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胃肠/肝胆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及鉴别诊断

胃肠/肝胆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及鉴别诊断

胃神经鞘瘤的低放大 率特征。 A和B,外周淋巴袖 带偶尔生发中心 C、淋巴细胞浸润包 裹在肿瘤内的平滑肌 成分。 D、肿瘤以浸润的方 式累及固有肌。
胃神经鞘瘤影像学
胃神经鞘瘤好发生于胃体小弯侧,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 可凸向腔内、凸向腔外或胃壁间生长,CT呈等或稍低密度, 增强后渐进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部分凸向腔内病灶可伴 溃疡,但囊变、出血很少见。
68岁、男性, 发现胃占位1周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
源性肿瘤,为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卡哈尔(Cajal) 细胞的肿瘤,恶性多于良性,坏死和囊变常见,病灶 通常CT密度不均匀,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强化 减低,强化不均匀。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年龄为5060岁。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和黑便。早期常无明显症 状,常因肿瘤出现坏死、溃破、出血或因为肿块压迫 产生疼痛、消化道梗阻时才发现。
影像学表现
NET(G1、G2)胃肠壁息肉样肿块、局限不规则增厚;腔内型、 腔外型、腔内外型;呈等或稍低密度,多密度不均匀,可囊变, 钙化少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逐渐 减低,均可伴周围间隙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骨转 移。 大多数病变恶性程度与强化程度呈反比,NET(G3)、PDNEC与 常见病理类型胃癌影像学鉴别困难,上消化道近心侧早期显著 强化,下消化道灌注缓慢,呈渐进性强化。 肿瘤分级和肿瘤转移没有相关性。
NET的组织学。 (A)低回肠末端分化良好的 NET 的低功率视野,其具有 深 浸润性浸润性假腺和肿瘤细 胞巢,通过固有肌层进入浆 膜下层。 (B)胃高分化的 NET 形成 息肉状粘膜块。 肿瘤细胞累 及粘膜和粘膜下层而无浸 润性深度浸润 (C)分化良好的 NET,具有 玫瑰花状的生长模式。 (D)在巢的外围具有突出 的胞浆内颗粒的玫瑰花结形 成。 (E)肿瘤细胞以巢状和带状 生长模式生长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

术后病理图片
CASE5
女性、 54岁 系柏油样便2天,伴呕血1天
影像表现:胃体大弯侧外生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整,界限清晰,胃粘膜完整, 增强后肿块呈渐进性中等程度强化,内无坏死及钙化; 术后病理:粘膜下至肌壁间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表型,符合神经鞘瘤。
鉴别诊断一
胃间质瘤 F,68岁 胃部不适,胃镜发现 胃小弯区局部隆起, 黏膜下占位。 平扫等密度结节,边 界清楚;动脉期中心 区斑点状强化;静脉 期及延迟期病变呈逐 渐填充样强化
胃平滑肌瘤 胃小弯肌壁间肿块 ,平扫呈均匀等密 度(相对肌肉密度 )团块,增强后轻 度强化与肌肉强化 接近(弱于神经鞘 瘤强化),边界清 楚,胃黏膜完整
感谢 :赵海龙 老师分享精彩病例
• 胃平滑肌瘤,男女发病率相等,40-60岁多见,好发于贲门,多 向腔内生长,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与肌肉强化接近,静脉期CT值< 65Hu。
• 免疫组化:CD117、CD34和S-100均阴性,desmin和SMA阳性者。
鉴别诊断三
外生性胃癌
• 好发于年龄50-60岁,发 生黏膜层,但主要向胃 壁浆膜侧生长、蔓延, 而突出于胃外腹腔,临 床较为罕见。
• 临床表现:症状出现晚 ,腹痛、腹胀、腹部包 块、消化道出血,消瘦 等症状
影像表现
CT表现
• 好发于胃体部,胃底少见,以单发、腔外生长为主。 • 胃神经鞘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一般直径小于5cm,坏
死、钙化较少,密度均匀为主,较肌肉密度低 ;可见粘膜下溃疡, 肿块体积稍大;巨大病变可表现为分叶状、哑铃状等改变。 • 增强扫描肿瘤呈渐进性强化。 • 偶可见增大淋巴结,但多为反应性增生,不能作为恶性胃神经鞘瘤 的诊断依据。 • 当肿瘤较大、形态不规则,与邻近脂肪界限不清 ,坏死明显时要考 虑恶变可能。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

神经鞘瘤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间质瘤
平滑肌瘤
外生性胃癌
多见于40-60岁
早期无症状 后期消化道症状 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约3-4cm
50~65岁
消化道出血 膨胀性生长,向腔 内、腔外或混合型 生长,大小不等 胃体、胃底部,胃 窦少见
40-60岁多见
多无症状 可有消化道出血 呈圆形或类圆形 多小于5cm
中老年
鉴别诊断四
神经内分泌瘤
感谢 :西京医院 唐永强老师分享精彩病例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 中老年人多见。
• 多见于胃贲门部和胃窦部。经过检查,发现大部分的癌细胞均表达内 分泌标记物。 • 病理分型:小细胞癌,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
• 临床表现主要以上腹部不适、隐痛和进食困难,部分患者出现黑便。
• CT表现:壁间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平扫等密度,增强后显 著强化。
胃神经鞘瘤
• 1988年Daimaru et al首次报道。
• 起源于胃壁肌间的Auerbach’s神经丛神经鞘Schwann细胞
• 临床表现:初期无症状,当肿块生长一定程度,可造成胃黏膜溃疡
或糜烂,出现慢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
• 多见于40-60岁,无性别差异,临床少见,良性肿瘤,恶变罕见
• 术后诊断:胃神经鞘瘤
感谢 : 西京医院唐永强老师 提供病例2-4
CASE5
女性,64岁,上腹部不适
胃大弯前壁一5X6cm肿块,轻度强化,强化不均匀,外缘光滑锐利,内侧可见溃疡形成
术后病理图片
(胃体大弯侧前壁)形态及免疫组化结 果支持神经鞘瘤,局部细胞生长活跃, 建议密切随访。胃切缘及网膜未查见瘤 组织,胃周淋巴结(11枚)呈反应性增 生。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CD34(),Desmin(-),DOG-1(-),H-caldesmon(),Ki-67(+25%),S-100(+),SDH-β (),SMA(-)。

胃神经鞘瘤诊断治疗

胃神经鞘瘤诊断治疗
1. 3 胃神经鞘瘤术前诊断非常 困 难,手 术 切 除 后 病 理 可 确 诊〔13〕。胃神经鞘瘤大 多 数 为 良 性,其 组 织 学 特 征 为 梭 形 细 胞 呈巢形或成束排列,细胞核轻度异型性,其外可见大量胶原纤 维。胃神经鞘瘤恶性罕见,良恶性比例为( 22 ~ 33) ∶ 1,不同于 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其恶变率高达 6% ~ 7% 。良恶性胃神经 鞘瘤鉴别主要靠组织学,恶性者组织病理特征表现为瘤细胞大 小不等、数目多,异型细胞常见,细胞核异形严重,分裂相多见, 染色深,且 常 见 坏 死、出 血。瘤 细 胞 增 殖 力 弱,以 血 行 转 移 为 主,肺脏转移常见,淋巴结转移较少见〔14〕。
通讯作者: 徐 红( 1963-) ,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消化道疾病的微创诊疗研究。
第一作者: 马坦坦( 1984-) ,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内 镜下诊断研究。
起,表面黏膜光整,可与黏膜改变的疾病,如胃炎、溃疡性疾病 相鉴别,但明确病变来源困难。对于黏膜表面的溃疡,取活检 送病理检查,可在 HE 染色下见到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8〕。 若要明确病变起源,需行消化道超声内镜,其能辨别是否为黏 膜下肿瘤〔9〕。对于神经鞘瘤消化道超声内镜下的表现,文献报 道较少。相关文献报道,超声内镜下该肿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 形肿块,呈低回声、均质,起源于固有肌层,该回声较相邻肌层 回声低,肿块边缘见低回声晕环,晕环形成可能与肿瘤周围有 淋巴细胞呈袖口样浸润有关〔10〕。相关研究报道,在 MRI 检查 时,胃 神 经 鞘 瘤 在 T1 加 权 像 上 为 低 信 号,T2 加 权 像 为 高 信 号〔11〕。CT 可以对胃神经鞘瘤进行定位及判断周围组织有无 转移及转移位置等。CT 下显示以胃体多见得边界清晰的外生 性肿块,相邻胃黏膜多不受累。病灶小时 CT 下可见小片状囊 变区,有时可见钙化,CT 增强扫描时呈现缓慢均匀轻中度强化 影,周围器官组织受浸润及转移可能性非常小,上述特点有助 于胃神经鞘瘤的诊断〔12〕。

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

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

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段倩倩,李海宁,张秋丽,郭 乔,高小燕,王 柯,温 鑫,刘红娟CTfeaturesofgastricschwannomaDuanQianqian,LiHaining,ZhangQiuli,GuoQiao,GaoXiaoyan,WangKe,WenXin,LiuHongjuan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6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CTfeaturesofgastricschwannoma,inordertoimprovetheimagingdiagnosisofthistumor.Methods:Clinicalandimagedataof8caseswithgastricschwannomaconfirmedbysurgeryandpathologywasretrospectivelyanalyzed,evaluatingthelesions'slocation,size,morphology,growthpattern,densityandenhance mentfeature.3casesunderwentbothabdominalplainCTandenhancedCTscanning,2casesonlyunderwentplainCTscanning,other3casesonlyenhancedCTscanning.Results:Allthe8patientsinthisgroupwerefemale,rangingfrom41to80yearsold,withanaverageageof56yearsold.Allofthemwereconcludedwithsinglemass,and3caseswerelocatedingastricbodyand5casesingastricfundus.7casespresentedaround-likeorovoidshape,while1casepresentedanirregularlylobulatedshape.Themarginofmasswasclear.Thesizewasdifferent.Themaximaldiameterwas1.4~9.1cmandthemeanvaluewas4.94cm.CTplainscanshowedhomogeneouslyisoorhypodensity,andmottledcalcificationwasobservedin2cases.5casesshowedprogressiveuniformenhancement,while1wasprogres siveheterogeneousenhancement.Thegrowthpatternshowedthattherewere5tumorsofbilateralgrowth,2casesofin tra-cavitarygrowth,1caseofout-cavitarygrowth.Conclusion:TheCTfindingsofgastricschwannomahadcertaincharacteristics,usuallyshowedgastricsubmucosallow-densitymassinroundorovoid.Enhancedscanshowedas ymptoticenhancement.CTexaminationishelpfultothepreoperativediagnosisofthedisease.【Keywords】gastricschwannoma,computedtomography,diagnosisModernOncology2020,28(15):2702-2705【摘要】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特征,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CT诊断水平。

胃巨大神经鞘瘤1例报告

胃巨大神经鞘瘤1例报告
胃平滑肌瘤 、 胃癌 、 胃平 滑肌 肉瘤 等鉴别 。良性 神经 鞘瘤一
静脉曲张 , 腹部局限性隆起 , 全腹肌软 , 无压痛及反跳痛 。上
腹 正中至盆腔触及一约 2 m ×2 m大小肿物 , 8c 0c 质地略韧 , 无 触痛 , 表面不光滑 , 界清 , 边 移动度 差。c T示腹腔 内巨大 软组织 团块影 , 上至肝顶、 下至盆腔 , 宽最大径为 1 m× 长 2c 2 m ; 0c 病灶与肝左 叶分界欠 清晰 , 内密度混杂 不均呈 囊 其 实性 , 可 见 多发 高 密 度 影 , 虑 为 包 虫。H s g阳性 、 并 考 BA HB A e b阳性 、 c b阳性 ; F 、 E HB A A P C A值 正 常 , A 19 C . C . 、 A 9
超 、T表现与腹腔泡 性包虫相 近 , 诊为腹 腔包 虫 , 病 C 误 术后
理明确为 胃神经鞘瘤 。
5 5
clc e ol J . S g O el 0 59 ( ) 1915 e r nn [ ]J t no, 0 , 2 : ・1. lai a a 2 2 0 [] 4 贾瑞 , 陈志涛, 王丹云 , h L 1 白在食管鳞 状细胞 癌和不 等. M H 蛋
典型增生组织 中的表达 [ ] 中国肿 瘤生 物治疗 杂志 ,07。4 J. 20 1
呈囊实性 , 表面不 光滑 ; 肿瘤根部位于 胃小弯侧 胃前壁 , 处 此
胃巨大神经鞘瘤 1 例报告
王宏 宾
胃壁菲 薄, 约 0 1c 呈 透 明状 , 有 数支 滋养 血管 , 仅 . m, 伴 粗 大、 曲张。腹腔淋 巴结无肿 大。术 中将 肿瘤完整 切除 , 并送 病理检查 。术后病 理检查示 , 神经鞘瘤伴陈 旧性 出血 、 坏死。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作者:韩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和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胃神经鞘瘤患者6例,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相关资料。

结果经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胃体小弯3例,胃体大弯1例,胃底2例;肿瘤大小,最小的为2 cm,最大为9 cm,经过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肿瘤;经持续3~5年的随访,因其他病因死亡1例,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胃神经鞘瘤进行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使胃神经鞘瘤的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多层螺旋CT检查;临床治疗胃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可发生于存在有雪旺氏细胞的部位,其好发于外周大神经,如脑、脊髓及颈部等,而消化道的发生率较为少见,胃神经鞘瘤在临床就更为少见。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可准确的对胃神经鞘瘤进行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胃神经鞘瘤的患者6例,男患者2例,女患者4例,年龄段在42~65岁,平均年龄(46.2±5.3)岁。

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和病理确诊为胃神经鞘瘤。

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的不适,其中上腹部疼痛1例,呕血及黑便2例,腹部肿块1例,消化道梗阻及腹胀2例。

肿瘤位于胃体小弯3例,胃体大弯1例,胃底2例,肿瘤大小,最小的为2 cm,最大为9 cm。

1. 2 方法扫描前患者应食用流食, 8 h以内保持空腹状态。

使用多层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区域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相应的部位,进行常规的平行扫描和增强扫描。

通过处理软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对于放疗及化疗胃神经鞘瘤的敏感度较低,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全部6例患者均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磁共振信
号强度也 不同的原理成像 , 对信 号采集 、 空间编码 和图像重建 处理就 可以获得 MR I 图像 。这三 种方 法都是临床常用 的检 查
方法, 其 各有优势 , 但对 于膝关 节骨挫伤 M R / 具 有明显优 势 , M R I 具有高对 比分辨率 、 多方位成像 、 多参数 的特点 , 是 检测 骨 髓 水肿最敏感的 成像方法 , 因此检测膝关节 骨挫伤非常敏感四 。
表1 3组患者膝关节骨挫伤检 出率比较
【 1 ] 郑 长军 , 姜广 臣, 刘钦毅 臁 关 节骨挫伤的临床分析及 M R I 评价【 J 1 .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 0 0 9 , 2 9 ( 2 3 ) : 3 0 3 5 — 3 0 3 7 .
[ 2 ] 郑雷 , 孙百胜 , 刘 禄明 , 等. M R I 对急性膝关节骨挫伤 的临床 应用价 值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 0 0 9 , 1 9 ( 8 ) : 1 0 2 0 — 1 0 2 3 .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膝关节骨挫伤 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3组患者 膝关节骨挫伤检出情况 比较 : c组检 出率最高 , 与 A组 比较X a - . _ 4 7 . 7 4 1 , 与 B组 1 : 1 5  ̄X z = 3 3 . O 4 4 , 差异均有 统计 学意
义( P < 0 . 0 1 ) 。见表 1 。
【 关键词】胃 神经鞘瘤 多 层螺旋 C T 诊断 分析
神经鞘瘤又被 称为雪 旺瘤 , 发源 于神经鞘 , 是一 种生长缓 慢的无痛性肿 物 , 呈卵圆形 , 肿物会随着神经轴 向两侧摆动。胃 神经鞘瘤是位 于 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 ,临床上并 不常见 , 再 加上生长缓慢 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因此很容 易被人们忽视 , 在术前难以确诊。 多层螺旋 C T高密度、 大范 围的扫描对于 胃神 经鞘瘤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 为进一步分析 胃神经 鞘瘤 的临床特 征, 提 高多层螺旋 C T的诊断效果 , 本文选择我 院 8例 胃神经鞘 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现告如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渠道部第二临床季与病度理 经营分析
CT表现 鉴别诊断
2011月年6
概述
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 GS)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肿瘤 最早由Daimru等于1988年报道 占所有神经鞘瘤的0.2%,占胃间叶源性肿瘤的3% 占胃神经源性肿瘤的78.0%~82.4%,且多为良性[1]
[1]Genova G,Maiorana A M,Agnello G,et al. Gastric schwannoma after Nissen fundoplication.A rare complication?[J].Am Surg,1989, 55( 8) : 495-497.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病理结果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病例4 男 34岁 发现骶尾部肿块2周余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病例5 女 35岁 发现右大腿肿物逐渐增大6年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病理结果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
动脉期
静脉期
冠状位
胃镜结果
病理结果
病例2 女 45岁 上腹部不适4年余
动脉期
静脉期
冠状位
胃镜结果
病理结果
鉴诊诊断-胃间质瘤(GST)
➢起源于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质干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要 成分(70-80%),类上皮细胞(20-30%) ➢大部分GIST发生于胃(60~70%)和小肠(20~30%),结 、直肠(10~20%),食管(0~6%),肠系膜、网膜及腹膜 后罕见 ➢常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 ➢病变多为单发,密度不均,内部出血、坏死、囊性变多见 增强时肿块呈不均匀强化
静 脉 期
静脉期
病理结果
病例4 男 64岁 腹胀1月余
动脉期
静脉期
冠状位
病理结果
病例5 男 59岁 黑便10天
矢状位
病理结果
病例6 女 24岁
间断腹痛黑便3年余, 加重伴发热1周
动脉期
静脉期
冠状位
抗感染治疗后复查
动脉期
静脉期
冠状位
冠状位
病理结果
CT表现
好发于胃体部,其次为胃底,胃窦部少见 可向腔内、腔外或同时骑跨腔内外生长 多为单发壁内起源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肿块,边界清楚 直径多小于5cm,内部结构较均匀,很少出现坏死及钙化, 低密度区通常代表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陈旧出血或神经鞘 瘤富含AntoniB型细胞区 可有小溃疡形成龛影,具有浅表、直径小、发生于腔内面的 特点;有合并脓肿并继发胃穿孔的个案报道
病理
免疫组化(确诊) 瘤细胞弥漫性强阳性 表达S-100 蛋白,阳 性表达GFAP,部分 灶性表达Nestin, 不表达CD34、 CD117、DOG1、 SMA
注: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SMA:Smooth Muscle Actin;
渠道部第病二例季展度示经营分析
许尚文,曾建华,张雪林,等.胃神经鞘瘤的CT 及钡透检查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285
误诊原因
对胃神经鞘瘤缺乏认识 影像表现相对缺乏特异性
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鉴诊诊断
➢胃间质瘤 ➢胃息肉/腺瘤 ➢胃平滑肌瘤/肉瘤 ➢胃癌 ➢胃淋巴瘤 ➢异位胰腺/脾脏
病例1 男 48岁 体检发现胃占位4天
胃神经鞘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 断
病例1 男 80岁 发现右颈部肿物2年余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病理结果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病例2 女 54岁 间断咳嗽5年 加重半月余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病理结果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病例3 女 48岁 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3天
2011月年6
病例1 男 43岁 发现胃部肿瘤4年余
动脉期
静脉期
病理结果
病例2
女,67岁 反酸,烧心3年 既往有胃多发间质瘤病史(未做病理) 并行套扎术,术后自行口服“奥美拉唑”
平 扫
动 脉 期
静 脉 期
冠 状 位
病理结果
病例3 女 64岁 体检发现上腹部肿物1月余
平 扫
动 脉 期
[2]虞积耀,崔全才.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临床与病理
病理
大体 边界清楚,无真正包膜,切面呈 实性、灰黄或灰白,囊性变少见 光学显微镜下 肿瘤由微小梁结构的梭形细胞组 成,并伴淋巴细胞套状浸润,具 有一定特征性,出血、囊性变和 透明变性不常见
临床与病理
CT表现
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囊变、坏死、钙 化少见 增强后肿瘤多呈轻中度强化,部分病例动脉期可见局部粘 膜线完整;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呈明显强化,但一致认为有缓 慢强化的特点 一般属于Antoni A型或Antoni AB混杂型 Vinhais依据CT下肿块的特点分为三型
局灶结节或肿块型 胃壁局限增厚型 巨块型(直径超过10cm)
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
由神经鞘膜增生形成,以头颈、四肢及脊柱旁最为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多见,原发于消化道者少见,发生于消化道的最常
见部位是胃,占所有胃部肿瘤的0.2%;是一种间叶
源性肿瘤,良性多见,占所有胃良性肿瘤的4%;恶
性仅占胃神经鞘瘤的5.5% ~7.7%
2011月年6
目录
概述
概述
起源于胃壁神经鞘膜细胞,又称雪旺氏细胞瘤 肿瘤生长缓慢,依据肿瘤生长特点,可分为腔内生长型、腔外生 长型及腔内外生长型,以后两者多见
临床与病理
临床
多见于中年人,国内男女发病率相似 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消化道出血、腹痛、无症状 胃神经鞘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一 经确诊无论良、恶性均应手术治疗,良 性预后好,几乎不出现复发及转移 本病与I型和II型神经纤维瘤病无关[2]
CT表现
巨块型 表现为巨大“哑铃”状软组织肿块,直径达15 cm,肿块实质 部分轻度较均匀强化,中间少许坏死区为低密度不强化 胃壁结节型 多位于胃体小弯侧,表现为胃黏膜下或肌层向腔内生长的圆形 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直径一般不超过5cm。边界清楚,密度 较均匀,平扫肿块密度较软组织密度稍低,轻度强化,该类型 文献报道常伴有肿块内斑点状钙化 胃壁局限增厚型 此型较少见,应注意与浸润型胃癌鉴别。浸润型胃癌壁僵硬, 管腔狭窄更明显,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