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郑起燕(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专业)2011级)摘要: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从理论模型对羊群效应形成进行基础分析,接着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完全引起有限合理性行为。
进而,发现国外金融市场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同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
关键词: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度引言凯恩斯在“空中楼阁理论”(1936)[1]中认为证券市场的波动主要决定于投资者心里预期所形成的合力。
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的交易者,在市场中观察是他们交易行为中的唯一依据,假设其他交易者的行为受到未来市场的利好消息的影响,当投机者看到相当多得交易者购买相同的证券时,他们更倾向于跟风。
这些投资者的预期形成依赖于其他交易者的的行为或者预期。
这是证券价格的波动不与基本因素相关,而取决于市场的内在动力,当主体行为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就产生羊群效应[2]。
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过度度投机的不理性行为。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是往往具有时尚与从众心理或回避损失或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等特点。
而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中坚作用,其中存在的羊群效应比如我国各基金投资行为中,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大市值的蓝筹股,买入卖出的方向十分相像,这种羊群效应与投资者普遍采用的动量交易一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反应过度。
1理论分析1.1羊群效应的形成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交易投资者从市场中观察,获取观察信息即其他交易者的预期或行为。
假设领头羊的预期或者行为受到市场利好消息的影响,散乱羊群盲目追随,导致传染,当数量超过一定时,就产生了羊群效应。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内容摘要:随着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凸显,同时,作为金融异象之一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已经无法基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的假设去对其进行解释。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市场参与者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羊群效应这一金融异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行为金融自从马克维茨创立资产组合理论以来,传统金融理论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成为解释资本市场的基本分析理论。
但是,随着人们对金融市场的深入研究,金融市场中的一系列异象的出现,开始动摇人们对传统金融学的信心。
行为金融学以“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为两大理论基础,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从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心理出发进行研究,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本前提—“理性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宋军等,2001)。
在行为金融学中对金融异象的研究范畴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即“羊群效应”。
当“羊群效应”出现在证券市场中,往往会导致股市的波动,小到引起个别股票价格的过度上涨或下跌,大到引起整个证券市场的动荡。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及其影响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的。
但是,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违背的现象。
“羊群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
“羊群效应”是由于信息连锁反应而生成的一种行为,即当投资决策者根据其他决策主体的行为而选择采用相同的决策行为时,常常放弃自己的部分私有信息而跟随他人的行为。
当证券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时,往往会跟随其他主体的行为进行投资。
当投资者跟随他人纷纷购入股票,股价会一路飙升;反之,如果有投资者大量的抛出手中的股票,其他的投资者也闻风而动,集体逃离股市,又会造成股价的大幅度下跌。
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非理性和情绪驱动行为的学科。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常常受到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出现高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本文将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分析证券市场中的一些典型行为现象,并探讨它们对市场的影响。
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市场中大多数人的行为决策。
这种行为往往源于对市场趋势的担忧或恐惧,导致投资者在行情发生变化时迅速跟风追逐涨势或躲避跌势,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
这种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短期投机交易中,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追涨杀跌。
二、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决策过于自信,在进行交易时忽视了风险因素。
这种行为常常导致投资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度乐观地对待市场,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
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投资者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些资产,增加了自己的风险暴露。
当市场出现逆转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常常难以接受失败,选择持有亏损头寸,进一步放大了损失。
三、捕捉诱惑捕捉诱惑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过于关注和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投资的价值。
这种行为常常导致投资者追逐所谓的“概念炒作”和“噱头投资”,而忽视了基本面和投资价值。
捕捉诱惑会引发市场的股价异常波动,从而滋生市场的高风险交易。
四、顺从偏差顺从偏差是指投资者愿意相信所听到的消息和看到的信息,而不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核实。
这种行为使得市场中的传言和谣言能够迅速传播,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顺从偏差在证券市场中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对噪音消息的过度反应,进而扭曲了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
以上是证券市场中常见的一些行为金融学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市场无法做到完全有效,反而导致了市场的过度波动和不稳定。
因此,了解和研究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绪因素,对于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水平和降低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自律也是重要的举措,以减少非理性行为对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原因-影响及防范分析

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影响及防范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67-01摘要证券市场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常常会误导投资者使其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也给股市操纵者提供了操纵资本市场股价的机会,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造成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如何防范羊群效应提出的措施。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分析一、羊群效应简述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是指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根据他人的投资决策而改变自己最初投资决策的一种群体行为。
它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没有根据自己理性的投资分析进行相应的投资选择,而是模仿别人的投资。
若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这样做时,交易行为就表现为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和趋同性。
二、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对于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析的角度各不相同,得到的结果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综合各种观点,认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第一,从散户角度讲,是利益驱动导致羊群效应的产生。
某投资者购买某只股票,赚了钱,其他人都跟着买进,舆论说某只股票前景看好,大家都争抢购买,形成了跟风炒作。
可以说,获取最大利润是形成股市羊群效应的内在动力。
第二,从机构投资者角度讲,是机构利用巨额资金进行炒作产生的。
机构占尽资金、人才、信息、工具、舆论的优势,能够主动地认识市场进行操作。
机构择一股票,在低价位时吸进所需的筹码,然后再将信息传给大众。
信息越传越广,跟风的人越来越多,股票价格不断拉高,机构趁机出货,完成了一次做庄过程。
这个过程使庄家赚足了钱,广大散户亏了本。
第三,从市场角度讲,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受到制约。
首先是股票发行者出于对自身利益保护的考虑,会本能地夸大企业及其股票的优点,而对其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或有意掩饰。
其次是大多数投资者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以及得到信息的时间也不相同。
行为金融学论文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行为金融学》论文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分析摘要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拟现象的结果,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内的股市发展迅猛,但由于证券业在国内起步较晚,大部分时间股市的变化不能正常反应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股市中存在严重的羊群效应。
本文首先对羊群行为的概念做了介绍,分析了其在股市中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降低我国股市羊群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羊群行为;股票市场;投资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于曾被传统的金融学认为是非理性、不科学的“羊群行为( Herding Behavior)”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也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往往是金融市场整体情绪和市场泡沫的主要推动力,对市场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尽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刚刚起步,所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确存在羊群行为,而且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更为严重。
其实,通过观察仍然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投资者的一致性极为明显。
一致性不仅表现在整个市场上,而且表现在单个股票上。
在一些所谓强势股中,不乏股票在狂热的气氛中连上台阶,股价连续七、八个涨停板也不罕见。
在一些所谓弱势股中,也不乏股票在跌停板的卖单超过可流通筹码的90%。
必须指出,上述极端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信息并未发生丝毫改变,如此惊人的一致性只能说明投资者有着极高的羊群行为倾向。
羊群行为对于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市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羊群行为应该引起股市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对羊群行为的研究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羊群效应的概念及渊源羊群行为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通俗的说,也就是“随大流”。
股市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在不完全信息环境下,行为主体受其他人行为的影响,进而忽视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动的决策行为。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
那么,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如何预防羊群效应呢?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的研究进入金融领域,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对一系列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设的异常现象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羊群行为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备受学者关注。
羊群行为是股票市场异象之一,它难以用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合理解释。
它的概念动物界,意指动物们群居生活、成群移动等行为;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思考、感官和行动,采取跟大多数人一致的策略,以期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减少行动成本,尽可能地增加收益。
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引人金融市场,用以表达在信息不确定下,投资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出现“羊群效应”、“聚集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就出现系统性的偏差。
本文主要针对股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探讨。
1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
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
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
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
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刍议——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

( 四川广播 电视大学雅安分校 , 四川 雅安 6 2 5 0 0 0 )
摘
要: “ 羊群行为” 理论是现代行为金融 学的研 究成果之一 , 客观 而辩证地认识羊群行为理论 , 对规避 个人投 资
者在证券交 易中的投机风险具有积极 的意义。 目前 , 国内外研 究机构对机构投 资者的羊群行为研 究比较 多, 从 个人投
行 为推断私人信息 , 在他人买 人时买入 、 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在 经济学领域 中, 人们经常用 “ 羊群行为 ” 来描述这种个体 的
和 We r m e r s ( 1 9 9 5 ) 的研究发现 , 共同基金广泛采用 正反馈 的
交 易策 略 。L a k o n i s h o k , S h l e i f e r 和V i s h n y ( 1 9 9 2 ) 和 We r me r s ( 1 9 9 9 ) 的研 究 也 发现 , 基金 可 能 出于采 用 “ 粉饰 门 面” ( w i n d o w —
的解释 。
( 一) 概念 在 金融市场上所说 的“ 羊群行为 ” , 是 指在股票市 场上 , 由于信息不充分 或投资人 的非 理性所 导致 的部 分投资者 跟 随其他投资者盲 目购入或抛售股票的行为 , 其结果是投资 决 策 的趋 同化 。
( 二) 研 究 成 果
从文献检索来看 , 杨超、 王宇航( 2 0 0 9 ) 用运用 C C K模型 对 沪市股指进行 回归分析说 明中国 2 0 0 8 年 的股市动荡表 明 中国股市 中存在 比较 明显的羊群效应 ; 运用 回归结果 可以断 定C S A D和之间存在非线性关 系 , 羊 群效 应十分 明显 ; 从 回 归系数得出“ 下跌 日” 的羊群效应要 大于“ 上涨 日” 的羊群效 应的结论 。 按照祁斌 、 袁克 、 胡倩 、 周春生 ( 2 0 0 6 ) 用a k o n i s h o k , S h l e i f e r 和V i s h n y ( 1 9 9 2 ) 提出的检验羊群行为的经典方法( L S V 方法 )选 取 1 9 9 8年上半年到 2 0 0 5年上半年共 1 5 期公 开披 露的所有证券投 资基金 的半年 度投资报告数 据测度基金经 理对于每一时期 末的每只股 票在市场 同一方 向交易相对 于 独立交易的偏离 程度的研究 ,得出 中国基金 的羊群行为显 著、 基金 同时使 用正 负反馈 策略 、 羊群行 为与股票流通规 模 具有负相关关系 、 成长型基金羊群行 为显著 的结论 。 对以上研 究结 果的羊群行 为的偏好 ( 机构 ) 者, 笔者做一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作者:陈鎏芳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国股市投资者跟风行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股价上涨时疯狂买入,股价下跌时慌忙出逃,这种行为称作“羊群行为”。
羊群效应对金融市场的潜在不利影响较大,尤其是2015年和2018年发生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研究羊群效应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十分必要。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介绍了什么是羊群效应,形成原因是什么,对中国股市有哪些影响,最后根据这些情况就如何减弱羊群效应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股价;行为金融学一、羊群效应的基本介绍(一)羊群效应的定义“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行为受其他投资者影响,或者过度依赖舆论,人云亦云,简单模仿别人决策。
这种行为在金融市场上相当常见,主要由于投资者投资知识、经验匮乏以及不理智所导致。
(二)羊群行为的特征羊群行为是大量投资者的一致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包括:经常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先做出决策的投资者的行为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之后的人;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后,会马上做出相反方向的策略,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羊群效应。
它不仅会出现在个人投资者身上,机构投资者也可能会出现这种跟风行为。
这主要由于证券市场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心理活动会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不知不觉开始非理智行为。
(三)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表现现状羊群效应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如果投资群体的集中反应过于强烈,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金融恐慌。
在股票市场中,股价无非是上涨和下跌,而羊群效应主要是发生在这两种情况。
上涨时,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对市场的信心也随之高涨,纷纷积极涌入股市,买入股票,促使股价进一步上涨;股价连续下跌时,投资者的情绪也受到波动,大家人心惶惶,可能原本并不会出现什么严重后果,经人们的从众行为纷纷撤离资本市场,最后给了股市严重一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解释摘要: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从理论模型对羊群效应形成进行基础分析,接着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完全引起有限合理性行为。
进而,发现国外金融市场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同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
关键词: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度Abstract:The "herd behavior"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a special kind of irrationalbehavior,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also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From theoretical model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erd behaviour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al financ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the securities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caused by incomplete information limited rationality. In turn, found that when the market to invest in foreign financial exist typical herd behaviour; To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vestment funds in China studies the herd behavior in stock trading, found that the herd behavior between the investment fund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KeyWord: Herd behaviou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elling herding behavior引言凯恩斯在“空中楼阁理论”(1936)[1]中认为证券市场的波动主要决定于投资者心里预期所形成的合力。
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的交易者,在市场中观察是他们交易行为中的唯一依据,假设其他交易者的行为受到未来市场的利好消息的影响,当投机者看到相当多得交易者购买相同的证券时,他们更倾向于跟风。
这些投资者的预期形成依赖于其他交易者的的行为或者预期。
这是证券价格的波动不与基本因素相关,而取决于市场的内在动力,当主体行为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就产生羊群效应[2]。
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过度度投机的不理性行为。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是往往具有时尚与从众心理或回避损失或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等特点。
而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中坚作用,其中存在的羊群效应比如我国各基金投资行为中,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大市值的蓝筹股,买入卖出的方向十分相像,这种羊群效应与投资者普遍采用的动量交易一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反应过度。
1理论分析1.1羊群效应的形成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交易投资者从市场中观察,获取观察信息即其他交易者的预期或行为。
假设领头羊的预期或者行为受到市场利好消息的影响,散乱羊群盲目追随,导致传染,当数量超过一定时,就产生了羊群效应。
以下对羊群传染形式构建成一个模型[3]。
[假设市场存在2N个投机者,他们对于未来市场的发展存在两种不同态度,即乐观或者悲观,分别预期价格上涨或者下降。
乐观或者悲观的投资者即购买者或者出售者分别为n+和n-,当然n++n-=2N。
此时不允许中立观点者存在。
将n.x定义为:n=0.5(n+.n-)、x=n/N,以此来反应投机者的平均倾向。
x 属于-1和+1之间。
x =0表明了一种平衡的状态,大于或小于1,表明市场上乐观或者悲观占主导的情况。
特例的情况是x=1或者x=-1时,所有交易者对于市场变化的观点一致,也就是说采取相同的交易策略。
投机者的传染程序非常的明确,即当多数人持有乐观的心态时,少数的悲观者也有可能改变态度来购买证券,反之亦然。
悲观交易者转变为乐观交易者的概率为p+-,反之为p-+。
两个概率取决于持有两种态度的交易者的实际分布,即指数x或者数值n,如下所示:P-+=p-+(x)=p-+(n/N)P+-=p+-(x)=p+-(n/N)另一个简单的假设是每一个交易者可能会任何时刻改变观点,而且每个人的转变概率是相同的,因此,在相互传染的过程中,乐观的投机者传染为悲观情绪的概率为p-+,n+p+部分的交易者将改变他们的投资策略,反之亦然。
随着时间的变化,持乐观、悲观态度的交易者分别为:dn +/dt=n-p+-_n+p-+dn - /dt=n+p-+_n-p+-从n和x的定义可以得到:dx/dt=((N-n)p+-(x)-(N+n)p-+(x))/N=(1-x)p+-(x)-(1+x)p-+(x)式中,p+-、p-+需满足:1 交易者所持态度转变的概率需为正值。
2 如果当前交易者中乐观占主导时,悲观情绪者受到感染,转变为乐观情绪的概率更大;并进一步假设:dp+-/p-+ =adx,从悲观转变为乐观的概率的增长变化与x线性相关,反之亦然。
这样可以得到:P+-(x)=ve axP-+(x)=ve -ax式中,a为羊群效应范围进行测量的工具;为解释交易者所持有态度转变速度的一个变量。
上式也可以表明在没有外界力量时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即:x=0时,可得:p+-=p-+=v大于0在稳定状态下,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悲观、乐观人群的小幅度变化没有包括在上述。
1.2小结关于投机者的羊群效应应存在这样几种解释:第一,羊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行为的非理性造成的;第二,在羊群效应中将传染解释从他人的操作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尝试;第三,考虑到投机市场微观结构的复杂性,上述可理解为大量微观动机形成的宏观结果。
2羊群行为实证研究概述2.1羊群行为的检验2.1.1国外羊群行为的检验[4]国外较早对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进行检验的是ls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5]。
他们以1985-1989年间美国769家养老基金为样本,发现这些基金并没有显著的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采取广泛的投资风格和策略,而这些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策略的效果彼此抵消,但在小公司的股票交易方面具有轻微的羊群行为。
这主要是因为小公司一般引不起市场的足够注意,公开信息较少,因此基金经理人在买卖小公司股票时,比较注重观察其他基金的交易行为。
后来,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6]通过对1974-1984年间274位的共同基金投资组合变化的数据,发现共同基金的平均羊群行为倾向为 2.5%,并不存在显著意义上的羊群行为。
所不同的是,在总体上羊群行为的极不明显的情况下,他们发现追捧近期强势股的从众现象要比抛售近期弱势股的明显。
这与平时观察到的涨则放量,跌则缩量的经验事实相符。
Jones,lee和weis[7]分析了在1984年至1993年期间,有投资顾问、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国内管理的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等机构持有的美国股票,发现在过去极端业绩的小公司股票上,机构羊群行为是很强的。
Wermers[8]在更加细化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表明,股票市场上明显的羊群行为现象。
他研究了1975年至1994年美国股市的所有共同基金,发现样本基金在整体意义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基金共同买入的股票比共同卖出的股票具有较高的同期和滞后收益,及收益差距将延续较长时间。
平均羊群行为水平式 3.4%,随着持有股票的基金数量的增加,羊群行为明显增强,约为 5.5%,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
不同类型投资基金的从众倾向有极大的差别,而所有基金在总体上有存在明显羊群行为。
2.1.2国内羊群行为的检验羊群行为在证券交易中极其普遍,在我国近年不成熟、过度投机的证券市场中更为多见。
宋军等[9]用分散度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高于美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且市场收益率低时的羊群行为程度高于在市场收益率极高时的羊群行为程度。
薛求知等[10]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证券市场投资者羊群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认为最能影响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六个因素依次是个性特征因素、信息不对称因素、舆论与政策因素、信息处理能力因素、赌博心态与求利因素和投资市场主力因素。
鲁直和何基报[11]利用实验方法研究证券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证明投资者拥有资金量对其羊群行为倾向有着十分显著的主效应,而投资经验对其羊群行为没有显著的主效应。
同时,两个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2.2实证数据分析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现如今证券市场存在对于现今证券数据的不确定性过大,这里采取较早年份数据分析[12]的羊群效应更加典型。
鉴于国内基金份额已经超过1.2万亿,是市场上名副其实的最大机构投资者,故这里仅以国内开放式基金(非货币)为例,对其在进行卖出操作时是否存在羊群行为进行检验。
数据区间为2003年至2006年年底,其中2003年至2005年年底为半年度的全部持股数据,2006年为重仓股季度数据。
(基础数据来源为Wind资讯金融终端)。
表1:基金参与交易的股票数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年中年终年中年终年中年终1季2季3季4季140 172 239 314 313 371 106 123 141 145 交易的股票数目(n>=4)交易的股票数目92 133 200 260 265 325 89 98 107 118 (n>=5)交易的股票数目66 104 158 226 232 288 72 85 90 95 (n>=6)注:1、n为参与股票交易的样本基金数目。
如:n>=4表示参与股票交易的样本基金数目大于等于4;2、表中03年至05年为全部持股数据,06年为重仓持股数据。
关于度量指标的选取,本文选择以下指标来度量基金的羊群行为程度:(1)其中,(H_i,t)表示t时期内基金买卖股票i的羊群行为的程度,(H_i,t)^b表示t时期买入股票i的基金的数目,(H_i,t)^s表示t时期卖出股票i的基金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