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工作管理程序
医院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程序(标注版)

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程序1、检验报告的格式检验报告的格式应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后由检验科设计,由检验科管理层与医务部讨论后决定。
报告单上必须包括足够的信息量,报告应清晰易懂,填写无误。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A、实验室名称、地址和检验地点;B、患者的唯一标识(门诊号或住院号)C、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科别;D、检验申请者姓名;E、样本的类别,当原始样本的质和量对检验结果有影响时,应注明样本的状态,如溶血、脂血等。
F、原始样本采集的日期与时间,必要时还应注明实验室接收样本的时间;G、检验项目的名称、结果、单位及参考范围;H、报告发布日期和时间;I、当临床或病人有要求时应注明结果的测定方法,若要求检验科为其检验报告提供解释和说明时,检验技术人员应提供其服务。
J、检验者、审核者标识,检验日期。
2、检验报告的传达方式和时间检验报告的传达方式由医务科和检验科共同讨论决定,并在《中心医院检验项目及报告时间一览表》制度的检验周期内送达适当的人员。
门诊患者的检验报告在门诊化验室领取,体检中心的检验报告由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统一领取,住院患者的检验报告由专人送达各科室,临床医护人员签收。
3、检验周期①技术管理层在咨询申请者后,于医务部共同协商每个项目的检验周期。
②在严格遵照相关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缩短检验周期,满足临床需要。
③当不能按检验周期制度的时间报告检验结果,延迟报告又可能影响患者诊治时,按以下程序通知申请者:A、以电话或书面的方式通知申请者,说明延迟报告的原因或可能发出报告的时间;B、若在短时间内延迟报告的原因不能排除,应送至委托实验室检验,检验完成后及时通知申请者;C、若某一项目经常发生延迟报告,应与申请者协商,对检验周期进行重新评审,必要时对所识别出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4、结果评审①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验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等有有关临床检验信息进行系统性评价,看是否从临床角度加以解释,若出现危急值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
检验工作程序

检验工作程序1 目的检验工作是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为保证本实验室检验工作按照管理体系和有关规定顺序开展,并确保其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实验室开展的各类检验工作。
3 职责检验室是实施本程序的主体。
办公室是本程序的管理部门,技术管理者对本程序的实施负有监督和领导责任。
4 监督检验工作程序4.1 监督检验实行计划管理。
年度检验计划由办公室每年12月份至下年1月提出,由技术主管报实验室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下达后实施。
4.2 对于上级下达的检验任务,办公室应制定实施方案,报技术管理者审批后实施,按期完成检验任务。
遇有影响检验任务按期完成的问题时,各检验科要及时反馈给办公室。
4.3 抽样前应做好抽样准备工作,由办公室组织实施采样工作,各检测可予以配合。
抽样应统一领取抽样单,熟悉抽样标准及抽样方法,确定抽样方案,抽样人员应带齐相关证件。
4.4 抽样过程按抽样工作程序执行或标准执行。
4.5 抽样回实验室后,由办公室办理检验样品登记手续和留样样品入库。
从样品登记到样品处理按样品管理程序执行。
4.6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公平公正,实行盲样检验,盲样由办公室负责制作,流转到检验室的任务书(流转卡)均不能体现受检单位、委托单位、生产单位,相应栏目均用“/”号表示。
4.7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影响检验工作的各个因素应加以控制,因此,检验过程必须满足下列条件:a. 检验人员必须是持有该项目检验证人员,并熟悉检验方法及规程;b. 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c. 检验方法必须是国家公布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的确认程序确认的非标准方法。
d. 使用的消耗性材料应符合标准(或规程)规定的要求;e. 设备仪器应符合标准(或规程)规定的要求,并在同期校准有效期内且运行正常。
在检验前,应检查仪器的水平、零位;检验时,严格遵循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检验程序,检验后,必须将仪器设备复原、关好电源、水源等,并作好设备仪器使用记录;f. 检测样品的制备(处置)必须按方法(或规程)以及有效的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进行。
质量检验管理程序

质量检验管理程序一,目的;对产品质量的各方面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来料检验,工序检验及成品检验。
三,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来料,工序与成品的检验与判定。
相关部门;负责配合质量管理部的检验工作。
仓管;负责来料清点,核实及后续处理工作。
四,作业程序;来料检验;1,采购接到来料信息后通知仓库收货。
2,仓库收到送货单后,核对其数量,规格后放于待检区,通知质量管理部。
3,质检员依进料检验规范,相关图纸,样板进行检验,并填写《来料检验记录》。
4,判定合格的物料放上“检验合格”标识牌通知仓管入库,不合格作不合格品标识并填写《来料不合格报告》交质量管理部主管核准,依《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处理。
5,如连续两次检验不合格时,需发出《纠正措施通知单》要求供应商改善,对改善结果由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跟踪。
6,紧急用料处理;a,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而予以放行时,由生产部填写(紧急用料申请单),质量管理部主管核准,并对该物料作好记录及“紧急放行”标识。
b,紧急用料放行时,质量管理员抽取样品或随生产线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时立即撤回,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7,免检物料;a,对不会影响本厂产品质量的原材料,列入(免检物料清单),经总经理核准后,执行免检。
b,对于本厂无能力检验的原材料,也可以列入(免检物料清单),经总经理核准后进行免检,但应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存档备查。
8,客户供应的原材料按照(客户财产管理程序)作业。
工序检验;1,生产部首检,自检;a,生产组长在接到生产主观下达的(生产指令单)后,在进行作业前,应准备该批产品所有相关的资料和模板。
b,作业员在每日开机,换模,修模,设备维修及物料更换时,必须进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不合格不能生产。
c,首件检验合格后,作业员要在生产中进行自主检验,作业员如发现品质异常时应及时关机或停止作业,并向直接上级报告,由上级改善处理,在未改善前不能恢复生产。
医院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程序

医院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程序一、概述二、工作程序1.接收样本及信息登记2.样本交接和处理接收到的样本需要进行交接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样本将被送往医院实验室进行检验,这时需要将样本交给对应的实验室人员,并填写相关交接记录。
实验室人员需要对样本进行入库,确保样本不被交叉污染,并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检验。
3.检验过程管理在进行实验室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实验室人员需要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操作失误和检验结果的误解。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需进行重复检测或者进行质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结果解读和报告当检验结果得出后,实验室人员需要仔细解读和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并按照医嘱或者医生的要求填写检验结果报告。
在填写检验结果报告时,需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和规范语言,确保报告能够被其他医务人员准确理解。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还需填写结果的参考范围和诊断建议。
5.报告审核和签发填写完检验结果报告后,需要由检验科的主管或者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核对。
审核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报告的规范性。
审核通过后,报告由主管或者质控人员签发,标识报告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签发后的报告将会转交给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6.结果归档和管理医院需要对检验结果报告进行归档和管理。
报告需要按照患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编号存档。
同时,需建立电子档案,将报告结果与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关联起来,以便随时进行查询和管理。
归档后的报告在规定时间内保留,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
7.结果回访和复核医院还应建立结果回访和复核机制。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检验结果异常或者与临床情况不符,需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协商,及时调整和更正报告结果。
同时,还需要针对检验结果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疗效反馈,以负责任地对患者进行回访和管理。
三、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医院在进行检验结果报告管理工作时,需要建立质量控制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
首先,医院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要求。
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程序是什么

产品质量检验⼯作程序是什么
产品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种活动。
那么,其程序是什么呢?店铺⼩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请阅读下⽂进⾏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阅读愉快!
产品质量检验⼯作程序是什么
1、法定检验机构⼯作⼈员或执法⼈员依据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定期监督检验计划或监督抽查计划持监督检验委托函或介绍信,按法定程序实施抽样,并按规定详细填写抽样单;
2、法定检验机构依据国家、⾏业、地⽅、企业相关标准对样品实施检验,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应的检验报告;
3、检验报告及时寄(送)相关⽣产企业或经销企业;
4、企业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检验报告之⽇起15⽇内向实施产品质量监督的管理部门或者上⼀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安排复检,并作出复检结论;
5、所有监督检验的检验报告副本交市局监督科,由该科对检验结果进⾏后处理。
以上便是店铺⼩编为您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问题复杂,欢迎咨询店铺律师。
检验科工作流程管理制度

检验科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优化医院检验科工作流程,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工作流程1. 样本手记及送检流程1.患者在医生引导下进行检查预约,并告知患者检验科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2.接待员接待患者时必需核对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患者个人信息、样本类型等信息的准确性。
3.患者到达检验科后,由合格的护士依据检验项目要求进行样本手记。
4.护士妥当处理样本,确保手记的样本数量、标签等与申请单上的信息全都。
5.护士将样本标本装入适当的容器中,标注样本类型、患者信息、手记时间等,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追踪性。
6.样本送交至检验科,并依照要求登记入系统,并将样本交付给负责接收的检验师。
2. 样本接收及处理流程1.接收样本的检验师必需核对样本标签和申请单上的信息是否全都,并在登记本上记录并确认收到样本。
2.样本接收后,检验师应快速进行样本检查,并确认样本的数量、完整性和质量。
3.若发现样本不合格或有误,应立刻通知相关护士并标记相关信息,不得私自处理或转交其他人员处理。
4.检验师应依照检验项目要求进行样本处理,如需要分装、离心、储存等,应严格依照规定操作,避开样本交叉污染和损坏。
3. 检验流程1.检验项目的调配应依据检验师的专业本领和经验进行合理布置。
2.检验师应依照检验项目要求,严格依照检验方法和操作标准开展检验工作。
3.检验结果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检验记录表或电子系统中,并进行质量掌控和质量评估。
4.若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刻通知上级主管或相关负责人,并依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和记录。
4. 报告编制及审核流程1.检验师应依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准确无误地编制检验报告。
2.编制完成后,检验师应将检验报告提交给负责审核的检验师,由审核人员对检验报告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审核人员对检验报告审核通过后,将签字并加盖印章,表明审核的完成和合格。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检验科工作的正常进行,保障检验科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止病原体扩散,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包括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生物安全等方面。
第三条检验科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医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四条检验科工作人员应熟悉本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有权拒绝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第五条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应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六条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急救用品,如消防器材、防护眼镜、手套、消毒剂等。
第七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病原体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其扩散。
第九条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十条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三、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第十一条化学危险物品应按照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类存放,标签清晰,存放环境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十三条化学危险物品的废弃物应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十四条化学危险物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处置等环节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生物安全管理第十五条生物安全管理应遵循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的规定,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六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七条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五、质量管理第十九条检验科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质量审核等环节。
第二十条检验科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检验科安全管理程序

检验科安全管理程序为确保检验科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定了以下安全管理程序:一、责任分工1.1 检验科主任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检验科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安全管理制度;1.2 检验科安全管理员负责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整理安全工作记录、分析安全事故原因以及制定应对措施;1.3 检验科每位工作人员有义务了解并遵守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及其它有关规程制度。
二、培训管理2.1 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安全培训,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全面讲解和指导;2.2 工作中每位职工应经常参与安全技术培训,及时掌握新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三、安全生产管理3.1 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使用和维护检验设备的基本知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确保操作工作安全;3.2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3.3 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药物、试剂、器材等原料是否符合要求,维护检验室的环境卫生;3.4 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检验室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处理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四、事故处理和应急管理4.1 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和事故,确保及时疏散人员,控制现场危险;4.2 应急处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及时有效处理事故。
五、安全检查和评估5.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及时纠正工作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5.2 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上是检验科安全管理程序的详细内容,对于检验科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检验科的安全生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工作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检验所工作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检验工作符合规定要求,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和有效的检验报告。
2 范围
适用于检验所开展的各项检验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3 职责
3.1 检验技术人员负责检验样品的接收;
3.2 检验所负责人组织协调完成检验任务,并负责对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
3.3 检验技术人员执行检验任务,做好检验全过程记录;
3.4 报告审核、授权人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授权;
3.5 对内服务组负责检验报告的发放;
3.6 对内服务组负责检验资料的归档保管(计算机)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检验技术人员根据《检验申请单》开展常规标本检验,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开展质量抽检。
4.2 采样及样品管理
4.2.1 采样执行检验所程序文件《标本采样管理程序》
4.2.2 样品管理
样品接收、分发和保管处理,执行检验所程序文件《标本管理程序》和《标本采样管理程序》。
样品一旦受理即给予受理编号。
4.3 标本检验
4.3.1 检验项目
检验样品的检验项目则根据有关标准或客户要求确定。
4.3.2 检验依据
a.国家标准方法;
b.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方法和检验规范;
c.卫生技术部门推荐使用方法;
d.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发表的方法;
e.自编规程的使用执行《检验方法确认程序》。
4.3.3 检验实施
检验所按检验申请单的要求安排检验工作。
检验人员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按时完成检验任务,并按程序文件《记录档案管理程序》做好原始记录。
4.4 检验报告的编制、校(复)核和签发按本科程序文件《检测报告操作规程》执行。
4.5 客户申诉
委托方或受检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按检验所程序文件《实验室投诉处理规程》执行。
4.6 检验周期
由实验室与用户商讨后,确定每一检验项目的检验周期,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必要时予以调整。
5 支持性文件
《质量手册》
6 记录和表单
《检验过程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