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化试题

20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化试题(高级)样卷及答案资料格式: OFFICE文档文件大小:45KB发布日期:2008-7-6下载次数:937(点击查看下载说明)举报下载错误本资料需要注册并登录后才能下载!·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找回密码·您还未注册?请注册您的账户余额为元,余额已不足,请充值。
您的账户余额为元。
此购买将从您的账户中扣除费用0.0元。
内容介绍>>20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化试题(高级)样卷及答案一、填空题说明:第1—25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个空;每个空1分,共25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填入恰当的答案。
1.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______,因其遗址中有大量黑陶,故又称“黑陶文化”。
2.中国历史上“郡县制”的设置,最早始于_____。
3.中国人的姓氏的来源很多,司马、司徒等姓来源于_____。
4.先秦时期出现最早的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历史著作是______。
5.古代中国人最突出的三大崇拜是天地崇拜、______和君师圣贤崇拜。
6.中国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茶经》的作者陆羽是______朝人。
7.唐代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位于今河北省的______。
8.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是______菩萨的道场。
9.两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属于______。
10.北朝作家骊道元所著的______是一部颇具文学价值的历史文献。
11.唐代僧人玄奘所著的______是中外史上的不朽著作。
12.“知行合一”是宋代理学家______提出来的。
13.历史上著名的《春江花月夜》等音乐都属于______。
14.元人钟嗣成记录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作取名为______。
15.曾被人誉为“我明一绝”的文学形式是指______。
16.阿注婚是中国云南______族摩梭人的传统婚姻形式。
17.“曲水流筋”是古人在______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18.“教外别传,不留文字”是中国佛教的______主张。
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卷及答案.doc

2005年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中国文化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1.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属于_旧_石器时代化石,为研究古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2.通行于西周时期,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金—文,也叫钟鼎文。
3.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仪礼》《周礼》和—礼记o4.古代一些帝王曾专程赴泰—山祭拜天地,并把这一隆重典礼称为封禅。
5.“民为贵,社稷为重,—君为轻—”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6.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分为“本”、“世:家”等几大部分,其中记述为典章制度的部分称书" O7.中国古代丧服制分成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纸麻五个等级,称作“玉:服—”,它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8.汉武帝时设立了一种专门的乐舞机构乐府负责搜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对后世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9.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 是—关羽。
10.北魏是鲜卑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孝文帝—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国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11.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后世也称他为—王右军12.中国的“寒食节”来源于春秋时期介了推的故事。
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了。
13.为人传诵的《陋室铭》一文是—唐—朝文人刘禹锡所作。
14.北魏时期,_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学专著。
15.唐太宗的昭陵规模宏大,据记载,原内陵冢四周建有方城并四面开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南有—_朱雀」、J,北有玄武门。
16.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欧儿里德的《儿何原理》。
17.明朝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远达_非—洲东海岸,说明了当时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18.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乾隆—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

2005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一、1、旧2、金3、《礼记》4、泰5、君为轻6、书7、五服8、乐府9、关羽10、孝文11、王右军12、清明节13、唐14、郦道元15、朱雀16、利玛窦17、非18、乾隆19、190520、恒21、泼水节22.宣23、郭沫若24、优生25、澳门特别行政二、26B27B28C29A30C31A32B33D34D35A36C37C38A39A40D41A42A43B44C45D46A47A48C49D50B三、名词解释1、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2、格律诗——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也成为今体诗、近体诗。
其名称是相对于没有固定格律的古诗而言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格律,所以叫格律诗,格律诗自唐代成熟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全篇的句数与字数固定,其次是押韵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再次是其有严格的平仄格律,格律诗所谓的格律也就是指这一点而言的;最后是也有一些修辞要求,如对仗与用典等。
3、《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编年体史书,书名为宋神宗所赐,意在为历代统治者提供统治的借鉴。
此书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办些,全书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记载翔实,条理清晰,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其文字简洁传神,叙事生动,也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4、晋商——凡旧时山西省(古代晋国)籍的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
早在春秋时期,古代晋国就已出现了商贾,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及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了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
1999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

1999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中国文学】一、填空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
2、孟郊3、《永州八记_》4、辛弃疾5、《西厢记_》6、白朴7、拟古主义8、《临川四梦》9、《金瓶梅》10、赵翼11、浪漫主义12、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13、市民14、《乔厂长上任记》15、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选择1、《庄子》2、宋玉3、司马相如4、《燕歌行》5、《搜神记》6、“叹息肠内热”7、黄庭坚8、公安派9、桐城派10、《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_》11、《旧事重提》12、徐志摩13、田间14、郭小川15、《人道中年》三、词语解释1、乐府——乐府有两重涵义:汉代朝廷设立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叫乐府。
乐府负责培训乐工,制定乐谱,搜集和整理歌辞并配以乐曲。
后来,人们把由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的诗歌也叫乐府。
到宋代,有人把词叫乐府。
元代,有人把散曲也叫乐府。
2、传奇——后人对唐人小说的称呼。
唐代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
从此,小说正式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它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反映了城市社会生活的繁荣复杂,把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和礼教压迫当作自己的基本主题。
一些优秀的作品则往往兼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四、论述题1、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况古代,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舜穿井出等历史传说,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我国古代小说的分类和发展:神话传说(起源)——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雏形)——唐朝的传奇(成熟)——宋元的话本小说演义小说(变迁)——明清小说文人的独立创作(顶峰)。
2.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1)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的实际反映;(2)史传文学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3)小说创作多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4)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迫害摧残,发展极为艰难。
历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 答案

【中国文学】一、填空1、《山海经》2、风、雅、颂、赋、比、兴3、竹林七贤4、《清商曲》5、《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小令、套曲7.块状结构…………二、选择填空1、《玉台新咏》2、王粲3、《饮酒》4、鲍照5、诚斋体6、马致远7、《醒世姻缘传》8、龚自珍…………三、名词解释1、《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左丘明所撰。
其以《春秋》为本,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百六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代传说,共18万字。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2、“临川四梦”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四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名剧《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与“梦”有关,有因为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所以四戏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3、文学研究会“文研会”是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型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是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文研会”的会刊。
“文研会”主张文学要为人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并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他们创作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4、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流派,专指在“文革”过去之后诞生的不少暴露内心伤痕和经历的文学思潮。
1977年刘心武推出《班主任》,其后卢新华又推出《伤痕》,这两篇小说成为早期“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
“伤痕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当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由于“伤痕文学”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自其问世后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四、论述题简要评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019年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含参考答案

2019年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第一部分中国文化一、填空题1.自秦至今,我国一直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是__ 。
【答案】县2.“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中的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持“人性本恶”观点的是_____。
【答案】荀子3.明代废爵__著有《乐律全书》,他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是对古代音乐理论的巨大贡献。
【答案】朱载堉4.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的仪式,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______。
【答案】秦始皇5.明清科考有三级考试,在北京外的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为“____试”。
【答案】乡6.被称为“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是西安的____。
【答案】碑林7.现存最古老的宗祠是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的____祠。
【答案】裴氏8.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______》。
【答案】《兰亭集序》/《兰亭序》9.明代画家____被称为“大写意”画家。
【答案】徐渭10.历史上共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祀孔子,最早的是_______。
【答案】汉高祖/刘邦11.汉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异族文化的重大事件是“_________胡服骑射”。
【答案】赵武灵王12.在殷墟王陵出土的______鼎,代表了殷商时期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答案】司母戊13.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______文化时期制作的器物。
【答案】龙山14.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佛教称之为四次“法难”,而史学界简略地称之为——“__________”。
【答案】三武一宗15.中国传统的祥瑞动物中,“四灵”指的是麟、龙、凤、龟,再加上__,则称为“五灵”。
【答案】虎16.清代出现的以满族菜为主,沿袭明代宫廷风格的菜肴,被称为“___________”。
【答案】满汉全席17.中国书画史上,将书、画、金、石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代表是清代书画家______ 。
【答案】吴昌硕第二部分现代汉语一、填空题1.在语音四要素中,由外力大小或振幅大小决定的是。
国际汉语教师考试《中国文化》试题(网友回忆版)样题及解析

国际汉语教师考试《中国文化》试题(网友回忆版)样题及解析[单选题]1.下面哪座古代的城池仍然保存完好?()A.秦国雍城B(江南博哥).唐代长安城C.元代大都城D.荆州古城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目前考古发现的古城遗址和保存完好的城池很多,它们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化遗存。
如近年在河南省偃师市发现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和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春秋时期的秦国都城“雍城遗址”。
[单选题]2.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出名的文赤壁是在()。
A.武威B.临潼C.黄冈D.怀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黄冈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称文赤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游览,并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佳作,因而得名。
[单选题]3.以下哪个传统故事体现了古人的辩证思维?()A.塞翁失马B.田忌赛马C.叶公好龙D.庄周梦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塞翁失马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
[单选题]4.“鼎”既是礼器,又是生活用具,主要是用来()。
A.盛水B.盛酒C.装煮食物D.放置武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
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权力的象征。
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天子之制,七鼎为诸侯之制,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
[单选题]5.汉代舞蹈一般具有很强的技艺性,()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
A.《胡旋》B.《盘鼓舞》C.《绿腰》D.《霓裳羽衣舞》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盘鼓舞》是中国汉代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舞蹈,《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
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

1996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 120分钟古代文学一、填空(每空0.4分,共8分)(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作品大致始于______初年,止于___________中期,时间长达五百年之久。
(二)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是________________,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体。
(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见于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中。
(四)屈原《九章》共有九章,《九歌》共_________________篇。
(五)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
(六)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收录在宋朝郭茂倩编的_________________。
(七)___________是继曹丕《典论·论文》后的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
(八)主张"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的是杰出散文家_______________。
(九)宋代号称"三苏"的文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元代"水浒戏"写得最多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
(十一)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清代诗人_____强调诗是"心之声也,性情之所流露者也",诗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倡导_________说。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填入空处(每空0.4分,共4.8分)(一)《国语》和_________的编写体例相同,都是国别史。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二)《国殇》是_________中的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
【中国文学】
一、填空
1.山海经
2.《离骚》
3.山水诗
4.王昌龄
5.柳永
6.警世通言
7.临川四梦
8.桐城派
9.孔尚任
10.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1.呐喊和彷徨
12.胡适《尝试集》
13.爱情三部曲
14.老舍
15.高晓声
二、选择
1.司马相如
2.曹丕
3.《诗品》。
4.永明体
5.《使至塞上》
6.刘禹锡
7.柳宗元
8.红娘
9.金瓶梅
10.贾王史薛
11.蘩漪
12.沈从文
13.上海屋檐下
14.柳青
15.平凡的世界
三、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以江西人黄庭坚为代表而得名。
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无一字无来处”。
积累古人的“佳句善字”,以备检用。
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还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
成为宋代影响最大的流派。
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2.古文运动——中唐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学家,为了挽救文坛危机,打着复古旗帜,提倡写秦汉那样的散文,反对骈文,并提出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明理的主张,认为写文章应“有为而作”起讽喻和褒贬作用,同时也要重视作家的思想修养。
在语言上要“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要把秦汉散文作
为典范。
这个古文运动打击了骈文的写作,恢复了古文的创作传统。
四、论述题
1、简述《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
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①《史记》为后世的史书编纂树立了楷模。
从《汉书》起,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
②《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批判现实的求实精神,为后世进步作家树立了榜样。
③唐宋以来的散文学更无不熟读《史记》。
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把《史记》的文章看成为文的规范。
当古文学们反对形式主义的繁缛或艰涩古奥的文风时,《史记》常常成为他们的一面旗帜。
④在文学创作方面,唐以后传奇文以至《聊斋志异》等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受《史记》的影响。
《史记》对明清以来的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艺术方法为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它的人物、故事为后世的小说或戏剧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中国文化】
一、填空题
1.封禅
2.钟鼎文
3.清商曲
4.清明上河图
5.四大徽班进京
6.豫园
7.清明两代
8.修禊xiu xi
9.禅宗10.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1.马可波罗游记12.新界
二、选择题
1.B
2.C
3.C
4.
5.A
6.
7.D
8.A
9.B D 10.D
三、名词解释
1.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因中国丝绸等通过此路大量西运,故名。
又因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颜肥柳瘦——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颜真卿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又把楷书的横划写得细瘦,把点、竖、撇、捺写得肥壮,世称“颜体”;柳公权有意避开颜体竖划的肥壮,把横竖划都写得均匀硬瘦,把点划写得如刀切一般,独创“柳体”,世称“颜肥柳瘦”。
四、简要评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儒、道互补现象。
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的差异是十分广泛的,但就其最主要的方面而言,莫过于理论上各有偏重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大体来说,孔子开创的儒家的价值观,以人文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投身社会事业。
老子开创的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
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文化历史演进的主要内容。
在这漫长的时期中,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也呈现出阶段性,大体经历了两次高潮。
儒道两家思想的第一次大规模、深层次互相影响和互相补充,发生在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中。
这一时期的儒道互补,其理论成就主要表现于道家的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百家争鸣的重要成果,具有集各家之长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理论优势。
黄老道家(主要是稷下的黄老道家)在伦理思想和政治主张上吸收了儒家的仁义学说和礼治文化,儒家的孟、荀则主要通过黄老之学的中介作用,在哲学上受到了道家的宇宙论和自然观的影响。
儒道互补的第二个高潮,发生在宋明时期。
这一时期,儒学对道家思想的进一步引进和吸取,对于重建儒学新体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宋代以后,儒学复兴,与此同时,道家思想在更深的层面上融入了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中,成为儒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融入理学,对于儒家学说有重要的意义,使儒学在哲学思维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并由此建立起完备、深邃而庞大的新儒学体系。
以程、朱和陆、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在当今被称为新儒学。
新儒学之新,就在于它不同于较为纯粹的传统儒学,这同道家思想的在更深程度上的介入有很大关系。
儒道两家思想的这种互动互补的内在机制,使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呈现出丰富、生动并趋于完善的面貌。
离开了儒道互补,就难以把握和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