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泥沙
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实践评述

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实践评述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实践评述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目前的研究状况及进展一、黄河由于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笔者经阅读多篇论文对黄河水沙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趋势概括如下:(一)黄河水沙基本特点1.深化和完善,水少沙多,含沙量高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实测年平均水量464亿m3,沙量15.6亿t,平均含沙量33.6 kg/m3,年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河之首。
黄河的水量不及长江的1/20,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
像黄河这样沙量大、水量少、含沙量高的河流,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罕见的。
2.水沙异源,分布不均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别较大,水沙来源地区分布非常不均。
水量主要来自河口镇以上,占总水量的54%,而且是清水,该地区来沙量仅占到总来沙量的9%;沙量主要来自河口镇~龙门区间,来沙量占到55%,来水量仅占14%。
黄河上游的水量主要来自贵德以上。
而产沙集中在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黄河的泥沙和粗泥沙总量中,约有3/4集中在11和10万km2区域,其中一半又分别来自5和3.8万km2区域。
3 . 水沙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黄河水沙存在丰、枯水年交替出现,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如花园口站实测水沙量变化过程出现了1922~1932年11年和1969~1974年连续6年的枯水系列。
由于暴雨落区的不同来水并不完全与来沙同步,出现各种丰、平、枯水沙年组合。
水沙量年际间差别较大,年水量最大最小的比值约为3.1~3.4,年沙量最大最小的比值约为4~10。
黄河泥沙淤积的治理措施

黄河泥沙淤积的治理措施
黄河治理是我国治水重点工程,防止河道泥沙淤积是改善黄河河道环境、维持其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治理河道泥沙淤积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改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降低河流区内粗颗粒沙淤积。
2. 加强对河道的护理和整治,修复堵塞和改善的失效段,降低河流区的细颗粒沙淤积。
3. 加强河道维护,定期清理河床沙淤,改善河道水动力环境,促进比较好的水土安全。
4. 合理排放河流,减缓河道来淤,防止泥沙淤积。
5. 推广应用水资源节约技术,采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建立水质管理体系,有效控制河道泥沙淤积。
浅析黄河泥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析黄河泥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从疲于奔命的鲧到大禹治水成功,黄河治理经历了一个由拦堵到疏导的观念性转变。
大禹治水的思想通过历朝历代治水思想家的不断进展,演变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及“拦、调、排、放、挖”多项方法并举的治黄思想,这是以泥沙为“结”、为“害”为前提的。
可是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资源和黄河水有着一样悠长的历史,黄河泥沙的“用”将会成为治黄进展史上辉煌的一篇。
一、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千XX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
广漠的黄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场所和丰硕的土地资源。
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份,不仅过去是,此刻和以后也是。
黄河泥沙仍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伙儿明白黄河滩地种出来的水稻最香。
黄河泥沙还有什么用?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
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滔滔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涛涛黄河给咱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黄河泥沙利用现状以往黄河泥沙要紧用于造陆、改良土壤种植水稻等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下游两岸堤防的加高加固,淤背、淤筑相对地下河。
最近,山东省研究生产了以黄河泥沙为要紧原料的“黄河砖”,为黄河泥沙提供了又一用武之地。
另外,武汉大学、黄河河南河务局等单位联合,在杨国禄教授领导下研制黄河淤沙固结技术。
他们以“以沙治沙、以黄治黄”的理念,看到了黄河泥沙这一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广漠的市场前景,把黄河泥沙作为一个产业之源,把黄河泥沙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将黄河泥沙在它的出处资源化、产业化。
他们以为黄河泥沙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黄河健康,有利于抑制悬河的进展,有利于疏通行洪河道;固沙之本在于水土维持,固沙之标在于减少淤积,泥沙之光在于进展产业。
他们应用泥沙工程学、材料学、结构力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容性,从黄河淤沙的物理组成和力学性能研究入手,探讨黄河泥沙资源化的可行性,提出黄河粗、细淤沙的科学固结方式和工艺。
黄河泥沙入海量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黄河泥沙入海量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全球最著名的冲积河流之一。
由于黄河流域土壤的特殊性以及持续的人类活动,这条河流每年都带来大量的泥沙进入海洋。
黄河泥沙入海量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黄河泥沙的输入会改变海洋的物理化学特性。
泥沙悬浮在水中,会增加水的浊度,导致光线的穿透度下降,影响海洋浅海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
此外,泥沙中的有机质和溶解的营养物质也会改变海洋水质,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海岸带,黄河泥沙的输入可能会导致水体浑浊、富营养化和缺氧,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黄河泥沙的输入对海底地形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要的改变。
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海底,逐渐形成河道、河道三角洲和河口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
这些地貌的形成改变了原有的海底地形,给海洋生物提供了新的生活空间。
然而,过多的泥沙沉积也可能导致海底地形的不规则变化,增加海底水域的灾害风险,并对底栖生物和底栖生境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黄河泥沙的输入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链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泥沙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可以作为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食物来源,维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泥沙输入的变化可能导致食物链的崩溃,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一些对泥沙输入敏感的物种,如藻类和浅水底栖动物,可能会受到河流泥沙输入的改变而面临灭绝风险。
此外,黄河泥沙还可能携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
加强黄河泥沙入海量管理的必要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减少泥沙输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管理:首先,加强黄河流域的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泥沙输送量。
通过建设植被覆盖和土地治理措施,减少土地的裸露度和水土流失,可以有效减少泥沙输入海洋的数量。
其次,建立泥沙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泥沙输入的变化情况。
借助现代遥感和水文测验技术,对黄河泥沙输入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
黄河泥沙量减少的原因

黄河泥沙量减少的原因
黄河泥沙量减少的原因有: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影响了河流径流量和泥沙含量。
2. 多种人为因素:水土保持不力,滥伐染江水来源的林木,土地利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污染和沉积物等各种因素也都造成了泥沙减少。
3. 水利工程建设对黄河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如堤防、挖掘运河道、河生态调节、梯级水库等,对黄河泥沙量和河道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4. 黄色土地区域的减产:黄色土地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土地资源,但由于排作物、缺水、人为采挖等因素会导致黄色土地的减产,也将导致泥沙量减少。
5. 生态环境破坏:对山水林田湖泽的生态环境破碎,导致土地、水源和生物破坏,也会导致泥沙量逐年减少。
黄河的特点

黄河的特点
黄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泥沙含量和水流量上。
首先,黄河的泥沙含量非常高,这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当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使得黄河成为一条“泥河”。
其次,黄河的水流量也非常大。
虽然黄河的平均年径流量并不算特别大,但是因为黄河的上游流经的地区降雨量较少,而中下游流经的地区降雨量较多,所以黄河的水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在雨季时,黄河的水量会非常大,而在旱季时,黄河的水量会明显减少。
此外,黄河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其河道和水流量的变化非常剧烈。
由于黄河的泥沙含量很高,使得黄河的河道很容易改变,而且水流量的变化也非常剧烈。
这些变化不仅使得黄河的治理变得非常困难,也使得黄河成为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河流,吸引了众多勇敢的漂流者前来挑战。
总的来说,黄河的特点包括高含沙量、大水流量和河道及水流量的剧烈变化。
这些特点使得黄河成为了一条非常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河流。
黄河的泥沙问题(农水1201第一组)

前言——认识黄河泥沙
黄河问题在于泥沙,泥沙问题在于水少沙多。由于 水沙搭配不合理,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河槽过 洪能力逐渐下降,从而造成黄河洪水危害严重。
所以…...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黄河的泥沙问题
1、黄河泥沙的来源 2、黄河输沙能力分析 3、黄河泥沙的危害 4、就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浅
量增加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在川地、坝地、发展耕 作业.
6、黄河泥沙治理的总方针
“拦、排、调、放、挖”是处理黄河泥沙总方针。 “拦”主要靠中上地区水土保持和干支流控制性
工程拦减泥沙。 “排” 是利用下游河道的输沙潜力将中上游拦
不着的泥沙输送入海。 “调”即“调水调沙” 。不管黄河中上游水沙
如何变化,都要经过小浪底水库调节进入下游河 道,只有调沙才能充分发挥下游河道的输沙潜力 和小浪底水库的综合作用。
4、就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 水库浅析黄河泥沙问题
黄河是多沙河流,在干流河道修建水库,虽然拦蓄 大量泥沙,但同时也造成水库淤积而报废,三门峡 水库即是例子,水库建成后,虽然使黄河水变清, 但也带来严重问题:三门峡水库因大量泥沙淤积库 容逐渐减少,最后不得不进行工程改造,进行调水 调沙尝试。
再现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
黄河泥沙的问题
农水1201第一组
卞丽锦,曹金康,曹轩,范云飞,郭斌, 郭伟奇,胡溢东,黄水宇,李佳,刘晓梅,
刘昊,卢明明,罗一川
前言——认识黄河泥沙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 区的重要水资源。黄河流 域人口多、耕地多,水资 源贫乏,河道径流量小,水 环境承载力低,易受污染. 随着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快 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 镇生活用水与河道输沙和 环境用水之间,以及上、 下游地区之间用水的矛盾 日益加剧.
黄河流域的泥沙输移与水土保持

黄河流域的泥沙输移与水土保持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黄河流域地区的泥沙输移与水土保持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第一,泥沙输移是黄河流域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黄河流域地理条件的独特性,在自然地理过程的作用下,黄河水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颗粒。
这些泥沙颗粒的输移对于生态系统和水域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泥沙的堆积会导致水源浑浊,阻碍光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泥沙的输移还会对河道的导航和治理造成困扰。
第二,黄河流域的泥沙输移受到人类干预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黄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对泥沙输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由于城市化和农业活动的不可控性,大量的土地石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加速了泥沙的流失和输移。
此外,过度的水土资源开发和河道建设也会导致泥沙输移失去平衡,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水土保持是解决泥沙输移问题的关键。
为了减少泥沙的流失和输移,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显得尤为重要。
水土保持包括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加强植被覆盖和维持地表的完整性,可以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从而减少泥沙的流失和输移。
此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实现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
第四,黄河流域需加强泥沙监测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应对泥沙输移问题,黄河流域应加强泥沙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建立完善的泥沙监测网络,收集、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管理策略。
此外,加强对黄河流域泥沙环境的调查和评估,对问题的来源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为问题的治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的泥沙输移与水土保持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并加强泥沙的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解决泥沙输移问题,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加强研究,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河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 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 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 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 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 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从桃花峪到入 海口,流程768km。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 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内,河床逐年升高.黄河下 游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河床滩面高出 背河地面一般3~5m。
黄河入海口泥沙堆积
泥沙堆积成小岛
黄河上游,汇入支流四十三条,径流量占全河 之百分之五十四,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之百 分之八,水多沙少,是黄河之清水来源。上游河道 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与青海南山之控制,呈S形 弯曲。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 河源段,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 平原,即著名之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黄河中游, 汇入较大支流三十条,增加水量占黄河总水量之百 分之四十二点五,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之百分之 九十二,为黄河泥沙之主要来源。黄河下游,由于 泥沙量大,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之地上悬河。 黄河,因经过水土流失之黄土高原地区带入大量泥 沙,是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多之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