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张之洞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张之洞

对xx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的思考评价张之洞这个人,我想我是没有太大的资格的,只因为以我的学识,还没有达到能完整地评价一个人的地步。
我这里想说的,只是关于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直接接触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文本,首先肯定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纲要》。
在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第一小点的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系带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这里我曾有一个疑惑,在列举部分成员时,不是按照姓氏笔画为序。
那么,编者又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列举这些人的呢?按照他们在洋务派中重要地位?是他们的官位大小?还是仅仅是列举,没有做其他的考虑。
我想这个问题在结束时可以解决。
后文还有一处提到张之洞,在列举1890年前洋务派兴办的近代企时,“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机炮厂。
”这句话出现在所有被列举的军事工业之后。
此外,这本书再无关于张之洞任何描述。
对于这章的内容,我的理解是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员,参与洋务派的洋务事业。
当然,了解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人其事怎么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呢?《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一书中,简要的介绍了他的生平。
可以说他是一个官二代了,父亲是知府。
他在十六岁高中乡试解元,后来会试取中为一甲第三名。
此后,便开始了他的仕途,最初是在京中的翰林院供职。
光绪七年十一月,补授他为山西巡抚。
他在山西工①作三年后,也就是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朝廷命令其取代两广总督张树声。
其实中法战争对张之洞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是实授张之洞为两广总督那么简单,中法战争对张之洞内心触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做了六年的两广总督后,他被调补为湖广总督,自此一直坐镇武汉。
他的仕途与洋务运动又有什么关系呢?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知道在1876年到1879年,张之洞在为山西巡抚时,山西发生特大灾荒,也就是“丁戊奇荒”。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洋务运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允许学生争论,发表各自观点,只要“自圆其说” 就给分)
(三)小结与练习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洋务运动 原因:清王朝内外交困,为摆脱困境。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自强”、“求富” 作用:①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推动近
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
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 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近代中国要革新必须首先 改变政治腐败,仅仅片面地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 方面学习西方是远远不够的。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 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能 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 力分析 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 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运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
(答: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 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 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 入座”)
地名:安庆上海上海武昌汉阳福州 工业名: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湖北织 布局铁厂船政局 人名:曾国藩曾国藩、李鸿章李鸿章张之洞张之洞 左宗棠 类别:军事军事民用民用民用军事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插图、“小资料”等, 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 质? (答: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 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 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2_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经过】
1.前期(19世纪60年代) 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旗号:自强 直接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
著名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内军械所”,生 产子弹、火药、炸炮等。1864年迁到南京,1865年改建为 金陵机械制造局。为第一家)。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崇厚——天津机器制造 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这些军事工业 (所谓“三局一所”)的特点:南方多,北方少(便于就近 镇压);汉人多,满人少(汉人官僚实力上升)。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1.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2.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3.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5.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6.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是中国工业化、近 代化的起点
洋务运动
【典型试题】
1.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
其二建立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直接目的:抵抗外来侵略(美日侵台)
其三创办新式学校和组织留学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如京 师同文馆,赴美留学) 目标: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人才 课程:增加理、工、外语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经过】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经过】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经过】
【答案】 B
洋务运动
【典型试题】
3.甲午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
企业)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约为七百三十万元。甲午战
争后6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共为七十
九个,其资本总额为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洋务运动》课件 (共19张PPT)

2、制度落后。
3、器物之变和制度之变。
三、甲午战败、举国震惊 ——历史的反思
【材料五】 国人之经营丝厂业者,则自黄佐卿(宗宪)先生始。黄君 于1882年首建丝厂于沪上北苏州河沿岸,丝车仅一百部, 定名称为公和永。怡和与公平洋行接踵而行,各建一厂, 每厂亦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是年,三厂建筑告竣。越年,同时开工。斯时运用缫丝机 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 务。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 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须时,周转 为难。自光绪八年(1882年)至十三年(1887年),营业失 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送政务司丹拿返国序》 (注:政务司为港督隶属下行政机构,丹拿:人名)
1、阅读材料四,归纳王韬眼中香港的变迁及原因。 2、以王韬的视角分析中国败因何在? 3、从这个角度出发,王韬的强国之路和洋务派的强国之 路有何不同?
三、甲午战败、举国震惊 ——历史的反思
1、阅读材料四,归纳王韬眼中香港的变迁及原因。 2、以王韬的视角分析中国败因何在? 3、从这个角度出发,王韬的强国之路和洋务派的 强国之路有何不同?
二、引西学、办洋务 ——中国的应战
材料二
问:根据材料二、三,判断洋务运动成功与否?
三、甲午战败、举国震惊 ——历史的反思
材料一 :晚清大事年表(续)
时间 1840-1842年 1851-1864年 1856-1860年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甲午战败、举国震惊 ——历史的反思
反思之一:器物之变不充分。经济环境制约。 反思之二:制度落后,制度之变势在必行
三、甲午战败、举国震惊 ——历史的反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4: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 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
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
抵押洋商者。 受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材生意料兴5:隆革1,89命存3心年性勒,、索李,福软今明天设弱令立性他机降器和价磨妥,坊明,协天京性令城他官捐员献见
总之:洋务运动作为地主阶级的探索,在 近代化历程中有里程碑意义,它开启了军事, 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近代化,当然, 由于其阶级局限,未能将近代化推进到改变 封建制度层面,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呢?
1
、
4、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
国 3、外商企业
*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客观 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 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 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进步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 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 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 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 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1)俾斯麦所言“归而行之”与“购而用之”,分 别指中日两国的什么重大事件日?:明治维新 中:洋务运动
(2)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 的重点有何不同? 日:制度 中:技术
(3)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在什么时 候得到体现?说明什么问题?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选择先进的制度才能推动国家的强大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上册《洋务运动》说课稿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上册《洋务运动》说课稿《洋务运动》是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第二节。
一、说教材(一)、整体感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
从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该运动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上具有一些进步作用。
(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使学生掌握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①.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在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
②.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借以求强求富。
他们既要维护清朝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最终洋务运动破产。
③.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经济的解体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2.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3.洋务运动的评价。
解决办法:①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②洋务运动的评价:首先,洋务运动的破坏,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其次,洋务运动还是有它的进步意义的,表现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21)

古老 中国
农耕文明
近代 西方
工业文明
第一届世博会是1851年在 英国伦敦举办的。维多利亚女 王在参加完第一次世博会的开 幕式之后,曾经在自己的日记 上写到“荣光,无限的荣光”。
猜想一下:能让女王觉得“无限荣光”的因素有哪些?
中国人徐荣村以个人 名义参加了第一届世博会, 你认为他当时可以带哪些 物品展示中国的实力呢?
《南京条约》
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社
会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经
济 协定关税
丧失主权
加重民众负担, 阶级矛盾激化
便利列强倾销商品、 掠夺 原料
“五口通商”仅仅是“通商”?
时间 1843 1843 1845 1845 1846
地点 香港 上海 广州 宁波 广州
国籍
英
英 英 美 美
企业名称 阿白丁船坞
茶叶、丝绸、旗袍等农产品和手工业品。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 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 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基本知 识目标
复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表现; 说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辨认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企业; 归纳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 义的刺激诱导作用。
性质
封建性质的企业
民 用
李鸿章
天津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局
企 业
张之洞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官督商办”的 带有资本主义性 质的企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 匹。”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6.1课文注释:“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脉络

课文注释:“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脉络“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缩语。
这是中国近代特别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主要是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密切关涉到政治思想领域。
受鸦片战争的刺激,林则徐、魏源辈“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虽然已包含着对中西双方各自“长”“短”的初步比较判断,但还不能明确地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之际,这种思想观点开始出现。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的“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一语,一般被看作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最早表达。
当然,这中间也没有直接使用“体”、“用”等字眼。
以后多年间,从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的一些人物,多有类似的表述。
如王韬所说的“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薛福成持论的“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郑观应阐述的“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最早直接使用“中体西用”概念的,一般认为是一个叫沈寿康(字毓桂)的人,1895年他在《万国公报》第75期上发表的《匡时策》中说:“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年,任清朝工部尚书的孙家鼐在《遵议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说:“今中国创立京师大学堂,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虽然是就教育方针而言,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更广义上的文化观。
在维新运动时期,中体西用说颇为流行,甚至连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也说过“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之类的话。
不过,维新派“中体西用”论的实际含义与洋务派有明显不明,实质上已经突破旧框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洋务派人物“中体西用”论的集大成者和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张之洞,而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劝学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立湖北农务学堂,这是湖北最早的近代农业学堂和现今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
创办湖北师范学堂,创办女子师范学堂
3.派遣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和出国军事考察人员
4.要求废除科举制
二.殚精竭虑老臣愿,种豆得瓜不在翁 --------张之洞与后洋务运动
抑知武汉之所以成为重镇,实公(指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 力也。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赈,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 视听。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 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新军,多富于知 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 学生也。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 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及料,而事机凑泊,种豆得瓜。
湖北织布局
卢汉铁路(北京---武汉) 粤汉铁路(广州---武汉) “铁路为自强第一要端,铁路不成,他端更无论矣”
二.殚精竭虑老臣愿,种豆得瓜不在翁 --------张之洞与后洋务运动
张之洞洋务企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有何影响?
企从业经“营方病式商企剥业经商营效”果到、影“响 扶商护商”,企业环境日益宽松,为民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以来,一些省份的督抚通过办洋务,使财政和军事
实洋力务大运增,动引前起期了的他活的动羡慕对、张仿之效洞之的念转。化起到了促成的作用 。
------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从清流派到洋务
派的思想转变》
材料三1881年,张之洞外放山西巡抚,接触到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李氏向
张受之西洞方宣传传教“士西李化提”摩方太案的,影讲响解“别西墨炼钢法”,使他对“西艺”、“西
• 1896年3月 张之洞设护军营,聘请德国教官操练,是为湖北新军前身。 • 1896年8月 湖北武备学堂在武昌黄土坡成立,聘请德、日军事教官培训
湖北新军官佐。
• 1898年10月 张之洞选派湖北学生20名前往日本学习武备。 • 1906年5月 湖北新军最后建成,定编为一镇(师)和一混成协(旅)。
辜张鸿彪铭为说第:八 “镇 统民制国,成黎立元 洪,为是第孙二中十 一山混和成张协之统洞领 。合作的结果。”
技”的价值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他开始在山西设立洋务局,招聘洋务人才,
筹办练军等
------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从清流派到洋务派的思想
转变》
一.从清流健将到洋务殿军
材料四: 1883--1884年中法战争时,他说“需用枪炮,概系购
自 自铸外亲枪洋历炮,中,不法方但战免耗受蚀争制中的于国曲人财折,用艰庶,难为运自送强遥持远久…之…计详”筹时势,必须设厂
人生名片
张之洞人生履历
○ 4岁入塾就学 ○ 13岁考中秀才 ○ 15岁乡试,中试第一名,为解元。 ○ 26岁殿试,列一甲第三,被慈禧太后钦点为探花 ○ 1881年(44岁),受山西巡抚,在山西设洋务局,创办山西机器局,编练新军,创办令德堂 ○ 1884年(47岁),中法战争前夕,补授两广总督,在广东练新军、开设水陆师学堂等 ○ 1889年(52岁),调湖广总督,建立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修建卢汉、
疆近危代急而中“国士遭大受夫西谎方昧如的故殖”民,仍侵将略泰是西张之之政洞、刑转、化兵的、深交刻、的通商社、会船背械景、。新式
农具视为奇技淫巧...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中国将在冥冥之中为西人所役,终将 为之吞噬矣。”这是张之洞回顾自己走上洋务之路时的心路独白。
--章传文、杨庆博《张之洞由清流党转化成洋务派的客观原因》
“惟知亡,则知强矣”,忧患意识是其思想最原初的出发点
二.殚精竭虑老臣愿,种豆得瓜不在翁
--------张之洞与后洋务运动
• (一)办实业-----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工业基础
1、军事工业:汉阳铁厂 湖北
枪炮厂
二.殚精竭虑老臣愿,种豆得瓜不在翁 --------张之洞与后洋务运动
2、民用工业
3、修建铁路
“仰人鼻息非长策” ------《张之洞全集 》
“
材料五 1885年甲午战争后,他提出“中国安身立命之端”的
九条甲应午急战办之争事后:,练民陆族军危、机治进海一军步、加造深铁路、设枪炮厂、开学
堂...关于张之洞的思想转折,辜鸿铭评论道:“文襄为人则舍势 而言理,“为国则舍理而言势”
-----《张文襄幕府纪闻.权》
大
大音
——
象希
后
张 之
无声
形 洋 洞
务与
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 彭启霞
运
动
图片来源于重庆 建川博物馆
图片来源重庆市建川博物馆
曾国藩(1811-1872) A
左宗棠(1812-1885)
B
李鸿章(1823-1901) C 张之洞(1837--1909) D
一.从清流健将到洋务殿军
同治光绪年间,活跃着一群以儒雅博望自重,以纠弹时政 为任的京官,时人称之为“清流党”
武汉被外商称为“东方芝加哥”
商办
1908年盛怀宣在汉阳铁厂的基础上组建汉冶萍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商办, 汉阳铁厂进入正常发展期。湖北纺纱局等四局经营业走上正轨,”获利甚厚”
二.殚精竭虑老臣愿,种豆得瓜不在翁 --------张之洞与后洋务运动
(二)编练湖北新军
-“入营之兵必须有一半识字”------张之洞手订《湖北练兵要义》
粤汉铁路等 ○ 1907年(70岁)调京,任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且兼管学部 ○ 1909年,(72岁)病故 ,谥文襄
张之洞早年接受的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44岁前一直生活在纯粹的中国传统 文化氛围中。
一、从清流健将到洋务殿军
材料一:台湾受侵,伊犁被据,流球、朝鲜、越南等邻国相继沦为西国之手,边
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的推动作用。
官办
汉阳铁厂1890--1897官营期间共耗去白银582万多两,而其生产的钢铁产
品数量少质量差且销路不畅。湖北纺织官局库存量大,成本高导致资金短
股份公司缺。的经营模式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特征
官商合办 商人承担风险,既无权也难有利,官商合办的企业结果都不理想。
官督商办 在张之洞的干预控制下举步维艰,成绩平平,十年不能扭亏为盈。
• 1907年1月 张之洞将警察制度移入新军军营
二.殚精竭虑老臣愿,种瓜得豆不在翁 --------张之洞与后洋务运动
(三)发展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
主要活动:
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基础教育:
创立广雅书院,现为广东广雅中学。
2.专业教育
创办算学学堂,创办矿务学堂 创办自强学堂,现今武汉大学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