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角影评:法律和正义的博弈

合集下载

法律和正义的博弈

法律和正义的博弈

法律与正义的博弈——观《恐怖角》有感恐怖角剧情介绍:迈克斯(罗伯特•德罗尼饰)因为强奸而遭到起诉,他找来了律师萨姆(尼克•诺尔蒂饰)为自己辩护;他有所不知的是:萨姆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出于愤怒,萨姆在辩护时故意隐瞒了一项对迈克斯有力地证据,最终导致了迈克斯被多判了6年。

本来不懂法律的迈克斯在狱中通过自学法律发现了萨姆对他的背叛,发誓一定要找到萨姆报仇。

一晃14年过去了,迈克斯刑满获释了,他开展了他的复仇计划。

首先他在萨姆家附近出现,引起他们的恐慌;随后,萨姆派来对付他的人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他之后潜入萨姆家中杀死了报表和厨娘。

惊惶不安的萨姆一家逃到了一个叫“恐怖角”的地方,迈克斯也尾随而至......恐怖角影评:法律的建立是用来维护秩序的,所谓“维护正义”只是法律的特定衍生品而已。

无法界定这种认识是否全面和正确,但它在实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合法性,而马丁•斯科塞斯的《恐怖角》就是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

1991年的罗伯特•德罗尼已经年近五旬,但在他的电影生涯中却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尽管《恐怖角》在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中只属于二流,但它堪称是罗伯特•德罗尼一流演技的代表作之一,尽管那一年孤独的《出租车司机》已经问世十五年,尽管那一年凌厉的《愤怒的公牛》已经是十年前的旧事,但是四年之后,德罗尼奉献了很多影迷心中的不世经典《盗火线》,那个义盖云天的黑帮老大将不受法律保护的反社会行为演绎到了令人肠断泪洒唏嘘不已的地步,而在《恐怖角》中罗伯特.德尼罗把一个在行为上令人发指的混蛋塑造得振振有词掷地有声,让人一度模糊了正义和公理的界限,迷失在对邪魅角色的眷恋之中,或许这是为了四年之后的那个江湖老大做的一次极端性的预演,这只是个开始。

罗伯特•德尼罗在电影中扮演了这个穷凶极恶而又冷静智慧的复仇者,他认为自己是圣经中的约伯,被上帝考验而被判入狱14年,出来之后要惩罚不知罪者(律师)的罪恶。

在他看来,判刑的法官和陪审团并没有罪,因为他们尽了自己的职责,而他的律师却在辩护过程中隐瞒了于他有利的证据,这就是罪恶。

法律与正义法律题材电影的观赏与思考

法律与正义法律题材电影的观赏与思考

法律与正义法律题材电影的观赏与思考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正义,作为法律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让每个公民都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在法律与正义的主题下,一些脍炙人口的法律题材电影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给我们观察和思考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窗口。

《无人知晓》是一部由寺山修司执导的日本电影,该片讲述了一起侦破多年的未解纵火案件。

影片中,法律人物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让观众感同身受。

尤其是影片中法官的角色,面对旁人议论和质疑,她始终秉持公正平等的原则去审判案件。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法律工作者的职责和担当,唤起了观众对于法律行业的关注和敬意。

在法律的世界里,正义的实现并不容易,需要法官们背负着巨大的良心和责任。

而在《人民的名义》这部中国电视剧中,也通过政治腐败案件来解构了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影片通过爆炸案的侦破过程揭示了现实中法律逐渐失去公信力的问题,以及正义为何难以伸张的原因。

虽然在最终案件中,真相被揭示,法律正义得到了伸张,但却也让观众深思,法律与公正之间的关系是否一定是那么简单。

法律题材的电影与观众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们所展示的法律问题经常涉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例如,《小偷家族》这部日本电影中,一个被遗弃的女孩被一个窃贼家族收养,观众可看到家族成员间更多的是亲情关怀,而并非法律所规定的血缘关系。

电影通过窃贼家族为了生存所做出的非法行为,引发人们对法律、正义、伦理的思考。

观众会思考:在一个家庭的温暖和一个法律上的限度之间,应该如何取舍?通过这些法律题材电影,观众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法律与正义。

电影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往往通过情节紧凑和角色间的纠葛来引发观众们对法律和正义的思考。

有时,电影中让我们看到了法律的正义面,但更多的时候,它们也着重揭示了法律的无奈和局限。

这被我们认为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法律和正义之间的落差。

回顾这些法律题材电影,我们会发现,它们并非只是表达了观众对法律与正义的期待,更是在反思法律和正义的困境。

法律视角下故事案例分析(3篇)

法律视角下故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电影《无间道》自2002年上映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剧情、紧张的氛围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对电影中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

二、案例分析《无间道》讲述了两个身份复杂的警察与黑帮分子之间的斗争。

以下是电影中几个典型的法律案例分析:1. 陈永仁与刘健明身份暴露在电影中,陈永仁(刘德华饰)和刘健明(梁朝伟饰)分别卧底在警队和黑帮。

在长期潜伏过程中,两人身份逐渐暴露,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1)法律角度分析从法律角度来看,陈永仁和刘健明作为卧底,其行为具有一定的违法性。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卧底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以采取必要手段,但不得违法乱纪。

在电影中,陈永仁和刘健明在执行任务时,多次触犯法律,如参与黑帮活动、受贿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

(2)法律意义此案例反映出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方面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陈永仁与刘健明的对决在电影高潮部分,陈永仁和刘健明展开了一场生死对决。

在激战中,两人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最终陈永仁成功击败刘健明。

(1)法律角度分析从法律角度来看,陈永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采取暴力手段对抗犯罪分子,其行为具有一定的违法性。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然而,在电影中,陈永仁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属于故意伤害。

(2)法律意义此案例提醒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任何超越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 黑帮头目与警察的博弈在电影中,黑帮头目与警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

在双方对抗过程中,黑帮头目多次试图逃脱法律的制裁。

(1)法律角度分析从法律角度来看,黑帮头目在犯罪过程中,多次触犯法律,如贩毒、绑架、杀人等。

给公正一个机会——十二怒汉影评

给公正一个机会——十二怒汉影评

英语10戊班吴玲翔1091510510给公正一个机会生活在法制社会的我们,平日里常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当有犯罪嫌疑的人面对审判的时候。

证明一个人罪名成立,请拿出证据;证明一个人无罪,也请拿出证据。

曾经我以为最公正的裁决莫过于此了,可是当我看了电影《十二怒汉》,我却发现,要给公正一个机会,人性的光辉是必不可少的。

《十二怒汉》是一部相当精彩的黑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它的开场仅仅从法院、法院台阶等寥寥几个场景匆匆一瞥,转而在会议室场景中展开整个影片,看起来似乎应该是一部无聊至极的电影,但是却扣人心弦一个半小时。

故事中仅有来自不同地方和职业的12个人,一间带卫生间的单调的会议室,在1小时内作为评审团的他们讨论一件事:被指控的孩子有罪或者无罪。

故事开头只有Henry Fonda饰演的一个人从对生命负责的角度质疑指向男孩的不利证据,由于他的坚持和合理推断,逐渐获得其他1、2、3…...成员的支持,扭转了1:11的艰难局面。

在慢慢对证人证词的推翻过程中,人们充满人性但理性睿智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终男主人公劝导最后执拗地反对者,要摈除偏见,停止意气用事和争强好胜,大家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孩子无罪。

电影在开始就给人一种无法得到完美结局的感觉,但是影片依然给了观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整部电影没有华丽的剧情,没有性感的女主角,没有火爆的场面,甚至他只是一部黑白电影,但在大家的对话中勾勒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且影片通过对话动作等方面将12个人的性格都表现的非常饱满。

对话设计的紧凑感和逻辑感,让我不忍错过任何一句台词。

在叙述这部电影的时候他会引你进入对人性的思考对民主的思考对人权的思考。

从这部电影我们能看见人性之悲哀,人性之光芒。

若不是人性的光辉感染了评审团的每个人,何来一个机会给真正的公正呢?。

魔鬼代言人观后感法律角度

魔鬼代言人观后感法律角度

魔鬼代言人观后感法律角度朋友!今天咱就来聊聊那部让人又爱又恨的电影——《魔鬼代言人》。

哇,一提到这片子,我那心情就像过山车似的起伏不定,得唠叨唠叨。

我记得第一次看这片,那是一个无聊的周末午后,本来还想着打瞌睡,结果被电影里的剧情给惊醒了。

咱说这电影咋就这么吸引人呢?主人公凯文,那可是个顶顶尖儿的律师,有点像我偶像哈姆雷特,一直在那儿挣扎纠结。

不过,他那法律上的巧舌如簧,真是让我服气。

你知道吗?这其中的法律博弈,那感觉——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刺激又惊险。

讲真,电影里那描绘的法律世界,有点儿像咱小时候的侦探游戏。

看似无懈可击的控方,碰上凯文这样的辩护律师时,也要挠头皱眉。

凯文那聪明劲儿啊,每次在庭上的唇枪舌战就像是在打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手上的证据就如同手中的利剑,再难打的官司都能叫他找到突破口。

可瞧瞧,人家这真找得到漏洞呢,佩服佩服!这电影里可有不少让我反思的地方。

比如那良心与法律的对话,咋说呢,就像我站在甜甜的水蜜桃园,要挑一个最满意的。

是只想着甜美,还是还得顾虑别的呢?有一回,我对着电影发呆,就琢磨着:如果法律成了利益的奴仆,那正义到底还有没有立锥之地?电影拍得真是绝了,把法律这玩意儿弄得像是个复杂的人生考验。

要是说凯文的辩护技艺是捧神入地的话,那他与良知的纠缠就是一次灵魂的拷问。

不是啥时候都能选甜美的,还得顾虑到它是果园里长出的呢,还是市场上买来的。

我还记得,有那么一刻,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咬了一口熟透了的水蜜桃,汁水满溢但是突然发现里面的核坏了。

法律在凯文手上,似乎成了一种既可以捍卫真相,也可以掩盖阴影的工具。

这不就是咱们生活中的某些辩护律师的缩影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孰轻孰重,一念之间。

看完这片子,我就在想,要是法律界的所有人都像凯文那样能说会道,但又时刻提醒自己法律的初衷,那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一点呢?就像那不打激素的水蜜桃,虽然有时候长得不起眼,但才是真正的美味。

朋友,看完电影,我就在想,你呢?你觉得法律应该怎么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发挥它的力量呢?希望也能听听你的感想。

法律案例分析电影推荐(3篇)

法律案例分析电影推荐(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日益加深。

一部优秀的法律题材电影,不仅能让人在娱乐中了解法律知识,还能引发人们对正义、道德、人性的思考。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充满思辨与挑战的电影——《十二公民》。

一、电影简介《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国经典话剧《十二怒汉》,讲述了在一个虚构的法庭上,12位陪审员围绕一名被控谋杀的青年的案件展开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故事。

影片通过紧张的剧情、精彩的对话、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法律的公正以及正义的伟大。

二、案例分析1. 法律的公正与正义电影中,12位陪审员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偏见和情感,试图说服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反思、辩论,最终达成共识。

这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平等对待,无论贫富贵贱、身份地位。

2. 人性的复杂性电影中,每位陪审员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背景、价值观和情感。

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不断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有的陪审员偏袒被告,有的则坚持公正;有的陪审员被情感左右,有的则理性思考。

这种复杂的人性,使电影更具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

3.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在电影中,一位陪审员因个人道德观念而坚持公正,与其他陪审员产生分歧。

这引发了关于道德与法律冲突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当道德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抉择?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电影中,12位陪审员在讨论过程中,需要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达成共识,实现正义。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三、电影推荐理由1. 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十二公民》的剧情紧凑,引人入胜。

在短短的120分钟内,观众可以感受到法庭的紧张气氛、陪审员的矛盾心理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狩猎观后感诬陷与正义的心理惊悚

狩猎观后感诬陷与正义的心理惊悚

狩猎观后感诬陷与正义的心理惊悚《狩猎观后感:诬陷与正义的心理惊悚》在观看完《狩猎》这部影片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所展现的诬陷与正义之间的较量,犹如一场深入心灵的惊悚之旅,令人不寒而栗。

故事发生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小镇。

主人公卢卡斯是一个善良、温和的人,在幼儿园工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然而,一个小女孩的一句谎言,却将他的生活彻底推向了深渊。

影片中,诬陷的产生看似偶然,却又蕴含着某种必然。

小女孩克拉拉或许并不真正理解自己所说的话的严重性,她的童言无忌,却成为了点燃这场灾难的导火索。

而周围人的盲目相信和传播,则让这把火越烧越旺。

他们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和思考,仅仅凭借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和道听途说,就给卢卡斯定下了罪名。

这种群体的盲目和冲动,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

卢卡斯所遭受的不仅仅是名誉上的损害,更是身心的双重折磨。

他被朋友排斥、被邻居仇视,甚至在超市里被人殴打。

原本熟悉的面孔,瞬间变得陌生而狰狞。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绝望和愤怒。

每一次被误解和攻击,都像是在他的心上狠狠地插上一刀。

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仿佛将他置身于一个黑暗的深渊,找不到出路。

而正义在这部影片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尽管卢卡斯一直坚称自己的清白,但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法律的程序在舆论的压力下变得扭曲,真正的真相被掩盖在众人的偏见和恶意之中。

直到影片的最后,当一切看似恢复平静,卢卡斯带着儿子去狩猎,一颗不知从何处射来的子弹擦身而过,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也暗示着,即使真相大白,伤害已经造成,人们心中的怀疑和恶意并未完全消散。

这部电影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弱点。

在面对未知和传言时,我们往往容易失去理智,被情绪所左右,而忽略了真相。

诬陷一个人是如此的轻易,而要为自己洗清冤屈却难如登天。

我们总是急于对他人做出评判,却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判断是否公正。

同时,《狩猎》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

它可以在瞬间摧毁一个人的生活,将无辜者置于死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消息所包围,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舆论所误导,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烈日灼心观后感警匪之间的正义抉择

烈日灼心观后感警匪之间的正义抉择

烈日灼心观后感警匪之间的正义抉择电影《烈日灼心》是一部警匪题材的影片,讲述了警察和罪犯之间的斗争,以及正义与法律的抉择。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悟与思考。

电影中,主人公是一名正直的警察,他与一众罪犯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电影以引人入胜的剧情,精彩的动作场面以及紧张的节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但是,在演绎警匪斗争的同时,影片也传递了很深刻的内涵,让我对正义与抉择产生了新的认识。

首先,电影展现了警察与罪犯之间的利益冲突。

警察作为执行法律的人,他们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使命。

但是,在追捕罪犯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面临许多艰难的抉择。

电影中的主人公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不仅需要打击犯罪分子,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和同事的安全。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追求正义,他们被迫采取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方式。

这让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警察与罪犯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简单,没有明确的黑白界限,而是处于一个灰色地带。

其次,电影探讨了正义与法律之间的矛盾。

正义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体现。

而法律则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经过民众共识和制定的。

然而,在电影中,有时我们会看到正义与法律发生冲突的情况。

有时为了捍卫正义,警察会选择违反法律;而有时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警察又不得不放弃一些正义。

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正义与法律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在抉择中找到平衡点。

最后,电影向观众展示了犯罪行为带来的伤害和社会的脆弱性。

电影中,罪犯为了逃避被捕,不惜牺牲无辜人的生命,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犯罪行为的可怕之处,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安定的社会。

通过观看电影《烈日灼心》,我深刻理解到了警察与罪犯之间的正义抉择。

电影中复杂的人性与情感交织,让我对于人类的善恶、正义与抉择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类似的困境,我们需要保持正义感,同时也要尊重法律。

对于每个人而言,在正义和法律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只有在公正和道德的基础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才能得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怖角》影评:法律和正义的博弈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 韦斯利·斯崔克
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尼克·诺特/ 杰西卡·兰格/ 朱丽叶特·刘易斯/ 罗伯特·米彻姆/ 格利高里·派克
类型: 犯罪/ 剧情/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1-11-13
片长: 128 分钟
又名: 海角惊魂/ Cape Fear
恐怖角剧情介绍:
迈克斯(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饰)因为强奸而遭到起诉,他找来了律师萨姆(尼克·诺尔蒂Nick Nolte 饰)为自己辩护;他有所不知的是,萨姆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出于义愤,萨姆在辩护时故意隐瞒了一项对迈克斯有利的证据,最终导致了迈克斯被多判了6年。

本来不懂法律的迈克斯在狱中通过自学法律发现了萨姆对他的背叛,发誓一定要找萨姆报仇。

一晃14年过去了,迈克斯刑满获释了,他开始展开他的复仇计划。

他首先在萨姆家附近出现,引起他们的恐慌;随后,萨姆派来对付他的人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他之后潜入萨姆家杀死了保镖和厨娘。

惊惶不安的萨姆一家逃到了一个叫“恐怖角”的地方,迈克斯也尾随而至……
恐怖角影评:
法律的建立是用来维护秩序的,所谓“维护正义”只是法律的特定衍生品而已。

无法界定这种认识是否全面和正确,但它在实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合理性,而马丁.斯科塞斯的《恐怖角》就是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

1991年的罗伯特.德尼罗已经年近五旬,但在他的电影生涯中却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尽管《恐怖角》在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中只属于二流,但它堪称是罗伯特.德尼罗一流演技的代表作之一,尽管那一年孤独的《出租车司机》已经问世十五春,尽管那一年凌厉的《愤怒的公牛》已经十年前的旧事,但是四年之后,德尼罗奉献了很多影迷心中的不世经典《盗火线》,那个义盖云天的黑帮老大将不受法律保护的反社会行为演绎到了令人肠断泪洒唏嘘不已的地步,而在《恐怖角》中罗伯特.德尼罗把一个在行为上令人发指的混蛋塑造得振振有词掷地有声,让人一度模糊了正义和公理的界限,迷失在对邪魅角色的眷恋之中,或许这是为了四年之后的那个江湖老大做的一次极端性的预演,这只是个开始。

十四年的牢狱之苦,可以让一个人万劫不复,但也足以让一个人涅槃重生,而浴火的凤凰可以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温文尔雅坚强睿智的安迪,也可以是《恐怖角》中放浪形骸计诈百出的卡迪。

安迪之智,是于环环相扣的迷局之中温柔地置人于死地,卡迪之诈,是在如影随形的偷袭之中让人恐惧不安。

罗伯特.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中的莫西干发型宣泄着桀骜和孤独,而在《恐怖角》中的卷发大背头标写着机变和凶残,而在两部电影中德尼罗的发型先后都分别有变化,发型一变人物的形象风格立刻发生质的改变,更不用说德尼罗还为表现卡迪邪恶气质而专门做了牙齿整形手术,拍摄完成之后又花重金把牙齿恢复原状,为一部电影做出这样大的牺牲已经为影片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于是,卡迪的挤眉弄眼丰富着他的狡诈奸邪,卡迪的吞云吐雾透露着他的成竹在胸,一个坏蛋的形象神气活现地破茧而出。

《恐怖角》是一部关于复仇的电影,与众不同的是它是一部关于坏蛋复仇的电影,因此这种反社会路线决定了它的独特魅力。

卡迪是坏蛋,这一点无可置疑,他强奸杀人心理变态,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有着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特质,他的牢狱之苦除了他本身的恶行之外,还在于他不懂法没文化从而被律师“构陷”,然而人类精神世界里的“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的优秀因子在他十四年的监狱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虽然电影从卡迪出狱开篇,但是我们足以臆想出非电影剧情的他的监狱生涯,那一定是一种卧薪尝胆式的隐忍。

他的复仇过程不仅仅是从肉体上征服对方,打到对方,更重要的是他要从精神上全面战胜他的敌人和整个世界,因为在这个世界的眼中他曾经只是个“白人杂碎”。

于是他喊出了“我比你们强,读书比你们好,学习比你们快,思想比你们高,谈哲理胜过你们,更重要的是我活得比你们久,我像上帝,上帝像我,我和上帝一般大,上帝和我一样小,我不在他之下,他不在我之上”这样的激情昂扬的战斗宣言。

这真应了那句话“不怕流氓会武功,就怕流氓有文化”,当卡迪这样的法外之徒有了思想有了文化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之后,他的能量将变得异常强大,于是“邪不胜正”有时变得苍白无力,于是“恶有恶报”有时成为安慰人的谎言。

卡迪的对立面是代表法律和正义的律师山姆,尽管他利用卡迪原先的没文化通过法律漏洞而对卡迪进行了代表正义的惩治,表现出一个律师的高于法度之上的良知。

然而他也有人性的污点,他对
妻子不忠,有时甚至表现得有些虚伪,正因为这些因素导致这个正面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让人喜欢,反而不如卡迪那样赤裸裸的坏更具“亲和力”,可见“魅力”这个词有时是不以善良和邪恶为衡量标准的。

法律的最大意义恐怕不是为了维护某个人应得的正义,而是为了维护社会整体正常运作的必要秩序。

按照法律规定的秩序去操作,卡迪就不会入狱十四年之久,但这样做有可能会对某些人造成更大的人身伤害,而法律在这一点上是无动于衷的;《恐怖角》中的律师山姆出于良知本能地去维护正义,以知法犯法的方式的让卡迪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这却是对社会共同遵守的秩序的挑衅。

在这里法律和正义走到了对立面,开始了一场内容深刻令人思考的博弈,既是对人类文明典章的质问也是对人心人性的考量,何处何从,难以取舍。

《恐怖角》是马丁.斯科塞斯对1962年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同名电影的翻拍,虽然品质上佳,但在“社会学大师”的众多优秀作品中只是算水准之作,原因在于剧情稍显简单缺乏厚度,结局未免落入正邪大战的俗套之中,但是影片开头悬疑设置非常出色,让人很难辨别卡迪和山姆的谁是谁非,而且马丁.斯科塞斯的导演功力依然让影片节奏紧张,具有很强的压迫感,更重要的是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为本片注入了新鲜血液,仅是欣赏德尼罗的表演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