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药物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637000炎症性肠病简称为IBD,属于慢性的肠道炎性疾病,该疾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作用机制包含多个方面,生物制剂类药物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方式。
大多数人对炎症性肠病并不了解,因此该病曾经属于我国的少见疾病种类中,但今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炎症性肠病发病率的增加,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与重视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基于此,本文主要在解读炎症性肠病的基础上,研究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
一、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的英文全称为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英文简称为IBD,是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
该疾病涵盖溃疡性结肠炎(CD)与克罗恩病(UC),其中,CD常见的发病位置为结肠、直肠,UC常见的发病位置为小肠末端、结肠。
患有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大多会出现明显的腹痛、腹泻症状,还可能存在排血便、体重减轻等病理现象。
一旦患有炎症性肠病很难根治,且通过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该病还十分容易反复发作。
二、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有哪些?炎症性肠病的致病病因众多,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病因,但能够确定的是该病和肠道免疫反应异常密切相关。
如果患者存在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或者有隐患因素影响等,都存在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
不仅如此,肠道菌群的失调、肠道异常的免疫反应也会导致肠道内的免疫系统紊乱,使得正常细胞遭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而肠粘膜会出现炎性,肠道正常功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炎症性肠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年龄,炎症性肠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存在发病的可能性,但年轻群体(20岁-30岁)属于高发病人群。
第二方面是种族,相对于其他种族,白人的发病率较高。
第三方面是家族史,炎症性肠病存在遗传的概率,即近亲患有炎症性肠病的前提下,本人患病的风险会较大。
第四方面是吸烟,据调查吸烟会增加UC的患病概率。
第五方面是部分药物,如布洛芬等,存在诱发炎症性肠病以及加重病情的风险。
乌司奴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论 著·乌司奴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 洒1,2 吴开春2 时永全2 王玉龙2 李小飞2 梁 洁2 韩 霜1 陈 敏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消化内科1(710054)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背景:乌司奴单抗(UST)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疗效已在国外研究中得到证实,但在我国的使用时间较短,其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缺乏报道。
目的:探讨UST治疗IB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UST治疗的IBD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筛选出46例使用UST治疗的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CD)患者4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例。
治疗第8、16、24、56周时,CD患者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51.2%、75.6%、97.4%、100%,临床缓解率分别为2.4%、22.0%、59.0%、86.5%。
治疗第24、56周时,CD患者内镜应答率分别为89.7%、97.3%,内镜缓解率分别为38.5%、70.3%。
治疗第16周时,UST作为一线生物制剂治疗CD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71.4%,明显高于UST作为非一线生物制剂治疗的临床缓解率(26.5%,P=0.035),其余时间点UST作为一线和非一线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答率、内镜应答率、内镜缓解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第56周时,5例UC患者均取得临床、内镜应答,其中4例临床和内镜缓解,1例为轻度活动期。
治疗第8、16、24、56周时,CD患者ESR、hs⁃CRP、PL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GB明显升高;UC患者PLT、ESR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GB明显升高。
随访期间2例患者分别因血小板降低、银屑病加重而停用UST,1例出现耳鸣,1例白细胞降低,1例出现皮肤瘙痒和白细胞降低,UST不良反应率为10.9%。
结论:UST能快速诱导IBD疾病缓解,并能有效维持缓解,安全性较好。
六种常见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迄今为止,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是通过控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紊乱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有:(1)柳氮磺砒啶:为磺胺类抗菌药。
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
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
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肠病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
由本品分解产生的磺胺吡啶对肠道菌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常用量:初剂量为一日2~3g,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量,可渐增至一日4~6g,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2g。
疗程至少三年。
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降低及再障等。
(2)美沙拉嗪:是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
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沙拉嗪可以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
美沙拉秦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PGE2在人结肠黏膜的释放。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用量:(急性发作)每日4次,每次1g(4片),(维持治疗)每日3次,每次0.5g(2片)。
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新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加强临床试 验和流行病学研究等。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将会 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健康福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目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 、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这 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 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包括副作用、耐 药性、复发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解决这些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 药物治疗方法和药物联合应用方案, 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降低复发 率。
VS
药物安全性
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副作用,如恶心 、呕吐、头痛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依从性问题
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了解药物治 疗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简化治疗方案
通过减少服药次数、剂量或使用长效制剂等 方式,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新药研发
药物治疗联合营养支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炎症性肠病 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药 物治疗以预防复发。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药物治疗效 果。
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
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 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开展心理干 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的个体化与精准治疗
针对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 的深入研究,开发更有效、 安全的药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

子 内镜检查评估炎症性肠病 患者 肠黏膜的改善情况 。治愈 : 内镜 下病变完全 消失 ; 显效 : 溃疡基本 消失 , 炎症 明显好转 ; 进步 : 溃疡 虽未完全 消失 , 但 溃疡范 围缩 小 , 充血水 肿减轻 ; 无效 : 内镜 下无变化 。③总体评 价 : 治疗结束后 进行 临床总 体评价 , 临床治愈 : 症状 消失 , 内镜等 检查 肠黏膜恢 复正常 ;
U C或 C D。活动度评分按 H a m e v e v 和B r a d s h a w标准[ 3 1 : > 4分
2 . 2 6 0 例患者治疗后内窥镜评价结果 :经过 1 个月的治疗 , 内窥镜 的检查 评估 为 临床 治 愈 2 2例 ( 3 7 %) ,显效 1 9例 ( 3 2 %) , 进步 l 4例( 2 3 %) , 无效 5例( 8 %) 。 2 . 3 治疗结 束后临床 总评价 : 治愈 2 2例 ( 3 7 %) , 显效 2 8例
( 4 7 %) , 有效 9例 ( 1 5 %) , 无效 1 ( 2 %) 。治疗结束后临床总体 评价结果有效率为 9 8 %。
3 讨 论
为活动期 , ≤4分为缓解期 。凡有肝 、 肾功能异常 、 急性 出血 、
恶性肿瘤 、 骨髓造血功能不 良或骨髓增 生性疾病 的患者均被
除外 。人选 患者均无 吸烟史 , 留取 血样 前 8周 内均无任何用
住 院的活动期 ( 首发或复发 )I B D患者共 6 0例 : U C患者 3 9 例, C D患者 2 l 例 。男性 2 8 例, 女性 3 2例 ; 年龄( 3 9  ̄ 1 0 ) 岁; 病程 ( 4 O ± 4 ) 个月 。根据 中华医学会制定 的诊断标准 , 所有患
者 经临床表现 、 消化道 钡餐 、 电子结肠 镜及病 理检查 确诊为
炎症性肠病

病因
(三)感染 有无感染,尚存争议 但抗感染治疗确有一定的疗效 仍未证实为某种微生物感染
三、病理
UC:1、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分布。 UC:
2、直肠乙状性肠多发,可至降横结 肠或全结肠 3、粘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灶性出 血,糜烂、溃疡。 4、粘膜下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 及中性粒细胞侵润 5、肉芽组织增生,肠管狭窄,短缩, 腺体变形、减少萎缩,炎性息肉,部分癌 变。
临床表现
(三)其他: 可有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发热,水电平衡 紊乱,营养不良等表现。 (四)体征: 腹部压痛,腹块,触及硬管样结肠,肠鸣活 跃。 (五)肠外表现 可有关节炎、虹膜炎、血管炎、口腔溃疡、 贫血、肝肾损害等。 直肠指检:触痛、括约肌痉挛或松弛。
临床表现
(六)临床类型
1)慢性复发型:多见,范围小,症轻。 2)慢性持续型:范围广,持续半年以上。 3)急性爆发型:少见,症重,并发症多。 4)初发型:既往无发作者, 按病情分为:轻、中、重度。
起病缓慢,轻重不一,反复发 作,精神因素、疲劳、饮食失调及 感染为发作诱因。 主要有下列表现:
临床表现
(一)腹痛:
UC 左下腹及下腹部痉挛性痛,有疼痛—便意—泻 左下腹及下腹部痉挛性痛,有疼痛—便意— 后缓解。 CD多在右下腹及脐周痛,痉挛性阵痛,肠鸣音增 CD多在右下腹及脐周痛,痉挛性阵痛,肠鸣音增 强。 (二)腹泻: UC为粘液脓血便,量少,次多,里急后重明显。 UC为粘液脓血便,量少,次多,里急后重明显。 CD为小肠性腹泻,量多,次少,黄稀糊便,里急 CD为小肠性腹泻,量多,次少,黄稀糊便,里急 后重少。
治疗
(三)手术治疗;肠梗阻、穿孔、瘘管、
脓肿形成等。 预后: 治疗多能好转,但部分反复发作,迁 延不愈,预后不佳。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侵犯结肠黏膜,造成慢性的粘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控制病情,并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一、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唑嘌呤和长效5-氨基水杨酸盐,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
它们能够减轻肠炎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长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密切监测血象和肝功能。
2.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来说,类固醇激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类固醇激素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改善症状,并且具有快速的效果。
但是类固醇激素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如易感染、骨质疏松、水肿等,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控制剂量和减少使用时间。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这类药物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4.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新型药物,它是通过干预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来降低炎症反应的。
生物制剂的疗效非常显著,并且减少了对激素的依赖,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并且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二、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采取全结肠切除术或部分结肠切除术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手术治疗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因此需要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
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

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是指以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肠道微生态失调等有关。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
1.药物治疗:(1)抗炎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用于缓解轻度和中度炎症,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疾病活动期的症状,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维持缓解期和预防复发。
(2)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药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改善肠道炎症,适用于中重度疾病活动期。
(3)抗生素:用于局部感染、间质性炎症或继发感染等情况。
(4)其他药物:如抗菌药物、抗泻药、抗血小板药物等,根据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2.营养支持:(1)全胃肠外营养:适用于重度和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通过管饲或静脉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态和促进肠道修复。
(2)特殊饮食:对于轻度或中度炎症,可尝试低渣饮食、乳果饮食或低脂饮食等特殊饮食方案,有助于减少肠道刺激和炎症程度。
3.手术治疗:(1)病变切除术:适用于不缓解的病变、病变范围过大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等情况。
(2)结肠造瘘术:适用于直肠严重炎症或癌变患者,通过切除病变部分,将结肠与皮肤外面终端翻出以改善排便功能。
(3)盆腔穿孔引流术:用于盆腔脓肿引流。
此外,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还有一些辅助的方法,如心理治疗、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协助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之,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没有根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治疗来控制和缓解疾病的活动和症状。
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的轻重进行个体化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还需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疾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抑制巨嗜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减 少炎症部位炎症细胞的聚集。
4、抑制磷脂酶A2,阻止细胞膜磷脂中的结合花 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花生四烯酸,从而使白三 烯、前列腺素、血栓素IL-1等炎性物质减少。
柳氮磺吡啶(SASP)片的作用机制
1、抑制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 2、抑制免疫反应 3、清除氧自由基
水杨酸制剂
黏膜损伤抗炎结构性COX1源自诱生性COX2↓↓
生理性PGE←— 花生四烯酸 —→ 炎症性 PGE
黏膜 防御因子
炎症 介质
用法——
• 初始剂量:0.5g/次,2次/d • 无不良反应者每1-2天增加0.5g至3~4g/d,
炎症性肠病 的临床药物治疗
定 义——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 )
专指病因未明的一组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指南:《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奥沙拉嗪(olsalazine) ——巴柳氮(balsalazide)
用法及用量 0.5g/片,1g,4次/日,口服 优点: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缺点:价格昂贵 适应症:对SASP不能耐受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的松
机制:非特异性抗炎、抑制免疫反应
1、降低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肠黏膜渗出;
溃疡性结肠炎
隐窝 脓肿
2、克罗恩病 右半结肠 节段性跳跃式
内镜下:肠壁僵硬、肥厚,肠腔狭窄 黏膜充血、水肿,铺路石样 多发溃疡:椭圆型、线型、圆形 纵行延伸、边缘隆起
三、X线钡剂灌肠 小龛影、充盈缺损、铅管状
四、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贫血、 低蛋白血症、 低钾血症、 代谢性酸碱中毒
1、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类型
一、环境因素 发病率逐年↑ ——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欧美 现象 /环境微妙关系——饮食、吸烟、暴露 二、遗传
一级亲属——显著>普通人群,配偶正常 单卵双胞——显著>双卵双胞
多基因疾病、遗传易感
三、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有微生物感染,无恒定关系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对自身正常肠道菌丛——异常免疫反应
3、病变范围 4、病期:活动期、缓解期
克罗恩病的临床类型
①肠梗阻型 ②慢性肠炎型 ③腹块型 ④急性阑尾炎型 ⑤出血型 ⑥腹膜炎型
诊断
1、持续/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 2、伴/不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 3、除外感染性肠病、(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 4、加典型结肠镜1项及黏膜活检或典型钡剂灌肠
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输血、输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
二、药物治疗
(一)氨基水杨酸制剂:
首选—— 柳氮磺吡啶(SASP)片 在小肠内很少吸收,到达结肠后在细菌作用下分解 5—氨基水杨酸(5-ASA) + 磺胺吡啶 5-ASA与肠黏膜直接接触,发挥治疗作用,粪便排出 磺胺吡啶及其产物吸收入血,发挥副作用,肾脏排出
大肠杆菌O14与人结肠上皮之间有共同抗原 细菌感染肠黏膜→诱导产生自身抗体 抗生素、微生态制剂——部分有效
临床表现
1、腹泻: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
粪便量增加(>200g/d) 粪质稀薄(含水量>85%)绝大多数
活动期的重要表现 大便呈稀水样、糊状、黏液、脓、血便 原因:炎症→大肠黏膜——水钠吸收障碍
初发型——首次发病 慢性复发型——最多见,发作与缓解 慢性持续型——间以症状加重急性发作 急性暴发型——少见,起病急、病情重、
全身毒血症、有并发症
2、病情严重程度:
轻型-——腹泻4次/日、便血轻或无 无发热、脉速、贫血,血沉正常
中型——介于二者之间
重型——腹泻频繁,明显黏液脓血便 有发热、脉速、 血红蛋白下降、血沉快
注意问题:
能否顺利达到结肠——肠梗阻 能在结肠停留多长时间——腹泻 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思密达吸 附
5-ASA特殊制剂
—— 美沙拉嗪(mesalazine)
纯的5-ASA制剂,特殊高分子材料包 裹,缓释或控释剂型,可在限定时间或特 定pH环境中在回肠末端释放出5-ASA,对 溃结及部分小肠克罗恩病有效。
淀粉样变性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Sweet syndrome)
辅助检查
一、粪便检查
1、常规:肉眼:黏液、脓、血便 镜下:红C、脓C、巨噬C
2、隐血 3、脂肪滴
二、结肠镜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重要手段之一 直接观察、确定范围、钳取活检
1、溃疡性结肠炎 左半结肠 病变连续性、弥漫性、逆行性 充血、水肿、糜烂、多发性浅溃疡
↘ 结肠运动功能失常
反映病情轻重 ——
排便次数、粪质形状、便血程度及颜色 轻:2~4次/日,粪质糊状,便血轻~无 重:10次/日,粪稀薄,脓血多,血量大
反映病变部位——
鲜红~暗红:远端~近端
2、腹痛:
规律——腹痛→便意→便后缓解 ,伴里急后重 部位——多数:左、下、全 克罗恩病:右下腹 性质——无、腹部不适/轻、中腹痛 并发症、中毒巨、炎症波及腹膜——剧痛
完整诊断包括:病程、病情、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菌痢 2、阿米巴肠炎 3、血吸虫病 4、大肠癌 5、肠易激综合征 6、其他:肠结核
治疗
原则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手术治疗 四、对症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活动期——充分休息 饮食:少渣饮食、营养丰富 支持疗法——重/暴发型
维持2~3周, • 无效再增加至4~5g/d, • 疗程8周,然后减量至2g/d,维持6~12个月
适用于——
• 轻、中型及 重型经糖皮激素控制后
副作用:
剂量相关性(毒性反应、过量)
—— 恶心呕吐、食欲↓、头痛
上腹部不适、网织红↑
皮肤青紫色、精子减少
体质相关性(过敏反应)
—— 皮疹、粒细胞↓、溶血
3、发热:活动期可有发热, 少数克罗恩病仅有发热,而无其他任
何肠道症状
4、其他:贫血、右下腹包块 腹胀、食欲↓、恶心、呕吐
5、肠外表现:
国内少见 、克罗恩病多见 可缓解/恢复:口腔复发性溃疡
外周关节炎 结节性红斑 坏疽性脓皮病 巩膜外层炎 前葡萄膜炎
共存/无变化:骶髂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