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合集下载

202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报录比(附历年录取数据)

202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报录比(附历年录取数据)

202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报录比(附历年录取数据)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的考研报录比根据查询南京理工大学官网得知,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录比是9比1。

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名人数14230名,录取人数1423名。

报录比,简单来说就是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一般来讲,如果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多。

同理,如果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少。

考试前的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因此报录比可以小于1。

考试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报录比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虽然说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或岗位的好坏,但却是考生在择校、选专业等方面最重要的参考数据,同时也是决定考生能否考研成功的第一大关键因素。

为此建议大家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该院校或单位往年的报录比,然后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决定是否选择报考此院校。

历年南京理工大学考研录取数据参考南京理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在2022年报录比为三比一。

经查询南京教育局网站,在2022年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名人数14230名,录取人数4430名,因此报录比为三比一。

如果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考人数比录取人数多。

同理,如果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考人数比录取人数少;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南京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年份院系名称专业名称招生人数不含推免2021江阴校区(专业学位)项目管理302021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322021公共事务学院(专业学位)公共管理1402021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182021公共事务学院(专业学位)社会工作402021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162021理学院(专业学位)土木水利342021理学院力学172021理学院物理学162021理学院数学82021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学位)能源动力672021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会计352021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工商管理2002021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2021化工学院(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102021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生物与医药202021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432021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工业工程与管理132021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学位)机械2962021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电子信息242021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2 2023南京理工大学全国大学排名第35名最新统计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为第35名。

南京理工大学 860 材料科学基础 复习经验

南京理工大学 860 材料科学基础 复习经验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860]》专业课复习经验我是2012年考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工程硕士)专业的考生,专业课成绩为128分,中规中矩吧,作为本校的,不算高,也不算低,我们那一年改卷子普遍压分了。

总分356,公费录取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3的专业课试题难度有所下降,总成绩370+的同学,无论本校还是外校,专业课成绩130+的居多。

近几年专业课试题的形式变化不大,2007年及之前的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和综合论述,2008年至今的试卷又增加了一部分,是画图题,各部分的题量与分值如下:,我如愿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

回头看来,真得有很多复习上的话想对后来的人说说,为了你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南理工材料学院的每一名的同学都学过《材料科学基础》(2013年以前这本教材称为《材料结构与相变》,主编都是吴锵老师,内容相似度有99%),虽然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教材,材料学院的期末考试对这门课的考察要求并不高,是为数不多的采用开卷考试的专业课,加之某些知识点过于抽象,因此,本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

我是考前两个月才开始专业课复习的,首先将教材大致看了一遍,然后买了几套历年真题,学长们留下来的历年真题做了一遍,大致掌握了书上的考点。

但是这个时候我并没有下功夫背诵书本上的内容,因为南理工材料学院有这么一个传统,通常考前一个月会召集所有考本校的学生在一间屋子里,某位老师会给大家“答疑”,说白了就告诉哪些内容是不考的,在考前半个月还会组织同样的一次“答疑”。

对于外校的学生,参加这样的答疑是有困难的,因为时间地点都通知的比较匆忙,外地的同学可能来不及赶到南京,即便在答疑那天赶到了某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发现你是生面孔,也不一定让你继续呆下去。

但是外校的同学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次答疑上,通过进几年“答疑”范围的对比,考生总结出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律,比如第三章、第九章不列入考试大纲,涉及到大量计算和冗长的公式的知识点一般不会考到,理解性记忆,简单的基础计算与分析常做为考题的内容。

南京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一览表

南京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一览表

南京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一览表南京是中国的首批24个实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试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地。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

南京不仅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还提供了多样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供选择。

本文将为您介绍南京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一览表,希望对您选择合适的专业有所帮助。

1. 南京农业大学(NAU)-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园艺学院-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林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2. 南京林业大学(NFU)- 林学院- 水土保持与草地科学学院- 环境学院- 园林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3. 东南大学(SEU)- 建筑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UAA)-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自动化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5. 南京理工大学(NUST) - 光电学院-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 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6. 南京师范大学(NNU) - 教育学院- 心理学院- 文学院- 法学院- 历史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7. 南京医科大学(NJMU) -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8. 南京工业大学(NJIT)- 材料化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UIST) -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10. 南京邮电大学(NUPT)-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理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11. 南京财经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财政税务学院- 金融学院- 保险学院- 会计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12. 南京晓庄学院(NXU)- 新闻学院- 广告学院- 传媒学院- 设计学院- 文学院- 其他相关专业以上是南京部分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一览表。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试行)(201509修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优秀研究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是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规[2012]35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作的通知》(苏教助函[2012]64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机构学院成立由院长、书记、分管研究生副院长、副书记、研究生教务员、研究生辅导员、导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组,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等级进行评定。

二、奖励标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三、参评对象及条件1、参评对象:学校文件规定的可参选人员,包括新生,但必须有科研成果(论文、专利、获奖),且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2、评选条件(一)申请人基本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二)申请人基本标准:1)学习成绩无补考课程;2)博士生至少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1篇学校科研部门认可的SCI论文,或者在本专业研究领域具有同等贡献;硕士生应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学术活动等方面表现优秀。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科研成果认定时间为申请人自入学起至参加评审截止日期前,曾经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再次申请时,申请材料的有效期从上一次申请时间之后开始计算,科研成果中论文和专利必须是第一作者或指导老师排名第一(申请人排名第二);3)遵守校纪校规,无违法违纪行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劳动、卫生等公益活动,所在宿舍卫生状况好;4)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锻炼活动、研究生科技论坛、“创新杯”、“挑战杯”、数模竞赛等科技学术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5)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关心集体。

南京理工大学2016江苏省应用化学与材料领域研究生暑期学校课程安排

南京理工大学2016江苏省应用化学与材料领域研究生暑期学校课程安排
(364 栋)
磁化学基础知识讲座(三)
RODOLPHE
CLÉRAC
研究员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南京理工大学考研网
南京理工大 学化院大楼 C301 (364 栋)
有机合成中的一些绿色方法
蔡春教授南京理工大 学
南京理工大
张海峰博士 空气化工
7.14 下 午
化学反应的安全放大、风险控制
学化院大楼 C301
(中国)投资有限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亚洲
14:30-16:30
技术
(364 栋)
功能化学品部
南京理工大 7.18 上 午
学化院大楼 C301 9:00-11:00
(364 栋)
磁化学基础知识讲座(一)
RODOLPHE
CLÉRAC
研究员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

南京理工大 7.18 下 午
学化院大楼 C301 14:30-16:30
(364 栋)
磁化学基础知识讲座(二)
RODOLPHE
CLÉRAC
研究员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

南京理工大 7.19 上 午
学化院大楼 C301 9:00-11:00
(364 栋)
学工程与应用化学系教授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
南京理工大 for
Application
in
7.12 上 午
学化院大楼 C301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9:00-11:00
(364 栋)
Biosensor and Energy Devices(納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录取安排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录取安排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录取安排各位考生:南京理工大学2015考研复试安排已经公布,中公考研第一时间为大家发布。

各位报考该校的同学应详细阅读下文,做好充分准备,预祝大家顺利赢取复试,取得理想的成绩!根据《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结合本学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

一、学院各专业复试线(已在研究生院网上公布)复试名单公布网址:(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二、复试形式、内容和要求复试主要内容:专业素质和能力: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外语听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诚信等;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同时纳入考核考生学习经历及取得成果。

本学院复试包括:笔试和综合面试1. 笔试: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笔试由学院统一集中阅卷,按百分制给出考生成绩。

2. 面试:满分为200分。

面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掌握、外语水平、实验或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其中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考生本科在读期间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获奖、其他表彰奖励情况以及能够反映其综合素质能力与水平的其他内容。

外语能力重点考核考生的外语听说等基本能力,实践能力考核主要测试实验和操作技能,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位考生的面试一般不少于20分钟。

面试各项内容测试分值根据下表办法执行。

基础理论科技英语翻译和听说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合计50分40分60分50分200分复试组由5为考官和1位秘书组成,每位考官根据考生面试情况独立给出各项成绩和总分,对所有考官的成绩进行平均后折算成概率分作为考生的面试成绩。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

200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吴一弦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丁建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贾德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黄云辉清华大学材料学王晓慧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孙涛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刘世勇2008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林均品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王沿东大连理工大学材料表面工程雷明凯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邱建荣清华大学材料学李敬锋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单智伟燕山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张湘义中南大学材料学贺跃辉20072006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吕昭平中国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Research Staff Member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苑世剑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邱勇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赵国群中国山东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加工王浩伟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四川大学环境友好材料王玉忠中国四川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材料的热力学、相变及合金设计杜勇中国中南大学教授重庆大学材料学刘庆中国重庆大学教授20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王华明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张立群中国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姜勇中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赫晓东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马於光中国吉林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陈延峰中国南京大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成来飞中国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材料学熊翔中国中南大学教授2004-1998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张久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杨槐大连理工大学材料设计及载能束合成董闯复旦大学信息材料(有机电子学)黄维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郑伟涛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刘俊明清华大学材料物理薛其坤清华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张政军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赵勇燕山大学亚稳材料科学刘日平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流变学) 郑强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学尹衍升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章明秋。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学院分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2)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18)4、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Doctoral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5)Master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简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学院分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2)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18)4、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Doctoral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5)Master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简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三、研究方向1.新型金属及复合材料2.纳米材料与技术3.先进功能材料(光、电、磁等)4.新能源材料5.生物材料6.无机非金属材料7.材料表面工程8.先进材料加工技术9.材料连接与控制四、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实行以4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总学分≧18学分。

直接攻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学制一般为5~6年,优秀者可提前毕业,理工科总学分≧42学分,必修不少于2学分全英语专业课。

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表一、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二、直接攻博生、硕博连读生课程设置六、资格考试为促进直接攻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的学术训练更加系统和扎实,确保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支撑,增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行博士资格考核,实现优胜劣汰。

每年在3月份举行博士资格考核。

考核办法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硕博连读生资格考核规定》,凡未通过资格考核者,一律不准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或进入博士学位论文期,或退回攻读硕士学位,或终止硕士生学业。

考核内容包括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进行综合知识考试或指定若干门核心课程的考试。

考试方式可以为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立博士生考试资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

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导师可以参加,但不能担任主席。

每名直接攻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为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而参加的考核次数不超过2次。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博士研究生应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或高新技术,或高水平工程技术项目研究等,使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领域研究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鼓励交叉学科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等学术成果,具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八、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为学科前沿性研究,具有原创性,对科技发展、国民经济等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应予以详实阐述,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对其开题严格把关。

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8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总数的1/3。

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等),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按统一格式书写装订,由学院存档备查。

开题报告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报告会,报告会由导师组成员、相关学科专家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组成。

报告会对开题进行严格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未通过者限期重新开题,由原报告会成员重新评审。

开题通过者,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

其它相关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某个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的总结,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篇系统完整的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学位论文的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及《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概况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品行优良、身心健康;能系统、深入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能独立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研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研究方向1.新型金属及复合材料2.纳米材料与技术3.先进功能材料(光、电、磁等)4.新能源材料5.生物材料6.无机非金属材料7.材料表面工程8.先进材料加工技术9.材料连接与控制四、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以2.5年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必修不少于2学分全英语专业课。

五、课程设置附表:建议加修课程清单六、科研能力与水平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研究能力,掌握有关的先进研究方法、测试手段和评价技术,在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方面作出具有学术价值的成果;复合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在材料学科领域作出具有学术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等学术成果,具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七、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后确定研究课题,写出文献综述与研究计划,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研究生选题要考虑到对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在本学科内有一定的深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应具有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做出创造性成果或者得出新见解的可能性。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近年来的有关文献(一般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1/3)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8000字。

开题报告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

能体现硕士研究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

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及《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Material Engineering(代码:085204)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