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挑食偏食不良习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小孩儿挑食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孩儿挑食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孩儿挑食的研究报告
标题:小孩儿挑食行为的研究报告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孩儿挑食行为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小孩儿挑食行为与生理、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家庭教育方式、食物品味偏好、社会影响等也对小孩儿的饮食习惯有重要影响。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应对小孩儿挑食现象。

一、引言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文献综述
二、小孩儿挑食行为的原因
- 生理因素:味觉敏感性、食物质地、感官发育等
- 心理因素:控制欲望、注意力问题、精神压力等
-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幼儿园/学校环境、社交环境等
三、小孩儿挑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 营养不良及健康问题
- 偏食导致膳食多样性不足
- 营养摄入不均衡引发肥胖或瘦弱
四、小孩儿挑食行为的解决方法
- 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食物种类与营养价
值的了解
- 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尝试新食物
- 创造有趣的饮食环境
- 限制食物选择并建立规律的饮食时间
- 打造积极的社交环境
五、结论
在小孩儿挑食行为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家庭和环境因素在塑造孩子的饮食偏好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挑食行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家庭、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孩儿挑食行为,并针对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孩子提出更具体的指导。

开题报告)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幼儿不良饮食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预计篇幅为5000字左右。

本研究旨在从家庭教育的视角研究幼儿生活惯的养成,以丰富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生活惯养成的理论基础。

同时,本文提出的家园配合的一些对策以及建议,可以为幼儿园以及家长开展幼儿生活惯养成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幼年时期养成稳固且良好的生活惯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可以为家长及早开展幼儿生活惯养成教育提供借鉴,有助于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惯,从而为今后的研究、生活乃至于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国外关于幼儿饮食惯养成的研究较为丰富。

XXX等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会提高其患龋齿的风险;加霍尔布鲁克等对年龄在15个月到5岁的43名幼儿调查研究发现,幼儿经常吃含糖量高的零食患龋齿的概率较大。

XXX、XXX的研究表明,幼儿患龋齿与经常吃糖果有关,每天刷牙不到两次的幼儿会增加患龋齿几率。

XXX、XXX等认为,偏食对儿童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和自身的认知发展存在影响。

XXX也证实了幼儿的饮食惯对其认知和发展的影响。

我国目前关于幼儿饮食惯的研究也已经较为全面。

XXX的研究表明,有68.60%的幼儿就餐在20-30分钟左右;XXX等的研究发现,1/3的儿童存在进食过快现象。

XXX等的调查发现,幼儿存在偏食现象的比例为82.40%,有“零食偏好”的为51.70%。

XXX指出幼儿进餐时看电视所占比例较大;XXX 等指出“边吃边玩”、“边走边吃”和“吃饭太少”是学前幼儿最突出的三大不良饮食惯。

XXX研究表明,不能独立进餐的幼儿有45.9%。

XXX、XXX、XXX研究均指出幼儿中存在“零食偏好”、“餐前吃零食”等不良行为。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惯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幼儿偏食、厌食,不按时吃饭,吃零食而不吃晚饭等不良饮食惯对幼儿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幼儿不良饮食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正方法研究1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正方法研究1
二、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该领域的发展动态
有学者万钫,范新宇,陈忠龙,晓丽,提出对待孩子的饮食行为应少些人为的干预(劝、喂、吓),不强迫,不威胁哄骗,要讲明道理,让孩子弄清吃饭的好处,不吃饭的坏处,用诱导的方式代替训斥,取得孩子的合作。首先,家长适时的提醒与及时的教育和鼓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其次王福先,范新宇、陈忠龙,提出要发挥幼儿园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梅节等提出应教育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进食新的食物。同时提出幼儿园应改进已有营养以及健康教育的模式,通过编写一些有关营养和健康饮食知识的拼图、儿歌等改善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措施。
3、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第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1周-第2周,论文选题,查询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第3周-第3周,修改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要求按照相关论文格式撰写。
第4周-第7周,提交论文初稿,论文期中检测,并修改论文第二稿、第三稿。
第8周-第8周,定稿并提交论文及答辩。
[5]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高等教育自学.






简述 设计(论文)所要研究、设计的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是否可行; 主要关键技术、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并给出开题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组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4.2对幼儿心里的危害
4.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
第五章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改善策略
5.1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5.2家庭人员树立正确饮食观念

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教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教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屯留县幼儿园大一班为例学生姓名学号系别教育系专业指导教师2016 年 3 月 15日附录儿童挑食行为观察班级:大一班日期:星期:关于幼儿在家庭饮食中挑食偏食行为的问卷调查亲爱的家长:您好!首先请原谅打扰了您的工作和休息!我是吕梁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提问行为的主动性,开展此项调查,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和工作单位,各种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您只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选项即可。

1、您孩子的年龄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2、您孩子是独生子女吗?(1)是(2)不是3、您的孩子平时爱吃哪类食物?(1)蔬菜(2)豆制品(3)肉类(4)淀粉类(5)蛋类(6)水果4、您家购买各种食品是根据:(1)价格高低(2)有无营养(3)孩子喜欢(4)家长喜欢(5)尝试5、您家每天采购小菜选择:(1)荤菜(2)素菜(3)多品种(4)单一品种简单方便6、您的孩子平时挑食厌食吗?(1)有这种情况,而且很严重(2)有这种情况,但并不严重(3)从不挑食厌食(4)其他7、你孩子有挑食偏食习惯吗?(1)有(2)偏肉类(3)偏鱼类(4)偏蛋类(5)偏油炸类(6)不吃蔬菜(7)不吃荤菜(8)不吃豆制品(9)不吃鱼8、你的孩子在学校午餐发生挑食你的态度:(1)顺其自然(2)希望老师教育(3)老师要你孩子吃掉家长很反感9、你对营养知识态度:(1)感兴趣(2)不感兴趣(3)无所谓10、你是否给孩子吃保健品:(1)是(2)否(3)偶尔11、你认为解决孩子挑食的关键人物:(1)家长(2)老师(3)孩子本人12、您的孩子一般都偏好哪种色彩的食物?(1)绿色(2)黄色(3)红色(4)黑色(5)其它13、您的家里通常是谁烧菜?________________14、您是否也有不爱吃而家里也不烧的菜?(1)是,家里人不爱吃的菜从不准备(2)不一定,有些菜家人不爱吃就很少准备(3)不是,不爱吃但有营养的菜我们会鼓励孩子吃15、对于孩子喜欢吃的东西您是否都会满足他(她)?(1)是,只要他喜欢就买(2)不一定,看是否健康或是否营养(3)不是,乱吃东西会影响食欲16、您的孩子一般偏好什么口味的食物?(1)甜食(特别喜欢甜的零食)(2)咸的食物(不怎么喜欢甜的食物包括菜)(3)辣的食物(特别喜欢火锅类)(4)其它________________17、您的孩子喜欢吃KFC之类的西方快餐吗?(1)非常喜欢(2)不是特喜欢(3)不怎么喜欢(4)不喜欢,有点厌恶18、你认为,导致幼儿挑食的原因有那些?(请分点举出来)19、针对幼儿挑食有何更好的建议?有的话请简单说明。

中班挑食幼儿行为研究报告

中班挑食幼儿行为研究报告

中班挑食幼儿行为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班挑食行为的特征,分析挑食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中班挑食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通过观察幼儿园中班的挑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记录其饮食情况、食物偏好和拒绝食物的原因。

此外,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与挑食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因素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通过观察得知,中班挑食幼儿的行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某些食物呈现强烈的排斥态度,甚至是无法接受;二是喜好某些食物,但只是少量摄入;三是对新鲜食物表现出恐惧和抵触情绪。

通过访谈发现,挑食幼儿的饮食行为主要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家长的食物偏好和饮食习惯、家庭的饮食规律等。

研究结论:中班挑食幼儿的行为多与其个人厌食体验和家庭环境有关。

针对个人的厌食体验,建议幼儿教师在饭前饭后进行身体放松训练,提高幼儿的食欲;对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建议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育家长正确引导幼儿的饮食行为,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愉悦的饮食氛围,丰富的饮食教育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的样本选择较为有限,仅选取了一个中班进行观察和访谈,结果不能够代表整个中班挑食幼儿的行为特征。

此外,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者主观判断和访谈对象误导等因素,导致数据的偏差。

研究建议:为了深入了解中班挑食幼儿行为特征,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选取不同幼儿园和地区的中班进行观察和访谈,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在实际教育中,幼儿园可以通过制定饮食活动计划,鼓励家长参与,形成家园共育的模式,共同培养中班幼。

关于小孩儿挑食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孩儿挑食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孩儿挑食的研究报告关于小孩儿挑食的研究报告1. 引言小孩子的挑食问题是让父母头疼的一个常见问题。

挑食会对小孩的营养摄取造成困扰,也容易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因此,了解和研究小孩儿挑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解决这一问题非常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小孩儿挑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解决小孩儿挑食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我们在幼儿园中选取了100名小孩作为研究对象,向他们的家长发放了问卷,询问他们的孩子是否有挑食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 3.2 数据分析我们使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频数分析和比例分析等。

4. 研究结果4.1 小孩儿挑食的原因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小孩儿挑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偏好口味:有些小孩儿只喜欢某种口味的食物,对其他口味的食物不感兴趣。

- 外观色彩:食物的颜色和外观对小孩儿的食欲有影响,不喜欢颜色暗淡或外观花俏的食物。

- 食物质地:有些小孩儿对柔软或过于嚼劲的食物不感兴趣。

- 家庭环境:家庭中对于食物的态度和习惯会对小孩儿的挑食产生影响。

4.2 小孩儿挑食的处理方法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的参考,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常见的小孩儿挑食处理方法:- 多样化食物:给小孩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包括不同口味、色彩和质地,增加吸引力。

- 亲密参与:鼓励小孩儿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过程,增加对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形成习惯:定期固定时间进行正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榜样引领:父母可以做小孩儿的榜样,展示自己对各种食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小孩儿的兴趣。

- 游戏化饮食:通过游戏和趣味的方式来引导小孩儿摄取食物,增加乐趣。

- 营养均衡:在保证小孩儿摄取营养的基础上,不过分迎合小孩儿挑食,逐渐引导他们尝试新的食物。

- 耐心和尊重:父母需要有耐心,不强迫小孩儿吃某种食物,尊重他们的喜好和意愿。

幼儿挑食偏食不良习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幼儿挑食偏食不良习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幼儿挑食偏食不良习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但是现在许多幼儿存在着不良的挑食偏食习惯,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如:①树立榜样作用,时刻给幼儿以正确的示范;
②通过有计划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良好用餐的重要;③通过对不同幼儿个性的分析因材施教,通过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感染幼儿;④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循序渐进、共同培养。

基于不良挑食偏食习惯对小班幼儿生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形成小班幼儿挑食偏食形成的原因,并尝试从①②③④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究,逐步提炼形成了机应的培养良好吃饭习惯的有效策略。

(二)幼儿挑食、偏食习惯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由于国家实行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
第 1 页共5 页。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治的调查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治的调查研究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开题报告书课题题目***幼儿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治的调查研究姓名杨瑾学号27系所学前教育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小组成员贾盼盼(25)于婷婷(26)杨瑾(27)刘佳欢(28)范雨(29)张巍巍(30)董月(31)刘蕊(32)注:本表可复印,可另加附页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一)选题价值与意义1、理论意义挑食、偏食这些统称为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指的是幼儿对食物喜欢或不喜欢的激烈反应,和对食物选择有偏差行为的表现称为不良饮食习惯。

现在大多数幼儿不喜欢吃对身体有帮助的蔬菜或水果,这种爱吃的抢着吃,不爱吃的看都不看一眼就拒绝的反应也称为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有: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喜欢吃的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还有爱吃水果不爱吃蔬菜;爱吃肉食不爱吃饭;在进餐时看电视、吃零食等。

2、现实意义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的摄入,并且很容易形成一些病情,一旦缺乏这些营养成分会给幼儿带来不利的一些问题。

因而矫治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势在必行的,为幼儿合理的安排每日饮食等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减少缺乏营养等健康问题。

此外家长和幼儿园还应该多研究这些问题和解决的措施,那样会有很好的成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综述)国内: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源远流长,父母对子女的“吃饭”问题一直颇为重视。

但由于孩子的吃饭不同于大人,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自控自护能力很差,又加上祖辈的溺爱有加,父辈的教育不力,又缺乏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致使多数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吃饭只知道好吃不好吃,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口外;有的幼儿零食不离嘴,看见饭菜就摇头;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剩饭剩菜严重;有的需要大人端着碗跟在后面追着喂,一顿饭吃上一小时等等。

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挑食偏食不良习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但是现在许多幼儿存在着不良的挑食偏食习惯,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如:①树立榜样作用,时刻给幼儿以正确的示范;
②通过有计划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良好用餐的重要;③通过对不同幼儿个性的分析因材施教,通过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感染幼儿;④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循序渐进、共同培养。

基于不良挑食偏食习惯对小班幼儿生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形成小班幼儿挑食偏食形成的原因,并尝试从①②③④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幼儿挑食、偏食习惯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由于国家实行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独生子女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

许多家庭的教育真像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它的著名教育诗中写到的一
样。

“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

”日本心理学家山下俊郎把这种“可怕的礼物”称之为“过度教育”,并指出: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附心理的根源。

(2)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现在的孩子缺乏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由于现在许多家庭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在外打工,许多幼儿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是一切听之任之,只恨不能满足于孩子的一切愿望,教育、良好习惯更是无从谈起,他们关心的仅仅是孩子有没有饿着,冻着、其他也不知道怎么做,只要孩子不生气就一切满足。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各种习惯不好的根源。

为此,我园经过听取征求多方意见,根据《纲要》精神、根据《十二五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课题研究来推进我园教育内涵的发展,根据我班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挑食偏食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与家庭的需要,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心理素质的发展。

(二)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具体目标: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家园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等生活习惯。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偏食、挑食被定义是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中而不是一种疾病,挑食、偏食是幼儿常见的坏毛病,是非常不良的习惯,对生长发育极不利。

在幼儿小班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

挑食、偏食是指儿童对食物的品种的偏好,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毫无节制,而对自己不喜爱的食物一概拒绝。

对幼儿的一般定义是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挑食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一旦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就会造成维生素的缺乏症,影响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

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本课题主要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原则,以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纠正幼儿挑食、偏食不良习惯,保证幼儿营养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幼儿挑食、偏食的成因。

(二)让家长和幼儿知道挑食、偏食的危害。

(三)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挑食、偏食不良习惯。

七、研究对象
幼儿园在园幼儿。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统计法、游戏法、开展家长讲座、榜样激励法、行为尝试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抽样研究调查和谈话法。

具体如下:
(一)幼儿挑食偏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

(调查法)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方法和手段。

(观察法、榜样激励法、个案研究法)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谈话法、行动研究法)
九、本课题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年月
(1)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幼儿挑食偏食不良行为习惯相等关概念。

(2)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3)聘请科研人员对课题进行指导和可行性论证。

(二)实施阶段年月- 年月
(1)方案具体细化,由本人负责执行。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调查、记录表格。

(3)进行幼儿挑食偏食不良行为习惯现状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幼儿的饮食习惯现状,寻找问题的根源。

(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三)总结阶段:年月—年月
(1)分析调查问卷,进一步细化幼儿挑食偏食问题。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形成《小班幼儿挑食偏食不良行为成因调查及干预对策的研究》优秀案例、论文。

(4)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5)聘请专家论证、结题。

十、成果形式
(一)《小班幼儿挑食偏食不良行为成因调查及干预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二)结合课题实施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随笔、个案集。

(三)开题报告报告、调查报告。

(四)家长会交流稿、课题研究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