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2013年
山东省济南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2013年

山东省济南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2013年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从广义讲,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A.正确√B.错误解析:从广义上讲,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无好坏之分。
A.正确B.错误√解析:气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3.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智力,培养品德,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
A.正确√B.错误解析:4.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A.正确√B.错误解析:5.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所表达的意义,而是句子本身,即命题。
A.正确B.错误√解析:命题用句子表述,但命题不等于句子。
命题只涉及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6.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A.正确B.错误√解析: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7.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道德教育的终极性目的。
A.正确B.错误√解析:8.定势对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可能有积极作用(正迁移),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负迁移。
A.正确√B.错误解析:9.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A.正确B.错误√解析:创造力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表现在: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所以说,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2013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2013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的装置中,F、F’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若保证途中的烛像与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移动光屏找像,则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
A.倒立等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B【解析】由题物距u>2f,当移动光屏满足f<v<2f时,将在屏幕上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闭合电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答案】C【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小,电路中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电池内阻和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3.卢瑟福用42He粒子撞击氮原子核147N生成两种粒子,其中一种为178O,则另一种粒子为()。
A.电子B.中子C.质子D.氘核【答案】C【解析】生成粒子的质子数为2+7-8=1,质量数为4+14-17=1,即是质子。
4.下图为一种静电除尘原理示意图,带电尘埃在电极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已达到除尘目的,下列与该种除尘机原理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B.带电尘埃在运动中所受电场力不变C.电场方向由放电极指向集尘极D.电场力对带电尘埃做正功【答案】D【解析】根据静电除尘机理,由于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而尘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说明尘埃带负电,A项错误;由于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C项错误;电场强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带电尘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电场力F=qE是变化的,B项错误;尘埃受指向集尘极的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所以电场力做正功,D 项正确。
2013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3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 6. 判断题7. 简答题11.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主张“温故而知新”的教育家是( )(烟台牟平)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孔子的观点。
2.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淄博市直)A.以国家课程统一实行管理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正确答案:C3.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淄博文昌湖)A.高尔顿B.施泰伦C.华D.孔子正确答案:A解析: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4.口头语言的形成期是几岁( )(德州)A.2岁B.4岁C.4~5岁D.6岁正确答案:A解析:已有研究指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5.提出顿悟说的是( )(淄博市直)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正确答案:A解析:苛勒提出了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顿悟说)。
6.“一题多解,演绎推理”体现的是( )(滨州阳信)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正确答案:D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7.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那么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 )(淄博)A.自知智力B.空间智力C.逻辑一数学智力D.身体运动智力正确答案:B解析:空间智力强的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空间智力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力和抽象的空间智力两种能力。
由此可知,对环境的认识应属于空间智力。
8.一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滨州阳信)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一的心理状态。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真题2013年下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真题2013年下半年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40.00)1.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科学家是______。
A.奥斯特 B.库仑 C.法拉第 D.安培A.B.C. √D.解析:2.如图所示,一人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上升过程中,从抛出到其动能减少一半所经过的时间是______。
A. BC. DA.B.C.D. √解析:小球竖直上抛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小球动能减小一半,速度从v0变为v0,所需时间为t=。
3.假设有一颗行星,其直径与月球相同,密度为月球的2倍。
若发射一卫星绕该行星运动,其轨道半径是“嫦娥一号”绕月轨道半径的一半,其质量与“嫦娥一号”相同,则该卫星______。
A.所受的向心力是“嫦娥一号”的2倍B.所受的向心力是“嫦娥一号”的4倍C.周期与“嫦娥一号”的相同D.周期是“嫦娥一号”的1/4A.B.C.D. √解析:该行星=1,=2,则=2。
又卫星运行轨道,则万有引力F=,==8,卫星的周期T2=。
4.用柴油发动机做动力的汽车在行驶时,柴油发动机气缸中封闭有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其中柴油达到燃点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C.缓慢向里推活塞 D.缓慢向外拉活塞A. √B.C.D.解析:迅速向里推活塞,对气缸中混合物做功,使其温度升高,达到燃点。
5.如图所示,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x轴重合。
x轴上有一光点位于透镜的左侧,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在f和2f之间。
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缓慢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光点经透镜所成的像点将______。
A.一直向右移动 B.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 D.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A.B.C. √D.解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点光源一直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真题2013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真题2013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40.00)1.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的装置中,F、F"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若保证途中的烛像与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移动光屏找像,则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______。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A.B. √C.D.解析:由题物距u>2f,当移动光屏满足f<v<2f时,将在屏幕上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闭合电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______。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D.电流表示数变小。
电压表示数变小A.B.C. √D.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小,电路中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电池内阻和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3.卢瑟福用He粒子撞击氮原子核生成两种粒子,其中一种为______。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氘核A.B.C. √D.解析:生成粒子的质子数为2+7-8=1,质量数为4+14-17=1,即是质子。
4.下图为一种静电除尘原理示意图,带电尘埃在电极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已达到除尘目的,下列与该种除尘机原理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B.带电尘埃在运动中所受电场力不变C.电场方向由放电极指向集尘极D.电场力对带电尘埃做正功A.B.C.D. √解析:从静电除尘机理出发即可解题。
由于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
而尘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说明尘埃带负电,A错。
由于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C错。
且电场强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带电尘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电场力F=qE是变化的,B错。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doc

教师招聘物理试卷物理试题2013.6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
时量90 分钟,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8 分。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几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某同学站在清水池边看见水中的鱼、水中的云、镜中的自己和天上的飞机,则属于折射成像的是()A.鱼B.云C.自己D.飞机2.物体A、B 的质量相等,把它们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再把它们分别放入等量、同温度的水里,A 物体能使水升高10℃,B 物体能使水温升高20℃,设 A 的比热为C1,B 的比热为C2,则()A.C1=C2 B.C2=2C1 C.C2>2C1 D.C1<C2<2C1 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另一物体 B 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率都为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物体上抛时的速度大于B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B.物体A、B 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C.物体 A 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物体 B 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等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处一定是 B 物体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4.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 和m2 的小球。
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 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90°,质量为m2 的小球位于水平地面上,设此时质量为m2 的小球对地面压力大小为N,细线的拉力大小为T,则()A .N=(m2-m1)g B.N=m2gC.T=2m1g D.T=(m2-22m1)g25.如图,柱体 A 的横截面是圆心角为π/2的扇形面,其弧形表面光滑,而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粗糙;在光滑竖直墙壁与柱体之间放置一质量为m 的球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013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3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有关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淄博文昌湖)A.课程包含教学B.课程与教学并列C.教学包含课程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正确答案:D解析: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也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
课程主要是指“教什么”的问题,教学主要是指“怎么教”的问题,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学与课程与其说是两件事,不如说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课程与教学是包含或者被包含的关系。
2.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济南市直)A.社会教育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基础教育制度正确答案:C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3.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用美育代宗教的人是( )(淄博文昌湖)A.蔡元培B.胡适C.陶行知D.李大钊正确答案:A4.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济南市直)A.阶级性B.等级性C.传统性D.垄断性正确答案:B5.“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 )(淄博文昌湖)A.皮格马利翁B.布鲁纳C.杜威D.夸美纽斯正确答案:C6.布鲁纳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济南市直)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正确答案:D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
7.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滨州阳信)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正确答案:B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6. 判断题8. 案例分析题9.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引导学生分辨勇气和鲁莽、谦虚和退缩属于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分D.泛化正确答案:C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
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出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
题干描述的是刺激的分化。
2.气质的特点决定于( )A.社会生活条件B.人的活动目的C.神经活动的特征D.活动的内容正确答案:C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足由人的神经系统的某些生物学特点、特别是脑的特点决定的。
3.《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方法强调( ) A.因材施教B.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C.对儿童的身心施加影响D.重视环境与教育正确答案:B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婴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
这体现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4.喜欢数学且对理论、抽象东西感兴趣的学生的认知风格是(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正确答案:B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5.将一段电脑上的文字进行排版所需要的技能是( )A.态度B.操作技能C.心智技能D.识记技能正确答案:B解析: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生产劳动方面的车、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2013年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从广义讲,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A.正确√B.错误解析:从广义上讲,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无好坏之分。
A.正确B.错误√解析:气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3.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智力,培养品德,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
A.正确√B.错误解析:4.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A.正确√B.错误解析:5.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所表达的意义,而是句子本身,即命题。
A.正确B.错误√解析:命题用句子表述,但命题不等于句子。
命题只涉及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6.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A.正确B.错误√解析: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7.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道德教育的终极性目的。
A.正确B.错误√解析:8.定势对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可能有积极作用(正迁移),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负迁移。
A.正确√B.错误解析:9.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A.正确B.错误√解析:创造力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表现在: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所以说,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0.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中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
A.正确√B.错误解析: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中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
教师的职业理想作为一种动机因素,它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1.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这属于对刺激的______。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A.B.C. √D.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作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12.研究表明,国际象棋大师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棋子及其位置,而新手看5秒只能记住4个左右。
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______。
A.专家有敏锐观察力 B.专家有强大的短时记忆能力C.专家能知觉较大的有意义刺激模式 D.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A.B.C. √D.解析:1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方法,强调了______。
A.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重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C.学习是积极主动的 D.因材施教A. √B.C.D.解析:强调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4.一般来说,喜欢数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______。
A.场依存 B.场独立 C.冲动型 D.沉思型A.B. √C.D.解析:场独立型的人具有较高的思维、认知变通能力和人格自主性,在理性思维方面较为出色。
15.将一段在电脑上打好的文字按一定的格式进行排版,所属的学习是______。
A.态度 B.操作技能 C.识记技能 D.心智技能A.B.C.D. √解析:电脑操作是已经习得的动作技能,如何排版是人脑的内部思考活动,属于心智技能。
16.某个年龄段的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大人就是好孩子,此时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______。
A.他律期 B.自律期 C.自我中心阶段 D.前道德阶段A. √B.C.D.解析:皮亚杰认为6至8岁这一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会考虑行为的动机。
即他律期。
17.现代社会,关于法律的目的,存在一定的争议,然而大部分人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改造而非惩罚。
则改造属于下面的哪一类______。
A.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反社会A.B.C. √D.解析:再社会化是个体从原来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文化内化的过程,它意味个体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以认同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18.“用进废退”的原理与哪一种遗忘的观点相一致?______A.记忆痕迹衰退说 B.材料间的干扰说C.检索困难说 D.同化说A. √B.C.D.解析:痕迹衰退说认为人们在学习时神经活动引起大脑产生某种变化,并留下各种痕迹,亦即记忆痕迹。
这些记忆痕迹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退。
假若在学习之后一直不进行练习,已有的记忆痕迹就会淡化。
而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这种学习所留下的记忆痕迹才能继续保持。
这种观点与“用进废退”的原理相一致,也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19.小明学会骑车了,他实际上学会的是______。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创造性知识 D.直觉性知识A.B. √C.D.解析:所谓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智力技能和学习策略。
学会骑自行车属于动作技能。
20.熟练的电脑操作员,可以不看键盘迅速地打字,这是动作技能形成标志中的______。
A.意识调控减弱 B.能利用细微的线索C.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D.在不利的条件下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A. √B.C.D.解析: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熟练操作的主要特征有:①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②能利用细微的线索;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④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⑤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根据题干描述可知选A。
21.积累知识、提出问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等属于创造过程中的______。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A. √B.C.D.解析: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1926年提出了创造过程的“四阶段”理论。
他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题干中属于准备阶段。
22.学生把课文中重要的和相关的信息用线标明,使用了______。
A.认识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A.B. √C.D.解析:画线属于复述策略。
23.儿童开始掌握图像、手势、声音、数、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此时儿童处于审美发展的______。
A.婴儿知觉期 B.符号认知阶段C.写实高峰阶段 D.审美参与危机阶段A.B. √C.D.解析:审美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婴儿知觉期、符号认知阶段、写实高峰阶段、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审美参与危机阶段,题干中属于符号认知阶段。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对中国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了法律的保护。
它来自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A.B.C. √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25.“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了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A.B. √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6.下列不属于教育法的基本原则的是______。
A.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B.教育的民主性原则C.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D.教育的时代性原则A.B.C.D. √解析: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②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③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④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⑤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27.教育法律是______及常设机关指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A.全国政协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A.B. √C.D.解析: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28.孙某在担任某县高二数学老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生入学考试,学校以其服务期未满,学校数学老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孙某的在职学习,孙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该是______。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市教育局C.当地县人民政府 D.省教育厅A. √B.C.D.解析:对教师提出的申诉的受理机构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29.某校老师经常让班里很差的同学在上课期间外出帮忙做些与其学习无关的工作,该老师的做法侵犯了该同学的______。
A.人格最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名誉权A.B.C. √D.解析:30.小王在数学课上偷偷地看名著《红楼梦》,数学老师发现后当场撕毁了小王的名著。
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______。
A.人格尊严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名誉权A. √B.C.D.解析:31.用绳子系着物体,使其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圆锥摆),在此情形下______。
A.重力对物体做功 B.张力对物体做功C.向心力对物体做功 D.重力、张力都没对物体做功A.B.C.D. √解析:做功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受力的作用;②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所以选择D项。
32.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B.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恒定不变C.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线方向的分速度恒等于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等于零D.质点作曲线运动时,必定有加速度A.B.C.D. √解析:33.其中a、b为常量),则该质点作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