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Lecture9-对所得的课税
财政学课件第八章所得课税

4 30000元-50000 25250元-39250
30
元
元
4250
税款的承包经营、承 租经营所得。
5 超过50000元 超过39,250元
35
6750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bǐlì)税率 。
级数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全月应纳税功所的得路额
税率(%)
1
不超过2万元
,只有外籍人员(rényuán)、华侨或香港、澳门和台湾
同胞。
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
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个人所得税以纳税人取得的个人所得 为征税对象。
工资、薪金(xīnjīn)所得;个体工商 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 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 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 、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 得;偶然所得等。
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税。
第十八页,共38页。
第十九页,共38页。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从事生产、 经营所得和其他(qítā)所得。
其他(qítā)所得是指纳税人取得的利润 (股息)、租金、转让财产收益、提供或 者转让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 权收益,以及营业外收益等所得。
第二十页,共38页。
第三十四页,共38页。
计税方法: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取“ 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计税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按月征税,以每月收入 减除2000元费用后的余额(yú é)为应纳税所 得额,再按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缴纳的个 人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征税 ,以每年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损失后的 余额(yú é)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按五级超额累 进税率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公共经济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每一个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人士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构建其它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被一些人称之为真正的政治+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现代公共经济学在传统的主要分析政府的公共收支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政府寻租,政府采购等内容,使公共经济学分析研究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充实了公共经济学的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员是公共部门的直接参与者,应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本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些最为流行与先进的经济学原理、理论范畴。
认识和掌握市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
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又能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作出贡献。
本课程要求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弄清有关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与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中应把课程内容同我国现实公共经济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地领会理论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将讲述:公共经济学的目标与范围、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支出政策、公共税收理论、公共税收制度、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调节、赤字经济与公债及中国的财政制度及其改革;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加以综合,研究那些并非纯属市场、住户或厂商之间的经济问题,以求全面而又准确地理解政府行为。
教学重点是公共产品理论(含地方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税收理论和中国的财政制度及其改革;对于公共支出政策、现代税收制度、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调节和赤字经济理论将做一般讲授,学生可以自习为主。
所得课税

从中国境内二处或者二 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 得的; 自行申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 报纳税 扣缴义务人的;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代扣代 除个体工商户的生产 经营所得外的其他各 缴纳税 项所得
back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2、个人所得税申报制的改革
企业所得税 ——计算
2、提供劳务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1、财政拨款; 3、转让财产收入; 2、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 2、依法收取并纳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入财政管理的行 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政事业性收费、 5、利息收入; 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 政府性基金; 6、租金收入;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 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 3、国务院规定的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 其他不征税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 包括成本、费用、税金、 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9、其他收入。 损失和其他支出 4、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解答: (1)会计利润总额=2500+70-1100-670-480-60-40 -50=170 (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增所得额=450-2500×15%= 450-375=75 (3)业务招待费调增所得额=15-15×60%=15-9=6 2500×5‰=12.5(万元)>15×60%=9 (4)捐赠支出应调增所得额=30-170×12%=9.6 (5)“三费”应调增所得额=3+29-150×18.5%=4.25 (6)应纳税所得额=170+75+6+9.6+6+4.25=270.85 (7)2008年应缴企业所得税=270.85×25%=67.71(万元)
高级会计学(第9版)PPT第5章

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
20
【例5-2】 20×5年年末甲公司A商品存货的成本为 30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2500万元,甲公司为A商品计 提了5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分析】
20×5年年末A商品的账面价值 =3000-500=2500(万元)
20×5年年末A商品的计税基础=30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0-2500=500(万元)
6
5.1.1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标不同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企 业申报所得税时则要遵循税收法规的规定。由于会计准则 与税收法规的目标不同,二者的相关规定往往存在差异。
为了服务于财务会计的目标,研究所得税会计的确认、 计量和报告问题,可以分别从特定期间与特定时点两个不 同的角度,或者说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两个不同的角度, 分析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异。
3
5.1.1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标不同
税法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推行的,其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取得收入,行使国家作为社会组织者的正当 权力;
二是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履行国家管理社 会的职责。国家通过税法的实施,发挥税收的经济杠 杆作用,体现国家的鼓励和限制政策,并合理调整国 家与纳税人的分配关系。
22
【例5-3】乙公司是一家经营核电站的公司。20×5年 12月15日建造完成一座核电站,交付使用。该电站的 建造成本为40亿元,估计弃置费用的现值为2亿元。 【分析】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电站的弃置费 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但是税法不予认可。
因此,20×5年12月15日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为 42亿元,计税基础为40亿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亿元。
于应纳税所得额,或者相反。
所得课税制度范本(ppt36张)

某企业2008年度实现会计利润总额 200万元,经注册会计师核查,当年 “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了通过文 化行政管理部门向当地公益性图书馆 捐赠37万元。该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 B )万元。 的企业所得税为( A50.20 B53.25 C53.79 D51.50
不允许扣除项目 资本性支出: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 对外投资的支出 罚款、没收的损失 各种赞助支出:各种非广告或业务宣传的支 出 亏损弥补:某一年度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年 度的应纳税所得弥补,一年弥补不足的可 以逐年连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薪金:按月,全月工薪收入- 2000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 收入总额- 成本- 费用- 损失- 准 予扣除的税金
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按年,全年收入 总额- 生计费- 上缴费用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 用费所得:按次,每次收入- 800 财产租赁所得:按月,每次收入- 修缮费用(800为限)- 800
课税对象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医疗、 法律、会计、讲学、新闻、录象、演出、表演、 展览、经纪服务、介绍服务等劳务取得的所得。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某生产企业1998年至2005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下表:
年度 应纳 税所 得额
1998 - 20
1999 - 10
2000 5
2001 8
2002 -5
2003 15
2004 5
2005 10
该生产企业2005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多少?
个人所得税
新课程人教版必修1高中政治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课件

税收具有相对固定性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无偿性
税收具有 权威性
固定性Βιβλιοθήκη 料分析:三位同学对税收特征的认识:
甲同学认为:税收是依靠政治权利而强制征收 的,凡是国家用强制手段所获得的收入都是税 收。 乙同学认为:税收无偿性就是指税收是国家向 纳税人进行的无需偿还的征收 ,是对社会财 富的无偿占有。 丙同学认为:税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 预先规定的,具有固定性,是绝对不会变更的。
问:从这个案例中同学们能体会到税收的什么 特点?
列宁: 所 税收的无偿性 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
谓 赋 税 , 就 是 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 国 家 不 付 任 何 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报酬而向居民 税收不是进行商品交易。国家与 取得东西。
具体的纳税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对等 的关系。
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发展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某服装厂B向纺织厂A购买一批布料,布料的销售 价为10000元。纺织厂销售这批布料应缴纳的增值 税为10000×17%=1700元(纺织厂A的当期销项税 额),这笔增值税在开具给服装厂的增值税专用发 票上明示,服装厂B应付款项总计11700元,服装 厂B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出售给百货商场,服装 的销售价为20000元。 请问服装厂应交纳的增值税是多少? 应纳税额=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应纳税额= 20000×17%-1700=1700(元) [即相当于(20000-10000)×17%=1700]
是指,国家在征税之 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 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 随意改变。
所得课税制度

(二)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取得上述(3)规定的所得,适用税 率为20%。此外,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 20%的税率征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 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P121)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抵扣)的 税额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1、概念 2、发展和演变 1799年产生于英国,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开征了个 人所得税。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始于1980年。经六次修正,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十一届人大 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12月29日审议通 过,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 高到3500元,自2011年9月1日施行。
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征收范围广。 (公民、外籍人员、个体工商户) 2、遵循国际惯例,确定课税对象。 (以居民为标志区分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3、实行分项课征方式。 (对列入课征项目的所得课税) 4、税收负担比较合理。
• 三、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 (一)纳税义务人 1、概念 2、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 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 3、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 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 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 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所得课税的类型
• 分类所得税(个别所得税)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 • 综合所得税(一般所得税)
• 分类综合所得税
我国的所得税课税体系
• 2008年1月1日之前是“三税鼎立”和个人 所得税 并存
• 现在由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构成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
《所得课税》课件

所得课税的目的和意义
组织财政收入
所得课税具有征收面广、税源稳定的 特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 一,能够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 。
调节经济
公平税负
所得课税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计税依 据,实行比例税率或超额累进税率, 能够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缩小贫富 差距。
通过设置不同的税率和优惠政策,调 节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促进经济 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不征税收入
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
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 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
所得课税
目录
• 所得课税概述 • 个人所得税 • 企业所得税 • 资本利得税 • 所得课税的征收管理
01
所得课税概述
定义与特点
所得课税
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 一种税收,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 的重要来源之一。
特点
以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 税率或超额累进税率,具有征收 面广、税负相对公平、收入稳定 等优点。
指国家对境内企业和其他 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 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 征收的一种税。
纳税义务人
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 织。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 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 算清缴,多退少补。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应税所得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 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新规定
2008-09
2009-10
2010-11
Starting rate for savings: 10%* £0-£2,320
£0-£2,440
£0-£2,440
Basic rate: 20%
£0-£34,800
£0-£37,400
£0-£37,400
一、所得税的超额负担
与对商品征税相同,如果对所得征税产 生了替代效应,便会存在超额负担,产生效 率损失。
9
所得课税的超额负担
每
小
时
工
税收收入
资
SL
率
wf
idΒιβλιοθήκη (1- t ) wg
h
超额负12担 w= L1t2
a F
L2
L1
年工作时数
10
二、最优所得税
最优所得税理论讨论的是如何确定最优累进 程度,以实现对公平和效率的兼顾。
The rates available for dividends for the 2008-09 and 2009-10 tax years are the 10 per cent ordinary rate and the 32.5 per cent dividend upper rate. For the 2010-11 tax year, as well as these rates there is a new dividend additional rate of 42.5 per cent.
政府对收入的重新分配真的不会影响产出水平吗?
14
二、最优所得税
斯特恩的最优线性所得税 米尔利斯的“倒U型”最优所得
税
你认为最优 所得税制度 应该具备什 么样的特征 呢?
对最富有的人 采用零边际税 率是不是个好 办法?
15
三、所得税制度
(一)税收管辖权
税收管辖权是国家管辖权的派生物,是主权国家在征 税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国际公认的确立和行使税收管辖权 的基本原则有两个:一是属人主义原则;二是属地主义原 则。按照属人主义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居民或公民 税收管辖权。按照属地主义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地
(3)所能获得的所得总额是固定的。
12
埃奇沃思模型
在埃奇沃思模型的上述假设下,只有每个人收入 的边际效用相等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 效用函数相同的假设要求收入水平相当,才能实 现边际效用相等的要求。这些假设要求税收制度 应该设计成为使社会成员税后收入尽可能地均等。 由于富人的边际效用低于穷人,因此应该通过对 他们征收高额的所得税以保证税后收入分配尽可 能均等目标的实现。这意味着必须设计一个高度 累进的所得税制度。
域税收管辖权或称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16
税收管辖权
属人原则
属地原则
居民或公民税收 管辖权
国家有权对居住在其境内的所有 居民或具有该国国籍的公民取得 的来源于世界范围的所得课税。
地域税收管辖权
收入来源国有权对任何国家的居 民或公民取得的来源于该国领域 内的所得课税。
17
管辖权之争
外国所得的税收问题 (taxation of foreign income)
13
对埃奇沃思模型的疑问
首先,模型假定只有收入是影响个人效用的因素, 而没有考虑闲暇也影响个人效用。如果考虑闲暇在 个人效用函数中的重要性,便不能忽视所得税对人 们行为的扭曲,就必须面对所得税带来的超额负担。
其次,模型假定无论税率是多少,政府征税所能获 得的收入总额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即使税率达到 100%,也不会对产生有任何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作了更详 细的规定,称为“5年规则”和“90天规则” :
第六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个人,
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 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 得税;居住超过五年的个人,从第六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 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居民本应当就其全球范 围的收入纳税,但如果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则可以享受一定的 税收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 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 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 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
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20
“5年规则”与“90天规则”
11
埃奇沃思模型
假设:
(1)在政府要获得的收入是一定的,最优所得税的设计要达 到的目标是使个人效用之和,即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W U 1 U 2 U n
式中,Ui表示第I个人的效用,n表示社会成员的个数,W表示社会福利。
(2)社会成员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并且此函数只取决于他 们的所得水平。社会成员的效用函数表明所得的边际效用 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所得的增加,个人的效用随之 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
1%
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3185亿元
19
(二)个人所得税制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2009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为 3943.56亿元,占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7%。
1、税收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义务的确定
非居民所得的税收问题 (taxation of nonresidents)
18
1994-2007年个人所得税占税务部门组织收入比重
8%
7.08%
7.28% 6.98%
7%
6.51%
6%
6.87% 6.87%
7.04%
5%
3.88%
5.25%
4%
3.15%
3%
2.18%
3.66%
2%
2.79%
1.42%
Higher rate: 40%
Over £34,800 Over £37,400 £37,401-£150,000
Additional rate: 50%
Not applicable Not applicable Over £150,000
*From 2008-09 there is a 10 per cent starting rate for savings income only. If your non-savings income is above this limit then the 10 per cent starting rate for savings will not a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