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关于做好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关于做好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15•【字号】辽政办发[2011]23号•【施行日期】2011.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关于做好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1〕2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环保厅《关于做好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关于做好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意见做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应对我省当前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精神,现就全省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一)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一面一带”,即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行业是火电、水泥、钢铁、石油、焦化、有色、化工及供暖行业;重点问题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灰霾及辽宁沿海经济带酸雨污染问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到2015年,使所有地级市和县级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沈阳经济区各市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比2010年下降10%以上,其他城市下降5%以上;全面完成“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大气国控污染源全面实现达标排放;淘汰50%以上的“黄标车”,机动车全面使用国四油品;沈阳经济区灰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辽宁沿海经济带酸雨范围、频率和降水酸度显著降低。
2024年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方案

2024年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如下: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责任,确保2024年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二、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工业企业、燃煤电厂等重点行业排放监管,提高污染物减排效果。
三、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推广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减少燃煤等高污染能源使用量。
四、加强尾气治理: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车辆排放达标。
五、强化监管执法: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对大气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六、加强技术支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七、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大气环境治理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八、强化跨部门协作:建立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多部门协同作战。
九、健全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城区大气环境治理奖惩机制,激励积极参与污染治理的单位和个人。
十、持续监测评估:建立城区大气环境治理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十一、强化考核问责:建立健全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考核问责机制,对履责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处。
2024年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将全面实施,确保城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

大 气 污 染 联 防 联 控 的 重 点 污
_
斫产工政进调关调定7含 l 扩房调项 行整事整制0) 修品程策 相。 为冷W 大间成内 应有品体空( 订惠器下 节空 容 的民 如 能气 : 节 以 式调 下房 的间 分量 额5
,
并 研 究
定 值 及 能 源 效 率 等 级 国 ( 下 简 称 “ 能 效 标 准 ” 以 新 ) 财政 部 、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 年 4月 3 日 印 发 《 于 调 0 关 节 能 空 调 推 广 财 政 补 贴 政 知 , 决 定 对 关 于 印 发 产 品 惠 民 工 程 ’ 高 效 节 能 ’
额定制冷量 ( w)
额定制冷量≤4 0 50
洇 器 推 广 宴 旆 广 产 品
4 O< 5O 额定制冷量≤70 50
20 5
20 0
节 能 与 环
国务 院办 公厅 转发环 境保 护部 等九 部 门
关 于 推 进 大 气 污 染 联 防 联 控 工作 改善 区 域 空 气 质 量 指 导 意 见
重 点 问 题 是 酸 雨 、 灰 霾 和 光 化 学 烟 雾污 染 等 。 意 见 强 调 , 要 优 化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和 布 局 ,) 3 a v重 点 污 染 物  ̄
灰 霾 和 光 化 学 烟 雾 污 染
住 房 城 乡建 设 部 、交 通 运 务 部 、能 源 局 关 于 推 进 联 防 联 控 工 作 改 善 区域
一 、 政 策 实 施 期 限 。 现 行 财 政 补 贴 政 策 实 施 到 2 0年 5月 3 日 01 1 后 ,按 新 能 效 标 准 继 续 对 能 效 等 级 2 级 及 以 上 的 推 广 产 品 给 予 补 贴 ,实 施 期 限 为 2 l 0 0年 6月 1日到 2 01 1年 5月 31 日 。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评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B.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C.环评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及行业专家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D.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及行业专家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答案】 B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设布局时,应当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的防噪声距离。
A.建筑物之间B.交通干线之间C.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之间D.建筑物与交通干线之间【答案】 D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关于森林采伐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母树林严禁采伐B.风景林可以进行更新性质的采伐C.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可以进行抚育性质的采伐D.成熟用材林皆伐后,应当在三年内完成更新造林【答案】 B4、某省会城市的总体规划实施后造成了重大环境影响,该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开展了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市人民政府应将评价结果报告()。
A.国务院B.省人民政府C.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D.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答案】 B5、《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
A.有用能B.动能C.能量D.能源【答案】 D6、《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规定:对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趋势、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某设区的市级海域开发利用规划中包括围填海等可能造成水生生物不良影响的工程,依据《规划环评条例》和环发【2013】86号文件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评管理的通知》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规划应当编制规划环评报告书并综合评估水生物种资源的损失和长期影响B.该规划应当编制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并综合评估水生物种资源的损失和长期影响C.该规划应当编制规划环评报告书并全面评估对洄游性水生生物和种群结构的影响D.该规划应当编制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并全面评估对洄游性水生生物和种群结构的影响【答案】 B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
A.一级保护区B.二级保护区C.三级保护区D.其他等级保护区【答案】 A3、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安全分类存放和无害化处置措施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制度B.矿山企业应当减少尾矿、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贮存量C.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D.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答案】 D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所指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对()的统称。
A.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及相应的审批意见B.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D.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及相应的审批意见【答案】 B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环评单位征求公众意见B.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环评单位应当在编制完成后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C.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D.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可依公众申请,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事项外的全文【答案】 C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规划中,属于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A.地方铁路建设规划B.某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C.设区的市级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D.设区的市级以上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答案】 D7、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对于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未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延期验收的建设单位,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其进行的处罚是()。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关于推进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的防控重点包括()。
A.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B.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重点地区C.重点污染物、重点企业、重点问题D.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问题【答案】 D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A.新建B.改建C.改扩建D.新建、扩建【答案】 D3、2017-4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B.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C.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D.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组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答案】 D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下列规划中,需要进行影响评价的规划是( )。
A.国家经济区规划B.某县的公共交通规划C.某县的矿产资源勘查规划D.某直辖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答案】 A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可以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
A.准保护区B.一级保护区C.二级保护区D.重点保护区【答案】 A6、(2016年真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时限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后三至五年内开展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后三至五年内开展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后三至五年内开展D.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素变化特征,确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限【答案】 C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活动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特殊情况,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B.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C.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需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D.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答案】 C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权批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是()。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指导意见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监管、 一评估 、 统 统一 协 调 的 区域 大 气污 染联 防联
n n so it n 9 9 6 ( )2 7 l . i g A s cai ,I 9 , 5 3 :9 ~3 3 o
3 Til l K . Ne ba s nd E w ur nim a na ur GT e m a ke - t e: e n r t
责 任 编 辑 钟 月华 ( 收到修改稿日 2 1— 3 1) 期:00 0— 1
林植草。 同时 , 绿地建成后 的维护管理直接关系到系统
能否持续维持 , 也是绿地生态功 能、 景观 以及各项社会 经济效益有效发挥 的重要保证 。 自然演替状态 下, 崇明岛区的植被将受到气候与 土壤的双重影响 , 植被景观将 以喜盐或耐 盐性 的常绿
5 参考 文献
l 韩文权 , 常禹 , 胡远 满 , .景观格局优 化研究进展 .生态学 等 杂 志 ,2 0 , 4 1 ) l 8 ~1 9 . 0 5 2 ( 2 : 4 7 4 2
2 Li e nds y G , K na G . W ilngne s o ap li s t pa y f ur an or b
1 O’ il 3 Ne l R V , M fne i B T , Tur e G , e a . Re nrM t 1 —
产业的急剧变化 , 岛区社会经济发展模 式将随之改变 , 政府规划以经济发展为首要 目的, 而通过本研究可以验 证, 崇明规划确实对其岛内生态建设有很大的益处 。
8 王开 运 , 邹春 静 , 孔正 红 , . 生态承 载力与 崇明 岛生态建 等 设 .应用生态学 报 ,2 0 ,6 1 ) 2 4 ~2 5 . 05 1(2 :4 7 4 3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50题)1、2014-1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复合型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跨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C.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D.跨行业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答案】 D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 )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A.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B.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C.城市人民政府D.行业主管部门【答案】 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关于特殊水体保护的规定,在重要渔业保护区内,不得()A.垂钓B.开展旅游C.新建排污口D.从事网箱养殖【答案】 C4、(2021年真题)甲省丙市的企业向乙省丁市转移固体废物进行处置,属于该企业应当向其提出转移固体废物申请的是( )。
A.甲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B.乙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C.丙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答案】 A5、根据《关于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的是( )。
A.坚持把培育生态文明作为主要支撑B.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C.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D.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答案】 A6、2014-5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严格限制在海岸采挖砂石B.禁止在重要渔业水域建设滨海大型养殖场C.禁止在沿海陆域内新建不具备有效治理措施的岸边冲滩拆船项目D.海岸工程项目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答案】 B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2010-6-22 8:52:45 阅读1424次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能源局等9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这是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日趋明显,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而城市间大气污染又相互影响,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已难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成功实践,以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空气质量改善历程均表明,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战略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国务院批转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区域联防联控“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相结合,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率先在重点区域取得突破”的基本原则,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目标、重点区域、防控重点和具体政策措施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意见》指出,要把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积极推进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台湾海峡西岸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其他区域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
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使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区域内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少。
《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制定并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加大重点污染物防治力度,制定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目标,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加强能源清洁使用,开展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严格控制重点区域内燃煤项目建设,推进低硫、低灰分配煤中心建设;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完善新生产机动车环保型式核准制度,加速“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淘汰进程,强化车用燃油清净剂核准管理;完善区域空气质量监管体系,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强化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加强区域环境执法监管。
《意见》强调,地方人民政府是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
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对于未按时完成规划任务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能源局《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年五月十一日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能源局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尽早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为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现就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的,以增强区域环境保护合力为主线,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手段,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相结合,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率先在重点区域取得突破。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区域内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少,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良好。
二、重点区域和防控重点(四)重点区域。
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台湾海峡西岸等区域,要积极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其他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
(五)防控重点。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行业是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点企业是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企业,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三、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制定并实施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新建、扩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在地级城市市区禁止建设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
针对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建设。
(七)优化区域工业布局。
建立产业转移环境监管机制,加强产业转入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保监管,防止污染转移。
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组织实施好石家庄、杭州、广州等城市钢铁厂搬迁项目。
(八)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完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
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按期完成。
四、加大重点污染物防治力度(九)强化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
提高火电机组脱硫效率,完善火电厂脱硫设施特许经营制度。
加大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力度,推进工业锅炉脱硫工作。
完善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制度。
制定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目标。
(十)加强氮氧化物污染减排。
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应根据排放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求建设烟气脱硝设施,重点区域内的火电厂应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其他区域的火电厂应预留烟气脱硝设施空间。
推广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技术,重点开展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
(十一)加大颗粒物污染防治力度。
使用工业锅炉的企业以及水泥厂、火电厂应采用袋式等高效除尘技术。
强化施工工地环境管理,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在施工场地应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提高城市道路清洁度。
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减少城区裸露地面。
(十二)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
从事喷漆、石化、制鞋、印刷、电子、服装干洗等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作业,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污染治理。
推进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按期完成重点区域内现有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并确保达标运行;新增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应在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后才能投入使用。
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
五、加强能源清洁利用(十三)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
严格控制重点区域内燃煤项目建设,开展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
推进低硫、低灰分配煤中心建设,提高煤炭洗选比例,重点区域内未配备脱硫设施的企业,禁止直接燃用含硫量超过0 5%的煤炭。
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禁止原煤散烧。
建设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除汞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示范工程。
(十四)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继续推进清洁能源行动,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利用示范。
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确保城市周边、交通干线、机场周围空气质量。
鼓励采用节能炉灶,逐步淘汰传统高污染炉灶。
(十五)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
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强城镇供热锅炉并网工作,不断提高城市集中供热面积。
加强集中供热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综合污染防治工作。
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大高效洁净煤锅炉集中供热示范推广力度。
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效率低、污染重的燃煤小锅炉,逐步拆除已建燃煤小锅炉。
六、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十六)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
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完善新生产机动车环保型式核准制度,禁止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车辆的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
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速“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淘汰进程,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十七)完善机动车环境管理制度。
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对排放不达标车辆进行专项整治。
依法加强对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机动车环保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有利于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税费政策。
(十八)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
推进车用燃油低硫化,加快炼油设施改造步伐,增加优质车用燃油市场供应。
尽快制定并实施国家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标准和车用燃油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强化车用燃油清净剂核准管理。
(十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公共汽、电车专用道(路)并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
改善居民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