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鹅掌楸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的纵向变化规律_时留新
杂交鹅掌楸材性、纤维特性及制浆性能研究

综纤 维素 含量 按 G / 671.95测 定 ;聚戊 糖含 量采 用 高效 液相色 谱 仪 ( in L B T2 7 . 19 0 Agl t e HP C
1 0 )测 定 :脱 抽提 物 木粉 先用 7 %浓硫 酸润 胀 ,再用 4 20 2 %稀 硫酸 水解 ,水解 液 用 HP C分 L
鹅 掌楸 苗木 生 产 的规模 化 ,并 在南 京 、安 徽 、浙 江 、福建 和 湖北 等地 建立 了苗 木 繁育 基地 【。 2 J
杂 交鹅 掌楸 生 长迅速 、树体 高 大 ,叶形 奇特 ,主干 通直 圆满 ,出材 率 高 ,不仅 具有 较 高 的观 赏 价值 ,还 可 作 为优 良的工业 用树 种 【。本研 究 对树 龄 5年 的杂 交 鹅掌楸 试 验林 材 的材性 、 3 ] 纤 维形 态 、化学 组成 和制 浆 性 能等进 行 分析 和研 究 ,旨在 为制 浆造 纸用 材提 供 参考 ,同时为
白。木 材气 干 密度 0 7 /m3 . 2 gc ,与杨 木 和桉 木等 目前 常用 阔 叶木制 浆用 材相 近 。木材 密度 4 是 评价 制浆 造 纸用 材 的关键 参 数之 一 , 材密 度 的大 小直接 影 响化学 制浆 药液 渗透 性 能和机 木
械 磨 浆 能耗 ,密度 过大 则蒸 煮 时药液 渗 透 困难 ,磨浆 能耗 相对较 高 。同时 ,木 材密 度也 影 响
文章编号 :10 -4 52 1)40 2 -6 0 48 0 (0 10 —0 80
杂交鹅 掌楸材 性 、纤维特 性及制 浆性 能研 究
吴淑 芳 , 张 留伟 , 蔡伟健 , 喻 正发
( . 京林业大学 江 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 点实验室 ,江 苏 南京 20 3 ; 1南 10 7 2 南京林业 大学 森林 资源 与环境 学院,江苏 南 京 2 0 3 ; . 10 7
杂交鹅掌楸的生长调查与家系选择

王章荣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杂交鹅掌楸 20年生时树高、胸径、 材积的 杂 种 优 势 分 别 达 到 20.79%、69.59%、232.13% 。 [5] 杂交育种是植物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是目 前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之一,在杂交鹅掌楸家系生长性状的 遗传变异方面,李周崎等研究表明杂交鹅掌楸的苗高性状,家 系平均变异系数为 29.16%、家系内平均变幅为 2.31m,在地 径性状上,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 31.87%、家系内平均变幅为 2.63cm[6]。张武兆等对 15年生鹅掌楸杂交子代生长测定结 果表明,鹅掌楸杂种优势非常明显,胸径年生长量达 2cm,树 高年生长量 1m以上[7]。李火根等研究认为,北美鹅掌楸胸 径、树高早期增速较快,进入中壮龄阶段竞争加剧,个体间分 化增大[8]。李斌等研究认为,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 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对环境反映 灵敏,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9]。刘洪谬等研究 表明,与中国鹅掌楸相比,杂交鹅掌楸 12年时树高、胸径和材 积的杂种 优势 分 别达 到 35% ~53%、30% ~83%、129% ~ 411%[10]。张晓飞等研究发现,无论是苗期还是幼龄期,鹅掌 揪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交互 作用,不同组合的遗传稳定性差异显著[11]。杂交鹅掌楸子代 家系的遗传变异丰富,对环境响应差异明显,基于杂交鹅掌楸 家系间的变异进行优良家系选育,必要而且可行。
杂交鹅掌楸是中国和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树种,具备北 美鹅掌楸的快速生长和中国鹅掌楸对环境灵敏度高的特性。
收稿日期:2018-1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编号:LYKJ[2017]42);
江苏省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编号:BE2017376);江苏省青蓝工程项 目;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工程中心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 设工程项目(PAPD)。 作者简介:肖保荣(1969—),男,浙江安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 种苗研究。E-mail:277854575@qq.com。 通信作者:陈金慧,教授,主要从事鹅掌楸体胚再生研究、细胞工程和 基因工程研究。E-mail:chenjh@njfu.edu.cn。
219470444_落叶阔叶树种的生态栽培技术(八)

落叶阔叶树种的生态栽培技术(八)杂交鹅掌楸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 )为木兰科(Magnoliaceae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落叶大乔木,是以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人工杂交选育的杂交品种。
主干通直高大,叶形似马褂。
杂交种适应性优于两个原种,适于长江流域,也能用于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以及北京等地作为园林绿化栽植。
系速生珍贵用材与城镇园林观赏树种,生长迅速,具有抗烟尘、抗二氧化硫能力强,无病虫害等优势,木材淡红褐色、纹理结构细致,韧性好且易加工,少变形,是高档家具的优质用材;夏季枝繁叶茂、绿荫如盖,秋季树叶金黄,冬季落叶迟,是重要的彩叶树种,可广泛应用于庭院、公园、道路及厂区绿化。
品种选择:山地营造人工林或绿化观赏栽培需应用经国家或省审定的优良品种,如‘浙选优良家系20025’或浙江安吉龙山杂交鹅掌楸种子园种子等。
立地选择:杂交鹅掌楸适应性广,培育50厘米以上的大径材鹅掌楸珍贵用材宜选择中、下坡,沟谷两侧或河边台地等土壤深厚、肥沃的山地造林,或选择土壤深厚的平原地种植。
作为园林绿化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栽培模式:作为珍贵大径材用材林栽培,宜选用混交造林模式,初植密度100株/亩左右。
可使用大块状、行间或株间混交,按1∶1混交比例配置。
混交树种有杉木、杂交松等工业速生用材树种或闽楠、浙江楠、江南油杉、赤皮青冈等常绿阔叶树种。
种苗规格:营建用材林宜选用1年生容器苗,要求苗高80厘米、地径1厘米以上;作为城镇园林绿化用苗,宜选用3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或米径5厘米以上规格土球大苗。
移栽米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苗),需提前一年截根处理,以增加土球的侧根数量。
种植技术:山地造林需清理杂灌,带状、块状整地,种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施基肥(复合肥0.2—0.25千克/穴)。
适宜晚秋落叶后至春季长叶前栽植,容器苗造林可适当延后;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栽培,挖穴大小依苗木规格而定,施足基肥,强化水肥管理;非落叶期移栽时,需摘除50%以上的小枝、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并适度遮阴以确保成活。
鹅掌楸生理生态研究现状综述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生理生态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木兰科鹅掌楸属,目前仅存2个物种,即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中国鹅掌楸是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国内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但对鹅掌楸生理生态研究的较少,本文将从鹅掌楸生殖生理生态、生长生理生态、光合生理生态、逆境生理生态、林分生理生态等五个方面介绍鹅掌楸生理生态研究的概况。
同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未来研究的重点,促进中国鹅掌楸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国鹅掌楸;生理生态;研究拓展Research Review on Physiologic and Ecologic Characteristicsof Liriodendron chinenseAbstract Magnoliaceae Liriodendron has,only two species at present,which are Liriodendron chinense and 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riodendron chinense is the secondary national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many domestic scholars have done research on it. But the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is less.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advance on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ecology,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ecology,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ecology,stress physiological ecology,forest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has explored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promot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Liriodendron Chinese.Key words Liriodendron chinense; physiological ecology; study prospect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 Sarg.)又称马褂木、鸭脚木、九层皮、枫荷树等,属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属(Liriodendron)的残遗树种[1]。
园林植物新品种-鹅掌楸

据调查中国的11个省84个县有鹅掌楸自然分布,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但一般东部、中南部较分散,而西部相对较集中。
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先后栽种到河南、湖北、湖南、山东、陕西、北京等省市部分地区,普遍生长良好。
如河南商城县引种栽植的鹅掌楸,25年生树高已达25m,胸径35cm,西安植物园引种的鹅掌楸,3年生树高为2.55m,地径3.6cm,并能安全越冬;湖南省汉寿县从南京林业大学引种的杂种鹅掌楸7个家系,生长良好,10年生平均树高达15.01-15.42m,平均胸径24.73-26.65cm,单株平均材积为0.3374-0.4069立方米;北京植物园和中国林科院内早期引种的杂种鹅掌楸,不仅生长较好,而且已正常开花。
以上都表明鹅掌楸和杂种鹅掌楸适合额栽种的范围较广,已远远超出罗勒原有自然分布区。
保护价值鹅掌楸为古老的遗植物,在日本、格陵兰、意大利和法国的白纪地层中均发现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纪本属尚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到第四纪冰期才大部分绝灭,现仅残存鹅掌揪和北美鹅掌楸两种,成为东亚与北美洲际间断分布的典型实例,对古植物学系统学有重要科研价值,绿树浓荫,叶形奇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材淡红褐色,轻软适中,纹理清晰,结构细致,轻而强韧,硬度适中,是胶合板的理想原料,也是制家具、缝纫机板、收音机壳与室内装修的良材,但抗腐力弱。
奥运价值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孜孜不倦地实验了40多年,终于让定居美国的鹅掌楸,与咱们“中国的郁金香”产下了壮壮实实的混血儿。
由用同属木兰科鹅掌楸的中国鹅掌楸“母本”与美国鹅掌楸“父亲”杂交而成,才被培育成为了“奥运树”马褂木的,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呢。
都说混血儿特别漂亮,还真不假,2008年的奥运会,就指定了要它去装点门面。
不过,同是远古的孑遗植物,与无限风光的水杉、银杏相比,鹅掌楸还是有些吃亏了。
因为同期的植物,比如银杏等,早已声名显赫,向着国树的地位进发了,而鹅掌楸却还在为入选了奥运树种而兴奋呢。
福建高二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生物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同源染色体是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任意两条染色体C.形态、大小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2.下列关于建构模型或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建构了物理模型D.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3.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包括酶)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5.下图表示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6.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7.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碱基数是n/2个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8.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B.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C.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D.特纳氏综合症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生物多样性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群落多样性10.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A.甲:AaBb乙:AAaBbbB.甲:AaaaBBbb乙:AaBBC.甲:AAaaBbbb乙:AaaBBbD.甲:AaaBbb乙:AAaaBbbb1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A.12%B.9%C.6%D.4.5%12.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鹅掌楸种间杂交组合叶芽发育时期基因表达的差异

鹅掌楸种间杂交组合叶芽发育时期基因表达的差异李帅;徐进;李火根;施季森【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9)005【摘要】以鹅掌楸属植物正反交2个组合为材料,利用DDRT-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2组合总条带表达数都是在生长旺盛期最大,休眠期次之,萌动期最小.杂种鹅掌楸H×M和BM×J的双亲共沉默型(Ⅰ)、杂种特异表达型(Ⅱ)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单亲表达一致型(Ⅲ)、单亲表达沉默型(Ⅳ)在不同生长时期均无显著差异.杂种鹅掌楸H×M和BM×J不同基因差异表达模型(Ⅰ、Ⅱ、Ⅲ、Ⅳ)在萌动期、生长旺盛期、休眠期都存在显著差异.【总页数】3页(P1-3)【作者】李帅;徐进;李火根;施季森【作者单位】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2;S792.21【相关文献】1.cDNA-AFLP分析不同发育时期蓖麻种子脂肪酸差异基因表达的关键技术 [J], 陈晓凤;黄凤兰;赵永;姜桐桐;李佳会;周婷婷;常旭丰;刘佳琪2.海岛棉与陆地棉不同纤维发育时期苯丙烷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比较 [J], 吕淑萍;李波;李晓东;杨洋;范玲3.红莲优6号杂交水稻与亲本三系不同发育时期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J], 张义平;陈学峰;熊建华;朱英国4.不同优势抗虫棉杂交组合不同生育期基因表达差异初探 [J], 邢朝柱;喻树迅;赵云雷;郭立平;张献龙;苗成朵;王海林5.鹅掌楸属植物生长旺盛期叶芽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分析 [J], 徐进;李帅;李火根;施季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7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七变异、育种和进化构建知识体系·串联主干知识■核心要点清误····························································三种可遗传的变异1.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提示: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隐性突变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时一般不遗传给后代,发生在配子中时,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是定向的。
(×)提示: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
3.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提示: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4.DNA分子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提示: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改变,DNA分子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一般属于基因突变.5.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
(√) 6.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提示:蜂王是二倍体,其卵细胞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可育.7.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单倍体加倍为正常的纯合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纤维形态分析
取 1 g 试样置于试管内,加入适量蒸馏水反复 煮沸至试样下沉。随后加入少量 35% 硝酸和氯酸 钾,再次煮沸至试样变白,用蒸馏水洗涤、煮沸、 过滤后稀释。加入 2 滴 2% 番红染液即成纤维解 离样品。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采用莱卡光学 显微镜和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参照 GB/T 103361989,利用南京林业大学开发的 FMS-2000A 纤维 形态测量系统采样测定。每个试样均测定 250 根 纤维,取平均值计算长宽比和壁腔比。
图 4 杂交鹅掌楸纵向上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Fig. 4 Changes of lignin content along tre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图 5 为杂交鹅掌楸综纤维素及戊聚糖含量在 纵向高度方向上的变化情况。与木质素的变化情 况相反,在顶端的新生纤维中含有较多的综纤维 素。在取样高度 9 m 以下,由于生长年限较长, 木质化程度明显,综纤维素含量减少。同样,在
杂 交 鹅 掌 楸 Liriodendron hybrids 是 以 鹅 掌 楸 属 Liriodendron 两 个 现 存 种( 中 国 马 褂 木 L.chinense (Hemsl) Sarg. 和北美鹅掌楸 L.tulipifera L.)为亲本创造的种间杂种,由我国著名林木育种 学家叶培忠教授于 1963 年首次育成 [1]。与其亲本 相比,该杂种在生长速度和抗逆性状等方面均表 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杂交鹅掌楸生长迅速、体 型高大、叶形奇特,树干通直圆满,出材率高, 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可作为重要的用 材树种和城市绿化树种 [2-3]。针对鹅掌楸自身繁殖
Abstract: The variations of fiber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Liriodendron hybrids alo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were studied,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ast-growing broadleaf timber commonly used in pulping and papermak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ngth-width ratio of the fibers increased with the rise of growing years, and the cell wall-lumen ratio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declined slightly after 8~9 years. The L. hybrid had the optimum fiber morphology after 8~9 years; In contrast to other fast-growing wood, such as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and Eucalyptus, and the extractive content of L. hybrids was lower, its ash content was less than 1%, the holocellulose, lignin and pentosan contents were 82.39%, 22.71% and 14.02%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pulping to get pulp with higher yield; Meanwhile, the L. hybrids were similar to Masson pine in length-width ratio, cell wall-lumen ratio and fiber long and flexible, so it is an excellent commercial forest for pulping and bio-refinery. Key words: Liriodendron hybrids; wood property; lignin; fiber morphology; chemical component
1.3 化学成分分析
筛选的 40 ~ 60 目的木粉分别按照 Tappi 标准 测定,苯醇抽提物含量参照 Tappi T204 cm-97;灰 分含量参照 Tappi T211 om-02;综纤维素含量参照 Tappi useful method T249;戊聚糖含量参照 Tappi T223 cm-01;Klason 木 质 素 含 量 参 照 Tappi T222 om-02;酸溶木素含量参照 Tappi T13 wd-74。
SHI Liu-xin, JIN Rong-rong, LIANG Cong-cong, ZHAI Hua-min
(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 of Pulp and Pap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Jianhshu, China)
着取样高度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这说明在取样 高度较高的顶端,新生纤维中抽提物及灰分含量均 较少。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所形成的树脂含量增 加,无机物也逐渐累积。在纵向高度 9 m 到树干顶 端中所含有的抽提物和灰分均维持在较低值,不会 引起造纸过程中树脂障碍和黑液回收的硅干扰。
第8期
图 3 杂交鹅掌楸纵向高度方向上灰分及抽提物含量的变化 Fig. 3 Changes of ash and extractive contents along tre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在距地面 1.5 m 位置取一圆盘,按年轮分别取 24 个样,劈成火柴杆大小的木条,分析其在横向 生长过程中的纤维形态变化。
较低。从顶部到底部,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纤 维壁腔比逐步增大,到达一定值后相对稳定。在 底 部 0 ~ 7.5 m 之 间, 其 壁 腔 比 稳 定 在 0.58 ~ 0.60 之间。
第 33 卷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学报
7
1 原料与方法
1.1 原料及取样
在纵向上对 26 a 生的杂交鹅掌楸以 1.5 m 为 间距取样,共 10 个样,劈成火柴杆大小的木条, 分析其在纵向生长过程中的纤维形态变化。同时 在相同部位取样,将其粉碎筛选取 40 ~ 60 目(0.25 ~ 0.38 mm)的木粉,分析其化学组成变化。
2.2 化学组成在纵向的变化规律
图 3 所示为杂交鹅掌楸灰分及抽提物含量在纵 向高度方向上的变化情况。灰分及抽提物含量均随
杂交鹅掌楸在纵向高度方向上,其长宽比从 底部到顶部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如图 1 所示。木 材底部为多年生纤维,纤维已成熟,在 0 ~ 7.5 m 间其长宽比较为稳定,长宽比在 74 ~ 77 之间。 顶部为新生纤维,纤维在宽度方向上与成熟纤维 尺寸相仿,但在长度上要小的多。越靠近底部, 纤维越长,长宽比越大。但即使在最顶部的新生 纤维,其长宽比仍大于 60,为优质的造纸用材。 杂交鹅掌楸纤维壁腔比在纵向高度方向上的变异 规律与长宽比的变异规律类似。顶部新生纤维由 于细胞腔较大,细胞壁尚未长成,其壁腔比相对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为深刻了解杂交鹅掌楸的纤维和化学组成特性,系统分析了多年生杂交鹅掌楸在纵横向生长过程中的
纤维形态及木材化学组成的变化,并与制浆造纸常用速生阔叶材(三倍体毛白杨、桉木)和马尾松就纤维形态
与化学组成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鹅掌楸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纵向纤维长宽比变大,壁腔比
杂交鹅掌楸木质素在纵向高度方向上的变异 情况如图 4 所示。在纵向较高取样点处的纤维含 有较低的 Klason 木质素和总木质素。随着生产年 限的增加,纤维开始木质化,木质素逐渐增加, 越靠近底部的纤维中含有较高的木质素含量。但 即使对 26 a 生的杂交鹅掌楸,其底部的木质素含 量也不超过 24%,不会明显增加脱木质素的负荷 及化学品消耗。
2 结果与讨论
2.1 纤维形态在纵横向的变化规律
图 1 杂交鹅掌楸纵向纤维长宽比及壁腔比的变化 Fig. 1 Changes of length-width ratio and cell wall-lumen
ratio along tre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增加 [9]。杂交鹅掌楸生长 8 ~ 9 a 后,其径向上长宽 比趋于稳定,长宽比稳定在 75 左右。杂交鹅掌楸在 径向上其壁腔比随树龄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 的趋势,见图 2。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细胞壁厚 度逐步增加。在 8 ~ 9 a 的时候其壁腔比也趋向于 稳定。生长年限超过 20 a 后,由于木质化程度增加, 其壁腔比又略有减少,但壁腔比仍大于 0.50。
的造纸、木质纤维生物利用新原料。
关键词:杂交鹅掌楸;材性;木质素;纤维形态;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S79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3X(2013)08-0006-04
Changing laws of fiber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nent of Liriodendron hybrids along tre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第 33 卷 第 8 期 2013 年 8 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Vol. 33 No. 8 Aug. 2013
杂交鹅掌楸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的纵向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