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C3 含量测定

合集下载

补体C3测定

补体C3测定

补体C3测定
补体C3测定介绍:
补体系统中除C1一个亚型外,其余10种在血清中都处于非活性状态,被激活后才有免疫作用。

补体C3测定正常值:
1.14±0.27g/L。

补体C3测定临床意义:
①C3主要在肝脏生成,因此其含量变化反映肝脏的功能。

如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C3均降低。

②在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与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C3均降低。

③C3缺乏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④C3含量降低常预示排斥反应的发生。

补体C3测定注意事项: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有晕血史者请提前说明,另作特别安排。

二、抽血后应注意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

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

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

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

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

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血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补体C3测定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血清补体C3检测对慢性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血清补体C3检测对慢性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血清补体C3检测对慢性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对慢性肝炎患者预后的意义。

方法检测82例肝炎患者于基本相同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3、总胆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水平,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清补体C3水平,并以C3值50mg/dL为界,对比在不同血清补体C3条件下,TBIL、PTA这些反映肝功能的其它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在该条件下慢性肝炎患者的预后状况。

结果慢性重度肝炎患者治疗好转后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50mg/dL的患者血清TBIL、PTA的恢复速率要大于低于该水平患者。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补体C3>50mg/dL发生并发症的病情恶化的几率要小于低于该水平者。

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肝功能情况,在结合其它肝功能指标时,对判断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储备及恢复情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补体C3 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重型肝炎,是肝病领域的治疗难点,其病情进展快,临床病死率高。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期了解预后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所选病例均为临床资料完整且符合2000年全国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的我科2004年元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病例共82人。

其中男性76人,平均41.25岁;女性6人,平均45.42岁。

其中慢性重度肝炎患者68人,治疗好转48人,加重20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4人,治疗好转7人,加重7人。

1.2 检测方法血清补体C3测定采用芬兰产Orion Diagnostica检测仪及相应试剂盒;血清TBIL采用Dimension A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PTA采用BE半自动血凝仪及相应试剂盒与分析软件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两均数间采用t检验。

2 结果以补体C3值50mg/dl为界,在对每一位慢性肝炎患者采取基本相同的护肝、降黄及支持对症治疗前提下,对68例慢性重度肝炎患者及1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及恢复状况进行了分析,其中慢性重度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3水平的比较见表1,慢性重度肝炎患者恢复期TBIL与PTA的血清学变化见表2-1及表2-2,不同补体C3基础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并发症发生状况见表3。

补体C3测定免疫比浊法-检验科免疫室作业指导书

补体C3测定免疫比浊法-检验科免疫室作业指导书

补体C3测定免疫比浊法1.原理C3抗血清用缓冲液稀释后加到一份病人血清中,经过孵育后可以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的散射光,散射光结果和样品中的C3浓度成正比。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空腹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标本要求:取被检者静脉血2ml,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标本储存:待测标本在2-8℃存放不超过24小时,-20℃不超过三个月,-70℃以下长期保存。

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脂血不能作测定。

试剂6.1试剂名称:补体C3检测试剂盒6.2试剂生产厂家:芬兰Orion诊断试剂公司6.3包装规格:60Test/kit6.4试剂盒组成:缓冲液30ml空白缓冲液30ml抗血清试剂0.5ml定标液0.5ml磁卡1张仪器设备:仪器名称:OrionTurboxR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仪器厂家:芬兰Orion集团公司仪器型号:Turboxplus操作步骤:试剂配制:8.1.1抗血清应用液准备:吸取500ul抗血清加到反应缓冲液中,轻轻混匀,应用液2-8℃可保存12个星期。

8.1.2空白缓冲液:液体待用。

8.1.3定标液:用0.9%NaCL进行1:51稀释。

定标液根据IFCC提供的材料CRM470进行标定。

收集与处理样品:样品用0.9%Nacl进行1:51稀释。

为每一份样本测定准备一份样品空白,同样,为定标液另外准备一份定标液空白。

准备两份定标液测定(定标完成后,标准曲线数据存储在磁卡内。

下次检测如使用同批试剂,可以不必做定标而直接使用磁卡上的定标信息)。

如下准备各比色管:轻轻摇动混匀,室温18-25℃放置30±5分钟。

仪器测试步骤:参见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结果计算:仪器直接计算并打印结果。

临床意义: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366-368页。

C3既是参与古典途径又是参与路旁途径的补体蛋白,有炎症反应时,是一急性时相蛋白,其值会升高,低值见于肾小球性肾炎和免疫复合物疾病。

正常儿童补体c3值

正常儿童补体c3值

正常儿童补体c3值
正常儿童的补体C3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性别。

一般来说,补体C3是一种血清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补体C3的正常范围
通常在90至180毫克/分升之间,这个范围适用于大多数年龄段的
儿童。

在婴幼儿时期,补体C3的水平可能会略低于稍大一些的儿童,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补体C3
的水平也会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成年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因此在评估补体C3水平时,应该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此外,补体C3水平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生活习惯、
疾病状态等,因此在评估补体C3水平时,应该综合考虑个体的实际
情况。

总之,正常儿童的补体C3值应该在90至180毫克/分升之间,
但具体数值会因年龄、性别以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任何
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补体C3值的具体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建议。

血清补体c3检测实验报告

血清补体c3检测实验报告

血清补体c3检测实验报告尊敬的教授,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提供一个关于血清补体C3检测实验的详细报告。

实验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以了解其是否存在补体激活异常。

实验原理:补体C3是一种重要的补体蛋白,其正常浓度与补体系统的平衡和激活状态密切相关。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免疫测定的方法来检测血清中的C3浓度。

该方法基于抗体与特定抗原相互作用的原理,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优势。

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收集来自患者的血清样本,离心后收集上清液。

2. 实验操作:使用免疫测定的方法测定血清中的C3浓度。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a. 准备试剂和标准曲线:根据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配制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曲线。

b. 样品处理:将血清样本稀释,以适合实验要求的浓度。

c. 加入试剂:将样品和标准曲线加入试剂盒提供的试剂孔中,轻轻摇动混合均匀。

d. 孵育:将孵育盒放置在恒温器中,孵育一定的时间,使抗原与抗体反应完全。

e. 度量:使用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C3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值,我们可以得到标准曲线,并根据样品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确定血清C3浓度。

实验结果应以浓度值形式呈现,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了解患者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

正常情况下,补体C3浓度应处于正常范围内。

如果实验结果显示补体C3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存在补体激活异常。

此时,我们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数据,来进一步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

实验限制:尽管该实验方法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但仍存在一些实验限制。

例如,实验结果受到样本质量和处理的影响,所以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确保准确性。

此外,针对特定疾病和病情的检测标准还处于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不同的实验室或医院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值。

总结:血清补体C3浓度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体内补体系统的激活状态。

补体C3 含量测定

补体C3 含量测定

补体C3 含量测定C3是由α和β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结组成,为β1球蛋白,沉降系数9.5s,分子量180kD,含糖量约占2.2%,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约占总补体含量的1/3以上,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无论是经传统途径还是旁路途径,均需C3活化后,才能推进后续补体成分(C5~C9)的连锁反应,因此,它在两条激活途径中起关键作用。

C3主要在肝实质细胞被合成分泌少量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合成。

生理情况下,体液中或组织炎症部位存在的蛋白水解酶,极为缓慢裂解着C3,持续产生少量的C3b和C3转化酶(C3bB),一般可被I因子、H因子迅速灭活,故并不激活补体系统,一旦C3被激活物质(中毒素、脂多糖等)激活时,C3b又可在B因子、D因子作用下合成新的C3bBb并进一步使C3激活,裂解、释放许多生物学活性片段,其结果可表现为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亦可出现引起疾病的免疫病理作用。

常用检测血清等其他体液的C3含量方法有速率散射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SID)。

参考值血清:0.50~0.90g/L(速率散射浊度法);0.60~1.64g/L(单向免疫扩散法)。

临床意义 C3的增多与减少基本与总补体活性所述相似,但更为敏感。

在机体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时,常增高或为正常,如菌血症、肺炎、扁桃腺炎、结核、伤寒、麻疹、流脑等;肿瘤患者,尤以肝癌,血清C3含量升高更为显著,但胰腺癌晚期与隐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降低趋势。

C3含量降低可见于以下原因:(1)补体成分消耗增加;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全身性SLE、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2)补体大量丢失: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面积烧伤、外伤、手术等;(3)补体合成不足:主要为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例。

补体成分缺陷多具遗传特点,C3及C3调控因子(C3bINA)的缺损虽然少见,但是倘若发生,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

补体因子(C3)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补体因子(C3)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补体因子(C3)测定标准操作程序1.摘要补体因子(C3)检测用于体外定量测定血清中补体因子C3的含量,作辅助诊断用。

2.适用范围程序适用于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3的浓度。

3.职责使用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C3浓度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本SOP程序进行,室负责人监督管理;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生化室负责人、科主任签字批准生效。

4.检测方法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补体因子(C3)试剂盒采用的是免疫透射浊法。

5.原理本品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测定人血清样本中C3含量。

样本中的C3与试剂中相应的抗体相遇,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特定的缓冲环境中形成浊度,其浊度在合适的抗体浓度存在时与抗原含量成正比,与相同条件下操作的校准品比较,即可求出样品中C3的含量。

6.仪器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7.试剂7.1试剂来源: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7.2试剂瓶内主要成分:R1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Tween20、PEG、NaN3 R2抗体:Tris-Hcl缓冲液、抗羊人C3抗体、PEG、NaN3 校准品:人血清或血浆(HBsAg.抗HIV.抗HCV.TP抗体均为阴性)含NaN3,由a,b,c,d,e五支组成。

7. 3试剂稳定性: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本试剂有效期为12个月。

试剂不可冰冻。

试剂开启后在2~8℃避光保存,R1、R2可稳定60天,校准品2~8℃可保存2天。

7. 4试剂准备:补体因子(C3)定量测定试剂盒为即开即用的液体试剂,无需特殊准备。

试验用试管的直径在12~16mm。

8.标准品和质量控制8.1校准程序:使用某某公司提供的标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按照公司标准品使用要求,并以9g/L氯化钠溶液或去离子水为空白,经校准测定,仪器自动对标准品响应量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绘制校准曲线。

8.2质控品某某公司提供的生化复合定值质控血清做为室内质控品。

补体的测定及应用

补体的测定及应用

正式试验
分类:小量法、微量法,以小量法常用 实验过程:
稀释和处理后的标本与已知抗原或抗体、补体温育
与指示系统共育
结果判度: 对照管: 阴性对照管:溶血 阳性对照管:不溶血 抗体或抗原对照管:完全溶血 待检血清对照管:完全溶血 绵羊红细胞对照管:不出现自发性溶血
2个单位:全溶 ➢ 补体对照管: 1个单位:全溶或略带少许红细
4、补体的性质不稳定,试验前均应进行滴定
待测标本 1、采血并及时分离血清用于检测或-20℃保存备用。 2、试验前,应先将血清56℃加热30min(或60℃3min)以灭活补体。
血清标本遇有抗补体现象时,可作下列处理: 加热灭活时提高12℃ -20℃冻融后离心去沉淀 以3mmol/L盐酸处理 加入少量补体后再行灭活 以白陶土处理 通入CO2 以小白鼠肝粉处理 用含10%新鲜鸡蛋清的生理盐水稀释血清
补体的活化途径
1、经典途径 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又称第一途径或传统 途径,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2、MBL途径 MBL结合至细菌启动的途径,激活剂是机体的炎症反应急性期时 产生的MBL和C反应蛋白等
3、旁路途径 通过微生物表面等膜性物质,从C3开始,不依赖特异性抗体的形 成,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
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补体的活性除与反应体积成反比 外,还与反应所用的缓冲液、SRBC的数量以及反应温度有关
总补体活性的参考范围为50~100U/ml
CH50增高见于: 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
CH50降低见于: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肾小球 肾炎等
➢现 状
影响的因素多、各种制剂需要烦琐的稀释和滴定等, 现代化、自动化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补体结合试验逐 渐被遗弃 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方法类型,其设计和原理仍对 新型免疫方法的建立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体C3 含量测定
C3是由α和β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结组成,为β1球蛋白,沉降系数9.5s,分子量180kD ,含糖量约占2.2%,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约占总补体含量的1/3以上,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无论是经传统途径还是旁路途径,均需C3活化后,才能推进后续补体成分(C 5~C9)的连锁反应,因此,它在两条激活途径中起关键作用。

C3主要在肝实质细胞被合成分泌少量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合成。

生理情况下,体液中或组织炎症部位存在的蛋白水解酶,极为缓慢裂解着C3,持续产生少量的C3b 和C3转化酶(C3bB),一般可被I 因子、H 因子迅速灭活,故并不激活补体系统,一旦C3被激活物质(中毒素、脂多糖等)激活时,C3b又可在B 因子、D 因子作用下合成新的C3bBb 并进一步使C 3 激活,裂解、释放许多生物学活性片段,其结果可表现为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亦可出现引起疾病的免疫病理作用。

常用检测血清等其他体液的C3 含量方法有速率散射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SID)。

参考值:
血清:0.50 ~0.90g/L(速率散射浊度法);0.60 ~1.64g/L(单向免疫扩散法)
临床意义
C3 的增多与减少基本与总补体活性所述相似,但更为敏感。

在机体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时,常增高或为正常,如菌血症、肺炎、扁桃腺炎、结核、伤寒、麻疹、流脑等;肿瘤患者,尤以肝癌,血清C3 含量升高更为显著,但胰腺癌晚期与隐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降低趋势。

C3 含量降低可见于以下原因:
①补体成分消耗增加;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全身性SLE 、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②补体大量丢失: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面积烧伤、外伤、手术等。

③补体合成不足:主要为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例。

补体成分缺陷多具遗传特点,C3及C3调控因子(C3bINA)的缺损虽然少见,但是倘若发生,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