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
清代名园—余荫山房

03
园林文化与艺术
诗词歌赋中的余荫山房
古典诗词的赞美
余荫山房作为清代名园,常被文 人墨客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赞美,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园林山水 、建筑美学的欣赏与感慨。
景色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中描绘的余荫山房,不仅展 现了园林的美景,更将诗人的情 感与园林景色融为一体,呈现出 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绘画与摄影作品中的园林美景
学术研究,挖掘内涵
专家学者对余荫山房及其收藏的文物进行深入研究,挖掘 其历史文化内涵,为文物保护和传承提供学术支持。
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
旅游开发,助力传承
通过旅游开发,将余荫山房打造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吸 引游客前来游览,从而增加文物的曝光度和传承机会。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在余荫山房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清代文化讲座、传统艺术表演等 ,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清代文化。
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建筑装饰与细节
雕刻
无论是门窗、檐下还是柱础,都可见精美的木雕、石雕作品。内 容多为吉祥图案或民间故事,显示了工匠的卓越技艺。
彩绘
建筑内外墙壁、梁枋之上,多有彩绘装饰。色彩鲜艳、画面生动, 既美化了建筑,也传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细节处理
无论是瓦片的铺设、斗拱的设计,还是窗棂的格纹,都体现了清代 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保护规划,立足长远
制定余荫山房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 施和发展方向,确保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和合理利用。
文物收藏与展示
珍藏丰富,见证历史
余荫山房内收藏了大量清代文物,包括瓷器、书画、家具 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清代社会生 活的见证。
精品展示精选部分文物进行展示, 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清代文化的魅力。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简介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简介
余荫山房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40年),是清代名臣、两广总督——余国柱的宅第。
为广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也是岭南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
方米,分三进院落,正厅为岭南风格的“三间两廊”式楼房,正厅两边有厢房。
每进院落由三座并列的楼房组成,四周为回廊连接。
整座建筑群布局严谨、建筑精美、色调和谐、美观大方,是研究岭南建筑、园林、雕塑等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余荫堂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435平方米,前后共四进院落,分为“余荫山房-东园”和“余荫山房-西园”两部分。
东、西两园以曲廊相连。
东园中有一座三层的楼为“听涛阁”,取“三山不到,空自留人”之意。
楼后为水池,
池水清澈如镜,映着半圆形的假山和四周青竹翠柏。
池西有一座玲珑小巧的建筑物“小沧浪”(即“小沧浪亭”)。
—— 1 —1 —。
余荫山房

特色小吃 • 特色菜肴有钵仔禾虫、风味 Nhomakorabea 虱、鱼生、老火汤、牛腩莲藕 煲、发财就手、消暑冬瓜盅。 特色小吃有家乡莲藕饼、蒸莲 藕粉、煎芋饼、沙湾白饼。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 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 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 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 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 14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 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 术特色著称。
建筑结构
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 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 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园 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 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名园古 雅之风。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 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 翠”、“虹桥印月”、“深柳藏 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
深柳藏珍
• 里面有两幅大型花 鸟挂落,全用紫檀 木双面雕成,名为 松鹤延年。另外, 在紫檀木调屏上刻 有晚晴广东三大子 刘山周、张船山、 等名人诗句,深柳 藏珍是第三大奇景
亭桥楼榭
• 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 名花异卉等 一应俱全。园内亭、 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 花径、围墙交错穿插,构成了幽深 曲折、若隐若现的庭苑结构。园中 浮雕和建筑装饰皆由名工巧匠精雕 细琢,配以诗、书、画,使全园更 添恬静、典雅情趣。
夹墙翠竹
• 进入一门往右穿过圆拱们,首 先看到是寿字砖雕 ,其次是夹 墙中的一排竹子。相传在造园 时种下竹子,再建墙与房,这 排竹子几乎有了140年寿命,但 看上去还是很青翠内绿。
虹桥印月
• 园景可分为东、西 两半部,以游廊式 拱桥为界。这座拱 桥是桥、廊、亭 “三合一”的杰作, 表现了设计者的独 到构思和造园者的 高超技艺,这一美 景称为“虹桥印月”
余荫山房:“大雅含宏”

余荫山房:“大雅含宏”余荫山房,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26号,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
这座园林建筑包含了许多文化历史元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雅含宏”。
本文将介绍余荫山房及其所展示的文化元素“大雅含宏”。
余荫山房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袁枚的故居,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之一。
余荫山房总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进深。
整个建筑以小巧玲珑、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古朴典雅著称,被誉为“江南园林之花”。
“大雅含宏”是余荫山房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
它是袁枚为了表现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而设置的,同时也是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在余荫山房中,“大雅含宏”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这座园林建筑的精髓所在。
“大雅”取自《诗经》中的《大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袁枚将“大雅”作为余荫山房的标识,寓意着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余荫山房中,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大雅”的书籍、书法作品和雕塑,这些都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致敬和弘扬。
“含宏”则是袁枚自己取的别号,意为“包罗万象,具有宏大的内涵”。
这一别号充分展现了袁枚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也折射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重。
在余荫山房中,“含宏”作为文化元素被广泛运用,体现在建筑风格、园林景观和装饰艺术等方面,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大雅含宏”不仅仅是余荫山房的一种文化元素,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袁枚通过“大雅含宏”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追求,也激励着后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余荫山房中,游客可以感受到这种“大雅含宏”精神的力量,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味。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袁枚对于文化的推崇和传承是与众不同的。
他希望通过余荫山房和“大雅含宏”来呈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之处。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变得尤为重要,而余荫山房以“大雅含宏”为代表的文化元素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力诠释和传播。
广州余荫山房简介

广州余荫山房简介
1、广州余荫山房简介: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成于同治十年(1871年)。
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可园、梁园一道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
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
2、余荫山房的园林部分有四座主体建筑,包括卧瓤庐、临池别馆、深柳堂和玲珑水榭,中间横卧一座小虹桥,把花园分成东西两部分。
余荫山房具有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等园林所需的全部元素尽纳于园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2001年6月25日,余荫山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岭南四大名园

余荫山房 --主要景点
亭桥楼榭 拱桥/石砌荷花池
南面瑜园
八角形水池
余荫山房 --图片欣赏
临池别馆
岭南四大名园之-----可园
东莞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为清代广东四大 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 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 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 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 堂、可洲等等,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7.5米,沿 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山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今天,可园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 视 关怀下,可园景区从原来的5.5亩(3630平方米)扩大到30亩(20000平方米), 经过不断完善,更加可人。
清晖园 --主要景点
碧溪草堂
凤来锋
竹苑
岭南四大名园之-----
留园
佛山
佛山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 的总称,1984年重修后改称 梁园。 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 “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其中主 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其他则位于松风路西贤里及升平路 松桂里。
其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为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园林 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在国内古园林中颇为少见;造团组景以大面 积湖池及国内少见的水网池沼中造园最具珠江三角洲水乡园林特征,尤其是以奇峰异石 作为重要尤其要造景手段,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
留园 --图片欣赏
可园 --历史渊源
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 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 后因弟丧母病回乡,便修建可园, 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可园创 建人张敬修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 察歙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 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 使可园面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 之一。关于可园的名字, 有不同解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就是这个庭园“可堪游赏”。
8.7.88.7.8岭南园林余荫山房

四、评价与小结 余荫山房在只有几亩的土地上,巧妙布局,各种
构要素搭配合理,用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形 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境界。余荫山房 精致的内部细节依然在古典园林史上鹤立鸡群,任然 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岭南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祠堂 余荫山房
瑜园
2.造园特点 布局精巧 缩龙成寸 书香文雅
庭院深深 日常起居
“隐”
跨绿 廊桥 “转”
临池别馆 吟诗作对
“承”
入口稍 息“起”
玲珑水榭 八面观景 “合”
花匠房
临 池 别 馆
3、局部赏析 ----临池别馆
廊拱桥
廊 拱 桥
深柳堂
深 柳 堂
玲珑水榭
玲 珑 水 榭
八角形建筑
榄核厅-一窗观四季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距今已பைடு நூலகம்140多 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 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
岭南园林四大名园(粤中四大名园)
现存岭南园林,有著名的广东佛山的梁园、顺 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岭南四大名园”。
佛山梁园
顺德清晖园
东莞可园
番禺余荫山 房
1.布局 全园以一条游廊拱桥分 为东、西两部分。园内 两庭并列,纵贯轴线, 构成整齐的几何形布局, 这在中国古代宅园中比 较罕见。
余荫山房的简介

余荫山房的简介
余荫山房坐落在苏州平江路,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
这是一座具有苏州特色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是江南三大名园之一。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余荫山房因主人姓余,故名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与苏州留园和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内有大量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余荫山房是晚清状元实业家、著名书画家——俞樾的故居。
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共分四进,
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和精巧的建筑装饰,在众多园林中脱颖而出。
余荫山房内的“远香堂”为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厅堂。
它由一幢二层楼组成,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楼前有天井。
堂内有一道高4米、宽1米左右的屏风墙。
屏墙正中嵌着“远香堂”三个字,两旁贴着一幅对联:“风香云影”、“雨润花梢”。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荫山房在前几年,在景区的北边,利用环境改造的机会, 余荫山房在前几年,在景区的北边,利用环境改造的机会, 新增了小规模餐厅、商店,由此增设了餐饮和旅游购物功能。 新增了小规模餐厅、商店,由此增设了餐饮和旅游购物功能。 由于规模小,餐厅每天仅能提供少量的接待餐给游客, 由于规模小,餐厅每天仅能提供少量的接待餐给游客,餐位也 100多个 多个。 就100多个。 针对该情况, 规划》 针对该情况,《规划》的第二 块区域即进行景区的二期扩建工程, 块区域即进行景区的二期扩建工程, 主要是利用隔壁原南村镇政府大院 的园林建筑, 的园林建筑,为山房景区兴建配套 的服务功能区, 的服务功能区,具体包括岭南特色 商旅一条街、餐饮设施等。 商旅一条街、餐饮设施等。
•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 平方米,但亭桥楼榭, 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 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 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 一应俱全。园内亭、 一应俱全。园内亭、台、池、 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 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 围墙交错穿插, 围墙交错穿插,构成了幽深曲 若隐若现的庭苑结构。 折、若隐若现的庭苑结构。园 中浮雕和建筑装饰皆由名工巧 匠精雕细琢,配以诗、 匠精雕细琢,配以诗、书、画, 使全园更添恬静、典雅情趣。 使全园更添恬静、典雅情趣。 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 进入写有“余荫山房” 过厅堂,穿竹径, 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 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 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 余地三弓红雨足, “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 绿云深” 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余荫山房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期——明、清时期修建的。中国 明 清时期修建的。 余荫山房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期 造园艺术之集大成,始于明,理论代表作是计成著的《园冶》;成于清பைடு நூலகம்理 造园艺术之集大成,始于明,理论代表作是计成著的《园冶》 成于清, 论代表作是李渔著的《一家言》。清代,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涌现于全国 论代表作是李渔著的《一家言》 清代,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 各地,尤其在南方形成了空前绝后的造园高潮。广东四大名园都是在清代建 各地,尤其在南方形成了空前绝后的造园高潮。 造的。 造的。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 年 历时5年 于同治十年( ,历时 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 余荫山房 年 竣工。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 )竣工。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 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 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他的两 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 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 子同登科”之说。邬燕天告老归田, 子同登科”之说。邬燕天告老归田,隐居乡 聘名工巧匠, 里,聘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之 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 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兴建 了这座特色鲜明、千古流芳的名园。 了这座特色鲜明、千古流芳的名园。为纪念 先祖的福荫, 余荫”二字作为园名。 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与 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 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 是邬家的祖祠。 是邬家的祖祠。
•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 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 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 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 在历史上,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 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 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 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 视和排斥, 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 文化走向全国之时, 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 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 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
此外,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 座稍小的瑜园。 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 建于1922年 ,是园主人的第四代 ,建于 年 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 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 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 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 俯视山房庭院景色, 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 两园并在一起, 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2001年06月25日,余荫山房作为 年 月 日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名单。 护单位名单。瑜园如今又称为小姐楼 人们说是女眷居住的地方, ,人们说是女眷居住的地方,但邬锡 华说,那是一个误解, 华说,那是一个误解,当时他和家人 住在附近另一间大屋里, 住在附近另一间大屋里,瑜园是父亲 用作迎宾会友的地方,小姐楼是后人 用作迎宾会友的地方, 叫起来的。 叫起来的。
据了解, 据了解,番禺政府有关方面曾 经多次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 经多次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并到 海云寺遗址附近村庄寻找很多当年 曾经到过海云寺的当地老人, 曾经到过海云寺的当地老人,请他 们回忆印象中海云寺的格局、布置 们回忆印象中海云寺的格局、 情况。 规划》早在2005 2005年前就经 情况。《规划》早在2005年前就经 区政府审核通过, 区政府审核通过,相关工作已被提 到重要议程,正加快推进。 到重要议程,正加快推进。区里各 相关部门正合力解决开发建设中的 问题,拟在2010年亚运会前完善好 问题,拟在2010年亚运会前完善好 2010 配套好, 配套好,争取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见 成效。 成效。
•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馀荫山房,位于广州市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馀荫山房, 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 千米。 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 千米。余 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 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说为同治六年), 一说为同治六年), 同治五年(公元 年)(一说为同治六年 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 多年历史。 平方米, 距今已有 多年历史 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 平方米 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 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它与佛 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四大名园。 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四大名园。
二期工程建成后,景区面积扩大到5000平方米左右, 二期工程建成后,景区面积扩大到5000平方米左右,届时游 5000平方米左右 客不仅可以参观,更可以享受吃、 买纪念品的“一条龙” 客不仅可以参观,更可以享受吃、喝、玩、买纪念品的“一条龙” 服务。考虑到和余荫山房的景观整体协调一致, 服务。考虑到和余荫山房的景观整体协调一致,特色商旅一条街 将做成仿古街,要求古香古色。 将做成仿古街,要求古香古色。 三期是《规划》 重头戏” 即将在余荫山房的东边, 三期是《规划》的“重头戏”,即将在余荫山房的东边,申请 征地210多亩,用于开展景区第三期扩建工程。 210多亩 征地210多亩,用于开展景区第三期扩建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番禺氏族纪念馆、 番禺氏族纪念馆、岭南画派纪念 馆、贲南书院、番禺民间工艺馆 贲南书院、 和千古名刹海云寺重建。 和千古名刹海云寺重建。按《规 划》,被毁弃已经超过半个多世 纪的海云寺, 纪的海云寺,将余荫山房的预留 用地进行异地重建,规模宏大, 用地进行异地重建,规模宏大, 是改扩建工程的最大亮点。 是改扩建工程的最大亮点。
1.有利于南村镇政府 1.有利于南村镇政府 大院的园林建筑, 大院的园林建筑,为山房 景区保留了重要的历史文 物。 2.有利于被毁弃已经超 2.有利于被毁弃已经超 过半个多世纪的海云寺, 过半个多世纪的海云寺, 将余荫山房的预留用地进 行异地重建,规模宏大, 行异地重建,规模宏大, 是改扩建工程的最大亮点。 是改扩建工程的最大亮点。 3.有利于车流道路余荫 3.有利于车流道路余荫 大街将成为余荫山房历史 文化区的内部道路, 文化区的内部道路,历史 文化区内部将实现以步行 为主要方式的环线交通。 为主要方式的环线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