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组织逆境伤害程度测定

合集下载

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实验报告

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实验报告

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实验报告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实验报告引言:植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各种逆境的挑战,如干旱、高温、寒冷等。

这些逆境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研究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程度,并探讨植物在逆境环境下的适应机制。

实验设计:为了模拟逆境环境,我们选择了盐胁迫和低温胁迫两种常见的逆境条件。

实验使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拟南芥种子分成两组,一组置于含有高浓度盐溶液中,另一组则置于低温环境中。

同时,还设置了对照组,将种子置于正常生长条件下。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我们观察到逆境条件对植物组织产生了明显的伤害。

在盐胁迫组中,拟南芥的根系生长受到了抑制,根长和根毛数量明显减少。

叶片也出现了黄化和枯萎的现象。

而在低温胁迫组中,拟南芥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叶片呈现出紫色或红色,叶片边缘出现冻伤的迹象。

讨论:逆境条件下,植物组织受到伤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逆境条件导致植物细胞内外环境的紊乱。

在盐胁迫条件下,高浓度盐溶液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流失,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低温会引起细胞内的冻结现象,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失去正常的功能。

然而,植物在面对逆境条件时也会采取一系列的适应机制来减轻伤害并保持生存。

在盐胁迫条件下,植物会积累特定的溶质物质,如脯氨酸和脯氨酸衍生物,以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同时,植物还会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清除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植物会合成特定的抗冻蛋白,如冷凝素,以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并防止细胞内的冻结。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逆境条件对植物组织造成了明显的伤害,但植物也能通过一系列的适应机制来减轻伤害并保持生存。

进一步研究逆境适应机制对于揭示植物的抗逆性和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逆境信号传导途径和相关基因的功能,以期为植物逆境抗性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素的卟啉环
叶绿素分子头部的金属卟啉环中心均为Mg2+。 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H + 取
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可形 成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被破坏,故常 用此法制做植物的原色标本。
(三)叶绿素的光学性质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 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目录
实验一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4学时 实验二 小蓝子法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4学时 实验三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四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植物
实验一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TTC法、染料染色法)
[实验步骤]
一、氯化三苯四氮唑法(TTC法) 1、原理
凡是生活细胞,就有新陈代谢。渗入生活细胞的无色的TTC能被脱氢辅酶(NADH2或NADPH2)上 的氢还原成红色产物(TTF),肉眼可辨。 2、材料:玉米、小麦(吸胀种子) 3、方法:100粒种子,沿中心线纵切为二,做如下处理: 100半粒
4、叶绿素提取液荧光现象观察
➢ 取试管3: ➢ 从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观
察; ➢ 再在透射光方向观察叶绿
体色素溶液的颜色; ➢ 记录叶绿素体色素溶液颜
色有何不同 ,分析原因。
5、铜代叶绿素反应
向试管4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并不断摇匀,至颜色变化, 观察并记录现象;
向变色后的叶绿素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铜,并在酒精灯上 缓缓加热,观察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五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

实验五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

实验五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电导率法检测植物细胞质膜透性和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研究植物抗逆生理的实验方法,学会使用DDS-11A型电导率仪,掌握绝对电导率和相对电导率的概念;2.熟悉植物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学会分光光度计的“动力学”测量程序二、实验原理:(P78和P97)三、实验材料:绿豆幼苗四、实验步骤:1.材料处理:10株幼苗为一组分别置于45℃(纯水最好预热至该温度)和室温中(在上课之前请先处理好材料,以课堂小组为单位)。

2.电导率的测定:2h后小心取出幼苗,冷却至室温后测定浸出液和纯水的电导率。

(不必测材料煮沸后的电导率)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P973.1POD的提取:材料1g,加入KH2PO4冰浴研磨成匀浆,低温4000rpm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5mL,低温保存3.2POD的测定:先在分光光度计的“动力学”或“时间扫描”程序上设置好参数取比色杯2个,1个将对照液放入参比杯按照程序调零,另一个比色杯拉出加入20μL酶液,再加入1mL KH2PO4 ,最后加入3mL反应混合液,立即测量。

❖723G型分光光度计“动力学”测定❖【3按“按“按“ENT”后,出现:测量出图谱后,按“ESC”返回到界面:按“3”进入活性测量功能,出现如下界面:按“SET”进行具体设置,按“ENT”可得出相应值。

按“4”进入图谱处理功能,出现如下界面:其中按“1”可见原始图谱,按“2”可进行峰谷检测,按“3”通过横纵坐标的缩放可达到图谱缩放功能,方便观察图谱。

按“4”具有具体的实验查询功能。

思考题1.电导率的测定主要有哪些影响因素?2.相对电导率和绝对电导率的概念?3.请说出电导率和电导度的概念区别。

4.温度和CO2会影响电导度的测定结果吗?在操作中应注意什么?5.影响酶提取、纯化和活性测定的因素有哪些?6.测定时酶活性的测定应当定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测定植物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意义与用途。

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

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

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实验37 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电导法【原理】植物组织受到逆境伤害时,由于膜的功能受损或结构破坏,而使其透性增大,细胞内各种水溶性物质包括电解质将有不同程度的外渗,将植物组织浸入无离子水中,水的电导将因电解质的外渗而加大,伤害愈重,外渗愈多,电导度的增加也愈大。

故可用电导仪测定外液的电导度增加值而得知伤害程度。

【仪器与用具】电导率仪1台;真空泵(附真空干燥器)一套;恒温水浴1具;水浴试管架1个;20ml具塞刻度试管10支;打孔器1套(或双面刀片1片);10ml移液管(或定量加液器)1个;试管架1个;铝锅1个;电炉1个;镊子1把;剪刀1把;搪瓷盘1个;记号笔1支;去离子水适量;滤纸适量;塑料纱网(约3cm2)6片。

【方法】1.容器的洗涤电导法对水和容器的洁净度要求严格,水的电导值要求为1~2μS (微西门子);所用容器必须彻底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冲净,倒置于洗净而垫有洁净滤纸的搪瓷盘中备用。

为了检查试管是否洁净,可向试管中加入电导值在1~2μS的新制去离子水,用电导仪测定是否仍维持原电导。

2.试验材料的处理分别在正常生长和逆境胁迫的植株上取同一叶位的功能叶若干片。

若没有逆境胁迫的植株,可取正常生长的叶片若干片,分成两份,用纱布擦净表面灰尘。

将其中一份放在﹣20℃左右的温度下冷冻20min (或置40℃左右的恒温箱中处理30min)进行逆境胁迫处理。

另一份裹入潮湿的纱布中放置在室温下作对照。

3.测定(1)将处理组叶片与对照组叶片用去离子水冲洗两次,再用洁净滤纸吸净表面水分。

用6~8mm的打孔器避开主脉打取叶圆片(或切割成大小一致的叶块),每组叶片打取叶圆片30片,分装在三支洁净的刻度试管中,每管放10片。

(2)在装有叶片的各管中加入10ml的去离子水,并将大于试管口径的塑料纱网放入试管距离液面1cm处,以防止叶圆片在抽气时翻出试管。

然后将试管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用真空泵抽气20min(也可直接将叶圆片放入注射器内,吸取10ml的去离子水,堵住注射器口进行抽气)以抽出细胞间隙的空气,当缓缓放入空气时,水即渗入细胞间隙,叶片变成透明状,沉入水下。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利用电导法监测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伤害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利用电导法监测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伤害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利用电导法监测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伤害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生物膜受损程度的测定方法,了解生物膜受损原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原理:不良环境条件(高温、低温、干旱等)可导致植物细胞膜受到伤害,使膜的透性增大,细胞内的盐类和小分子有机物外渗。

外渗量可反映植物细胞膜受到伤害的程度。

因外渗物中含有大量离子,就可用电导法检测植物细胞膜受到伤害。

三、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云南黄素馨枝条主要仪器:烧杯、剪刀、量筒、镊子、注射器、电导仪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具:确保所有用具(烧杯、剪刀、量筒、镊子等)洁净干燥。

2.准备实验材料,做好相应处理:3.对照——新鲜植物样;4.处理——根据需要进行,本次-4℃冰冻24 h。

5.方法:称云南黄素馨枝条(1.00g),清洗后,剪成约0.5cm小段,放入50mL注射器。

加去离子水30mL,反复抽压至材料完全下沉;倒去水分,去离子水冲洗3次;再加30mL去离子水在30 ℃恒温置30min后,测电导率。

记号笔液面刻度做记号,煮沸2min,冷却到室温,并补加去离子水到原体积,测电导率。

注:小括号内为所测时显示温度相对电导率(%)=煮前电导率/煮后电导率×100对照相对电导率(%)=33.6/151×100=22.25(%)处理相对电导率(%)=83.5/249.3×100=33.49(%)伤害程度= 处理相对电导率/对照相对电导率= 33.49/22.25=1.505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处理经过-4℃冰冻处理后膜的透性增大,细胞内的盐类和小分子有机物外渗,使得电导率大于对照。

而经过煮沸后(高温),同样有物质外渗,对照和处理的电导率都大大增加。

处理的相对电导率大于对照。

伤害程度1.505可以大致反映植物材料的相对受害程度。

七、讨论、心得1.从测定结果分析冻害对生物膜的影响①冻害会使生物膜的透性变大(从富有柔性的液态晶转化为固性的凝胶态),膜相发生改变。

(完整版)逆境生理指标的测定

(完整版)逆境生理指标的测定

逆境生理指标的测定要求:选三个指标一、植物组织中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催化下列反应: 2 +2H + → H 2O 2 + O 2 反应产物H 2O 2可被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过氧化物酶利用。

因此SOD 有保护生物体免受活性氧伤害的能力。

已知此酶活力与植物抗逆性及衰老有密切关系,故成为植物逆境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原理本实验依据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 )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

在有可被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 , 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化合物,蓝色化合物在560nm 处有最大吸收,而SOD 可清除 从而抑制了蓝色化合物的形成。

因此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

据此可以计算出酶活性大小。

试剂0.05mol/L 磷酸缓冲液(pH7.8);130mmol/L 甲硫氨酸(Met )溶液:称1.9399g Me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750μmol/L 氮蓝四唑溶液:称取0.06133g NB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避光保存; 100μmol/L EDTA-Na 2溶液:取0.03721g EDTA -Na 2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20μmol/L 核黄素溶液:取0.00753g 核黄素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0ml 避光保存(当天配制)。

方法1、酶液提取 取一定部位的植物叶片(视需要定,去叶脉)0.5g 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ml 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下研磨成浆,加缓冲液使终体积为5ml 。

取2~3ml 于10000rpm 下离心10分钟,上清液即为SOD 粗提液。

2、显色反应 取5ml 试管(或指形管,要求透明度好)7支,3支试管为测定管,另4支为对照管,按表1加入各溶液。

混匀后将1支对照管置暗处,其他各管置于4000lx 日光灯下反应20min (要求各管受光情况一致,反应室的温度高时反应时间可以缩短,温度低时反应时间可适当延长(温度范围30~37℃)。

植物逆境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逆境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探究不同逆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如何通过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来适应逆境环境。

二、实验原理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如干旱、盐害、低温等,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细胞膜透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变化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化,可以了解植物逆境生理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实验材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 实验方法(1)干旱处理:将实验组小麦置于干旱条件下,对照组小麦正常浇水。

(2)盐害处理:将实验组小麦置于盐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mol/L的盐溶液中,对照组小麦正常浇水。

(3)低温处理:将实验组小麦置于4℃低温条件下,对照组小麦正常生长。

(4)生理指标测定①细胞膜透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细胞膜透性。

②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

③光合作用强度:采用光合仪测定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光合速率。

④呼吸作用强度:采用氧气消耗法测定呼吸速率。

⑤形态指标:观察植物叶片的萎蔫程度、叶片颜色变化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旱处理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麦的细胞膜透性逐渐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麦的叶片萎蔫程度明显加重,叶片颜色变黄。

2. 盐害处理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实验组小麦的细胞膜透性逐渐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麦的叶片萎蔫程度和叶片颜色变化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加重。

3. 低温处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麦在低温条件下,细胞膜透性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麦的叶片萎蔫程度明显加重,叶片颜色变紫。

组织逆境伤害程度测定

组织逆境伤害程度测定
抽完气后,平衡20min 其间不断摇动。 20min, 3 抽完气后,平衡20min,其间不断摇动。
电导仪测定初电导值S1 S1。 3 电导仪测定初电导值S1。
沸水浴10min 自来水冷却( 10min, 4 沸水浴10min,自来水冷却(杀死植物组 ),平衡10min(其间不断摇动) 平衡10min 织),平衡10min(其间不断摇动)后即 可测定终电导。 可测定终电导。
步骤: 三、 步骤:
取材 各3片叶 打取叶圆片 9片/管,15mL蒸馏水/管 15mL蒸馏水/ 蒸馏水 抽气15min 抽气15min 煮沸15min 煮沸15min 测量S2 测量S2 平衡20min 平衡20min 冷却 测量S1 测量S1 平衡10min 平衡10min
结果计算: 相对电导度: L=(S1-空白电导)/(S2-空白电导) L=(S1-空白电导)/ S2伤害度: (Lt-Lck/1(Lt-Lck/1-Lck)*100
注意: 注意:
1 蒸馏水中加吐温,洗仪器时出现泡沫。 吐温作用:表面活性剂,促进细胞间隙水分与 外界交换。 抽气作用:抽出细胞间隙空气, 2 抽气作用:抽出细胞间隙空气,保证水分 充分进入细胞间隙。 充分进入细胞间隙。 纱网作用:防止抽气时叶圆片被抽出。 3 纱网作用:防止抽气时叶圆片被抽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材料: 材料:
大叶黄杨叶片
【方法】 方法】
1.实验分两个处理: 1.实验分两个处理: 实验分两个处理 对照: 对照:正常植物叶片 低温:低温( 20℃)处理20min的叶片 低温:低温(-20℃)处理20min的叶片 20min 2.冲洗叶片,用滤纸吸干, 叶圆片。 2.冲洗叶片,用滤纸吸干,打取 叶圆片。 冲洗叶片 每个试管9片叶,加入15ml 蒸馏水后放 每个试管9片叶,加入15ml 入塑料沙网(距液面1cm 1cm) 入塑料沙网(距液面1cm)统一抽气 20min。 20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温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水分与叶 片表面接触。
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
2、材料处理操作: 正常、冻害各取3个叶片,洗净
各打取叶圆片27个以上, 放到小烧杯中用去离子水冲洗
每支试管9个叶圆片,加15ml蒸馏水
塑料纱网用去离子水漂洗一下, 放入试管(距液面1-2cm)
抽气15min(不盖塞),取出纱网
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
——电导法
(-20ºC,20min冷冻材料 ) 学生进入实验室先洗试管
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方法:
1 紫外法: 根据渗出物质对紫外的吸收
2 电导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 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 择透性能力。
逆境:高温、干旱、冻害、冷害、污染、酸雨
③样品测定:
将“选择”旋钮于适合的量程,测定样品。 当测定时显示值熄灭时,说明测量值超出 量程范围,应将选择旋钮置于高一档量程
按照电极上标明的电极常数,调节常数补偿 旋钮,使仪器显示值与电极所标常数一致
每测一个样品, 用去离子水冲洗 电极,滤纸吸干 电极表面水份, 再测下个样品
结果计算:(按课本)伤 害 Nhomakorabea (%)

结果记录:记载表老师签字
用品洗刷干净,检查摆放整齐、齐全 报告老师,经检查同意可离去
下一个实验:地点:B124#
植物组织中硝态氮含量的定量测定 (实验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抽气作用? 纱网作用? 防止抽气时叶圆片被抽出。 防止高CO2气源和口中呼出的CO2进入试 管
放置到塑料烧杯中(不盖塞子),统一抽气10~15min。 (设置空白1只试管)
3、电导率测定:
抽气后材料室温摇动20min, 测定初电导值S1 (设一空白)
沸水浴10min杀死组织, 自来水冷却
用力摇1-2min后, 测定终电导S2
DDS-307型电导率仪操作规程
①打开预热30min
②仪器校准:
将“选择”旋钮指向“检查”档,调节常数 补偿
旋钮到“1”刻度线,调节温度补偿旋钮到 “25”刻度线,然后调节“校准”旋钮,
使仪器显示100.0μS/cm,校准完毕
测定时电极完全浸 没到溶液中。如果 试管口小,电极不 能全部浸没,可全 部试管加去离子水 至20ml
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 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如植物组织浸 入无离子水中,水的电导将因电解质的外渗而加大。
电导仪测定外液的电导度增加值,求得伤害程度。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 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因此,电导法 目前已成为作物抗性栽培、育种上鉴定植物 抗逆性强弱的一个精确而实用的方法。
相对电导度(L)= (S1-空白)/(S2-空白)
冻害的伤害度(%)= Lt LCK 100 1 LCK
Lt-冻害处理的相对电导度 Lck-室温对照的相对电导度
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记载表

实 验 材
白 电 导
处 理
料值
室 温
-
20 ℃
初电导值(μS)
重复
平 均
终电导值(μS)
重复
平 均
相 对 电 导 度(L)
二、实验材料:
大叶黄杨叶片
材料处理: 正常植物叶片
-20℃冷冻胁迫处理,处理20min。
三、操作步骤程序:
1、洗刷试管: 2、材料处理 3、电导率测定 4、整理数据, 结果计算(课后算)
三、操作步骤程序:
试管刷沾洗涤液刷一遍
1、洗刷试管:
自来水3—4遍冲净
去离子水冲1遍
去离子水中含有吐温-20 (洗用会出现泡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