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肉鸭养殖的几点建议--王勇生

合集下载

肉鸭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鸭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鸭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肉鸭养殖,造成了鸭肉的养殖为丰富人们的生活做出了贡献,也为人们的餐桌增添新的种类,肉鸭养殖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肉鸭的繁殖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鸭养殖技术遭遇一系列的瓶颈。

本文主要对肉鸭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探讨。

标签:肉鸭养殖;问题;对策引言现阶段我国肉鸭养殖工作发展迅速,日渐成为养殖户发展的主要项目,在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具体养殖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肉鸭养殖水平的提升,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具体养殖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养殖户创造更加可观的经济收入,并切实提高肉鸭品质,提升市场肉制品质量。

一、肉鸭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在肉鸭养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第一,肉鸭发病率较高,在肉鸭养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导致肉鸭自身生长状况不佳,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其中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肉鸭的生长;第二,饲养管理工作不健全,现阶段肉鸭养殖较为分散,未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模式,不利于养殖工作的长远发展;第三,肉鸭养殖质量不高,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采取传统养殖方案,饲料配比不合理,肉鸭生长状况不佳,且质量较低,很难满足市场实际要求,导致肉鸭销路不畅,价格不理想。

二、肉鸭养殖问题有效解决对策(一)选择品种。

肉鸭的好坏和雏鸭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健康的优质雏鸭在养殖期间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主要用于肉鸭的密集区域或一些中小型养鸭场,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益,在选苗时比较盲目,只注重价格,没有肉鸭品种和质量综合分析,购买一些价格较低的肉鸭。

在这种情况下,肉鸭的质量差别很大,也容易发病。

未来鸭肉的繁殖也存在隐患。

目前,部分肉鸭养殖区不规范,管理工作不严格。

为了达到短期效益,肉鸭的引进和种植不够严格,无法实现特殊病原体的净化,从而影响肉鸭的品质。

夏季肉鸭的饲养管理法

夏季肉鸭的饲养管理法

夏季肉鸭的饲养管理法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使得肉鸭的饲养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为了保证肉鸭的生长和品质,在肉鸭的饲养管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本篇文档将从饲养场地选择、饮水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夏季肉鸭的饲养管理法。

饲养场地选择饲养场地的选择是饲养管理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于夏季肉鸭的饲养来说,选择合适的场地可以创造一个适宜的生产环境。

以下是几个选择饲养场地的建议:•地面要平整,不易积水,并且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

•饲养场所透风性好,可以让新鲜的空气从场所的正门进入,并且从场所后门排出。

•距离交通便捷的地方,方便运输饲料和物品。

•没有噪音和异味的干净场地最佳。

饮水管理提供优质的饮水是饲养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夏季高温多湿的环境下,肉鸭的饮水量相对会更大,因此要保证饮水源充足,并保证饮水质量干净可靠。

以下是在夏季饲养肉鸭过程中的饮水管理建议:1.确保饮水来源的卫生要经常清洗水龙头、水管和饮水设施,并更换水源。

定期清洗饮水设备,防止因长时间使用引起的水垢和杂质。

同时,在放置饮水设备时要保证干净,不能放置在污水中。

2.保证饮水的温度夏季饲养时,可以将饮水冰镇或保持温度在20°C左右,可以刺激肉鸭喝水的欲望,同时也可以降低热应激。

3.饮水设施要放置合理要设置充足的饮水设施,避免鸭子之间互相争夺,导致荒食和掉羽现象。

最好选用连续供水器,保证饮水量充足,避免浪费。

4.场所内保持通风和卫生肉鸭饲养场所内要定期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的新鲜和干燥,并保持场所的干净优秀。

饲料管理肉鸭饲养的饲料管理是影响肉鸭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饲养肉鸭时,应根据肉鸭的生长发育需要,及时提供合适的饲料,供应充足的能量,满足肉鸭生长的需求。

以下是在夏季饲养肉鸭时的饲料管理建议:1.夏季饲养的肉鸭,应根据羽毛品种、体重、年龄、性别等情况,按照不同期次的需要,提供适量的饲料。

一般情况下,鸭子在不同的生长期需要的饲料热值、各种蛋白质比例不同。

肉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肉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肉鸭的饲养管理要点肉鸭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家禽,其肉质鲜嫩美味,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为了成功养殖肉鸭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一系列的饲养管理要点。

下面将介绍肉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场地选择和搭建1.场地选择:肉鸭适合在农村、乡镇等环境优雅、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饲养。

避免场地附近有河流、繁忙道路、杂草丛生等影响鸭群健康的因素。

2.建房:鸭舍建议选择向阳的位置,利于日光照射和保持鸭舍的温暖。

鸭舍可以使用砖砌墙、瓦盖屋顶等固定的建筑材料搭建,确保鸭舍坚固、透气、保温。

二、环境温度控制1.气温:肉鸭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4℃,鸭舍内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都会对鸭群的生长和生产产生不良影响。

2.保温措施:冬季可以采取加热设备,如电暖炉、煤炉等,确保鸭舍内的温度适宜。

夏季可以适时通风,保持鸭舍内的空气流通。

三、合理饲养管理1.饲料:肉鸭的饲料要选择高质量的饲料,保证丰富的营养供给。

鸭仔期可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促进其生长发育。

肉鸭后期可以适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提高其肉质的营养价值。

2.饮水:肉鸭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确保饮水器清洁干净,并定期更换水源。

饮水器的高度要适宜,以便鸭子能够轻松饮水。

3.养殖密度:肉鸭的养殖密度要合理控制,不宜过高。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鸭群密度不超过4只,以保证鸭群的健康和生长。

4.定期消毒:鸭舍及设备要定期进行消毒,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消毒剂的选择要慎重,确保对鸭子无害。

四、疾病防控1.预防疫苗:及时给肉鸭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疫苗有新城疫、鸭病毒性肝炎等。

2.药物防治:饲养过程中如出现鸭群不适或疾病症状时,应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

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使用说明和正确剂量使用。

3.科学引种:选择健康、优良的肉鸭品种,引进种鸭前进行检疫,确保种源的安全性。

五、良好的管理1.观察鸭子的习性和行为,如饮水量、食欲、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解决。

2.鸭舍的清洁卫生要做到定期清理,及时清理鸭舍内的粪便、杂草等。

关于鼓励发展生态肉鸭养殖的工作意见

关于鼓励发展生态肉鸭养殖的工作意见

鼓励发展生态肉鸭养殖的工作意见关于鼓励发展生态肉鸭养殖的工作意见我市农村素有养鸭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板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鸭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对优质鸭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

为抢抓机遇,把我市传统的鸭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现就鼓励发展生态肉鸭养殖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以优质生态肉鸭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措施,探索农户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努力提高鸭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工作目标三、主要措施㈠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

采取典型引路、农民自愿、重点扶持等多种措施,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饲养、集约化经营,逐步改变分户散养状况,今年先在郑集镇举办养鸭基地试点,在魏岗、红星等村新建一批规模养殖示范小区,通过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发展养鸭业。

㈡政策扶持,鼓励引导。

一是鼓励有发展养鸭意愿的农户,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合理流转土地,在不改变农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整合土地资源,农民可以土地出租或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由集体统一规划,采取多种形式投资新建养鸭基地。

二是全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鸭舍、鸭棚建设的补助、养鸭小区的奖励和小额贷款贴息。

⑴对新建标准化鸭舍、鸭棚的农户给予每平方米2元的补贴;⑵对养殖大户进行奖励。

对年出笼肉鸭5万只以上的标准化养鸭小区按5%的比例给予奖励,即年出笼肉鸭5万只,奖励2500元。

具体考核奖励兑现办法由市财政、畜牧兽医部门拟定,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⑶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采取农户联保等方式,向肉鸭养殖农户发放小额贷款,根据规模大小,安排2—10万元的贷款额度,贷款资金优先安排与鸭业公司签订合同和建设标准化鸭舍、鸭棚的`农户;⑷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是市农业部门对养鸭农户无偿提供技术培训指导。

㈢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模式。

在推行标准化圈养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林鸭复合养殖、鱼鸭混养、稻鸭共育等生态养殖模式。

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

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

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肉鸭养殖是一项传统的养殖业,其产出的肉类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要想获得高质量的肉鸭产品,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关键点的控制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

一、饲料的搭配与喂养饲料是肉鸭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营养来源,因此饲料的搭配与喂养是肉鸭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首先要根据肉鸭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情况,科学搭配饲料,保证其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均衡。

在喂养过程中,要根据肉鸭的食欲和生长情况,科学控制喂养量和喂养次数,避免过饥过饱,保证肉鸭的健康生长。

二、环境的控制与管理肉鸭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因此环境的控制与管理是肉鸭养殖的重要技术关键点之一。

首先要保证肉鸭的生长场所干燥、通风,避免高温潮湿的环境对肉鸭的影响,同时要保证光照充足,让肉鸭吸收足够的阳光。

在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保证肉鸭不受寒冷的侵害。

要保持肉鸭的生长场所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更换饮水,预防肉鸭的疾病传播。

三、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肉鸭养殖的重要技术关键点之一。

要做到定期给肉鸭进行疫苗接种,保证肉鸭的免疫力,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同时要注意肉鸭的饮水卫生和饲料卫生,避免因此导致的疾病传播。

在发现肉鸭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四、水质的管理肉鸭是水禽动物,因此水质的管理对肉鸭的生长影响非常大。

要对肉鸭的饮水进行科学处理,保证水质清洁卫生,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的疾病传播。

同时要保证肉鸭随时有足够的饮水,避免因口渴导致的压力加剧。

五、生长周期的控制生长周期的控制是肉鸭养殖的重要技术关键点之一。

在给肉鸭设置生长周期时,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肉鸭,科学确定其生长周期,合理控制其生长节奏。

要对肉鸭进行适时的剪羽、灌胃等操作,保证其生长全程稳健,避免因生长过程中的不适给肉鸭带来压力和疾病。

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对于肉鸭的生长和产出至关重要。

只有科学地控制饲料搭配与喂养、环境的控制与管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水质的管理和生长周期的控制,才能确保肉鸭的健康生长和产出优质的肉类产品。

养殖肉鸭的注意事项 肉鸭的肥育期如何饲养管理

养殖肉鸭的注意事项 肉鸭的肥育期如何饲养管理

养殖肉鸭的注意事项肉鸭的肥育期如何饲养管理
在肉鸭养殖的后期,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催肥增重,以保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肉鸭后期怎么催肥增重,以及肥育期如何饲养管理,帮助你提高饲养水平,增加收益。

适当压缩活动空间
出栏前要适当的压缩鸭子活动空间,让其更多的时候处于比较安静的状态,坐下来吸收体内的食物。

尤其下水的时间更是要额外的减少,鸭子一下水就会及其活跃,所以这个时间一定要减少。

养殖肉鸭的注意事项:
1、提供清洁饮水。

雏鸭出壳24-26小时要饮水。

2、注意饲喂卫生。

饮水后1小时即可开食,开食后即可自由采食。

不要突然变换饲料。

3、加强管理,防应激。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要给鸭创造一个平稳过渡的环境条件。

晚上给予暗光,能采食又防鼠,有人看护。

催肥一定要建立在,鸭群肠道健康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吸收转化率,之后再用达龙速肥宝宝,才能足够的吸收,快速的催肥增重。

夏季肉鸭养殖注意事项

夏季肉鸭养殖注意事项

夏季肉鸭养殖注意事项
1.饲料管理:夏季气温高,肉鸭的饲料消化会变慢,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因此,在夏季养殖肉鸭时,饲料的配比和投喂的次数要进行调整。

饲料中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粗纤维,如青贮饲料,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消化效率。

同时,每天的饲喂次数可以增加到3-4次,减少每次饲喂的数量,保证饲料的新鲜度。

2.温度控制:夏季气温高,容易引发肉鸭中暑的问题。

要保持肉鸭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鸭舍内的温度不要太高。

可以采用降温设备,如风扇、喷雾降温等,适时给肉鸭降温。

此外,要保持鸭舍内的通风良好,及时清理鸭舍内的粪便和废料,保持空气的畅通,防止细菌滋生。

3.疾病防控: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是病菌滋生的适宜环境。

特别是腐败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要注意鸭舍的卫生管理,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消毒。

定期为肉鸭进行预防注射,如鸭瘟疫苗和新城疫疫苗等。

4.水源管理:夏季气温高,肉鸭对水的需求量会增加。

要确保肉鸭饮水的质量和数量。

饮水器要保持清洁,每天换水,保证水的新鲜度。

在高温季节可以加入冰块到饮水器中,可以降低水温,提供清凉。

5.防暑降温:夏季是阳光强烈的季节,要注意给肉鸭提供防暑降温的环境。

可以在鸭舍入口处安装遮阳网,减弱阳光直射的强度。

鸭舍内可以设置喷淋降温设备,定时开启以降低鸭舍内的温度。

同时,可以搭建遮阳棚和喂水浴池等,给肉鸭提供清凉的休息场所。

总之,夏季肉鸭养殖需要特别关注饲料管理、温度控制、疾病防控、水源管理和防暑降温等方面。

只有保持良好的管理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确保肉鸭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

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

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肉鸭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肉鸭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农业的重要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

肉鸭养殖必须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进行,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下面介绍肉鸭养殖五大技术关键点的控制。

一、场地的选择先选择适宜的场地,有水源、草原、地势高低具有结构的地形,绿化饲养比较好和排水沟。

脆弱的地面和淹水的泥土不要作为肉鸭养殖场地,有些地方适宜盆地,适宜适量利用。

二、饮水饮水管理是肉鸭养殖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是鸭子生命必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阳性离子控制。

饮水如果不干净,不卫生,会影响肉鸭的健康和生长的,因此,必须保证水的清洁卫生,每天对饮水器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保持清洁。

三、饲料优质的饲料是肉鸭生长所需物质的来源。

肉鸭需要的玉米、小麦、豆粕、蛋白粉和鱼粉和植物油。

饲料要加工好、处熟透、不会浸泡和变色。

每小时给肉鸭喂食,为饭后清理食剩。

四、空气肉鸭养殖场要通风,保证空气质量,特别需要是风凉爽的初夏天。

特级肉鸭定期排泄出的毒气会对肉鸭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引起目疾、呼吸道感染等,因此,要保持鸭舍的通风和废气排放。

五、环境温度肉鸭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要比鸡类强。

上述饲料、饮水、气氛这些环境因素都需要操作员不断改进和掌控。

30~35摄氏度是肉鸭最宜舒适的环境温度,室温高于35摄氏度时,能明显地降低肉鸭的食欲,影响饲料的摄入量。

同时,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肉鸭的热应激反应,影响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肉鸭养殖需要操作员合理设计、合理安排合理模式操作、效率高效。

对于控制好肉鸭养殖的五大技术关键点,将会更好地实现养殖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y s 关于目前肉鸭养殖的几点建议王勇生 博士1.加强种鸭的饲养管理种鸭饲养关键是体重及均匀度的控制,控制水平与种鸭产蛋高峰、高峰期维持时间长短、产蛋周期产蛋总量密切相关。

整个育成期的工作都要以此为核心密切开展。

为保证体重的合理增长和较高的均匀度, 要注意控制鸭群适宜的密度和群体大小, 每只鸭子至少要保证 0.30m 2 的舍内面积和0.30m 2 的运动面积,鸭群以250-300只为宜;0-4周按照推荐的饲喂量进行饲喂;5周以后,每周及时进行称重,根据体重增长情况,适当调整饲料量的供给;饲料饲喂应均匀撒播在运动场上;及早分群,按照鸭只体重大小合理分群饲喂,在18-20周按照1:4.5的比例进行公母混群;产蛋之前合理进行各种疫苗的注射;产蛋时期,每天注意及时拣蛋,注意种蛋的运输和保存;注意及时的更换淘汰公鸭,提高种蛋受精率和种蛋合格率。

2.进行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是养猪业中推广的饲养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不同饲养户间母猪、仔猪疾病的流行。

而在养鸭中建议也进行自繁自养。

肉鸭生产企业最好有自己的父母代场,生产种蛋用于孵化,发送给农户,而不要去购买种蛋或商品代鸭苗供应农户。

外购种蛋,并不清楚种蛋生产场的疾病发生和流行特点。

尽管在孵化前要对种蛋进行消毒,但只能做到表面消毒,对于种蛋内部所具有的细菌、病毒并不能起到消灭的作用。

孵化过程中一是造成孵化机的污染,二是造成健康种蛋的污染,三是造成健康鸭苗的污染。

目前,尽管没有研究报道鸭病在父母代和商品代之间存在垂直感染,但在生产中,却能检测到鸭苗在出生时,体内就带有大肠w y s 杆菌或疫里墨氏杆菌的现象。

同样,从不同地方购买鸭苗进行饲养,也容易造成不同地区鸭病间的传染和流行。

自繁自养可有利的避免各种鸭场间或不同地区鸭病的流行和发生,是一种有效控制疾病流行的方式,值得在养鸭过程中推广应用。

3.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全进全出”制度在肉鸡、猪的饲养过程中已得到很好应用,并已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疾病流行的今天,实行“全进全出”最大的益处是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目前各大肉鸭养殖企业都在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养殖模式,但存在的问题是同一饲养场普遍饲养着几批不同日龄的鸭子,养户称作为套养;有的甚至还存在将上一批留下的个体较小的鸭只与下一批鸭只一起养的现象,不但导致鸭群里鸭只个体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均匀度很差。

面对这些现象,建议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户,应实行“全进全出”;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户,可以尝试将在一个村(组,队)里饲养的农户或在同一个小区里饲养的农户进行统一供雏日期,统一饲养天数,统一出栏日期的方式进行养殖,彻底做到“全进全出”,坚决避免把较弱,个体较小鸭只放到下批次一起饲养的现象发生,彻底切断细菌、病毒在舍与舍,批与批之间的传播。

4 做好肉鸭夏季防暑,冬季通风取暖的管理工作夏季高温季节,养鸭最大困难就是防暑降温。

针对目前国内养鸭棚舍缺乏通风系统的现状,建议在夏季防暑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开展:日粮中添加适量脂肪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弥补因采食量下降而减少能量摄入量,而且还能有效减轻由于体增热所加剧的热应激负担;控制蛋白质水平,在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使蛋白质水平尽可能处于低限。

为减轻蛋白质在体内降解利用所带来的体增热负担,提高利用率,应根据日粮氨基酸盈缺情况添加必需氨基酸,创造合理的蛋白质模式,保证氨基酸的平衡供给;提高日粮矿物质与维生素,如VE,V A,VC 等的添加水平,也可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的药物添加剂。

w y s饲养管理上应注意降低饲养密度,增加饮水设备,提供充足的饮水量,适当调整供料时间,可在清晨4~5时开始喂料,晚上也应适当延长饲喂时间,这样可避开高温对肉鸭采食量的影响。

如果鸭舍安装有风机,建议高温时期应24小时进行通风,并注意风机的日常维护,包括观察皮带是否松了,灰尘的清理等。

冬季寒冷时期,横向负压通风面对的直接问题便是温度的降低。

在通风上建议在鸭舍密闭性较好的条件下,按照最小通风量标准由一个五分钟定时器控制通风的开关,或者由一个不长于五分钟的控制器来控制一个完整的横向负压通风周期进行通风。

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可在鸭舍安装热风炉,保证鸭舍空气的新鲜和温度的稳定。

5 养殖环境急需改善舒适的环境,有利于鸭的健康生长,可提高鸭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等。

从国内农户养殖方式、养殖设施及设备来看,差别很大,包括棚舍结构、取暖设备、通风设施、喂料、饮水器具等。

这些差别决定了养殖环境的差别。

大整体上说,养殖环境相对较差。

主要表现为一是育雏鸭舍饲养密度过大,育雏温度偏低,尤其是在冬季;二是舍内潮湿,导致的原因主要有饮水的浪费,粪便不能及时清理其水分的挥发和地面的湿气;三是通风换气不好,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表现为以二氧化碳、氨、粪臭素(甲基吲哚)等为主要成份的恶臭气味较浓。

取暖炉排出的一氧化炭、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无法及时排出。

有些地区很多养户中加热用的炉子是直接用废旧油桶制作,没有烟囱,致使媒烟直接排在鸭舍内,舍内空气极其不好,养殖环境有待改善。

6 加强疾病预防与卫生消毒管理 相对肉鸡来讲,鸭要好养许多,疾病相对较少,但疾病的预防和卫生消毒方面并不能掉以轻心,鸭子一旦爆发病毒性传染病,死亡率一般会达到80%以上,损失很严重。

目前,农户对鸭子疾病的预防和日常卫生消毒观念还是很淡薄。

平时不注意,鸭得病了就着急打电话找兽药,着急买兽药。

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各养殖户不在鸭舍门口设置消毒池或盆,随意进出鸭舍;饲养用的器具和清洁工具也不能及时的进行消毒;应定期的进行代鸭消毒,而农户没有做到;发现有病的鸭做不到及时的隔离,即远离健康鸭群,而农户则认为在鸭舍里用网圈出一定面w y s 积的区域把病鸭饲养在里面就是隔离,这只是形势上的隔离,并没有做到真真的隔离;病死的鸭只不能及时的清理,进行深埋或者焚烧,而是在鸭舍四周到处乱扔或者直接饲喂给家里养的狗吃;疫苗注射器连续多次使用而不进行消毒;毛鸭收购后不能对鸭舍进行从屋顶到下地面,从里面到外面的彻底清扫,鸭舍屋顶灰尘絮到处可见。

7 推广网上养殖模式目前,肉鸭养殖普遍使用地面养殖模式,鸭直接和地面上的粪便、垫料接触。

这种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粪便、垫料中的细菌、病毒很容易造成对鸭只的危害;鸭只发病的可能性加大;预防疾病的用药成本增加;垫料的更换,造成垫料成本的增加;增加养殖的劳动强度;鸭只的生产性能受到影响,料肉比加大,等等。

目前研究已表明,肉鸭实行网上养殖具有以下优点:提高鸭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温度比地面均匀,不易扎堆;湿度不受地面潮湿影响,有利于鸭群的生长;网上饲养清洁卫生,减少用药量,利于健康饲养;降低发病率,能降低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肠道和其他呼吸道病的发生率,减少医药费用; 提高成活率3%-5%以上,成活率可达98%;可提高鸭舍单位面积利用率,提高饲养密度10%以上;可节省地面垫料,降低成本;可随时清粪,减少粪便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

肉鸭地面养殖方式可以使用地面低网平养模式,塑料网距离电面20厘米左右;地面高架网床平养,使用钢精,竹竿或木杆搭建支架,上铺塑料网;地面双层高网平养,搭建上下两层高网进行养殖,下面一层粪便直接排泄到地面,第二层使用不漏水的介质材料将粪便接收而排出。

8 加强简陋鸭舍向现代鸭舍的转变对于养鸭,人们一贯的认识是“只要是个棚的地方,都能养鸭”。

现在肉鸭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过去相比,已有了很大提高。

优良生产性能的发挥必须提供好的饲养环境,简陋的棚舍必将影响鸭只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将简陋鸭舍修建向标准鸭舍转变。

标准鸭舍修建中要充分考虑到鸭舍材料的保暖性,隔热性;长度建议不要超过120米,宽度不要超过12米为好。

地面应用水泥进行硬化;要根据饲养面积或鸭只呼吸量来进行横向、纵向通风设施的安装;设置合理的天窗,地沟,地炉及可升降的水线等。

w y s 9 养鸭设施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外养鸭,一般一个饲养员至少要饲养1万只以上,而国内,5000只肉鸭需要两个饲养员去饲养。

人们的观点总是认为是国内不缺乏劳动力,而到需要招聘饲养员的时候总是招不到;另一方面,大家也应该有共识,就是劳动力成本在逐渐增大。

因此,肉鸭养殖的自动化势在必行,主要包括自动化的料塔,自动可升降的喂料系统、饮水系统,自动加药系统,自动环境控制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国内规模化、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养鸡公司都可以看到。

国外先进的养鸭企业已早以应用,而在国内还没有见到。

在养鸭发展看好的今天,这就需要从长远考虑,解放思想,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回报。

10 未来,应用“环境”去养鸭,而不能依靠疫苗和兽药当前,农户饲养鸭只数量一般在千只以上,饲养数量和密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样给疾病预防和环境改善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导致鸭只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发病日龄逐渐提前,死亡严重。

在疾病控制方面,我认为应改变观念,疾病的控制应从环境的改善入手,而不要一味的去使用疫苗和兽药。

疫苗兽药的使用潜在的危机就是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的增强,导致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观念的产生,即总认为给鸭子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了,打了疫苗鸭还是在得病。

我认为并不是兽药疫苗不管用了,而是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增强了,在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基因变异的产生,导致细菌,病毒的变异。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就一个厉害的变异珠吗。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鸭子,是不能用疫苗和兽药去养的,而是要用“环境”去养。

环境中没有细菌病毒,鸭子又怎么能得病呢?现在兽药,疫苗的价格那么贵,有人算过,用于鸡上疫苗兽药的成本已达到1.2元/只,鸭用药成本以达到0.3-0.5元/只。

如果不再改变观念,鸭子用药成本超过1.2元 /只就会为期不远。

我常常在纳闷,养鸭户为什么就不想想把在兽药、疫苗上花的钱用于去改善饲养环境呢?比如说,给鸭舍安装一个风机,人们一般的认识是可以促进空气的交换,排出舍内有害气体,但是忽略了一点,还可以把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排出去;每批鸭只开始饲养,总是计划着几日龄打疫苗,而没有计划着某天去买些消毒药物进行带鸭消毒;每批鸭只出栏,只知道用水去冲洗鸭舍,用具,而想不到把用于购买疫苗、兽药的钱去买些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鸭舍、器具的熏蒸。

用“环境”去养鸭,其内涵不仅应包括环境中没有细菌、病毒,而还应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都适意;具有充足的运动环境,即合理的饲养密度;环境中氧气量充足,有毒有害气体不要超标;健康的饮食环境,即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需要,饲料无毒无害,饮水符合卫生标准。

只有这些都符合鸭的需求,鸭才不会得病,才能长得快,长得好,料肉比才能降下来,养鸭才能获得客观的经济收益。

w y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