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开题报告(材料详实)

本文拟采用文献法,借助书籍、报刊杂志和网络收集大量国内外有关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比较和整理,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法,基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汇的翻译实践,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一方面的指导作用。
四、论文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A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Vocabula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2016’s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巩飞.论“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 ( 6 ): 148-150.
2016年3月16日开题报告
2016年4月6日完成中期检查表
2016年4月20日完成初稿
2016年5月4日定稿
2016年5月7-10日老师评阅
2016年5月11日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研究意义:
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实践中来,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翻译视角,帮助译者在翻译时既要采取符合英语社会的表达方式,又保存中国特色词汇原有的社会传统意义,实现中国特色词和其英译表达在文化内涵,情感色彩和社会影响方面的真正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下《江格尔》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下《江格尔》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江格尔》是蒙古族作家图尔荪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江格尔的漂泊人生,展现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
该作品在国内外文学界广受赞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然而,在其翻译过程中,涉及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如语言差异、归纳理念的不同等,对译者提出了挑战。
因此,对《江格尔》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突破文化壁垒,增强中西文化交流。
二、研究目的1.分析《江格尔》中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在《江格尔》的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3.研究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提升翻译质量。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对《江格尔》中文化意象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语言、思想、价值观等方面,以揭示文化差异的本质。
2.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对相关文化意象进行比较,研究译者应如何进行转换。
3.通过阅读中西方文化翻译理论、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总结出适用于《江格尔》的文化意象翻译方法。
四、研究意义1.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拓宽了国内外文学研究的视角。
2.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文化意象翻译的可行性,为翻译领域探索出一条新的翻译思路。
3.提高翻译评价标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有助于提升翻译质量。
五、预期成果1.文章将分析《江格尔》中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从中提取文化意象。
2.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翻译,分析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对不同翻译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估。
3.总结出适用于《江格尔》的文化意象翻译方法,进而提高其翻译质量。
六、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研究中西文化差异。
第二阶段:对《江格尔》中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方法,并总结出可行的方法。
第四阶段:将总结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翻译中,并将翻译文本与原文进行比较和评估。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成果,并进行适当的修改与完善。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的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广告翻译在国际商务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广告翻译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它还包含了多样的文化元素、符号和隐喻等非语言成分,因此广告翻译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广告翻译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是目前广告翻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翻译应当以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功能对等为原则,保持语境和文化的连贯性,建立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意义对等。
该理论在广告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为广告翻译提供指导,并帮助翻译人员在跨文化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探索翻译人员如何在广告翻译过程中正确运用该理论,以提高广告翻译的效果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取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应用原则2. 广告翻译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3. 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实例4. 广告翻译中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5. 广告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广告翻译领域的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功能对等理论,促进广告翻译的质量和效果,推动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限制本研究仅限于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采用的广告范围有限,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选择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结果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时间:1个月第二阶段:案例分析和研究撰写,时间:2个月第三阶段:研究论文初稿撰写和修改,时间:1个月第四阶段:研究报告撰写和整理,时间:1个月总计:5个月。
功能对等及顺应理论在译制片翻译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及顺应理论在译制片翻译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成为必然的趋势,其中翻译业的需求也随
之增加。
译制片翻译作为翻译业的重要一环,其对等翻译和顺应翻译两种翻译策略适
用是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拟从功能对等及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其在译制片翻译
中的应用,以期为译制片翻译提供实用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功能对等及顺应理论的解析,探讨其在译制片翻译中的应用,以期提
高译制片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功能对等和顺应翻译两种翻译策略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应用。
2.译制片翻译的特点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角色扮演、脚本改编、口头表达等因素的影响。
3.结合实例比较功能对等和顺应翻译在译制片翻译中的实际应用,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
本文拟采用文献综述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借助已有的相关文献
资料、译制片案例以及相应的翻译工具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得出科学严谨、实用性
强的结论。
四、预期成果
本文预期可以较全面地介绍功能对等和顺应翻译两种翻译策略的原则和应用,了解译
制片翻译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两种翻译策略在译制片翻译中的实际应用
效果,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和改进建议,为译制片翻译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同时
本文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地区和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

开题报告:功能对等理论1. 简介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关于计算机系统设计的理论,旨在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将系统的功能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并在这些模块之间实现对等的关系,从而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本文将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实施步骤。
2. 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系统的功能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并在这些模块之间实现对等的关系。
每个模块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可以独立运行,互不依赖。
当其中某个模块发生故障时,其他模块可以接替其功能,从而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都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可以独立运行,互不依赖。
- 对等关系:每个模块之间应该是对等的关系,没有主从之分。
任何一个模块发生故障时,其他模块都可以接替其功能。
- 容错性:系统应该具备容错性,当某个模块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继续正常运行,不会因为一个模块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3. 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场景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特别适用于对高可用性和容错性要求较高的系统。
以下是一些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场景: - 分布式系统: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中,将系统的功能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消息传递协作,实现对等的关系,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性。
- 集群系统: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应用于集群系统的设计中,将集群节点配置为对等的关系,每个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接替其功能,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 多线程编程: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引导多线程编程中的任务拆分和任务分配,将任务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独立运行,互不依赖,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容错性。
4. 实施步骤功能对等理论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功能分解:将系统的功能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
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

开题报告功能对等理论开题报告功能对等理论引言:功能对等理论是信息交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强调了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和相互作用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达尔和巴克提出的,它认为信息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功能对等理论中,信息被视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来实现共享和传递。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理论框架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概念:功能对等、功能互补和功能替代。
1. 功能对等:功能对等指的是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扮演相同的角色,即相互扮演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角色。
这种对等关系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理解。
2. 功能互补:功能互补指的是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扮演不同但相互补充的角色。
通过互补的功能,信息可以得到更全面和深入的传递。
3. 功能替代:功能替代指的是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扮演相反的角色。
通过功能替代,信息可以得到更全面和多样化的解读。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功能对等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信息交流的效果。
1. 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平等和互补的角色扮演,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2. 促进共享知识的建立: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信息的共享和传递,通过功能对等、互补和替代的关系,可以促进共享知识的建立和积累。
3. 增强信息交流的效果: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互补和替代的角色扮演,可以增强信息交流的效果,提高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四、功能对等理论的局限性功能对等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忽视个体差异: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忽视了个体的差异。
功能对等理论在金融文献翻译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在金融文献翻译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金融领域中的跨语言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对于金融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而言,理解和应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金融领域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和误解,从而影响到对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如何准确、完整地翻译金融文献,尤其是在涉及到专业术语和概念的时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功能对等理论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对于解决金融文献翻译中出现的术语和概念偏差和误解有着一定的作用。
现有文献普遍认为,金融领域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和概念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因此需要进行功能对等的翻译。
但是,如何将这一理论具体应用到金融领域的文献翻译中,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论文选取了功能对等理论在金融文献翻译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领域中术语和概念的翻译策略,为金融文献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1. 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在金融文献翻译中的适用性,探究其对金融领域中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翻译策略的影响;2. 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分析金融文献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利用功能对等理论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3. 基于案例分析,提出一些实用性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便金融翻译人员能够更好地应用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翻译实践。
三、论文内容和结构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
介绍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
第二章:功能对等理论在金融文献翻译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功能对等理论在金融文献翻译中的基本理论原则和适用方法,探究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章:金融文献翻译中的术语和概念问题。
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探究金融文献翻译中出现的术语和概念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讨汽车品牌的翻译的开题报告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讨汽车品牌的翻译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汽车品牌的国际化翻译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汽车品牌的翻译不仅涉及到品牌建设和传播,更关乎到企业的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然而,汽车品牌的翻译存在种种问题,例如翻译不准确、失去本土特色等。
因此,进行汽车品牌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汽车品牌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旨在提高汽车品牌的国际化推广效果和品牌形象。
2. 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汽车品牌翻译的功能对等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解决汽车品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汽车品牌翻译中存在哪些问题?(2)什么是功能对等理论?其在汽车品牌翻译中的应用有哪些?(3)如何应用功能对等原则进行汽车品牌翻译?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汽车品牌翻译的功能对等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汽车品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2)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3)基于功能对等原则进行汽车品牌翻译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案例研究,分析实践中汽车品牌翻译的效果。
4. 期望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探讨汽车品牌翻译的问题和方法,揭示功能对等原则的实践价值,并为汽车品牌翻译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推广效果和品牌形象。
本研究的成果将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将为我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推广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飞.论“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 ( 6 ): 148-150.
三、研究方案
本文拟采用文献法,借助书籍、报刊杂志和网络收集大量国内外有关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比较和整理,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研究提供了 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法,基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汇的翻译实践,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一方面的指导作用。
四、论文进度安排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A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Vocabula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2016’s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中国特色词的翻译实践中旨在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词的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中国特色词的翻译实践中旨在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词的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中国特色词的翻译实践中旨在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词的翻译方法翻译方法翻译方法让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不努力做到不努力做到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中国特色词的思想仅能准确地传达中国特色词的思想仅能准确地传达中国特色词的思想而且使其更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而且使其更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而且使其更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外国友从而更好地为外国友从而更好地为外国友人所接受达到更好的宣传中国和与他国进行交流的目的
2016年3月16日 开题报告
2016年4月6日 完成中期检查表
2016年4月20日 完成初稿
2016年5月4日 定稿
2016年5月7-10日 老师评阅
2016年5月11日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Bassnet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负责人签名(院系公章):年月日
注:1.题目类型:理论、实验、应用、综合;
2.题目来源:指导教师拟定、自选、其它;
3.此表可打印。
研究意义:
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实践中来,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翻译视角,帮助译者在翻译时既要采取符合英语社会的表达方式,又保存中国特色词汇原有的社会传统意义,实现中国特色词和其英译表达在文化内涵,情感色彩和社会影响方面的真正对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题目类型理论题目来源自选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
英语(师范)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xxx
年级
xxxxxxx
学号
xxxxxxxxx
一、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或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
选题背景:
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对上一年政府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总结,也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因此,我们必须足够重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尤其是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中国特色词汇的不断涌现表现了中国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蓬勃发展。但是,在工作报告中有些中国特色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词。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特殊性,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必须恰当准确。它们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然而,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发现,政府工作报告的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国内外翻译界大都同时从多个不同层面研究政府工作报告,而很少有学者具体探讨其中中国特色词的翻译。此外,国内外翻译家大都只注重其翻译技巧,而很少有人从理论出发研究中国特色词的英译。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卢敏.如何做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J].中国翻译, 2012, ( 9 ): 48-51.
王雪玲.外宣翻译中的功能对等重要性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9, ( 6 ): 64-66.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七、院(系)审核意见
研究内容:
本文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的英译实践为例,一方面解析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介绍功能翻译理论在其中的运用,旨在探究功能翻译理论对于中国特色词的指导作用。
预期目标:
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中国特色词的翻译实践中,旨在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词的翻译方法,让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中国特色词的思想,而且使其更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外国友人所接受,达到更好的宣传中国和与他国进行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