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设置与管理

合集下载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是为了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以满足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

本指南于2024年发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功能布局、人员配置、质量管理等。

一、建筑设计方面,ICU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建筑结构:ICU应位于医院主楼或主楼相邻部位,便于各科病人转运和抢救。

建筑区域应合理布局,不宜过小。

2.空间布局:ICU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病房、护士站、医疗设备室、洗手间等。

3.通风与照明: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且要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人工照明。

二、设备配置方面,ICU需要配备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以满足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需求,例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等。

三、功能布局方面,ICU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例如,病房区域应包括病人床位、观察区、诊疗区等;护士站应设置在能够全面观察病人情况的位置上,方便护理操作和监护工作。

四、人员配置方面,ICU需要有合适的专业医护人员。

医务人员要对重症患者有全面的了解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状况。

五、质量管理方面,ICU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对ICU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24)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建设和管理原则。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功能布局、人员配置和质量管理,我们能够做到为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ICU建设及规划

ICU建设及规划

ICU建设及规划一、引言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部门。

ICU的建设及规划对于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建设及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空间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二、设备配置1. 监护设备:ICU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以满足不同病情的监护和治疗需求。

2. 治疗设备:ICU应配备各类治疗设备,如体外膜肺氧合机、血液净化设备等,以支持危重病患者的生命支持和治疗。

3. 药品及耗材:ICU应储备常用的抢救药品和医疗耗材,确保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治疗。

三、人员配备1. 医生:ICU应配备经验丰富的重症医生,具备处理危重病患者的能力和经验。

2. 护士:ICU应配备专业的重症护士,能够熟练操作监护设备、进行危重病患者的护理和监测。

3. 支持人员:ICU还应配备药剂师、放射技师等支持人员,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四、空间规划1. 区域划分:ICU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病房区、护理站、医护人员办公区等,以实现工作流程的合理分配。

2. 病房布局:病房应设有独立的隔离区和洗手间,以确保病患的隐私和卫生。

3. 护理站设置:护理站应位于病房区的核心位置,方便护士对病患进行监测和护理。

4. 医护人员办公区:医护人员应设有办公区,以方便医生和护士进行病例讨论和交流。

五、质量管理1. 严格的操作规范:ICU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操作、护理操作等方面,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定期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ICU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3. 质量评估:医院应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对ICU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六、总结ICU建设及规划是医院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的设备配置、科学的人员配备和合理的空间规划,可以提高ICU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为危重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ICU的布局及管理

ICU的布局及管理

二、ICU的管理
• 人员管理 • 仪器设备管理 • 院感管理 • 危重病人管理
人员配备
• ICU专科医生数与床位数比:0.8~1:1 • ICU专科护士数与床位数比:3~4:1 • 有条件配备医疗辅助人员:专科药剂师 、呼吸
治疗师、营养师等
仪器设备配备
• 监护设备:心电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血气分析 仪、心电图机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 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 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 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 术的专业场所。
一、ICU的布局
• ICU的位置 • ICU的规模 • ICU设置分区
ICU设置分区
• 以中心监测站为中心,进行扇形设计 • 病室应设置为分隔式病房或开放式大间,条件许
可时应设置正压或负压单间病房1个。 • 合理的空间布局
– “两线,三区” – 气压梯度、气流走向
ICU中的“两线、三区”
外走廊
洁洁
污污
染染
净净 半半 污污 染染 区区
区区
外走廊
外走廊
ICU中的气流走向
• 治疗设备:呼吸机、输液泵、推注泵、降温毯、血滤机、 除颤仪、多功能吊塔等
• 影像学设备:B超机、纤维支气管镜等
相关院感管理
• ICU病房封闭式管理,严格探视制度。 • ICU病房空气消毒1次/4-6h • 每张病床使用面积15~18㎡,床间距≥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
18~25 ㎡ ,两床间设置屏风遮挡 • 手卫生设施:①流动水、非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
②洗手设施平均每2床1套,每张病床均需配备手卫生消毒剂。 • 人员进出重症监护室前后需进行手卫生,更换ICU专用鞋、必要时

ICU的设置与管理

ICU的设置与管理

冠心病ICU 呼吸ICU 神经科ICU
肾病ICU
专科ICU
仪器设备设置
必备设备
设备带: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 压吸引等功能支持。电源插座12个以上 ,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 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 医用电和生活照明线路分开;双切电源 (4-5秒) 病床:电动床,每床配备防压疮床垫 (吊塔式的)每个ICU至少配备1台监护 仪(固定或便携式)、1台呼吸机、输液 泵和微量注射泵,肠内营养输注泵
以中央工作站为中心呈圆形、扇形或T形等排列
通道分开:
人员通道(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物流通道; 污物 通道;消防通道等 治疗室:至少设置2个?
(一)ICU模式(ICU的分类与功能)
SICU MICU PICU EICU
外科ICU 内科ICU
儿科ICU 急诊ICU
综合ICU
CCU RICU NICU KICU
ICU质量和安全控制
质量和安全控制办公室
质量和安全管理有效工 具的应用(根源分析、五常法
、PDCA、品管圈、失效模式…)
专用网页设计
整体护理理念
ICU质量和安全控制
临床规范标准 guideline
规范、全面、系统的 护士培训课程
ICU的设置与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倪洁
2016.10.24
目的 1. 提高抢救成功率 2. 降低总医疗费用
3. 减少住院日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重症监护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 definition:Critical care medicine is the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care specialty that care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ife-threatening illness or injury.

ICU(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

ICU(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

ICU(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总则为了保障ICU的正常运转,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ICU的运营和管理,以及相关临床和行政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全部相关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一、ICU的定位和职责1.ICU是医院的紧要临床科室,特地负责重症患者的全天候护理和治疗,以及危重情况下的急救工作。

2.ICU承当以下职责:–24小时监护、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供应高级护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代谢支持等全面护理服务;–实施各种重症治疗技术和设备的监测和操作;–开展危重症患者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示教活动。

二、ICU的组织架构1.ICU管理层设置:–主任医师:全面负责ICU的规划和管理;–护士长:全面负责ICU的日常护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负责ICU医疗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工作;–资源管理人员:负责ICU物资和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工作;–医务董事:供应咨询和决策支持。

2.ICU工作人员:–医生团队:包含主治医生、住院医师和实习医生;–护理团队:包含护师、护士和助理护理人员;–治疗师团队:包含呼吸治疗师、病愈治疗师等;–支持人员:包含清洁员、设备维护人员等。

3.团队合作:–ICU各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患者的全面照料;–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病例、评估疗效、改进工作等。

三、ICU人员管理1.医生的管理:–医生入职需满足相关资质和职称要求;–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订立;–医生需定时完成患者的病历记录和医嘱;–医生需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连续教育培训。

2.护理人员的管理:–护士入职需满足相关资质和职称要求;–护士需依照工作要求供应规范的护理服务;–护士需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监测;–护士需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

3.治疗师和支持人员的管理:–治疗师需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保持专业水平;–支持人员需依照职责和要求履行工作职责;–治疗师和支持人员需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

ICU设置与管理

ICU设置与管理

污物处理区域

包括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和盥洗室等 设置在医疗区域的一端,避免污染医疗 区域
医务人员生活区域

包括休息室、更衣室、进餐室等 与医疗区域相对隔开,避免交叉感染
ICU的设置

人员编制 病室设置 仪器设备设置
人员编制



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 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 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医生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 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5-3:1以上。 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 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 修人员
区域布局

医疗区域 医疗辅助区域 污物处理区域 医务人员生活区域Leabharlann 医疗区域
主要为病室,可为开放式、半封闭或全 封闭式 尽量多设单间或分隔式病室 至少配置1-2个单间病室,用于隔离患者 设正、负压病室各1个
医疗辅助区域




包括中央工作站、通道、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 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 验室、营养准备室和库房等 中央工作站:设置在医疗区域的中央地区,病室以中 央工作站为中心呈扇形、圆形或T形等排列 通道:人员流动通道和物流通道分开,以减少各种干 扰和交叉感染。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提供 工作人员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和家属探视通道 治疗室:至少设置2个。一个用于需要无菌技术操作的 治疗和护理,进入前需戴好口罩和帽子。另一个用于 只需要达到清洁要求的治疗和护理。 仪器室:由于ICU使用仪器设备较多,有条件的ICU最 好设置仪器室,供仪器设备放置和维护使用
院内感染管理

ICU重症监护工作制度

ICU重症监护工作制度

ICU重症监护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ICU(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 ICU组织架构1. ICU病房设置:根据医院规模和实际需求,设立适量的ICU床位。

2. ICU病房人员配置:(1)专业医师:具备相关专业资格,掌握重症医学理论、技能及临床经验。

(2)专业护士:具备相关专业资格,掌握重症护理理论、技能及临床经验。

(3)其他人员:包括技师、清洁工等,负责ICU的辅助工作和环境卫生。

三、 ICU工作制度1. 患者收治制度:(1)ICU收治范围:主要包括各类重症患者,如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等。

(2)患者转入程序:由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提出转入ICU的建议,经科室主任批准后执行。

2. 患者管理制度:(1)患者个人信息管理:准确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2)患者安全保障:确保患者在ICU期间的人身安全,预防跌倒、压疮等意外事件。

(3)患者家属沟通: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患者病情,解答疑问,提供心理支持。

3. 医疗工作制度:(1)病历书写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病历。

(2)会诊制度:定期组织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医师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专业医师在岗,随时应对患者病情变化。

(4)医嘱制度: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5)知情同意书制度:向患者或家属解释诊疗方案,取得签字同意。

(6)手术病人转入ICU后的交接制度:做好与手术室的交接工作,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7)对进入ICU患者的初始评价制度: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8)ICU患者转出制度:根据患者病情,经科室主任批准,办理转出手续。

(9)ICU患者检查和治疗转运制度:确保患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10)ICU患者入住接待流程:热情、耐心地接待患者,确保患者迅速得到救治。

ICU设置与管理

ICU设置与管理

目录
CONTENTS
01 ICU的概述 02 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监护 03 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护
01 ICU的概述
ICU的含义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又称加强监护病房,是以救治危重症病人为 中心的一种现代化的先进医疗护理组织形式。 是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 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
五、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
1、感染的分类
(一)ICU感染概述
2、常见的病原菌 3、常见的感染部位
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指病人自身带 的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指病人体外的 微生物或病源体,通过不同方 式传入人体引起的感染。
4、感染的主要原因
五、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
五、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
1、感染的分类
(一)ICU感染概述
2、常见的病原菌 3、常见的感染部位
4、感染的主要原因
ICU病人常见感染部位依 次是下呼吸道、泌尿道、 血液、消化道和伤口感 染。
五、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
1、感染的分类
(一)ICU感染概述
2、常见的病原菌 3、常见的感染部位
4、感染的主要原因
ICU的特点
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的危重患者。 集中了众多先进监护仪器设备及生命支持系统。 集中了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人力。
一、ICU的分类和模式
01
综合ICU
一、ICU的分类和模式
02
专科ICU
CCU 心内科监护病房 CICU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RCU 呼吸内科监护病房 NICU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 EICU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3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ICU的发展史 "黄金时机" , "时间窗"的概念 1860年,Florence Nightingle 术后复苏室 1923年,美国,神经外科术后icu 1942年,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外科icu,收 治大批大火烧伤病人 1951年,美国,心脏术后icu
概述
40年代晚期,RICU,负压通气机治疗小 儿麻痹症 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脊髓灰质炎流行 50年代,英国也建立了RICU 195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休克监护病 房
ICU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
1.周一至周六7:50Am到达科室,8Am准时在医生办公室交接班. 2.站立交班.医生,护士分别站于办公台两侧,主任,护士长分别站于办 公台两端. 3.护士可按照特护记录,详细,准确交待清楚各病人24小时内生命体征 情况;出入量;中心静脉压;末梢血糖;各管道引流量,颜色,性质; 痰量,颜色,性质;病情变化,处理,效果等. 4.医生重点交接各病人24小时内病情变化,处理及效果;病人或家属思 想动态及相关情况等.护士已交内容医生不再重复. 5.中午班医生于11:55Am(餐后)与在班医生共同巡视一遍病人,床头 交接. 6.5:25Pm中午班医生与夜班医生床头交接并写交班记录. 7.护士每班进行床头交接. 8.周日床头交接.
一,监护的定义
监护(monotering):为了判断某项治疗的 效果和决定采取某项治疗措施,对某一病 人进行连续或接近连续的方法实施评价病 人的功能. 测定(measurement):间断进行 分有创和无创
二,ICU的功能(病人,仪器,人员)
监护是手段,治疗是目的—监控 1,危重病人集中收住于ICU内,便于监护和观 察病情变化. 2,集中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 法及一流的护理. ICU的医生和护士均须接受严格的特殊的训练, 对严重疾病的紧急处理有特定的技术,ICU能充 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ICU具有生命支持的环境.地点和设备,组成了 一个特异的生理功能单元.
ICU的设置
一,ICU的位置和环境建造设计要求
(一),地理位置: 1,方便转运病人; 2,方便检查检验; 3,良好的采光,通风; 4,可供欣赏的景色
一,ICU的位置和环境建造设计要求
(二),防污染措施: 1,双重门,(锁气室). 2,现代化的通气设备:空气滤器, 轻度正压,空气流向,层流等. 3,通道: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 污物 及尸体通道;探视通道. 4,洗手. 5,隔离.
二,ICU的设置要求
(二)ICU内的病床分布方式 通常有三种分布方式:大房间开放式; 私人房间式;独立封闭式. 以12张床位的ICU为例:可采用4,4, 2,1,1式设计.
二,ICU的设置要求
(三)床位设计 床位空间:开放式14-18m2 ;私人式1823m2 ;独立封闭式20m2左右. 病床离开墙壁,形成"生命岛".所有 的线路,管道,设备全部集中于吊塔,吊 梁或功能柱上.
医务人员进入ICU的管理制度 的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进入
为减少交叉感染及维护ICU的正常工作秩序,所有进入ICU 的人员应自觉遵守以下规定: 1.医务人员进入ICU须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 2.进入ICU前必须换鞋,更衣.将自己鞋整齐摆放于ICU指定 的鞋柜,然后赤脚踏扳,更换ICU专用拖鞋(或鞋套),及 ICU专用隔离衣. 3.工作人员走近病床旁时须戴口罩,接触病人时必须严格洗 手或戴手套,听诊时须用各病床之专用听诊器. 4.未经ICU同意,谢绝带家属进入ICU探视.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进入ICU时必须戴口罩,其 它传染病者谢绝入内. 6.服从ICU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ICU的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治疗中心(ICU)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 加强治疗中心
尊敬的先生(女士): 贵亲友---------------------因病情需要转入加强治疗中心(ICU)抢救治疗,即表明患者病情危重,并随时 有生命危险.由于ICU的工作性质不同于普通病房,现将有关事项交待如下,请您理解及合作. 1,ICU是高投入的抢救治疗病区,集中了最先进的抢救设备和药物,所需费用较高,我们将根据患者的 病情确定最佳的抢救治疗方案,合理选择药物及检查项目.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及时缴纳住院费 用,请勿拖欠. 2,因病情需要,在ICU内可能需进行下列操作,并可能发生相应的并发症:①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可引 ①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起气胸,血胸,动静脉损伤,感染,心律紊乱,心跳骤停等;②紧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 ②紧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镜检查或治疗: 镜检查或治疗:可导致牙齿脱落,气道损伤,感染,伤及神经血管,气管食管瘘,心律紊乱,心跳骤停 等;③机械通气治疗:可出现肺部感染,气胸,纵隔气肿等;④动脉穿刺置管:可引起血肿,栓塞,感 ③机械通气治疗: ④动脉穿刺置管: 染,肢体坏死等;⑤胸穿,腰穿:可导致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血胸,气胸等 ⑤胸穿,腰穿: 3,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必要时可能需离开ICU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如急诊CT,MR,心脏彩超等,在 运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命体征突然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4,其他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人,上述操作,治疗或检查可能来不及征求家属意见,若您对以上事项已经理 解,请签署您的意见(同意或不同意). 家属(监护人)意见: 与患者的关系: 家属(监护人)签名: 联系电话: 医生签名: 年 月 日
一,ICU的位置和环境建造设计要求
(三),安静舒适的环境: 1,吸音降噪设计,包括机器,工作 人员 , 喧哗,病人躁动吵闹,物品移动. 白天 <45db,晚上< 40db,夜间< 25db. 2,柔和的灯光:吸顶灯;壁灯;床 头灯;台灯.
一,ICU的位置和环境建造设计要求
3,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温度22-26; 湿度60%. 4,时间概念
一,ICU的位置和环境建造设计要求
注意ICU内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的释放:宽 敞明亮的空间;良好的采光;柔和的音乐; 休息室—喝点咖啡?
二,I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设置要求
(一)ICU中的床位 12张.专科ICU往往是各自利益的代表.重 复设置,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不同规模,不 同等级,不同性质的医院,可设置不同数量 的ICU床位数.用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 产出—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3%-15%. 资本运作
三,危重病人的定义
包括两个方面 1,生理功能处于不稳定的病人,体内重要器 官功能任何微小改变,既可导致机体器官系 统的不可逆的功能损害或死亡. 2,需要进行某种特殊治疗的病人.如MV, CRRT,IABP等.
四,危重病医学的定义
对因创伤或疾病而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 状态,并且有一种或多个器官衰竭的患者, 进行多种学科和多种功能医护监护的医学领 域.这是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为重症监 护医学下的定义
ICU的设置与管理 ICU的设置与管理
郭发良
概述
随着医学的发展,ICU,特别是综合ICU, 正在逐渐建立.ICU是一个危重病密集, 病情多变,危象丛生的场所,也是急救知 识密集,高医疗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地 方.要求既有广泛的基本基础知识,又要 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 要数量掌握多种操作技能.在ICU监护是 手段,治疗才是目的.
ICU的功能
(3)ICU的医师和护士均受过特殊的训练,对 严重疾病的紧急处理有特定的技术. (4)ICU具有生命支持的环境,包括床旁监护, 生命支持设备和机械通气机等,组成了一个 特异的生理功能单元
ICU的分类
(1)医疗传统上的区分:MICU,SICU (2)器官系统上的区分:RICU,CCU (3)临床综合征方面的区分:休克监护病房, 创伤监护病房等
五,ICU的监护系统
有学者认为,去除中央站,把工作人员"赶" 到病人床旁
五,ICU的监护系统
Central monitor:显示各床旁监护仪传送来 的波形和数字信号. System controller:控制床旁和中心监护仪 之间的信号传输和交换过程. Recorder:
ICU的功能
(1)严重心,肺和肾功能衰竭,创伤和其他各 种严重有生命威胁的患者均集中于ICU,便 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监护. (2)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法, 例如:复苏除颤,体内心脏起搏,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心导管,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等.
ICU探视制度 探视制度
1.加强治疗中心(ICU)是全院危重病人及术后病人实施集中加强治 疗和监护的场所,非本科及相关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凡入本科患者之家属,如需了解病情,可向值班医生或主管医生提 出,由其给予解答,如有特殊要求,可向科主任,护士长提出. 3.探视时间:下午:3:30——4:00 晚上:8:00——8:30 通过探视走廊进行探视. 4.特殊情况需入室探望的家属,由当班医护人员视病情并请示科主任 或护士长后给予安排,入室时听从安排并穿隔离衣,换鞋.入室后需保 持室内安静,不得喧哗或哭闹,不得打出或接听手提电话.每次不超过 两人,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传染病者禁止入内. 5.入住ICU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或BP机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 联系.
三,ICU设备要求
特殊设备 IABP,小C臂,B超,NO吸入装置,血 透机,CT机
四,ICU药物储备要求
血管活性药 镇静剂,止痛剂,麻醉剂,肌松剂 止血药物 雾化吸入药物
五,ICU的监护系统
(一)基本结构:床旁监护仪,中心监护 仪(系统控制,中心显示,记录) (二)各部分的作用及功能: Bedside monitor:直接测量,监视患者生命 指征参数.
三,ICU设备要求
基本设备 中心供氧,中心负压,中心正压,足够强大 的稳压器,多功能病床,足够的多功能插座,微 量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输液瓶悬吊装置,多参 数监护系统,气管插管箱(喉镜,插管嵌,硅油, 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手套等),手动辅助换气 囊,呼吸机(包括转运呼吸机),雾化系统,监 护系统,心电图机,电复律器,临时起搏器(血 管鞘,临时起搏电极),纤维支气管镜,冰机, CRRT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