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现象中的羊群效应探析

合集下载

羊群效应:盲目跟随的社会现象

羊群效应:盲目跟随的社会现象

社会规范
• 社会规范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 的约束作用,从而导致个体在面临 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倾向于模仿他 人或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 • 社会规范可能导致个体在决策过 程中,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建议
提高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 个体在面对信息时,要学会批判性地思考,从而避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 • 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避免羊群效应的产生
社会风险
• 羊群效应可能导致个体在面临风险时,产生过度模仿他人的行为,从而加剧社会风险的传播 • 羊群效应可能导致个体在面临风险时,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社会创新
• 羊群效应可能导致个体在创新过程中,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从而忽视自己的判断,影响社会创新 • 羊群效应可能导致个体在创新过程中,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影响社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03
交流与分享
• 个体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 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拓宽视野,避 免过度依赖他人的信息 • 交流与分享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 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更加合理的 决策,避免羊群效应的产生
建立科学的社会决策机制
• 完善信息传递机制 • 社会要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羊群效应的产生 • 完善信息传递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避免羊群效应的产生
• 培养独立思考的氛围 • 社会要培养独立思考的氛围,从而避免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产生羊群效应 • 培养独立思考的氛围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避免羊群效应的产生
• 建立科学的决策评估体系 • 社会要建立健全决策评估体系,从而帮助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避免羊群效应 的产生 • 建立科学的决策评估体系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避免羊群效应的产生

“羊群效应”的威力和价值

“羊群效应”的威力和价值

“羊群效应”的威力和价值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羊面前设置了一个栅栏,领头的羊纵身一跃跳过栅栏,后面的羊也跟着跳过去。

接下来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员将栅栏移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仍像前面的羊一样跳了一下,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

这就是著名的形容从众心理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可以理解为一种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

这听起来,似乎是在批评一些人没有主见,没有判断力,盲目跟风。

这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每个人都有羊群效应。

比如人们去饭店吃饭,如果一家店到了饭点还依然没什么客人,那么很多人是不会选择这家店的。

反过来,如果某家店里的人很多,甚至出现取号等候就餐的情况,那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宁愿等上一会,也要在这家吃。

原因很简单,这其实就是从众心理在起作用。

当人们看到一家店里没什么客人光顾,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家店不行,不然怎么会没有客人。

反之,人们看到某家店里的客人爆满,大家都来这里吃饭,那么潜意识里就会有一个声音:这家肯定不错,要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

事实到底如何呢?事实上这种跟风大概率是对的。

这只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但依然可以看到“羊群效应”的威力和价值。

很多时候,跟着别人的脚印走,确实可以让人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跟风其实并不可怕,也不是一个完全不可取的行为,盲目跟风才可怕。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往往就是跟风,跟着大趋势走,跟在别人的后面有样学样。

但是那种没有思考和判断的盲目跟风并不可取。

在两千多年前的典籍《庄子》中就有个著名的盲目跟风失败的例子叫“邯郸学步”。

故事讲有个少年,听得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姿势,他自己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经济心理学之羊群效应

经济心理学之羊群效应

经济心理学之羊群效应在经济领域中,有一个有趣且常见的现象,那就是“羊群效应”。

简单来说,羊群效应指的是在一群羊中,只要有一只羊带头行动,其他羊就会不假思索地跟随,全然不顾前面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者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这种现象在人类的经济行为中也屡见不鲜。

想象一下,在一个热闹的股票交易市场中。

当某只股票开始上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买入时,其他人往往会跟风购买,而不去深入研究这家公司的基本面、财务状况或者行业前景。

他们的想法可能很简单:“这么多人都买了,肯定不会错。

”这种盲目跟随大众的行为,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人们往往有一种从众心理。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会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因为如果决策失误,大家都错了,自己心理上会觉得压力小一些;而如果自己特立独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可能会承受更大的心理负担。

其次,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羊群效应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活动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充分和准确的信息。

当大多数人似乎都在朝着一个方向行动时,人们会默认他们拥有更多的信息或者更专业的判断,从而选择跟随。

再者,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也是一个关键。

有些人习惯于依赖他人的意见和行为,而不愿意自己去分析和研究。

羊群效应在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投资领域,它可能导致市场的过度波动。

当大量投资者盲目跟风买入时,会推动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形成泡沫;而当恐慌情绪蔓延,大家又纷纷抛售时,价格则会急剧下跌,引发市场崩溃。

这种大起大落不仅会让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也会对整个经济的稳定造成冲击。

在消费领域,羊群效应也十分常见。

比如某种时尚潮流兴起时,大家会纷纷购买相关的产品,而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又或者当看到某个店铺前排起长队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加入队伍,认为这里的东西一定很好。

然而,羊群效应并非总是带来负面的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促进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的传播。

羊群效应的案例

羊群效应的案例

羊群效应的案例羊群效应,又称从众效应,是指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或观点,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判断和认知。

这种心理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一些案例来具体分析羊群效应的表现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股市案例。

在股市交易中,很多投资者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当市场出现一定趋势时,投资者往往会跟随这一趋势进行买卖,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股市出现过度的波动,甚至出现大规模的崩盘。

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有很多投资者因为跟风而导致巨额亏损,这就是羊群效应在股市中的典型表现。

另一个案例是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旦有一条消息或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热点,大家纷纷转发和评论,形成了一种羊群效应。

这种现象在舆论引导和网络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很多时候会导致一些不实信息的传播和误导。

比如一些谣言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就是羊群效应在网络舆论中的表现。

此外,羊群效应还在消费领域中有着显著的表现。

很多时候,消费者会受到大众的影响,跟随潮流购买一些热门的产品或品牌,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一些产品的过度炒作和价格波动,同时也会导致一些消费者盲目跟风,最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消费的不理性。

总的来说,羊群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明显的表现,它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做出符合自己判断和认知的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羊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

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

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第一章引言近年来,中国股市风起云涌,经历了多次投资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股市的表现不仅受到经济基本面的影响,还受到人群心理的集体效应。

本文将探讨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投资参考。

第二章羊群效应理论的相关概念2.1 羊群效应的定义羊群效应,又称跟风效应,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往往会被周围人的选择所影响,从而产生跟随行为。

在股市中,羊群效应体现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会受到他人的行动影响,而做出与他们类似的决策。

2.2 羊群效应的心理原因羊群效应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社交认同。

首先,投资者在市场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全面了解个股的真实情况。

其次,由于市场中的风险不确定,投资者愿意追随他人的选择,减少风险并获得更高的收益。

最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会倾向于和大众保持一致,以追求社会认同感,并减少心理压力。

第三章中国股市的羊群效应现象3.1 羊群效应在A股市场中的表现自从中国股市改革开放之后,羊群效应在A股市场中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个股的高低价轮动上。

当某只股票因为一系列利好消息或市场炒作而出现大涨时,其他投资者看到后往往会急于追涨,致使股价进一步上升;反之,当某只股票因为负面消息或市场恐慌而出现大跌时,其他投资者也会急于止损,造成股价进一步下跌。

3.2 羊群效应在ETF市场中的表现近年来,中国ETF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由于ETF具有多样化、低成本和流动性好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而ETF市场中,羊群效应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某只ETF因为市场热点而涨得较快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迅速进场,推高ETF 价格;反之,当某只ETF由于市场调整而下跌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也会迅速离场,造成ETF价格进一步下跌。

第四章羊群效应对中国股市的影响4.1 价格波动的加剧羊群效应会导致股价的过度波动,使市场出现过高估值和过低估值的情况。

我国高中学生羊群效应行为分析

我国高中学生羊群效应行为分析

我国高中学生羊群效应行为分析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大,具有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羊群效应是高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一种行为现象,指的是个体在尝试适应集体时,出现的一种追随同伴、服从群体意志的行为倾向。

本文将就我国高中学生羊群效应进行详细分析。

一、羊群效应的表现形式1.跟风行为。

当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同学都在关注一个事件或是流行一种物品时,他就会跟着去尝试、学习同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羊群效应的跟风行为。

2.服从行为。

当一个学生和他的同学有分歧时,他会选择服从多数人的决策,而不是遵循自己的想法。

这种行为就是羊群效应的服从行为。

3.团队合作行为。

当一个学生感到自己不同于同学,因而不愿与同学合作时,为了融入集体,他会尽力配合、合作,这种行为就是羊群效应的团队合作行为。

二、羊群效应的成因1. 社会心理因素。

高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互相接触、学习、交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了一种“绝对精神一致”的愿望,即认为自己要符合集体的期望,才是“正常”的。

因此,个体就会为了获得认同和尊重,而采取羊群效应的行为。

2.权威心理因素。

高中学生群体中,有很多权威人物,如班长、学生干部、优等生等。

学生通常会把这些人看成榜样,拟效于他们,在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上与他们保持一致,这种行为就是羊群效应。

3.情感需求因素。

高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着相互依存的情感需求。

学生们希望能够得到自己所属的群体的认同,因此,个体往往会采取羊群效应的行为,以得到自己需要的情感支持。

1.遮蔽创新。

羊群效应会导致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在与同伴接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担心受到排斥和孤立,不愿意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

2.不利于个人成长。

羊群效应会造成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成长。

3.降低学习效率。

羊群效应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互相抄袭、抄作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影响将来的升学方向。

四、羊群效应的应对措施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羊群效应感悟心得体会(3篇)

羊群效应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现象,那就是羊群效应。

所谓羊群效应,就是指人们在面对未知或不确定的情况时,会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群体性的行为模式。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股市的波动到消费市场的流行,从社会现象到人际交往,羊群效应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深入思考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后,我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首先,羊群效应揭示了从众心理的普遍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害怕自己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担心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

这种心理使我们倾向于跟随他人的脚步,追求群体认同。

羊群效应正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它使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不经过独立思考,而是盲目跟从他人。

这种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个人决策的风险,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盲目跟风,使个人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其次,羊群效应反映了社会压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受到来自社会、家庭、朋友等多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使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得不考虑他人的看法。

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我们往往放弃自己的主张,选择与他人保持一致。

羊群效应正是这种社会压力的产物,它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我,成为社会群体的奴隶。

再次,羊群效应揭示了信息传播的局限性。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失真、夸大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只能依靠他人的意见来判断。

羊群效应正是这种信息传播局限性的体现,它使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然而,羊群效应并非全是负面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羊群效应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当人们面临共同问题时,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可以迅速形成共识,共同应对挑战。

此外,羊群效应还可以使人们在追求时尚、流行等方面达成一致,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针对羊群效应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盲目跟从他人。

“跟风”现象中的羊群效应探析

“跟风”现象中的羊群效应探析

“跟风”现象中的“羊群效应”探析摘要:“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

羊群效应也被称为“从众效应”,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跟风”现象在本质上是与群体行动有关,在参照群体行动的基础上,个人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而选择服从群体行动和思想,容易遭遇失败和危险。

如何规避“羊群效应”带来的风险,需要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从媒介因素、传统观念等方面来探讨,分析心理层面、社会学层面的原因,达到辩证看待“跟风”现象,从而正确的决定个人行为策略。

本文列举了突发事件、日常行为、商业活动、消费行为中的“羊群效应”,并通过社会学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找到规避“羊群效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从众心理网络改编媒介宣传消费行为辩证引言:当下“跟风”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掀起的各种各样的抢购热潮;2015年的电视电影网络小说改编热,荧屏上相亲节目、真人秀节目、选秀节目席卷荧幕;此外还有买房热、股票基金、养生热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跟风”现象到底是理性的,还是盲从,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据某网站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时下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跟风现象也有越演越烈之势。

如何客观辩证的看待“跟风”现象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跟风现象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本文力求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学理论知识,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找到正确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跟风现象的方法。

突发事件中的“羊群效应”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们往往容易三人成虎,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非典时抢购板蓝根,日本核危机时抢购食盐,甲流时期抢购大蒜等抢购风暴如出一辙,都是由从众心理而引发的消费行为,在思考这些行为的非理性下,我们看出的是大众媒介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舆论导向作用的缺位。

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民间盛传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大家盲目抢购囤积碘盐,而作为大众媒介却没有及时的引导,以致谣言滋生,群众只有通过小道消息来确保的自身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风”现象中的“羊群效应”探析
摘要:“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

羊群效应也被称为“从众效应”,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跟风”现象在本质上是与群体行动有关,在参照群体行动的基础上,个人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而选择服从群体行动和思想,容易遭遇失败和危险。

如何规避“羊群效应”带来的风险,需要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从媒介因素、传统观念等方面来探讨,分析心理层面、社会学层面的原因,达到辩证看待“跟风”现象,从而正确的决定个人行为策略。

本文列举了突发事件、日常行为、商业活动、消费行为中的“羊群效应”,并通过社会学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找到规避“羊群效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从众心理网络改编媒介宣传消费行为辩证
引言:当下“跟风”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掀起的各种各样的抢购热潮;2015年的电视电影网络小说改编热,荧屏上相亲节目、真人秀节目、选秀节目席卷荧幕;此外还有买房热、股票基金、养生热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跟风”现象到底是理性的,还是盲从,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据某网站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时下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跟风现象也有越演越烈之势。

如何客观辩证的看待“跟风”现象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跟风现象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本文力求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学理论知识,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找到正确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跟风现象的方法。

突发事件中的“羊群效应”
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们往往容易三人成虎,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非典时抢购板蓝根,日本核危机时抢购食盐,甲流时期抢购大蒜等抢购风暴如出一辙,都是由从众心理而引发的消费行为,在思考这些行为的非理性下,我们看出的是大众媒介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舆论导向作用的缺位。

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民间盛传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大家盲目抢购囤积碘盐,而作为大众媒介却没有及时的引导,以致谣言滋生,群众只有通过小道消息来确保的自身利益。

而事实上,食盐对防辐射根本没什么作用,而我们的食用盐90%是矿盐,每年出产的盐量远远大于国人需要的,担心食盐短缺也是毫无必要的,大众媒介没有第一时间来辟谣,是抢购热爆发的原因之一。

人们抢购另一原因则是群体的示范效应,人数多无疑是一种说服力,相信很少有人还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大家都说日本核泄漏会污染中国近海的食盐,食盐可以防辐射,及时使是明白食盐不能防辐射的人也肯定会担心食盐短缺,而这些食盐的成本也不高,趋利避害是人本性,当然会为了规避风险去抢购。

在抢购热的背后是人们面对现实不确定因素时,为了规避风险,而采取相对保险的做法。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们就如无意识的羊一样一拥而上,因此闹了不少笑话,大众媒介此时应当肩负起舆论导向的职责,及时传播正确的信息,传播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知识和科学处理的方法,才能有效避免“羊群效应”。

日常行为的“羊群效应”
法不责众,是中国人普遍的想法,跟着大部队走,总不会出错,出错了也是大家一起担着,这些想法也是跟风行为产生的思想根源。

例如,中国式的过马路,集齐一堆人就过马路,根本不管不顾是否闯红灯或者有车经过,而这在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式过马路这是一种集体越轨行为,这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有关,因为我们的传统儒家思想强调中庸,而中庸之道则是合群。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抬起头看天,紧接着会有一群人在看天,即使天上什么也没有,中国人喜欢围观,也是从众心理导致的。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观念也是产生“羊群效应”的因素,中华民族拥有许多优良的传统,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糟粕我们也应该摒弃。

商业活动中的“羊群效应”
近年来,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被搬上荧幕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而今年更是掀起网络改编热潮的一年,据微博最新网络调查数据显示,“2015最期待的电视剧”榜单TOP10中,《何以笙箫默》《芈月传》《花千骨》《盗墓笔记》等电视剧都是脱胎于网络热门小说。

另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1] 。

网络热门小说改编的成功,加速了一系列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产业化运作,这种“跟风”现象我们并不能全盘否定他,从积极意义上看,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小说的原有读者为影视作品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商的风险。

从消极意义上讲,在改编的影视剧中部分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不考察作品的思想性,比如《小时代》的宣扬的拜金思想。

改编剧中不乏粗制滥造的作品,另外,某一类型的影视剧走红后,就会有大量的同类型的改编剧,像《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等一系列网络言情小说的改编的产业化运作,作品有较大的同质性,不利于影视产业的发展创新。

而如何避免改编网络小说同质化、庸俗化、质量不高,需要的是企业在运营的时候,不一味的盲目跟风翻拍,追逐短期的商业效益,更应该考察网络小说的可拍性、避免同质化生产,注重作品的思想价值。

消费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在日常消费活动中,人们往往会受与自己一起购物人的影响,如果是消费层次不同的人之间一起购物,往往可能因为面子、虚荣,而购买与自己经济水平不相符的商品。

而不同年龄的人一起购物,也会因为受“羊群效应”的影响,而购买与自身年龄层次不合的商品。

即使,同样的收入,也会有实际可支配资金不同。

因此要想避免非理性消费的产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与“羊群效应”绝缘,尽量选择与自己的消费能力相当的伙伴和朋友共同购物,而避免与消费能力高于或是低于自己的人一起搭伴而行,以消除非理性购物对自己经济带来的影响。

[3]
结语:对于“跟风”现象,有益害之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像举办“全民读书活动”这种风气,就是益风,我们应该积极追随。

保护环境之风,我们也应积极倡导。

而上面所讲的突发事件、日常行为、商业活动、消费行
为中的跟风现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跟风是一种拙劣的模仿,经常跟风的人,会缺少独立思考,丧失创造性,如果一味的随大流就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社会,这是不利于民族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对于“跟风”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正确区分“益风”和“害风”,对于同一种“风”也要看到其两面性,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刘磊沈梅.2015年电视剧怪象:全是古装网络小说改篇[DB/OL].腾讯网,2015-01-09/2015-06-28
[2]李希然.消费中的“羊群效应”[J].现代商业 ,2012(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