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的故事

合集下载

铅笔的由来故事讲解

铅笔的由来故事讲解

铅笔的由来故事讲解从前有个小城市,里面住着很多小孩子,他们都喜欢画画。

可是,小镇的孩子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没有合适的工具来画画。

有一天,一位聪明的老师来到了小城市,他看到了孩子们的困扰,决定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老师找到了一种木材,将它切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长方形。

但是,这样的木块不能直接用来画画,老师不知所措。

此时,一位聪明的孩子跳了出来。

他说:“老师,我们可以用一种东西来包裹这些木块!”老师好奇地问:“那是什么?”孩子调皮地笑着说:“就是一种黏合剂!”老师眉头一皱,好奇地问:“黏合剂是什么?”孩子解释道:“黏合剂可以把不同的东西黏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木块固定在一起,变成一个可以用来画画的工具。

”老师点了点头,他明白了孩子的意思。

好奇的孩子开始试验起来。

他将黏合剂涂在一小段木块上,然后把另一块木块粘在上面。

等黏合剂干了以后,他非常高兴地发现这两个木块已经黏在一起了。

于是,他又继续涂抹黏合剂,并将其他的木块一片片地黏在一起。

很快,一个木头的长条就形成了。

然后,孩子开始把木头长条削尖,用刀子把两头的部分切成尖尖的小块。

接着,他们用砂纸将木头修整得更加光滑。

最后,他们用刀子在木头上刻上一串数字,表示这是第一支铅笔。

孩子们高兴地试用了第一支铅笔,发现它非常好用。

于是,他们把这个发明告诉了其他小朋友,大家都纷纷开始制作自己的铅笔。

很快,整个小镇都弥漫着铅笔的香味。

孩子们可以用铅笔来画画,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绘画水平日益提高。

这个小城市的铅笔制造工坊也因此成为知名的地方。

人们从各地前来参观,购买这些优质的铅笔。

小镇不再只是个偏远的地方,而是成为了艺术的热门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铅笔逐渐发展成了不同种类和形状。

有细细的铅笔适合做精细的绘画,有粗粗的铅笔适合做大胆的涂鸦。

还有一些特殊的铅笔,可以涂写在黑板上,方便老师们教导学生。

铅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经济学]铅笔的故事

[经济学]铅笔的故事

铅笔的故事作者:伦纳德·里德翻译:秋风我是一支铅笔——最普通的木杆铅笔,只要是能读会写的男女老少都最再熟悉不过的铅笔。

写字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业余爱好;那是我的全部工作所在。

你肯定有点奇怪,我干嘛要搞一个什么家谱。

好吧,我来解释一下,嗯,首先,因为我的故事很有趣。

其次,我是一件神秘的东西——要比树木、比日落、甚至比闪电要神秘多了。

不过,很不幸,那些用我的人把我看得平淡无奇,就好象我完全是自己钻出来的,一点背景都不需要。

这种目空一切的心态把我归入大路货的档次。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伤痛的错误,而如果人们一直犯这种错误,难免会出乱子。

因为,博学的G.K.Chesterton曾经说过:“我们会因为缺乏好奇而毁灭,而不会因为期望奇迹而毁灭。

”我,铅笔,尽管看起来平平凡凡,但是也值得你探索和敬畏,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事实上,如果你能理解我的心——唉,这对不管什么人来说,恐怕都是过高的要求——如果你能认识到我所蕴涵的那些不可思议之处,你就会愿意努力维护人们正在不幸地丧失的自由。

我可以教给你们一些深刻的教训。

而且我教给你的教训,要比汽车、飞机或者是洗碗机还要深刻——这恰恰是因为,我看起来是这么地简单。

简单?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人能了解我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这听起来实在有点荒唐,是不是?尤其是当我们得知,在美国,每年要生产15亿支我,就更荒唐了。

把我拿起来仔细端详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没有多少东西——也就是些木头,漆,印制的标签,石墨,一丁点金属,还有一块橡皮。

数不清的前身你不能把你的家族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同样,我也不大可能叫得出我的所有前身的名字,并对其作出解释。

不过,我想尽可能地列出来,让你对我的背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好有个认识。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

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

再想想制造看法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

一支铅笔的故事

一支铅笔的故事

一支铅笔的故事铅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文具用品,它看似平凡,却承载了许多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支铅笔的故事吧。

铅笔的故事要从它的诞生说起。

铅笔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人们用银、铅等金属制成的笔来书写,后来发展到用木片包裹石墨来书写。

直到16世纪,铅笔的现代形式才逐渐成型,成为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

铅笔的故事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内心世界”——石墨。

石墨是铅笔的灵魂,它负责在纸张上留下痕迹,记录我们的思绪和文字。

石墨的特性是软硬适中,不易磨损,可以在纸上流畅书写。

正是因为这种特性,铅笔才成为了人们书写的首选工具之一。

铅笔的故事还与它的外表有关。

一支普通的铅笔,外观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设计者的智慧。

铅笔的外壳通常由木头制成,木头的质地、长度、直径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选择,以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加舒适地握住铅笔,书写起来更加方便。

铅笔的故事还与它的用途息息相关。

铅笔可以用来书写、绘画、标记、勾画等,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在学校、办公室,还是在家中,铅笔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铅笔的故事还与它的“一生”有关。

一支铅笔的寿命并不长,它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用完,然后被丢弃。

但即便如此,铅笔也默默地承载了我们的思绪和文字,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变化。

铅笔的故事,不仅仅是它的历史、结构、用途,更是它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它记录了我们的点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一支铅笔,看似平凡,却有着丰富的故事。

让我们珍惜每一支铅笔,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具用品,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们思想和情感的载体。

愿每一支铅笔都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关于铅笔的神话故事

关于铅笔的神话故事

关于铅笔的神话故事曾经有一把铅笔,它在众多文具中独树一帜,被一些人奉为神器。

它的身姿纤细,外表朴素,却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魔力。

铅笔不仅成为孩童们学习和创意的好伴侣,更是一种寓意。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铅笔的神话故事,探寻它背后的魅力。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绘画家名叫杨柳树。

他笔下的画作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能令人心驰神往,仿佛置身其中。

他的画笔非常普通,但他的确是一位天才艺术家。

有人质疑他的才华来自何处,杨柳树则微笑回答:“是我的铅笔。

”那支铅笔看起来普普通通,并没有金碧辉煌的外表,却能通过艺术家的手臂流淌出无限的魔力。

每当杨柳树用铅笔勾勒山的轮廓,山便在画布上逐渐显露出雄伟山脉的轮廓;每当他用铅笔描绘人物的眼睛,眼神便仿佛有了生命,与观者心灵对视。

杨柳树的铅笔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让人们开始怀疑它所拥有的源泉。

有人说这支铅笔是从上古神仙手中传承下来的,而杨柳树是他们所选的继承者。

也有人说,这支铅笔拥有特殊的铅矿,蕴含着大地的能量。

妇女则认为,是杨柳树的笔下将铅笔变得有灵性。

但这些都只是传闻,没有确凿的证据。

杨柳树对于那支铅笔的依赖与推崇越来越高,甚至有一次他在画画时,意外将那支铅笔断了,心痛不已。

但他没有放弃,将断掉的笔头重新接上,继续画画。

奇迹出现了,这支断裂的铅笔成为了杨柳树最喜欢的画笔,画出的作品更加细腻动人。

这一事件让人们开始更加热爱铅笔,认为它是会修复自己的,有着无尽的魔力。

久而久之,铅笔被赋予了强大的寓意,成为力量和希望的象征。

人们开始在重要考试前,为自己带上铅笔,期待铅笔能帮助他们获得好成绩。

在这个神奇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铅笔的虔诚和崇拜。

虽然铅笔只是一种日常用品,但它却被赋予了巨大的力量和意义。

这反映了人类对于创造力和希望的渴望,以及对于神奇艺术的向往。

铅笔的魔力并不仅仅限于故事中的神话,它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闪耀着光芒。

铅笔作为最古老、最简单的写作工具之一,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铅笔的故事作文

铅笔的故事作文

铅笔的故事作文铅笔的故事。

铅笔,是我们每个人童年时期最熟悉的工具之一。

它陪伴我们度过了无数个写字练习、作业和绘画的时光。

铅笔虽然看似普通,但它的故事却是丰富多彩的。

铅笔最初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写字工具。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使用一种由铅制成的笔来书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铅笔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从最初的铅制笔芯到后来的木制外壳,再到现在常见的木制外壳和石墨笔芯的组合,铅笔的形态和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铅笔的故事还可以从它的用途和意义来展开。

在古代,铅笔是贵族和文人必备的书写工具,而在现代,它则成为了大众化的文具用品。

无论是学生、办公人员还是艺术家,铅笔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不仅可以书写、绘画,还可以勾勒出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除此之外,铅笔还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它的橡皮擦可以帮我们纠正错误,让我们有机会重新书写;它的笔芯可以通过削尖创造出不同粗细的线条,让我们有更多的表现空间。

铅笔的故事还可以延伸到它的外观和包装,每一支铅笔都有着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包装形式,这些都是铅笔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铅笔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故事。

它见证了我们从无知无觉到渐渐懂事,从涂鸦到字正腔圆的成长历程。

它也见证了我们在书写和绘画中的点滴进步,以及在错误和挫折中的成长与坚持。

铅笔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故事。

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我们心灵和思想的载体。

它的故事,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续下去,直到永远。

它的故事,也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部分。

让我们珍惜铅笔,珍惜它背后的故事,因为它不仅是一支铅笔,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伙伴和见证者。

[经济学]铅笔的故事

[经济学]铅笔的故事

[经济学]铅笔的故事
在西欧,铅笔的研发可以追溯到公元1706年,当时德国发明家Basiliusinfiniti把
铅封在一根木棍里,这就是铅笔的原型了。

但是,它不够好用,在画画绘图时只能绘出朦
胧的线条,而不能产生加深和变化的效果,甚至有时它都打不开封口,因为铅子就是金属,不像今天的软性直尺。

从那时起,人们一直在想办法改进铅笔的功能,但是一直没有真正能够提高使用体验
的发明。

直到1829年,托马斯·狄德和他的兄弟费利西斯·狄德,在英国制造出了最初
的有效铅笔,它结合了铅和木棒,经过改进,笔尖变得细腻,线条可以变深浓,可以更精
确地画出图像,这对当时的艺术家和绘图师们来说是大大的福音。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铅笔的生产工艺得到了提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更加便宜,从此便人人都能拥有铅笔毫无压力。

19世纪初,伊丽莎白·狄德把一种更好的粉末填充到了木棒里,笔尖把它溶解,这样,笔尖就足够软了,可以写出柔和更精细的线条。

而到20世纪,各种材质的铅笔,如木林、塑料、橡胶等成型,铅笔也从只是基督宗教社会的必备
文具变成了普及的文具之一,最终让我们的文字诗歌等都有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铅笔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具,它既拥有它的尊贵历史,也为现
代的文字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它的存在,让我们的童年得以流逝,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
记录自己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接近creativity,传承美好。

铅笔是艺术家,也是故事讲述者,它在把我们的文字记录下来的同时,也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一页。

铅笔、橡皮、转笔刀的故事

铅笔、橡皮、转笔刀的故事

铅笔、橡皮、转笔刀的故事篇一:铅笔的故事从前有一支普通的铅笔,它被命运带到了一个写作比赛的舞台上。

铅笔看到其他的竞争者都是精美的毛笔或者漂亮的钢笔,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自卑感。

但是,铅笔没有放弃,它用尽全力写下了一篇关于希望和勇气的作文,这让评委们为之动容并赞叹不已。

最后,铅笔意外地获得了第一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外表如何,只要我们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我们都能取得成功。

篇二:橡皮的故事一只名叫Rubber的橡皮因为外形与众不同而被其他橡皮欺负,大家都嘲笑他是“长方形”。

然而,Rubber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他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每次被使用时都能很好地擦拭错误。

Rubber的积极态度感染了其他橡皮,他们也开始尊重Rubber的不同。

从此以后,大家都变得友善相处,并彼此帮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要因为外表的不同而歧视或排斥他人。

篇三:转笔刀的故事转笔刀是一个非常机智和聪明的小道具。

它总是能轻松地帮助铅笔削尖,让铅笔更加利索地写字。

一天,班级里的一支新铅笔登场了,但是它却过于骄傲自大,认为自己不需要转笔刀的帮助。

结果,铅笔并没有写出美丽的字迹,而是一团糟。

转笔刀看在眼里,心生一计。

它主动找到这支铅笔,谦逊地说:“我可以帮助你削尖,让你的字迹更加美观。

” 铅笔恍然大悟,他接受了转笔刀的建议并道谢。

从那以后,铅笔每次写字都要求转笔刀的帮助,最后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接受他人的帮助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出色。

篇四:铅笔的冒险之旅一只勇敢的铅笔决定踏上一次冒险之旅,他愿意亲自探索一个广阔的世界。

他路过森林、穿越河流,最终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山洞。

在山洞中,铅笔见到了一群友善的动物,它们邀请铅笔一起探险。

铅笔通过山洞的暗道,发现了一块金色的宝藏。

但当他想要把宝藏带回家时,却发现它太重了,无法搬动。

这时,铅笔发现了一根大海螺壳,他用大海螺壳做成了一个小车,最终成功地将宝藏带回了家。

大班《铅笔的故事》故事内容(一)

大班《铅笔的故事》故事内容(一)

大班《铅笔的故事》故事内容(一)
大班《铅笔的故事》故事内容
简介
•《铅笔的故事》是大班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铅笔的视角讲述了它从制造到使用的历程。

制造
•铅笔由木头和石墨组成,制作过程经历了多个环节:
1.选择优质的木材。

2.将木材削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

3.弯曲成笔的形状。

4.将石墨嵌入笔身,固定好。

功能
•铅笔的主要功能是书写和绘画,它的特点包括:
–柔软的笔触,易于控制。

–可以通过调整用力的大小来实现不同粗细的线条。

–铅芯可替换,延长使用寿命。

使用
•铅笔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握笔方式:正确握笔可以使书写更加轻松,常用的握笔方式有三指握和四指握。

–书写姿势:坐姿端正,纸张放在桌面上,使手臂放松自然。

–保养和保护:使用后要放回铅笔盒中,避免损坏或丢失。

结语
•通过《铅笔的故事》,我们了解了铅笔的制作过程、功能和使用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爱惜好自己的铅笔,用它们创造更多美丽的
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会因为缺乏好奇而毁灭,而不会因为期望奇迹而毁灭。

”-----名人名言铅笔的故事我,铅笔,尽管看起来平平凡凡,但是也值得你探索和敬畏,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事实上,如果你能理解我的心——唉,这对不管什么人来说,恐怕都是过高的要求——如果你能认识到我所蕴涵的那些不可思议之处,你就会愿意努力维护人们正在不幸地丧失的自由。

我可以教给你们一些深刻的教训。

而且我教给你的教训,要比汽车、飞机或者是洗碗机还要深刻——这恰恰是因为,我看起来是这么地简单。

简单?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人能了解我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这听起来实在有点荒唐,是不是?尤其是当我们得知,在美国,每年要生产15亿支我,就更荒唐了。

把我拿起来仔细端详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没有多少东西——也就是些木头,漆,印制的标签,石墨,一丁点金属,还有一块橡皮。

数不清的前身你不能把你的家族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同样,我也不大可能叫得出我的所有前身的名字,并对其作出解释。

不过,我想尽可能地列出来,让你对我的背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好有个认识。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

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

再想想制造看法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

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圆木被装船运输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莱安德罗。

你能想象得出制造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的那些人,和那些修筑和安装送我到那里的整个交通体系的人们吗?这无数的人,也都是我的前身。

想想圣莱安德罗的木材加工厂。

雪松圆木被切割成铅笔那么长的薄板条,只有1/4英寸厚。

要在烘干炉内将这些板条烘干,然而,涂上颜色,就像妇女们往脸上涂脂抹粉一个道理。

人们喜欢我看起来漂漂亮亮的,不喜欢我煞白的模样。

板条上蜡,然后再烘干。

制造颜料,烘干需要的热量,照明,电力,传动带,电动机,一家工厂所需要的一切设备,等等,所有这一切需要多少技能? 工厂里的清洁工也算我的前身吗?不错,还应该包括那些向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的电站大坝浇铸水泥的人!因为,正是这些发电站向工厂供应了电力。

不要忘了那些或早或晚在薄板条穿州越县的运输过程中——每车装60吨——出了一份力的人们。

现在,到了铅笔制造厂——这样的工厂在机械设备和厂房建筑上要投入400万美元,这一切资本,都是我的生身父母们通过省吃俭用才积累下来的。

一台很复杂的机器在每根板条上开出八条细槽,之后,再由一台机器在另外的板条上铺设笔芯,用胶水粘住,然后,放到其他的板条上面——可以说,做成了一块笔芯三明治。

再由机器切割这“牢牢粘在一起的木头”三明治,我跟七位兄弟就诞生了。

我的“铅笔芯”本身——它其实根本就不含铅——就相当复杂。

石墨开采自锡兰。

想想那些矿工和制造他们所用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制作用轮船运输石墨的纸袋子的工人,还有那些装船的人,还有那些造船的人。

甚至,守护沿途灯塔的人也为我的诞生出了一把力——还有港口的领航员们。

石墨要与产自密西西比河床的粘土混合,在精炼过程中,还要用到氢氧化铵。

然后,要添加增湿剂,比如经过磺酸盐处理的油脂——这是用动物脂肪与硫磺酸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

经过一道又一道机器,这些混合物最后看起来是在源源不断地挤出来——好象是从一台香肠研磨机中挤出来似的——按尺寸切断,晾干,再在华氏1850度的温度下烘烤数个小时。

为了提高其强度和顺滑性,还要用一种滚热的混合物处理铅笔芯,其中包括固体石蜡、经过氢化处理的天然脂肪和产自墨西哥的大戟石蜡。

我的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

你知道油漆的全部成分吗?谁能想到蓖麻子的种植者和蓖麻油的加工者也是我的前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确实都是。

啊,仅仅是把油漆调制成一种美丽的黄颜色的工序,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人们的技巧,就数不胜数了。

再看看标签。

那是炭黑跟树脂加热混合而形成的一张薄膜,请问,你知道怎么制造树脂吗,你知道炭黑是什么东西吗?我身上的那点金属——金属箍——是黄铜的。

想想那些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的人们吧,还有那些运用自己的技能,把这些自然的赐予物制作成闪闪发光的薄薄的黄铜片的人们。

金属箍上的黑圈是黑镍。

黑镍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用途?为什么在我的金属箍的中间部分没有黑镍,光这个问题,就得用上好多页纸才能回答清楚。

然后就是我那至高无上的王冠,在该行业中被人很粗俗地称之“塞子”,就是人们用来擦除用我犯下的错误的那个东西。

起擦除作用的那种成分叫做“硫化油胶”。

看起来像橡胶一样的东西,是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

与一般人想象的相反,橡胶则仅仅起粘合的作用。

在这儿,需要各种各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

浮石产自意大利,给“塞子”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无人知晓现在,还有谁对我前面提到的这种说法不服: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人完整地知道如何制造?事实上,有成百万参与了我的诞生过程,他们中没有谁能比别人知道得多一点。

你现在会说,我也扯得太远了,竟然把遥远的巴西的咖啡豆采摘工和其它地方的粮食种植者,也跟我的制作过程扯到一起。

这也未免太夸张了吧。

不过,我仍坚持我的说法。

在这成百万人中,每个人,哪怕是铅笔生产公司的总裁,所作出的贡献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实际知识(know-how)。

从实际知识的角度看,远在锡兰的石墨开采工与俄勒冈的伐木工之间的唯一区别,仅在于实际知识的类型不同。

不管是矿工还是伐木工,所作出的贡献都不比工厂中的化工师或油田工人——石蜡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更多。

这真是令人惊异的事:油田工人或化工师家,或石墨、粘土开采工,或者是制造轮船、火车、卡车的人,或者是操纵机器生产金属箍上的滚花的工人,或者是铅笔制造公司的总裁,所有这些人,都不是由于本人需要我而干自己的那份工作的。

很可能,他们每个人对我的需求都不如一年级小学生更殷切,事实上,在这无数的人中,有的人可能从来就没有见过铅笔,也根本不知道怎样使用铅笔。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我。

他们的动机也许是这样的:这成百万人中的每个人都明白,他可以因此而用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来换取自己需要或短缺的物品和服务。

在这些需要中,可能包括我,也可能不包括我。

无人主宰还有一件事就更令人称奇了:并没有一个主宰者来发号施令,或强制性地指挥生产我的这无数的生产活动。

一点都没有存在这种人物的迹象。

相反,我们发现,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这就是我在前面提过的神秘的东西。

据说,“只有上帝能造出一棵树”。

为什么我们同意这种说法,难道不是因为我们都明白,我们自己不可能造出一棵树来?事实上,我们甚至是否真能把一棵树说清楚?恐怕不能,我们只能描述一些表面现象。

比如,我们可以说,某种特定的分子结构表现出来就是一棵树。

然而,在人类中是否真的存在一些人,有能力记录,更不要说指挥使一棵树获得生命的分子的持续变化?这样的壮举,可实在是无法想象!我,铅笔,是种种奇迹的复杂的结合:树,锌,铜,石墨,等等等等。

然而,在这些大自然所显现的种种奇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非凡的奇迹: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在这各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只有上帝才能造树,因此我也坚持,正是上帝,才造出了我。

人是不可能指挥这成百上千万的实际知识聚集到一起造出我来的,就像他不可能把分子聚合到一起造出一棵树一样。

这就是当我在前面写下那句话时的用意所在:“如果你能认识到我所蕴涵的那些不可思议之处,你就会愿意努力维护人们正在不幸地丧失的自由”。

因为,如果人们认识到,这些实际知识会自然地,是的,会自动地组织成为创造性的、有效率的形态,从而对人的需求和要求作出反应——也就是说,不存在政府或任何强制性控制——那么,人们就掌握了自由的最本质的要素:对自由人的信心。

如果没有这种信心,也就不可能有自由。

一旦政府拥有了对创造性活动的垄断权,比如投递邮件,那么,绝大多数人就会相信,邮件本来就不可能由可以自由行动的人来有效地投递。

原因如下:每个人都承认,他本人并不知道如何做跟投递邮件有关部门的一切事情,他也承认,任何个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这些想法都是正确的。

没有任何个人拥有制造一支铅笔的充分的实际知识,同样,也不会有任何个人拥有在全国投递邮件的足够的实际知识。

而今,由于对自由人缺乏信心——没有意识到成百上千万人的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会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自然地、奇迹般地形成并彼此合作——人们就只能得出大错特错的结论:邮件只能由政府“掌管”来投递。

证据多的是假如我,铅笔,是唯一能够对世界上的男男女女们在可以自由尝试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何种成就提供证据的东西,那么,某人些信心不足,还情有可原,但是,证据多的是,都近在眼前,唾手可得。

与制造一辆汽车或者是一台计算机、一辆联合收割机等等成千上万的东西相比,投递邮件实在是最简单不过的事。

都是输送,可是,由于让人们自由地尝试,因此,他们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让人的声音传送到世界任何地方;事件还在进行之中,他们就可以把图象传送进每户人家中;他们可以在四个小时内把150名乘客从西雅图送到巴尔的摩;他们把天然气从得克萨斯州送进纽约某户人家炉中,收费之低,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还不要任何补贴;他们把四磅石油从波斯湾运到美国东海岸——差不多是绕地球半圈——所花的钱,比政府把一盎司重的信件送到街对面收的费用都要少!我教给人们的启示就是:让一切创造性的活力不受妨碍地发挥出来。

只须按照这一经验组织社会的运转即可。

社会的司法机构则应尽最大的努力清除一切妨碍这些活力发挥的障碍。

允许这些创造性的实际知识自由地流动。

要相信自由的男男女女会对看不见的手作出反应。

这种信念会得到证实的。

我,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一支铅笔,以我奇迹般的诞生过程证明了,这是一种实在可行的信念,就像太阳、雨雪、雪松树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实在而可信。

本文原题I, Pencil,刊于经济教育基金会(th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出版之Freeman杂志1958年12月号上。

作者Leonard E. Read (1898-1983)于1946年创立经济教育基金会,并担任主席至去世。

“I, Pencil“是他最著名的文章。

* 我的大名是Mongol 482,我的很多部件是在Eberhard Faber铅笔公司组装、制作和完成的。

===========================附:米尔顿•弗里德曼为本文写的导语伦纳•里德引人入胜的《铅笔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篇经典之作,它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