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1)

合集下载

噪声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噪声污染的概念、来源、影响以及控制方法,以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噪声污染的基本特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源。

2.解释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

3.分析噪声控制的常用技术和措施,并评估其效果。

4.设计简单的噪声控制方案,增强环境保护行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噪声污染的基本概念、噪声的测量、噪声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噪声控制技术和噪声管理政策等方面展开。

课程将详细解读教材中的以下章节:1.噪声污染的定义与分类2.噪声的测量与评价3.噪声对人类的影响4.噪声的控制技术5.噪声控制案例分析6.噪声管理政策和法规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对噪声污染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噪声污染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噪声控制的实践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活动,让学生亲手实践噪声控制技术。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噪声控制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环境科学》相关章节2.参考书籍:噪声污染控制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噪声污染控制相关的视频、动画和图表4.实验设备: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控制设备模型5.网络资源:环保部门发布的噪声控制政策和案例库通过以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多角度的学习平台,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在噪声污染控制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噪声污染控制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噪声控制技术应用的能力。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首先要确定课程的目标,比如是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还是让他们掌握噪声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或者是培养学生解决噪声环境问题的能力等。

2.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噪声的基本概念、噪声的产生机理、噪声的传播特性、噪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噪声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等内容。

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让学生既能够理解噪声问题的本质,又能够掌握实际的解决方法。

3. 教学方法,针对噪声控制这一课程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 教学资源,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以及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网站等,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

5. 评估方式,课程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噪声控制课程设计需要全面考虑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噪声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车间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车间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车间噪声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车间噪声产生的原因,掌握车间噪声的基本控制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噪声控制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并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噪声测量与评估的基本方法,了解我国有关车间噪声的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车间噪声问题,提出合理的控制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噪声测量与评估方法,对车间噪声进行监测和改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生产中的车间噪声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车间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树立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课,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二年级工业自动化或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工程基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车间噪声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车间噪声基础知识- 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车间噪声产生的原因及传播途径2. 车间噪声控制原理- 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 常见噪声控制技术及其适用场景3. 噪声测量与评估方法- 噪声测量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噪声评估标准及计算方法4. 车间噪声控制实例分析- 案例介绍:不同类型车间噪声控制实例- 实例分析:控制方案、实施效果及改进措施5. 我国车间噪声法律法规及标准-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噪声排放标准及要求6. 实践操作- 车间噪声测量与评估实践- 车间噪声控制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车间噪声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车间噪声控制原理学习第三周:噪声测量与评估方法学习第四周:车间噪声控制实例分析第五周:我国车间噪声法律法规及标准学习第六周:实践操作(分组进行车间噪声测量、评估与控制方案设计)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噪声基础知识(第一节、第二节)第二章:噪声控制技术(第一节、第二节)第三章:噪声测量与评估(第一节、第二节)第四章:噪声控制实例分析(第一节、第二节)第五章:噪声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一节、第二节)第六章:实践操作(第三节、第四节)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文件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海天宾馆噪声与振动的综合治理班级:环境0941指导教师:吕萍长春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1.客房噪声的治理;2.卫生间和管道噪声的治理。

3.电梯噪声的治理;4.设施机房噪声的治理(包括:通风机房、水泵房、锅炉房、洗衣机房等);5.公共场所的噪声治理(包括:放映厅、会议厅、餐厅、健身房、游泳池和舞厅等)。

对于宾馆中以上各种噪声的治理,1、2、3项及锅炉房是必须做的项目,其它所有项目中至少任选三项(其中一项必须是通风机房、水泵房、洗衣机房三者之一),多选不限,给出治理措施。

通过治理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

二、设计资料1.客房资料如图1所示为宾馆1010客房平面图,朝南的窗高为1.5米。

该宾馆位于繁华大街,客房内的噪声主要是各种车辆的交通噪声,表1为该客房的噪声分布情况。

图1 1010客房平面图表1 客房噪声分布情况其中1022,,j号,30,=k,=21=,2,1,,i号,201112,,31=,m。

40,,322.卫生间是一个噪声源,相邻房间的卫生间大都是靠在一起的,共用上、下水管道,各卫生间又有管道相通,形成了传声通道。

该客房在深夜12点时,要求噪声级只有33dB,而当邻室便器冲洗时,噪声通过管道间传入客房可达47dB,对人们睡眠有干扰,需采取措施。

3.电梯噪声电梯噪声主要是电动机、发动机和分层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以及电梯门开、关时的碰撞声,通过空气和结构传到客房。

直流发电机的噪声为75~79dB;电动机的噪声为60~63dB;门的碰撞声则有较大的幅值,噪声级为~65dB。

电梯噪声是通过吊置桥厢的变速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的振动沿结构传到各层客房,需将电梯噪声降至55dB以下。

4.设施机房(1)通风机房该通风机房为m18⨯⨯,有4台T4-72No7C型离心通风机,三用一备,m3m9对1010客房的声环境有直接影响,需要进行隔振降噪处理。

寝室噪声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寝室噪声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寝室噪声课程设计案例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噪声的概念、来源和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寝室噪声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

3. 学生能够了解减少寝室噪声的途径和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噪声测量方法,对寝室噪声进行实际测量。

2. 学生能够分析寝室噪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有效降低寝室噪声,提高生活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噪声污染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寝室噪声问题,积极参与噪声治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噪声问题的认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噪声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1. 噪声的基本概念与危害-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噪声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寝室噪声的常见来源2. 噪声的测量与评价- 噪声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噪声评价标准- 寝室噪声的实际测量与评价3. 寝室噪声的治理措施- 噪声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常见寝室噪声治理措施介绍- 设计适合寝室的噪声治理方案4. 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 寝室噪声测量实践活动- 噪声治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成功案例分析及经验分享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编排,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进度安排,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涵盖噪声基础知识、测量评价、治理措施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对寝室噪声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 对于噪声的基本概念、危害以及噪声测量与评价标准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噪声的定义、来源及危害,掌握噪声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噪声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3. 学生了解我国噪声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认识到噪声控制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噪声控制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噪声控制项目研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噪声对生活和学习的危害,培养自觉维护安静环境的意识。

2. 学生在参与噪声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环保责任感,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3. 学生通过噪声控制课程的学习,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结合物理、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噪声控制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噪声基础知识:- 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声音的传播原理2. 噪声控制原理:- 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声学原理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3. 噪声控制技术:- 吸声、隔声、消声和减振技术- 噪声控制设备的原理与选用4. 噪声污染防治:- 我国噪声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城市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5. 实践活动:- 噪声测量与数据处理- 设计简单的噪声控制实验- 小组合作开展噪声控制项目研究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噪声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危害,掌握声音传播原理。

热电厂降噪课程设计

热电厂降噪课程设计

热电厂降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热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产生的噪声类型;2. 学生掌握噪声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3. 学生了解常见的降噪技术和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热电厂周边的噪声进行测量和分析;2. 学生能够设计初步的降噪方案,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降噪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2. 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噪声污染问题,积极参与降噪行动;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描述热电厂工作原理和噪声产生原因;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噪声测量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3. 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场景提出合理的降噪方案,并进行评估;4.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热电厂工作原理及噪声产生原因:包括热电厂的发电流程、主要噪声源及其特性;教材章节:第三章“热电厂概述”,第四节“热电厂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2. 噪声测量与评价指标:介绍噪声测量设备、测量方法以及常用的噪声评价指标;教材章节:第四章“噪声测量与评价”,第一节“噪声测量方法”,第二节“噪声评价指标”。

3. 常见降噪技术与措施:分析各类降噪技术及其适用场景,探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材章节:第五章“噪声控制技术”,第一节“吸声降噪”,第二节“隔声降噪”,第三节“消声降噪”。

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噪声测量,设计降噪方案,分析实际案例;教材章节:第六章“噪声控制实例分析”,第七章“噪声控制实践操作”。

5. 环保意识与责任教育: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噪声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教材章节:第八章“噪声污染与环境保护”,第九章“噪声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工业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工业噪声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噪声的定义、来源及其危害。

2. 学生能掌握工业噪声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工业噪声控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的工业噪声控制方法,分析实际工业环境中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测量工具,对工业噪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工业噪声控制方案并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责任感,意识到工业噪声控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鼓励探索科学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业噪声控制领域的实践性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工程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工程实践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噪声基础知识:- 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声学基本原理:声波传播、反射、吸收等2. 工业噪声控制原理:- 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吸声、隔声、消声、减振- 噪声控制材料和技术3. 工业噪声测量与评估:- 噪声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噪声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4. 工业噪声控制案例分析:- 我国工业噪声控制法规与标准- 典型工业噪声控制案例解析5. 实践操作:- 工业噪声控制方案设计- 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工业噪声基础知识学习,理解噪声的分类和危害。

2. 第二周:学习声学基本原理,了解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

3. 第三周:学习工业噪声测量与评估方法,了解相关仪器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系别城市建设学院专业班环境工程0802学生姓名周伦学号20081261061指导老师杨旗起止时间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 (5)2. 环境质量状况 (7)3. 评价标准 (9)4. 工程分析 (11)5.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预测 (12)6. 环境影响分析 (13)7. 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16)8. 结论与建议 (18)1.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1.1 自然环境简况1.1.1 地质地貌景阳镇地处鄂西南中高山区,受地质构成的控制,多次造山运动形成地层挤压、伸张、扭曲、褶皱、断裂,形成山高坡陡、陡壁悬崖、沟谷幽深的地貌景观。

受古老地层、自然塑造力和长期地质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形成群山耸立、河流深切、沟壑纵横、高差悬殊的地貌特征和山峦重迭、逶迤起伏的地形条件。

镇内地层岩较全,从古生界中寒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皆有分布,辖区内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内,山体走向北东—南西或北北东—南南西。

区内构造行迹以褶皱为主,兼有少量断裂,构造行迹的走向差别较大,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抬升和下降,褶皱宽缓、稀流,在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的影响下,造成岩体中构造裂隙十分发育,以北东及北西走向的两组共轭裂隙为主,密集的构造裂隙面呈折线状剪切追踪。

因此,镇内海拔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641米,最低海拔213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700米。

1.1.2气象景阳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垂直变化大,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夏天酷热,冬天严寒,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年平均气温在15—17℃左右,大里、凤凰、景阳、楠木、硝洞、革坦、高燎、尹家、喜洋、青龙等地气候暖和,坡地气候明显。

平均无霜期232天(高山203天,二高山233天,低山260天)。

由于地貌、太阳辐射强度、土壤温度、植被密度、风力大小、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境内还有谷地气候、凸地气候、坡地暖带等多种小气候特征,在光、热、水的配合下,突出表现为春末夏初的雨热同步和秋季的温光互补特点。

全镇年降雨量为1300—1500毫米,历年平均年降雨量1515.6毫米,最高年降雨量2131.5毫米(1983年),最低年降雨量1045.9毫米(1959年)。

1.1.3 水文流经镇内的河流主要有刀龙河、青龙河、伍家河、粟谷坝河、清江河。

清江河流经镇内17公里,影响区9个村,刀龙河流经镇内18公里,流域面积109.4平方公里,伍家河流经镇内8公里,流域面积179.6玉方公里,最大洪水流量15立方米/秒,粟谷坝河流经镇内2.5公里,流经镇境内40平方公里,最大洪水流量10立方米/秒,青龙河流经镇内12公里,流经镇境内40平方公里。

这些河流分布在全镇东北、西南及中部一带,河流流域地带沟谷发育,其封面形态多呈“S”字型部分,地带呈“U”字型,切割深度达500—1600米,河流沟谷纵横,两侧斜坡坡度在50°—90°之间形成了悬崖陡壁式陡坎状地形。

这五大河流水系上,又布有数条小溪,均属清江河水系,全镇共有大小河流11条,多年平均流量1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量931毫米,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条,总长250公里,水能蕴藏量5.95万千瓦,可开发量5.45万千瓦,现已装机6745千瓦。

设计说明书正文(要求: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居中;二级标题,黑体,小三号;三级标题,黑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1.25倍行距)1.2.社会环境简况1.2.1城镇规划概况景阳镇地处建始县城南部,清江横贯东西,“天二”公路沟通南北,属八百里清江中游最开阔地带,距县城业州镇67公里,清江开发后,逆流西进恩施州府仅87公里,顺江东下水布垭仅30公里。

东接巴东县金果坪乡,西连恩施市红土乡,南靠本县官店镇,北抵本县花坪乡,西北边有长达近10公里边界线与恩施沙地乡相壤,是周边乡镇人流、物流来来往往的集结地。

景阳镇以清江河为界分为江北、江南两大部分,江北八个村,其中村坊坪村于2004年搬迁后,江北为7个村,江南有25个村。

景阳镇是一个多民族的小镇,镇域内土家族、苗族及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占59%,土家族、苗族民居特色明显,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情。

清江在景阳镇境内的景阳河峡谷全长25公里,属全国罕见的风貌保存最完美的原生态河谷之一。

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基础好,前景广阔,具备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景阳集镇的性质确定为:景阳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富硒绿色产品加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山地集镇。

1.2.2,给水工程现状景阳镇全区域范围内除集镇外有些村已通自来水,其余各村人畜饮水以饮水配套工程所建蓄水池为主,全乡共有蓄水池200口,分散农户以单户或联户建水池、水窖供水。

因此,存在诸如:各村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农民生活用水一般未经处理或简单处理直接饮用的问题。

1.2.3. 排水工程现状景阳镇集镇内污水主要是居民生活污水和服务业污水。

集镇现状排水设施主要沿道路修建排水沟,但堵塞较为严重,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雨污合流排水沟排水集中排往打气洞沟、四联沟、大瑅沟,当地居民和单位建立了三级化粪池,对生活污水和废水进行简单的处理后排放。

天晴时尘土飞扬、下雨后满街泥泞,对居民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景阳镇位于清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集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清江中,影响了清江水质和当地的生态环境。

2.2.环境质量状况2.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根据建始环保局关于评价标准的批复,本次环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根据建始环境监测站2010年8月对建始县景阳镇、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统计结果详见表1:表3 景阳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单位:mg/L空气质量良好。

2.2声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2.2.1.声环境监测1采样点布置建始环境监测站在项目拟建地点(中心位置)进行了监测。

2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等效连续A声级LA eq3监测时间2010年8月4监测结果:声环境监测结果见表5:2.2.2.声环境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 LeqdB(A)2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一类标准。

3评价结果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周围监测点的噪声值在昼间和夜间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的二类标准限值,可见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2.3 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2.3.1 现状监测与调查1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根据拟建项目废水的污染特点,监测项目定为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COD、SS。

项目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BOD5标准方法进行。

2监测断面设置分别在河流沿线设置3个监测断面。

3监测时间及频率建始环境监测站于2010年8月对接纳水体环境进行了一期监测。

4监测地点景阳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所在地受纳水体分别为清江,根据建始地表水功能区划,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体标准。

2.3.2.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水质监测断面监测见表6。

表6 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沿河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已受到污染,从上游到下游,污染程度逐步加强,表现出典型的生活污水污染的特征。

2.4 生态环境现状景阳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拟建区域为一裸地,基本上无植被生长。

因此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及名胜古迹、生态敏感与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3. 评价标准4.工程分析4.1.项目名称、地点及主管单位项目名称:建始县景阳镇污水处理厂项目项目地点:建始县景阳镇业主单位:建始县环境保护局项目法人代表:李宏权建设规模:处理规模为4000吨/日4.2 工程服务范围本工程服务范围为城镇总体规划中规定的景阳镇集镇区,服务面积200公顷,近期2010年集镇人口12000人;远期(2020年)服务人口20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

4.3水质处理效果设定根据本工程设计进水和设计出水的水质情况,确定本工程的处理程度见表2-4:表2-4 污水处理效率表4.4主体构筑物工艺设计本工程推荐污水处理厂方案近期主要生产构筑物包括:粗格栅、调节沉砂池及进水泵房、细格栅、SBR 反应池、储泥池、浓缩及脱水车间及接触消毒池及制药间。

本工程近期纳污范围主要为景阳镇集镇镇区的污水,采用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污水总变化系数K=2.1,经调节沉砂池后的污水总变化系数K=1.3。

厂内粗格栅、调节沉砂池和进水泵房按远期雨污分流最大设计流量设计,设备按近期分流最大设计流量安装。

SBR 反应器反应器按旱季平均设计流量设计。

鼓风机房、污泥浓缩脱水车间的土建按旱季平均设计流量设计,设备按旱季平均设计流量安装。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最高水位 最低水位1、选择器2、厌氧区3、主反应区(好氧/缺氧) 图3-1 改良SBR 工艺流程图5.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6.环境影响分析6.1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因素为扬尘、噪声、废水和固废。

6.1.1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土石方开挖、平整土地、弃土、建材装卸、车辆行驶、水泥储料站等作业,主要污染因子为TSP。

据有关资料显示,施工工场扬尘的主要来源是输车辆碾压路面而形成,约占扬尘总量的60%。

根据类比调查分析,在距施工场地50m处,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TSP)≤1.00mg/m3,水泥储料站产生扬尘在100m处TSP浓度≤1.00mg/m3。

6.1.2施工机械噪声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来自挖土机、装载机、打桩机、搅拌机、卷扬机、电锯及运输车辆等,这些施工机械的噪声值多在84-104dB之间。

6.1.2.1施工噪声预测施工噪声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其衰减模式如下:L p =Lpo-20lg(r/ro)-△L式中:Lp——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Lpo ——距声源ro米处的参考声级,dB(A);r o ——Lpo噪声的测点距离(1米),m。

△L——采取各种措施后的噪声衰减量,dB(A)。

6.1.2.2施工噪声预测结果及分析(1)预测结果运用上式对管道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进行预测计算,其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 项目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2)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管道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大,一般采取分段施工,采用机械化施工,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