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示范
关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初步研究报告

.
联防联控 的三个经济学理论
( 1 乍 合作博弈的 “ 囚徒困境”理论。可以用博弈理论研究单个 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 协调和合作关系。 如果将城市看作对弈者 , 则 由对弈者之间的协调程度 , 可将区域大气 污染防治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区域范 围内所 有城市之间有着一个对各方均有约束力的协议 , 参与城市在协议范 围内进行博弈。反之 , 就是非合作博弈。在现中, 更为普遍的是建立 在单个城市行为理 洼基础上的 “ 非合作博弈”, 城市政府对造成周 边地 区大气污染的本地企业开绿灯, 不与其它城市共同治理 , 城市之 间的环境管理缺乏协调, 各 自为政 , 环境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 产业 结构趋同, 导致 竞争、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囚徒困境 是非合作博弈的—个典型例子, 说明了个体理 l 生 与集体理 l 生 有时并不 致。在某些 情况下, 若从私利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主体注定不合 作, 那么双方都将得不到好处, 进而采取并不是最优的行动方案。 ( 2 ) 合作博弈论。合作博弈是可以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博弈 类型。合作博弈也称为正和博弈 , 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 至少是—方的利益增加、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 因此整个社会的利 益有所增加 , 属于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 方式, 或者说是一种妥协 , 这种方式能够产生一种合作剩余。至于合 作剩余如何在博弈各方之间进行分配 , 取决于博弈各方面的力量对比 和技巧运用 , 因此, 合作必须进行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 , 才能达成共 识 、进行合作。倘若区域内某一城市为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 而牺牲 里部分经济利益 ,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现必须配套相应 的补偿机制。 ( 3 ) 帕累托最优理论。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 在不 使任何人隋况变坏的f 青 况下 , 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 改进, 是指一种变化 , 在没有任何人隋况变坏的情况下 , 使得至少一个 人变好。建立和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机制体制的过程本质上 就是— 种帕累托改进的过程, 目 的是追求区域内 各个城市以 及区域整 体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 公平”与 “ 效率”的 “ 理想王国”。在城市 “ 各 自为政”的非合作博弈下, 也能达到一种均衡 , 这种均衡 由所有 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成 , 然而这种均衡状态却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因此 , 要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 必须设立一种机制来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

有效解决 问题 ,为此 ,突破 行政边界 ,合理 统筹环境 资
源 ,严格落实 治污责任 ,统 一协调各部 门职责 ,建立 有 效 的监督 机制 ,才是形成治污合力的关键 所在 。但是 如 何建立行之有效 的机制 ,推动和促进联防联 控行动在 我 国大气 污 染 控 制 中 长 期 稳 定 的发 挥 作 用 ,确 实 值 得
1 0 0 0 1 2 ) ( 中国环境科 学研 究院 ,北京
【 摘要】本文在 总结国 内外区域 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行动及管理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 包括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 博会和广 州亚运会 等典型联 防联 控及 管理机制运行效果和存在的 问题 。研 究表 明,现 阶段 我 国大气污染 区域联 防联 控机制存在基础研 究不足 、缺 乏实际行 动、缺 少相 应的政策法律 支撑以及部 门之 间协调 不足的 问题 。为此在 对联 防 联控行动和 管理机 制深度 思考基础 上 ,探 讨提 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 办法 ,促使其能够在我 国大 气污染防治领域发 挥
染防治法》 依据气象、地 形、土壤 等 自然条件 ,将 已经 产生和可能产生酸雨 的地 区或者其他二氧化 硫污染严重 的地区 ,划定为酸雨 控制 区或者 二氧 化硫 污染控制 区 , 即 “ 两控区” ,至此我 国大气污染 区域控制 的概念形成 。 与此同时 , “ 六 五” 以来延续 至今 的总量控 制策 略,随 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 的开展及成果 的逐渐显现 。其在 我 国大气 污 染控 制 中 的地位 逐 步确 立。所谓 总量控制 ,即指 将 某一 控 制 区域 ( 如行 政 区 、 流域、环境功能区等 ) 作为一 个完 整 的系统 ,采取 措施 将 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 量 内,以满 足该区域环境质量要求或环境管理要求 。长 期 以来 ,我 国的总量控制制度 以省 、市为单元 ,进行控制 指标 的逐 级拆解 和下放 ,并最终落实到县和重点污染 源。这对 于 单纯的点源局部性污染类型具有很好 的控制 效果 ,但是 我国现阶段 的大气污染已经突破这一 阶段 ,呈 现 出快速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实施方案的批复-川府函[2013]181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实施方案的批复-川府函[2013]181号](https://img.taocdn.com/s3/m/9761b8b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3.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实施方案的批复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实施方案的批复(川府函[2013]181号)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境保护厅《关于报送〈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实施方案四川省实施方案〉(送审稿)的请示》(川环〔2013〕2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由环境保护厅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州)人民政府认真组织实施。
二、当前,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做好我省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结合“生态四川”、“美丽四川”战略目标任务,以大气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解决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问题为重点,以规划项目为依托,以政策措施为保障,大力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创新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管理机制,切实增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效维护大气环境安全,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方案》是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施《方案》,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83%、12.84%、10%,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27%、9.07%、5.16%;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夯实大气环境监控能力,强化大气污染防控科技支撑,建立城市大气污染环境预警应急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者:陈曦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08期摘要:区域联合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必经之路,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是时代、环境对我国的要求。
文章通过比较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与效果,发现长三角区域政府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明显加强。
这种能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预报预警和组织机构三大层面。
关键词:长三角;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大气污染的形势严峻,正从单一的、局部的城市大气污染向跨区域的“复合型的大气污染”转变。
这使得区域联合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必经之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成为协调区际大气环境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机制保障。
因此,本文在了解长三角区域基本情况和跨域治理理论及府际合作理论的基础上,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6年杭州G20峰会为研究案例,分析比较两案例,发现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在法律法规、预报预警和组织机构三个层面有显著进步,从而形成了本文的基本框架(见图1)。
一、区域选择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其以全国土地的3.6%,聚集了全国人口的16.1%,实现了全国1/4的经济增长值。
虽然长三角区域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在2010年,长三角区域内工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区域的环境空气区域性污染凸显,大气污染严重。
二、理论基础跨域治理作为一种治理理论,以跨区域治理的特色,成为解决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以共同应对跨行政区、跨领域、跨部门的公共事务为目标,支持、引导和鼓励所有主体参与治理大气污染。
跨域治理理论打破了狭隘的行政区划界限,有助于实现多区域多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治理。
府际合作理论是一种加强区域合作,强调区域政府之间的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实现共赢的一种理论。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经验与思考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经验与思考作者:牛桂敏屠凤娜来源:《求知》 2019年第1期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跨区域特征,使得三地各自为政难以独善其身,“同雾霾,共命运”联防联控成为必然选择。
五年来,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
一、“同污染,共治理”联防联控成效明显五年来,京津冀地区同呼吸,齐努力,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治理协作机制,启动实施国五排放标准,超额完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任务,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完成电代煤、气代煤470万户,削减散煤1000余万吨。
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成效逐渐显现,区域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1.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成效明显。
2014 年,为保障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京津冀区域首次同步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的管控措施,即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工地停工、居民调休放假等,制造出梦幻般的“APEC蓝”。
此后,又相继创造出2015年的“阅兵蓝”、“上合蓝”、2016和2017年的“两会蓝”“全运蓝”等,显示出联合管控的合力效果。
2.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省PM2.5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58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6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下降35.6%、35.4%、39.8%,均超额完成了“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
区域内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9.9%,比2013年下降39.6%。
除臭氧以外,污染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重污染天数也明显减少,区域空气质量呈现整体改善趋势。
二、“同治理,共机制”联防联控经验可取1.国家牵头,强力推进。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始终是由国家层面牵头推进。
2013年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冀环科[2011]276号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冀环科[2011]276号](https://img.taocdn.com/s3/m/7bdcf97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74.png)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冀环科[2011]276号)各设区市环保局:经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现将《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九月十五日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一一年九月)目录一、环保科技现状及“十一五”环境科技发展回顾(一)形成一支水环境科技创新团队(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平台(三)环境科技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四)环境保护科研水平跨越式提升(五)环境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六)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二、“十二五”环境形势与科技需求(一)当前环境形势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污染减排压力仍然很大(2)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任重道远(3)环境质量整体不容乐观(4)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5)环境安全仍存隐患(6)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滞后(7)农村环境问题日趋突出(8)环保产业需求不断加大(二)“十二五”期间科技需求(1)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需要环境科技保障(2)大气环境联防联控依靠环境科技创新和提升(3)新化学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危害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研究(4)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亟待进一步发展与集成(5)农村环境保护亟待环境科技引领(6)增强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7)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8)科技队伍素质需要大幅度提升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编制依据(二)指导思想(三)基本原则(四)总体目标四、主要任务(一)重点研究领域(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2)饮用水安全保障及关键技术(3)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领域(4)近岸海域水质保障技术创新与集成一(5)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染防治(7)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8)有毒化学品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研究(9)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10)环境监管能力建设(11)环境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技术和方法研究(二)环境科技能力建设(1)科技创新能力建设(2)科技吸纳能力建设(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五、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环境科技管理(二)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三)公众监督和参与一、环保科技现状及“十一五”环境科技发展回顾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科技工作,为环境科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4年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方案

2024年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如下: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责任,确保2024年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二、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工业企业、燃煤电厂等重点行业排放监管,提高污染物减排效果。
三、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推广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减少燃煤等高污染能源使用量。
四、加强尾气治理: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车辆排放达标。
五、强化监管执法: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对大气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六、加强技术支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七、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大气环境治理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八、强化跨部门协作:建立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多部门协同作战。
九、健全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城区大气环境治理奖惩机制,激励积极参与污染治理的单位和个人。
十、持续监测评估:建立城区大气环境治理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十一、强化考核问责:建立健全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考核问责机制,对履责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处。
2024年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将全面实施,确保城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构建

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近年来,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峻问题。
作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建立联防联控的机制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联防联控是指通过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一种机制。
通过多元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首先,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要建立起清晰的责任分工和合作机制。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责,形成明确的合作模式。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和法规执行,推动企业减少排放并制定行业标准;科研机构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
通过建立起紧密的合作机制,各方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要注重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密切关注各类数据和信息,包括污染源监测数据、排放清单、环境监测数据等。
各方应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交流和共享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加准确地掌握大气污染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协同管理是指在治理过程中,各方要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治理工作的进展。
例如,在大气污染源点附近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相关专家可以组成工作群组,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议和协同治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另外,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还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只有加强监督和执法,才能确保联防联控机制的有效执行。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各类治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推动其依法履职,切实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同时,社会组织和公众也要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通过举报和舆论监督,促使治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规范有序。
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协调。
大气污染不仅是国内问题,也是区域和全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局 中国城市化的大 气环境管理问题
提出了珠三角区域协调的管理模式
三位一体的区域大气管理模式
协商管理
整合管理
公共管理
组织保障框架
广东省人民政府
各市及港澳
相关行政部门
企业、公众等 利益相关方
区域空气质量 管理委员会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目标、规划、评估
机动车尾气控制 ………
区域
1个超级站 + 8 个区域站 + 50 个城市站
反馈 (确定控制目标,评估成效)
空气质量多模式
预报
预报系统
政策
多尺度动态污染源
控制
清单平台
应急
技术集成示范与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监控大厅
区域协调管理的需求分析
大气污染特征本质变化,客观上要求构建区域尺度的管 理机制; 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亟需在体制上实现突破。
浓度,ug/m3
珠三角PM2.5现状及在全国的位势
140
115
PM2.5浓度平均
105
91
85
69
75 78
70
61
44
35
29 24
0
空气质量达标比例 京津冀:31.0% 长三角:57.5% 珠三角:79.8%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6月74个城市资料
70
35
0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江门 肇庆 惠州 东莞 中山 顺德 PRD
广州市亚运会 空气质量保障
区域大气 科学中心
珠三角区域协调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
整体而言,珠三 角区域协调的制 度创新
2个机构 – 珠三角空气质 量管理委员会 – 珠三角区域大 气科学中心
1个机制 – 珠三角九市区 域合作机制
亚运空气质量保障
60.0%
ratio
Reduction scenarios
VOCs
PM10
解决了中国区域排放清单的模式适用性
全国、区域、城市三重嵌套的 区域排放清单时间分辨
高分辨率排放清单
率可达1h
化学物种模块可提供6种 常见化学机制的排放
计算单元 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化学成份分解
过去
省 1度 年均
20种, 间接静态满足 化学机制
现在
省、县、企业 10km、1km 月、小时
操作终端
网络 用户终端
—自动绘图
下载资料 气象场模拟
空气质量预报
数据后处理
00:00 01:00
03:30
6:30
7:30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调控与决策支持平台
情景设计
情景变量 措施对策
策略设计
增长模式 能源 交通 工业 农业 生活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方案设计
策略 管理 政策 法规 技术
背景
方案 驱动关系模型
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灾 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应用系 统软件工程:环境空气遥感分系统 ”,实现了“863”计划研究成果直 接服务于我国国家需求。
系统监测内容:
• 气溶胶光学厚度、霾分布 • 颗粒物PM2.5, PM10 • 污染气体NO2, SO2 , CO • 温室气体CH4 • 秸秆焚烧监测 • ……
多模式集成预报技术体系
各种观测 气象 空气质量 航测 卫星 污染源
污染源模型 SMOKE
气象模型 MM5
误差智能识别 最优插值同化 集合卡尔曼滤波 污染源反演
源识别与跟踪 过程分析 敏感性分析 反向模拟
卫星资料模式 参数优化
城市冠层 模拟技术
复合污染 化学模块
CAMx
NAQPMS
CMAQ
权重平均
多元回归
500种, 直接动态满足 各类机制
污染成因诊断与来源解析的技术体系
区域空气质量模拟与同化
区
CMAQ,CAMx,NAQMS,WRF-Chem
现状
区
域
边界层气象与污染特征
评估
域
立
MM5,矢量和、大气边界层特征解析
污
体
二次污染与前体物关系诊,HDDM,EKMAs
测
过程分析、积分速率、二次气溶胶
PM2.5 (2012-2013) 各 市:达标~51.4% 珠三角:24.3% 国十条:-15% 达 标:-25%
提纲
一.前期工作基础 二.项目总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与研究内容
NO2柱浓度监测结果(2009)
广东鹤山大气超级监测站
光化学观测实验室
大气超级站外景
气溶胶观测实验室
占地28亩,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投资3000万
多参数观测实验室
楼顶观测平台
技术验证实验室
多尺度高分辨动态污染源清单与可视化平台
离线数据库
在线数据库 ()
NOx
神经网络
集合滤波
重大活动预警
集成预报产品
空气质量预报
空气质量多模式集成预报业务化平台
提供1-3天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的精细预报和7天的趋 势预报.
短期预报的不确定性小于20%;
自动化、智能化、完成预报的时间小于8小时。
无限
—无人值守
多模式系统/ 计算机群
带宽
磁盘阵列
—自动数据下载 —自动运行模式
会商演示
模型
基于容量优化模型
目标:M控in制成本
源 响应系数 强
控制措施 规划源
条件:控≤制点目标
污染源 大气环境
生态环境
人类发展
工程化法规模型
气象
下垫面
方案分析评估
费效 损益 分析 分析
标准
优化方案
方案修订
方案比较
目标设计
指标体系
动态目标
技术单元
结构体图系例: 方案结果
数据库
客户端主界面
珠江三角洲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预警系统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 集成与示范
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
超级站
研发的主要监测设备
Water soluble components
VOCs-OVOCs
Aerosol Sizer
Aerosol Sizer
Ram-LIDAR
SPAMS
OC/EC
O3 Lidar
多源卫星大气污染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
广州与周边地区协调
50.0%
40.0%
O3和PM2.5为重点
30.0%
20.0%
多污染协同控制
10.0%
0.0%
SO2
NOx
PM10
亚运方案研究 目前实际控制
VOC
O3 still high in Southern PRD
广州亚运空气质量保障
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
指导思想:以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为主线,以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为手段,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与运行机制,努力 解决珠三角光化学烟雾、酸雨及灰霾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为增强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环境基础。
灰霾成因诊断:
成因 诊断
诊 断
网
“三组分”光学平衡模型
识
与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
别
动
受体来源解析:
的
态
CMB、PMF,MLR,源解析技术集成
源
动态源追踪:
清 单
标识法、OSAT、PSAT、GOAT
气象过程与污染输送
印痕函数、轨迹分析、输送通道
技
来源
术
解析
体
系
源-受体关系解析:
伴随模型、逆向模拟、敏感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