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一线治疗研究进展
早期胃癌一线治疗方案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位。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胃癌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侵犯固有肌层。
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和生存率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早期胃癌一线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一、早期胃癌的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 内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早期胃癌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内镜观察胃黏膜的颜色、形态、质地等变化,结合活检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2.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
通过对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胃癌的类型、分化程度等。
3.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帮助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二、早期胃癌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辅助治疗。
1. 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胃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等。
手术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2. 辅助治疗:(1)化疗:化疗是早期胃癌术后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替吉奥等。
化疗的目的是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2)放疗:放疗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放疗的主要目的是杀灭肿瘤周围的癌细胞,减少复发风险。
(3)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针对胃癌的靶向药物主要有曲妥珠单抗、奥希替尼等。
三、早期胃癌一线治疗方案早期胃癌一线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手术切除+化疗:这是目前早期胃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术后给予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2. 手术切除+放疗:对于局部晚期胃癌,手术切除后可给予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3. 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对于EGFR阳性胃癌,术后给予靶向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4. 手术切除+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SOX方案与EOF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中国癌症杂志》2012年第22卷第7期CHINA ONCOLOGY 2012 Vol.22 No.7533 CHINA ONCOLOGYSOX方案与EOF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徐雪明 陈德连 陈明聪 江辉斌 卢转飞 刘树勋台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浙江 台州 317502 [摘要] 背景与目的: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方案疗效已被Ⅲ期临床试验所验证。
有研究显示奥沙利铂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顺铂。
本研究旨在观察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与EOF(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将53例经病理学诊断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SOX组与EOF组。
SOX组(n=27)口服替吉奥胶囊40 mg/m2,每天2次,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
EOF组(n=26)给予表柔比星50 mg/m2,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氟尿嘧啶750 mg/m2,第1~5天;21 d为1个周期。
至少完成2个周期。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SOX组和EOF组有效率分别为51.9%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894);SOX组KPS评分改善率较EOF组明显提高(74.1% vs38.5%,P=0.040)。
SOX组和EOF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分别为173 d和154 d(χ2=0.010,P=0.922),中位生存时间(me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337 d和315 d(χ2=0.458,P=0.498)。
SOX组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O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OX方案和EOF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相同,但SOX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远期疗效、TTP、生存期等资料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向东看or向西看

1990
2000
2010
BSC
FAMTX
C + S-1
CF
IF
EOF
1年
DCF
ECF
ECX
XP
EOX
曲妥珠单抗 + XP/FP
HER2 IHC 2+/FISH+ or IHC 3+
半个多世纪走来,胃癌的内科治疗可谓 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随着新药的研 发上市,随着5-氟尿嘧定衍生物的不断 出台,药物的不断优化组合晚期胃癌的 中位生存由最佳支持治疗的4-5目前突破 一年大关,可忧的是,,因为胃癌的诸 多“多样化”发病部位不同,组织学类 型不同,基因组学不同使得化疗的治疗 遭遇瓶颈
. 免疫治疗
. 化疗方案优化 对于中国人群而言,化疗依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现阶段,化疗方案的优化至关重要。
寄托于靶向药物的探寻,也尝试将免疫治疗的引入,我们更想面对化疗药物会轻不言弃,
内容提纲
向东看
• 日本胃癌规约
向西看
• NCCN • ESMO
晚期胃癌治疗
中国患者的 个体化治疗
• 卫生部胃癌诊疗 指南?
FP组
CDDP 100 mg/m2(d1) 5-FU 1000 mg/m2/d (d1-5), q4w
OS
DCF 中位:5.6个月 CF 中位:3.7个月
DCF 中位:9.2个月 CF 中位:8.6个月
众多的靶向治疗研究相继失败
靶向药物
Herceptin Avastin Cetuximab Lapatinib Panitumumab Cetuximab Ramucirumab Avastin Rilotumumab Onartuzumab
2020晚期胃癌免疫治疗进展(强烈推荐)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使用,仅为科学信息交流之目的使用。内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国批准的临床适应症,处方请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全球范围内胃癌高发,中国更是重灾区
GLOBOCAN 2018,年龄标化发病率
GLOBOCAN 2018 estimates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produ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Available at:http://gco.iarc.fr/today/online-analysis-multi-bars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使用,仅为科学信息交流之目的使用。内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国批准的临床适应症,处方请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使用,仅为科学信息交流之目的使用。内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国批准的临床适应症,处方请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机制
APC与肿瘤细胞和T细胞释放的抗原结合,激活TCR和MHC结合。肿瘤基质的PD-L1与T细胞的PD-1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毒作用。 TAM、MDSC等在PD-1/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抑制中起重要作用。PD-(L)1抑制剂抑制这一过程发挥抗肿瘤作用
• 1997 年 : ECF 成 为 标准治疗 1,2
1990年代
• 曲妥珠单抗获 NMPA批准3
2012年
• 雷莫芦单抗在日本 获批二线治疗6
2015年
• 纳武利尤单抗 获 NMPA 批 准 治疗三线及以 上胃癌(无论 PD-L1状态)7
2020年
5-FU:5-氟尿嘧啶;FAM:氟尿嘧啶(F)+阿霉素或表阿霉素(A)+丝裂霉素(M);DCF: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 FAMTX:氟尿嘧啶+阿霉素+氨甲喋呤; ECF:表柔比星+顺铂+5-FU; S-1:氟尿嘧啶衍生物;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 ;CPS:综合阳性评分 1.徐瑞华, 滕开原. 癌症 2009;28(10):1108-1113. 2. 日本胃癌学会编著:胃癌治疗指引 医师用2014年5月修订 第4版,p24-27,金原出版,2014. 3. Ku GY, Ilson DH. Expert Opin Emerg Drugs. 2015;20(1):63-74. 4. Javle M,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4;20(23):5875-81. 5. /about_2225.html 6. Yamaguchi K, et al. Gastric Cancer. 2018 Nov;21(6):1041-1049. 7. aieb J, et al. Cancer Treat Rev. 2018;66:104-113. 8. https:///Drugs/InformationOnDrugs/ApprovedDrugs/ucm577093.htm..
胃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胃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前言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2020年胃癌新增病例1089103例,死亡768793例,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
胃癌的流行病学分布因性别和地理区域而异,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东亚和东欧的发病率更高。
胃癌通常可以根据两个解剖亚型分类,此外也包括不同的组织学和分子亚型。
晚期胃癌和胃食管交接部癌(GOJC)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相对生存率为6%。
尽管化疗和手术方案有所改善,但这些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
在晚期胃癌中,只有曲妥珠单抗和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以及化疗,分别在HER2阳性和PD-L 1阳性肿瘤患者中显示出一致和可靠的疗效。
目前,针对胃癌和胃食管癌的内在特征,多种药物正在进行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这些试验涉及靶向药物或免疫疗法,部分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胃癌的分子特征约40%的胃癌在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RTK)的基因中有扩增,如EGFR、ERBB2(HER2)、ERBB3、FGFR2、JAK2和MET、KRAS或NRAS、细胞周期介质和VEGFA。
开发中的大多数胃癌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都是针对这些分子异常的治疗药物。
2014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确定了四种胃癌亚型:E BV、微卫星不稳定型(MSI)、染色体不稳定型(CIN)和基因组稳定型。
分子亚型与预后相关,MSI和EBV亚型切除胃癌肿瘤的患者术后进展似乎比其他肿瘤亚型患者好,基因组稳定的胃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最差,CIN亚型患者从辅助化疗中获益最多。
在转移性环境中, M SI-H的肿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治疗有最大反应。
这些分子特征显示了患者间的异质性,这是一系列II期和III 期临床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此外,高达36%的胃癌表现出空间内异质性,原发性和转移性病变之间存在不一致。
当比较靶向治疗前后同一患者的肿瘤样本时,还显示出时间异质性。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作者:朱万里王鹏王晖王红丽程鹏苟菲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3期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奥沙利铂;晚期胃癌;化疗;临床疗效;安全性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公布的数据,2020 年我国新发胃癌病例为48 万,因胃癌死亡的病例为37 万,虽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但总体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仍较多[1]。
多数胃癌患者在发现时已属进展期(中晚期),手術切除是当前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根治手段,但仅有不到50%的患者可实现R0切除[2]。
对于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3]。
紫杉醇是晚期胃癌的常用化疗药物之一,其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新的化疗药物,它利用白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使肿瘤组织局部产生高浓度的紫杉醇,同时能提高人体中紫杉醇的转运、吸收和药物利用率,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且不良反应少[4]。
奥沙利铂作为化疗常用药物,能通过DNA加合物的形成干扰肿瘤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对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5]。
替吉奥是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口服吸收后可在肝脏内持续生成5-氟尿嘧啶,半衰期长,可以维持12 h 的较高血药浓度,抗癌活性强,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复发性胃癌效果较好[6]。
据报道,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妇科肿瘤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癌活性和可耐受毒性[4]。
基于此,本研究以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为对照,探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纳入标准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为:(1)经病理学确诊为胃腺癌,临床上经影像学确诊为转移性胃癌,肿瘤分期为Ⅳ期或出现肝、肺、骨、脑、腹膜、卵巢及远处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已无法通过手术治疗;(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为0~2 分[7];(3)近1 个月内未接受过化疗或其他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治疗措施;(4)无脑转移;(5)具有可测量病灶以进行疗效评估,包括腹膜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肝、肺、骨及肾上腺转移灶。
胃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胃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吕元皓;季鸣;陈晓光【摘要】2015年,我国有近50万人死于胃癌,临床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短缺是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十年来最热的研究领域,其在血液肿瘤上取得的成功使得人们对“治愈”肿瘤有了信心。
近年来,胃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临床预后仍然亟待改善。
本文列举了几种胃癌研究领域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及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从而探讨胃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前景。
%500 thousands people died from gastric cancer in China over 2015,shortage of clinical medicine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high mortality.Tumor immunotherapy is the hottest area of research over the past decade,whose success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makes people raised their co nfidence to “cure” cancer.In recent years,gastric cancer immunotherapy research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while clinical outcomes still need improvement.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of common immunotherapeutic drugs and methods in several fields of gastric cancer research are reviewed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immun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6(036)011【总页数】3页(P197-199)【关键词】胃癌;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抗体;CTLA-4;PD-1;CIK【作者】吕元皓;季鸣;陈晓光【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胃癌是我国第二大高发肿瘤,仅次于肺癌,由于发病隐匿,多数胃癌诊断时即为晚期,使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目前临床上治疗胃癌的有效药物较少,导致胃癌在我国的死亡率居高不下[1]。
XEL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胃癌的临床研究

XEL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胃癌的临床研究闵娜;何本夫;张罗生;廖洪;贾彦征【摘要】目的研究XELOX方案一线治疗局部进展期、转移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证实的局部进展期、转移性或复发胃癌胃腺癌患者41例,接受XELOX 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每3周重复).每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中位治疗4个周期.结果 41例接受XELOX方案一线治疗的患者中.4例不可评价,CR2例,PR 15例,总有效率为41.5%,SD11例,PD9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2个月,中位生存期达到11.8个月.XELOX方案治疗中导致3-4度毒性,其中神经毒性4例,手足综合征3例,血液学毒学4例.结论 XELOX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0)003【总页数】3页(P599-601)【关键词】胃肿瘤;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药物疗法【作者】闵娜;何本夫;张罗生;廖洪;贾彦征【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6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318;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6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6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6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癌是我国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
随着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深入,新一代的化疗药物在胃癌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铂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是治疗胃癌的主要药物,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卡培他滨和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奥沙利铂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选取用XELOX方案一线治疗局部进展期、转移性或复发胃癌的病例,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研究终点是对卡培他滨和5-FU、奥沙利铂和DDP进行非劣性比较
Cunningham et al. NEJM 2008
REAL-2: 疗效(Efficacy)
Efficacy
ECF N=263
ECX N=250
EOF N=245
EOX N=244
P: ECF vs EOX
RR (%)
1 year OS (%) OS (mo)
Van Cutsem et al. JCO 2006
V-325 III 期试验: DCF vs FP
例数 DCF 221/227
总体 缓解
37% p=0.01
疾病进展时间( 总生存期( 3—4级毒性 月) 月)
5.6 p=0.0004 9.2 p=0.02
腹泻,感染 ,中性粒细 胞减少症*
CF
#4002 224/230
N at Risk S-1: 292 5-FU: 298
Months From Randomization
DCF(多西他赛、顺铂 和氟尿嘧啶)(1类) 改良DCF ECF(1类) 改良ECF(EOF、EOX、 ECX)(1类)
REAL-2: 试验设计
随
Epirubicin + cisplatin + 5-FU (ECF)
诊疗个体化-----“同病异治”
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规范
单药化疗 两药联合 三药联合
氟尿嘧啶类药物(5-Fu/卡培他滨 )
多西他赛/紫杉醇
5-FU是经典的化疗药物,是胃癌治疗的“基石”,其联合 方案是胃癌化疗的标准治疗 代替5-FU可能的候选者
替加氟
UFT,S1
卡培他滨
FOLFOX6 用于晚期胃癌一线治疗: 疗效
RR (ITT, n=54) [95% CI] RR (n=49*), [95% CI] CR PR Median OS Median TTP (n=53)
41% [27.3–54.1] 45% [30.7–59.1] 4% 41% 8.6 months 6.2 months
¾度手足综合征 4% 2% 结论 :两组疗效较好,均比 DCF三周方案毒性小 . 以DOC为基础的每周方案应进一步评价.
Br J Cancer. 2010 Feb 2;102(3):475-81.
引发的思考
2 vs. 3
疗效
???
毒性
YES!
2<3 三药带来疗效的提高
2<3 二药安全性更高
三药联合与两药联合旗鼓相当?! 不同组合难分伯仲?!
局部晚期或 转移性胃癌 初治病例
-日本 38中心 - PS评分 - 无法手术 vs 复发 (曾接受辅助化疗) vs 复发(未接受辅 助化疗)
机 分
组
• 主要研究终点:OS • 次要研究终点:PFS, TTF, 有效率, 安全性 • 纳入病例数:298 例
Koizumi et al. Lancet Oncol 2008;9:215-21
如何制定化疗方案? — 药物的选择
毒性
?
疗效
— 单药 vs 联合(两药或三药)
— 疗程
是否有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疗效?
晚期胃癌的内科治疗现状
• 没有统一的标准治疗 • 晚期胃癌的高效低毒治疗方案仍未出现
1. Herceptin EU SmPC
21世纪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趋势
循证医学
诊疗规范化-----“异病同治”
5-FU或卡培他滨联合顺铂(1类)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5-FU 伊立替康联合5-FU( 2A类) 紫杉醇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2A类)
或卡培他滨)(2A类)
(TC/TP/DP)(2A类)
多西他赛联合伊立替康(2B类)
FOLFOX6 用于晚期胃癌一线治疗: II 期临床结 果
25%
3.7
8.6
胃炎,肾毒 性
DCF(多西紫杉醇、顺铂、5FU)是用于预后较好的患者 的一项新的治疗选择
*3-4级毒性包括:81%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 75%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中30%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Moiseyenko et al, JCO 2007,
三药和两药方案的比较
DCF vs DC vs ECF 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 Ⅱ期试验
SPIRITS试验: 总生存
1年生存率(%) 1. 0 0. 8 0. 6 0. 4 S-1 (n=150) 46.7 2年生存率(%) 15.3
S-1 + 54.1 DDP(n=148) HR=0.77 (95% CI: 0.61– 0.99) p=0.0366
23.6
OS
0. 2
0.0 11.0 13.0
5-FU bolus 400 mg/m
2
LV 400 mg/m2 奥沙利铂 100 mg/m2
5-FU 3,000 mg/m
2
46-hour infusion
0
2 hours
48 hours
每2周重复直至进展或剂量限制性毒性
Louvet C, et al. J Clin Oncol 2002;20:4543–8
EOX (n=244) ECF (n=263) 1-yr生存 (95% CI) 46.8 (40.4–52.9) 37.7 (31.8–43.6)
0.6
0.4
HR=0.80 (95% CI: 0.66–0.97) Log-rank p=0.02
0.2
0.0
0
*ITT population
9.9
12
11.2
Months 24 36
Cunningham et al. NEJM 2008
V-325 III 期试验: DCF vs FP
多西紫杉醇+ 顺铂 + infused 5-FU (DCF)
未经治疗的 进展期胃癌 (n=445)
R
顺铂 + infused 5-FU (FP)
首要目的: DCF 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优于 FP
晚期胃癌的一线化疗策略及优化
河南省人民医院 周云
晚期胃癌
局部进 展期胃 癌
复发、 转移性 胃癌
•局部进展与转移性胃癌(AGC)占60-80%
晚期胃癌的治疗模式
手术
靶向治疗
化疗
MDT 综合治疗
胃癌
晚期胃癌化疗面临的困惑
治疗的目的:缓解症状,改善QOL,延长OS
如何平衡化疗的“利”和“弊”? — 疗效 vs 毒性
主要终点-OS;次要终点-ORR、PFS、安全性
2009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
FLAGS: 总生存
10 0 8 0 6 0 估计概率 4 0 2 0 0 0 4 8 1 2 1 6 月 2 0 2 4 2 8 3 2 et al. J Clin Oncol 2010 Ajani HR=0.92 (95% CI: 0.80–1.05) p=0.1983 S-1 + DDP[n=521] 5-FU + DDP[n=508]
*Evaluable patients: one patient received no treatment, four received <6 cycles
Louvet C, et al. J Clin Oncol 2002;20:4543–8
SPIRITS试验
随 Arm A S-1 40-60 mg bid q 6 weeks Arm B Cisplatin 60 mg/m2 on D8 S-1 40-60mg bid for 21 d q 5 weeks for 28 d
41
37.7 9.9
46
40.8 9.9
42
40.4 9.3
48
46.8 11.2 0.025
Cunningham et al. ASCO 2006 LBA 4017
REAL-2: 总生存*
卡培他滨 非劣效于静脉 5-FU
奥沙利铂非劣效于顺铂
Estimated probability
1.0 0.8 Capecitabine (n=480) 5-FU (n=484)
Estimated probability
1.0 0.8 0.6 0.4 0.2 Oxaliplatin (n=474)
Cisplatin
(n=490)
0.6
0.4 0.2 0.0 0
HR=0.86 (95% CI: 0.80–0.99)
HR=0.92 (95% CI: 0.8–1.1)
9.6
12
10.9
100
90 80 70 60 50
% Survival
组织学分型弥漫型的患者OS
Log-rank Test: p = 0.0413 Hazard Ratio: 0.83 (95% CI: 0.70, 0.99)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CS: 9.0 months CF: 7.1 months
Epirubicin + cisplatin + capecitabine (ECX) 未经治疗的, 胃癌-食管 癌 或胃癌 (n=1002)
机
Epirubicin + oxaliplatin + 5-FU (EOF)
化
Epirubicin + oxaliplatin + capecitabine (EOX)
DCF组(41)
RR TTP OS ¾度ANC减少 体重 QOL 角色功能 36.6% 4.6m 10.4m 57% 下降3kg 稳定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