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主义到立体主义_艺术批评家罗杰_弗莱与阿波利奈尔
罗杰·弗莱与形式主义

一
弗莱 喜欢将前辈大师与现代 画家建 立 些 因果 联 系—— 塞 尚与乌切 罗 、 修拉与 普桑 , 但并 没有通过 宣布现代 画家在任何
弗莱 的讲 演名为《 造 型艺术 中的表 现 情况 下都 应学 习前辈大 师的作 品而把 自己
与再现》 , 他在讲 演 中说 明了形式主义美学 的观点强加在年轻 画家身上 。如果说 对作
关键词 : 形 式 主 义 关 学 观 念 后 印 象派
罗杰 ・ 弗莱 ( 1 8 6 6 —1 9 3 4 ) , 英 国著 名 到 了弗莱 的时代 , 人们 已不再相 信神圣 的 主义 批评 ” 的核心所在。 艺术史家 和美 学家 , 2 0 世 纪最伟 大的艺术 原型 之说。 因此 , 人们从 艺术 的模 仿说 中 批评 家之一。他提 出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成 摆 脱 出来 , 并 导 向艺 术 的 形 式 自律 甚 至形 为现代 美学史 的主导思想。下面笔者从 时 式 主 义 。 代 背景 、 社会 思潮等方面讲述 罗杰・ 弗莱探
一
篇 重要的 文章 , 因为 它反 映 了弗莱最初 参 照外在世界 的结果 。塞尚的创 作方式于 出挑 战 。 弗莱拒绝关于“ 绘画应该 怎样” 的所有 复 杂性” 所进行 的组 织安排 。但 弗莱 的主 文化成 规。也就 是说 , 弗莱不想 给形 式主
卷 入 的 形 式 问题 , 以及 引进 了后 来 成 为 他 是 成 了“ 通 过 一 种 几 何 架 构 对 现 象 的 无 限 的 批 评 理 论 的 基 础 的那 些 观 念 。
要 镦 唷斯 充
罗杰 ・ 弗莱 与形 式主 义
口刘 浩然
摘 要: 罗杰 - 弗莱是 2 0 世纪英 国伟 大的艺术批 评 家之一 , 他对 艺术有 着独特的观察视 角和 思辨能力。 文章从 罗杰 ・ 弗莱的艺术 观念与形式主 义的产生 、 发展之 间的关 系角度 , 论述他对 形式主义的推 动及 其关学观 念对艺术的深远影响。
现代艺术各个流派

现代艺术各个流派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泛,用来指从19世纪末期到大约1970年代大部份的艺术作品。
(较近期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称作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
)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艺术路线。
艺术家开始实验各种观看的方式、材料、观点等等,而通常作品都变得越来越抽象。
现代艺术的概念与现代主义有很亲密的关连。
现代艺术是从西方开始的,最先是绘画和版画,然后在19世纪中期扩展到其他的视觉艺术上,如雕塑和建筑。
到了19世纪末期,一些对现代艺术有重要影响的运动开始出现:以巴黎为中心的印象派,以及最初从德国开始的表现主义。
现代艺术受到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接触到东方的装饰性艺术,尤其是日本版画;透纳和德拉克鲁瓦在颜色上的创新;还有像让-弗朗索瓦·米勒等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更多描述日常生活的主题。
当时对艺术的普遍观念认为,艺术应该精确地描述事物,而且必须企图表现出其理想的样貌。
因此当时最成功的画家如果不是接受委托,就是透过举办大型画展来进行创作。
政府也会资助画家,并且定期举办展览。
于是跳脱理想化与精确描述的艺术,就不只是一种艺术路线的改变,而是社会和经济状况造成的结果。
这些新的运动并不必然将他们自己视为一种进步前卫或者个人艺术的解放。
相反地,他们认为他们才是再现了所谓的真实与普世价值。
印象派画家说人们并没有看到物体,而是看到那些物体反射出的光,因此画家必须在自然的光线下而非在画室中作画,并且捕捉那些光线带来的效果。
印象派艺术家自己组成了一个团体来推广他们的作品,尽管内部关系有些紧张,他们还是能够集结起来举办了一些展览,然后他们的风格又被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所接纳。
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家相信这是一个“运动”。
从建立起一套艺术方法、逐渐形成一股风潮、到最后获得国际性的接纳,这个过程将在每个现代艺术运动中不断被重复。
1901年-1906年,在法国巴黎,梵高、高更和塞尚的作品,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约始于1906年,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兴起的艺术运动有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
简析福尔曼的先锋派戏剧理念

简析福尔曼的先锋派戏剧理念文/黄艳春摘 要:美国著名戏剧家理查德·福尔曼,曾以独特的“歇斯底里”表演盛行一时。
其反戏剧、反传统、反文化的先锋派戏剧理念秉承的是斯泰因的美学观,基于的是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本体论:“存续的当下”“当下瞬间的知觉”便是现实的本质、世界的本体。
因此戏剧之美就在于上演这样的现实,而且首先要以“存在写作”取代传统的“认同写作”:剧作家涂写下自己当下自然流露的杂乱意识、内省和激奋,并充当导演把这样的剧作刻板地搬上舞台。
如此反常的病态表演,目的就是要冲击观众的感知,唤醒他们回归自己的内心和自性,达到佛教禅宗般的心理治疗效果。
福尔曼以此自说自话、“现身说法”的戏剧,暴露了现代美国人的精神危机,“物极必反”似地表达一种独特深刻的现实关怀。
关键词:福尔曼;戏剧理论;先锋派;“歇斯底里”;“存续的当下”;“存在写作”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研究”(14ZDB088)阶段性研究成果。
理查德·福尔曼(Richard Foreman, 1937~)的先锋派戏剧盛行于1960-1970年代的美国。
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反文化运动中,戏剧界的先锋派是从宽阔的社会舞台转移到剧场本身,进行各种戏剧实验和创新,以反戏剧、反传统、反文化的形式,甚至用赤身裸体的表演,引领人们冲破社会对个人的束缚。
福尔曼便是当时盛行的先锋派戏剧的开创者和突出代表。
他的戏剧以多元自我、反常诡异为重要特征,刻意打破传统的创作、表演和欣赏常规,片面追求戏剧艺术形式和风格的新奇怪诞,以“歇斯底里”的病态表现反叛现实、反叛理性、挖掘内心为己任。
其中有着独特的戏剧思想与理念,吻合。
更值得一提的是,阿波利奈尔是未来派的重要诗人,虽然他的诗歌创作提倡形式创新,但是并没有完全摒弃对于传统形式的运用。
无独有偶,在立体主义画派中,毕加索同野兽主义马蒂斯一样,被非洲雕刻所透露出来的魅力以及原始情趣深深地折服,被视为立体主义开山之作的《亚威农少女》(如图1)以及其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加索对于原始非洲雕刻元素的运用。
1970年以来的西方艺术理论概览

82ART RESEARCH美术研究1970年以来的西方艺术理论概览詹姆斯·艾尔金斯 (James Elkins) [1]陶 铮 译 沈语冰 校 [校者按]2009年5月,我在北京召开的“中际论坛”上有幸结识芝加哥艺术学院艾尔金斯教授,蒙其不弃,答应我就值得翻译的西方艺术史、艺术理论与批评的著作为我提供咨询,并撰写有关西方艺术理论与批评发展的最新趋势的文章,作为我正在主编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的序言之一。
这就是本文的第一个版本的缘由。
适值国内某刊物约我主持一个“西方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的栏目,请我邀约国际知名学者撰稿。
我再约艾尔金斯教授,于是有了眼下这个扩展了的版本。
出乎意料的是,该杂志以本文更像一个书单,而不像一篇专业论文为由拒绝发表。
我意识到此文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国内美术史、美术理论与批评的研究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向导作用。
而艾尔金斯教授的慷慨善意,也决没有辜负之理。
于是,借《美术研究》杂志予以刊出,以示文献信息之重要,不敢自秘也。
我希望本文对我国美术研究者(特别是研究外国美术史的学者和研究生们)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当然,文中的观点与视角都是个人的,这一点自不待我多言。
这是一篇特别的文章,并非通常发表的那种。
我以为无法用任何一门西语在3千字以内写出概述西方艺术理论主要潮流的文章。
一本叫做《简明艺术史导论》(Very Short Introduction to Art History)的书有3万字,还有一些艺术术语词典。
在英语世界里,人们使用《艺术史关键词》(Critical Terms For Art History),即便它没有收录任何亚洲艺术批评的词条而受到日本学者Shigemi Inaga的批评。
[2]学生们可以查阅几本词典,它们提供一些专有名词的释义,诸如符号学、精神分析批评和性别研究等,但并不是艺术史意义上的。
[3] 现如今没有这样一篇文章面世,其基本原因或许是,没有人会信任任何一个单独作者所写的东西。
[罗杰,弗莱,形式主义]论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观
![[罗杰,弗莱,形式主义]论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观](https://img.taocdn.com/s3/m/9d838d2c0242a8956aece481.png)
论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观在西方,形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形式主义来源于形式。
后来形式美这一概念被柏拉图提出来,他认为艺术的美的本质在于它的形与色。
从广义上说,形式主义是指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不是内容上的重视。
形式主义的美学观重在强调块面的均衡、明暗的变化、色彩的协调、形体、空间、文字等组合关系或艺术作品结构中的美学观,它对观者的心理和生理起作用。
形式主义者强调美的本质来是来源于形式的,他们不会或比较少的关注到作品的内容及其深层含义,而是把艺术作品的创作特点、表现技法和风格流派等作为了关注的焦点,以来强调作品形式的重要性。
罗杰弗莱与克莱夫贝尔虽同作为同一时代的形式主义者,但是所持观点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罗杰弗莱虽然在早期思想中过分重视形式,但是在他后期的理论他逐渐摆脱这种教条的思想,开始辩证的看待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贝尔似乎是极端的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绝对的把内容与形式分割开来。
罗杰弗莱作为艺术家和美学家他主要的观点是把艺术作品的形式作为艺术作品最本质的东西,认为人的审美愉悦感能从艺术作品的形式中被激发出来,并且不会马上消失。
在《艺术与生活》中他提到在科学和艺术发展的新方向中我发现了某些相似性,科学已将它的手段交还给人性,开始调查人性的基本要求;而艺术也将其目光返回到自身,开始为人的审美需求而工作。
他赋予了形式更加深层丰富的蕴含。
他认为应该从一个创作品展示的形式中去理解它,这样可以大致避免因为作品体现的内容而使观者对作品产生的一种不满与偏见。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的本身的创作技法、艺术风格。
克莱夫贝尔1914年发表了《艺术》,其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经典论述。
贝尔在这方面,主张的是完全脱离开现实生活背景的,纯形式的艺术,把艺术作品的形式独立出来。
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对形式的敏感度有所不同,贝尔认为如果一个艺术家对形式没有敏感度,那说明他缺少深刻的审美经验。
从罗杰·弗莱的艺术批评看塞尚的绘画语言

从罗杰·弗莱的艺术批评看塞尚的绘画语言作者:杨雨丝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罗杰·弗莱提出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为切入点,围绕塞尚画面中造型、色彩和轮廓等形式因素分析塞尚绘画中的语言表达,从而探讨现代艺术中关于形式、色彩和结构的表现方式。
同时结合罗杰·弗莱对于“有意味的形式”的思考,以及他对塞尚的绘画作品的解读,分析罗杰·弗莱现代艺术批评理论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罗杰·弗莱塞尚绘画语言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32-03一、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艺术批评罗杰·弗莱,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和美学家,被誉为“形式主义之父”以及“现代艺术批评之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
通过先后两次关于“马奈与后印象派画家”的策展和多次对后印象派进行的文章辩护,罗杰·弗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众的审美趣味,将“形式”问题提升到了新的美学高度,构建了形式主义相关的概念体系,这也奠定了形式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他所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着重于将艺术纯粹化,强调艺术本身的形式美,反对艺术作品重复再现现实。
通过阅读罗杰·弗莱出版的书籍,他的观点中对于艺术的纯粹性问题进行了强调。
“只要艺术家依赖于对他所描绘事物的联想,他的作品就不会是完全自由和纯粹的,因为浪漫主义的联想至少包括了一种想象的实践行为”。
联系20世纪的人文历史背景,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现代艺术运动,提倡非写实绘画、抽象艺术和众多表现形式。
在当时,现代艺术批评受此影响也是以理想批评为主。
艺术批评讨论的重点就是非写实主义艺术。
在罗杰·弗莱所著的艺术批评理论中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即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线条、颜色、体积的排列,把画面构成间秩序与多样性融合在一起,构成“有意味的形式”和“有表现力的形式”,而不仅仅是生活“实录”,或是靠文字等意识形态的形式去表达。
从结构主义到形式主义理解现代西方美术史

从结构主义到形式主义理解现代西方美术史一、结构主义谈及形式主义必要简要评述结构主义的美术理论,从本质上说,结构主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态,或者是一种发展。
在其初阶段,结构主义就是作为形式主的一种延伸而出现的。
将构主义作为工具用以对艺术作品行研究的做法首先20年代的德语国家中展起来。
其中特别重要的人物吉多·冯·卡施尼·魏因贝格(18901958)。
他创性地使用了结构分析的法。
虽然在强调单纯描及其整体论观点方面,的结构主义美术史研究独立发展起来的,但是颇有意思是,这几乎与法国的结构主义代表物、人类学家列维·斯特斯的非历史性方法的、能主义的结构主义人类学研究时出现。
卡施尼茨·魏因贝最早是对古代意大利的早期雕像进研究,他强调史前艺术是所的意大利晚期艺术的关键,并将自关于结构的概念与大利艺术的区域连续性结合起。
卡施尼茨·魏因贝格所的“结构”概念主要指的是位于现的表面形式之的全部设原则,特别是在雕塑中更是如此。
试图分析出艺术作品最基本形式本质,而不是作品的表面细。
他将形式从内容、图、或者功能中挑选出。
这样他仅从形式的角度对古埃及术与古希腊艺术作了比。
对在不同文化中创造出的作品之设计本质的传递过作出描述时。
二、形式主义在西方美术史学研究包含着两个主要方:一是就造型艺术作本身的一些因素,要是形式因素进行检查;一是将艺作品的内容、意义等因素作为主要察对象。
西方的一学者一般将这两种方向简要地括为“内在的”和“在的”美术史研究。
“内在的”术史非军事化主要把注意中心集中在艺术家艺术作品本身;而“外在的”美术研究则倾向于对艺术家、艺作品和艺术创作与生理、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因素的关系进行察。
通过西方美术史学的发趋势来看,大致经历了由“在”到“外在”,而内在与外在相融合样几个阶段。
形式主义在方美学和文学艺术论中是一股强大和持久的潮流,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渊源。
浅析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如何介入高中美术教学

浅析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如何介入高中美术教学一、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罗杰·弗莱是世界公认的形式主义美学创始人之一,而形式主义美学是现代主义理论的基础。
在后期他对自己的观点做了另一种阐述,认为:“绘画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形式,由线条和色彩的排列构成的一种形式,把“秩序”和“多样性”融为一体,使人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愉快。
”这种愉快感受不同于再现性内容引起的感情,后者会消失,而形式引起的愉快感永远不会消失和减弱。
他在《论美感》中提出,一幅好的作品必备的两个方面是秩序感和多样化。
作为一个具有完美形式的作品,应该具有统一而不单一的形式。
它能帮助我们看到每幅作品的整体。
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点,作为观者我们的焦点就会很混乱,无处落脚。
这两个要点是作品形式美的两条基本準则,目的是让观者能感受到整个作品的形式感,对画面中的形式表达都有平等的关注。
然而画面的统一感十分重要,它能够将画面中的各个部分自然的链接在一起,不突出任何一个,让观者对美术作品能有一个整体的欣赏。
二、形式主义美学介入高中美术教学的意义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形式,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欣赏美的感悟能力,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和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美术被认为对实践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
而美术欣赏又是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但目前大多数学校欣赏课形式较单一,如教师单靠一本教材资料,在教学时,很多情况教师是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学生一味在接受,一堂课下来,老师累的够呛,学生也听得糊涂,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不佳;有时候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课堂上却采用了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使得本该生动活泼的欣赏课课堂气氛变得枯燥乏味;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欣赏一幅作品的美,但离开了老师就不知道如何去发现它的美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景中.美学史与观念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 3.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4.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5.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 周宪.激进的美学锋芒.商务印书馆,2004 7.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8.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与阿波利奈尔
文 / 谭红梅
塞尚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充分发 挥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推动了欧洲的纯绘画 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他要求 强烈地感受对象,反对冷漠地对待自然,强 调主观感受的重要性,还坚持发挥思维的作 用, 把客观物象条理化、 秩序化和抽象化。 他 以表达一种超越自然的理想概念。在画面处 理上,塞尚追求平面感, 用色彩表现空间。 塞 尚在绘画上的革新精神,受到西方 20 世纪艺 他对绘画中表现体面的重视,对立体派艺术 如否定绘画的情节性、文学性等,被西方 20 世纪一些艺术家加以发展,构成形式主义理 论。 “对塞尚的早期绘画的第一次详尽与严 肃的分析研究却来自一位英国的批评家”这 样一个事实,源于罗杰・弗莱从属的英国现 代思想史、文学史与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精英 团体—布卢姆斯伯里团体和伯兰特・罗素
的“剑桥学派”之间深刻的渊源关系。 “形式主义” 是米歇尔・福柯哲学的陈述 关键词之一,而“逻辑”是伯兰特・罗素知 识理论的研究重点。 罗素在 1914 年界定的知 识理论之双重属性,是罗杰・弗莱印象主义 和后印象主义双重理论的哲学背景。罗杰・ 弗莱把美术史批评的视角转向了“形式”和
塞尚绘画有无穷的原创性。更重要的是罗 杰・弗莱关注了塞尚绘画中连续的有空间深 度的立体感,塞尚绘画中有节奏的小平面的 运用,所组成的结构的统一性和纵深的平衡 性,塞尚分割绘画表面的三维形式,都使罗 杰・弗莱着迷。在罗杰・弗莱看来,在塞尚 的绘画中,轮廓线并不重要,物体的连续性 出现了运动的方式,这正是罗杰・弗莱着力 探究的问题。关于塞尚的色彩,罗杰・弗莱 提出了“造型的色彩”的概念,以区别于传 之上。这些革命性的理论,对绘画本身的革 罗杰・弗莱谴责完全的抽象,他仍然注 重绘画中的情感因素。在这一点上,罗杰・ 弗莱还不是传统的彻底颠覆者,他对现代艺
提出要用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来处理形象, 有独立于绘画主题之外的“构图的情感要
术家的普遍重视,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占庭艺术的单纯和装饰风格相比较,并断定 。 家尤其有启发。他的某些偏激的艺术主张, 画即从拜占庭艺术里吸收了营养。这一观点 中得到进一步强调。 传达出普遍的精神观念,其影响巨大,时至 今日,仍然在继续深化。但在罗杰・弗莱时 代,对文艺复兴以来审美传统的挑战,需要
谭红梅 安徽阜阳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温室里的塞尚夫人
塞尚
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
现代绘画的主题》发表不久,新的倾向在立 体主义中出现了。马塞尔・杜尚开始实践一 种完全没有概念化、 没有任何清规戒律的艺 术。 德罗内则开始尝试一种完全色彩化的绘 画。 立体主义艺术家在朝着一种全新的方向 前进。从立体主义开始,阿波利奈尔在变化 的风格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立场, 他的关注和 莱所言: “毕加索或马蒂斯抑或杜桑,他们 在冒险时,并不是孤独一人,作为立体派画 家的喉舌,阿波利奈尔一直站在他们的身 边。 ”莱玛特尔说: “阿波利奈尔在立体主 义, 进一步说是在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成 估也不会过分。 ” 毕加索把其称为 “立体派的教皇” 而人 , 们普遍认为阿波利奈尔是毕加索的“精神上 的导师” 。
价。弗莱对塞尚的作品做纯形式性的研究, 统绘画中色彩通过素描与明暗法附加于物体 夫林的形式分析和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 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从结构主义到立体主义
From Structuralism to Cubism — Record of Art Criticism of Rasho Linley and Apollinaire
050
艺术的审美趣味,现代主义绘画之父保罗・ 塞尚的名字基本上无人知晓。罗杰・弗莱把 法国当代艺术介绍给了英国观众,并亲自策 划主持了两届后印象派展览,通过这两届展 览,罗杰・弗莱发展了他的形式主义美学的 一般观念。罗杰・弗莱的论文《论美感》中 素” 作为基本的形式主义信念, , 至今仍是整 座现代主义大厦的基座之一。罗杰・弗莱在 对塞尚和高更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将其与拜 塞尚的风格受益于格列柯,而格列柯早期绘
在罗杰・弗莱的 《造型艺术中的表现和再现》 在诗人艺术批评家阿波利奈尔那里找到清晰 后印象绘画表达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象派后的立体主义。
付出极大的智慧和努力。 对罗杰・弗莱而言, 目标是创造更真实的艺术,其最大的影响是
国际美苑
2009・08
美术大观
掀起了对“真实”的新主张和新观念。它所 承袭的 19 世纪末传统, 其一来自后印象主义 所强调的平面性,其二来自象征主义者反自 然主义式的迂回再现手段,使写实主义面临 了重新界定的强力震撼。主要成就是对塞尚 后期绘画的抽象视觉分析以及毕加索发现的 来自非洲民族面具上的反自然主义式的表现 手法。 1905 — 1918 年间,阿波利奈尔直接从 巴黎的先锋艺术家的工作室中传播着的概 念中抽取他的观点。大量的艺术家谈话也 许有些许误导性,但比任何文献和资料更 能反映当时真实的先锋语境。 而此时, 正是 毕加索和勃拉克携手探索如何再现视觉对 象的概念。他们期望打破图像绘画的传统 手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时间和地点,即 “分析的立体主义”时期。巴黎的先锋派艺 术家, 尤其是毕加索的绘画理念, 深深打动 了阿波利奈尔。 毕加索毫无疑问是现当代艺术史最具有 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 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在长达 70 年 用一生创造了惊世骇俗的成就。 在毕加索的 艺术经历中, 阿波利奈尔的友谊和鼓励于毕 加索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阿波利奈尔的艺术批评观和巴黎立体主 义绘画是同步进行的。阿波利奈尔比任何批 评家更重视批评文章的可读性,他反对一本 正经的逻辑性批评,这很符合他“诗化”的 风格。1905 年阿波利奈尔写了第一篇关于毕 加索绘画的短评,此时,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开山之作《亚威农少女》 (1906 — 1907,纽 约,现代美术馆)尚未诞生。毕加索的立体 主义观念乃植根于塞尚艺术的构成法。但是 阿波利奈尔的不修边幅和诗人气质无疑打动 了毕加索敏感的神经。从此,在立体主义的 基础上建立绘画的新向度,成为阿波利奈尔 和毕加索共同的追求。稍后的综合立体主义 不再解析某一具体对象,而是利用多种不同 的素材组合去创造一个主题意念。绘画不再 是透视物象的窗子,而是发生组合现象的场 所。这些真实的东西所组成的主题意义不是 任何事物的模拟品。在毕加索其后所有惊世 骇俗的风格变革中,无不处处显示着阿波利 奈尔的影子。 毕加索一生都在超越自己,这和阿波利 奈尔最早对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马蒂斯绘 画的知觉和理性,也很早被阿波利奈尔发 现,他认为,马蒂斯在有逻辑性的构造他的 绘画,它们是“逻辑地”组合,并不包含任 何偶然的东西在内,他在这里达到了有机统 辑的”这个概念,是来源于古老的形式和象 征意义。从此,阿波利奈尔对艺术品的批评 们未必清楚,一幅画在其是战马、裸女或某 个传说之前,本质上就是一个平面,只不过 在《三种造型美质》这篇文章里,阿波 利奈尔提出了他那个最著名的隐喻: “一个 人不能总是扛着他父亲的尸首。他得把他丢 下, 让他与其他死者为伍。 他可以追忆他, 想 念他,并带着崇敬的口吻谈论他,但是我们 父亲的尸首,就是这样一个传统,它压在每 一个创造者的肩上, 要往前走, 必须抛弃。 但 这里仍然有继承的含义,但与学院派在传统 个艺术家都需要有特殊的勇气,在自己的道 路上摸索前行,在黑暗中向前伸出自己的 手,抓住每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同时,也 要不可避免地面对被后代淘汰的厄运: “现 代主义者是一个清醒地意识到他的弑父者形 象,并清醒地意识到有朝一日他自己也会是 被后来者杀死的人。但是,被杀死的只是他 的躯体,作为艺术家的灵魂,如果他达到足 够的高度, 则将进入波德莱尔所说的 ‘永恒’ 之中。 ” 其后, 阿波利奈尔敏锐地发现立体主义 已经处于完全抽象主义的边缘, 并宣布纯绘 画不涉及主题也回避自然的观念, 甚至绘画 的主题材料也已成为绘画形式中一种多余的 可丢弃的东西, 一种还原为本质特征或纯粹 化的风格正在形成。果然在阿波利奈尔《论
影响力的画家,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 一体的概念。 在这里, 阿波利奈尔解释了 “逻
的创作生涯中毕Βιβλιοθήκη 索从不受羁于任何束缚, 由对主题的关注转向了对形式的批评: “人
覆盖着按照一定秩序加以安排的色彩而已。 批评,使抽象主义成为一种可能。正像巴克 ”
无论如何评 的脚步得徒劳地从埋葬死者的土地上离开。 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 ”
术的辩护不是建立在前卫的,亦与过去决裂 的观念之上,而是建立在对历史的继承上, 以及人类知觉与知识增长的信念上,他把后 印象绘画置于艺术史的延续性框架里来确定 它的地位。罗杰・弗莱作为后印象主义理论 批评家的声誉建立在对塞尚的研究之上,其 形式主义研究不是指表现内容的形式,而是 具有几何形式的结构主义。罗杰・弗莱意识 到塞尚绘画的 “原始型” 并将其归纳为结构 , 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的原则导致了后来的立 体主义。 二、阿波利奈尔与立体主义观念 20 世纪初期先锋艺术批评的情境,可以 的答案。阿波利奈尔的研究和学术重点是印 19世纪末以来萌芽的诸多现代艺术运动 中,立体主义也许是个最丰腴的分水岭,许 多方面都堪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相比拟。它的
满足于这种瞬间性和主题性的印象主义作 “逻辑” 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保罗・塞尚。 , 在 品,他们更注重形式因素,注重精神价值方 《塞尚研究》中,罗杰・弗莱完全依据艺术家 面的探索。 罗杰・弗莱作为形式主义批评家, 的技法和构图对塞尚艺术品做出精辟的评 他着重于视觉艺术中“纯形式”的因素,诸 如逻辑性、相关性与和谐性等,而忽略作品 的主题事件及内容。他认为艺术品的形式是 艺术中最具本质的因素,这一点和后印象主 义理念遥相呼应,不谋而合。 把塞尚艺术引入英国的, 是罗杰・弗莱。 亦有来自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自然有沃尔 并有桑佩尔和李格尔对自然形态转变为抽象 主题的理论研究。 在罗杰・弗莱以前,拉斐尔决定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