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
【临床路径】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诊疗常规

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诊疗常规【概述】胆囊良性疾病是由于胆囊结石、息肉等引起的胆囊病变。
【诊断标准】1、曾有急性右上腹部疼痛近期无发作史等症状明显。
2、腹部B超或CT提示胆囊壁增厚、萎缩、息肉、或结石。
3、胆囊造影不显影或脂肪餐后收缩功能差。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
2、无急性右上腹疼痛和Murphy阳性者。
3、无其它伴发疾病。
4、年龄18-60岁。
5、无腹部手术史。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证:符合纳入标准。
(2)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药物(1)术中及术后三天应用抗生素。
(2)术中麻醉用药。
3、检查(1)术前: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凝血四项、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乙肝五项、全导联心电图、胸部正位片、腹部彩超。
(2)术后:血常规、肝功能。
【出院标准】1、切口Ⅱ/甲愈合。
2、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0天。
最低住院日:5天。
2、疗效标准:治愈好转率≥98%,病死率<1%。
3、手术部位感染率(SSI)<3%。
武陟县人民医院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临床路径编码:010 疾病名称:胆囊良性病变适用对象:慢性胆囊炎结石、胆囊息肉拟行:胆囊切除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10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手术住院天数:2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胆道良性疾病的治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胆道良性疾病的治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 (1)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 (7)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 (9)胆管系统手术的麻醉管理 (10)腹腔镜胆道手术的医护配合 (12)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护理实践 (14)急慢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胆囊息肉的病理诊断 (16)胆囊良性病变超声诊断 (1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2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2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 (26)胆囊结石的诊治 (28)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1.在我国,引起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为()A.胆囊癌B.胆道寄生虫C.胆囊结石D.胆囊息肉E.先天性胆道解剖结构异常参考答案:C2.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女性B.肥胖C.年龄大于40岁D.多次妊娠E.胆囊息肉参考答案:E3.胆囊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A.腺瘤性息肉B.胆固醇性息肉C.腺癌D.炎性息肉E.淋巴瘤参考答案:B4.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不包括()A.息肉大于1cmB.息肉血供丰富C.息肉基底宽、形态不规则D.息肉小于5mmE.息肉增长迅速参考答案:D5.以下不是急性胆囊炎常见表现的是()A.腹痛B.高热C.黄疸D.Murphy征阳性E.超声提示胆囊壁增厚参考答案:C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1.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不包括()A.息肉大于1cmB.息肉血供丰富C.息肉基底宽、形态不规则D.息肉小于5mmE.息肉增长迅速参考答案:D2.胆囊结石的影像学检查为()A.腹部X线平片B.腹部超声C.腹部CTD.MRCPE.ERCP参考答案:B3.胆囊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A.腺瘤性息肉B.胆固醇性息肉C.腺癌D.炎性息肉E.淋巴瘤参考答案:B4.在我国,引起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为()A.胆囊癌B.胆道寄生虫C.胆囊结石D.胆囊息肉E.先天性胆道解剖结构异常参考答案:C5.胆囊结石的最常见类型为()A.胆固醇结石B.胆色素结石C.混合性结石D.尿酸结石E.草酸钙结石参考答案:A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1.下列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源性腹痛描述不正确的是()A.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的常见原因B.诊断需要排除胆管结石、胆囊残石、胰腺炎C.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可以反映胆管压力D.目前推荐罗马标准IV诊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源性腹痛E.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源性腹痛外科手术治疗参考答案:E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英文译名是()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paroscopic Hepatectomyparoscopic CholecystecomyE.Open Cholecystecomy参考答案:D3.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损伤胆管的可能原因有()A.对胆道解剖变异认识不足B.胆囊炎症病变重,Calot三角区组织水肿或纤维化变硬C.操作过程中“三管一壶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D.解剖平面远离胆囊壁进入肝床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4.下列哪项对胆道出血描述不正确()A.胆道出血手术治疗B.呕血、黑便C.周期性发作D.胆道炎症、感染是胆道出血的常见原因E.黄疸参考答案:A5.下列哪类药物是通过降低胆总管压力缓解SOD导致的腹痛症状()A.胃肠道高选择性钙拮抗剂B.促胆汁排泄药C.消化酶类D.抗抑郁药E.高胆汁排泄抗生素参考答案:A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1.安全的关键视野(CVS)不包括()A.去除胆囊三角内的脂肪及纤维组织B.完整显露胆总管C.充分游离胆囊床下1/3D.可见两个且仅两个管道结构进入胆囊E.两个结构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参考答案:B2.有助于避免胆道损伤的方式不包括()A.术前MRCPB.术前CTC.术中超声D.术中胆道造影E.术中荧光显像参考答案:B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不包括()A.恢复快B.切口小C.住院时间短D.合并症少E.操作简单参考答案:E4.困难胆囊手术的因素不包括()A.急性炎症肿胀充血B.慢性炎症组织挛缩C.下腹部手术史D.肝病E.解剖变异参考答案:C5.以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是()A.胆道损伤B.胆道狭窄C.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D.肠管损伤E.胃梗阻参考答案:C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1.胆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A.急性胆管炎B.急性胰腺炎C.出血D.穿孔E.急性胆囊炎参考答案:B2.以下不是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Reynolds五联征表现的是()A.腹痛B.高热寒战C.黄疸D.呕吐E.嗜睡参考答案:D3.在我国,引起急性胆管炎最常见的病因为()A.肝内外胆管结石B.胆道寄生虫C.胆道恶性肿瘤D.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E.先天性胆道解剖结构异常参考答案:A4.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年轻女性B.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者C.慢性胰腺炎D.困难插管者E.既往急性胰腺炎病史者参考答案:C5.胆道微结石是指结石直径小于()A.1mmB.3mmC.5mmD.10mmE.15mm参考答案:B胆管系统手术的麻醉管理1.关于腹腔镜手术中返流和误吸的说法,错误的是()A.术中应用抗酸药和H2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误吸的危害B.腹内压升高增加误吸的危险C.采用喉罩进行通气可完全防止返流误吸D.术前应常规留置胃管E.全麻气管插管应采用带套囊气管导管参考答案:C2.腹腔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伤口感染D.恶心呕吐E.术后苏醒延迟参考答案:D3.上腹部手术人工气腹压力一般应控制于()A.<30mmHgB.<25mmHgC.<20mmHgD.<15mmHg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D4.人工气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A.腹内压低于10mmHg时,中心静脉压升高B.腹内压高于10mmHg时,中心静脉压升高C.机械通气使用PEEP有助于减轻高腹内压引起的回心血量下降D.快速充气容易刺激腹膜牵张感受器,引起心律增快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5.有关腹腔镜手术中CO2栓塞的症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唇发绀、SpO2突然下降B.心率加快C.血压降低D.PETCO2迅速上升E.瞳孔散大参考答案:B腹腔镜胆道手术的医护配合1.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不少于()A.30分钟B.15分钟C.1小时D.10小时E.6小时参考答案:D2.胆道手术后,T管一般留置的时间是()A.3天B.5天C.7天D.14天E.30天参考答案:D3.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为腹痛、寒战高热及()A.呕吐B.腹泻C.黄疸D.腹水E.胸痛参考答案:C4.出现夏柯三联征的胆道疾病是()A.急性胆囊炎B.胆囊结石C.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D.肝内胆管结石E.萎缩性胆囊炎参考答案:C5.诊断胆囊结石简单而可靠的方法是()A.腹部B超B.PTCC.ERCPD.口服胆囊造影E.十二指肠引流术参考答案:A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护理实践1.胆囊结石术后护理不包括()A.饮食B.C.疼痛D.心理E.胃肠道参考答案:E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有点()A.伤口小B.恢复快C.出血少D.缩短住院日E.早拆线参考答案:E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不包括()A.减少肺部并发症B.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C.改善营养状况D.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E.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参考答案:C4.对于疼痛的描述正确的是()A.疼痛是患者主观感受,缺少客观体征B.疼痛不受精神和心理因素影响C.用药期间的疼痛程度评估有助于及时调整止痛药物的剂量D.护士应通过观察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E.止痛药有副作用,尽可能少的使用止痛药参考答案:C5.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进食油腻后,容易发病B.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C.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D.多数病人伴黄疸E.墨菲征阳性参考答案:D急慢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胆囊息肉的病理诊断1.坏疽性胆囊炎最标志性的镜下改变是()A.中性粒细胞浸润B.胆囊壁全层坏死C.胆囊壁充血水肿D.粘膜层脱落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2.可以引起急性胆囊炎的病因包括()A.胆囊结石B.肿瘤C.寄生虫D.胰液反流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经腹B超可显示为胆囊息肉的疾病包括()A.胆固醇息肉B.胆囊腺瘤C.胆囊腺肌瘤病D.胆囊癌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4.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胆囊炎的特殊变异类型()A.滤泡性胆囊炎B.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玻璃样变性胆囊炎D.穿孔性胆囊炎E.嗜酸细胞性胆囊炎参考答案:D5.下列关于罗阿窦的描述错误的是()A.罗阿窦是胆囊上皮内陷形成的B.罗阿窦位于肌层下方时,应诊断胆囊腺肌症C.罗阿窦见于半数以上的慢性胆囊炎D.罗阿窦内可见结石E.以上描述全部正确参考答案:B胆囊良性病变超声诊断1.胆囊结石的最常见类型为()A.胆固醇结石B.胆色素结石C.混合性结石D.尿酸结石E.草酸钙结石参考答案:A2.以下不是急性胆囊炎常见表现的是()A.腹痛B.高热C.黄疸D.Murphy征阳性E.超声提示胆囊壁增厚参考答案:C3.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不包括()A.息肉大于1cmB.息肉血供丰富C.息肉基底宽、形态不规则D.息肉小于5mmE.息肉增长迅速参考答案:D4.胆囊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A.腺瘤性息肉B.胆固醇性息肉C.腺癌D.炎性息肉E.淋巴瘤参考答案:B5.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女性B.肥胖C.年龄大于40岁D.多次妊娠E.胆囊息肉参考答案:E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抗生素选择考虑针对的病原体是()A.铜绿假单胞菌B.鲍曼不动杆菌C.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D.金葡菌E.表皮葡萄球菌参考答案:C2.胆石症无症状者,随访的时间及内容正确的是()A.每年进行1次,仅需腹部超声检查B.每6月进行1次,仅需腹部超声检查C.每3月进行1次,腹部超声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D.每6月1次,需进行体格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E.每年进行1次,体格检查、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参考答案:E3.应行胆囊切除治疗的胆囊息肉有()A.直径≥1.0 cm 有或无症状,伴或不伴胆囊结石B.直径< 0.4 cm,有症状C.直径< 0.6 cm,无症状D.直径< 0.6 cm,胆囊壁无增厚E.直径< 0.6 cm,有症状,多次复查B超声直径无明显变化参考答案:A4.胆绞痛急性发作,国外推荐的一线用药是()A.非甾体类消炎药B.硝酸酯类药物C.解痉灵D.匹维溴铵E.薄荷油参考答案:A5.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A.胆道寄生虫感染B.胆囊排空障碍C.胆囊缺血D.高脂饮食E.代谢因素参考答案: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1.关于Mirizzi综合征手术中所需注意事项叙述有误的是()A.由于胆囊胆管瘘,胆囊极度萎缩,胆囊壁极度增厚,与胆囊管连接在一起,很难发现胆囊管B.对于胆囊萎缩、胆囊壁极度增厚的,术后应做快速冰冻病理检查C.如不能按常规方法解剖Calot三角,可采用逆行切除法D.术中胆道造影对了解胆道结构非常重要,有助于分型E.术中可常规做胆道镜检查,鉴别胆管结石或胆管癌,减少胆管残留结石造成术后引流不畅参考答案:B2.关于Mirizzi综合征的叙述有误的是()A.极大增加手术难度B.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或合并胆囊炎症,压迫或波及肝总管而发病C.引起周围组织增生、炎症或肝总管狭窄D.临床上表现以梗阻性黄疸、胆绞痛或胆管炎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E.发生率为0.1-1.0%参考答案:E3.治疗SOD的临床常用药物不包括()A.钙通道拮抗剂B.胃肠动力调节药物C.硝酸酯类药物D.抗抑郁药E.β手提阻断剂参考答案:E4.副肝管损伤后可致()A.胆囊炎B.胆汁性腹膜炎C.乙型肝炎D.黄疸E.脂肪肝参考答案:B5.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国际诊断标准()A.符合胆源性疼痛的诊断标准B.肝脏转氨酶升高或胆总管扩张,但非同时存在C.无胆管结石或其他结构异常D.A+B+CE.A+B或A+C或B+C参考答案: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1.胆管损伤最常见的病因是()A.机械性损伤B.电热性损伤C.化学性损伤D.缺血性损伤E.物理性损伤参考答案:A2.胆管损伤确定性修复术后可常规放置经吻合口的胆道引流管,常规进行胆道引流的时间应()A.<3个月B.<2个月C.<1个月D.>3个月E.>4个月参考答案:A3.以下哪项诊断方法可全面显示各种损伤类型的胆管树解剖结构,准确提供胆管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近端胆管扩张程度等信息()A.超声B.CTC.MRID.MRCPE.PTC参考答案:D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以()为标志的“安全三角”区开始分离A.Calot三角B.肝Ⅴ段脏面C.Rouviere沟D.胆囊壶腹部E.胆囊管断端处参考答案:C5.胆管损伤的重建术式()A.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B.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术C.胆管对端吻合术D.胆管乙状结肠吻合术E.无张力黏膜对黏膜吻合参考答案: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1.胆结石发病的高危因素不包括()A.高脂血症B.糖尿病C.肝脏疾病D.妊娠E.肥胖参考答案:A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速康复护理的术前护理,不正确的是()A.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该疾病的病例,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B.告知患者术前6h 禁食,术前2h 禁水C.进行常规肠道准备D.进行脐部护理,防止感染E.在术前3h 口服200 ml浓度为20% 的葡糖糖注射液参考答案:C3.胆囊和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储存胆汁B.储存食物C.浓缩胆汁D.分泌粘液E.排空参考答案:B4.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是()A.消化不良B.恶心C.厌食油腻食物D.上腹部绞痛E.肩背部放射疼参考答案:D5.下述哪项不是胆结石的主要成分()A.胆固醇B.血液C.胆汁D.食物残渣E.钙质参考答案:D胆囊结石的诊治1.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在的胆道外科学组专家共识仍然不推荐尽早手术B.既往专家意见保守治疗,3个月后手术C.结石嵌顿应当手术治疗D.胆囊坏疽穿孔应当手术治疗E.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当手术治疗参考答案:A2.关于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以下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多见B.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多见C.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见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性多见E.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和性别无关参考答案:A3.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的管理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荐药物治疗B.避免油腻性食物C.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D.避免不吃早餐E.每年1次超声检查参考答案:A4.关于保胆取石手术和胆囊切除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胆取石手术不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B.胆囊切除术优势是彻底解决了胆囊结石C.保胆取石术优势是保留了胆囊功能D.保胆取石手术的结石复发率高再次手术时难度增大E.胆囊切除术存在一定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参考答案:A5.下列哪一项不是容易得胆囊结石的4F人群因素()A.吸烟 okeB.女性femaleC.40岁fortyD.肥胖fatE.多次生育fertilize参考答案:A。
胆道外科疾病临床诊治进展

的诊 断较 B超 更 优 . 发现 率在 8 % 以上 ; 射 性 核 0 放 素扫 描不 常用. 其灵 敏度 和 准确 性 可高 于 B超 . 殊 特 情况 B超 不 能诊 断 时可考 虑使 用 。MR 与 C 一样 I T
胆道 外科 疾 病是 临床 上 的常见 病 、 多发 病。 由于 胆道 系统 固有 的特 点及 胆道 外科 疾 病 治疗上 难 易程 度 的不 同, 展 是不平 衡 的。 创 外科技 术 的临床 应 发 微
用 给胆 囊结 石 、肝外胆 管 结 石的治 疗 带来 了前所 未 有 的疗 效 ; 而对 另一 些胆道 外科 疾 病 , 如肝 内胆 管结
但比C T更 好地 显 示胆 囊结 石 的存 在 .并可 同时结
合 造 影 .对 胆管 结 石特别 是 肝外胆 管 结石 的诊 断率
高。对 胆 石症尤 其是 胆 管结 石 的诊 断单项检 查 常不 满意 ,如 能结合 两项 以上 的检 查 .诊 断准确 率 可达 9 % 以上 。 内镜 下逆 行 胰胆 管造 影 (n ocpc r— 0 e d so i e t ga e c oa g p n raorp y R P 、 磁 共 r rd h lni a ce t a h ,E C ) 核 o o g 振 胰胆 管 造 影 ( an t eo a c h ln i a c— m g e c rsn n e c o go n r i a p ctga h ,MR P aorp y C )仍 然是 最 重要 的胆 石症 的诊 断 手段 , 常起 决定 性 的作用 。
确 率较低 . T在胆 囊结 石的诊 断 中并没 有优势 . C 由于 C T扫 描检查 的不连 续性 和 密度 依 赖性 .常使< m 1c
的及 密度 与胆 汁相似 的胆 囊 结 石容 易遗漏 .发 现 率 为 2 %~ 0 但 对 肝 内胆 管结 石和 胆 总管 下段 结 石 5 7 %;
胆道良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胆道良性疾病的治疗进展胆囊结石的诊治1、关于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以下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2、下列哪一项不是容易得胆囊结石的4F人群因素() A3、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关于保胆取石手术和胆囊切除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的管理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6、下列选项中属于胆囊结石的继发性病变的是() E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速康复护理的术前护理,不正确的是() C2、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是() D3、胆结石发病的高危因素不包括() A4、下述哪项不是胆结石的主要成分() D5、胆囊和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6、急性胆囊炎常用的的处理方法是()Λ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1、在我国,引起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为() C2、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E3、胆囊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 B4、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不包括() D5、以下不是急性胆囊炎常见表现的是() C6、胆囊结石的最常见类型为() A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1、胆囊结石首选的影像学检查为() B4、胆囊结石的最常见类型为() A5、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不包括() D6、以下不是急性胆囊炎常见表现的是( 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1、下列哪类药物是通过降低胆总管压力缓解SOD导致的腹痛症状() A2、下列哪项对胆道出血描述不正确() A3、下列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源性腹痛描述不E正确的是()4、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损伤胆管的可能原因有() E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英文译名是() D6、胆管损伤的BiSnRlth分型中,左右肝管汇合部损伤,造成肝管分离的是()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不包括 E2、安全的关键视野(CVS)不包括() B3、困难胆囊手术的因素不包括() C4、有助于避免胆道损伤的方式不包括() B5、以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是() C6、以下不适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是() E 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1、胆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B2、胆道微结石是指结石直径小于() B3、以下不是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ReynoldS五联征表现的是() D4、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C 胆管系统手术的麻醉管理1、腹腔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D2、关于腹腔镜手术中返流和误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C3、人工气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4、上腹部手术人工气腹压力一般应控制于() D5、有关腹腔镜手术中C02栓塞的症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6、腹腔镜手术的常规监测不包括() E 腹腔镜胆道手术的医护配合1、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不少于() D2、胆道手术后,T管一般留置的时间是() D3、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为腹痛、寒战高热及() C4、出现夏柯三联征的胆道疾病是() C5、诊断胆囊结石简单而可靠的方法是()Λ6、胆道疾病中最易发生休克的是() E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护理实践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有点() E2、胆囊结石术后护理不包括() E3、对于疼痛的描述正确的是() C4、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D5、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不包括() C6、夏柯三联症表现是() C 急慢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胆囊息肉的病理诊断1、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胆囊炎的特殊变异类型() D2、下列关于罗阿窦的描述错误的是() B3、坏疽性胆囊炎最标志性的镜下改变是() B5、经腹B超可显示为胆囊息肉的疾病包括() E6、经腹超声检查可表现为胆囊息肉的疾病包括() E 胆囊良性病变超声诊断1、胆囊结石的最常见类型为() A2、以下不是急性胆囊炎常见表现的是() C3、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E4、胆囊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 B5、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不包括() D6、在我国,引起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为() C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 D2、胆绞痛急性发作,国外推荐的一线用药是() A3、应行胆囊切除治疗的胆囊息肉有()Λ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抗生素选择考虑针对的病原体是() C5、胆石症无症状者,随访的时间及内容正确的是() E6、关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描述是() C 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治疗选择1、肝胆管结石的常见体征不包括() D2、肝胆管结石诊断的要素不包括() E3、诊断为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条件不包括() E4、肝切除指征,不正确的是() A5、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C6、肝内肝管结石的部位() 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1、治疗SOD的临床常用药物不包括()E2、副肝管损伤后可致()3、关于Mirizzi综合征手术中所需注意事项叙述有误的是O B4、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国际诊断标准O D5、关于MiriZZi综合征的叙述有误的是() E6、根据胆囊胆管瘦及内疼造成胆管壁的损伤,对YiriZZi综合征进行临床分型,可定为III型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以()为标志的“安全三角”区开始分离 C2、胆管损伤最常见的病因是() A3、胆管损伤的重建术式首选() C4、胆管损伤确定性修复术后可常规放置经吻合口的胆道引流管,常规进行胆道、引流的时间应()5、以下哪项诊断方法可全面显示各种损伤类型的胆管树解剖结构,准确提供胆管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近端胆管扩张程度等信息()6、胆管的哪种损伤常涉及较大范围的胆管树结构,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肝内外胆道系统()。
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陈嘉兴 何小谷【摘要】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CRC )的癌前病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被广泛研究。
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均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两者的发病因素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相关性。
胆囊良性疾病导致结直肠息肉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胆汁暴露、基因突变、胆汁酸-肠道菌群轴作用和病因共享。
该文就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胆囊良性疾病;发病机制DOI: 10. 3969/j. issn. 1673-534X. 2023. 06. 002作者单位:430081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结直肠息肉是指结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凸出的隆起性病变,其病理类型包括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是结直肠癌(CRC )的癌前病变。
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的恶变率为1.4%~9.4%[1],由腺瘤进展为异型增生甚至恶性肿瘤的进程为10~15年[2]。
因此,提高结直肠息肉的早期检出率并尽早治疗可能可以预防CRC 的发生。
目前结直肠息肉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遗传易感性、胆囊疾病及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3-4]。
胆囊良性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炎和胆囊腺肌症等[5]。
在中国,胆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是胆囊结石,其发病率为10%~15%,70%及以上的胆囊结石是胆固醇结石;腹部超声是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而该病的治疗则以胆囊切除术为主[6-7]。
本文就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胆囊切除可升高CRC 的发病率[8]。
刘杨等[9]的研究发现,胆囊息肉可升高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的发病率,这提示因胆囊内环境改变所致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可能可以导致结直肠息肉发生。
胆囊良性疾病PPT课件

27
3 转回社区后的康复指导
(3)、康复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再次或多次手术
(4)对整个胆道系统情况,尤其是肝内病变的情况,在手 术前和手术中未能完全弄清楚,因而遗漏病变而未能得 到适当处理。 (5)胆囊结石手术时,遗漏胆管内结石或括约肌狭窄病变。 (6)手术后慢性胆管炎的发展,可导致继发性的胆管狭窄 和胆管闭锁
切除胆囊能诱发癌症吗?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指出:一个长有结 石的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 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于保存一个病灶 。实际上胆囊切除前,相当多的情况是胆汁已直接经 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因此,在胆囊切除前后胆汁的 流向是一样的。而且很有趣的是,人的神经系统有很 强的适应能力,在胆囊切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 肝细胞会在餐后人体需要胆汁时,增加胆汁分泌。因 此,切除胆囊后不会明显影响消化功能
胆囊良性疾病
1
主要内容
1 接诊中应注意的问题 2 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 3 转回社区后的康复指导
2
一 接诊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主诉:上腹部不适?(年、月、日) ▪ 2 哪些原因引起上腹部不适? ▪ 3 伴随症状有哪些? ▪ 4 相关检查资料有哪些? ▪ 5 根据主诉重点考虑哪一类疾病? ▪ 6 诊断依据是什么? ▪ 7 鉴别诊断有哪些? ▪ 8 如何在接诊中快速排除不典型重症疾患?
18
3 转回社区后的康复指导
(1)、转回社区的条件
▪ 大部分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当天就可以回家,可 以正常饮食和活动。
▪ 进行了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则要留院5-7天,一周后才能 正常饮食,4-6周后才能正常活动
胆囊良性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胆囊良性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摘要胆囊良性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式,随着LC术式的普及和对胆囊疾病认识的加深,有必要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进展进行再认识。
笔者基于《胆囊良性疾病诊治专家共识》,从提高胆囊良性疾病在胆囊癌发生中的认识、胆道先天性畸形对胆囊良性疾病诊治流程的影响及重视术前检查等方面概以综述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策略。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肌症、急慢性胆囊炎等胆囊良性疾病是外科常见病,以胆囊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被外科医师及患者广泛认同,成为外科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常用术式[1]。
随着LC例数的增加以及对胆囊疾病,尤其是对胆囊癌认识的加深,出现了一些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对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过多考虑保留胆囊功能而忽略了致癌风险,未能早期切除病变胆囊、阻断癌变风险;术前对胆囊恶变评估不足,尤其当肿瘤突破浆膜层或术中胆囊破裂时,常规LC增加了肿瘤播散的发生风险;术前未能识别伴发的先天性胆管囊肿、胰胆管汇合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等致病因素,此类患者LC术后往往反复发作胆管结石;LC增加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injury,IBDI)的发生风险。
基于这些临床问题,本文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一、胆囊良性疾病是胆囊癌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胆囊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呈增长趋势,因具有明显的侵袭特征,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丧失根治机会,而药物的疗效又差强人意。
因此,胆囊癌患者的整体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低于10%[2,3]。
据报道,70%~9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炎症到癌的转化是肿瘤发生机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4]。
随着研究的深入,胆囊癌炎-癌转化的潜在机制也在被逐步解析[5,6]。
外科治疗良性胆道疾病1473例分析

外科治疗良性胆道疾病1473例分析李瑞华;陈小伍;林建雄【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年(卷),期】2003(015)003【摘要】目的:了解外科治疗良性胆道疾病30年来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1970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良性胆道疾病1473例的病例资料,将其年龄、性别、职业、胆囊包块、胆囊穿孔、休克及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登记,并按1970~1979、1980~1989及1990~等三个年代进行排列,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分析外科治疗的胆道疾病发展情况.结果:①青幼年组成比下降,老年人组成比上升.②胆囊包块、胆囊穿孔、休克及病死率均逐年下降.③单纯的细菌及寄生虫感染下降,胆囊结石上升,但胆管结石变化不大.结论:良性胆道疾病无论在年龄结构上还是在临床症状及病因上均有了明显的变化,病情趋向缓和简单,预后良好,病死率下降.【总页数】2页(P167-168)【作者】李瑞华;陈小伍;林建雄【作者单位】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广东,顺德,528300;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广东,顺德,528300;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广东,顺德,52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相关文献】1.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附54例分析) [J], 赵忠莲;张跃峰;王茂信2.老年胆道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J], 方骏3.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附131例分析) [J], 张熙容;蔡楚霞4.SpyGlass DS胆道镜系统诊治胆道良性疾病的病例分析 [J], 邹洪; 王佳; 闫洪涛; 肖乐; 王涛; 罗皓; 汤礼军5.胆道支架移位在胆道良性疾病中的影响因素 [J], 苏悦;秦鸣放;吴瑜;蔡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摘要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看似相对简单,然而引发问题和争议较多,不容轻视。
本文根据目前已发表的相关共识指南精神和临床实际,归纳分析了治疗抉择时上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的临床问题,并对“盲目保胆的问题”和“谨慎抉择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慎重对待胆囊良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多数胆囊良性疾病依靠腹部超声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其外科治疗手段亦相对简单。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胆囊良性疾病的相关诊治问题已逐步下沉至各级基层医院。
然而,在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有诸多临床问题存在不规范或争议。
结合各国发表的相关共识和指南,笔者认为,目前在胆囊良性疾病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良性胆囊疾病外科治疗的抉择(一)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胆囊良性疾病治疗决策的专家共识(2011版)》(简称我国2011版共识)中明确指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如采取保守治疗,可因结石继发其他病症造成严重后果。
对有症状胆囊结石自然病程的调查结果显示,保守治疗1年内14%的患者发生急性胆囊炎,5%的患者继发胆源性胰腺炎,5%的患者继发梗阻性黄疸;每10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每个月需急诊住院治疗的次数为2.5~23.0次。
胆囊切除术与保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中,4年内约50%的患者因继发疾病而必须切除胆囊。
基于以上研究提供的证据,胆囊结石如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应通过手术解除症状,并降低继发疾病的风险[1]。
欧洲《“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2016版)》[简称欧洲指南(2016)]指出,症状性胆囊结石应行胆囊切除术,因为即使经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约一半的患者亦会复发,且继发急性胆囊炎、胆道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为每年0.5%~3%,因此,建议胆囊切除术为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优先治疗选择[2]。
其他各国指南意见基本相同。
笔者认为,虽有个别前瞻性临床研究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腹痛不能完全缓解而对手术适应证质疑[3],但尚不能完全推翻其可缓解63%以上患者的腹痛症状、阻断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事实,在由更多高级别证据证实的更加适宜的其他方案被指南推荐之前,当前仍应遵循现有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意见。
(二)急性胆囊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在《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4]中提出,对于诊断明确的轻度和中度急性胆囊炎,若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对于局部炎症反应重、手术难度大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行经皮经肝胆囊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或胆囊造瘘,待情况好转后二期行LC;对于重度急性胆囊炎,应积极纠正多器官功能不全,通过PTGD缓解症状,加之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延期实施LC。
欧洲指南(2016)提出,对于急性胆囊炎,提倡早期实施LC(最好在入院72 h内),对于伴有胆石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的老年或麻醉高危患者,应在身体状况允许下立即实施胆囊切除术[2]。
2016年《世界急诊外科学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指南》中引入了早期胆囊切除术(earl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LC)的概念,将ELC 的时间定义为患者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 h内或症状出现7 d内,即粗略估算起病10 d 内实施手术[5];2020年该指南更新为,对于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及早行胆囊切除术优于PTGD,推荐将LC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TG18)》通过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对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提出只要患者能耐受手术,不论发病多长时间,均应尽早手术,但应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6]。
由于三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更多的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的急性胆囊炎将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胆囊切除术的规范化培训、胆管损伤的防治已成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临床问题。
严重胆道感染时手术操作相对困难,LC胆管损伤发生率较高。
我国16家三甲医院105例LC后胆管损伤患者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预防LC相关胆管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7]。
(三)其他情况1.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管梗阻、胆囊内白色胆汁或积脓:这些情况严重影响胆汁排泄和胆囊功能,是造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乃至脓毒症的重要原因。
颈部结石的长期嵌顿摩擦,可能造成黏膜损伤甚至癌变,而胆囊颈管癌的周围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胆囊癌,一旦肿瘤侵犯胆囊管,患者预后相对较差[8],应行胆囊切除而非保胆取石。
2.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壁明显增厚或壁厚每年增长>2 mm、多发胆囊结石:这些疾病的胆囊运动功能和黏膜分泌功能已发生明显障碍。
2016年《日本胃肠病学会胆石症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当胆囊充满结石、胆囊造影阴性或胆囊壁增厚怀疑为癌时,即使没有症状,亦最好在会诊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9]。
3.结石最大径>3 cm:虽有研究证实了结石与胆囊癌发生相关,但尚无法确定结石大小与胆囊癌的直接关系。
1983年Diehl[10]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最大径<1 cm的结石相比,最大径>3 cm的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增加。
Lowenfels等[11]进行了一项跨人种胆囊癌研究,发现胆囊结石最大径≥3 cm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比<1 cm者高9.2倍,认为通过结石大小可以预测胆囊结石患者罹患胆囊癌的风险。
Cariati等[12]对1986—2012年2 942例接受胆道手术的胆道疾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发现75例胆囊癌中72例有胆囊结石,其中最大径>1.5 cm的胆囊结石与88.88%的鳞状细胞癌、68.2%的腺癌有关;100%的胰胆反流与乳头状腺癌相关,其中15年以上无症状者占48.7%(35/72)(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者比较,P<0.01)。
以上文献虽然发表时间较久,证据级别不高,但均具有一定的病理学依据,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近几年,欧洲、德国等制定的指南仍推荐大的胆囊结石应接受预防性胆囊切除术[13]。
4. 胆囊腺肌病:Nabatame等[14]对4 56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胆囊腺肌瘤病分为节段型、基底型和弥漫型。
梁力建教授结合近期文献和临床实践认为,无症状的基底型胆囊腺肌瘤病,无需外科治疗;而节段型和弥漫型胆囊腺肌瘤病因为患者可能合并胆囊癌,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是否手术;有症状的胆囊腺肌瘤病由于大部分合并胆囊炎症和结石,宜行LC [15]。
5.胆囊息肉:直径≥1 cm、单个、基底较宽、表面不光滑、呈进行性生长和(或)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16],应予LC,而非保胆取息肉。
6.其他:合并溶血性贫血、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的胆囊结石病,各国指南均推荐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总之,一些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无症状胆囊良性疾病,临床上常因“毫无症状”而被轻视,以致发展至胆囊癌,甚至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应予以高度警惕。
(四)胆囊结石清除术(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联合内镜技术进行胆囊结石清除,即保胆取石,可作为严重慢性胆囊炎致腹腔广泛粘连、急性胆囊炎合并脓毒症不能耐受常规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一种手术方案选择。
2016年《日本胃肠病学会胆石症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内镜胆道引流可用于Mirizzi综合征合并胆道梗阻、有并发症或一般情况差、伴有器官损伤的患者,但一般情况改善后仍需行胆囊切除术[9]。
欧洲指南(2016)提出,应用药物预防胆囊结石并无确切作用。
没有充分的依据证实熊去氧胆酸对防止结石形成有效[2]。
国内应用中药防止胆囊结石形成的研究尚缺乏5年以上随访数据证实其效果。
国际共识和指南多主张,急诊条件下可实施保胆取石术,术后条件适宜时应择期实施胆囊切除术去除病灶。
有学者主张结石复发后再实施胆囊切除术,亦有学者主张反复多次取石。
笔者认为,应遵循国际相关共识和指南的推荐意见,不应提倡反复多次地保胆取石。
对于有家族史、代谢综合征、胰胆管合流异常等并发症的胆囊结石患者,不应盲目采取保胆取石的治疗策略,以免患者因结石复发而承受多次手术打击和经济负担。
对有家族史、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可根据其有无症状进行相应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道乳头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12],对有症状者应予以胆囊切除。
(五)无症状患者的临床处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在2011版共识中对该类患者推荐的治疗策略是“定期随访下的期待治疗”[1]。
欧洲指南(2016)与我国共识意见一致,对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不推荐胆囊切除治疗。
其他国家共识和指南的意见亦基本如此。
二、对两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一)对盲目保胆存在问题的思考保胆还是切胆的争议焦点,并不在于理念更新、技术创新,而是复发与癌变这两个瓶颈能否解决,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临床问题。
1.有关结石复发:关于胆囊结石病的外科治疗应保胆还是切胆,已经争议了几百年。
保胆取石术一直在限定性人群中实施,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保胆取石术需要应用防止结石形成、复发的药物作为技术支撑,且临床效果不甚理想。
因熊去氧胆酸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的治愈率低且复发率高,欧洲指南(2016)不推荐使用。
我国文献显示,保胆取石后4~5年进入结石高复发阶段[17]。
张东等[16]对经严格挑选(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内结石<3枚、胆囊收缩率>30%)的216例接受保胆取石治疗的中青年胆囊结石患者进行10年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其2年结石复发率仍有9.3%。
2.有关胆囊癌的漏诊问题:保胆取石术特别要警惕两种情况,一是结石去除后,病变胆囊(或结石发生机制)仍存在,可能发展成胆囊癌;二是本来已是隐匿性胆囊癌,只取出了结石,未去除癌变的胆囊组织,造成病变继续发展,甚至因为胆汁外溢直接造成肿瘤播散至腹腔和邻近器官。
目前,LC仍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技术手段。
对有症状的特别是合并脓毒症的急性期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实施保胆取石手术并无异议。
但对无症状者实施保胆取石有扩大手术适应证之嫌,让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手术、麻醉和经济负担,亦浪费国家医疗资源;对有症状的慢性期患者,实施保胆取石有结石复发和胆囊癌变的可能。
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和各国指南共识的意见,对良性胆囊疾病广泛开展保胆手术还缺乏全面的、足够的证据支持,仍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二)谨慎抉择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1.手术适应证:基于约80%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是病程缓慢的良性病群体、20~30年的随访中无并发症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均明确指出,这类患者可长期观察,在无并发症发生时并不需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