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组织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运输组织学货运课程设计

运输组织学货运课程设计

运输组织学货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运输组织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货运的组织流程和关键环节。

2. 学习并掌握货运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如货物体积、载重量的计算等。

3. 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具体货运案例,设计合理的货物运输方案。

2. 培养运用运输组织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3. 学会使用相关运输组织软件或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运输组织学货运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在团队项目中沟通、协调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其在运输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责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以实际案例为引导,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学生达到课程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理论知识:- 运输组织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货运组织流程及关键环节的介绍;- 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情境分析;- 货物体积、载重量计算方法。

2. 实践操作:- 运输组织软件或工具的应用;- 设计货物运输方案的实际案例分析;- 运输组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货运案例的分析;- 团队协作完成运输方案设计;- 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决策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运输组织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货运组织流程及关键环节;第三周:运输方式特点及适用情境分析;第四周:货物体积、载重量计算方法;第五周:运输组织软件或工具的应用;第六周:实际案例分析及运输方案设计;第七周:案例讨论与总结。

铁路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铁路运输组织学 /Rail-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课程代码:030437学时:36 学分:2 讲课学时:32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适用专业: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开课院系:管理学院贸易经济系教材:杨浩,何世伟.铁路运输组织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主要参考书:1、胡思继.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刘其斌.铁路站场与枢纽.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3、姚养心.铁路货运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4、毛保华.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5、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铁路运输组织学》是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位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铁路交通运输系统概述第二节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第三节运输市场、运输政策、交通运输组织现代化第二章铁路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第二节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第三节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第三章铁路交通运输组织工作基础与总体规划第一节交通运输线网与通道规划第二节交通场站与枢纽布局规划第三节运载工具运用规划第四节交通运输产品规划第五节交通运输生产与服务综合规划—交通时刻表第四章铁路交通运输能力第一节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间断流的交通线路能力计算第三节连续流的交通线路能力计算第四节交通港站能力计算第五章旅客运输组织第一节旅客运输组织概述第二节城际旅客运输组织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第四节旅客联合运输第六章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第一节货物运输组织概述第二节货物运输合理化第三节货物装载和配送组织第四节货物多式联运与大陆桥运输组织第七章铁路交通线网运输组织第一节交通运输流概述第二节交通运输流微观分析技术第三节交通运输流组织原理第四节弱可控交通运输流组织原理第五节强可控交通运输流组织原理。

运输组织学教案大纲

运输组织学教案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 课程简介当前,旅客和货物运输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根据运输企业的经营特点,采取加强运输企业经营组织管理的措施,以实现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畅通和高效,对于促进运输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运输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输组织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系统介绍运输组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运输组织学的相关知识,基本内容包括:运输组织基础理论、运输需求调查技术、运输量定性预测技术、运输量定量预测技术、运输车辆运用程度评价、运输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普通货物运输组织与调度、特种货物运输组织、甩挂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与调度等专门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道路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运输组织与调度的技巧,掌握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理解甩挂运输组织的形式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以后从事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 Course introductionAt present, the scale of passenger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is showing a trend of rapid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are adopted to realize the safety, smoothness and efficiency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refore,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transportation majors.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methods and relevant knowledge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ncluding the basic theory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demand survey technology, qualitativ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application degree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of general goods, special goods Special knowledge of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drop and ha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etc.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basictheory of road passenger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master the skills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master the methods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understand the form of hangi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ther knowledge,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at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运输组织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构建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

《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第一篇:《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Railway Transport Organization课程代码:0110051适用专业: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时数:48学分数:3执笔者:宋建业,朱昌锋编写日期:2009.10一、课程性质和目的《铁路运输组织》是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系统地讲解了现代铁路运输体系及其运输组织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车站及枢纽工作组织、铁路车流组织、铁路货物运输计划、铁路运输能力与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使非运输专业的学生熟悉铁路车站、铁路局运输组织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具体作业组织方法,以满足铁路运输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铁路运输生产的过程及特点,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并及时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以便于全面了解铁路客运、货运、行车组织各环节的作业过程与方法,形成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完整的、科学的概念。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第一篇铁路客流组织与货流组织(总4学时)第一章铁路客流组织(2学时)铁路旅客运输的意义、特点和组织原则,客流的概念、分类及其构成,旅客列车的分类,客流调查与铁路旅客运输计划的编制原理。

第二章铁路货流组织(2学时)铁路货物运输的意义、特点,货源调查与货运量预测,货流组织及其构成,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组织原则。

第二篇车站工作组织(总14学时)第一章概述(2学时)车站作业及其分类,车站作业系统的基本特点,车站工作组织的基本原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内容与作用,车站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过程第二章调车工作(2学时)调车工作概念,牵出线调车与驼峰调车的基本原理与作业特点,调车钩、调车程的概念,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

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

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运输业务的组织、规划和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内容的合理安排。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运输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运输组织与管理作为物流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了解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运输规划和组织的方法和技巧;3. 熟悉运输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政策;4. 了解运输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5. 掌握运输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方法。

三、课程内容1. 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部分主要介绍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运输组织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不同类型的运输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

2. 运输规划和组织的方法和技巧本部分主要介绍运输规划和组织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运输需求预测、线路规划和运输计划编制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运输需求预测,以及运用优化模型和算法进行线路规划和运输计划编制。

3. 运输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政策本部分主要介绍运输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政策,包括市场竞争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政府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运输市场的运作规律,以及相关政策对运输市场的影响。

4. 运输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本部分主要介绍运输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运输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以及运输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

5. 运输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运输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方法,包括成本结构分析、成本控制技术和运输效率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 Transport Organiza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50L283Q2、课程名称(中文):运输组织学课程名称(英文):Transport Organization3、课程层次/性质:学科门类教育专业课、主干课4、学时/学分:48/35、先修课程:交通运输设备、管理运筹学、交通运输类专业导论6、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学生,为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主干课,是除《交通运输设备》外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对运输组织原理及其发展的总体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认识、基本概念、组织目的与组织原理、基本组织方法、组织优化方式等主要内容,为其专业选择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运输组织概述(6学时)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交通运输系统概述:交通运输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沿革、交通运输业市场化发展和体制改革、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2)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现代交通系统概念、特征、结构、功能;(3)交通运输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的概念与基本框架;(4)运输过程:运输过程的描述、运输生产过程的概念、客货运输生产过程与作业项目及要求、运输港站和运输流组织内容与方式;(5)运输流程再造:运输流程再造的内容、原则及作用;(6)运输市场:运输市场构成及其特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作用;(7)运输管制:运输产业公益性企业性的双重特性、运输管制的概念和方法、运输补贴概念和方法;(8)运输组织现代化:运输组织现代化含义和发展现状、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

2.重点讲述的内容:现代交通系统概念和特征、运输组织基本框架、对客货运输运输生产过程的描述、运输流程再造的概念和方法、运输市场结构、运输产业公益性企业性的双重特性、运输管制的概念、目的和方法。

交通运输组织学教案

交通运输组织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明确交通与运输的关系;理解交通运输的意义;熟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1.交通运输的意义2.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3. 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课堂讲授、电子教案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沿革20’二、现代交通运输系统 40’三、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25’小结、布置作业 5’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2、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3、交通运输的作用?《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第一章校内讲义2005.91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原理掌握运输需求的概念;明确运输需求包含的六项要素;明确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熟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理解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1.运输需求包含的六项要素2.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3. 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 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课堂讲授、电子教案一、运输需求包含的六项要素20’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 20’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0’四、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15’小结、布置作业 5’思考题:1、企业管理的概念及其二重性?2、试述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第二章校内讲义2005.92二三 3、4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原理了解运输需求预测的类别;明确运输需求预测的内容;熟悉运输需求常用方法。

1.运输需求预测的类别2.运输需求预测的的内容3.运输需求的主要方法课堂讲授、电子教案一、运输需求预测的类别20’二、运输需求预测的内容15’三、运输需求的主要方法50’小结、布置作业 5’1、运输需求预测的类别的内容?2、试述德尔菲预测法的概念及其优点?《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第二章校内讲义2005.9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原理掌握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明确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理解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1.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2. 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3. 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课堂讲授、电子教案一、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20’二、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20’三、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45’小结、布置作业 5’1、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2、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第二章校内讲义2005.94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原理掌握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明确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掌握运输组织在运输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二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铁路运输组织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1.理解铁路运输组织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结构与职能、运输组织形式、运输调度等方面的知识;3.熟悉铁路运输系统中各要素的互动关系,了解铁路运输各环节的作用与重要性;4.学习铁路运输组织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铁路运输组织学概述本章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组织学的定义、目的、内容、作用和历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运输组织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其趋势。

第二章铁路运输组织结构与职能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职能,包括铁路运输企业总部和下属机构的职责分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章铁路运输组织形式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的不同组织形式,包括直接分段式组织形式、组织协作式组织形式和内外协调式组织形式等。

第四章铁路运输调度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的调度工作,包括车站调度、车间调度、区间调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调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流程。

第五章铁路运输体系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体系中各要素的分类、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客货运输、车辆、线路、设备、物资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原则、组织、制度和措施等方面的知识,着重介绍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主要包括:1.讲授式教学:通过教学课件、教材、讲授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引导学生理解;2.实践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参观实践、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学习的实效性;3.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互动答题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交流互动。

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相结合,主要包括:1.课堂测试:通过短期测试、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检测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3.学习总结:通过学习总结、思考题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组织学Transporta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课程编号:学分:4 学时:48课程内容简介:《运输组织学》课程是教育部教改项目“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之一。

该课程建设改变不同运输方式各自表述自身特殊的运输组织原理和方法的传统知识体系,按照运输组织的共同原理努力尝试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输组织理论和方法体系,创新知识体系;摈弃拼盘式组合的教材内容组织方法,从总结、概括、提炼交通运输组织的共性原理和共同规律的要求出发,组织素材,创新教学内容。

此外,在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成绩斐然,在教育教学思想、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考评等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交通运输组织学》已于2003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课程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沿革,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及其运输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交通运输能力、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规划、交通线网运输组织、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交通运输计划与运输调度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适应专业:交通运输先修课程:管理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概论开课(归口)单位:交通运输学院教学日历2004 ——2005 学年第Ⅰ学期课程名称:运输组织学任课教师:杨浩,聂磊,何世伟等教师所在单位:交通运输学院授课对象:运输2002级人数:240人上课日期:自 1周至16周总学时:48 课堂教学学时: 48 周学时: 3 共16 周授课地点:SD207,SD307等教研室主任签字:教学科长签字:说明:1、采用方式可分为:课堂讲授、讨论以及使用多媒体、投影仪、CAI、电子教案、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2、作业可注明作业内容、实验报告篇数等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3、每次课的内容占一格;4、本表一式三份:学院教学科一份、公布在学生所在学院教学公告栏中一份、自留一份。

《运输组织学》研究型教学方案前言运输组织学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平台课,是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理论框架,形成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认识,掌握其系统运作方法的重要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了各种交通方式的共性特征,包括:运输系统总论,运输需求分析和预测,交通资源配置与产品规划,交通运输能力,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交通运输流组织,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交通运输生产计划与运输调度工作。

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交通运输,从事交通运输业要掌握哪些知识,如何组织社会化的交通运输活动,交通运输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基本知识。

为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设计了研究性教学方案。

一、研究性教学总体安排《运输组织学》是一门总论性质的课程,需要通过实践性的研究教学来强化学生对其知识体系的理解。

实践性教学的手段包括对日常作业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其中的核心围绕以下三个较大规模课程设计展开:交通设施通过能力计算,交通线设计或交通线网评估,车辆积配载和配送方案。

二、交通设施通过能力计算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对指定交通设施能力的实际计算,使学生加深对交通设施能力概念及其特点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交通设施能力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实际工作中交通设施能力计算的组织方式,从而全面理解交通设施能力计算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运输组织学》第四章交通运输能力理论的理解。

基本要求:熟悉并掌握能力计算思路和基本方法;延伸阅读并掌握指定交通设施详细能力计算理论;通过工程实践确定计算参数;以分工协作方式完成整个能力计算工作;形成最终的计算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教学内容(1)选择交叉口作为能力计算载体。

选择北京交通大学周边的典型交叉口,如大慧寺路与中关村南路丁字口、学院南路与高粱桥路十字交叉口、学院南路与交大东路有主次关系的十字交叉口等。

(2)要求学生通过本身的观测和测量确定基本车流量、车道布置、信号灯配时、信号延时、交通干扰等基本情况。

(3)根据车道的配置详细计算现组织条件下的各车道和整个交叉口的通过能力,有左转与直行交叉的道口要考虑干扰情况。

(4)据此提出可能的优化措施。

3.课程设计安排(1)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建议人数为5-6人,小组内统一给分。

(2)具体交叉路口由教师指定,每两个小组完成同一个路口计算,以互相验证、比较。

(3)小组内部分工,一般规定资料阅读并确定计算方法1-2人,路况观测2人,能力计算2人,最后共同讨论可行的优化措施,分工可调整。

要求小组定期研讨。

(4)设计考核形式为提交能力计算及组织优化报告,字数不限或由老师指定。

(5)安排简单的答辩,包括自我陈述和教师、同学提问,可任意或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时间和组别由教师掌握。

(6)课程设计时间为2课时,布置任务和答辩各1课时。

4.要求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1)交通设施能力计算有哪些特点?(2)交通设施能力计算影响因素有哪些?(3)交叉口能力计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交叉口为什么往往会构成道路交通能力的瓶颈,有哪些疏解办法?(5)计算理论与实际计算过程有哪些不同,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内容?(6)团队协作中如何协调各环节工作?5.评分标准(共100分)(1)工作量(包括调研情况、报告3000字以上、图表数据及写作规范)20分;(2)思路清晰、概念准确、基本要素完备(交叉口渠化、信号周期、车种比例及当量、车辆直行、左转、右转数量及通过时间、V/C比)20分(3)方法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时间、地点、观测对象三要素把握、考虑左转流的交叉干扰)20分(4)数据分析的严密性与结论正确性(通行能力计算结果,V/C比分析)20分(5)小组分工、个人工作态度10分(6)、答辩效果、原创性及独特性10分6.点评方式点评从报告完成情况和实践工作组织两个方面进行:从报告完成情况方面主要考察:采用方法是否得当;观测方案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计算考虑因素是否全面,过程是否正确;优化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从实践工作组织方面主要考察:进度安排是否得当;团队分工是否合理;各环节衔接情况是否良好;报告写作能力如何;表达能力如何等。

三、城市公交线路设计或线网评估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城市公交线路设计或线网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对公交线路设计的总体认识,加深学生对《运输组织学》第五部分旅客运输组织理论的理解。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理论,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公交线路设计及评价的工作实践,掌握公交需求的特点、公交线路的类型、公交线网的特征、车辆运行方式与选择办法等知识点。

同时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延伸阅读,补充学习北京市公交线路设计的类型及评价指标。

2.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包含两个题目,可选作:A.公交线路设计要求首先对交大周边公交开行情况和客流分布进行分析,根据学习内容完成对某一公交线路的完整设计,包括起终点、线路、车站布局和站址选择、投放车型和车数、运行时间和间隔、运营管理方式、可能吸引客流量预测及运营效果评估等。

具体线路由学生根据所做客流量观测自行选择。

B.公交线网评估公交线网评估需要对客流情况进行观测,选择北京市某区进行客流量观测,根据公交开行情况和客流分布进行分析,对该区公交线网进行评估,包括公交线网分布情况、评价指标计算、能力与需求适应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3.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以教师课上讲解为基础,学生实践和撰写报告为主体。

(1)教师重点讲述的内容:不同公交线路类型与需求的关系,按车辆工作时间长短划分的正班、加班、夜班车,按车辆运行区间划分的全程车、区间车,按停站方式划分的全站车、大站车和跨线车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2)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表现力,适当引入公交线路设计实例增加感性认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趣味提问的启发式教学,将公交线路设计与评价的概念、思想、发展及实际现状向学生做全面介绍,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续课程设计创造条件。

(3)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人数为6-8人,统一给分。

小组内部分工,但需共同研讨。

考核形式为提交公交线路设计报告或线网评估报告,字数不限;同时进行简单的答辩,包括自我陈述和教师、同学提问,可任意或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时间和组别由教师掌握。

(4)课程设计时间为2课时,布置任务和答辩点评各1课时。

4.要求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1)课程设计研究的公交线路属于哪种类型,其客流特征是否与教材介绍的一致,若不同,原因是什么?(2)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你分析的这条公交线路的设计?(3)公交线网的结构对评价结构有何影响?(4)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你评估的线网,使公交线网能得到改善?5.评分标准(共100分)(1)工作量(包括调研情况、报告3000字以上、图表数据及写作规范)20分;(2)思路清晰、概念准确、基本要素完备(公交线路、站点设置、公交网络、换乘、上座率、发车间隔、车辆周转)20分(3)方法科学性与合理性(班车分类、车辆运行线路识别与工作时间测定、车辆保有量与周转时间计算)20分(4)数据分析的严密性与结论正确性(平均运距,平均站距,非直系数,公交线网设置及覆盖范围,车辆配置及车辆周转)20分(5)小组分工及个人工作态度10分(6)答辩效果、原创性及独特性10分6、点评方式主要从如下方面对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质量进行点评。

点评学生设计中出现的概念不准确情况;点评学生在线路设计中是否包含起终点、线路、车站布局和站址选择、投放车型和车数、运行时间和间隔、运营管理方式、可能吸收客流量预测及运营效果评估等全部要素,公交线网评估是否包括公交线网分布情况、评价指标计算、能力与需求适应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全部要素。

四、车辆积配载和配送方案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对指定车辆积配载和配送方案的实际计算,使学生能够根据运输能力及运输需求情况设计配载方案、积载方案和配送方案,加深对《运输组织学》第六章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的理解。

基本要求:熟悉并掌握配载方案、积载方案和配送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做相关内容的延伸阅读,尤其鼓励学生利用相关的计算软件完成方案设计。

2.教学内容(1)本设计为计算类型课程设计,设定环境为某货运公司或某个物流中心.(2)设定条件为车辆台数及类型以及车辆的载重和容积,待运货物种类及其重量、体积、几何形状等参数,配送点及线网分布。

(3)要求学生根据运力及运输需求情况设计配载方案、积载方案和配送方案。

(4)要求学生计算出车辆静载重、动载重、静载重利用率、载运工具的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