是通过化学手段将简单的单体分子或原子连接成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引入一种叫做引发剂的物质来促进反应。
引发剂能够提供能量,使反应发生并生成更加稳定的化合物。
聚合反应可以是自由基、阴离子或阳离子过程,具体取决于反应的类型和单体的性质。
自由基聚合是聚合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涉及到自由基的产生和链式反应的进行。
首先,引发剂通过加热、辐射或化学反应等方式分解生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自由基。
随后,这些自由基与更多的单体分子反应,形成一个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这个过程一直进行,直到所有的单体被消耗完毕或反应被中断。
阴离子聚合是另一种聚合反应的类型。
在这种反应中,引发剂能够引起单体分子的解离,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即阴离子)。
这些离子会与其他单体分子结合,形成一个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与自由基聚合不同,阴离子聚合是一个离子链式反应过程,具有特定的立体化学性质和反应速率规律。
阳离子聚合是聚合反应中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
在这种反应中,引发剂引发单体分子的质子化或空间结构变化,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即阳离子)。
这些离子会与其他单体分子结合,形成一个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阳离子聚合也是一个离子链式反应过程,与阴离子聚合类似。
聚合反应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质,如线性、交联或支化。
不同结构的聚合物在材料性能和应用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
其次,聚合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无需高压条件。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相对廉价和易实施的合成方法。
此外,聚合反应也可以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使用,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然而,聚合反应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选择合适的单体和引发剂对于实现特定聚合反应至关重要。
涂料化学 醇酸树脂解析

醇酸树脂的油度范围见下表:
油度 油量/% 苯酐量/%
长油度 >60 <30
中油度 40~60 30~35
短油度 <40 >35
例题: 某醇酸树脂的配方如下: 亚麻仁油:100.00g;氢氧化锂(酯交换催化剂):0.400g;甘 油(98%):43.00g;苯酐(99.5%):74.50g(其升华损耗约2%)。 计算所合成树脂的油度。 解: 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固其投料的物质的量为: 43×98%/92=0.458(mol) 含羟基的物质的量为:3×0.458=1.374(mol) 苯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8,因为损耗2%,故其参加反应的物质 的量为: 74.50×99.5%×(1-2%)/148=0.491(mol) 其官能度为2,故其可反应官能团数为:2×0.491=0.982(mol) 因此,体系中羟基过量,苯酐(即其醇解后生成的羧基)全部反 应生成水量为:0.491×18=8.835g 生成树脂质量为:100.0+43.00×98%+74.5×(1-2%)-8.835= 205.945(g) 所以 油度=100/205.945=49%
第三章 醇酸树脂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醇酸树脂的分类 第三节 醇酸树脂的合成原料
第四节 合成醇酸树脂的反应原理
第五节 醇酸树脂的配方设计 第六节 合成工艺 第七节 醇酸树脂的合成实例 第八节 醇酸树脂的改性 第九节 醇酸树脂的应用
第三章 醇酸树脂
第一节 概 述 多元醇和多元酸可以进行缩聚反应,所生成的缩聚物大分子主链 上含有许多酯基(-COO-),这种聚合物称为聚酯。涂料工业中, 将脂肪酸或油脂改性的聚酯树脂称为醇酸树脂(alkyd resin),而将 大分子主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称为不饱和聚酯,其它不含不饱 和双键的聚酯则称为饱和聚酯。这三类聚酯型大分子在涂料工业中都 有重要的应用。 醇酸树脂涂料具有漆膜附着力好、光亮、丰满等特点,且具有很 好的施工性。但其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欠佳。醇酸树脂可与其他树 脂(如硝化棉、氯化橡胶、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脂树脂、氨基 树脂)配成多种不同性能的自干或烘干漆,广泛用于桥梁等建筑物以及 机械、车辆、船舶、飞机、仪表等涂装。此外,醇酸树脂原料易得、工 艺简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目前,醇酸漆仍然是重要的涂料 品种之一,其产量约占涂料工业总量的20%~25%。
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下式来表示:反应的产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种分子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分子式可简单写为(C2H4)n。
生成聚乙烯这样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
在聚合反应里,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单体)分子互相结合成为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
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聚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由于它性质坚韧,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化学性质稳定,电绝缘性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从60年代以来,世界上乙烯的产量迅速发展。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乙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和产品的发展。
乙烯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可用做果实催熟剂等。
1.为什么涂料价格千差万别?2.喷涂施工前准备事项3.怎样涂刷内墙涂料4.巧把涂料质量关5.为装饰后的墙面“诊病”6.购买涂料谨防“打折”7.国货、洋货哪个更好8.涂料选择教你一招9.涂料涂刷出问题,施工阶段巧防治10.涂料种类千差万别,装修毒性轻重一11.乳胶漆一点通12.乳胶漆的施工技巧13.墙面涂料哪种好14.外墙乳胶漆能刷内墙吗15.用质感涂料突出局部效果(图)16.涂料色彩与朝向有关17.墙面涂料质量标准18.乳胶漆的成分19.乳胶漆有哪些常见病20.哪种涂料藏杀手?21.硝基清漆、乳胶漆有害气体知多少22.刷内墙涂料应包括哪些23.选涂料该注意什么24.如何防止涂料变色25.哪种油漆更安全?26.涂料质量巧判断27.涂料的比较28.绿色胶粘剂消费常识乳胶漆的成分乳胶漆是由乳液、颜料、填充料、助剂和水组成的,判断乳胶漆是否有毒,主要是看它添加的这些原料本身是否含有毒成分。
首先谈乳液,它是影响乳胶漆性能的最主要的原料,外观类似牛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引发反应
自由基聚合的活性中心为自由基,其产生可借助力、热、 光、辐射直接作用于单体来产生,但目前工业及科学研究上广 泛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引发剂,引发剂是结构上含有弱键的化合 物,由其均裂产生初级自由基,加成单体得到单体自由基,然 后进入链增长。
I 2R
R + CH2 CH X RCH2 CH X
对于均缩聚:用a-R-b代表羟基酸,氨基酸。
Pb Pa
X
N0 投料的单体总数 N 0 1 t时分子总数 N N 0 (1 Pa ) 1 Pa
对 A2 B2 两种反应官能团等摩尔投料的缩聚体系。设t=0时,a基 数为 N 0, b基数为 N 0 。t 时,a基数为N,b基数则变为N。则:
第三章
本章要求:
聚合反应
1、掌握聚合物的两类缩聚反应原理; 2、掌握聚合物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原理; 3、掌握聚合物的共聚合反应原理; 4、掌握聚合物的四种聚合反应方法; 5、了解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质与合成。
本章重点:
涂聚合物的缩聚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和共聚合反应原理; 聚合物的四种聚合反应方法。
本章难点:
出现凝胶时,因Xn→∞,所以: PC
2 f
②官能团非等物质量配比时的凝胶点预测方法(卡罗泽尔方 程的扩展)
f 2N A f Aa N C f Ca N A N B NC
3.2 自由基聚合反应
自由基聚合属于连锁聚合,包含四种基元反应:链引发、链 增长、链转移、链终止。 自由基聚合的链终止通常为双基终止:偶合终止或歧化终止。
活性中心进行链式反应完成,聚合物分子链主链中一般没有官
能团,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第三章
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合物:由许多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 的呈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的高分子量的化合 物,称之为高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特点:
高的分子量:M.W. > 104;M.W.< 103时称为齐聚物、寡聚物 或低聚物; 存在结构单元:结构单元是由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 转变成的构成大分子链的单元; 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连接形式有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结构。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体系黏度突然增加,出
现不熔不溶的弹性凝胶现象,该现象称为凝胶化。出现凝胶 化时的反应程度为凝胶点,用PC表示。
3.1 缩聚反应
体形缩聚
凝胶点的预测 ①官能团等物质量配比时的凝胶点预测方法(卡罗泽尔方程) 理论依据:出现凝胶时,产物的聚合度无穷大。
凝胶点前反应程度与产物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P 2 1 1 f Xn
3.1 缩聚反应
是由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性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即 单体)相互作用生成大分子的过程。
单体仅有两个反应性官能团时得到线形高分子化合物,而含
有两个以上反应性官能团时得到的非线形的或网状的聚合物。 缩聚反应是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逐步聚合),如经二聚体 →三聚体→四聚体→六聚体…….
Pa Pb 已反应的a或b基数 N 0 N N N 0 1 Pa 起始的a或b基数 N0
N0 N0 2 2 N0 1 而X n N N N 1 Pa 2 2
因此对于均缩聚或官能团等 摩尔投料的2-2线型缩聚体系:
Xn
1 1 Pa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引发原理;共聚合反应原理; 乳液聚合原理。
第三章
聚合反应
聚合物:由许多小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长链大分子的 总称,它包含低聚物和高聚物。 聚合反应分类:缩聚反应;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与加聚反应的区别: 缩聚反应是通过分子间官能团的逐步缩合反应生成的,聚 合物主链中保持有官能团,如酯基、酰胺基等。加聚反应通过
P N 0 N 已经反应掉的某种官能 团数 N0 起始该种官能团数
对反应程度一定要明确是哪种官能团的反应程度,若起始投料的 官能团数不等,则不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就不同。引入P后,我们会 发现P的值随着时间延续也是增大的,聚合度也随时间增大,而且二 者存在简单的关系。
3.1 缩聚缩聚
要想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缩聚产物: 保证官能团的等物质量的配比(极少过量)。 避免副反应。 排除缩聚反应中生成的低分子量化合物。
3.1 缩聚反应
体形缩聚
定义: 能够生成三维体型缩聚物的反应,称为体型缩聚反应。 必要条件: 平均官能度大于2是生成体型缩聚物的必要条件。 特点:
3.1 缩聚反应 线形缩聚
官能度的概念 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单体的官能度一般容易判断。 个别单体,反应条件不同,官能度不同。
OH
进行酰化反应,官能度为 1 与醛缩合,官能度为 3
3.1 缩聚反应 线形缩聚
对于缩聚反应,反应一开始转化率就很高,而分子量仍然很低,人 们采用官能团的反应率即反应程度来描述反应进行的程度,用P表示:
第三章
聚合反应
单体:通过反应能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物质称做单体。
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 PVC
CH2 CH Cl CH2
PMMA
CH3 C O C O CH2
PS
CH
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相同
OCH3
尼龙-66
NH(CH2)6NH CO(CH2)4CO 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
尼龙-6
O
NH(CH2)5C
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
重复单元
第三章
聚合反应
聚合度——即一条大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的个数,用DP表示; 对于聚合物,聚合度通常以结构单元计数,符号为 X n 。 DP、 X 对加聚物一般相同;对缩聚物有时可能不同,如对 n 尼龙-66, X n = 2DP;对尼龙-6, X n =DP。因此,谈及聚合度 时,一定要明确其计数对象。 均聚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预聚物:就是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不完全聚合,一般分子量不 是很大,还保留反应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其它单 体继续反应,最后生成大分子高聚物。用在单体难于一 次完全聚合成聚合物,或避免聚合物在加工成型中容易 发生空洞和裂缝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