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摩擦力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复习: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高考物理复习: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课时精练
基础落实练
1.如图,手握一个水瓶,处于倾斜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松手时瓶容易滑下,是因为手和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变小 B.增大手的握力,瓶更难下滑,是因为瓶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保持瓶静止时的倾斜程度不变,增大握力,手对瓶的摩擦
力不变 D.手握瓶竖直静止时与倾斜静止时,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则结合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求出空沙桶的重力 √B.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D.可判断第50 s后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仍在车上)
在t=0时刻,力传感器显示拉力为2 N, 则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大小为2 N,由小车与空沙桶受力平 衡,可知空沙桶的重力也等于2 N, A选项正确; t=50 s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为3.5 N,同时小 车启动,说明沙子与沙桶总重力等于3.5 N,此时静摩擦力突变为滑 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 N,B、C选项正确; 此后由于沙子和沙桶总重力3.5 N大于滑动摩擦力3 N,故第50 s后小 车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选项错误.
例2 (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M 上放置物块m,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对题图甲:设物块m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而重力与 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 则物块m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C错误; 对题图乙:设物块m不受摩擦力,由于m匀速下滑,m必受力平衡, 若m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重力、 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受到与斜面 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D正确.

高考物理复习-摩擦力专题

高考物理复习-摩擦力专题

高考物理复习 摩擦力专题(附参考答案)一、 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 物体间直接接触 (2) 接触面粗糙(3) 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4)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四个条件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显然,两物体不接触,或虽接触但接触面是光滑的,则肯定不存在摩擦力.但满足(1)、(2)而缺少(3)、 (4)中的任意一条,也不会有摩擦力.如一块砖紧靠在竖直墙,放手后让其沿墙壁下滑,它满足条件(1)、(2)、(4),却不具备条件(3),即相互间无压力,故砖不可能受到摩擦力作用.又如,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它满足了条件(1)、 (2)、(3),缺少条件(4),当然也不存在摩擦力. 由于不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导致答题错误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例1 (1994年全国考题)如图1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綫运动,由此可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有可能是(A)=1μ 0,=2μ 0 (B) =1μ0,≠2μ 0 (C) ≠1μ0,=2μ0 (D) ≠1μ0,≠2μ0解析:本题中选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受推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地面对的摩擦力一定水平向左,故≠2μ 0,对A 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不受力,1μ可能为0,可能不为0。

正确答案为(B)、(D). 二、了解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接触性; (2)被动性.所谓接触性,即指物体受摩擦力作用物体间必直接接触(反之不一定成立)。

这种特点已经包括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里,这里不赘述。

对于摩擦力的被动性,现仔细阐述。

所谓被动性是指摩擦力随外界约束因素变化而变化.熟知的是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例2 (1992年全国考题)如图2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1F 、2F 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图2处于静止状态,其中1F =10N 、2F =2N ,若撤去力1F ,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N ,方向向左 (B)6N ,方向向右 (C)2N ,方向向左 (D)零解析;1F 没有撤去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此时静摩擦力大小为8N ,方向向左.撤去1F 以后,物体在2F 作用下不可能沿水平方向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仍保拧静止.此时地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N ,方向向右.从上图2图1述分析可见静摩擦力是被动力.答案应为(D).对于滑动摩擦力同样具有被动性.三、 把握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计算和判断中学物理只谈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两种(滚动摩擦不讲).其中静f 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是随外力变化的范围值o ≤静f ≤m ax f ,一般根据(1)平衡条件求;(2)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由牛顿运动定律求.而静f 不但可根据上述的 (1)、(2)方法求,还可以用公式N f μ=滑计算例3 如图3所示,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物体,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粗糙挡板ab 的宽度略大于小物体厚度.现给带电体一个水平冲量I ,试分析带电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解析:带电体获得水平初速m I v /0=它在.它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m qBI B qv f /0==洛和重力mg G =,若G f =洛,则带电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不受摩擦力作用.若G f >洛,则带电体贴着a 板前进,滑动摩擦力)(mg qvB N f -==μμ滑,速度越来越小,滑f 变小,当v 减小到0v ,又有mg B qv =0,它又不受摩擦力作用而匀速前进.若G f <洛,则带电体贴着b 板前逆。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如下:
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间相对运动刚刚开始时,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间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可以用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_max = μ_s * N来计算,其中μ_s是静摩擦因数,N是物体间的压力;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和表面间的滑动速度有关,可以用动摩擦力的大小F = μ_k * N来计算,其中μ_k是动摩擦因数,N是物体间的压力。

4.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是指两个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5. 利用摩擦力解决问题:在题目中,可以通过分析物体受到的力的平衡或者不平衡情况,利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斜面上,可以利用摩擦力的大小与斜面夹角以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6.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小摩擦力:涂抹润滑剂、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材料等。

总之,摩擦力是高考物理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掌握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做相关习题和实践操作,加强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一、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º):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 θ=90º,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12F F 。

F 1=F 2,θ=60º,F=2F 1cos30º,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º,即φ=30º θ=120º,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º,即φ=60º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

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二、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

平均速度t s v =匀变速直线运动: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1at t v s o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 v v o t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sv v v v t o t =+==22,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22t o s v v v +=,并且22t s v v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 △s=s n+1 —s n =aT 2=恒量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 1:t 2:t 3:......:t n =)1(:......:)23(:)12(:1----n nθcos 2212221F F F F F ++=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21gt h =(2)速度公式:gt v =t(3)位移—速度关系式:gh v 22= 竖直上抛运动1.基本规律:gt v v t -=0 2021gt t v h -= gh v v t 2202-= 2.特点(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1800字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学现象。

在高考物理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解题很有帮助。

以下是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的总结。

一、摩擦力的概念与特点1. 摩擦力的概念: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受力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规则形状,会产生摩擦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 摩擦力的特点:(1)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3)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1. 静摩擦力的产生: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静摩擦力。

2. 静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之间的关系: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大小有关,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仍然保持静止;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大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开始运动。

3. 静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由静摩擦系数μ和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来确定,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F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μ是静摩擦系数,N是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

4. 静摩擦系数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静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它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静摩擦系数越大。

三、动摩擦力1. 动摩擦力的产生: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动摩擦力。

2. 动摩擦力的特点: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大小无关,只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关;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动摩擦力的计算: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动摩擦系数μ和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来确定,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F是动摩擦力的大小,μ是动摩擦系数,N是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

4. 动摩擦系数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有关:动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它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动摩擦系数越大。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范本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相互接触面的粗糙度或者其他原因而产生的阻碍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在力学中,摩擦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物理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中,摩擦力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摩擦力的基本概念、类型、计算方法等进行详细总结。

一、摩擦力的基本概念1. 摩擦力的起源: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存在着不规则、粗糙的微观形态,使得两物体之间的接触点形成了微观不均匀,在相互接触时形成了摩擦力。

2. 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物体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存在相对运动时,称为滑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当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是水平方向时,摩擦力的方向与所给出的运动方向相反;当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是垂直方向时,摩擦力的方向与当地所给出的运动方向相同。

二、摩擦力的类型1. 静摩擦力:当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粗糙度、物体质量以及垂直于接触面的受力大小有关。

静摩擦力的大小不超过一个最大值,称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2.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存在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粗糙度、物体质量以及垂直于接触面的受力大小有关。

滑动摩擦力一般小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三、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 静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μsN,其中μs为静摩擦系数,N为物体受力的垂直分量。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粗糙度以及受力的垂直分量有关。

2. 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般小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μsN,其中μk为滑动摩擦系数,N为物体受力的垂直分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粗糙度以及受力的垂直分量有关。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推力F=FN=kt,开始物体沿墙面竖直向下滑动,Ff=μFN =μkt,为正比例函数,当Ff增加到大于G时,物体开始减 速,Ff继续增大,当速度减为零时,物体静止,此时摩擦 力为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且不再变化,故选B。
4.“动—动”突变 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运动直到达到共同速度后,如果在静摩擦力作 用下不能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将继续受滑动摩擦力作用,但其方向发 生改变。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θ=37°(sin 37°=0.6,cos 37°= 0.8)。质量为1 kg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足够 长,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下列 选项图中的(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g=10 m/s2)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微 点 突
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2
目标 1.知道摩擦力突变的几种情况。
要求 2.会分析计算突变前后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摩擦力突变问题的方法 1.在涉及摩擦力的情况中,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或“刚好”等 关键词时,一般隐藏着摩擦力突变的临界问题。题意中某个物理量在变 化过程中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摩擦力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的状态即 为临界状态。 2.存在静摩擦力的情景中,物体由相对静止变为相对运动,或者由相对 运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受力情况发生突变,往往是摩擦力突变问题的 临界状态。 3.确定各阶段摩擦力的性质和受力情况,做好各阶段摩擦力的分析。
√A.传送带的速度为4 m/s
B.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14 m C.v0<v1 D.煤块在0~2 s内所受摩擦力方向
一直沿传送带向下

高考物理总复习—摩擦力

高考物理总复习—摩擦力

一.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两物体间有压力;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④.接触面不光滑。

2.大小①.静摩擦力:在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之前随引起这个摩擦力的外力增大而增大。

0 ≤f 静≤f max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认为两者相等。

静摩擦力的大小应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其它力的情况确定。

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一致。

合外力为0,物体必静止或匀速运动,反之亦然;合外力不为0,物体必做变速运动,反之亦然。

②.滑动摩擦力:f = μN强调:1. μ跟物体材料有关、跟接触面情况有关。

μ没有单位2.N 是两物体间的压力,而不是重力。

如:斜面上的物体,f = mgcos θ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平行于两物体的接触面。

二.靡擦力有无的确定1.由产生条件确定这种方法就是看产生摩擦力的三个条件是否满足。

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没有摩擦力。

例1、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的质量为M 。

当物体沿着墙壁自由下落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例2、如图所示,长5m 的水平传送带以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

现将物体轻轻地放到传送带的A 端,那么,物体从A 端到B 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存在的时间有多长?方向如何?练习: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体,F 是作用在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A 、μ1=0,μ2=0;B 、μ1=0,μ2≠0;C 、μ1≠0,μ2=0;D 、μ1≠0,μ2≠0。

2.根据运动状态确定 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物体受其它外力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即:① 假设没有摩擦力,看物体能否处于平衡,如不能处于平衡状态,则必有摩擦力;如能处于平衡状态,则必无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摩擦力
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mu;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

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