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中医药大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不足之处
当前郁证护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护 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护理方案 不够个性化等,需要加强培训和规范 化管理。
挑战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郁证护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 患者需求多样化、医学伦理问题等, 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适应。
展望未来郁证护理的发展方向
研究方向
未来郁证护理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深入研究不同患者的病因、病 理机制和护理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 物,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 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定期陪同患者到医院复查,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3
CATALOGUE
郁证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 听其诉求,了解其心理状态,给
案例三:郁证患者的饮食调理
总结词
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改善郁证症状,如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群、维生素C以及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 摄入,如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度加工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此 外,可根据中医食疗理论,适当食用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楂等。
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体质、缓解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 生活质量。
饮食护理
均衡营养
药食同源

中医内科学课件 郁证共39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 郁证共39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医内科学课件 郁证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郁证PPT课件

郁证PPT课件

肝郁脾虚 治宜理气解郁,健脾益气,方选 逍遥散加减。
肝肾不足 治宜滋肾柔肝益精,用二仙汤加 味或补脑合剂。 心胆两虚 治宜温补心胆,益肝兼助疏泄, 养脑涤痰醒, 方选柴桂温胆定志汤[9]
阴虚火旺 汤。
治宜补脾益肾,方选附子理中
2、其他疗法
• 王健在治疗抑郁症时从气滞痰阻出发, 针药并用,主张“治郁先治脑,其病在血 脉”。针刺头部,选百会、强间二穴,特 别重视督脉的运行。并着重调理肝肺脾三 脏,开郁化痰,活血行气,同时养心醒脑 ,开窍安神。
郁证散见于古医籍胸胁痛、肝郁、梅核气 、脏躁、百合病、奔豚气等病证中。 现代医学之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 综合征、癔病等多种疾病。临床多见于神 经衰弱、癔病、焦虑症,以及围绝经期综 合征等。
二 、 1、病机发展 • 《素问·六元正经大论篇》中有“土郁、 木郁、 金郁、火郁、水郁”五郁之说。 金·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六郁》 他 首倡气、血、痰、热、湿、食之“六郁” 。

叶国传、许纠等运用针刺奇经穴位为 主、取调理髓海法,辨证分型施治、采用
四、现代 疗法
1、西医学病机认识
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失常学说 应激一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闭 脑内5一羟色胺含量的变化 神经元再生障碍
2、西医治疗
主要:“三大法宝”——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 其它: 自我治疗、电痉挛、替代性疗法、实验疗法
谋虑不遂

痰气郁结 心肾阴 虚 气郁化火 心神失养 肝气郁结 心脾两虚
郁 证
阴精亏 虚,阴 气郁痰 不涵阳 。 凝,阻 肝郁化 滞胸咽 火,横 。 营血暗 逆犯胃 耗,心 。 脾虚血 神失养 亏,心 。 肝郁气 失所养 滞,脾 。 胃失和 。
滋养心 肾
天王补心 丹合六味 行气开郁 地黄丸 化痰散结 半夏厚 疏肝解郁 朴汤 清肝泻火 丹栀逍 遥散 甘润缓 急 养心安 甘麦大 神 枣汤 健脾养心 补益气 归脾 血 汤 疏肝解郁 柴胡疏 理气畅中 肝散

郁证--针灸治疗讲课资料共90页PPT

郁证--针灸治疗讲课资料共90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郁证--针灸治疗讲课资料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郁证护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郁证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二:郁证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
总结词
日常生活护理对郁证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详细描述
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 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同时,鼓励患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郁证患者的饮食调理
总结词
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改善郁证症状,如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群、维生素C以及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 摄入,如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度加工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此 外,可根据中医食疗理论,适当食用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楂等。
遵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 物,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 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定期陪同患者到医院复查,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CATALOGUE
郁证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认知行为疗法 情绪调节技巧
生活护理措施
规律作息 适度运动 培养兴趣爱好
01
建立信任关系
02 心理疏导
03 认知行为疗法
生活护理
规律作息
适当运动
培养兴趣爱好
饮食护理
均衡营养
药食同源
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摄入足 够的营养素。

抑郁症中医护理 ppt课件

抑郁症中医护理  ppt课件

抑郁症与性激素的关系
有研究提示:抑郁症发生与高水平雌激素和低水平雄激素有关。高水平 雌激素、低水平雄激素均能减少单胺能神经传导,出现心境低落、兴趣 及乐趣缺乏、忧郁、悲伤、精力缺乏等抑郁症状。中药补阳类药物可能 通过提高雄激素水平、提高人体兴奋性,使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情绪 豁达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有临床研究对408例抑郁症患者述说的常见躯体症状进行统计,出现 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食欲减退72.1%、口干68.6%、性欲减退 60.3%、呃逆暖气55.1%、眼花、视物模糊54.2%、口淡或口黏 53.4%、头晕50.5%、潮热或盗汗49.8%、胸闷心痛48.7%、口苦 42.9%、头痛40.9%、腰酸腰痛36.8%、怯寒怕冷30.6%、便秘37.7% 、自汗或手足心热出汗33.3%、气短气促30.6%及耳鸣30.2%等,
所以,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情绪抑郁或是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可以自行按摩脚 背太冲穴位,可以稳定情绪,舒缓抑郁。
治法:利气化痰。
验方验穴
1.半夏10克,紫苏梗30克,茯苓9克,香附12克,厚朴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课外延展

最近有个词儿比较火——夜抑郁,是说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或不良生 活习惯造成的一种抑郁倾向,以25-45岁的上班族居多。失眠后会陷 入对生活的恐惧,但只要清晨醒来,阳光照进房间时,苦恼又会全部 消失。
中医有个“开心穴”
肝主疏泄,喜舒畅而恶抑郁。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气机不得条达舒畅,其滞 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因此,临床上以情绪抑郁、悒悒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气 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嗳气之后略觉舒缓。 取穴方法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拇指用力按揉太冲穴5~8分钟左右,以出现酸胀感为佳。 好。 Tips: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为旺盛的时间,这个时候按摩的效果最

郁证.优秀精选PPT

郁证.优秀精选PPT
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精神因素在郁证的发病中 起重要作用。
❖“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 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
❖“初病而气结为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 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
《临证指南医案·郁》:提出了郁证的治疗
大法与治疗宜忌,进一步认识到精神治疗的重 要意义。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
属于郁证的两种病证,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 至今。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 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结气候》:指出忧思会导致气
机郁结。
❖“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 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
神经衰弱 癔病 焦虑症 更年期综合征 反应性精神病
【病因病机】
1、病因: 腹胀、腹痛、腹泻者→加苍术、厚朴、茯苓、乌药健脾化湿,理气止痛;
②大多数有情志内伤的病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调气解郁 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①情志失调 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
《丹溪心法·六郁》: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
提出了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 应的治疗方剂。
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心慌,虚烦不寐,悲忧喜哭。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
❖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 不舒之现症。盖气本无形,郁则气聚,聚则似 有形而实无质,如胸膈似阻,心下虚痞,胁胀 背胀,脘闷不食,气瘕攻冲,筋脉不舒。医家 不察,误认有形之滞,放胆用破气攻削,适至 愈治愈剧,转方又属呆补,此不死于病,而死 于药矣。”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PPT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PPT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三、痰气郁结
❖ [证候] 胸中闷塞,胁胀或痛,咽中不适,如 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苔白腻, 脉弦滑。
❖ [治法] 理气化痰解郁。 ❖ [方 药] 半夏厚朴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膻中、丰隆、鱼际、
神门、天鼎穴,用平补平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四、忧郁伤神
病因病机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忧思郁怒,肝气郁结
❖ 忧思郁怒 肝失疏泄 久化火 火郁;
气机郁结 日
❖ 气滞 血行不畅
血脉瘀阻 血郁。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 忧愁思虑 耗伤脾气;或肝郁劳倦 伤
脾 水谷
食积不消
食郁。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情志过激,心失所养
❖ 情志不遂
耗伤心血 心失所养,神
失所藏 心神不安
情绪不宁。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初起多实证,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以舒 肝理气开郁为主;若挟湿痰、食积、热郁者, 可配以化痰、消食、清热之剂。
❖ 日久可以由气及血,由实转虚,耗伤心气营 血,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养血滋阴, 益气扶正为主。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中内科学之郁证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第九节 郁证
掌握与了解
❖ 掌握郁证的症状定义;掌握郁证的辨治要点。 ❖ 熟悉郁证发生的主要病机。 ❖ 了解郁证形成的病因病机;了解郁证的辨证
施治。
第九节 郁证
症状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4
9
鉴别诊断
❖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虽觉咽中如物梗塞,但无进食困难
及梗阻不下等表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 性居多,梗塞部位主要在胸骨后,伴吞咽困难, 甚则饮食难下,消瘦,作食管镜检查常有异常发 现。
2021/3/女性,可见神志恍惚、
定义
❖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 起的一类病证。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 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 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 证。
2021/3/14
1
历史沿革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 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郁, 有积、滞、蕴结不通之义。所以说,郁证是一个
3
病因
❖ 情志内伤 ❖ 体质因素
2021/3/14
4
病机
❖ 1.基本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
❖ 2.病位:主要在肝,但与心、脾、肾关系密切。
❖ 3.病理性质:初起多虚,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病 之初起,肝气郁结,以实证为主。日久损伤心脾, 出现气血两虚,耗伤心阴、肾阴,又以虚证为主。 还可以出现虚实夹杂的阴虚火旺之证。
哭笑无常等症状,每在精神刺激时发作,发作过 后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 率无明显差异,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 自行缓解。
2021/3/14
11
辨 证 论 治
2021/3/14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12
(一)辨证论治
1.辨脏腑与六郁
郁证的辨证,首先要抓主证,辨清虚实,辨明受病 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证的发生主要因肝气郁结,脾 失健运,心失所养而致,临床表现各有侧重。一般说 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津亏虚 所致的虚证,如心阴虚、肝阴虚、心脾两虚或阴虚火 旺,则分别与心、肝、脾有关。
2021/3/14
8
鉴别诊断
❖ 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郁证中痰气郁结咽喉,咽中如有异物梗塞,俗称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有相同之处。但梅核气多见于 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谁自觉咽中如物梗 塞,却无咽痛与呼吸困难。咽中梗塞感觉与情绪波 动有关。虚火喉痹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多因感冒、 长期烟酒、或嗜食辛辣食物而引起,咽部除有异物 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
2021/3/14
13
辨证论治
2.辨证候虚实
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六郁中的气郁、血 瘀、火郁、食积、湿滞、痰积均属实证;而心、 肝、脾等脏腑气血或阴精亏虚均属于虚证。 但应注意实中夹虚,虚中夹实,或虚实夹杂的复 杂证候。
2021/3/14
14
(二)治疗原则
❖ 郁证以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理气开郁,调 畅气机,怡情易性是其基本治疗原则。对于实 证,首当理气开郁,根据其兼血瘀、痰结、化火、 湿滞、食积等不同,分别配合活血、祛痰、降 火、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其虚损情 况施以补益,如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养肝 肾等。虚实夹杂者,视虚实情况,二者兼顾。
临床特征
2021/3/14
病史
辅助检查
7
诊断要点
❖ 1.临床特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善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为主 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 2.病史:多数患者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 等情志内伤病史。病情随情志变化而波动。
❖ 3.辅助检查: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除外器质性病变。
2021/3/14
17
(三)分证论治 (实证)
❖ 2. 气郁化火 ❖ 证候: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
痛,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 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2021/3/14
18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方 药:丹桅逍遥散加减。
❖ 方解: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加入丹皮、桅子清肝 泻火。若热甚,口苦,便秘,加龙胆草、大黄通腑泻热。 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 嗳气、 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英(即左金丸)清肝泻火, 降逆止呕。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者,加菊 花、钩藤、刺蒺藜平肝清热。郁火内灼,最易耗伤阴 血,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去原方中当归、白 术、生姜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山药等养阴健脾。
❖ 5.预后:一般较好。针对病情,尽早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对本 证的预后有重要作用。若得病后,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病情 常有反复和波动,延长病程。发病时间较短,情志致病的原因 能及时解除者,病情常可以治愈;相反,病程较长,情志致病的原 因难以消除者,往往病情反复波动,迁延难愈。
2021/3/14
6
诊断要点
2021/3/14
15
(三)分证论治 (实证)
❖ 1.肝气郁结 ❖ 证候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
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院闷嗳气,不思饮食,大 便不调,妇女经前乳房胀痛,舌苔薄腻,脉弦。
2021/3/14
16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 方解: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适用 风寒闭肺初起之证。后方用紫苑、百部润肺止咳;荆 芥、桔梗、甘草、陈皮祛风宣肺,化痰利咽;白前降 气祛痰,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 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若痰多胸闷苔腻者,加厚朴、 苍术、半夏以燥湿化痰;鼻塞声重加苍耳子、辛夷花 以宣通鼻窍;若外寒内热,证见咳嗽声重音哑,痰浓不 易咯出,气急似喘,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舌苔白腻中有 黄苔,为“寒包火”咳,用止嗽散去紫苑、白前加生 石膏、桑白皮、黄答、鱼腥草以解表清里。
病因病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证。
《内经》中无郁证的病名,有五行郁、情志郁的
论述。
2021/3/14
2
与西医联系
❖ 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情志内 伤为病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 经衰弱、瘾病、焦虑症,也见于更年期 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凡出现郁证 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2021/3/14
2021/3/14
5
病机
❖ 4.病机转化:郁证由肝气郁结而起,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可 成血郁;气滞湿阻,聚而成痰,可成痰郁;气有余便是火,可成火 郁;气滞则水不行,湿易停留可成湿郁;气滞痰湿不化,食积难消, 可成食郁。此六郁互为因果,又相互兼夹。继则伤阴耗血,导 致肝阴亏虚、心脾两虚、心肾阴虚而伤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