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析程翔《将进酒》
课例分析程翔《将进酒》

诗意追寻,美感教学——程翔《将进酒》课例分析王蒙蒙今天观摩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借班讲授李白的《将进酒》的课堂实录的视频,使我受益匪浅。
程老师上课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花样百出,而是平平静静,井然有序,真正“润物细无声”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收获很多。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是这样的风采,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具体如下:一、整堂课简单明了,课堂语言简单,讲课方式简单,板书简单首先,语言简单。
从整堂课开始到结束,程老师所用的语言,只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作者写作背景,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朗读,中间没有多余的话。
一堂语文课,时间非常有限,教学任务也很重,老师在课堂上说与课文无关的话就是浪费时间,所以,语文老师上课,不能说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其次,讲课方式很简单。
程老师的讲课方式无非就是:学生自己看课文,初步体会诗歌;指导诵读,老师示范朗读;老师提问题,引导回答。
这几种教学方式都是很传统的,但却是很有效的,太过热闹的上课方式,也许并不是什么高效的课堂。
因为学生太过兴奋,不容易去专心书本中应该专注的知识。
最后,板书简单。
程老师的板书只有题目,作者和诗歌感情变化的过程,十余字,也许是因为这首诗的其他什么不值得写上去,但的确给我一个启示:板书,可以多写,可以少写,但一定要明确重点的写,简单明了才是板书的最高境界。
二、有感情的多读,引学生走进文本。
“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多读可以培养语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读”是主旋律。
从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程老师给学生7分钟的时间去自己阅读,品味;到了中间,老师提出了要带着醉意去读;最后,教学生把自己当做李白,边感受,边朗读。
这些环节让我感受到诗歌朗诵的重要性,这里程老师没有用传统的方法在正式讲解诗歌之前介绍作者背景,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这首诗歌。
巧用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语文的美和情——程翔《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

巧用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语文的美和情——程翔《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
一、程翔《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
工程翔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将《将进酒》诗歌的内涵营造出来。
他从美的感受出发,结合课堂校园的现实,以诗歌的佳句为启发,提供舞蹈、音乐、文字等多种途径,展开细腻而真实的童年记忆,让学生们结合自身体会去感悟这首经典诗词,先领会,再思考,最后萌发感悟,使诗歌与自身情绪融为一体,把语文课从单调记忆变为个体化、集体性体验类课程。
二、深入细腻的体验
教学中要求学生们尽可能多的体验,比如以舞蹈的形式来领悟其中的情思抒发,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与诗的情怀融合,去“品”诗的美;以音乐对比结合诗歌的韵节,让学生对诗歌的表达有一种更直接的感悟;再将诗歌的抒情意境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来调动学生学习舆思维的灵活性,去把历史文化与理论知识融入个性化体验,使得学生在最深入细腻的沉思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
三、学生情绪化的沉淀过程
经过这样一系列体验,学生们对程翔《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思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把内心的感受和学习的内容联结起来,并且学生也融入其中,让学生有一种沉淀的感受,他们在感受到情感融汇和化解之后,把种种沉思融为一种新的收获,他们学会了不仅要学习语文文化,更要在学习中淹没其中,去从中读懂知识,将美拿到自己身上,把这种美化成自己的情怀去传达。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生命体验——以程翔《将进酒》课堂实录为例

生态课堂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 生命发展生 态课 堂基 于一种生态观念 ,认为课堂是生命发展的 良性生态环境 。 在本质上追求实践生命 发展 的价值 。 生命发展生态课堂秉 持 了人 文性 、 可持续的教育理念 , “ 直 面人 的生命 、 通 过人 的生命 、为 了人 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而进 行的社会活动 , 是 以人为本的社会 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 1 】 , 这体现 出了课堂教学 中学生生命体验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 , “ 生命是 多层次 、 多方面的整合体 ; 生命 有多方 面的需要 : 生理 的 、 心理的 、 社会的 、 物质 的 、 精神 的、 行为的 、 认知 的 、 价值 的 、 信仰的。任何一种活动, 人都是 以一个完整 的生命 体 的方式参 与和投人, 而不 只是局部的 、 孤立的 、 某一方面 的参与和投入 ” 2 1 1 。 程翔老师 的《 将进酒 》 课 堂教学可 谓是生命 发展生态 课 堂的典范运用 , 在这 一课堂 当中 , 学 生的带着 生命 的整 体进入 到课 堂当 中,其 听说读写各方 面的能力 被充分调
关怀, 为学生带去宝贵的生命体验 。 在程翔老师 的课堂 中, 未使用多媒体课 件等 , 仅仅是一 块黑板几 支粉笔 , 便呈现
出一堂充满生命体验 的语 文课 ,尽 显名师的气魄和风采。 程老师新颖 独特 的授课方 式是对传 统语文课 堂教学法 的 冲击 , 践行 了新课程改革 的要求 , 并 充分地将新课改中“ 自 主、 合作 、 探究式 ” 的学 习方式运用 到了语文课 堂当中。在 程老师 的课 堂当 中, 学生诗歌诵 读 、 教师角 色扮 演和教 师 的教学艺术 成为课堂 的亮点 。 1 . 体验 的关键—— “ 一读 到底 ” 的教学 方法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法 中, 教 师通 常会 以知人论 世的 方式来带领学生赏析和学习文学作 品, 让学生了解诗人 以 及诗歌 的创 作背景 , 讲解注 释 中的疑 难字词 , 然后将 诗歌 分段分层解读 , 最后 分析 诗歌 的结构并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 这种死板而僵化的课 堂教学方法仅仅是完成 了
程翔老师将进酒有感

从语文美育的角度浅析程翔老师《将进酒》课堂教学在认真欣赏了程翔老师的《将进酒》教学视频后,可以说是感触颇深,获益良多。
在观看程老师的教学视频时会有一种让人不自觉进入课堂,渐渐被他的语言,动作所吸引的感觉。
因此,我用了“欣赏”一词,在他生动活泼,环环相扣课堂中,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显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整个教学氛围都是十分融洽和谐,彰显了语文教学大家的风范,更带来了一种美的体验。
下面我将从语文美育的角度简要谈谈这堂课中我所体会到的美。
首先,这堂课的教学氛围是十分融洽的,程老师亲切的样貌,幽默的言语,循循善诱的讲解以及善于鼓励的态度让这堂课中的师生有着良好的互动,体现了一种美的教学氛围。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程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微笑着说话的,且表情肢体变化也比较丰富。
他的语言,表情动作在时时随着学生发言情况,诗歌情感的起伏而不断变化。
在点评学生诵读情况时,像“非常好”“很好”“出口成章”“不得了”“不错”之类的词语一直贯穿于点评中。
并且,他都是先说优点,以鼓励为主,再提点一下略显不足的地方。
在课堂上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老师让一个同学起来推荐一个同学朗诵诗歌,然后那个同学推荐了班长,程翔老师就问他为什么推荐班长不推荐自己,他说自己胆小,程翔老师就正好抓住这个说胆小的更需要锻炼,然后那个同学最后就推荐了自己。
这段对话中同学们欢声不断,那个胆小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循序渐进的诱导了学生,最值得称道的是程翔老师此时的点评。
他说那个胆小的学生声音也是很洪亮的,不胆小,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那个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诵读美也是本堂课上的一大特色。
程翔老师高亢,富有激情的朗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并且,程老师的朗诵都是自然而然嵌入到诗歌的讲解中的。
特别是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句子范读,程翔老师那时而低沉时而舒缓时而高亢的朗读节奏,发自肺腑的朗读情感,具有十分强大的震撼力。
给人一种黄河之水本就是从天上奔流而下的感觉。
带着醉意去感悟悲愤豪放的生命之慨——评程翔老师《将进酒》课例

带着醉意去感悟悲愤豪放的生命之慨——评程翔老师《将进酒》课例摘要:语文评课一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
高质量的评课有助于改善课堂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改进学校的教研氛围,它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本文从程翔老师的《将进酒》课例切入,从总评到分评,最后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力图通过此评课探索教学的有效性,使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同时给一线教师教学带来启发。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评课;《将进酒》;特点;建议作者简介:陈宇彤(1995年-):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学科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
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苦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洒脱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作为能够充分表现李白思想性格的《将进酒》这一代表作,被选入多个语文教材版本,其重要程度和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被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选入,同时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盛唐模块的教学内容。
这首诗主要是学习诗人“狂放痛饮”下的激愤之情,体会盛唐诗风的特点,更好地感悟李白的创作风格。
教学对象为高二上学期的中学生,他们在语文的学习内容上正处在一个由必修模块向选修模块过渡的时期;自身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正在形成;个人的知识与情感也处在重要提升阶段。
在这个关键阶段,正确的方法指导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
《将进酒》作为诗歌的千古名篇有很好的感染力,学生借助以往对诗人李白的了解很快便能抓住这篇诗歌的感觉,但并不能深入体会。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篇一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诗歌中唤起、暗示和夸张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诗歌中情感语境的变化,可以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的内容和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约的音乐语言的深意,学会联想对比的欣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诵读法品味鉴赏法二课时第一课时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换?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自信)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出世思想:圣贤寂寞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第二课时【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读诗,初步掌握内容和情感基调。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篇二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在一个桶里写了一百首诗,去长安的一家餐馆睡觉。
巧用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语文的美和情——程翔《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

巧用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语文的美和情——程翔《将进酒》
教学案例分析
陈云侠
【期刊名称】《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 今天观摩了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程翔老师借班教授<将进酒>的课堂实录的视频,深受教益.<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用什么有效手段来进行培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利用情感因素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发现的激励者、唤醒者、鼓舞者.
【总页数】2页(P302-303)
【作者】陈云侠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生命体验——以程翔《将进酒》课堂实录为例 [J], 齐韵涵
2.教学语言艺术之茶馆式语言研究——以程翔老师执教的《将进酒》为例 [J], 段华明
3.巧用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语文的美和情——程翔《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 [J], 陈云侠;
4.从课例背后看评价艺术——以特级教师程翔的《将进酒》为例 [J], 张慧;陈芬
5.从课例背后看评价艺术——以特级教师程翔的《将进酒》为例 [J], 张慧; 陈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课例背后看评价艺术——以特级教师程翔的《将进酒》为例

从课例背后看评价艺术——以特级教师程翔的《将进酒》为例课堂评价一直都是教学关注的重要领域,有效发挥课堂评价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必然趋势。
程翔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数十年执教生涯所积累的深厚专业素养造就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语文课堂。
《将进酒》一课是程翔精心打磨的一件作品,课堂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理念,对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将进酒》课例中运用的评价方法,并分析背后的评价理念。
一、安置性前置,了解学情安置性前置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准备程度而进行的评价。
欧阳橘红花了二个小时清理工具房,并在里面放了一张床。
总算有了睡觉的地方。
一个小窗口,开在墙壁的最上面,接近天花板的位置。
窗口用木板钉死了,她找了一架搞卫生的梯子,爬上去把木板撬开。
工具房里飘一股臭气,在房里呆久了,臭气钻到进了她的衣服里,走到哪臭到哪。
她去食堂排队打饭,刚往队里一站,大家都掩着鼻子喊哪来的的臭气,后来发现是欧阳橘红身上的,大家便你一句我一句要把她轰走,不许她排在打饭的队列里。
后来,她就等到大家都吃完饭了,食堂快要关门了才去,常常等她去食堂时,不是没饭就是没菜了。
熟知学情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是建立在熟知学情的基础之上。
《将进酒》这堂公开课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彼此不熟悉是教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为了弥补不熟知学情的现状,程翔老师向学生提问:“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以前都读过李白的诗,是不是?好,随便说说吧。
读过他的什么诗,随便一说。
”加分项的取值是以吨原矿在加工产品销售时扣除原矿、加工辅料、人工、厂房与设备折旧、能耗、物流等制造成本后的净盈利为依据,按目前我国膨润土企业加工水平,每吨原矿净利润达到1 000元的加分10,以此类推将膨润土开发利用水平拉开档次。
“三率”指标及权重与吨原矿产生净利润加分项结合,能真实反映膨润土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的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追寻,美感教学
——程翔《将进酒》课例分析
王蒙蒙今天观摩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借班讲授李白的《将进酒》的课堂实录的视频,使我受益匪浅。
程老师上课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花样百出,而是平平静静,井然有序,真正“润物细无声”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收获很多。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是这样的风采,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具体如下:
一、整堂课简单明了,课堂语言简单,讲课方式简单,板书简单
首先,语言简单。
从整堂课开始到结束,程老师所用的语言,只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作者写作背景,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朗读,中间没有多余的话。
一堂语文课,时间非常有限,教学任务也很重,老师在课堂上说与课文无关的话就是浪费时间,所以,语文老师上课,不能说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其次,讲课方式很简单。
程老师的讲课方式无非就是:学生自己看课文,初步体会诗歌;指导诵读,老师示范朗读;老师提问题,引导回答。
这几种教学方式都是很传统的,但却是很有效的,太过热闹的上课方式,也许并不是什么高效的课堂。
因为学生太过兴奋,不容易去专心书本中应该专注的知识。
最后,板书简单。
程老师的板书只有题目,作者和诗歌感情变化的过程,十余字,也许是因为这首诗的其他什么不值得写上去,但的确给我一个启示:板书,可以多写,可以少写,但一定
要明确重点的写,简单明了才是板书的最高境界。
二、有感情的多读,引学生走进文本。
“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多读可以培养语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读”是主旋律。
从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程老师给学生7分钟的时间去自己阅读,品味;到了中间,老师提出了要带着醉意去读;最后,教学生把自己当做李白,边感受,边朗读。
这些环节让我感受到诗歌朗诵的重要性,这里程老师没有用传统的方法在正式讲解诗歌之前介绍作者背景,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这首诗歌。
在中间老师提示,让学生自己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从程老师的课,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发现学生回答的水平后再进行引导拔高。
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再上一个层次。
看似无意,其实都是老师精心安排,只有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才能有目的的去教授,去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三、抓住文本关键,设计高品质问题
整堂课,除了程老师指导朗诵外,就属提问题、引导回答为最多了。
要设计好一个问题必须对文本有深刻的分析研究。
一个高品质的问题,可以收拢全诗的主题,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像诗歌主题靠拢。
比如课堂上程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作者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这个问题提得好,首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成李白,自己说一遍,去感受。
这个问题分析好了,那么整首诗的写作背景,写作主题,诗人整体形象,
当时的心境,写作的特色都可以从这个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因为这个问题,整首诗歌的所有教学任务,都可以得到收拢。
所以问题提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率高低。
四、将整堂课提升到人文教育的高度
语文教学是社会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载体,所以每堂语文课都要有提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
在整堂课的最后,程老师也是运用朗读,在学生充分了解李白写诗歌时候的心境后,指导学生将自己当做诗人,读出诗人内心拥有的豪迈,豁达,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在逆境中伟大的诗人是怎样去面对的,这就是学生应该从诗歌中得到的精神上的教育。
五、巧用幽默,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讲课时,程老师让一个同学推荐一个同学朗诵诗歌,然后那个同学推荐了班长,程老师就问他为什么推荐班长不推荐自己,他说自己胆小,程老师就正好抓住这个,说胆小的同学更需要锻炼,然后那个同学最后就推荐了自己。
这段对话中同学们欢声不断,那个胆小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活跃了课堂气氛,循序渐进的诱导了学生,最值得称道的是程老师的点评。
他说那个胆小的同学声音也很洪亮的,不胆小,这样就增加了那个学生的自信心。
还有程老师那些点评的话语像什么“非常好”“很好”“出口成章”“不得了”“不错”贯穿于自己的点评。
这种有提问有点评,点评幽默,体现了他的教学艺术。
整堂课可以说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我个人认为幽默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和老师的心理距离,能够让知
识的传授变得津津有味,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能够让批评变得有人情味。
确确实实是一门值得学习的教学智慧。
五、丰富的肢体语言,教学的平等公平
我认为程老师上课的肢体语言十分丰富。
他的面部表情,略微夸张而又不失温和,他的手势,时而迅猛时而舒缓。
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指导演唱会的指挥家,结结实实的Hold住了场面。
教学的公平平等这个方面程老师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他提问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举手,他就说你老举手,我不提问你,让别的同学回答。
从这个简单的小例子就可以看出:程老师始终是用一颗赤诚的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的。
不管你是班长,还是普通学生,老师都是平等对待。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班级的水平,还会对学生的心灵给予温暖的慰藉。
当然,程老师讲课的优点远远超出我所列举的以上几点,总之,听了程老师的课,我感慨颇多,整堂课下来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享受。
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今后一定多像这种教学名家学习,博众家所长,历练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